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装置艺术之互动性研究0
浅析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表达与作用
浅析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表达与作用【摘要】互动装置艺术是一种结合科技与艺术的新型表现形式,在商业空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历史发展、表达方式、营造和吸引力、以及价值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互动装置艺术对商业空间的独特贡献。
总结认为,互动装置艺术为商业空间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增加了客户的参与感和留存率,提升了商业空间的形象和吸引力。
展望未来,互动装置艺术有望在商业空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商业体验带来更多新颖的可能性。
互动装置艺术不仅在商业空间中起到装饰作用,更是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品牌价值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互动装置艺术、商业空间、表达方式、营造、吸引力、价值、案例分析、意义、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互动装置艺术的定义互动装置艺术是一种集艺术、科技和互动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它利用传感器、计算机程序、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将观众参与和互动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打破传统的观看方式,使观众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通过互动装置艺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作品,参与与作品产生互动和对话,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为商业空间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氛围,更可以提升商业空间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在商业空间中,互动装置艺术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他们的停留时间,提升他们的购买欲望,并打造一个独特而具有竞争力的消费环境。
互动装置艺术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策略,可以为商业空间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1.2 商业空间的特点商业空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业空间的目的性强,即商业空间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商业目标,例如吸引顾客、促进销售等;二是商业空间通常需要考虑到顾客的体验和感受,因此设计和装饰在商业空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三是商业空间具有高度的人流量和消费活动,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引导顾客流动和增加停留时间,提升消费体验和促进销售额;四是商业空间往往需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吸引顾客目光,因此创新和独特性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尤为重要;五是商业空间的经营者通常会关注商业空间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感,以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
数字装置艺术概念
数字装置艺术概念数字装置艺术是一种将数字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利用数字技术创造出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的艺术品,是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
数字装置艺术作品通常包括投影、声音、灯光、机械等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和互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数字装置艺术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电子技术开始被应用于艺术创作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装置艺术得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艺术领域,并且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数字装置艺术作品通常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声音或其他方式来与作品进行互动,参与其中,从而获得更加深入的艺术体验。
数字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一般需要用到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声音设计等多种技术手段。
艺术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和创造力,才能够将数字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数字装置艺术作品。
数字装置艺术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能够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些作品常常采用大型投影设备或者多个显示屏幕来展示,通过高清晰度的图像和特效来打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让观众身临其境。
同时,数字装置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声音、光影等元素来增强其艺术效果,营造出一种奇幻、神秘的氛围。
数字装置艺术作品的互动性也是其独特之处。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声音或其他方式来与作品进行互动,参与其中。
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总之,数字装置艺术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将数字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的艺术作品。
数字装置艺术作品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够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其中,获得更加深入的艺术体验。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数字装置艺术也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感动。
互动装置调研报告总结
互动装置调研报告总结根据对互动装置的调研,我对于这些装置的使用、种类、优势和市场前景进行了仔细研究。
以下是我的调研结果的总结。
首先,互动装置是一种可以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的设备,它利用先进的技术,如传感器、摄像头、触摸屏和声音识别等,使用户能够与装置进行直接的交互。
这些装置可以用于多种场景,如零售、展览、教育和娱乐等。
在调查中,我发现互动装置的种类繁多。
最常见的类型是触摸屏装置,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来进行操作。
另外,还有基于手势识别的装置,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来进行控制。
还有一些更高级的装置,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更加真实、沉浸式的体验。
互动装置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首先,它可以提供与用户进行直接交互的体验,这种互动性可以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兴趣。
其次,互动装置的技术不断创新,使得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例如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精准的传感器。
此外,互动装置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定制。
在市场方面,互动装置的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互动装置市场将会继续扩大。
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零售行业可以利用互动装置来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展览行业可以通过互动装置来展示更生动的内容,教育行业可以通过互动装置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娱乐行业可以利用互动装置来创造更加有趣的娱乐形式。
综上所述,互动装置的使用、种类、优势和市场前景都显示出了它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互动装置将会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互动装置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并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当代城市空间中装置艺术的互动性研究
当代城市空间中装置艺术的互动性研究作者:霍东亮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1期摘要:艺术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逐渐引发更多人的关注。
城市空间中的装置艺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艺术,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艺术家应该不断探索城市空间中装置艺术的互动性,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受大众欢迎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城市空间;装置艺术;互动性一、城市空间装置艺术的发展概述城市空间中的装置艺术就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这一段时间发展起来的,受到未来主义、现代主义、达达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影响,而这些流派中对装置艺术影响最大的便是达达主义。
在1917年,《泉》这个艺术品的出现,颠覆了艺术界对于艺术的看法,也影响了整个艺术界的艺术创作。
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又逐渐兴起,艺术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拉近了艺术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甚至还产生了某种互动效果。
伴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艺术家则更为关注城市空间中装置艺术的互动效果,在一个小区、一个场景、一个街道中,都有着互动效果的流露,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时间在推移,装置艺术也逐渐走向成熟,公共化、平民化、现代化等多种风格的装置艺术都出现在城市中,为人们营造出一种情感互动空间,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袁运甫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公共艺术家,他就表明公共艺术是艺术家与其环境之间沟通的艺术语言,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市也急速发展着,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艺术家也都从室内艺术创作转向室外艺术创作,设计出多种城市公众艺术的表现形式,让很多身在城市的人都能够感觉到久违的温暖。
城市空间装置艺术同样具有某种互动性,影响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二、城市空间中装置艺术互动性的影响因素城市空间中装置艺术的互动性影响因素包含很多方面,包括材质性、需求性、参与性与多样性,以下就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深入详细分析。
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
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艺术空间中的互动装置是一种融合了艺术和科技的新型展示形式,通过使用影像、声音、触感等多种感官刺激,可以让观众参与与作品产生互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开始引入互动装置,以吸引观众,提升展览体验。
这种互动性的装置成为现代艺术空间中的一种重要展示手段,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在传统的艺术展览中,观众往往是被动的观看者,只能通过眼睛去感知作品,缺乏参与感和互动性。
而互动装置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让观众成为艺术的一部分,与作品进行互动、探索和体验,从而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沉浸式体验。
通过互动装置,观众可以不仅能够欣赏作品,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作品的展现形式,甚至参与到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去。
这种新颖的体验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对于现代艺术空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分析其对用户参与度和艺术体验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沉浸式体验在现代艺术空间中的意义,并探讨设计原则和要素,旨在提供对于艺术空间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更好地设计和开发互动装置的指导和启发。
通过分析用户参与度与沉浸式体验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沉浸式体验对用户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沉浸式体验的设计原则来增强用户参与度和艺术体验的质量。
最终,本研究旨在探讨沉浸式体验对现代艺术空间的价值,并展望未来沉浸式体验在艺术空间中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2. 正文2.1 现代艺术空间中的互动装置概述现代艺术空间中的互动装置是一种结合了技术和艺术元素的创新展示形式。
这种装置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打破了传统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观众不再是passively receiving the art piece,而是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creation process。
艺术装置中的感官体验与观众互动
艺术装置中的感官体验与观众互动艺术装置中的感官体验与观众互动摘要:艺术装置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和感官体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在介绍艺术装置的定义和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感官体验和观众互动在艺术装置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感官体验和观众互动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最后,本文总结了艺术装置中感官体验与观众互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艺术装置;感官体验;观众互动;艺术创作一、引言艺术装置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相比,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它通过借助科技手段和多种艺术材料,创造出与观众互动的艺术作品,使观众在参与作品的过程中得到感官上的刺激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这一过程中,感官体验和观众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装置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艺术装置的定义和发展背景艺术装置是指在特定的场所、时间和环境中创造的一种艺术作品,它以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为基础,借助科技手段和多种艺术材料,通过观众的参与和感官体验,诠释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思想情感。
艺术装置的出现与社会的发展和艺术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
它起源于20世纪后期的前卫艺术运动,是对传统艺术创作模式的一种抗争和突破。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和感官体验,艺术装置打破了传统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隔膜,使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了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三、感官体验对艺术装置的影响感官体验是艺术装置的核心要素之一,它通过艺术作品所传递的声音、图像、触感等感官刺激,激发观众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反应,使观众全身心地融入到作品中,产生独特的艺术体验。
感官体验对艺术装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造独特的空间感。
艺术装置通过艺术家对空间的设计和艺术材料的运用,营造出与常规空间完全不同的感觉和氛围。
观众在这样的空间中徘徊、沉浸,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别具一格的体验。
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构成与互动方法初探
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构成与互动方法初探作者:曾军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第11期互动装置艺术中的“互动装置”一词是从英文词典的字面直译中得出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相互作用或能相互作用的设备;二是能进行人机对话的具有直接和连续的双向电子或通讯系统的硬件设备。
这里面所说的设备不包括一般新媒体艺术中的以鼠标,键盘为主的设备,而是交互要求所具有的双向信息传递与具有判断性的信息反馈的设备,本文将通过以下方面:互动装置艺术的特点、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及功能、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创作方法对互动装置艺术进行探讨。
一、互动装置艺术的特点互动装置艺术是以互动装置作为创作平台的艺术,即用能感知外部因素变化的电子设备通过人或其它媒介与控制系统进行双向信息反馈从而使作品的影像、声音、色彩、形态发生不确定变化的这样一种艺术形式。
它有这些特点:具有开放性的创作过程: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使艺术家不再是传统艺术创作中内容和理念的单向引导者,而是营造环境,让观众能够参与其间,与作品互动,最终让观众和艺术家成为作品的共同创作者,从而达到让观众兴趣盎然、身心愉悦的目的。
具有不可预知的效果。
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让互动装置作品和表演者进行互动,互动中当在观众面前呈现实时变化的背景、道具、装置时,可使观众产生奇妙的、魔幻的、不可预知的感受,从而让艺术家创造的作品和观众之间达到共鸣的效果。
应用的广泛性。
互动装置艺术可以用二维的、三维的、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可以应用在娱乐、商业广告、舞台表演、展览会、宣传教育、影视制作、演讲会等领域。
二、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及功能与创作一件传统的艺术作品相比,创作一件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涉及的创作因素要广泛得多。
比如要创作一幅油画涉及到的创作工具、媒介、技术分别是笔刷、油画颜料、画布、油画技法。
而要创作一件能与观众互动的作品,则要涉及计算机编程技术、通信接口技术、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功能,控制模板的使用方法及一些用于表现作品的各种各样声、光、电、机的执行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用来表达艺术效果的综合材料。
理解当代艺术中的数字媒体和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与实践
媒体和互动装置艺术的
发展与实践
汇报人:XX
20XX-01-20
CONTENTS 目录
• 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 互动装置艺术概述 • 数字媒体与互动装置艺术的融合 • 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影响 • 互动装置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影响 • 数字媒体和互动装置艺术的实践与探
索
CHAPTER 01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移动、声音等方式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这种参与方 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艺术。
艺术家们还常常运用社交媒体等网络技术,将观众的参与行为转化为艺术 作品的一部分,进一步增强了艺术的互动性和社会性。
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探讨
1
互动装置艺术常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艺术 手段表达对环保、人权、科技等方面的思考和探 讨。
CHAPTER 03
数字媒体与互动装置艺术的融合
技术手段的结合与应用
数字化技术
数字媒体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为互动装置艺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和交互方 式。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互动装置艺术能够感知观众的行为和情绪,从而作出相应的反馈,增强了作品的互动性和沉浸 感。
XX艺术家使用传感器和计算机 视觉技术创作了一个可以根据 观众行为作出反应的动态雕塑 。当观众靠近雕塑时,它会改 变形状和颜色,从而与观众进 行互动。
XX艺术家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 习技术创作了一个可以根据实 时数据生成艺术作品的互动装 置。该作品可以分析社交媒体 上的情感倾向,并将其转化为 视觉元素呈现出来。
定义
数字媒体艺术是运用数字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 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和传播的一 种新型艺术形式。
实时性
装置艺术的互动概念是什么
装置艺术的互动概念是什么装置艺术的互动概念是指参与观众在观赏装置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装置艺术的互动性不仅体现在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还包括观众之间的互动,以及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的概念使装置艺术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展示,而成为一个能够引发思考和感知的艺术形式。
装置艺术的互动概念体现了观众参与的重要性,观众不再是passively observing the artwork, 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来影响作品。
这种互动性的概念使观众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和行为使得作品得以完整和生动。
通过互动,观众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作品所传达的信息,而是可以与作品进行对话、交流和共鸣,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艺术体验。
在装置艺术作品中,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观众的身体互动,例如触摸、步行、活动等;也可以是语言互动,观众可以通过发言、对话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交流;另外还有影像、声音、光影等形式的互动。
这些互动的形式使得观众可以以不同的感知方式来理解作品,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除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观众之间的互动也是装置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众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产生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观看体验。
观众之间的互动也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使得观众成为一个具有共同体验的群体。
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个体的观看体验,还增加了整个观众群体的活力和意义。
此外,装置艺术的互动概念还包括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
艺术家可以通过作品与观众的互动来了解观众的反馈和感受,从而不断完善和改进作品;观众也可以通过与艺术家的互动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这种双向的互动使得作品成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观众和艺术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相互启发、交流和成长。
总的来说,装置艺术的互动概念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概念。
它不仅拓展了观众的参与度,使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更多的挖掘和发展,还促进了观众之间、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基于TouchDesigner的互动装置艺术应用研究
基于TouchDesigner的互动装置艺术应用研究基于TouchDesigner的互动装置艺术应用讨论9436〔2021〕15-000-02互动装置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范畴内,顺应了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进展趋势。
早期的装置艺术在空间、材料、体验感、受众群体、创等多方面受限,而将互动性融入装置艺术中,在拉近观众与作品距离的同时,也让作品本身在艺术与情感的表达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艺术从原来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
互动装置艺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艺术的静态美学,观众可以亲身体验与触摸作品,无论是从视觉上、体感上,还是情感上,都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1]。
而科技的疾速进展和群众审美水平的大幅提高,使互动装置艺术的实现方式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
1 互动装置艺术与TouchDesigner〔视觉设计工具〕互动装置艺术是跨界融合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单一形式,结合生物学、光学、物理学、声学、心理学、信息传播学、美学等多门学科,并涵盖计算机编程和动画制作等[2]。
同时为加强作品与观者的互动,还涉及一些感应系统和输出设备等。
其中相关硬件设备及数字媒介材料不仅是创作的媒介材料,也是创作和传播的工具。
通过数字媒介和数字技术的介入,互动装置艺术的交互性更强,其呈现方式也更多样化。
TouchDesigner的诞生为互动装置艺术提供了更加高效、便利的创作平台,它是由加拿大Derivative〔衍生物〕公司在2021年开始打造的一款节点式可视化创作软件。
不同于传统的冗杂编程工具,TouchDesigner提供了一种利用可视化节点作为制作手段的全新创作方式,用户通过COMP〔Components,容器元件〕、TOP〔Texture Operators,图像元件〕、CHOP 〔Channel Operators,通道元件〕、SOP〔Surface Operators,样子元件〕、DAT〔Data Operators,文本元件〕、MAT〔Material Operators,材质元件〕六种基本功能元件进行创作。
创作属于自己的互动装置艺术
根据构思,制定详细的创作计划,包括时间、预算、人员等方面 的安排。
中期制作: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选择材料
根据创意和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木材、金属、塑料等,以及 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等。
掌握技术
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制作技术,如焊接、切割、编程等,以便将创意 转化为实际作品。
制作原型
按照设计图制作原型,不断调试和优化,确保作品在结构和功能上符 合要求。
,提升作品的学术地位和市场价值。
与设计师、建筑师等跨界合作,将互动装置艺术元素 融入其设计作品中,拓展作品的应用领域和受众群体
。
与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先进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 实等,打造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
,提升作品的技术含量和市
后期调试:确保作品运行稳定且符合预期效果
测试作品
对作品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性能、安全 性等方面的检测,确保作品运行稳定。
调整优化
根据测试结果,对作品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作 品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文档记录
整理创作过程中的文档和记录,包括设计图、原 型照片、测试报告等,以便后续维护和升级。
05
公共空间
在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中设置互动 装置艺术,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场 所,同时美化城市环境。
应用领域及价值体现
• 商业空间:在商场、酒店等商业空间中运用互动装置艺术 ,吸引顾客关注,提升品牌形象和商业价值。
应用领域及价值体现
艺术价值
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 术形式,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法 和内涵,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
观众参与性
设计应鼓励观众积极参与 ,通过装置与观众建立直 接联系,使其成为艺术的 一部分。
情感共鸣
装置艺术的触觉体验空间与观者的互动
装置艺术的触觉体验空间与观者的互动装置艺术是一种以具体的物质形式和空间为媒介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艺术家创作的装置作品,传递出独特的触觉体验空间,引发观者与作品间的互动。
装置艺术的触觉体验空间与观者的互动不仅仅是单向的视觉感受,更多地包含了触感、听觉、嗅觉等身体感知的参与,使观者在艺术创作中获得全方位的体验。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的装置艺术作品为例,探讨触觉体验空间与观者的互动。
一、物质形式与触觉体验空间装置艺术作品通常以具体的物质形式展现,艺术家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塑造出触觉上的丰富感受。
例如,艺术家安尼什·卡普ーア的作品《天堂之门》以钢铁为材料,通过金属的质感和冷峻的外观,给人一种坚硬而坚固的触感。
观者在接触到这种冷硬材料时,获得了一种“触觉上的震撼”,体验到了艺术家所要传递的信息。
另一个例子是艺术家詹姆斯·多拉纳的作品《一千零一夜的展览》。
这个装置作品利用了大量的纸张和灯光,营造出一个柔软、温暖的触觉体验空间。
观者可以在这个装置中穿行,感受到纸张与皮肤的接触,在柔软中产生一种温暖的触感。
通过物质形式的创作,装置艺术构建了触觉体验空间,使观者能够通过触摸、接触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
二、声音与听觉体验的参与装置艺术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感受,还经常通过声音的参与,拓展了观者的感知范围,进一步丰富了触觉体验空间。
艺术家比利·阿希尔的作品《声音物体》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装置作品通过将声音与物体结合,使观者能够通过听觉的参与,获得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观者可以通过触摸作品上的感应器,激活相应的声音,从而产生一种听觉上的参与感。
另一个例子是艺术家柯妮莉亚·帕克的作品《声音游乐场》。
这个装置作品利用了多种声音装置,使观者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不同的声音效果,从而获得一个独特的听觉体验。
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和操纵不同的装置,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与作品进行互动。
通过声音的参与,装置艺术为观者提供了一个以听觉为主导的触觉体验空间,使观者能够通过声音与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
「进入数字艺术世界:互动装置艺术与VR展览推荐」
「进入数字艺术世界:互动装置艺术与VR展览推荐」1. 引言1.1 概述数字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互动装置艺术和虚拟现实(VR)展览是数字艺术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个方面。
本文旨在介绍互动装置艺术和VR展览,并通过推荐一些精彩的项目,带领读者进入令人兴奋的数字艺术世界。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概述数字艺术世界,并介绍互动装置艺术和VR展览的概念及其在艺术领域中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究互动装置艺术,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然后,我们会分享一些关于VR展览的体验,并探讨它对传统美术馆产生的影响与启示。
最后,我们会总结目前数字艺术世界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提出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数字艺术世界的最新发展,并推荐一些互动装置艺术和VR 展览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个独特而创新的领域。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对数字艺术的融合与技术所带来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未来数字艺术领域的前景有所展望。
2. 数字艺术世界概览:2.1 互动装置艺术简介互动装置艺术是一种利用科技的力量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结合物理实体和数字元素,与观众进行互动和沟通。
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可以包括传感器、触摸屏、声音效果等技术元素,使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并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让观众成为作品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艺术作品被视为静止和无法改变的局限性。
观众可以通过互动装置与艺术家进行实时交流,并且对作品进行自主探索和解释。
这使得互动装置艺术成为了展示当代社会问题和思考方式的有效媒介。
2.2 VR展览概述虚拟现实(VR)展览是数字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VR展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带入一个全新的三维环境中,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VR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佩戴VR头盔来“进入”艺术作品中,与作品互动并探索其细节。
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互动装置作为一种新兴的展示方式正在越来越地被各类场馆所应用。
互动装置以其具有交互性、创造性、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它的体验设计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对于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增强观众的参观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1.互动装置的概念及其设计原则
2.现有互动装置的案例分析
3.互动装置体验的认知与感觉研究
4.互动装置体验的行为与情感研究
5.基于互动装置体验的设计策略与规范
三、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可以深入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帮助设计者更好地通过设计控制观众的行为和情感,提升展览场馆的吸引力和参与度,从而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进行探究。
其中,案例分析主要用于了解互动装置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问卷调查主要用于收集观众对不同类型互动装置的认知与感受;实验研究主要用于探究观众的行为和情感在互动装置体验中的作用。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
1.系统总结互动装置体验设计的方法与原则,制定互动装置体验设计规范。
2.探究不同类型互动装置对观众的认知与感受,为互动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3.研究互动装置体验对观众行为与情感的影响,为互动装置的设计提供指导。
4.挖掘观众参与体验的特点和需求,为展馆的展陈策划和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是本研究的初步构想和预期目标,具体研究方案及方法还需进一步制定和落实。
互动装置艺术中的新媒介研究文献综述
互动装置艺术中的新媒介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的诞生,新的科技改变了社会生产结构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艺术领域中,一些思想先进的艺术家开始实验性的把科技元素引进艺术创作中,不断挖掘艺术新的可能性,纵观整个人类发展的历程,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艺术的服务对象也跟着发生改变,艺术的服务对象由统治者变成了大众,这样的改变使得艺术的题材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互动装置艺术就是其代表,它的创作是以新媒介作为创作材料。
新媒介具有互动性、科技性、艺术性、综合交叉性,它是连接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桥梁,也是支撑作品创作的骨架,它的存在就好比传统绘画艺术中必不可少的纸张和画布。
科技为新媒介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而观众的心理需求变化以及审美变化对新媒介又有了更多的要求,艺术家合理掌握新媒介进行互动装置艺术创作能够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盛宴、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启迪。
关键词:互动装置艺术新媒介新媒介艺术一、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互动装置艺术的研究尚且属于初级阶段,更不要说对其新媒介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得到提升,人们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重要性,人文关怀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眼球,另外当年许多艺术家在国内壮志未酬而选择去国外学习发展,现在他们的回归给国内艺术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国内的互动装置艺术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开始飞速发展,首先它以专业课程的形式进入到高校中,在一些大学逐渐开展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由此以互动装置为载体的新媒介也开始逐渐被艺术家接受和了解;国内开始逐渐频繁展开有关互动装置艺术的展览,这类型的展览虽然现在暂时是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比较多,然而在不久的以后互动装置艺术的展览在中国将会更为普遍,这势必会带动整个国内的艺术氛围。
在“互动装置艺术”和“新媒介”之间,研究较为普遍的方向是“互动装置艺术”,一般学者都是抓住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受众,作品的创作方式,作品的交互方式,作品创作的软硬件等,或者是从整体多方面来研究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但是对于“新媒介”在互动装置中的运用研究是非常少的,有些理论研究中只有简单带过,真正全面完整的研究互动装置艺术中新媒介的运用是非常少见的。
互动装置艺术的形态构成研究
互动装置艺术的形态构成研究2007-10-02 11:28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计算机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历史又一次重现当年包豪斯的情形,一批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家、音乐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又一次紧密合作,他们的研究领域跨越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而新媒体艺术中的互动装置艺术已日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时代特色的新的艺术形态,本文从互动装置艺术的技术层面、存在方式、表现形态等几个角度入手,分析互动装置艺术的形态构成,为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做以铺垫。
关键词:互动装置形态构成交互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200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人类社会机械化进程;100年前电的发明,带动了人类社会电气化进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普及,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
“未来关键科技将是人与电脑之间的互动能力”。
从电脑视觉艺术、全息成像、数码音乐、人机界面设计、电子出版、数码娱乐游戏到虚拟设计与制造、网络社区设计,以及未来教育等各个领域。
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以创造性的发明与设计满足人类在信息社会的生活与工作需要。
艺术及艺术设计将在信息社会中发挥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国内外现状:数字艺术最早出现在1968年伦敦的计算机美术作品巡回展览上,展览历经欧洲各国,最后在纽约闭幕,从此,计算机美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独立出来,开创了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的天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媒体艺术作品以互动的艺术形式出现,新媒体艺术作品奖项也随之设立,与此同时,互联网艺术作品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今天的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与院校艺术及艺术机构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象德国卡撕鲁尔的ZKM(Center for art and media)和科隆媒体艺术学院,奥地利的AEC(Arts electronica center)及亚洲日本东京的ICC(Inter communication center);美洲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为代表等等,它们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互动装置艺术工作总结
互动装置艺术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全身心投入到互动装置艺术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此,我想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以便更好地梳理思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融合了科技、艺术和观众的参与,旨在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体验。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静态展示模式,通过各种传感器、计算机程序和物理装置,使观众能够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改变作品的形态、声音、光线等元素,实现一种动态的艺术交流。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前期策划的重要性。
一个成功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需要从创意构思、技术可行性、观众体验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在创意构思阶段,我们需要不断挖掘新颖的主题和概念,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作品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创意,并且要保证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观众的体验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简洁易懂、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操作方式,让观众能够轻松地参与到作品中来。
例如,在具体项目名称 1中,我们的创意是打造一个能够根据观众的动作和声音而变化的光影空间。
为了实现这个创意,我们选用了高精度的动作捕捉传感器和先进的灯光控制系统。
在前期策划中,我们进行了多次技术测试和模拟,确保在实际展示中能够准确地捕捉观众的动作,并实时控制灯光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对操作界面进行了精心设计,采用了直观的图标和简洁的提示语,让观众能够迅速明白如何与作品进行互动。
最终,这个作品在展出时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沉浸在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光影世界中,与作品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技术实现是互动装置艺术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知识,包括传感器技术、编程技术、电子电路设计等。
同时,我也积极与技术团队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在技术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具体项目名称 2中,我们需要实现一个能够根据观众的面部表情而生成音乐的装置。
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
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空间中的互动装置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互动装置是一种结合了艺术和科技的装置,它能够让观众参与到艺术中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而沉浸式体验则是指让观众感觉自己置身于虚拟的环境中,忘却了现实的存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
本文将从沉浸式体验的角度分析现代艺术空间中的互动装置。
互动装置是一个开放式的艺术形式,它需要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观众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变成了创造者和参与者。
互动装置的出现,将艺术变成了一种互动体验,而不仅仅是观赏体验。
传统艺术需要观众进行思考和体验,但通常办法只有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进行,这种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而互动装置则让观众可以通过身体的运动、声音、触摸等方式来参与,这种多元化的感受方式给予了观众更多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沉浸式的体验是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核心。
沉浸式的体验是指让观众感到自己身处于一个虚拟的场景中,与真实的场景相比,虚拟场景更能唤起观众的情感。
虚拟场景可以通过图像、声音、交互等多种手段来创造。
对于现代艺术空间中的互动装置来说,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创造虚拟场景是必不可少的。
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不仅仅依赖于科技手段的使用和创造,还与观众自身的体验感有关。
观众在参与互动装置时,需要忘记现实的存在,投入到虚拟的场景中去。
这种投入需要观众自身的体验感来实现,需要观众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创造。
观众需要通过使用互动装置时的各种手段来感受虚拟场景中的氛围和情感,形成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虚拟场景的创造需要使用到多种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将现实的物体和场景转化为虚拟的物体和场景。
观众通过互动装置参与到虚拟场景中,可以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沉浸感。
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中,观众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来操纵虚拟环境中的事物,这种互动性也是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一大特点。
浅析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表达与作用
浅析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表达与作用互动装置艺术是当代艺术中一种新兴的表达形式,它将观众与艺术作品联系起来,使观众成为艺术的一部分,通过参与和互动来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
随着商业空间的不断发展和升级,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开始引入互动装置艺术,以吸引顾客,提升品牌形象,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活力。
本文将从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表达和作用进行浅析。
1. 创新性2. 个性化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表达还体现在个性化上。
由于互动装置艺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商业需求和场景进行定制设计,因此能够更好地与商业空间及品牌形象相融合,体现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个性化的艺术表达能够更好地吸引目标顾客群体,增加顾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性,从而提高商业空间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多元化1. 提升品牌形象2. 增加空间趣味性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作用还在于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传统的商业空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活力和趣味性,而互动装置艺术的引入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为商业空间注入更多趣味和互动的元素,使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乐趣和惊喜,从而增加顾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
3. 提升空间体验感互动装置艺术还可以提升商业空间的体验感。
通过互动装置艺术,商业空间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使其在购物过程中能够参与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获得更加个性化和有趣的体验,从而加深顾客对商业空间的印象和记忆,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和粘性。
4. 塑造品牌氛围5. 提高商业空间的竞争力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作用还在于提高商业空间的竞争力。
随着消费者对于购物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商业空间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够吸引更多顾客的青睐和信赖。
而互动装置艺术的引入正可以帮助商业空间提升竞争力,吸引更多顾客的光顾,增加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後結構主義文本觀論數位裝置藝術之互動表現形式A Study of Interactive Forms in Digital Installation Artby Post-Structuralism Approach呂清夫輔仁大學應用美術所專任教授吳治美輔仁大學應用美術所研究生cflu@.tw chimei.wu1@中文摘要本研究主要以探究數位裝置藝術的互動表現形式為主,企圖以後結構主義的文本觀闡釋互動性在數位裝置藝術中所扮演的角色,並瞭解其運作情形,進而透過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後建立出當代數位裝置藝術的互動結構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當代數位裝置藝術的互動性可以依呈現方式(Show=S)、介面(Interface=I)、觀者(Audience=A)和文本(Text=T)彼此間的關係來探討,從文本分析結果歸納出五種表現形式:T=S-I-A、T=S-A-I、T=S、T=S=I-A、T=S{I, I-A, A}。
關鍵詞:數位裝置藝術、互動性、表現形式、介面、文本分析、後結構主義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interactive forms in Digital Installation Art are discussed. The role that interactivity plays in Digital Installation Art is explained by the opinions towards texts ofPost-Structuralism. In addition, how interactivity works in Digital Installation Art is also mentioned. Furthermore, Text Analysis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interactive constitution model in the contemporary Digital Installation Art. In the results, Show, Interface, Audience and Text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vity in the contemporary Digital Installation Art. There are five forms as follows: T=S-I-A, T=S-A-I, T=S, T=S=I-A, T=S{I, I-A, A}.Keywords: Digital Installation Art, Interactivity, Forms, Interface, Text Analysis,Post-Structuralism一、研究動機與目的隨著電腦、網路等科技的發展,運用非傳統性媒材做創作,成為一股潮流,這些媒材與生活息息相關,材料本身選擇使用,常扮演著目的的角色而不只是方法,而材料本身潛藏的突然率、變化率、非預期的結果,為創意的呈現提供了更多的驚喜,帶動了與觀者互動的開端(林書民、李欣穎等,2000:8),這個開端隱喻著藝術家的退位,觀者的地位抬頭。
當代數位藝術的發展也在某種程度印證了羅蘭巴特所謂「作者己死」的宣言,這是後現代文本觀的一種突破,強調讀者之於文本的重要性遠超過作者,因為作者在寫作時,並沒有辦法完全預期讀者閱讀作品後會有什麼聯想、會有什麼想像,因此,讀者的「寫」比作者的「寫」來得重要的多,即觀者的參與和詮釋比藝術家的創作顯得愈來愈不可或缺,本研究基於當代數位藝術以互動裝置呈現的趨勢,企圖瞭解互動性在數位裝置藝術的運作情形,目的是為了探究數位裝置藝術文本的「可寫性」(scriptible),並透過研究樣本歸納出當代數位裝置藝術的互動表現形式,作為數位裝置藝術結構上的初探。
二、文獻探討在文獻的部分,主要先說明數位藝術與裝置藝術的定義,再以此解釋數位裝置藝術的特色,並概述後現代文本觀,以及互動性的特質與其在數位裝置藝術中運作的情形。
(一)數位裝置藝術1.數位藝術所謂數位藝術的創作,是指經過數位化的過程、方法、手段產生的藝術創作稱為數位藝術。
而將傳統形式的藝術創作,以數位化的手段或工具作各種方式的表現,稱為藝術數位化。
因此凡創作時以數位化手段製作或創作時以傳統形式創作,之後加以數位化加工,所產生的藝術作品,皆可稱為數位藝術(陳麗秋,2001;林佩淳、吳佩芬,2002:43),又此類型作品的名稱廣泛,包含有媒體藝術(Media Arts)、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s)、科技藝術(Techno Arts)、電腦藝術(Computer Arts)等,皆可視為數位藝術(Digital Arts)。
國內學者張恬君(2000;鄭媄婛,2003)有提到數位藝術是70年代電子藝術的延伸,他將電腦藝術分成模擬傳統的創作方式與能與人互動兩種,有關現有影像的再製、現有創作工具的模擬、立體空間、虛擬視覺效果、經由資料輸入所產生的影像,甚至多媒體的互動呈現與動畫,都屬於電腦藝術的範圍,其對電腦藝術的定義,也符合了數位藝術的概念。
國內學者王鼎銘(2003:3)也提出,數位藝術主要是指藝術作品在創作或展示過程中,利用電腦協助資料傳送轉換以產生或展示藝術創作的作品。
因此,綜合學者的觀點,廣義地來看,透過數位或數位化的方法產生的藝術創作,皆可稱之數位藝術。
而關於數位藝術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裝置(installation);影片、錄像和動畫(film, video and animation);網路藝術與軟體藝術(Internet art and software art);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和聲音環境(musical environments)等(P.Christiane,2003:70-71),這些是將數位科技視為一種媒介的看法,裝置被列入為數位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由此可知數位藝術與裝置有一定的關聯。
2.裝置藝術關於「裝置藝術」,孫立銓整理多位學者專家的看法後指出,它並非指某種流派或藝術理念與理論,而是一種與環境、與藝術家、與空間有關的創作,是具備空間和媒材對話的藝術裝置,其內容包羅萬象,形式多元,而所裝置的空間以室內為主,與觀眾的聯結、對談密切,強調空間裝置後的氛圍,空間的光線要求與效果不亞於戲劇對舞台的需求,所以,裝置藝術可謂藝術家面對一「室內」空間所裝設置定之藝術的多元呈現與表達,可稱「裝置性手法的空間藝術」(孫立銓,2003:12)。
綜合上述數位藝術和裝置藝術的定義及概念,可以將「數位裝置藝術」視為以數位化的過程、方法和手段或以數位化加工產生的裝置性手法的空間藝術,其特質便包含了數位藝術和裝置藝術兩者。
裝置的概念始於杜象的現成品,不過今日的裝置藝術已非只有反形式反社會反美學意味,也非西方古典的形態,而是帶有現代性追求、超越後現代主義的當代藝術樣式。
其特點有:彌和二元對立下的淺層表達與深度追索;作品、藝術家和觀眾三位一體的藝術活動性和綜合性;大眾化與貴族性的雙重品格;民間性、地域性的時代取向(賀萬里,1999:52-62)。
作品、藝術家和觀眾的關係已不再是傳統藝術的概念,藝術家不再是主宰者,作品不僅是其工具性的表現載體,而觀眾從被動的接受對象轉變成一部分作品的製造者,觀眾的直接參與不再是閱讀理解,而成了創造和設定裝置品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裝置在本質上就意味著互動的重要性。
(二)後結構主義文本觀從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及解構主義來看文本,可以發現其中羅蘭巴特對「作者之死」的論述表明了觀者的地位抬頭,作品的詮釋權不再是作者獨大,而可寫的文本的概念意味著互動性在當代藝術文本中所扮演的角色。
結構主義推動了讀者在產生意義的過程中所起作用的分析,也推動了對文學作品在抵制或符合讀者預期的過程中所造成的效果方式的分析。
這種關切在巴特後來以討論羅伯─格里葉為開端的寫作中,採取了兩種不同的形式。
首先,一種看法是字詞以及作品只有在相對於話語規約和閱讀習慣時才有意義。
如果要理解文學結構,對此就必須加以研究。
為此,讀者作為規約的儲存者和規約運用的實行者是最重要的。
詩學關注於作品的可理解性,並把讀者作為一種作用,而非一個人來加以研究,因而使閱讀得以進行的就是代碼的具體體現。
巴特寫道::「接近『本文』的『我』本身,已經是其它本文、其它代碼的一個複合體,其它本文和代碼的數目是無限的,或者更準確說,是遺失的(其根源是遺失了的)…立體性一般被想像為一個多重體,我以此多重體與本文交遇,而實際上這個偽裝的多重體只是構成我的一切代碼的痕跡,於是,我的主體性最終具有著固定型式的一般性。
」而這個讀者也出現在第二種主張中:最有吸引力和最有價值的文學是那種最有力地調動著讀者的、有刺激力的、又能促使人們注意結構化的閱讀活動的作品。
「文學作品(在作為作品的文學中)至關重要的是使讀者不再是本文的消費者,而是本文的生產者。
」結構主義讓讀者作為一個中心角色出現在文學批評中,而且,如巴特所說,「讀者的誕生必定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作者不再被當作意義的來源和仲裁者,這是他樂於付出的代價(方謙譯,1994)。
後結構主義中,提到了有關文本的生產性。
後結構主義不再關注「結構」、「模式」等方面,轉向對具體文本的閱讀,並在其間獲得愉悅,在強調「文本的不及物性」、「文本的相對獨立性」、「作者死了」等方面,後結構主義與結構主義具有許多共同性,但是,後結構主義明顯地強調文本的遊戲性,使文本的意義增值突顯出來。
德希達在其1968年所做的演講〈The Ends of Man〉中也說明了人在「目的」和「終結」之間的漂泊。
「作者之死」只不過是「人之死」或「主體之死」在文學中的印證。
羅蘭巴特則明確地提出了「作者之死」的問題(楊大春,1996;楊大春,1998)。
巴特認為,我們應當站在讀者的立場上,並且指出,要想賦予寫作未來,就必須推翻作者主宰一切的神話。
總之,「讀者之生必須以作者之死為代價。
」讀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成為各種書寫文本拼貼的見證者和實施者,他讀完一部作品,實行上就是在參與寫作,完成最後的寫作程序。
巴特並認為,「讀者沒有歷史,沒有傳記,沒有心理學。
」這就意味著,轉向注意讀者,實際上是擺脫追尋文本意義的闡釋模式,進而轉向文本本身。
而羅蘭巴特的後結構主義始於1968年發表的〈作者死了〉(The Death of Author)一文,他拒絕了作者是文本的起源、意文的源泉和解釋的唯一權威的觀點,主張讀者可以自由地、從任何方向進入文本,他可以只關注意指過程(signifying process)而不必關注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