中医学习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

合集下载

怎样学好中医,非常值得一读

怎样学好中医,非常值得一读

怎樣學好中醫,非常值得一讀(轉)不管是不是學中醫藥,真的值得一看,有點長一這個話題本身就太大,肯定說不清,只是因為經常有人與我聊到它,乾脆就寫出來,大家討論。

首先應該明確我的本意,學中醫、做中醫與學好中醫之間不是一回事。

弄個手藝混飯吃不是我們討論的範疇,其實還真不如幹點別的,中醫這碗飯最難吃!許多人是好不容易考上醫學專業的,也必然很是珍惜,直到一級一級熬到副高級、正高級,也未必就學好了中醫。

以我的看法――他根本不應該進這個門。

學中醫難不難?不難!這是一些高分學生的看法,原因很簡單,他們能夠用功,肯背肯記,不就是那幾百個藥、幾百個方嗎?無論什麼樣的考詴都得心應手。

但到了臨床許多人的頭就大起來了,為什麼?因為現在的教育有問題,你的教材有問題,你的老師也許也有問題。

認為難的大多是不用功的學生,想投機取巧,60分萬歲,這些人肯定不會有什麼將來,也不是我們操心的範圍。

我的看法是:難!二其一難:幾千年的積累,要你一個腦袋裝進去!是什麼樣的CPU、多少記憶體、多大的硬碟?才能處理這麼多資料?!想著就可怕。

所以要有方法,現在的學院派(大專院校)講求的是不停的修改教材,所謂去粗取精,但是收效如何呢?說件事情便明瞭:一個內科主任朋友,帶著一群實習學生,非常的盡心盡力,半年之後我問他是否有得意門生?是否要留幾個?他回答‘一個都不要’,可國家和家長花了多少錢,學生們費了多少力才到今天那!這位主任說了一句非常令人費解的話――‘有幾個基礎不錯,知識還算扎實,但沒思想。

’好個沒思想!太貶低人啦!但細想一下,現在的教育方式不就是培養高分低能嗎!幾本書、畫重點、考重點,ABCDE選擇題,肯定不需要思想!而師承派(家傳、師傳)的如何呢?許多人跟著老師或父母學上幾年,弄幾個所謂祖傳秘方,考個醫師證書,便要殺遍天下了。

難怪現在對於師承考詴的審核越來越難了,因為這些人的確把政府部門弄得頭疼。

那位主任所以說那幾個好學生沒思想,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所有的知識貫穿起來,什麼叫學問?學問=知識+思想,學中醫不是學歷史,歷史就是歷史,不能篡改歷史,只需要你記住,然後加以理解就足夠了。

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明智地制定未来的计划,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学中医经方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医科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7篇)

中医科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7篇)

中医科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7篇)心得体会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中医科出科心得体会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中医科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医科学生,我经历了四年的学习和实践,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即将离开中医科之际,我想分享一些我在中医科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中医科学习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文化体验。

中医学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国古代医学和哲学的智慧。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医学理论以阴阳、五行、经络等为基础,融合了道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对身心健康的独到见解,也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中医科学习要求我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中医学理论体系独具特色,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并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疗。

中医经络学和脉诊学的学习尤为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培养自己的触诊和诊断技巧。

同时,对药物和方剂的了解也是中医学习的重点之一,我们需要记住大量的中药材和其功效,了解各种方剂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第三,中医科学习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中医学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通过临床实习和师承传递经验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治疗和调理方法。

中医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因病而治”,即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针灸、推拿、汤药等不同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习中,我们和老师一起观察病人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疗效。

通过实践,我们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观察病情,还有如何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第四,中医科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中医学习不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研究。

中医学心得体会6篇

中医学心得体会6篇

中医学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学心得体会6篇为了记录出自己得到的一些启发或者见解,我们都要写好心得,无论大家经历了什么事情,记录自己的思想更新很是重要,让我们赶紧写一篇心得体会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医学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18篇)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18篇)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18篇)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精选18篇)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篇1《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

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

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

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

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

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

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

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

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

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

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着。

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

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

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

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

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

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

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

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篇1】一、中医特色凸显,内涵丰富,疗效明确“自然堂”是省中医院的一张特色名片,是针对亚健康人群、疾病恢复期康复理疗、防病保健的一个治未病中心。

充满中医药文化氛围的展示大厅摆满了各种药茶药酒,中医外治器具,研发推出的一系列药枕、督灸器,彰显了深厚的中医内涵,以各种花名命名的治疗间装修温馨别致,安静整洁,各具特色,为病人提供贴心的个体化服务。

不仅仅在病房,他们把中医特色服务延伸到门诊,在门诊设立专区,销售研发的各种药枕、药用肚兜,香囊、灸盒、药茶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得到提升。

在风湿骨病科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中医特色治疗室,独立的中药熏蒸间有十间,还有十几张理疗床,室内摆放了候诊椅,由护士合理安排病人的治疗时间,一台可以同时满足三位病人进行上下肢中药熏蒸的仪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仪器分设三个水槽,可以调节温度和时间,据护士长介绍对那些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根据其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熏蒸,疗效很显著。

我们在参观小儿康复病区时,观看了蜡疗操作的全过程,蜡疗主要是以蜡为介质,以热疗的方式发挥中药效用,治疗儿童肌肉挛缩、肌张力高有明显效果,很受患儿家长欢迎。

儿科的中医特色在门诊也有充分的体现,小儿推拿室、小儿灌肠室、小儿穴贴室分区管理,设有中医基础理论较深厚的专科护士进行辨证选穴治疗,由于病人较多,需要提前预约,体现出中医专科护士在临床中医特色治疗中的重要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另外心科的药物罐、中药定向透药、耳穴压豆、足浴推拿等,妇科的各种大小封包、气压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治疗仪,康复理疗科的宫廷正骨手法,疼痛科的万维注射止痛疗法、弧刃针刀治疗等都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拓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注重学习型医院建设,学术气氛活跃,科间互动交流频繁在学习期间我们有幸参加了三次护理查房,查房时气氛很活跃,每个护士都能针对病例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对护理问题及措施进行补充,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通过这种学习形式不仅使大家对查房病例的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还由于不同科室人员的参与,拓宽了思路,以辐射性思维思考解决疾病治疗护理中的疑惑。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心得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心得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心得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心得通用10篇学习中医,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医理。

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5篇

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5篇

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5篇《黄帝内经》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医黄帝内经名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读后感1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最近,开始读《黄帝内径》这本书,主要是关注身体的健康,而真正读进去后,才发现这本是不仅仅是对身体有意义,在一些生活方式和精神层面,又兼容了传统文化的一些〝中和之气〞,达到养身修心的目的.《黄帝内经》这本书家喻户晓,它作为一部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医学生应该好好研究,它在养生方面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它指导我们如何才能顺应自然,以达到健康和谐的状态.《黄帝内经》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论,故修养必谨先之.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可以让人受益无穷的.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只有真的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首先我觉得自己的作息习惯不仅没有类天地之道,相反,还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阴阳〞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实际情况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气虚无力.我个人身体一向还是很好的,体质不错,因此我一向不注重这些,认为这些离我还很远,老了再养生也不迟.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做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大到情志,小到作息习惯,更要注重自己情绪的调节.另外现在正值春季,平时也没注意什么,在看过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后,知道春天气机是生发.条达.舒畅的,因此内心也应该是这样的.纵观《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时一家之作,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流传于世,其中一些理念值得践行.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静下心来,从读《黄帝内经》开始吧!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读后感2想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先了解一下黄帝;想健康长寿,一定要先看看《黄帝内经》.黄帝诞生于四千多年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文化的初祖.《黄帝内经》记载:〝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黄帝一生下来就聪慧灵气,小时候就善于言谈,悟性超强,稍大后就无所不通,敦厚敏捷,成年后便登上天子之位.后来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他发明了轩冕,故又称之为轩辕黄帝.书归正传,《黄帝内经》是我们最早的医学典籍,可以说是中医的始祖.至于成书年代,一直很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先秦黄帝所作;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后人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在两汉时期成书,这些问题先不去讨论,咱们还是开始分享末学学习经典的一点心得.《黄帝内经》采用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一般是黄帝问,岐伯答,岐伯是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创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被后人尊为中医始祖.在《黄帝内经》中,被黄帝尊为天师.在《黄帝内经》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第一段话就是:〝(黄帝)乃问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个是黄帝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古时代的人都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多岁,行动还没有衰老现象,而现在的人,到五六十岁,就已经开始衰老了呢?下面就是岐伯精彩的回答了,大家有缘可以看看原文,末学在这里只是简单总结一下岐伯回答的`两个要点:一,要懂得养生之道.上古之人,都比较了解养生的学问,能够效法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自己的身体,饮食有节,作息有常,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才使身体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伤害,活到人类应有的年龄,一百多岁还行动自如,没有衰退的迹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而现在的人则不同.贪图享受,纸醉金迷,耗竭精气,元气消散,再加上饮食无度,作息颠倒,工作紧张,压力巨大,生活全无规律,导致现在人五六十岁就开始衰老,甚至有的人,还活不到五六十岁就猝发疾病死亡了.二,好的心态是关键.上古的圣人经常教导百姓:要不贪不求,在思想上安闲清净,无忧无惧,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守,又时常教导人们一些躲避四季病邪入侵的常理.所以,那时候的人,心态平定,人心朴实,虽然参加体力劳动,但不知疲倦,因为心态特别好,吃什么饭都香,穿什么衣服都很舒服,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安然自得,也不会因地位的尊卑而产生嫉妒羡慕心理,更不会因身外之物而干扰内心的清净,这正符合自然无为的养生之道,所以他们的身心都不会受到外界的伤害,才能颐养天年.再看我们现代的人,正好和养生之道相反,我们每日为物欲所累,人心浮躁,一心只向外求,想着赚钱,吃喝玩乐,喜欢攀比.虚荣,追求名闻利养,追求物质享受,内心很难安定下来,多欲多忧,寝食难安,精神外泄,病邪就会伺机入侵,所以现在的人就很难活到一百岁以上了.最后总结:真正的养生是养心,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甚至于连〝养生〞这个概念,都不能执着.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养生非常流行,养生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是过犹不及,有的人越养生,反而越不健康,就是因为太执着这个身体,把身体的健康看的太重了,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你越是担心健康出问题,有时候它就越容易出问题.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读后感3最近读了有关讲解《黄帝内经》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它不象西医书籍那样去讲解生理病理的专业知识,它只是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我们认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诉我们什么是坏的生活习性,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不生病,怎么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我深切地感到,《黄帝内经》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是一本让你增长智慧的书,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反反复复去读的好书.可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笔财富,很多人认为,讲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养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很多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灵,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暴食暴饮,透支健康,透支快乐,还有人以为有了名利地位和金钱就有了一切,许多人都为追求这些东西而对健康在所不惜.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是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长寿,而长寿并不等于健康.只有健康快乐,才是一个完满的人生.你每天的生活习惯,决定你是否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养生,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生活得有滋有味.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其实,养生并不难,养生无处不在,养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生就是养护我们的生命,保养我们的心灵.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到一点,就做到一点,长此以往,原本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得到改正,原本受到伤害的身体能够慢慢得到修复.只要你认识自己,能够〝恬淡虚无〞,学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懂得规避虚邪,〝不妄作劳〞,善待自己,善待心灵,你就会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读后感4进入中医药大学两年多了,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之後还读过与专业相关的玉龙赋.标幽赋等,但就是不曾正式拜读过黄帝内经,却又总能在讲学中获知一言半语,且这些引用对所对应的病症总是描述得恰到好处,这就挠的我心痒痒的.不禁想:黄帝内经会是怎样的奇书呢?怀着这样的心理,我翻开了黄帝内经素问.简单看过注家对黄帝内经的介绍,就开始进入正篇.素问不愧是经典言论,一开始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又常,不妄作劳……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反映其规律.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比如, 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的阐述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概括,还有四季虚邪与脏器的对应,等等,无不体现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基础.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很多外行人认为黄帝内经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了.但黄帝内经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养生之道还被到处引用,被奉为圭臬.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之所以我们常称其为经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话都是不刊之论.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做出了基础论述,正所谓名不正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要审症求因.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後乃存针……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另外,黄帝内经中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中心的邪正盛衰理论,合并经络,阐述热病.咳.痹.痿.厥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减轻百姓遭受病厄之苦.要说黄帝内经的特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变化 ,举个例子,在咳论篇中的一个问题: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我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症,也是无穷变化的,更何况治疗方法呢?黄帝内经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异法方宜论篇中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东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药,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针,中央之导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而黄帝内经之灵枢,别名针经,大多是针灸经脉腧穴的理论,在经络腧穴学的程的学习过程中多有背诵,其中的内容让我对人体又有了新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解剖的层面上,也从中更加深刻理解了脏腑之间的联系,启发我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例如,讲手太阴肺经运行时,一句还循胃口便提示了治疗肺病时兼顾胃的调理以增强疗效的可行性.我只是愚笨初学者,尚能有所感悟,对于圣贤前人,当然更不在话下:仲师之伤寒,金元四大家之寒凉攻邪补土滋阴,明清之温病,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内经.一部经典,竟成就了一部部新的经典,真是蔚为壮观.事实上,黄帝内经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它还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但它有留白,给後人完善的可能.譬如,黄帝内经对五脏六腑具体形状位置的论述并不详尽,但後就有人在一本叫医林改错的书中进行了纠正.我很佩服医林改错的作者,但更让我敬畏的是这隐藏在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传承,这是伟大的.书读百便,其意自见,但黄帝内经的内涵可能是我用一生也探求不完的,但很值得,不是吗?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读后感5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长期以来,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感同身受.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很多老师得了慢性病,比如颈椎病,失眠,咽炎,鼻炎等,虽求医问药,也只能是缓解了一时的症状.平时,慢性病的折磨,苦不堪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节目中看了曲黎敏教授关于《皇帝内经》的专题讲座,她生动而又形象的讲解把我带领到《黄帝内经》这部奇书中来.以前我就知道有这本书,总以为自己不懂医,会读不懂,因此对它不感兴趣.在曲黎敏教授的引领下,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不禁被它的博大精深所折服.几千年以来,它一直是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的法宝.《黄帝内经》养生祛病的智慧使我也受益匪浅.《黄帝内经》基本上是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录皇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以与岐伯的对话为主,基本上采用皇帝问,岐伯答的形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宝典,《皇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治未乱.〞就是说上等的中医不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是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这在当今社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黄帝内经》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我从《黄帝内经》中得到不少启发,也希望它能给我及我周围的人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读后感。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1中医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总有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至今如宝收藏,但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温病学”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经是经得起考验,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能有效地帮助掌握中医理论。

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开始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中医,中医古籍经典是一个中医生必读之作。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其丰富的理论至今还没有人能把它完全解析,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也是治未病等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中针灸理论知识在今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是一部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奇书,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医学,而且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文学、社会科学等。

当时先进的各项科学成就。

因此,要读懂《黄帝内经》要追溯秦汉历史背景。

《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辩证论治体系的重要著作,其中的理法方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伤寒,以脏腑论疾病,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其中刘河间依据《内经》有关“火”于“热”的.病机条文,结合《伤寒》,首创“火热论”,世称“寒凉派”李东垣发挥《内经》“胃气”结合《难经》、《金匮》,提出“脾胃论”世称“补土派”,张子和发挥经文治责创立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金元时的学术,特色鲜明各自不同角度阐释经典,对明清及今后医家产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具有代表的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梦英四大温病学家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思想和“三焦”辩证的独特思想。

中医读书心得感悟(精品10篇)

中医读书心得感悟(精品10篇)

中医读书心得感悟(精品10篇)中医读书心得感悟篇1我非常相信佛家讲的因果,有好的因就有好的果反之;如果我们颠倒看人生,人就不会太浮躁,也不会出现这多的健康问题当洪水冲溃了堤坝,再好的水利工程师也不能立刻堵住决口;当导火线已经烧进炸弹的内部,再好的排爆专家也无法制止爆炸;得了无可挽回的绝症,再好的医生也挡不住死神的双手。

.其实,所谓无可挽回的绝症,就是病邪长期积累后的总爆发。

《黄帝外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紧密联系的中医典籍,据说久已失传,但书中玄妙精深的养生之道——“颠倒之术”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

其精髓就是:人如果不知道“颠倒之术”,就很容易未老先衰,而懂得运用“颠倒之术”的人,就可“精固神全,形体不弊,老而不衰”。

佛家也有一个“颠倒众生”的说法。

它认为:凡人其实是活在一种颠倒状态之中的,活在当下却本末倒置、因果颠倒,并未认清生命的本质。

因此,人们总是向外求,越求越放不下,越求心越累,越累病越多。

放眼望去,我们最怕的是疾病、衰老和死亡!正值青春岁月,我们“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等到人过中年,望一眼前方,太阳已悄然西斜,肃杀之气依稀可闻,我们又会感叹青春的可贵、时间的流逝,却只能无奈地说“天凉好个秋”!健康的时光是可以这样肆意挥霍的吗?“40岁之前拿命换钱,40岁之后拿钱换命”,这话前半句或许是可以实现的,但后半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如果真的能够“拿钱换命”,那许多得了重病的名人和富豪就不会那么早离开人世了。

因为他们并不缺钱,也完全有条件停下手里的工作全力配合治疗。

但事实是,他们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生命。

当洪水冲溃了堤坝,再好的水利工程师也不能立刻堵住决口;当导火线已经烧进炸弹的内部,再好的排爆专家也无法制止爆炸;得了无可挽回的绝症,再好的医生也挡不住死神的双手。

所谓无可挽回的绝症,其实就是病邪长期积累后的总爆发。

洪水过后,我们还有机会亡羊补牢,整修水利。

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中医读书心得5篇

中医读书心得5篇

中医读书心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先进事迹、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advanced deed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读书心得5篇如果你在生活中积累了新的感悟,就可以认真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归纳,帮助更好地坚持和奋斗,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医读书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10篇)

中医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10篇)

中医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10篇)中医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中医虽然已经明确认识到了寄生虫、厉气、胎传等疾病病因,但是在治疗上仍旧应用辩证求因入手,其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其重要原因是中医的理论整体性使然。

因为并不是这些疾病只要杀死了寄生虫或者将某些传染源清除掉以后就能使身体马上回复到健康的阴平阳秘的状态,因为在这些疾病的发病的过程中已经造成了机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病理改变,所以中医还会在杀灭这些治病因素的同时,还要增加调理已经由于这些疾病导致的阴阳气血脏腑失衡的改变,从而来进一步扶正祛邪,尽快使机体康复。

比如在治疗肠道寄生虫服用清除寄生虫的专用方剂的同时,还会从中医湿热生虫的病症辩证认识论上着手清热祛湿,用以调理机体。

再有就是,或者病变的体征表现正好就是这些疾病从健康发展到初病再到病情一步步严重的病理环境。

如肠道寄生虫病的病症可见有湿热表现,或者湿热正好产生比健康状态更趋偏碱性或者偏酸性的肠道寄生虫优势生存繁殖环境,这同样也是机体调节或者说是正邪交争最终正不胜邪而发病的明显病症表现。

所以,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即从清除寄生虫卵入手又从调理机体阴阳脏腑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提高机体机能入手。

分别此类疾病的标和本,从致病因素说寄生虫卵是本,体征表现是标。

从脏腑机能来说湿热是本,寄生虫卵是标。

在发病的过程中,从初病到病症严重两者标本可以互相转化,中医恰恰是从标本兼治的理念全面进行治疗的。

中医读书笔记和心得篇2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

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

走近中医心得体会报告(大全9篇)

走近中医心得体会报告(大全9篇)

走近中医心得体会报告(大全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走近中医心得体会报告(大全9篇)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沈谦益古中医传讲录一位民间中医传承者的医道独白

沈谦益古中医传讲录一位民间中医传承者的医道独白

从目录的结构来看,这本书被精心地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围绕着沈 谦益的中医理念展开,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他的观点和经验。这种结 构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沈谦益的医道,从而对其理论和实践有一个全面 的认识。
在详细分析每个章节时,我们可以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详实且富有深度。每一 章都紧扣一个主题,深入探讨沈谦益对于古中医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古中医 与现代医学的对话”这一章,沈谦益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比较了古中医和 现代医学的差异,阐述了自己对于两者关系的看法。这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中医 的独特性,也为我们提供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展古中医的思考。
《沈谦益古中医传讲录一位民间中医传承者的医道独白》是一本充满智慧和 启迪的书。沈谦益先生的医道精神和他对古中医的独到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医学和人生。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医学爱好者和广大读者 的宝贵财富。
目录分析
在中医界中,沈谦益的名字代表了一位独特的存在。他的知识和经验不仅仅 来自于学术的积累,更来源于他深入民间的实践和对古中医的深入研究。他的新 书《沈谦益古中医传讲录一位民间中医传承者的医道独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 解他思想和实践的大门,而这本书的目录更是提纲挈领地展现了沈谦益中医思想 的精髓。
沈谦益先生作为一位民间中医传承者,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 医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医道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认为医术与人道是相辅相成的。他倡导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强调心灵 沟通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对患者的关心和体贴,无疑让人们更加信任和 尊重这位医者。
沈谦益古中医传讲录一位民间中医 传承者的医道独白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

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

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

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

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

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

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

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

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

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

“汤头”即“方歌”。

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

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

“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

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

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

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

《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

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

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

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

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陈明松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

《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

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

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

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

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

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

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

走进中医学作文450

走进中医学作文450

走进中医学作文450
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中医学这个神奇的领域。

你们可别小看了这个看似陈旧的学科,它其实蕴含着人类几千年来对于生命和健康的独到见解和宝贵经验。

还记得小时候生病的情景吗?奶奶总会给我们熬一些苦苦的中药汤喝,当时我们一定很抗拒,可是喝进肚子里后,病魔就被驱赶一空了!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它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提炼出珍贵的药物,帮助我们养生治病。

不过中医学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种生活理念和处世哲学。

它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心理平和,劳逸结合。

你看,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需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才能健康有力。

所以中医不单单治病症,更重要的是调理人的精神和生活方式。

当然,中医也并非完美无缺。

很多年轻人觉得它理论太过抽象,缺乏现代科学的系统性。

可是,正是这种源自生活的朴素智慧,让中医更贴近人性,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和实践。

中医学绝对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发扬光大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吧!希望通过我的这番话,你们对中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好奇心。

下次再见,我会为你们娓娓道来更多中医的奥秘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希望更多同道浏览到想学好中医,非常值得一读,不管是不是学中医药,真的值得一看一这个话题本身就太大,肯定说不清,只是因为经常有人与我聊到它,干脆就写出来,大家讨论。

首先应该明确我的本意,学中医、做中医与学好中医之间不是一回事。

弄个手艺混饭吃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其实还真不如干点别的,中医这碗饭最难吃!许多人是好不容易考上医学专业的,也必然很是珍惜,直到一级一级熬到副高级、正高级,也未必就学好了中医。

以我的看法――他根本不应该进这个门。

学中医难不难?不难!这是一些高分学生的看法,原因很简单,他们能够用功,肯背肯记,不就是那几百个药、几百个方吗?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得心应手。

但到了临床许多人的头就大起来了,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教育有问题,你的教材有问题,你的老师也许也有问题。

认为难的大多是不用功的学生,想投机取巧,60分万岁,这些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将来,也不是我们操心的范围。

我的看法是:难!二其一难:几千年的积累,要你一个脑袋装进去!是什么样的CPU、多少内存、多大的硬盘?才能处理这么多数据?!想着就可怕。

所以要有方法,现在的学院派(大专院校)讲求的是不停的修改教材,所谓去粗取精,但是收效如何呢?说件事情便明了:一个内科主任朋友,带着一群实习学生,非常的尽心尽力,半年之后我问他是否有得意门生?是否要留几个?他回答‘一个都不要’,可国家和家长花了多少钱,学生们费了多少力才到今天那!这位主任说了一句非常令人费解的话――‘有几个基础不错,知识还算扎实,但没思想。

’好个没思想!太贬低人啦!但细想一下,现在的教育方式不就是培养高分低能吗!几本书、画重点、考重点,ABCDE选择题,肯定不需要思想!而师承派(家传、师传)的如何呢?许多人跟着老师或父母学上几年,弄几个所谓祖传秘方,考个医师证书,便要杀遍天下了。

难怪现在对于师承考试的审核越来越难了,因为这些人的确把Zhengfu部门弄得头疼。

那位主任所以说那几个好学生没思想,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什么叫学问?学问=知识+思想,学中医不是学历史,历史就是历史,不能篡改历史,只需要你记住,然后加以理解就足够了。

学中医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怎么变?举个例子:要知道‘普济消毒饮’,知道‘李东垣’,(这是最起码的)还应该了解清楚‘大头天行’,(这些就已经构成知识了)但知道这些以后没用!因为你找不到‘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咽喉不利’的标准病人,现在需要你产生自己的思想:首先是‘毒’!所谓‘气之盛则为热,热之盛则为火,火之盛则为毒’前边为热为火的时候与你无关,已经是毒的时候就要消毒!简单!什么时候用呢?毒未发的时候,病人高热,没有表皮的症状,你肯定以为是外感入里化热?也想不起来这个方子。

等到皮肤红了,正好用!说着简单,火候难拿!那里红肿可以用?头面红肿可以用,(废话!)这是李东垣的原意。

后背呢?(比如红皮症)照用!升麻干嘛使?薄荷干嘛使?统统砍掉!加点蒲公英、地丁不好吗?腿上呢?(比如网状淋巴管炎)照用!凡是李老先生原来要往上走的、往咽喉走的统统不要,加点牛膝不好吗?再返回去看,这方子已经被你改得不成什么样子了!好!大好!这就是你的方子,这就是你的思想!等到有一天你觉得‘普济消毒饮’这个方子不好用的时候,你可以称得上有点学问了,因为你一定尝试了许多更理想的组合。

今年医师考试前,一个‘赶考的举人’问我,为什么风寒外感不能用麻黄汤,我告诉他“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让用!科举就是科举!你得随他人心愿!你用了就不给你分!”,因为写考试大纲的人不看病,所以就不用,据说很多专家对麻黄汤都反感。

原因呢?因为麻黄素!升血压!缩血管?提高心率!就象这几年闹马兜铃酸、木通碱、红汞、这些问题的本质都一样,把问题割裂开考虑,用生化手段研究方剂,用显微技术观察人体,这不是中医。

最起码这种人没有中医的思想。

其实,我也很少用到麻黄汤,但原因不一样,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很好,很少有受大寒、卫表寒凝的病人,关键是寒邪是否‘凝’滞,如果你从冰窟窿里被人捞上来,你看‘荆防败毒散’还管不管用。

你可以不用麻黄汤,至少可以不给你们院长、主任找麻烦,但你心里必须有它的位置,因为这是张仲景的思想,等到你认为太阳病怎么那么千奇百怪的时候,你就不会再记着麻黄汤了,因为那时就已经有你自己的思想了。

三其二难:一个好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

中医的舌诊、脉诊被许多人认为是看家的东西,是他们西医不会的。

我不这么看,中医真正的关键是它的理论体系,是它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如果丢了这些东西,任何一个西医大夫都可以把中药开出去。

但要在自己的脑袋里建立好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使大脑按照这种逻辑思维方式运转并非是一见容易的事!西医的发展为什么迅速?它是靠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努力,在许多学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通道。

生物学的研究带动了生物化学的进步,而抗生素的发明是西医发展的上帝,没有抗生素的发明,很难想象今天是多么悲惨的世界!物理学的进步导致了baozha式的医学演变,从居里和他太太熬沥青开始,哪一项元素不被医生惦记呢?从琴伦发现了一束奇怪的影子,哪一束射线不投过你的身体?数学的分裂,演变出比尔盖茨这个怪物,高速的数据处理带动了临床影象学发展!中医就太惨啦!缺乏手段!为什么不用呢?现代医学(包括西医和各国的传统医学)已经不可能割裂了,因为你的中药已经被人家分解了,你的方剂已经被人家提纯了。

你为什么不利用他们的手段呢?我经常用胎盘组织液,就是比紫河车省事,治疗疮疡溃久、新肉不生的时候外用,保证没有药源性感染的问题,因为人家提纯的时候已经把这个工作做好了。

脉象坚涩的时候就对病人疼痛的部位来个B超,多省心?!但关键是你的后期工作,超出一个栓塞部位,溶栓吗?人家连肝素都用过了,还那德行,又回来找你,继续‘逐瘀’呀,咱们的通络就是周围血管再通嘛,开放周围血管又不是西医的专利,不许你用?关键是你心里得明白,用他们B超科的设备只是为了判断程度,最后还得回到自己的整体辨证上,该补气?该补血?该化痰?还是该清热?这才是你真正的本分,也是任何所谓现代设备替代不了的!有些IT人要在中医这个锅里也蒯一勺汤,费劲巴力的搞了许多‘专家系统’软件,输入症状――显示病名;输入临检指标――显示方剂,多么简单!但是,错了!这样会害死人的!就象现在的许多中医医生一样,方子背得滚瓜烂熟,就是有一大堆的老病号治不好,原因还是――缺乏思想。

计算机的诊断是建立在数据统计的方式下,我拆开过这类软件,一大堆的数据库,优先判断的等级设置理论,加上一些名家的特定诊断结论,加权运算的法则,还有很是花哨的界面,高级VC编程,重重加密,工夫真的下了不少,***用没有!一个好中医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搜索数据(主诉)――数据分类(望、闻、问诊)――数据处理(病理分析)――简单判断(归纳证型)――重新收集数据(舌、脉)――数据定性与定量分析(详细问诊与实验室检查)――逻辑假设(辨证)――验证逻辑(综合分析、整体辨证)――结论判定与显示(拟订方药、书写病历)。

[建议那些热衷于开发诊断系统的软件高手参考――假如不怕累死的话。

]四中医的三个手指头下面是什么?假如你思维敏捷、能真正去理解你摸到的桡动的波动是什么意思,那就能品味出病人的感觉,那病就象得在你身上一样。

其实脉搏就是线性系统学中的‘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而线性系统是专门研究‘黑盒子’现象的,就是通过输出信号的变化,来理解那个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盒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而中医的脉象不就是这个理论的应用吗?可惜!有哪所院校会给中医专业开设这种课程呢?你不妨自己找本书看看,如果能看懂,你会觉得手下的感觉别有一番新的滋味,那种脉搏的萌动就不是简单的28个分类了,然后再看‘脉经’,会认为那本书简直太罗嗦啦。

想学好中医就应该博学,学什么都会有帮助,会让你的大脑动起来,如果你哪门功课不好,你就把他补上,不然你肯定吃亏,因为人的大脑依靠大量的数据来产生思维,数据越多,速度越快!就象BT下载软件的工作原理一样,它依靠别的数据流来拼凑整个文件。

有人看三国小说,发现了大将军原来是甲亢,所以睡觉时闭不上眼睛;有人看红楼梦,发现林妹妹的肺痨不是死于营养不良,而是死于痰火互结,气血壅塞。

――贾府的伙食标准太高。

有一点需要重申;无论你利用什么现代手段,最后你必须回到中医的思维方式上来,不然你就找不到看中医的病人的脾了。

等到有一天,你的病人会觉得你很奇怪,料事如神,你说他几天以后会如何如何,果然应验,你不用问诊,便告知他因为家庭琐事而烦恼,夜里常常做噩梦,他会认为你懂得算命!其实,那时你已经有了丰富的综合判断能力了,你和你的病人还会怀疑治不好他的病吗?这是中医独自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你最具风格的东西,不过还应该说明:那些现代诊疗手段完全可以借用,最起码可以参考,只是不能依赖,中医应该很灵活,并不傻!五其三、难!什么都不能太相信!我曾经到过西北的大沙漠,(是参加一次资源考察)顺便挖了几颗野生的药材(我不想说是什么,否则有人会找我麻烦的),回来后与我们药铺(最大的、国营的)的饮片做了点对比,其有效成分前者是22%,而后者仅仅是0.5%。

所以,当你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位君药上的时候,你最好对这些东西要充分了解一下。

因为中药的计量标准是重量,而不是有效成分,所以有人说‘名医亡于药’似乎是有些道理吧,但这种事情你没有办法!就象你每天要吃的饭菜一样,被人投了苏丹红、有机磷、氢氧化钠等等,但你可以少吃,采取慢性自杀的方式还是有效果的?!但你的病人没有选择,他寄希望于你,你寄希望于药,怎么办呢?建议你经常去转转药房,转转市场,我在着名的药材造假圣地转了两年,收获非浅,交了许多造假药的朋友,知道他们如何用黄柏煮小土豆来造元胡;如何用腐烂的羊皮制造麝香;如何用白薯来造天麻;如何给自制的虫草画纹理(不能再教了),所以,这些东西也就不好骗我了。

如果有病人吃了几付药还不见效(先要怀疑自己,考虑自己的诊断是否有问题),那最好让病人把药拿来看看,不然会耽误你的进步,我曾经把病人在药房抓好的酒军自己生吃了20g,居然还是岿然不动!由此类推,医书全对吗?友人建议我好好的学习《医林改错》,因为这位朋友告诉我一句话“医林改错,越改越错”,我非常佩服这位仁兄。

因为他看深了一步,比我的‘肉眼扫描器’精细了许多。

历年的教材都有错!就连医师考试教材也一样污七八糟,所以,你不要什么都相信。

《局方》中的神效托里散有忍冬草一味,是什么?是否是忍冬科的呢?一位博导‘藿香正气’般的对学生说‘金银花’也,事后某公对其戏言“你老家农田边上有得是,名兔耳一支箭,草本一年生,象野白菜,决然不是忍冬花,也就不是金银花了”此位博导勃然!现在的教材是西医化的,考试也是西医化的,为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把中医的题目出的象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