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3-青海省海北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数据2010年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分民族构成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1220844520人,其中男性625032848人,女性595811672人。
其余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如下:壮族:16926381人,占比1.2700%回族:10586087人,占比0.7943%满族:10387958人,占比0.7794%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苗族:9426007人,占比0.7072%彝族:8714393人,占比0.6538%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藏族:6282187人,占比0.4713%蒙古族:5981840人,占比0.4488%侗族:2879974人,占比0.2161%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瑶族:2796003人,占比0.2098%白族:1933510人,占比0.1451%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黎族:1463064人,占比0.1098%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傣族:1261311人,占比0.0946%畲族:708651人,占比0.0532%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仡佬族:550746人,占比0.0413%拉祜族:485966人,占比0.0365%佤族:429709人,占比0.0322%水族:411847人,占比0.0309%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 羌族:309576人,占比0.0232%土族:289565人,占比0.0217%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 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柯尔克孜族:186708人,占比0.0140% 景颇族:147828人,占比0.0111% 达斡尔族:131992人,占比0.0099% 撒拉族:130607人,占比0.0098% 布朗族:119639人,占比0.0090%毛南族:101192人,占比0.0076% 塔吉克族:51069人,占比0.0038%普米族:42861人,占比0.0032%阿昌族:39555人,占比0.0030%怒族:37523人,占比0.0028%鄂温克族:30875人,占比0.0023%京族:28199人,占比0.0021%基诺族:23143人,占比0.0017%德昂族:20556人,占比0.0015%保安族:20074人,占比0.0015%裕固族:14378人,占比0.0011%乌孜别克族:10569人,占比0.0008%门巴族:10561人,占比0.0008%鄂伦春族:8659人,占比0.0006%独龙族:6930人,占比0.0005%赫哲族:5354人,占比0.0004%高山族:4009人,占比0.0003%珞巴族:3682人,占比0.0003%塔塔尔族:3556人,占比0.0003%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2.9533亿人。
人口普查二号公报发布 广东成第一人口大省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04-28 10:22:50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有33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2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 0-14岁 人数 22245.97 168.70 126.75 1209.30 610.60 348.26 499.70 329.27 458.04 198.56 1023.02 718.92 1069.90 570.57 975.04 1507.43 1974.59 796.35 1157.38 1761.82 999.14 173.47 489.80 1364.45 876.46 952.80 73.17 548.94 464.38 117.71 135.37 453.06 比率 16.60% 8.60% 9.80% 16.83% 17.10% 14.10% 11.42% 11.99% 11.96% 8.63% 13.01% 13.21% 17.98% 15.46% 21.88% 15.74% 21.00% 13.91% 17.62% 16.89% 21.71% 20.00% 16.98% 16.97% 25.22% 20.73% 24.37% 14.71% 18.16% 20.92% 21.48% 20.77% 龄 结 构 15-64岁 民族构成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99843.34 1621.60 1056.84 5384.14 2690.08 1935.56 3423.99 2186.70 3054.35 1870.37 5986.19 4215.60 4274.50 2827.64 3143.08 7128.90 6641.88 4407.01 4768.59 7964.56 3178.20 626.08 2061.41 5796.62 2300.47 3135.10 211.76 2865.41 1882.56 409.49 454.37 1593.24
海北州情
公布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省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
据介绍,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我省常住人口为5626722人。
同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45162人,增长8.59%。
年平均增长率为0.83%。
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47%下降0.64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我省人口增长已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
这次普查结果显示,我省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7个百分点。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表明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以及积极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加快。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45.51%上升为46.98%,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汉族。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及玉树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省经济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经济总量: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35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是近三十年来最高增速。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4.9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744.63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470.88亿元,增长12.1%。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4%、65.8%和30.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5、10.1和4.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9.9:53.2:36.9转变为2010年的10.0:55.1:34.9。
财政:全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21亿元,增长25.6%;中央一般预算收入94.75亿元,增长20.4%。
实现增值税73.26亿元,企业所得税30.67亿元,个人所得税8.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7%、14.8%和10.9%。
2010年人口普查
3.39 3.43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0.21 0.22 陕西省 37327378 2.85 2.79 甘肃省 25575254 2.02 1.91 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0.44 0.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1.52 1.63
现役军人 2300000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地区人人口数2000年2010年全国合计3134e09100100北京市19612368109146天津市12938224079097河北省71854202533536山西省3571211126267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188184辽宁省43746323335327吉林省27462297216205黑龙江省38312224291286上海市23019148132172江苏省78659903588587浙江省54426891369406安徽省59500510比重4473444福建省36894216274275江西省44567475327333山东省95793065717715河南省94023567731702湖北省57237740476427湖南省6568372250949广东省104303132683779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355344海南省8671518062065重庆市28846170244215四川省804182006586贵州省34746468278259云南省45966239339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021022陕西省37327378285279甘肃省25575254202191青海省5626722041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044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152163现役军人2300000难以确定常住地4649985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龄结构
民族构成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22245.97 16.60% 99843.34 74.50% 11883.17 8.90% 122,593.3 91.51% 11,379 8.49% 11963.68 8.93% 18798.60
105.20 106.80 114.52 102.84 105.56 108.05 102.54 102.67 103.22 106.18 101.54 105.69 103.39 105.96 107.46 102.33 102.06 105.56 105.81 109.00 108.26 110.90 102.43 103.14 106.89 107.84 105.69 106.92 104.42 107.40 105.09 105.3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市自治区数据汇总
省市自治 区
人口总数
家庭户人口
人数 (万人)
比5普 增长
排名
户数 (万户)
人口 (万人)
户均 (人)
性别构成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女性=100
全国 133,972.49 5.84% 北京市 1,961.20 44.50% 天津市 1,293.82 29.27% 河北省 7,185.42 6.55% 山西省 3,571.21 9.98% 内蒙古 2,470.63 4.00% 辽宁省 4,374.63 3.21% 吉林省 2,746.23 0.67% 黑龙江省 3,831.22 3.85% 上海市 2,301.91 37.53% 江苏省 7,865.99 5.75% 浙江省 5,442.69 16.37% 安徽省 5,950.05 -0.60% 福建省 3,689.42 6.28% 江西省 4,456.75 7.66% 山东省 9,579.31 5.50% 河南省 9,402.36 1.58% 湖北省 5,723.77 4.04% 湖南省 6,568.37 2.00% 广东省 10,430.31 20.69%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_人口金字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数据
上海市
2301914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பைடு நூலகம்北京市
19612368
天津市
12938224
海南省
86715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青海省
5626722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现役军人
2300000
三、实验数据统计
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绘制2010年我国各省区人口数柱形图,分别找出5个人口数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按顺序排列);(香港,台湾,澳门不包括在内)
图一:2010年我国各省区人口数柱形图
5个人口最多的省份或自治区: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
5个人口最少的国家或自治区:天津,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54426891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云南省
45966239
江西省
44567475
辽宁省
43746323
黑龙江省
38312224
陕西省
37327378
福建省
36894216
山西省
35712111
贵州省
34746468
重庆市
28846170
吉林省
27462297
甘肃省
25575254
内蒙古自治区
表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
地 区
人口数(人)
全国合计
1339724852
广东省
104303132
山东省
95793065
河南省
94023567
2906-青海省果洛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果洛州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果洛报社创建时间:2011年6月2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州常住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为181682人。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1285人,增长29.41%。
年平均增长率为2.61%。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1383户,家庭户人口为17383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8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11人减少了0.73人。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5385人,占52.50%;女性人口为86297人,占47.5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5.94上升为110.53。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1127人,占28.14%;15-64岁的人口为121751人,占67.0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04人,占4.85%。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5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934人,占6.5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9748人,占93.43%。
其中:藏族166895人,占91.86%;回族1739人,占0.96%;土族429人,占0.24%;撒拉族247人,占0.14%;蒙古族107人,占0.06%;其它少数民族331人,占0.18%。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160人,增长了22.10%;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9125人,增长了29.95%。
海南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海南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我州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州常住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为441689人。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9946人,增长9.94%。
年平均增长率为0.95%。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15358户,家庭户人口为42478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8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39人减少了0.71人。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5963人,占51.16%;女性人口为215726人,占48.8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75,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持平。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9262人,占24.74%;15-64岁的人口为309217人,占70.0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10人,占5.25%。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3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0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9694人,占24.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31995人,占75.16%。
其中:藏族292888人,占66.31%;回族30203人,占6.84%;土族3991人,占0.90%;撒拉族1040人,占0.24%;蒙古族3096人,占0.70%;其它少数民族777人,占0.1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了8360人,下降了7.08%;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48306人,增长了17.03%。
西宁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出炉
青海新闻网讯5月16日,记者从西宁市统计局了解到,西宁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西宁市常住人口由10年前的1979200人增至2208708人。
西宁四个城区中,常住人口最多的是城东区,达359688人;常住人口最少的是城西区,但西区的城镇化率最高,达到99.79%。
记者比较之后发现,西宁市四个城区中,常住人口最多的为城东区,其次为城北区299002人、城中区296987人,最少的为城西区,为242627人。
但是,四区的城镇化率则大不相同,人口数量最少的城西区城镇化率最高,达到99.79%,其次为城东区98.66%、城中区95.50%、城北区91.24%。
在西宁市三县的常住人口中,最多的是湟中县,为437835人,其次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435937人,最少的是湟源县,只有136632人,城镇化率最高的则是大通县。
西宁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64850人。
15岁至64岁的人口最多,占人口总数的75.49%。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西宁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7.12个百分点。
目前,西宁市共有家庭户646837户,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17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0.47人。
另外,西宁市少数民族共有573491人,占人口总数的25.96%。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16.26%。
其次是藏族,占5.51%,土族占2.6%,蒙古族占0.62%,撒拉族占0.38%,其他少数民族占0.59%。
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比重由25.59%提高至25.96%。
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西宁市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564人上升为1296人。
六岁及六岁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有286285人,小学程度至高中(含中专)程度的有1694424人,西宁市文盲人口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19242人,文盲率由9.86%下降为3.44%。
据西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六岁及六岁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28628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31653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73326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64461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一、二季度信息采编情况的通报
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一、二季度信息采编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07•【字号】北政办[2010]92号•【施行日期】2010.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一、二季度信息采编情况的通报(北政办〔2010〕92号)各县人民政府,青海湖农场,州政府各部门:2010年,第一、二季度共编发《海北快讯》398期,上报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处和省应急管理办公室395条,采用70条。
现将各县、各部门报送信息及采用情况通报如下:单位报送期数采用期数门源县政府210 42祁连县政府122 23刚察县政府174 24海晏县政府243 23青海湖农场14 1州公安局54 3州经商委41 19州安监局25 6州统计局38 8州审计局23 5州财政局67 25州国土资源局48 6单位报送期数采用期数州农牧局26 6州水务局11 1州文体广电局25 4州科技局12 4州发改委85 10州建设局26 7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2 4州教育局64 14州林业环保局45 5州民政局50 8州卫生局21 4州计生委10 1州交通局24 2州司法局46 6州残联19 2州民宗局8 2州监察局56 8州旅游局32 7州人防委 5 0州编办12 0单位报送期数采用期数州地税局33 4州工商局94 8州药监局14 1州质监局8 1州银监局27 4州邮政局 1 0州气象局19 2人行海北中心支行38 6州农发行8 0州国税局193 11州交警支队109 5海北供电公司8 3第一、二季度信息编报统计数据是各单位通过州政府OA信息报送系统所统计的数据,数据显示我州2010年上半年信息报送系统利用率滞后,采编率不高,报送信息的数量、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半年,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对信息服务作用的认识,增加信息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利用信息报送系统报送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和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捕捉和挖掘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强,具有前瞻性和影响面广的深层次、高质量的工作信息和调研信息。
海南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海南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我州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州常住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为441689人。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9946人,增长9.94%。
年平均增长率为0.95%。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15358户,家庭户人口为42478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8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39人减少了0.71人。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5963人,占51.16%;女性人口为215726人,占48.8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75,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持平。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9262人,占24.74%;15-64岁的人口为309217人,占70.0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10人,占5.25%。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3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0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9694人,占24.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31995人,占75.16%。
其中:藏族292888人,占66.31%;回族30203人,占6.84%;土族3991人,占0.90%;撒拉族1040人,占0.24%;蒙古族3096人,占0.70%;其它少数民族777人,占0.1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了8360人,下降了7.08%;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48306人,增长了17.03%。
2010人口普查各民族数据
2010年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分民族构成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1220844520人,其中男性625032848人,女性595811672人。
其余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如下:壮族:16926381人,占比1.2700%回族:10586087人,占比0.7943%满族:10387958人,占比0.7794%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苗族:9426007人,占比0.7072%彝族:8714393人,占比0.6538%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藏族:6282187人,占比0.4713%蒙古族:5981840人,占比0.4488%侗族:2879974人,占比0.2161%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瑶族:2796003人,占比0.2098%白族:1933510人,占比0.1451%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黎族:1463064人,占比0.1098%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傣族:1261311人,占比0.0946%畲族:708651人,占比0.0532%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东乡族:621500人,占比0.0466%仡佬族:550746人,占比0.0413%拉祜族:485966人,占比0.0365%佤族:429709人,占比0.0322%水族:411847人,占比0.0309%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羌族:309576人,占比0.0232%土族:289565人,占比0.0217%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柯尔克孜族:186708人,占比0.0140%景颇族:147828人,占比0.0111%达斡尔族:131992人,占比0.0099%撒拉族:130607人,占比0.0098%布朗族:119639人,占比0.0090%毛南族:101192人,占比0.0076%塔吉克族:51069人,占比0.0038%普米族:42861人,占比0.0032%阿昌族:39555人,占比0.0030%怒族:37523人,占比0.0028%鄂温克族:30875人,占比0.0023%京族:28199人,占比0.0021%基诺族:23143人,占比0.0017%德昂族:20556人,占比0.0015%保安族:20074人,占比0.0015%俄罗斯族:15393人,占比0.0012%裕固族:14378人,占比0.0011%乌孜别克族:10569人,占比0.0008%门巴族:10561人,占比0.0008%鄂伦春族:8659人,占比0.0006%独龙族:6930人,占比0.0005%赫哲族:5354人,占比0.0004%高山族:4009人,占比0.0003%珞巴族:3682人,占比0.0003%塔塔尔族:3556人,占比0.0003%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县级公报模板
××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县统计局2011年8月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县政府和县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县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县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县常住人口[3]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增加)人,下降(上升)%,年平均下降(上升)%。
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年平均增长%。
二、家庭户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三、性别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女性人口为人,占%。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四、年龄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 ;15-64岁人口为人,占%;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人,文盲率[5]由%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北州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来源:海北统计信息网日期:2011-5-23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海北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州常住人口
全州常住人口为273304人[3],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相比减少3419人,下降1.24%。
二、家庭户人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74354户,家庭户人口为26231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3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20人减少了0.67人。
常住家庭户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
家庭户数(户)人口(人)
海北州74354 262316
门源县37595 143805
祁连县13789 44347
海晏县11497 35094
刚察县11473 39070
三、性别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1316人,占51.71%;女性人口为131988人,占48.29%。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8.66%下降为107.07%。
常住人口性别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男(人)女(人)2010年性别比
(%)
2000年性别比
(%)
海北州141316 131988 107.07 108.66 门源县76439 71271 107.25 107.71 祁连县23869 22604 105.6 103.5 海晏县19227 18561 103.59 114.71 刚察县21781 19552 111.4 113.41
四、年龄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0151人,占22.01%;15-64岁的人口为199494人,占72.9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659人,占5%。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3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5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6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年龄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
0-14岁
(人)15-64岁
(人)
65岁及以上
(人)
海北州60151 199494 13659
门源县33434 106468 7808
祁连县10055 34189 2229
海晏县7358 28814 1616
刚察县9304 30023 2006
五、民族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8068人,占35.8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5236人,占64.12%。
其中:藏族66586人,占24.36%;回族86150人,占31.52%;蒙古族13670人,占5.00%;土族7203人,占2.64%;撒拉族894人,占0.33%;其它少数民族733人,占0.2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了3282人,下降了3.24%;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137人,下降了0.08%。
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由 63.37%提高到64.12%。
常住人口民族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
汉族
(人)
藏族
(人)
回族
(人)
蒙古族
(人)
土族
(人)
撒拉族
(人)
其他
(人)
海北州 98068 66586 86150 13670 7203 894 733
门源县 58208 14276 66990 2753 5171 52 260
祁连县 10351 13465 16238 4492 933 774 220
海晏县19913 9791 1570 5495 804 53 162
刚察县9596 29054 1352 930 295 15 91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1673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2061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5732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3012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72上升为61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5人下降为75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1607人上升为209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569人上升为4761人。
全州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4250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9968人,文盲率[5]由19.59%下降为8.87%;下降了10.72百分点。
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大专及以上
(人)
高中及中专
(人)
初中
(人)
小学
(人)
海北州16730 20611 57321 130124
门源县5847 8584 31612 78500
祁连县3156 4183 10088 21990
海晏县5619 5087 7729 10157
刚察县2108 2757 7892 19477 七、人口地区分布
全州、县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人口数
(人)
比重[6](%)人口密度[7]
(人/平方公里)2000年2010年
海北州273304 100 100 6.94
门源县147710 54 54 21.42
祁连县46473 18 17 2.98
海晏县37788 13 14 8.69
刚察县41333 15 15 3.31
八、城乡人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8]89597人,占32.7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83707人,占67.22%。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11530人,乡村人口减少了1494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4.57个百分点。
各县城镇化率:
地区城镇人口
(人)
乡村人口
(人)
2010年城镇化率
(%)
2000年城镇化率
(%)
海北州89597 183707 32.78 28.21
门源县36727 110983 24.86 24.66
祁连县20652 25821 44.44 31.97
海晏县[9]20910 16878 55.34 41.51
刚察县11308 30025 27.36 25.24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 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州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比重为各县的人口占全州合计的比重。
[7] 计算人口密度使用的面积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8] 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9]海晏县普查数据含西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