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山东省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六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六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作业(十九)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1.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

这些规定( )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解析:材料中的“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是为了保证生产工具的顺利使用;对偷盗耕牛的判罪及规定牛的繁殖率,均是出于重视农业生产的需要。

因此这些规定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

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

答案:B2.宋代南方种麦和北方种稻都已比较普通,曾有南方的农民被请到北方传授种稻经验,而南方种麦后广泛实行了冬麦、晚稻两熟制。

这有利于( )A.耕作技术的革命B.抑制土地兼并C.农业产量的增加D.瓦解小农经济解析:两熟制属于耕作技术的进步,不属于耕作技术的革命,A错误;B与材料无关;“曾有南方的农民被请到北方传授种稻经验”“南方种麦后广泛实行了冬麦、晚稻两熟制”有利于农业产量的增加,故C正确;材料与小农经济瓦解无关,排除D。

答案:C3.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以科学史观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

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B.“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C.“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D.“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体现了对历史的评价,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故D正确;A、B、C仅仅是阐述史实,不是史识,故A、B、C错误。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9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9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效作业 ( 十九 )发达的古代农业时间:30 分钟满分:60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 小题,每题 4 分,共32 分)1.(2019 ·包头市高三统考)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时节,量地力,则使劲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的结论。

这反应了古代农业拥有()A.和睦一致的生态观 B .就地取材的生产观C.谋事在人的世界观 D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分析资料的含义是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会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应选 A;资料也重申因时制宜,因此 B项表述不全面,清除;资料突出要尊敬自然规律,清除 C 项;资料没关精耕细作,清除 D 项。

答案A2.(2019 ·合肥高三质检) 学者许倬云指出:孝道的伦理,特别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点,也与田户保持劳动力不缺少的需求有相互相证的合理性。

该资料能够说明()A.孝道伦理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B.劳动力的缺少是限制小农经济发展的瓶颈C.孝道伦理保持了古代中国乡村的次序D.小农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农业劳动力的增添分析此题观察宋明理学,从题意中可得出作者以为伦理观点与农业劳动有联系,即多生育儿女能够知足小农经济劳动力的需求,因此选择 A 项; B 项错误,题干中主要表现伦理同小农经济的关系,未表现限制小农经济发展的要素; C 项错误,题干未表现伦理同乡村次序的关系; D 项错误,关系倒置,应是农业劳动力增添促使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A点睛此题要从题意中剖析出在观察孝道伦理同农业经济的联系,即可得出答案。

3.(2019 ·湛江高三模拟) 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

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当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如不肯或不可以亲自服役者,可出必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取代;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2018四川成都第一次诊断检测,24)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B.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故A项错误;由材料“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可知学者认为井田制开始瓦解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使用,说明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关于土地私有制确立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土地制度与生产力的关系,没有体现经济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故D项错误。

2.(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12月联考,2)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

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的“五口之家”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传统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无人口限制,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人口多少无关,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第二次联考,3)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

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

材料主要说明( )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江淮地区农业发展,并不是强调关东地区发展滞后,故A 项错误;重农政策在唐朝一直被贯彻,故B 项错误;唐朝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故C 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D 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2019·河南省名校联盟联考)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入户籍。

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促进经济恢复B.增加国家税收C.打击土地兼并D.确保制度延续B2.(2019·济南高三质评)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

这一做法( ) 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C3.(2019·安阳调研)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

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

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 )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D.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A4.(2019·承德联校高三期末)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出处铭文《元和四年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

宜子孙及酒壶》食。

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钟,重□□斤。

直(值)钱七千二百。

宜用《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

直(值)钱二千四百。

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C5.(2019·山西六校联考)唐代陈鸿祖的白话传奇《东城老父传》记载,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卖白衫、白叠布(即棉布)行,邻比廛问”。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官营棉纺手工业技术先进B.商品的买卖突破时空限制C.棉布产量和运销数量增多D.讽刺类长篇白话小说盛行C6.(2019·张家界模拟)《管子·海王篇》说,大致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相当的时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古代播种工具),一耜(翻土工具),一铫(除草工具)”。

2020高考人教版历史-课时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2020高考人教版历史-课时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课时规范练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2019四川德阳一模,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

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25)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3.(2019新疆三模,26)《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4.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

材料主要说明()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5.(2019广西南宁二模,27)据地方志记载,在福建第一次记载双季稻的35个县的地方志中,明代12个,清代23个;广东61个县有双季稻记载,其中明代1个,清代60个。

这一现象()A.拓展了农业生产范围B.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C.扩大了水稻耕种面积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6.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

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7.(2019新疆三模,25)《考工记》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越)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含解析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生产模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1.耕作工具1.集体劳动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内容: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3)地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过程①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

②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③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④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3)特征①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

契约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

②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佃户都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佃户的身份地位提高。

③实物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

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

④租佃制呈现复杂化趋势。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占用权和使用权分离。

(4)影响①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随着租佃制度的发展,佃农通过抗租、减租的斗争,争取到一些权利,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三、土地制度——从“国有”到“私有”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商周时期: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2020河南濮阳入学测试)“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

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2.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

经过春秋时期的开发,这些封国内的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楚国修建芍陂渠,吴王修建伍堰河。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B.南方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吴楚经济实力较为强大3.(2020广东一模)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后期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现象。

该现象所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破坏了小农经济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税D.缓和了阶级矛盾4.(2020湘赣皖长郡十五校第一次联考)曹魏时期的马钧居住在京都,“城内有地可为园,患无水以溉之”,马钧制作工具,可用脚踏或者手摇,既可以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该工具为( )A.筒车B.耧车C.水排D.翻车5.(2020四川乐山三模)陆游《渭南文集》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苏州、常州)熟,天下足。

”上述现象( )A.引发经济与政治中心分离B.印证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反映出区域间贩运业繁荣D.解释了宋朝迁都的原因6.(2020福建泉州一模)唐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主要以土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为主要特征;明清时期,则从土地开垦转向农田改良,注重多种经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这一变化( )A.应对了人口急剧增长的挑战B.导致了小农经济的解体C.启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D.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7.(2020甘肃一模)《考工记》认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人教版】2020高三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6单元 第13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2020高三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6单元 第13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2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临汾高三训练)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D[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 项正确。

]2、《国语·周语》谓:“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王弗听。

……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王卒料之。

”这反映出周宣王时( )A、高度集权,独断专行B、荒废生产,征收重税C、形势变化,旧制动摇D、诸侯反叛,分封制瓦解C[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故B项错误;由于宣王忙于连年战事,无睱顾及农事,面对“公田”大量私有的社会现象,拒绝了虢文公的谏言,不再举行传统的“籍礼”仪式,这表明宣王已经认可了公田的私有化,也表明了长期推行的井田制已遭到严重的破坏,无法再进行修复,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动摇了,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西周的分封制,故D项错误。

]3、(2017·珠海高三质检)《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

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农民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解析:一方面,农民称谓变化的典型标志是从井田制下集体劳动的“众”到土地私有制下以家庭为单位劳动的“户”;另一方面,农民身份的变化导致其称谓的变化,而身份变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的变化,因此A项正确。

B、C、D 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A5.(2018·海口市调研)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解析:据材料“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可以得出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故A项正确;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有绝对化的倾向,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古代妇女的地位的信息,故C 项错误;农业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是男子,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A6.(2018·黄山市检测)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

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

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此说法成为土豆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据。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孤证不立,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B.土豆传入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C.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的传入D.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解析:土豆确实是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正好可以与这段史实相印证,故A项错误;土豆等外来高产经济作物的种植,必然有利于中国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土豆的传入是西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中外贸易扩大的产物,故C项错误;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这是发生于近代以后而非古代中国的史实,故D项错误。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河南九师联盟)宋代广大农户积极投资购买耕牛,即使没有能力购买耕牛的,也采用租赁的方式租借耕牛进行农业生产。

对于产牛较少的地区,宋高宗下诏:“京西、淮南贩买耕牛,与免税下年。

”这反映出宋代( B )A.政府拥有雄厚经济实力B.社会普遍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C.畜牧业呈现商品化趋势D.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解析:宋代广大农户积极投资购买耕牛,无力购买的通过租赁的形式租借耕牛进行农业生产,并通过皇帝下诏的形式对耕牛买卖免税,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采取措施支持农业生产,不能说明政府是否拥有雄厚经济实力,排除A项;耕牛的买卖是为了进行农业生产,此外耕牛的买卖也无法代表畜牧业,C项以偏概全,排除;社会生活水平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

2.(2020·广西桂林、贺州模拟)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

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B )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解析:由材料中汉代农业总收入与总支出比较,可知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仅略有剩余,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收入来源与支出状况,没有具体体现生产技术的内容,因而无法得出自耕农生产技术落后的结论,排除A 项;图表中有赋敛的支出,但没有体现徭役情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汉代中等自耕农的收支状况,没有涉及土地兼并问题,因而不能得出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排除D项。

3.(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

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解析:根据“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可知从公元前5世纪到秦汉时期,铁农具的比例明显上升,可见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故选A项;根据“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无法判断铁农具的使用分布情况,排除B项;根据“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无法判断当时的社会秩序,排除C项;“铁农具数量对比”的增长趋势不能说明经济形态一定是小农经济,排除D项。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民教育版第六单元考点规范练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民教育版第六单元考点规范练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考点规范练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是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A.考古发现是辨别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2.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

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2019广西名校联考)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

这一变化()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4.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

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A.不计劳动力成本B.效率极其低下C.产品与市场无关D.工艺水平不高5.(2019广西南宁二模)有学者研究指出,在福建第一次记载双季稻的35个县的地方志中,明代12个,清代23个;广东61个县有双季稻记载,其中明代1个,清代60个。

这一现象的出现()A.拓展了农业生产范围B.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C.扩大了水稻耕种面积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6.(2019广西百校联考)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

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9课时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9课时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件新人教版

-27-
主题一
主题二
提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 推动;农书的推介。
-30-
主题一
主题二
命题 本题叙述了北宋前中期手工业发展中雇工的现象,考查解 立意 读历史叙述的能力
审题干 题干强调的是“‘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考 解题 找题眼 查点在于分析这些历史现象 思路 审设问 本题的设问是“这反映出当时”,实际上是要求回答
-23-
主题一
主题二
命题 本题以史书中有关农业的材料为命题载体,考查获取和解 立意 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审题干 找题眼
“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审设问 本题的设问是“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由此可 找关联 知考查的是“作用”
解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 A
思路
项错误;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基础,农业收益的增
-4-
主 旨 归 纳
古代中国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 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 文明的典型特征
第19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6-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2-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项目 时期
冶铸业
隋唐
宋元
明清
制瓷业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统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 各地,出现了五大名 窑
审选项 找答案
加会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战国时 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 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
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C 项正确;农业收益增加,会刺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

第16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真题速递1.(2019·天津高考·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①为山东省,排除A项;②为河南省,排除B项;④为湖南省,排除D 项。

2.(2019·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案】A【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3)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

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A.粉彩瓷 B.黑瓷C.青花瓷D.白瓷【答案】D【解析】唐朝,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行销海内外,故选D项;粉彩瓷是清代典型的瓷器类型,排除A项;唐代黑瓷多见于山西河南一带,如浑源窑、交城窑、鲁山窑,排除B项;青花瓷是元代彩瓷的典型瓷器类型,排除C项。

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规范练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1.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

这反映出在商代( )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2.阅读下列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

据此可以推知( )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地区的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3.(2019山西吕梁测试)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

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这主要反映出( )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的传承C.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D.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4.《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工商皆谓家专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 )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手工业在家族之间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5.(2019安徽安庆联考)唐代法律规定:“(家庭)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兄弟亡者,子承父分。

”这一规定在当时( )A.解决了家庭内部经济矛盾B.增加了国家人头税的收入C.客观上增加了自耕农数量D.有利于社会财富迅速积累6.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

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这种变化( )A.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B.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容易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9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新人教版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9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分) 9.(2019·太原高三学情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户籍制度已大体形成,其中千里王畿之内的习民数 制度是周代户籍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王权对其所辖领地享有无限的权 力,王畿之内的劳动者是天子可以直接役使与剥夺劳动的对象,也是王权 巩固的基础。 春秋时期,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的户籍制度。战国时 期商鞅将“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在两汉时期,口赋(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和算赋(成年男女的人头税)是国 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 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凡编入国家统一户籍的民户, 都称为编户。政权还进行严密的户口登记的查验工作,规定每人必须注明 户籍,防止入户脱籍。这一制度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继承。
解析 由材料中的“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可知,其强调的 是农夫关键不在于田亩的多寡,而在于要使土地尽其地力,这符合中国古 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 D;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 A 项;要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才实现南移,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 经济优势依然明显,排除 B 项;材料主旨不是要维护自耕农经济而是要发 展农业经济,排除 C 项。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的耕地面积和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表 明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但没有出现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故 C 项正确;A 项包含在 C 项之中;B 项说法错误,错在“日趋频繁”;D 项 说法错误,错在“根本”。
答案 C
8.(2019·肇庆高三模拟)清康熙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如以康熙中期粮 价指数为 100,则乾隆初为 132.90,嘉庆初高达 264.82,至道光年间达到 532.08。其主要原因是(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2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2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某某期中调研)南宋X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材料中所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规模生产D.铁犁牛耕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表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故选B 项;精耕细作是指把有限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土地上,诗歌的内容反映的是男耕女织,排除A项;小农经济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不是规模生产,排除C项;铁犁牛耕是耕作方式,不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排除D项。

]2.(2020·常熟期中调研)“转此大法轮。

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诗中所咏工具( )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C[根据“救汝旱岁苦”“甘泽高下普”和“但看翠浪舞”等信息分析,“大法轮”是指筒车,具有灌溉功能。

材料显然不是播种工具,排除A项;筒车是唐代的灌溉工具,排除B项;灌溉工具要因地制宜,筒车并非到处可用,排除D项。

]3.(2020·海安中学月考二)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

这说明当时(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D[根据“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可见,商朝已经会酿酒了,农业生产发展,有富余的酿酒作物是酿酒的前提,故D项正确;出现酿酒与土地所有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家庭手工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排除B、C两项。

]4.(2020·某某名校调研一)“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模块第七单元第1讲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铁铲”“都江堰”“牛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故C项正确。

2.唐朝以前,浙东地区已建有一些重要水利工程,数量虽不算很多,但对农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至唐代,浙东地区各州兴修水利工程的数量明显比前代增多。

这表明唐代( ) A.经济重心实现转移B.政府更重视南方发展C.南方农业环境改善D.水利建设达到了顶峰【答案】C 【解析】材料“浙东地区各州兴修水利工程的数量明显比前代增多”说明唐代南方农业发展的水利条件有所改善,故C项正确;经济重心实现转移是在南宋,排除A 项;材料没有提及政府态度、政策的信息,排除B项;仅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达到“顶峰”的信息,排除D项。

3.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

下列能够反映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是( )A.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B.越縠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D.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答案】D 【解析】“宣窑”“永窑”指的是烧瓷的窑,故D项正确;A、B两项反映的是纺织业, C项反映的是冶铸业,均排除。

4.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但这些技术发明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

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

这反映了( )A.古代中国农业科技实用性不强B.小农经济对科技发展有阻碍作用C.封建王朝不注重推广先进技术D.农民的思想意识需要与时俱进【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但这些技术发明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

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对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这不利于先进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故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2018四川成都第一次诊断检测,24)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B.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A项错误;由材料“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可知学者认为井田制开始瓦解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使用,说明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关于土地私有制确立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土地制度与生产力的关系,没有体现经济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故D项错误。

2.(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12月联考,2)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

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A项错误;传统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无人口限制,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人口多少无关,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第二次联考,3)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

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

材料主要说明( )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地区发展滞后,故A项错误;重农政策在唐朝一直被贯彻,故B项错误;唐朝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故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D项错误。

4.(2018福建泉州质量检查,4)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粮食)与支出”不符,故A 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耕织结合,故B 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小农家庭支出超过收入,无法说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故C 项错误;表格中的支出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经济生活艰难,故D 项正确。

5.(2018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4)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知( )A.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B.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D.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不能体现这些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城市人口的增加超过了黄河流域城市,由此可知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故B 项正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 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出北方经济整体发展缓慢,无法得出经济衰退,故D 项错误。

6.(2018山东滨州期末,9)1712年,康熙帝颁发了一份谕旨称:国朝承平已久,滋生日繁……令诸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

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由此可知清朝初期( )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侧面反映了农业生产应当是比较繁荣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将人头税摊入田亩税,对农业税进行了重大改革,不能反映商业税的情况,故B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的措施,并不能体现当时人地矛盾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的是清朝的“摊丁入亩”政策,实际上废除了人头税,这是赋税征收的重大转变,故D项正确。

7.(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二,2)上表为不同地区发现的战国晚期手工制品署名统计表。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官营手工业者私造现象严重B.国家已无力垄断商品生产C.民间手工业已经普遍存在D.官营手工业注重品牌效应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品的制造状况,而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市场占有率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手工业品普遍标注制作者姓名说明民营手工业现象比较普遍,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营手工业的概况,且官营手工业也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故D项错误。

8.(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12月联考,3)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了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

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土地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概括盐铁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盐铁由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营发展的东汉时期的允许民间煮盐铸铁,中央的经济权力在减小,故C项错误;盐铁政策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9.(2018山西太原期中,9)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

这反映了( )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A项错误;材料中“宣州产的宣纸”“浙东产的藤纸”“益州产的麻纸”说明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故B项正确;由材料内容不能推断该造纸业是否为官府经营,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纸都受到社会欢迎,可知生产样式决定社会需求,故D项错误。

10.(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2)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赡。

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骎骎致富矣。

”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A项错误;材料反映许大郎经营规模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到小作坊的规模,故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才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错误;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规模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11.(2018安徽高中十校11月联考,6)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

然自黄道婆“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后,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

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后变化不是得益于优良棉种的引入,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黄道婆传授和推广棉纺织技术,没有涉及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从材料“然自黄道婆‘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后,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可知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黄道婆传授棉纺织技术,故D项错误。

12.(2018河南洛阳期中,6)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

这种现象( ) 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B.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的经济的差异,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我国仍以传统的粮食、棉花等种植为主,并未改变农业经济结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不同地区的产品不一样,这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长途贩运的发展,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

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

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

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

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摘编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

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南稻北麦的格局(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2)影响: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

14.(2018山东枣庄期末,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题: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不断变动)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修,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