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三)常规大题——独立主题型非选择题Word版含解析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广东茂名一模)《逸周书》对于节气和物候的认识和记录已经成熟,如:“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
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
”先秦时期的节气观念发展源于( ) 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B.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D.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答案 A解析先秦时期节气观念发展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选A项。
先秦时期节气观念的发展体现了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而不是“源于”,排除B项;先秦时期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制约农业经营活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诸子百家不一定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排除D项。
2.(2019·广东二模)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
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发展 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 D.宗法制度的瓦解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公为成王之臣,先秦与西汉以来史料对周公称呼从王到公的变化,反映出西汉以来,史书记载注重君臣称呼之别,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表现,故选B项。
材料强调对周公称呼的变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贵族权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影响下,注重君臣之别,体现不出宗法制的瓦解,排除D项。
3.(2019·河北唐山一中冲刺)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答案 B解析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庶人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因此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发展,故选B项。
(精校版)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历史高考真题文档版(海南)(答案)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D4.B5.C6.A7.A8.B9.B 10.D 11.B 12.C 13.C 14.D 15.D 16.A 17.B18.C 19.A 20.B二、非选择题21.(1)增长缓慢;具有阶段性;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
(2)①生产工具进步,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②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③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④出现赋税政策变革,人身依附关系松动。
的。
22.(1)历史背景:①科学技术的创新;②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意义:①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②维护全球自由贸易或推动贸易自由化;③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④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⑤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国空开始了早期的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而同时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促进了西欧思想的解放,进一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4.(1)业绩:①推广、传播、研究儒学;②写作诗文或创作了诗词、赋、杂记等各类诗文作品;③创作书法或创作了《渡海帖》等书法作品;④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2)贡献:①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②拓宽了宋词的抒写题材范围。
25.(1)措施:①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②双轨制。
(2)特点:仿效国企改革(或政府主导,立法保障,内容详尽、广泛,注意民生,逐渐完善)背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②简政放权,按经济活动规律办事等举措出台;③公立医院存在需要改革得问题。
26.(1)手段:禁运、减产、提价。
(2)积极作用对西方:打击了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或打击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或打击了以色列及支持者美国。
对阿拉伯产油国军事:配合了埃及、叙利亚的军事政治斗争;政治:维护了阿拉伯产油国家的利益、主权、独立自主;经济:推动了阿拉伯产油国经济发展;外交:提高了阿拉伯产油国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可以判断出是西尔维乌斯这一主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
第5页
育思想,A 正确;启蒙运动发生时间是 17、18 世纪,B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未涉及信仰对教育的作用,C 排除;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的主张,
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中,此时尚未阐明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A 项错误;导致大革命失
败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而非“左倾”错误,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现象与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不符, D 项错误。 7.1937 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 70%,其中延长等 4 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
B. 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D. 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
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用工方式”的变化,B 项错误;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
体和少数人执政的寡头政治,都不是民主政治,不会出现“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的平和批
评”这一现象,BCD 三项错误。故选 A。
10.15 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
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
A. 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 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 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 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 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 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 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 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 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 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3.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 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 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按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 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 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 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 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据如图可知,当时()A. 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 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 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 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6.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由此,中国共产党()A. 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 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 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7.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6.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三)常规大题——独立主题型非选择题

(三)常规大题——独立主题型非选择题(建议用时:30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晚清时期洋务派为了改变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把“制器”作为“自强”之本抓紧实施。
1895年袁世凯、张之洞分别编练了新建陆军和自强军,成为新式练兵的肇始。
清廷于1901年9月发布上谕“著各省将军督抚,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若干营……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以成劲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治军思想。
1938年年初,国民党提出“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蒋介石还先后开办了“将校研究班”、军官训练团等研讨班,并亲自到这些研讨班讲授有关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期解放军除了陆军,还建立了空军、海军、防空军、公安军等军种,中共中央将国防工业列入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之一,1955年,毛泽东把发展国防尖端技术提上了国防现代化的日程。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2)请从“国防军队建设与时代背景”角度提出一个观点,运用与材料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II)(解析版)

在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据图可知,当时 A. 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C. 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B. 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D. 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多偏向运输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各主要列强向帝国主义阶
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 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
题不符,D 项错误。
4.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
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 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 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者 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 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 紧张关系
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的 C.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
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
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 雅典民主政治
B. 僭主政治
C. 罗马共和政体
D. 寡头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少数服从多数,通过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等,充分而自
10.15 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新课标ⅱ)【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4分)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3.(4分)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4分)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4分)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6.(4分)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仿真篇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福建泉州二模)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中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
孔子无法作出判断。
材料反映了( )A.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C.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中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的内容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因此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激化,A项错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没有确立权威地位,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的知识水平,D项错误。
2.(2019·湖南株洲二检)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逐渐放纵不羁。
太宗问群臣:“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
”高士廉认为应先抚养百姓,刘洎首推安抚边塞,褚遂良认为钦定名分最重要,太宗极为认可褚遂良。
不久,废李承乾另立他人。
这体现了唐朝( ) A.君王独裁趋势不断加强 B.封建等级思想根深蒂固C.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 D.君臣互动化解政治难题答案 D解析唐太宗与太子矛盾逐渐尖锐,褚遂良等人认为首先要“钦定名分”,给太宗提供了废太子的由头和程序,这体现了唐代在面临政局疑难时,君臣通过默契的配合化解难题,故选D项。
唐太宗遇事难绝断,最后通过君臣商议的方式解决了问题,这不能体现君王独裁趋势,排除A项;材料中“钦定名分”是为了选出合理的继承人以解决统治危机,而不是为了强化封建等级秩序,排除B项;继承人的存废问题不能反映社会矛盾的突出,排除C项。
3.(2019·江西南昌三模)右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村童闹学图》摹本。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二)常规大题——主题链接式非选择题练习

- 1 -(二)常规大题——主题链接式非选择题(建议用时:建议用时:2020分钟分钟) )1.(2019·潍坊高三期末2019·潍坊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在中国农业社会,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比较随意和模糊。
钟表普及之前的中国人常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等模糊说法来表示时间。
“掌灯”和季节、天气有关,亦和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反映了深深的农耕文明气息。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然而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
和惜时的社会风尚。
材料二材料二 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
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
”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
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
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转型时代的生态·生活·生命》——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转型时代的生态·生活·生命》(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社会背景。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 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 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 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 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百姓‘三百里皆观’”“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角抵表演雅俗共赏,受到不同阶层的欣赏,说明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不同阶层的人都欣赏角抵表演,没有强调对川剧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A项错误;根据材料“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角抵表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角抵表演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没有体现其渊源,无法得出源于民间劳动技能的结论,D项错误。
2.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练习

(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知几在《史通·外篇·史官建置》中曾谈道,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确立史官制度,当时的史官主要有仓颉、沮诵等。
从对史官的描述可以看出,史官的起源和巫有着一定关系,史官的设置是从神职而来的,史官职能上的独立与强化其实正是王权不断强化和神权不断削弱的过程。
因此,从这一层意思来看。
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地对皇帝言行的记录。
正如刘知几所言,历代封建王朝设局修史,总是希望“曲笔阿时”,“谀言媚主”,“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
——摘编自何捷《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史官精神探索》材料二史官史学在史学发展中的支配地位,近代以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面对着中国历史几千年未遇的社会大变动,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熏陶的史家纷纷研治本国当代史、外国历史,清末更出现了“史学革命”的口号。
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批评旧有史籍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只为朝廷的君臣而撰,不知为广大国民而撰,要求为国民写史,写国民的历史;批评旧有史籍只注重政治史、学术史,要求更多地研究民风、社会、宗教、财富、种族、工艺。
官方史学也开始组织较多的力量从事外国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历史著作的译速与研究。
——姜义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史学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
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
”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历史(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广东茂名一模)《逸周书》对于节气和物候的认识和记录已经成熟,如:“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
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
”先秦时期的节气观念发展源于()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B.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D.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答案 A解析先秦时期节气观念发展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选A项。
先秦时期节气观念的发展体现了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而不是“源于”,排除B项;先秦时期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制约农业经营活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诸子百家不一定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排除D项。
2.(2019·广东二模)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
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发展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D.宗法制度的瓦解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公为成王之臣,先秦与西汉以来史料对周公称呼从王到公的变化,反映出西汉以来,史书记载注重君臣称呼之别,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表现,故选B项。
材料强调对周公称呼的变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贵族权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影响下,注重君臣之别,体现不出宗法制的瓦解,排除D项。
3.(2019·河北唐山一中冲刺)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答案 B解析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庶人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因此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发展,故选B项。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
故选D2.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A.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
3.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饱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如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4分)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3.(4分)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4分)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4分)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6.(4分)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4分)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常规大题一一独立主题型非选择题
(建议用时:30分钟)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⑵请从“国防军队建设与时代背景”角度提出一个观点,运用与材料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
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一一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
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
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概括工业革命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世界市场扩大带来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主要表现。
3.新经济政策是历史上从行政命令式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第一次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
正
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
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巨大意义。
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
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
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材料二社会主义无非是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再向前迈进一步。
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
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进步。
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
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列宁选集》材料三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二元的行政市场体系,庞大的行政指挥机制总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或者以行政和法律的形式干预经济过程,或者直接参与生产。
20世纪20年代对
农民生活的调整实际上总是带有“军事共产主义”的色彩。
同时,由于新经济政策本身的不
系统、不完善,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远没发挥尽其潜力。
作为创造性发展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第一例实践,新经济政策非常值得人们认真研究。
――徐向梅《新经济政策:
俄罗斯史学研究新视角评介》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
民“让步”的?
(2)据材料二,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3)据材料三,分析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远没发挥尽其潜力”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从政策转变和体制创新两方面谈谈新经济政策的当代意义。
(三)常规大题一一独立主题型非选择题
1.解析:(1)重点,根据材料“把’制器’作为’自强’之本”“编练了新建陆军和自强军” “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等得出晚清时期重视新式武器装备和新法练兵;根据材料“三民主义治军思想” “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开办了’将校研究班’、军官训练团等
研讨班”等得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重视思想和军官素质;根据材料“除了陆军,还建立了空军、海军、防空军、公安军等军种”“国防工业列入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之一”“把发展国防尖端技术提上了国防现代化的日程”等得出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重视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
(2)首先提出观点,根据与材料相关的知识,从“国防
军队建设与时代背景”的角度明确提出,如国防建设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论述,结合与材料相关的洋务运动、抗日战争、现代中国国防科技成就等知识,从国内、国际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最后对论述加以总结,进行升华。
答案:(1)重点:晚清时期重视新式武器装备和新法练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重视思想和
军官素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重视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
⑵示例
观点:国防建设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论述:鸦片战争以来,晚清政府为了应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先后通过洋务运动和清
末新政等活动,制造先进武器装备,训练新式军队,挽救统治危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了应对日本侵略,蒋介石用三民主义加强军队思想建设,并强化军官素质,挽救民族危亡。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威胁,我国完善军种,加强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建设。
总之,国防军队建设是国之大事,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民族的振兴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2 . (1)条件:圈地运动。
特征:第一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各行业的机械化为特征;第二阶段以科学与大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为特征。
(2)影响:英国失去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新的世界贸易格局形成;世界贸易均衡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
(3)表现:推动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促进世界市
场的形成发展;改变国际格局。
3.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俄国经济落后。
让步:以粮食税代
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2)实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自由贸易探索社会主义与小农经济的结合。
意义:国
民经济迅速恢复;苏维埃政权有效巩固;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原因:国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建设;新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
意义:制定经济政策要从本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配套的社会主义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