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18(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③ 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内弓状纤维 . . 脊神经 交叉后组成 薄束 楔束 经内囊后肢 内侧丘系 薄束核 脊神经节 丘脑腹后外侧核 楔束核 中央后、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① 神经元 . 周围支 中枢支
② 神经元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③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 薄束核 楔束核 楔束 躯干上部 ① T4 ① T5 ②
① 视觉感 受器

视锥c
视杆c
周围支 .
中枢支
.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X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③ . 视辐射
节细胞
—视束
距状沟周围的枕 经内囊后肢 叶皮质(视区)
外侧膝状体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外侧膝状体 双极细胞 ① ③
节细胞
② 视神经
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中脑:大脑脚底
中间3/5内侧部 陆续分出纤维 躯体运动核 动眼N核 滑车N核 展N核 舌下N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N运动核 面N核 疑核
脑桥基 底部
延髓锥体
副N核
上睑提肌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下斜肌
上斜肌 咀嚼肌 外直肌 下一半:睑裂以下的面肌 舌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
一、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随浅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浅感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触觉
感觉 深感觉 (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 位置觉 运动觉
随深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振动觉
(一)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位置觉 运动觉 传导: 振动觉 精细触觉
薄束、楔束 内侧丘系
躯 干 四 肢

传导通路 神经解剖

传导通路 神经解剖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上行
内囊后肢
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 觉传导通路示意图
损伤部位: 交叉平面上方或下方

丘脑 中央 辐射
薄 束 结 节
楔 束 结 节
T4以上(楔束) T5以下(薄束)
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浅感觉)传导通路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神经 鼻侧半纤维交叉×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视交叉 视束
节细胞 经内囊后肢 外侧膝状体 上丘臂 顶盖前区 视辐射 端脑距状沟 两侧皮质 (视区)
双侧动眼N副核
双侧瞳孔括约肌 双侧瞳孔缩小
双侧动眼N
节后纤维
双侧睫状N节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视野的概念及投射至视网膜的交叉关系
针刺小指掌面产生疼痛感觉
尺神经—臂丛内侧束—脊神经节—后角固有核—对侧脊髓丘脑侧 束—对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对侧丘脑中央辐射—对侧中央后回 的中部
右上颌第一磨牙产生疼痛
右侧上牙槽神经—右侧上颌神经—右侧三叉神经节—右侧三叉 神经根—右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左侧三叉丘系—左侧背侧丘脑腹 后内侧核—左侧丘脑中央辐射—左侧中央后回下部
皮质脊髓束
锥体系
分部
锥体外系
皮质核束
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巨型锥 体细胞(Betz细胞)等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其轴 突大部分纤维经过延髓锥体。 包括:1、皮质脊髓束 2、皮质核束
1.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前部、中脑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
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 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笔记18(导通路)

笔记18(导通路)

和平衡.丘脑腹后外侧核薄束核楔束核脊神经节薄束楔束(二)浅感觉传导通路、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丘脑中央辐射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系脊髓丘脑前、侧束脊神经节比较躯体和四肢的浅、深感觉传导通路:●传导路的交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完成,经过两次换元,从第二次换元起路径同. 中枢突三叉丘系丘脑中央辐射丘脑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视神经外侧膝状体视束视交叉视觉中枢上丘臂睫状瞳孔括约睫状神经节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顶盖前区通路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存在(+)丧失(-)(存在(+)存在(+)间接对光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健康侧眼患侧眼四、听觉传导通路Auditory pathway颞横回)外侧丘系听辐射下丘内侧膝状体蜗神经核蜗神经蜗神经节螺旋器内囊后肢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第三级神经元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躯体运动传导通路指从大脑皮质发出至脑干或脊髓前角,再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包括锥体系1.2.⑵功能: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⑶损伤后症状:锥体交叉平面以上:对侧肢体瘫痪.锥体交叉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一侧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下部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⑵核上瘫和核下瘫核上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一侧皮质核束受损出现对侧舌下神经核核上瘫及面神经核下部核上瘫(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对侧舌肌瘫痪);一侧舌下神经(核)或面神经(核)瘫痪是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区别:1、组成2、作用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间的运动,维持及调整体态姿势,保持身体平衡,支配习惯性动作等.3、通路以皮质纹状体通路和皮质脑桥小脑通路最重要.小结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目的要求:1. 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躯干和四肢浅感觉、头面部浅感觉、视觉的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锥体束的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行径特点、功能及受损后的症状。

神经内科传导通路

神经内科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一、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第二级神经元(薄束和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

三元二换一交叉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下部和下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角的胸核→同侧外侧索→脊髓小脑后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腰骶膨大节段第V→VII层外侧部→部分交叉→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

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楔小脑束(相当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吻侧束(相当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2.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后根外侧部(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脊髓第IIVV 层后角固有核)→斜越1-2脊髓节段或交叉前上升1-2节段→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内囊枕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后根内侧部(粗略触觉)→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前束→在延髓中部与侧束相融合形成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的纤维排列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头面部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口鼻腔粘膜的浅部感受器→周围突三叉神经的感觉支→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感觉根→升支(触压觉)和降支(痛温触觉)→第二级神经元(脑桥三叉神经脊束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下1/3部。

角膜反射:角膜受到的刺激→三叉神经的眼神经→脑桥三叉神经主核→发出纤维到双侧面神经核→颧支→眼轮匝肌收缩→双眼同时闭合。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和习惯动作。
⒈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黑质内神经细胞能产
生多巴胺,当黑质变性后,使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降低与 Parkin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
⒉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⒈新纹状体─苍白球系
额叶、顶叶等大脑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
背侧丘脑 (腹外侧核、 腹前核)
⒉皮质─脑桥─小脑系 额叶皮质 顶、枕、颞叶皮质
背侧丘脑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红核 × 脑桥核 ×
齿状核
新小脑皮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⒊锥体外系至运动神经元通路 ⑴皮质网状脊髓束 ⑵皮质-红核-脊髓束 ⑶顶盖脊髓束 ⑷前庭脊髓束
锥 体 外 系
胞 体 位 置
深感觉
浅感觉
视觉
听觉
意识性
躯干、 四肢 脊神经 节 头面 部 三 叉 神 经 节
非意识 性
躯干、 四肢
⒈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⒉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㈢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㈣听觉传导通路
㈤平衡觉传导通路
㈥嗅觉传导通路
⒈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2次换元,1次交叉, 对侧管理。 薄束(T4以下) 脊神经节细胞─→ 楔束(T4以上)
(第1级神经元)
薄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核─────→内侧丘系
视束──→上丘──→顶盖脊髓束──→脊髓(完成视觉反射)。
└─→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
(换神经元)
视神经受损时的表现
一侧视神经受损时:光照患侧瞳孔,两侧瞳孔均不缩小;光照健侧瞳孔, 两侧瞳孔均缩小。即当一侧视神经受损时,患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 光反射存在。 一侧动眼神经受损时:光照患侧瞳孔,同侧瞳孔不缩小,对侧瞳孔缩小; 患侧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不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
躯干
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及皮质脊髓束等)损伤 表现:
①随意运动障碍②肌张力增高③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 ④出现病理反射⑤肌萎缩不明显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①随意运动障碍②肌张力减小③浅、深反射消失 ④无病理反射⑤肌萎缩明显
2.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 束
皮质核
内囊膝部 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
(二).痛、温及粗触觉传导路
1.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躯脊干神、经四节肢皮肤
脊神经
角固有核背外侧束上升1-2节

索) 交叉
脊髓丘脑侧束(侧 脊髓丘脑前束(前索)
背射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上部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 中央后回中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头面部皮肤、粘膜

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叉神经脑
桥、脊束核 三叉丘系
大部分双侧脑神经运动核 部 支 对侧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
配眼裂以下面肌部分
损伤表现:
皮肤浅感觉传导示例
精品课件
运动传导传导示例
精品课件
交叉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
中央辐射 中央后
内囊后肢
(三) 视觉传导路
视锥、视杆细胞

极细胞
节细胞
视神经
交叉
双眼鼻侧半纤维 视交叉
不交叉
双眼颞侧半纤维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内囊后肢 视区皮质
瞳孔对光反射路径:
感光细胞 视神经 视束侧 支 顶盖前区 双侧动眼 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损伤表现:
1.一侧视神经损伤:单眼全盲 2.一侧视束、视辐射、视皮质损伤: 双眼对侧同向偏盲 3视交叉中部损伤:管状视野 4.视交叉外侧损伤:患眼中间视野偏盲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 盲,即患侧眼的鼻侧视 野和对侧眼的颞侧视野 偏盲(损伤左侧视束, 双眼视野右侧半偏盲; 损伤右侧视束,双眼视 野左侧半偏盲)
外侧膝状体损伤、视 辐射损伤、视觉皮质 损伤
均与视束损伤症状相同
(四)、听觉传导通路
Auditory Pathway
感受器:
螺旋器(Corti器)
纹状体环路: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纹状体-黑质环路 3、苍白球-底丘脑核环路
大脑皮质 (额枕叶)
新纹状体
丘脑腹前核 和腹外侧核
丘脑束
苍白球
(豆核袢、豆核束)
黑质 底丘脑核
小脑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皮质
丘脑腹外侧核
小脑上脚
脑桥核
小脑中脚
小脑皮质 齿状核
三、神经化学传导通路
递质:单胺
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5-羟色胺
1、多巴胺能通路:
主要在黑质和中脑被盖部
黑质
纹状体
中脑被盖部 边缘系统
漏斗核
垂体(门静脉)
2、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
主要在篮斑、延髓和脑桥被盖外侧区、交感神经的 节后神经元
背盖外侧区 (被盖中央束、内侧前脑束)
丘脑和下丘脑(大脑皮质、边缘系统、网状结构、
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运动核(躯体运动核 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及其轴突(脊神经核脑神经躯 体运动纤维)。
最后公路
上运动神经元:
主要症状为: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 性,肌肉无萎缩
称硬瘫-痉挛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
三叉丘系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脊髓丘系 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粗触觉障碍 三叉丘系 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外侧丘系 双侧听力下降 皮质脊髓束 对侧四肢硬瘫 皮质核束 舌下神经核上瘫
面神经核下瘫
展神经核 患侧眼内斜视
(二)浅感觉传导通路
3、头面部的浅感觉
(三)视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
患侧全 盲
双眼颞侧偏 盲
患眼鼻侧偏 盲
双眼对侧 同向性偏

(三)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 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 神经副核→动眼神经副交感节前纤 维→睫状神经节→副交感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病例分析 (2)
患者男性,65岁,入院检查发现: (1)左侧上、下肢瘫痪,肌张力增高。 (2)左半身浅、深感觉消失。 (3)双眼左半视野偏盲。 (4)发笑时口角偏向右侧,伸舌时偏向左 侧,舌肌无萎缩。
(二)椎体外系
定义
锥体系以外下行(运动)传导通路,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 经核、小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最后经 中脑红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中继,通过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 束等,下行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
脑神经核 脑神经 前角运动细胞 脊神经
➢上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 前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发起运动,对下运动神 经元有抑制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 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经 细胞及其轴突;构成反射弧的传出部分,并对肌肉 有营养作用
(一)椎体系
2级神经元完成
核上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瘫痪
肌张力过高 运动过少
(二)椎体外系
1. 新纹状体-苍白球系 Huntington disease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授 课 内 容
一、感觉传导路
(一)深感觉传导
(二)浅感觉传导路 (三)视觉传导路 (四)听觉传导路 (五)平衡觉传导路(自学) 二、运动传导路 (一)锥体系 (二)锥体外系(自学) 三、病例讨论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周围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其 转变为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元传递至中枢相应部位, 最后至大脑皮质高级中枢,产生感知和意识;另一方面, 大脑皮质将这些感知信息分析和整合后,发出指令,沿 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到达躯体和内脏 效应器,引起效应。因此,大脑皮质与周围感受器或效 应器之间的联系通路,称传导通路(conductive pathway)。根据传导方向的不同分: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和运动传导通路(motor pathway)。在临床上依据各种传导通路的特点,结合 病友的特殊体征,对神经系统有关疾病做出定位性诊断。
双侧躯干骨骼肌
四肢骨骼肌
图片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是指锥体系以外与躯体有关的下行 传导路的总称。 锥体外系的功能: 调节肌张力 协调肌群运动
维持体态姿势和进行习惯性、节律性动作等
辅助锥体系完成精细运动
锥体系可分为: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中央前回下 部锥体细胞 内囊膝部 皮质核束 Ⅲ、Ⅳ、Ⅴ、Ⅵ、Ⅶ、 × Ⅹ、Ⅺ(双 侧)
皮质核束
×
舌 下 神 经 核面神 经核下半部(对侧) 舌下神经 面 神 经

传导通路 ppt课件

传导通路  ppt课件
内囊 后肢
第三级 神经元
感受器
神经节
周围突
中枢突
Page 9
交叉
第二级 神经元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觉传导通路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功能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传导躯 干、四肢意
内囊后肢
识性本体感
觉(运动觉、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交叉 对侧内侧丘系
振动觉、平
顶盖脊髓束
视辐射
上丘 顶盖前区
上丘臂 视束少数纤维
外侧膝状体
视束 视交叉(部分交叉) 视神经
节细胞
视锥细胞 周围突 视杆细胞
Page 20
中枢突
双极细胞
31 42
左视野 右视野 左眼视网膜 右眼视网膜
1、右眼全盲 2、双眼左侧偏盲 3、双眼颞侧偏盲 4、右眼鼻侧偏盲
本体感觉传导 意识性感觉(传至大脑皮质)
通路包括
非意识性感觉(传至小脑)
Page 7
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由3级神经元组成。 有1次交叉, 且在第二级神经元 的轴突发生交叉。 交叉以下损伤,同侧感觉障碍; 交叉以上损伤,对侧感觉障碍。
Page 8
感觉传导路的 共同规律
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觉传导通路 2、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旧小脑皮质
对侧脊 髓小脑 前束
腰骶膨大 第V~Ⅶ 层外侧部
同侧脊髓小脑后束 同侧脊髓小脑前束
C8~L2节段 胸核
肌、腱、关节 周围突 的本体感受器 脊神经
Page 13
中枢突
脊神经节

传导通路-打印

传导通路-打印

传导通路的概念: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有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之分。

总体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和传出部分,一般要涉及最高中枢大脑皮质。

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称反射通路。

(1)感觉传导通路:起于各类感受器的冲动,经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经过中继,最后达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

(2)运动传导通路:由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发出纤维,直接或通过中继终止于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再经周围神经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深感觉:来自肌、肌腱、骨膜和关节,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也称本体感觉。

1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把深感觉传向大脑皮质,产生有意识性的感觉此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由3级神经元组成。

文字叙述: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

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

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锥体束的背方呈前后方向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在脑桥呈横位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交叉(丘系交叉)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部位位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后面一第三级神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及旁中央小叶后部,部分纤维至中央前回。

皮肤丘脑腹后外侧核换元损伤后表现: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丧失或减退。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1、皮质脊髓束
功能: 一侧皮质脊髓束支配对 两极神经元的位置 侧上、下肢肌和双侧躯 干肌 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 损伤: 央旁小叶的前部的锥 1、在锥体交叉以上的一 体细胞 侧皮质脊髓束受损,主 要引起对侧肢体瘫痪, 脊髓各节段的前角运 躯干肌不受明显影响。 动神经元 2、在锥体交叉以下的一 侧皮质脊髓侧束受损, 则引起同的侧肢体瘫痪。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此环路使新小脑 对大脑皮质发出 的冲动进行调节 和修正。使随意 运动协调, 起止 适当,粗细准确。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一侧瞳孔, 引起两眼瞳孔缩小 的反应。 1、直接对光反射 2、间接对光反射
5、听觉传导通路
功能: 传递听觉信息 损伤: 听觉为双向传导, 只有损伤蜗神经 以下部→神经性 耳聋
二、主要的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 2、皮质核束
(二)锥体外系 1、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 2、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运动传导路 :锥体外系
1、概念: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 动的一切传导路径。 2、特点: a、 结构复杂,具有多神经元,多突触联系。 b、协调骨骼肌随意运动,调节肌张力,形 成习惯性动作 和节律性动作,为锥体系发挥 随意运动提供先决条件。 c、损伤后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震颤麻痹、 肌张力改变等。
4、视觉传导通路
a、一侧视神经损伤, 患侧视野全盲; 三级神经元 b、一侧视束以上部位 的名称及所在位置 损伤,双眼对侧视野 同向性偏盲。 视网膜双极细胞 c、视交叉中部交叉纤 视网膜节细胞 维损伤,双眼视野颞 侧半偏盲; 外侧膝状体 d、一侧视交叉外侧部 不交叉纤维损伤,患 侧视野鼻侧半偏 盲;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叶后部
头面浅感 觉
三叉神经 节
三叉神经 脑桥核、 脊束核
脑桥、延 髓
丘脑腹后 内侧核
中央后回 下部
视觉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交叉
外侧膝状 距状沟周

围皮质
传导躯体、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的纤 维交叉部位位于
• A.脊髓 • B.延髓 • C. 脑桥 • D.中脑 • E.间脑
光照右眼,左眼无对光反射;光 照左眼,右眼有对光反射,但左 眼无对光反射,考虑是
主要感觉传导通路小结
传导通路 一级神经元 二级神经元 交叉部位 三级神经元 投射中枢
意识性本 体觉和精 细触觉
脊神经节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 交叉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中央后回 中上部、 中央旁小 叶后部及 中央前回
肢体浅感 觉
脊神经节
后角固有 核
白质前连 合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中央后回 中上部、 中央旁小
病例讨论(一)
某男,外伤。检查发现: • 左侧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 • 右侧下肢瘫痪 • 右膝跳反射亢进 • 右侧Babinski征阳性 • 右下肢位置觉丧失
问:病人脊髓损伤的情况如何?
病例讨论(一)
某男,外伤。检查发现: •右左侧侧T2乳平头面平(面脊以髓下丘痛脑、束温)觉消失 •右右侧侧锥下体肢束瘫损痪伤 • 右膝跳反射亢进 •右右侧侧锥B体a束bin损s伤ki征(阳上性运动神经元) •右右侧下薄肢束位楔置束觉损丧伤失
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痉挛性(硬)瘫 增高 亢进
弛缓性瘫 降低 消失
消失 阳性
消失 阴性


2.皮质核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 锥体细胞

18传导路(王)

18传导路(王)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2. 头面部痛温觉、触压觉传导路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
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的感觉支; 中枢突入脑桥,痛、温觉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触压觉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

轴突交叉至对侧→三叉丘系。
③同侧半深、浅感觉障碍。
⑤同侧鼻侧、对侧颞侧偏盲。 3、简述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④对侧半深、浅感觉障碍。
⑥同侧颞侧、对侧鼻侧偏盲。
额叶、顶叶 背侧丘脑 (腹前核、腹外侧核) 新纹状体
黑质
苍白球
皮质—纹状体系示意图
皮质—脑桥—小脑系简图
额叶
皮质运动区
额桥束经 内囊前肢
顶、枕、颞叶
顶、枕、颞桥束经 内囊后肢 交叉至对侧,经小脑中脚
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其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至后索上升
构成薄束与楔束,薄束与楔束上升至延髓的薄束核与楔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二级纤维构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至对侧,然后上升 构成内侧丘系,向上经过延髓、脑桥、中脑,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的三级纤维构成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thalamic
上运动神经元
损伤部位
下运动神经元
锥体细胞及其轴突(锥体 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细胞 束) 及脑神经、脊神经(脊髓前角细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 胞、脑神经运动核以下的锥体系) 运动核以上的锥体系) 增高 亢进 减弱或消失 出现 痉挛性瘫痪(硬瘫) 降低 消失 消失 不出现 迟缓性瘫痪(软瘫)
肌张力 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如 Babinski征 瘫痪特点
脑干内的脑神经运动核(下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参与构成脑神经。 核上瘫(supranuclear paralysis):对侧睑裂以下面肌、对侧舌肌瘫痪。 核下瘫(infranuclear paralysis) :面神经损伤、舌下神经损伤,同侧瘫痪。 2.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其具体途径: 中央前回上2/3、中央旁小叶前部发出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pyramidal decussation) 约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皮质脊髓侧束--→前角细胞--→ --→ 脊神经--→同侧上、下肢肌 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下行构成皮质脊髓前束(仅达胸节) --→发出纤维止于双侧前角细胞 →主要支配双侧躯干肌 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

传导路-药学

传导路-药学

(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 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两侧瞳孔缩小
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反射 反射
视神经 损伤 丧失 (—) 存在 (+)
锥体束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 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的 轴突共同组成
(一)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内囊后肢 锥体细胞 中央旁小叶前部
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
延髓
皮质脊髓侧束
脑桥基底部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
躯干肌、四肢肌
2°neuron
T4
1°neuron


三级神经元 1、脊神经节 2、薄束核 楔束核 3、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二次换元 1、薄束核和楔束核 2、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一次交叉 内侧丘系交叉
损伤表现
精细触觉消失:不能辨认物体性状纹理
感觉性共济失调: 闭目难立征,闭目指鼻失误
闭眼时不能确定损伤关节的位臵、运动方向 及两点距离: 同侧为丘系交叉以下损伤 对侧为丘系交叉以上损伤
(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肌、腱、关节 的本体感受器
脊神经节细胞 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 脊髓
C8~L2节段胸核 腰骶膨大第V~Ⅶ层外侧部 同侧 2级纤维 脊髓 侧索 脊髓小脑后束 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下脚 旧小脑皮质
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第十八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八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ґ‫ܼ˖֖ٿ‬ஷ࠴Հґᦉᄔ᠎ᄉ᩻ͳጹᑉ
ᄔ᠎ᑢᰲో
ʼᤁҮᇷፂЊ
ፂЮ‫ٹ‬Րᐧğ˖ᑧܷᑧᑭऄ˖ğᑧೃ۲ऄᦉğढᰲ᩻ͳຆ᭦ğ᩻ͳ̓ԡ
ᄔ᠎ᑢᰲΞోḸࣂ̓ԡḹ ᄔ᠎ᑢᰲґోḸల̓ԡḹ
ʽᤁҮᇷፂЊ
ᢷ࣯ᐜNj‫ٽ‬ᐧᐜ
ґᝇᤁҮᇷፂ ᑢᇷፂґ಩ğᑢᇷፂԢФѫஂ
(2)损伤后的表现 1)皮质脊髓束在延髓锥体交叉水平以上受损,可导致损伤对侧上、下肢肌瘫痪。 2)皮质脊髓束在延髓锥体交叉水平以下受损,可导致损伤同侧上、下肢肌瘫痪。例如,
脑干病变 精细性感觉障碍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图 18-3) 1.视觉传导通路 (1)组成
᜼᜿ਕԩ٧Ḹ᜼᩻Nj᜼ిጹᑉḹ ֆ‫ډ‬቉
᜼ᎩᒚᄉԤጞጹᑉ ኃʶጞᇷፂЊ
˖౩቉
ᓫጹᑉ ኃ̃ጞᇷፂЊ
᜼ᇷፂğ᜼̓ԡğ᜼ో
᜼̓ԡ ᜼ᎩᒚᴊΞӦጛ፤̓ԡḼᮩΞӦᄉጛ፤ʿ̓ԡ
ṋ᜼ోḸդˏᅊ᜼ᎩᒚՎΞӦᄉጛ፤ḹ
第五篇 神经系统
二、运动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来实现的。两者在功能上互相协调、 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复杂的随意运动。
(一)锥体系 1.锥体系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基本概念 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因皮质脊髓束行径延髓锥体而得名,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 组成。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上运动神经元 superior motor neurons 是指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和中央旁 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胞体及其轴突 - 锥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直接或间接止 于下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inferior motor neurons 是指脑神经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 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副神经脊髓核和舌下种经核)和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细胞胞体 及其轴突(相应的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对应的骨骼肌。 2.管理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图 18-5) (1)组成: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衡.
丘脑腹后外侧核薄束核
楔束核
脊神经节
薄束楔束
(二)浅感觉传导通路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前、侧束
脊神经节
比较躯体和四肢的浅、深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路的交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完成,经过两次换元,从第二次换元起路径同. 中枢突
三叉丘系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
视神经外侧膝状体
视束视交叉视觉中枢
上丘臂
睫状瞳孔括约睫状神经节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顶盖前区
通路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存在(+)
丧失(-)
(存在(+)存在(+)间接对光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
健康侧眼
患侧眼
四、听觉传导通路Auditory pathway
颞横回)
外侧丘系
听辐射下丘内侧膝状体蜗神经核蜗神经
蜗神经节
螺旋器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
第三级神经元
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躯体运动传导通路指从大脑皮质发出至脑干或脊髓前角,再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包括锥体系
1.
2.
⑵功能: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⑶损伤后症状:
锥体交叉平面以上:对侧肢体瘫痪.
锥体交叉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
一侧舌下神经核和面
⑵核上瘫和核下瘫
核上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核下瘫: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一侧皮质核束受损出现对侧舌下神经核核上瘫及面神经核下部核上瘫(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对侧舌肌瘫痪);一侧舌下神经(核)或面神经(核)瘫痪是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区别:
1、组成
2、作用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间的运动,维持及调整体态姿势,保持身体平衡,支配习惯性动作等.
3、通路
以皮质纹状体通路和皮质脑桥小脑通路最重要.
小结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目的要求:
1. 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躯干和四肢浅感觉、头面部浅感觉、视觉的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锥体束的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行径特点、功能及受损后的症状。

2. 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所引起的视野缺损,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及损伤后的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

3. 了解听觉传导通路,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比较,锥体外系的概念。

思考题
1. 试述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2. 试述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3. 试述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一侧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受损会出现什么视野缺损?
4. 试述锥体束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起止、作用。

5. 试述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所在位置及其轴突形成的结构.
6. 一侧皮质核束受损会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