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专题《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高二化学--测试题---化学反应原理试题2020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1)
化 学2020.1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N 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 2H 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12N 2H 4(g)+12O 2(g)===1
2N 2(g)+H 2O(g) ΔH =267 kJ·mol -1 B . N 2H 4(g)+O 2(g)===N 2(g)+2H 2O(g) ΔH =-534 kJ·mol -1
C . N 2H 4(g)+O 2(g)===N 2(g)+2H 2O(g) ΔH =534 kJ·mol -1
D . N 2H 4(g)+O 2(g)===N 2(g)+2H 2O(l) ΔH =-133.5 kJ·mol -1
2.铜锌原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负极反应为Zn -2e -=Zn 2+
B .电池反应为Zn +Cu 2+=Zn 2++Cu
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大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类型一 热化学与电化学
1(2024·吉林延边·一模)利用CO 2催化加氢制二甲醚,可以实现CO 2的再利用,涉及以下主要反应:I .CO 2(g )+H 2(g )⇌CO (g )+H 2O (g ) ΔH 1
Ⅱ.2CO 2(g )+6H 2(g )⇌CH 3OCH 3(g )+3H 2O (g ) ΔH 2相关物质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Ⅱ的ΔH 2=
kJ ⋅mol -1,该反应在
(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恒压条件下,CO 2、H 2起始量相等时,CO 2的平衡转化率和CH 3OCH 3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已知:CH 3OCH 3的选择性=2n CH 3OCH 3 生成
n CO 2 消耗
×100%
①300°C 时,通入CO 2、H 2各2mol ,平衡时CH 3OCH 3的选择性、CO 2的平衡转化率都为30%,平衡时生成CH 3OCH 3的物质的量为
mol ,此温度下反应I 的平衡常数K P =
(保留2位有效数字。用平衡
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②300°C ∼360°C 区间,CO 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
(3)如图所示是绿色电源“二甲醚(CH 3OCH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 、b 均为多孔性Pt 电极)。负
极是
(填写“a ”或“b ”),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若有8mol 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则b 电
极在标准状况下吸收
【高考备考】2023届化学第二轮备考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酸碱混合定性判断及计算专题训练(含解析)
(3)用两根玻璃棒,一根蘸取浓氨水,一根蘸取浓硫酸,当两根玻璃棒靠近时,出现的现象是 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6.I.现有下列物质:①100℃的纯水 ②25℃ 0.1mol L1 HCl 溶液 ③25℃ 0.01mol L1
Ba OH2 溶液。
(1)这些物质与 25℃纯水相比,能促进水电离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抑制水电离的是
a:b=____。
(2)25℃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 pH>7,则溶液中
c(Na+)____c(CH3COO-)(填“>”、“<”或“=”)。
(3)25℃时,pH=3 的醋酸和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____性(填“酸”、“中”
或“碱”)。
(4)已知 T℃时:CH3COOH H2O=H++OH-Kw=n
CH3COO-+H+Ka=m
则:
c(CH3COO -) c(CH3COOH) c(OH -)
=____。
(5)电离常数(25℃):CH3COOH:Ka=1.8 10-5H2SO3:Ka1=1.3 10-2、Ka2=6.0 10-8。请写出在
CH3COONa 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 的离子方程式:____。 18.已知水在 25℃和 95℃时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
1. 下列不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a) 能量守恒定律
b) 动能转化定律
c) 质量守恒定律
d) 反应速率与物质浓度相关
2.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下列哪个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物?
a)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氯化钠和溴化银
d) 氨气和氧气
3. 下列哪个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a) 反应物中氢的氧化态数值发生变化
b) 活动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 相同物质在不同反应中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 反应中没有电荷转移
4. 下列哪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a) 冰的融化
b) 水的沸腾
c) 铁的生锈
d) 煤的燃烧
5. 酶是一类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下列哪个
说法是正确的?
a) 酶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b) 酶在反应中发生永久性改变
c) 酶只能催化单一种化学反应
d) 酶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6. 钠和氯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在反应中,钠和氯的质量守恒
b) 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氧气
c) 反应为吸热反应
d) 反应为放热反应
7.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温度升高会降低反应速率
b) 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速率
c) 温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 温度只影响固体反应的速率
8.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a) 反应物浓度
b) 温度
c) 容器形状
d) 压力
9.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需要提供一定的能量才能使反应发生,这个能量称为什么?
a) 活化能
b) 反应速率
c) 平衡常数
d) 反应热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A[1]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 期末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只交回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S-32 Cl-35.5 Na-23 K-39 Cu-64 Fe-56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已知:CH 3CH 2CH 2CH 3(g)+6.5O 2(g)4CO 2(g)+5H 2O(l);∆H =-2878 kJ·mol -
1
(CH 3)2CHCH 3(g)+6.5O 2(g)4CO 2(g)+5H 2O(l);∆H =-2869 kJ·mol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2、已知298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 O 2(g)=CO(g) △H 1 = -110.5kJ·mol -
1
C(s)+O 2 (g)=CO 2(g), △H 2= -393.5kJ/mol 则C(s)+CO 2(g)=2CO(g) 的△H 为( )
A .283. kJ·mol -1
B .172.5 kJ·mol -1
C .-172.5 kJ·mol -1
D .-504 kJ·mol -
1 3、准确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同步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已知H2(g)+Br2(l)=2HBr(g);∆H=-72 kJ/mol。蒸发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为( )
A. 404
B. 260
C. 230
D. 200
2.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升高温度,不影响活化分子百分数
C.使用催化剂使该反应的反应热发生改变
D. E1﹣E2=△H
3.关于下列各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防止铁腐蚀的装置图
B.图②表示向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硫酸钠
C.图③表示将NaOH溶液滴入Ba(HCO3)3溶液中
D.图④表示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由于碱式滴定管起始读数时仰视,使计算出的盐酸浓度与实际浓度相比()
A.偏高
B.准确
C.偏低
D.可能偏高或偏低
5.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Fe3++Ag Fe2++Ag+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盐桥装有琼脂—硝酸钾溶液;灵敏电流计的0刻度居中,左右均有刻度)。已知接通后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外电路中,电子从石墨电极流向银电极
B.盐桥中的K+移向乙烧杯
C.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反向偏转,越过0刻度,向左边偏转
2020-2021高考化学专题《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专题《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为探究Ag+与Fe3+氧化性的相关问题,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AgCl:1.5×10-4g Ag2SO4:0.796g
(1)甲同学的实验如下: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Ⅰ
将2mL1mol/L AgNO3溶液加
入到1mL1mol/L FeSO4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产生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注: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
① 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② 甲同学得出Ag+氧化了Fe2+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探究Ag+和Fe2+反应的程度,进行实验Ⅱ。
a.按右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盐桥中的物质不参与反应),发现电压表指针偏移。偏移的方向表明:电子由石墨经导线流向银。放置一段时间后,指针偏移减小。
b.随后向甲烧杯中逐渐加入浓Fe2(SO4)3溶液,发现电压表指针的变化依次为:偏移减小→回到零点→逆向偏移。
① a中甲烧杯里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② b中电压表指针逆向偏移后,银为_________极(填“正”或“负”)。
③ 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结论,丙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Ⅲ
将2mL2mol/L Fe(NO3)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
中
银镜消失
实验Ⅳ将2mL1mol/L Fe2(SO4)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银镜减少,未消失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大题(解析版)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大题
1.(2020·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水体富营养化、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已知:反应Ⅰ.2NO(g)+O2(g) 2NO2(g) ΔH1=-112 kJ·mol-1;
反应Ⅱ.2NO2(g) N2O4(g) ΔH2=-24.2 kJ·mol-1;
反应Ⅲ.3O2(g) 2O3(g) ΔH3=+144.6 kJ·mol-1;
(1)大气层中O3氧化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NO(g)+O3(g) 3NO2(g) ΔH4=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向1 L刚性容器中投入1 mol O2发生反应Ⅲ,5 min时压强变为原来的0.9倍后不再变化。
①5 min内O3的生成速率v(O3)=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时O2的转化率α(O2)________30%(填“>”“=”或“<”)。
(3)常温下,向压强为p kPa的恒压容器中充入2 mol NO和1 mol O2,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平衡时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 mol和1 mol,则常温下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____kPa-1(已知气体中某成分的分压p(分)=n(分)
×p(总),用含p的式子表示)。
n(总)
(4)工业上常用氨气去除一氧化氮的污染,反应原理为:4NH3(g)+6NO(g)5N2(g)+6H2O(g)。测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g K p=5.0+200/T(T为开氏温度)。
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1)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氦气在Pt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主反应Ⅰ和副反应Ⅱ:Ⅰ.4NH 3(g)+5O2(g)4NO(g)+6H2O(g)△H1=-905 kJ/mol
Ⅱ.4NH 3(g)+3O2(g)2N2(g)+6H2O(g)△H2
(1)已知:
NO O2N2
物质中断裂1mol化学键需要的能量/kJ
629496942
则△H2=___________。
(2)以Pt为催化剂,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H3和2mol O2,测得有关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①该催化剂在高温时对反应__________更有利(填“Ⅰ”或“Ⅱ”)。
②520℃时,NH3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③52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________(数字计算式)。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 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最佳温度应控制在840℃左右
B 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可以提高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
C 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
D 使用催化剂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其反应速率
⑤温度高于840℃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 x反应生成N2。
①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 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测试卷
高三化学化学反响原理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单项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那么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一定温度下,往醋酸溶液中参加少量醋酸钠固体,那么CH3COOH CH3COO-+H+向左挪动,K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Fe2O3〔s〕+3C〔石墨〕 2Fe〔s〕+3CO〔g〕,△H=+489.0 kJ/mol。
CO〔g〕+ O2〔g〕 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 CO2〔g〕,△H=-393.5 kJ/mol。
那么4Fe〔s〕+3O2〔g〕 2Fe2O3〔s〕,△H=-1641.0 kJ/mol 2.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构造中只存在S-F键。: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那么S〔s〕+3F2〔g〕=SF6〔g〕的反响热△H为
A. -1780kJ/mol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化学反应原理试题
高二年级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3×20=60分) 1、下列电池不属于化学电池的是( )
A .一次电池
B .二次电池
C .燃料电池
D .太阳能电池 2、为了防止污染有效的措施是( )
A .把工产搬到农村
B .关停某些污染重的工厂
C .罚款
D .改进技术,减少污染的排放 3、已知)(2)
()(22g HCl g Cl g H +;16.184-⋅-=∆mol kJ H ,则反应
)(2
1
)(21)
(22g Cl g H g HCl +的△H 为( ) A .16.184-⋅+mol kJ B .13.92-⋅-mol kJ C .12.369-⋅-mol kJ D .13.92-⋅+mol kJ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 NaX 、NaY 和 NaZ 的溶液,其中pH
值依次为 8、9、10,则 HX 、HY 、HZ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 HX 、HZ 、HY
B. HZ 、HY 、HX
C. HX 、HY 、HZ
D.HY 、HZ 、HX 5.在2A +
B 3
C +4
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 )=0.5 mol·L-1·s-1 B .v (B )=0.3 mol·L-1·s-1 C .v (C )=0.8 mol·L-1·s-1 D .v (D )=1 mol·L-1·s-1 6.常温下c (H +)最小的是( ) A .pH=0的溶液. B .0.04 mol·L -1 H 2SO 4. C .0.5 mol·L -1 HCl. D .0.05 mol·L -1的HNO 3 7.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 A .HCO 3- + H 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 测试考卷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测试考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kJ·mol-1
②2H2S(g)+O2(g)===2S(s)+2H2O(l) ΔH=-Q2kJ·mol-1
③2H2S(g)+O2(g)===2S(s)+2H2O(g) ΔH=-Q3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所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A. NH3
B. Cl2
C. H2SO4
D. NaOH
3.下列对“改变反应条件,导致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增大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增多,气体反应速率加快
C.升高反应的温度,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增大
D.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路径,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增大
4.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同步测试包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同步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ΔH=-393.5 kJ·mol-1
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
现有0.2 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气、固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 kJ热量,则炭粉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2∶3
D. 3∶2
2.“生物质能”主要是指树木、庄稼、草类等植物直接或间接提供的能量;古老的柴火做饭、烧炭取暖等粗放用能方式正被现代科学技术所改变,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质能的缺点是严重污染环境
B.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的能源
C.利用生物质能就是间接利用太阳能
D.使用沼气这种生物质能是对化学能的充分利用
3.K 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下列关于K w与温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K w越大
B.温度越低,K w越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K w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随着温度的升高,K w肯定增大,H+和OH-浓度同时升高
4.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B.用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用Fe跟HCl反应制取氢气
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
5.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某种条件,使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
第I 卷(选择题 共4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
前要推广使用水
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 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
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 )
A .KMnO 4
B .NaNO 2
C .FeCl 3
D .HNO 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 pH
会增大
B .在测定BaSO 4沉淀的量前,先洗涤BaSO 4沉淀,洗涤剂选择水或稀
硫酸时的效果相同
C .AgCl 悬浊液中加入 KI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
K sp (AgCl) > K sp (AgI)
D .加水稀释酸溶液时,所有离子的浓度都降低
3.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
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aO 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 2O 2
B .PCl 3的水解产物是HClO
和PH 3
C .NaClO 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D .Mg 3N 2的水解产物是两
种碱性物质
4.t 0 C 时,水的离子积为K w ,该温度下混合可溶性一元酸HA 及一元
碱BOH 溶液。
下列有关混合液的关系式中,可确认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 .pH = 7
B .c(A -) > c(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饮用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的各自总能量
4.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5.氨水中有下列平衡NH3·H2O NH4++OH-,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NH4+浓度增大的是( )
A.加NaOH B.加HCl C.加NH4Cl D.加同浓度的氨水6.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CO2 B.NaOH溶液 C.NH3·H2O D.HCl
7.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8.下列盐:①FeCl3②CH3COONa ③NaCl,其水溶液的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9.N2(g)+3H2(g) 2NH3(g)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 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
20 mol减小到8 mol,则2 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 )
A.1.2 mol/(L·min) B.1 mol/(L·min)
C.0.6 mol/(L·min) D.0.4 mol/(L·min)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B.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11.常温下c(H+)最小的是( )
A.pH=0的溶液 B.0.04 mol·L-1H2SO4
C.0.5 mol·L-1HCl D.0.05 mol·L-1的HNO3
12.下列各式中,属于电离方程式的是( )
A.HCO3-+H20H2CO3+OH-
B.HCO3-+OH-===H2O+CO32-
C.NH3+H+===NH4+
D.NH3·H2O NH4++OH-
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C.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D.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C.正盐水溶液pH均为7 D.硫酸钠水溶液pH小于7
15.常温时,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溶液pH( )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
16.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
A.1×10-7mol·L-1 B.1×10-12mol·L-1
C.1×10-2mol·L-1 D.1×10-14mol·L-1
17.用3 g块状大理石与30 mL3 mol·L-1盐酸反应制取C0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 mL3 mol·L-1盐酸②改用30 mL6 mol·L-1盐酸
③改用3 g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
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b02是电池的负极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19.在25℃ 10lkPa下,1 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9.72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CH20H(l)+3O2(g)====2CO2(g)+3H2O(l) ΔH=+1367 kJ/mol
B.2CH3CH2OH(l)+6O2(g)====4CO2(g)+6H2O(l) ΔH=-2734 kJ/mol
C.2CH3CH2OH(l)+6O2(g)====4CO2(g)+6H2O(l) ΔH=-1367 kJ/mol
D.2CH3CH2OH(l)+6O2(g)====4CO2(g)+6H2O(l) ΔH=+2734 kJ/mol
20.NaOH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CO2,若有1%的NaOH转变为Na2CO3,以此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
A.偏低1% B.偏高1% C.无影响 D.偏高0.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1.至.2.个.选项符合题意。)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反应不需要用活化能来引发
B.活化分子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C.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是活化分子
D.不同条件下,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不同的活化能
22.在可逆反应N2(g)+3H2(g)====2NH3(g)(ΔH<0)的平衡体系中,要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N2的浓度 B.增加N2的浓度 C.升高温度 D.减少压强23.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c(H+)/c(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24.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3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AlO2- D.K+ NH4+ SO42-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