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9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体育学院
代码:021
授权学科(类别)名称:体育硕士代码:045200
授权级别
□博士
□硕士
2014年 11 月 26 日
1、师资队伍
1.1队伍结构
重庆大学早在1936年就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是全国最早开办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

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包含4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整合重庆大学内教师资源,并聘请国内、外体育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为兼职导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师资队伍,成立专门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导师组。

体育运动训练界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与交流,吸收校外体育领域第一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课,具有体育实践经验者的教师比例在80%以上。

加强与体育教育,同时,不断提高任课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

对于体育教育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注意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2导师水平
经过多年的建设,重庆大学体育学科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结构合理、团结进取、富有朝气的学术队伍。

目前我院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师生比为1:8,暂无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

多名教师出境访问讲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城市大学举办“大学生运动技术”学术研讨会,通过各种方式很好地改善了师资力量,优化了师资结构。

还通过外聘来增强师资力量,如西南大学的夏思永教授,重庆市教委体卫艺处夏蒂处长,中国福特宝公司重庆分公司的李猛总经理。

导师平均年龄50岁。

学院教师近年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四川大学学报》等CSCD和CSSCI 重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

有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级、省市级体育竞赛大奖,获得国际级、国家级裁判称号。

2、人才培养
2.1 招生选拔和培养方案
招生宣传投入情况: 制定了完善的宣传方案,成立了招生宣传小组,设立专项资金(2万元),通过学校、学院网站、招生宣传咨询、以及派发招生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招生宣传(成都、贵阳、昆明、广州、海口等地举办招生宣传会9次)。

生源地生源较为充足,生源质量较高,绝大部分学生来自985院校。

入学考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全国联考和各招生单位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知识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2.2 课程教学
专业领域核心课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每个专业领域的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4-5门课程,每门课程3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选修课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实践环节8学分:其中专业实践6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听取学术与专业报告至少5次,计1学分。

(1)专业领域核心课:
体育教学领域核心课程:学校体育学、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科学监控、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技能主干课程:田径、网球、羽毛球、体操、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

(2)选修课:
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理论及赛事营销、教育技术学、体育课程教材轮、课外体育研究专题、国外学校体育研究专题、体育教育思想史研究专题、中外体育比较、人口与体育研究等,学生至少选修5门。

2.3 学术训练
(1)科研平台支撑和项目:学院鼓励科研,配备实验室和科研
经费并有专人管理。

校科研奖励范围论文和专著出版数(副高及以上人均数):本学年度学院共发表论文14篇,副高及以上人均数为0.32.篇,出版专著2部:《重庆市学生体质健康与技能测试标准研究》、《体育价值研究》。

根据《重庆大学第五轮岗位聘用实施办法》,体育学院受聘教职工学年度考核内容,各级各类岗位分为“教学职责”、“科研积效”和“工作责任”三大类。

对管理、行政与工勤人员在日常工作、服务教学、科研、运动训练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核。

科研能力作为考核项目之一。

另外还有国外研修,外籍专家短期讲学,境外国际学术交流等,如2013年10月,两名教师到法国学术交流。

2014年3月,一名教师到美国学术交流。

2013年8月,一名教师到美国进行为期一年校际交流。

两名教师到日本进行学术交流。

2014年8月5日—11日,胡红院长一行4人去韩国釜山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14年8月21——28日,胡红院长一行三人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足球:特步大学生足球联赛重庆赛区冠军;特步大学生足球联赛南区决赛第九名;特步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重庆赛区冠军;特步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南区决赛第八名;
篮球:重庆市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连续8年冠军;重庆市大学生篮球联赛女子连续13年冠军;
网球: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男子乙组团体季军;女
子丙组团体第六名;最佳组织奖;全国大学生网球联赛四川、重庆、西藏分区赛:女子乙组团体冠军;男子甲组团体亚军。

健美操:重庆市大学生健美操排舞比赛冠军。

2014年重庆大学代表队在“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取得佳绩:重庆大学代表队一举夺得专业院校组规定项目小集体一等奖、专业院校组串烧项目小集体一等奖、专业院校组自选项目小集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及小集体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并于11月8日,在杭州参加“万人同跳一支舞,共创排舞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活动,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排舞”的称号成功。

羽毛球:重庆市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突出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承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听国内外专家讲座;聘请国外教授来学院短期讲学;学生出国交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生参与各种科研活动;学生制定体育赛事营运策划书;制定各大小运动会秩序册;课堂研讨,学生无领导小组讨论;半结构式面试;观摩职业体育比赛;学习并参与体育赛事营运;参加各种裁判员培训班;承担多个社区企业社会体育指导;做经营性健身房教练员。

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多个:为学生长期提供稳定带薪实习实践岗位80余个。

除了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外还解决了很大部分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开支问题。

维持原来的校外实践基地12个,新增“巨州体育咨询有限公司”实践基地1个。

我院鼓励学生创业,邀请企业家为学生开展了创业讲座,学院为创业困难学生提供创业过度场所。

如2010级王衍波和张家奇合伙成立“重庆丹环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且已经投入经营。

该团队又一次带动了我院部分学生创业新热潮。

(4)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战略5年规划(2011—2015年)
人才培养:每年培养各类硕士研究生30名; 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达到1:1。

科学研究:本学年度学院在CSSCI(CSCD)期刊源上共发表论文14篇,出版专著2部(《重庆市学生体质健康与技能测试标准研究》、《体育价值研究》)。

在此基础上,力争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项;在CSCD/CSSCI以上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篇/年、EI期刊源3篇;出版专著3--4部/年;与重庆市体育局联合成立重庆大学运动损伤与亚健康康复研究基地。

本年度,黄诚胤老师承担重庆市体育局科研课题“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B201415”。

学科发展:力争体育学二级学科成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10%;正高职称的教师达到10%;每年选送2—4名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选送3-5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攻博、交流、访问;聘请外籍教师3名来学院执教;举办3次国际体育学术会议;招收外籍硕士研究生5名(目前一名);开展海外合作研究课题2—3项/年(科研经费在20万元以上/年)。

2.4 学位授予
学院接受学位申请者的申请,审核和决定向其授予学位以及颁发学位证书。

我院学位授予采用的是由国家统一规定要求和授权。

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系实际。

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等。

严格论文质量,严把学位授予关。

全程监控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学院把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作为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研究出台了《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匿名评审、公开答辩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在从严把关的同时,学院还从“指导”环节入手,进一步提升学位论文质量。

学院出台了导师考评机制,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作为评价导师工作的重要指标,通过奖惩措施调动导师的积极性。

通过营造创新氛围,实施有效监控,本院的学位论文质量水涨船高。

只要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2.5 教学条件
在重庆大学内部,有诸多软硬件教学资源可提供利用整合。

(1)我院拟安排10个较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和4个体育理论讨论教师,确保体育硕士教学需要。

(2)我院拥有标准橡胶运动场5个,体育馆3个,篮球场、排球
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200余块,保证体育教学和运动实践的需要。

同时,与重庆市体工队合作,为学生提供训练实习的机会。

(3)我院拥有生物生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物医学及信号检测实验室、运动功能评价实验室以及力学实验室。

此外,运动生理、运动解剖专业实验室面积约200㎡,配置设备有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一套、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自动成分分析仪1台、台式血乳酸仪2台、血红蛋白测定仪3台、前庭功能转椅6台、无氧功率车4台、解剖模型300余件等。

生物工程学院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教学师资,生物生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物医学及信号检测实验室、运动功能评价实验室;数理学院的统计学、测量学、运动力学教学以及力学实验室等,都可以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训练、科研提供先进实验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支持。

(4)我院图书馆现有体育学专业藏书5000余册,体育学专业类中外文期刊50多种。

电子数据资源包括ERIC美国教育类期刊数据库、Professional D.C.专业教育电子信息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库、CNKI博士论文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库、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及多种统计资料等数据资源。

我院建有数字图书馆,设置了校园宽带网和16个标准微机室,为体育硕士学生提供校园网、计算机使用的良好条件。

2.6实习就业
实习基地:我院拥有12个校外实习基地,即南开中学、重庆市
第七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重庆市第八中学、重大体育学院生理实验室、重大体育学院运动损伤实验室、川外附中、重庆市教委体卫艺处、重庆市体育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沙区体育局、陈静健身城、重庆市体育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

目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出口(毕业去向)有:体育教师(50%)、公务员或选调生(5%)、继续深造博士(2%)、企业公司(20%)、自己创业(23%)。

2011年—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94%、100%、100%。

每年约15%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主要分布于重庆、成都、广州、昆明、贵阳、江苏、山西、陕西等全国各省市以及被团中央选为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

3、质量保证
3.1制度建设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和提升指导力,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制度化建设,导师选聘、考核、培训制度严格参照《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考核规定》(2005年10月修订),以及《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考核办法》(重大校[2011]220号)文件要求执行。

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条件
(1)应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的高级技术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且业务水平较高有足够科研经费的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熟悉
学位条例以及培养研究生的各项规定,能保证培养质量。

(2)政治思想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风正派,治学严谨,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3)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三年内在CSCD核心期刊源及以上级别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含3篇)以上,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应有2篇(含2篇)以上,青年教师3篇论文要求均为第一作者。

(4)副教授等副高职导师招收研究生时原则上不得超过60周岁;教授等正高职导师招收研究生时一般不超过60周岁,若仍有待完成科研项目及足够经费,可适当放宽招生时的年龄限制,原则上不超过63周岁。

凡要延长招收研究生年限的导师,除申报材料的带头人以外,需由本人申请,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研究生院审批。

(5)另外在参照《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考核规定》相关要求之时,我院结合本学院和学科专业实际情况制定导师遴选具体标准及实施细则。

凡是参加全国比赛的获得前六名、重庆市比赛获得冠军的运动员(教练员)、获得国际或国家级裁判、省市科学报告会一等奖、以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的教师可优先推荐,鼓励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及实践经验,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受教育环境。

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申请手续及审核办法
凡本校有硕士学位授予或有硕士生招生权的学科、专业需设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由本人在网上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院推荐,送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本条例的要求,对申
请者逐个进行评审并投票表决,经委员会过半数同意即可通过,将遴选申请材料及汇总表交研究生院,经审批后,方可取得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一般一次只批准申请人在一个专业中指导硕士生,凡指导教师转专业或增加新的专业指导硕士研究生必须写出申请报告,按同样手续审批。

凡与我校联合招生的外单位硕士生指导教师,必须按本条例规定的条件及申请审批手续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并由研究生院发聘书。

审批工作一般在每年下半年进行一次。

个人申请必须在11月底以前提出,经审批后方能列入下年度招生专业目录。

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考核
本院根据本条例规定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条件和职责,每年对指导教师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并于每年年底前将考核不合格者名单及情况报研究生院备案。

经考核未履行指导教师职责,将暂停其招收研究生。

四、招生选拔制度、学位授予制度、研究生奖助制度
招生选拔制度:我院在招生选拔方面,不同于专业体育院校,不只单纯的考核其运动技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全国联考和各招生单位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外语水平以及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学位授予制度:严格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自己的新见解,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
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需要,其研究成果应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或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研究生奖助制度:根据重庆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实施意见,制定体育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如下:
(一)硕士生各年级奖助金评定公式
名称
年级
计算公式备注
一年级M =∑初试成绩×70% +复
试成绩×30%
比例按全年级人数计算
二年级M =∑研一各门课程成绩总
和/课程门数+导师考核加分+学
业奖励分+校内公益工作加分+德
育积点分(加分标准附后)
比例按全年级人数计算
三年级M = ∑研二各门课程成绩总
和/课程门数+同上标准
比例按各专业人数计算
(二)加分标准
(1)导师考核加分
导师根据学生表现在每年的9月份给予学生评分,评分标准由导师本人制定,采取十分满分制。

(2)学业奖励加分
A、会议论文获奖与论文发表加分办法
会议论文获奖类别奖励标准(单位:分)
国家级一等奖
独创8
第一作者7
第二作者 6 二等奖
独创 6
第一作者 5
第二作者 4 三等奖
独创 4
第一作者 3
第二作者 2 优秀奖 2 入选 1
省部级一等奖
独创 6
第一作者 5
第二作者 4 二等奖
独创 4
第一作者 3
第二作者 2 三等奖
独创 2
第一作者 1
第二作者0.5 优秀奖0.5 入选0.3
论文级别奖励标准(单位:分)
体育类核心CSSCI、CSSCD(来源期刊)
独著10 第一作者9 第二作者8
中文核心
独著7 第一作者 6 第二作者 5
一般期刊第一作者 2
第二作者 1
另外,论文必须是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学术性论文,类型认定标准
参照社科处最新的刊物目录,一般刊物应为体育类的学术杂志,其它类型刊物不计其中;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仍按学生为第一作者计算,论文必须以重庆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会议论文获奖和论文的奖励分只能在本学年度计算一次。

B、运动竞赛加分
运动竞赛级别奖励标准(单位:分)
国际级赛事参与者10
国家级赛事第一名8
第二名7
第三名 6
第四名 5
第五名 4
第六名 3
参与奖 1
省部级第一名 3
第二名 2
第三名 1
参与奖0.5
校级第一名 2
第二名 1
第三名0.5
参与奖0.2
院级第一名 1
第二名0.5
第三名0.2
参与奖0.1
C、外语水平加分
外语级别奖励标准(单位:分)
雅思5分以上8
托福60分以上8
六级合格 6
四级合格 5
其他语种合格 5
外语成绩特指所评研究生奖学金的学习阶段。

D、对外交流
通过留学基金委选派或我校研究生院选派出国或出境学习交流的,除按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外,额外进行加分鼓励,其中出国学习加6分,短期交流加4分。

(3)校内公益工作加分
考核结果
学院事务性工作校研究生党团学组织



























研究生分会主
席、
研究生分团委
书记
导师助理、助

与学
习有
关的
社团
组织
成员


1 1 0.5 0.5 1 0.5 0.5 0.5 0.5
(4)德育积点加分
德育积点加分类型加分标准(单位:分)集体会议0.5分/次
集体活动0.5分/次
集体活动获奖
(包括学校和学院,需经学院认证)一等奖3分/人二等奖2分/人三等奖1分/人组织奖1分/人参与奖0.5分/人
其他公益活动
参与且有
证明
0.5分/人
五、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制度
我院为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以及服务系统,开通多种获取求职信息渠道:定期举办就业分专题讲座,确保不同求职意愿的学生能获取所需就业信息,提升其求职能力以及掌握求职礼仪等;通过微信群、QQ群、微博等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招聘信息;也可通过导师关系网的介绍,获取工作机会,甚至历届求职成功的师兄师姐,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的资源,力求为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指导。

3.2过程管理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论文开题与评阅制度、论文答辩制度:为建立严格、完整的答辩制度,答辩委员会由学院聘请三至五位本学科或接近学科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研
究生本人的导师可以参加答辩委员会,但不担任主席),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决定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研究生分流与淘汰方法: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

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的研究生,予以淘汰或分流;对确有特殊才能的研究生可实行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管理,可不受培养方案和学制的限制,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

3.3学风建设
我院通过实行上课点名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增加上课自我汇报学习成果环节、放手让学生组织策划体育比赛等专项教育治理行动,力求迅速建立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

因学风不正造成的科学研究中的错误,足以导致论文、专著中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结论不成立,坚决收回和取消该生由该论文、专著而得到的奖励或荣誉。

学位论文发生上述问题,答辩前发现的,取消该生答辩资格;答辩后发现的,提请学位评定委员会撤销其学位。

凡因学风严重不正和违背学术道德而受到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或受到取消答辩资格、撤销已授学位处理的研究生,一律不得以任何身份、任何形式在本校申请学位。

4、优势与特色
4.1 优势
我院作为211、985重点大学的体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体育场馆设施一流)优秀,教职员工8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8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各1人,篮球国际级裁判1人,足球国家级裁判2人,羽毛球国家级裁判1人,游泳国家级裁判1人,排球国家级裁判1人。

我们的教学条件良好,学校拥有或负责管理使用生物生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物医学及信号检测实验室、运动功能评价实验室以及力学实验室。

学院具有培养学士、硕士教育体系,拥有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

学院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名师讲坛;开辟实践阵地,让学生担任各级各类赛事裁判工作。

学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教学改革,近年来教师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了高水平科研论文近百篇,承担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多项;2013年4月18日《中国体育报》学校体育版以题为《“两专多能”育人新方式》专题报道:重庆大学体育学院教学改革创新走在时代的前沿,找到了“两专多能”育人新方式,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模式。

学院在注重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同时,视教学为第一生命线,学校被教育部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荣誉称号。

学院研究生专业学位发展势头强劲、显著,受到全国同行好评。

现今,重庆大学拥有篮球、足球、网球、田径等多支高水平运动员队,并取得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