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docx

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自发反应一定不能实现B.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小,固态时熵值最大C.恒温恒压下,△H<0且△S>0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D.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烧碱、冰醋酸、石墨均为电解质B.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C.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属于强电解质D.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3.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1=﹣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2=﹣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为221KJ/molB.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57.3KJ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值为57.3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57.3KJ4.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5.学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后,以你的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盛有一定量NO2的注射器中,向外拉活塞,其中气体颜色先变浅再变深,甚至比原来深B.对2HI⇌H2+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升高温度,一定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对于已达平衡的体系,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不可能出现V正增大,V逆减小的情况6.下列有关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B.H2S在水溶液中的电离:H2S+H2O⇌H3O++HS﹣C.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 (g)△H=﹣890.3 kJ•mol﹣1D.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2I﹣+H+═I2+2H2O7.某化学科研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可用aA(g)+bB(g)⇌cC(g)表示]的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图象(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平衡转化率).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图反应:若p1>p2,则此反应只能在高温下自发进行B.如图反应:此反应的△H<0,且T1<T2C.如图反应:表示t1时刻一定是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如图反应:表示t1时刻增大B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8.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3COOH⇌CH3COO﹣+H+.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或采取下述方法,能使平衡逆向移动的是()A.加水 B.CH3COONa固体C.升温 D.NaCl固体9.在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下述反应:2A(g)+B(g)⇌3C (g)+D(s),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mol/L.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开始,按不同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是1.2mol/L,则D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应是()A.大于0.6mol B.大于零C.等于1mol D.任意值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迅速将NaOH溶液和盐酸在测定装置中混合B.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C.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 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5%H2O2和1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D.已知4H++4I﹣+O2=2I2+2H2O,为了利用该反应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所用试剂除1 mol•L﹣1KI溶液、0.1 mol•L﹣1稀硫酸外,还需要用到淀粉溶液11.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H2S(g),K1;S(s)+O2(g)⇌SO2(g),K2.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A.K1+K2B.K﹣K2C.K1×K2D.12.下列事实中,能证实一元酸HR是弱电解质的是()A.HR溶液和KCl溶液不发生反应B.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C.0.1 mol•L﹣1的HR溶液中c(R﹣)=0.01 mol•L﹣1D.HR属于共价化合物13.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B.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C.向水中加入金属钠,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14.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V3>V2>V1B.V3=V2=V1C.V1=V2>V3D.V3>V2=V115.根据相应的图象(图象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T0时改变某一条件有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bC.物质的百分含量和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B、C是气体、D为固体或液体16.2molA与2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2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mol•L﹣1•s﹣1,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z=2B.2s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的倍C.2s时C的体积分数为D.2s后,B的浓度为0.5mol/L17.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c(OH﹣)=10﹣b mol/L,已知a+b=13,则在该温度下,将100mL 0.10mol/L的稀硫酸与100mL 0.40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为(已知:忽略混合时体积的变化;lg2=0.30;lg3=0.48)()A.11.52 B.11.70 C.11.82 D.12.0018.如图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条曲线上任意点均有c(H+)×c (OH﹣)=KwB.T<25C.b点和c点pH均为6,溶液呈酸性D.只采用升温的方式,可由a点变成d点19.下列关于平衡体系的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N2+3H2⇌2NH3的平衡体系中,缩小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氨的产率增加B.在CH3COOH⇌CH3COO﹣+H+的平衡体系中加入CH3COONa固体,平衡向左移动C.在H2S⇌H++HS﹣的平衡体系升温到100℃时,溶液中的c(H+)一定增大D.在盐酸中加入KCl晶体,溶液pH不变20.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A,同时生成3amolC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21.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A和1.0mol B,发生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s 0 5 10 20 30n(A)/mol 1.0 0.85 0.81 0.80 0.80A.反应在前5 s的平均速率v(A)=0.03 mol•L﹣1•s﹣1B.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80%C.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则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小于0.2 mol•L ﹣1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22.室温下,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体积可以加和,则V(Ba(OH)2):V(NaHSO4)为()A.1:1 B.1:2 C.1:3 D.1:4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6分)23.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中无中子,B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常用于文物考古,且该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D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回答下列问题:(1)D元素的符号是,C元素组成的单质C2的电子式是.(2)2016年10月17日7:30分在甘肃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火箭的发动机燃料更新为液态偏二甲肼(分子式为C2H8N2),氧化剂为液态的C2D4,燃烧后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写出偏二甲肼与C2D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2A4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C2D4反应生成C2和A2D.已知:①C2(g)+2D2(g)═C2D4(l)△H1═﹣19.5kJ/mol②C2A4(l)+D2(g)═C2(g)+2A2D(g)△H2═﹣534.2kJ/mol写出液体燃料C2A4与液态C2D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在230℃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BD2与A2转化为BA3DA(g)和A2D(g).如图为生产1mol BA3DA(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已知破坏1mol不同共价键的能量(kJ)分别是:B﹣A B﹣D B=D A﹣A A﹣D413.4 351 745 436462.8①写出BD2和A2转化为1mol BA3DA(g)和A2D(g)的热化学方程式:②已知E1=8.2kJ•mol﹣1,则E2=kJ•mol﹣1.24.某小组拟用含稀硫酸的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弱酸)的反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设计了如表的方案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限选试剂和仪器:0.20 mol/LH2C2O4溶液、0.010mol/L KMnO4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物理量编号V(0.20 mol/LH2C2O4溶液)/mLV(蒸馏水)/mLV(0.010mol/LKMnO4溶液)/mLM(MnSO4固体)/gT/℃乙① 2.0 0 4.0 0 50② 2.0 0 4.0 0 25③ 1.0 a 4.0 0 25④ 2.0 0 4.0 0.1 25 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上述反应原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为;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应填写.上述实验②④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已知草酸为二元弱酸,其两级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4)为了观察紫色褪去,草酸与高锰酸钾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n(H2C2O4):n (KMnO4)最小为:.25.甲醇被称为2l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Ⅰ和Ⅱ,用CH4和H2O为原料来制备甲醇.(1)将1.0mol CH4和2.0mol H2O(g)通入容积为10L的反应室,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Ⅰ:CH4(g)+H2O(g)⇌CO(g)+3H2(g),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图中的P1P2(填“<”、“>”或“=”),100℃时平衡常数为.④保持反应体系为100℃,5min后再向容器中冲入H2O、H2各0.5mol,化学平衡将向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2)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将a mol CO与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发生反应Ⅱ:CO(g)+2H2(g)⇌CH3OH(g)①该反应的△H0,△S0(填“<”、“>”或“=”).②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以提高CO转化率的是.A.升高温度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26.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1)95℃时水的离子积K W=.(2)95℃时,0.01mol/LNaOH溶液的PH=.(3)9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填“A”或“B”),请说明理由.(4)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5)95℃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6)曲线B对应温度下,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请分析原因:.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温江中学等五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自发反应一定不能实现B.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小,固态时熵值最大C.恒温恒压下,△H<0且△S>0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D.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焓变和熵变.【分析】A、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B、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C、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H﹣T△S,只有△H﹣T△S<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D、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解答】解:A、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由熵变、焓变、温度共同决定,非自发反应在改变条件下可以发生,故A错误;B、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故B错误;C、恒温恒压下,△H<0且△S>0的反应,则△H﹣T△S<0,反应一定可以自发进行,故C错误;D、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G=△H﹣T•△S<0,•△S<0,则该反应的△H<0,故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烧碱、冰醋酸、石墨均为电解质B.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C.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属于强电解质D.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冰醋酸使醋酸是电解质、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B.液态HCl不导电,但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故B错误;C.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硫酸钡的溶解度虽然很下,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故C正确;D.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原因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能够电离出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的离子不是氨气电离的,所以氨气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3.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1=﹣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2=﹣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为221KJ/molB.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57.3KJ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值为57.3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57.3KJ【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燃烧热中C应生成稳定氧化物为二氧化碳;B.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D.醋酸电离吸收热量.【解答】解:A.燃烧热中C应生成稳定氧化物为二氧化碳,则碳的燃烧热中热量应大于为221KJ,故A错误;B.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则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57.3KJ,故B正确;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则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数值大于57.3KJ/mol,故C错误;D.醋酸电离吸收热量,则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故选B.4.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催化剂只改变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无关;注意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解答】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故A正确;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故B错误;C.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即不能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D.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故D错误.故选A.5.学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后,以你的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盛有一定量NO2的注射器中,向外拉活塞,其中气体颜色先变浅再变深,甚至比原来深B.对2HI⇌H2+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升高温度,一定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对于已达平衡的体系,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不可能出现V正增大,V逆减小的情况【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A.在盛有一定量NO2的注射器中,向外拉活塞,容器体积增大,导致压强减小,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方向移动,但达到平衡后二氧化氮浓度仍然小于原来浓度;B.只有引起平衡移动的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D.如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会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解答】解:A.在盛有一定量NO2的注射器中,向外拉活塞,容器体积增大,导致压强减小,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方向移动,但达到平衡后二氧化氮浓度仍然小于原来浓度,所以其中气体颜色先变浅再变深,但比原来浅,故A错误;B.只有引起平衡移动的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移动,故C正确;D.如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会导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B.H2S在水溶液中的电离:H2S+H2O⇌H3O++HS﹣C.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 (g)△H=﹣890.3 kJ•mol﹣1D.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2I﹣+H+═I2+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B.硫化氢为二氧化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C.燃烧热生成物质为最稳定的氧化物;D.原子个数不守恒;【解答】解:A.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H2O+CH3COO﹣,故A错误;B.硫化氢为二氧化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H2S在水溶液中的电离:H2S+H2O⇌H3O++HS﹣,故B正确;C.燃烧热生成物质为最稳定的氧化物,甲烷燃烧热,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故C错误;D.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离子方程式:H2O2+2I﹣+2H+═I2+2H2O,故D错误;故选:B.7.某化学科研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可用aA(g)+bB(g)⇌cC(g)表示]的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图象(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平衡转化率).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图反应:若p1>p2,则此反应只能在高温下自发进行B.如图反应:此反应的△H<0,且T1<T2C.如图反应:表示t1时刻一定是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如图反应:表示t1时刻增大B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分析】A、由反应1图可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熵减的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B、由图可知,T2的起始斜率大于T1,说明T1<T2,升高温度,C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C、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和加催化剂都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D、增加反应物的浓度,速率加快,但是加入的瞬间,逆反应速率是不会变化的.【解答】解:A、由反应1图可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熵减的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G=△H﹣T△S可知,该反应在低温度时更容易自发进行,故A错误;B、由图可知,T2的起始斜率大于T1,说明T1<T2,升高温度,C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C、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和加催化剂都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t1时刻可以是增大压强或是加催化剂的情况,故C错误;D、t1时刻增大B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加快,但是加入的瞬间,逆反应速率是不会变化的,不会离开原来的速率点,故D错误.故选B.8.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3COOH⇌CH3COO﹣+H+.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或采取下述方法,能使平衡逆向移动的是()A.加水 B.CH3COONa固体C.升温 D.NaCl固体【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醋酸的电离过程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后平衡向着正向移动;醋酸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则加水后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不影响醋酸的电离平衡;加入醋酸钠固体后,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加水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故A错误;B.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故B正确;C.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故C错误;D.加入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影响醋酸的电离平衡,故D错误;故选B.9.在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下述反应:2A(g)+B(g)⇌3C (g)+D(s),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mol/L.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开始,按不同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是1.2mol/L,则D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应是()A.大于0.6mol B.大于零C.等于1mol D.任意值【考点】等效平衡.【分析】在恒温恒容条件下,C的浓度仍为1.2mol/L,即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1.2mol,则B的物质的量为1﹣=0.6mol,假设反应完全逆向,则在折算之后要满足n(A)=2mol,n(B)=1mol,D为固体,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据此分析.【解答】解:在恒温恒容条件下,C的浓度仍为1.2mol/L,即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1.2mol,则B的物质的量为1﹣=0.6mol,假设反应完全逆向,则在折算之后要满足n(A)=2mol,n(B)=1mol,但又D为固体,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所以D只要能够与C反应生成达到平衡状态B的量即可,所以D最少为0.6mol,D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应是大于0.6mol;故选:A.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迅速将NaOH溶液和盐酸在测定装置中混合B.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C.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 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5%H2O2和1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D.已知4H++4I﹣+O2=2I2+2H2O,为了利用该反应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所用试剂除1 mol•L﹣1KI溶液、0.1 mol•L﹣1稀硫酸外,还需要用到淀粉溶液【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B.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C.相同条件下,只有催化剂不同;D.碘与淀粉变蓝.【解答】解:A.应迅速将NaOH溶液和盐酸在测定装置中混合,慢的话误差增大,故A正确;B.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故B错误;C.相同条件下,只有催化剂不同,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反应速率快,则可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D.KI溶液在硫酸提供的酸性环境下,被氧气氧化成单质碘,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通常利用此性质检验碘,所以除了碘化钾溶液、稀硫酸溶液外还必须使用的试剂是:淀粉,故D 正确.故选B.11.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H2S(g),K1;S(s)+O2(g)⇌SO2(g),K2.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A.K1+K2B.K﹣K2C.K1×K2D.【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H2(g)+S(s)⇌H2S(g)的平衡常数K1=,S(s)+O2(g)⇌SO2(g)的平衡常数K2=,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K=.【解答】解:H2(g)+S(s)⇌H2S(g)的平衡常数K1=,S(s)+O2(g)⇌SO2(g)的平衡常数K2=,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K==,故选:D.12.下列事实中,能证实一元酸HR是弱电解质的是()A.HR溶液和KCl溶液不发生反应B.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C.0.1 mol•L﹣1的HR溶液中c(R﹣)=0.01 mol•L﹣1D.HR属于共价化合物【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酸的通性、稳定性、导电性等不能说qe明酸的电离程度,利用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或盐类水解的规律来分析HNO2是弱电解质.【解答】解:A、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能判断HR为弱电解质,故A错误;B、溶解性与无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故B错误;C、0.1 mol•L﹣1的HR溶液中c(R﹣)=0.01 mol•L﹣1,说明HR不能完全电离,说明HR 为弱电解质,故C正确;D、电解质的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的类型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故选C.13.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B.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C.向水中加入金属钠,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考点】离子积常数;水的电离.【分析】A.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加入氨水后溶液中c(OH﹣)增大;C.加入N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导致溶液中c(OH﹣)增大;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但溶液中c(H+)增大.【解答】解:A.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加入硫酸氢钠后c(H+)增大,温度不变导致K w不变,故A正确;B.加入氨水后一水合氨电离导致溶液中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C.加入N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导致溶液中c(OH﹣)增大,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c(H+)减小,故C错误;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 W增大,但溶液中c(H+)增大,导致溶液的pH减小,但仍然呈中性,故D错误;故选A.14.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V3>V2>V1B.V3=V2=V1C.V1=V2>V3D.V3>V2=V1【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分析】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中,c(OH﹣)相同,但NH3•H2O为弱碱,等pH时,其浓度大于NaOH,然后结合酸碱中和时c(OH﹣)越大,消耗酸越多.【解答】解: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中,c(OH﹣)相同,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V1=V2,但NH3•H2O为弱碱,等pH时,其浓度大于NaOH,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弱碱继续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则消耗酸多,即V2<V3,所以消耗酸的体积关系为V3>V2=V1,故选D.15.根据相应的图象(图象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期中试题(选修).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期中试题(选修).docx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选修)(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n-55 Fe-56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中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A.用醋酸溶液作导电试验,灯光较暗B.醋酸(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C.醋酸不与氯化钠反应D.常温下1 mol・L-1醋酸溶液的c(H+)约为0.004 mol·L-12.25℃和1.01×105 Pa时,2N2O5(g) =4NO2(g) + O2(g) △H=+56.76 kJ/mol,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增大的反应 D.是熵减少的反应3.已知:A2(g)+B2(g)==2AB(g) △H = —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L AB气体分解成1L的A2(g)和1L的B2(g)吸收270kJ热量B.在相同条件下,1mol A2(g)与1mol B2(g)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AB(g)气体的能量C.1个A2(g)分子与1个B2(g)分子反应生成2个AB(g)分子放出270kJD.1mol A2(g)与1mol B2(g)反应生成2mol液态AB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4.387K时,在体积为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B(g)+C(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5 mol A、0.15 mol B 和0.15 mol C,上述平衡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达到平衡D.无法判断移动方向5.常温下,将浓度为0.1 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 +)B .K a (HF)(电离常数)C .c (F -)/c(H +)D .c(H +)/c(HF)6.制取甲烷的反应为C(s)+2H 2(g) CH 4(g) △H > 0,欲提高反应的速率和H 2的转化率,可采用的措施为A .压缩容器体积B .降温C .增大C(s)的量D .恒温恒压时加入一定量H 27.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由H 2、I 2、HI 三种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B .对2SO 2+O 22SO 3 △H <0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的速率C .实验室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D . N 2(g)+3H 2(g)2NH 3(g) ΔH<0,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NH 38.在密闭容器中,m A(g)+n B(g)p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 c(A)为 0.5mol•L‾1,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 c(A)为 0.3mol•L‾1,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物质B 的转化率减小C . m + n <pD .物质C 的体积分数增加9.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a 、b 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 2=CH 2(g)+H 2(g)→CH 3CH 3(g) ΔH <0 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己知2C(s)+2O 2(g)=2CO 2(g) ΔH 1;2C(s)+O 2(g)=2CO(g) ΔH 2。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docx

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每道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1.500℃,在三个相同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里,分别加入对应物质,甲:2mol SO2 1mol O2乙:2mol SO21mol O21mol N2丙:4mol SO22mol O2同时进行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判断2.在2A+B⇌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3mol/(L•s)C.v(C)═0.8 mol/(L•s)D.v(D)═1mol/(L•s)3.白磷在高压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急速冷却,可得钢灰色固体黑磷,其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黑磷比白磷稳定B.黑磷与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C.白磷转化为黑磷是氧化还原反应D.白磷转化为黑磷是吸热反应4.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A.2500 B.100 C.4×10﹣4D.2×10﹣25.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B.此过程中还涉及反应:4Fe(OH)2+2H2O+O2═4Fe(OH)3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6.反应4A(s)+3B(g)⇌2C(g)+D(g),经2min 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s﹣1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7.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pC(g)+qD(g);△H<0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K值增大B.升高温度,K值增大C.K越大,说明该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D.该反应的K=8.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度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3v正(N2)=v逆(H2) B.v正(N2)=v逆(NH3)C.2v正(H2)=3v正(NH3)D.v正(N2)=3v逆(H2)9.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在惰性电极条件下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A.HCl、CuCl2、Ba(OH)2B.NaOH、CuSO4、H2SO4C.NaOH、H2SO4、Ba(OH)2D.NaBr、H2SO4、Ba(OH)210.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压强C.正、逆反应的速率 D.反应物的转化率11.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食盐水和酚酞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最先观察到酚酞变红的现象的区域是()A.Ⅰ和ⅢB.Ⅰ和ⅣC.Ⅱ和ⅢD.Ⅱ和Ⅳ12.石墨和锌插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再进行连接,无论形成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都不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4OH﹣﹣4e﹣═O2↑+2H2O B.Zn﹣﹣2e﹣⇌Zn 2+C.O2+2H2O+4e﹣═4OH﹣D.2H++2e﹣═H2↑1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 )+O2(g)⇌2SO3(g );△H<O.如图表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Ⅱ表示t0时刻通入氦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4.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3Z(g)△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加入了催化剂B.t3时降低了温度C.t5时增大了压强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15.串联电路中四个电解池分别装有0.5mol•L﹣1的下列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连接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溶液pH最大的是()A.KNO3溶液B.NaCl溶液C.AgNO3溶液D.CuCl2溶液16.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则25℃时,反应X+3Y⇌2Z的平衡常数为()物质X Y Z初始浓度/mol•L﹣10.1 0.2 0平衡浓度/mol•L﹣10.05 0.05 0.1A.500 B.600 C.1 200 D.1 60017.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M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18.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0.第2min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情况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时间c(CO)/mol•L﹣1c(H2)/mol•L﹣1c(CH3OH)/mol•L﹣1起始 1 3 0第2min 0.8 2.6 0.2第4min 0.4 1.8 0.6第6min 0.4 1.8 0.6A.第4 min至第6 min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加入了H2C.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D.第6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19.关于如图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镁片为负极,镁片上产生黄绿色气体B.铁片为阳极,铁片上产生无色气体C.溶液中铁片与镁片之间产生白色沉淀D.溶液的pH将逐渐增大20.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 H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 CH4(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2(g)+O2(g)═2H2O(l)△H=﹣285.8 kJ/molB.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D.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二、本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个,共15分21.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NH4++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A.NH4Cl B.硫酸 C.NaOH固体D.水22.下列关于四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反应CO(g)+H2O(g)=CO2(g)+H2(g)的△H >0B.图②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正、负极通入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C.图③表示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用结晶方法从a、b混合物中提纯aD .图④可以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 (g )+2B (g)3C (g )+D (s )的影响,且乙的压强大23.某温度下,反应 2CH 3OH (g ) CH 3OCH 3(g )+H 2O (g )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 3O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物质CH 3OH CH 3OCH 3 H 2O 浓度/(mol •L ﹣1)0.44 0.6 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起始浓度为1.04mol/LB .此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C .平衡时CH 3OH 的浓度为0.04mol/LD .平衡时CH 3OH 的转化率小于80%24.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 )是一种高效能、轻污染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H +从正极区通过交换膜移向负极区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 3OH (l )+H 2O (l )﹣6e ﹣=CO 2(g )+6H +C .d 导出的是CO 2D .图中b 、c 分别是O 2、甲醇2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约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 3OH (g )═CH 3OCH 3(g )+H 2O (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CH 3OH (g ) CH 3OCH 3(g ) H 2O (g ) I 387 0.20 0.080 0.080Ⅱ 387 0.40Ⅲ 207 0.20 0.090 0.090A .该反应的正方应为吸热反应B .达到平衡时,容器I 中的CH 3OH 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C .容器I 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长D .若起始时向容器I 中充入CH 3OH 0.1mol 、CH 3OCH 30.15mol 和H 2O 0.10mol ,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二、非选择题26.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1)实验测得,5g甲醇(CH3OH,液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已知化学键的键能为:化学键H﹣H N﹣H N≡N键能/kJ•mol﹣1436 391 945又知反应N2(g)+3H2(g)⇌2NH3(g)△H=a 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 的值为.(3)已知:C(s,石墨)+O2(g)═CO2(g)△H=﹣393kJ•mol﹣12H2(g)+O2(g)═2H2O(l)△H=﹣571.6kJ•mol﹣12C2H2(g)+5O2(g)═4CO2(g)+2H2O(l)△H=﹣2599kJ•mol﹣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98K时C(s,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mol C2H2(g)的焓变为.27.(1)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A B C D E F4mol•L﹣1 H2SO4/mL 30 V1V2V3V4V5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20H2O/mL V7V8V9V1010 0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V6=,V9=;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在100℃和200kPa的条件下,反应aA(g)⇌bB(g)+cC(g)建立平衡后,在不加入任何物质的条件下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维持温度不变),下表列出的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B的浓度.压强(kPa)200 500 1 000B的浓度(mol•L﹣1)0.04 0.1 0.27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压强从200kPa增加到500kPa时,平衡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理由是.②压强从500kPa增加到1 000kPa时,平衡转移(填“正向”“逆向”或“不”),其原因可能是.28.右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①电源的N端为极;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g;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29.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2O3(s)+CO(g)=Fe(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温度/℃1000 1150 1300平衡常数 4.0 3.7 3.5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H0(填“>”、“<”或“=”);(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mol,反应经过10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02)=、CO的平衡转化率=:(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Fe的量B.增加Fe203的量C.移出部分C02D.提高反应温度E.减小容器的容积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每道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1.500℃,在三个相同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里,分别加入对应物质,甲:2mol SO2 1mol O2乙:2mol SO21mol O21mol N2丙:4mol SO22mol O2同时进行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判断【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体积相同,温度相同,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相同温度、相同体积条件下,甲乙参加反应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乙中氮气不参加反应,则甲、乙反应速率相等;丙参加气体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故选C.2.在2A+B⇌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3mol/(L•s)C.v(C)═0.8 mol/(L•s)D.v(D)═1mol/(L•s)【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把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然后比较大小.【解答】解:对反应2A+B=3C+5D,都换算成D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A、v(A)=0.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v(A)=×0.5mol/(L•s)=1.25 mol/(L•s);B、v(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5v(B)=5×0.5 mol/(L•s)=2.5 mol/(L•s);C、v(C)=0.8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v(C)=×0.8mol/(L•s)=1.33 mol/(L•s);D、v(D)=1 mol/(L•s),故B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故选B.3.白磷在高压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急速冷却,可得钢灰色固体黑磷,其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黑磷比白磷稳定B.黑磷与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C.白磷转化为黑磷是氧化还原反应D.白磷转化为黑磷是吸热反应【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同素异形体.【分析】A、能量越低越稳定;B、黑磷和白磷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D、由图可知白磷的量比黑磷高,白磷转化为黑磷是放热反应.【解答】解:A、由图可知白磷的量比黑磷高,能量越低越稳定,说明黑磷能量更稳定,故A正确;B、黑磷和白磷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由图可知白磷的量比黑磷高,白磷转化为黑磷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4.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A.2500 B.100 C.4×10﹣4D.2×10﹣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分析】平衡常数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相比所得的比值.由此可知:相同温度下,①对同一可逆反应逆反应平衡常数与正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是互为倒数.②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倍,平衡常数变为原来的n次方.【解答】解:某温度下,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所以相同温度下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k=(K1)2=502=250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4×10﹣4.故选:C5.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B.此过程中还涉及反应:4Fe(OH)2+2H2O+O2═4Fe(OH)3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图片知,水中溶解了氧气,铜、铁和水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解:根据图片知,水中溶解了氧气,铜、铁和水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A、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A错误;B、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故B正确;C、该原电池中铜作正极,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失电子容易被腐蚀,正极被保护,所以铜不被腐蚀,故C正确;D、该原电池放电时,外电路上电子从负极铁流向正极铜,故D正确;故选A.6.反应4A(s)+3B(g)⇌2C(g)+D(g),经2min 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s﹣1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A.根据v=计算v(B),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A);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判断;C.根据v=计算的v(B)表示2min内的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判断.【解答】解:A.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故v(B)==0.3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v(B)=×0.3mol/(L•min)=0.4mol/(L•min),故A错误;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v(D)=3:2:1,故B正确;C.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2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速率v(B)==0.3mol/(L•min),不是即时速率,故C错误;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3:2,故D错误;故选B.7.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pC(g)+qD(g);△H<0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K值增大B.升高温度,K值增大C.K越大,说明该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D.该反应的K=【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分析】A.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C.K越大,说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越大;D.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但不包含固体和纯液体.【解答】解:A.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常数始终不变,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故A错误;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B错误;C.K越大,说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越大,则该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故C正确;D.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但不包含固体和纯液体,所以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故D错误;故选C.8.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度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3v正(N2)=v逆(H2) B.v正(N2)=v逆(NH3)C.2v正(H2)=3v正(NH3)D.v正(N2)=3v逆(H2)【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解答.【解答】解:因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都有v正(N2):v逆(H2)=1:3,故A正确;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与v逆(NH3)之比等于1:2,故B错误;C、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2v正(H2)=3v正(NH3),故C错误;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v逆(H2)=1:3,且没有注明正逆速率,故D错误;故选A.9.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在惰性电极条件下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A.HCl、CuCl2、Ba(OH)2B.NaOH、CuSO4、H2SO4C.NaOH、H2SO4、Ba(OH)2D.NaBr、H2SO4、Ba(OH)2【考点】电解原理.【分析】在惰性电极条件下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溶液中氢离子在阴极放电,氢氧根离子在阳极放电,结合离子的放电顺序来解答.【解答】解:A.电解HCl生成氢气和氯气,电解CuCl2生成Cu和氯气,电解Ba(OH)2生成氢气和氧气,故A不选;B.电解NaOH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CuSO4生成Cu、氧气、硫酸,电解H2SO4生成氢气和氧气,故B不选;C.电解NaOH、H2SO4、Ba(OH)2,均只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选;D.电解NaBr生成溴、氢气、NaOH,电解H2SO4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Ba(OH)2生成氢气和氧气,故D不选;故选C.10.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压强C.正、逆反应的速率 D.反应物的转化率【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分析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哪些量的变化,是否引起速率变化,如果速率不变,平衡一定不移动.如果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1)改变程度相同[V(正)=V(逆)],平衡不移动;(2)改变程度不相同[V(正)≠V(逆)],平衡移动.【解答】解:A、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保持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时,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B错误.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只有平衡移动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故D正确.故选D.11.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食盐水和酚酞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最先观察到酚酞变红的现象的区域是()A.Ⅰ和ⅢB.Ⅰ和ⅣC.Ⅱ和ⅢD.Ⅱ和Ⅳ【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来确定电极反应、总反应以及电极区域的现象.【解答】解:第一个装置是原电池,Zn为负极,溶液中的氧气在Ⅰ处得电子生成OH﹣,所以Ⅰ处变红;第二个装置是电解池,铁为阳极,溶液中的H+在Ⅳ处得电子,破坏了锌片附近水的电离平衡,使得OH﹣浓度增大,所以Ⅳ处变红,故选:B.12.石墨和锌插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再进行连接,无论形成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都不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4OH﹣﹣4e﹣═O2↑+2H2O B.Zn﹣﹣2e﹣⇌Zn 2+C.O2+2H2O+4e﹣═4OH﹣D.2H++2e﹣═H2↑【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石墨和锌插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如果是电解池阴是锌;B、石墨和锌插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如果是原电池,锌是负极;C、O2+2H2O+4e﹣═4OH﹣发生还原反应,如果是原电解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是氢离子放电;如果是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是阳离子氢离子放电;D、如果是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是阳离子氢离子放电;或原电解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A、石墨和锌插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如果是电解池阴是锌,阳极是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故A正确;B、石墨和锌插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如果是原电池,锌是负极,或电解池的阳极是锌,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B正确;C、O2+2H2O+4e﹣═4OH﹣发生还原反应,如果是原电解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是氢离子放电;如果是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是阳离子氢离子放电,所以不可能是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如果是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是阳离子氢离子放电;或原电解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正确;故选C.1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 )+O2(g)⇌2SO3(g );△H<O.如图表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Ⅱ表示t0时刻通入氦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二氧化硫的含量减小;B.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C.平衡体系中通入惰气,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变;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正反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大;【解答】解:A.图Ⅰ中乙到达平衡时间较短,乙的温度较高,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3的转化率减小,乙的温度较高,故A错误;B.图Ⅱ在t0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仍相等,平衡不发生移动,应是加入催化剂的原因,故B正确;C.平衡体系中通入惰气,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变,图Ⅱ表示的是平衡移动的过程,故C错误;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正反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大,图Ⅲ改变条件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较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应是增大压强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14.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3Z(g)△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加入了催化剂B.t3时降低了温度C.t5时增大了压强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分析】由X(g)+Y(g)⇌3Z(g)△H<0可知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若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解答】解:A、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t2~t3时间内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相等,则应为t2时加入了催化剂,故A正确;B、由图可知,t3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在t3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C、t5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在t5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化学计量数可知,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应逆向移动,故C正确;D、由图可知,t4~t5时间内v不变,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t5~t6时间内X或Y的转化率最低,故D错误;故选AC.15.串联电路中四个电解池分别装有0.5mol•L﹣1的下列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连接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溶液pH最大的是()A.KNO3溶液B.NaCl溶液C.AgNO3溶液D.CuCl2溶液【考点】电解原理.【分析】A.电解KNO3溶液,发生反应:2H2O2H2↑+O2↑,KNO3浓度增大,但KNO3溶液为中性;B.电解NaCl溶液,发生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有NaOH生成;C.电解AgNO3溶液,发生反应:4AgNO3+2H2O4Ag+4HNO3+O2↑,有硝酸生成;D、电解CuCl2溶液,发生反应::CuCl2Cu+Cl2↑.【解答】解: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为:Ag+>Cu2+>H+>Na+>K+,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为:I﹣>Br﹣>Cl﹣>OH﹣,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电解各溶液的电解方程式分别为:A、电解KNO3溶液实际是电解水,2H2O2H2↑+O2↑,所得溶液仍是硝酸钾溶液,只是浓度增大,呈中性.B、电解NaCl溶液的电解方程式为:2 NaCl+2H2O H2↑+Cl2↑+2NaOH,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C、电解Ag NO3溶液的电解方程式为:4AgNO3+2H2O4Ag+O2↑+4HNO3,所得溶液为硝酸溶液,呈酸性;D、电解CuCl2溶液的电解方程式为:CuCl2Cu+Cl2↑,所得液体为水;所以溶液pH最大的是B,故选B.16.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则25℃时,反应X+3Y⇌2Z的平衡常数为()物质X Y Z初始浓度/mol•L﹣10.1 0.2 0平衡浓度/mol•L﹣10.05 0.05 0.1A.500 B.600 C.1 200 D.1 600【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5).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5).docx

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里用的金龙鱼油和猪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B .亲购买保温杯时可选购304不锈钢材质的,这种材料耐高温,韧性好,这是一种合金C .做衣服用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D .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当溶液呈强酸性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呈强碱性时,又能生成沉淀.该组离子可能是( )A .Na +、Cu 2+、NO 3﹣、CO 32﹣B .NH 4+、K +、SO 42﹣、HCO 3﹣C .Mg 2+、NH 4+、SO 42﹣、Cl ﹣D .Fe 2+、Na +、SO 42﹣、NO 3﹣3.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的是( )①Al 2O 3NaAlO 2(aq )Al (OH )3②NaNa 2O 2NaOH③Fe 2O 3FeCl 3(aq )无水FeCl 3④饱和NaCl (aq )NaHCO 3Na 2CO 3⑤MgCl 2•6H 2OMgCl 2Mg⑥CuSO 4(aq )Cu (OH )2Cu 2O .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⑤⑥ D .①④⑥4.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源于太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CO 2以减缓温室效应,主要过程可以用下列三步来描述:①H 2O (l )═2H +(aq )+O 2(g )+2e ﹣△H=+284kJ •mol ﹣1②CO 2(g )+C 5(s )+2H +(aq )═2C 3+(s )+H 2O (l )+O 2(g )△H=+396kJ •mol ﹣1 ③12C 3+(s )+12e ﹣+6H 2O (l )═C 6H 12O 6(葡萄糖,s )+6C 5(s )△H=﹣1200kJ •mol ﹣1 下面关于绿色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6CO 2(g )+6H 2O (l )═C 6H 12O 6(葡萄糖,s )+6O 2(g )△H=﹣1880 kJ •mol ﹣1B .6CO 2(g )+6H 2O (l )═C 6H 12O 6(葡萄糖,s )+6O 2(g )△H=+2880 kJ •mol ﹣1 C .6CO 2(g )+6H 2O (l )═C 6H 12O 6(葡萄糖,s )+6O 2(g )△H=+2560 kJ •mol ﹣1D .6CO 2(g )+6H 2O (l )═C 6H 12O 6(葡萄糖,s )+6O 2(g )△H=﹣1720 kJ •mol ﹣1 5.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测0.1 mol/L 氨水的pH 为11:NH 3•H 2O ⇌NH 4++OH ﹣B .水滴石穿:CO 2+CaCO 3+H 2O ═Ca (HCO 3)2C .用CuCl 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 2═Cu 2++2Cl ﹣D .NH 4Cl 溶解在T 2O 中:NH 4++T 2O ⇌NH 3•T 2O +H +6.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象,其中图象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正反应△H<0B.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KCl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C.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图象,a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D.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时的图象,压强p1>p2 7.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A(g)+3B(g)⇌2C(g)△H=﹣192kJ•mol﹣1.隔板Ⅰ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向M、N中,都通入x mol A和y mol B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y=1:2,则平衡时,M中的转化率:A>BB.若x:y=1:3,当M中放出热量172.8 kJ时,A的转化率为90%C.若x=1.2,y=1,N中达到平衡时体积为2 L,含有C 0.4 mol,再通入0.4mol A时,v正>v逆D.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1molA和1molC,达到平衡时,容器M、N中物质A的体积分数:M<N8.常温时,K sp[Mg(OH)2]=1.1×10﹣11,K sp(AgCl)=1.8×10﹣10,K sp(Ag2CrO4)=1.9×10﹣12,K sp(CH3COOAg)=2.3×10﹣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CH3COOAg 沉淀B.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C.c(Mg2+)为0.11 mol•L﹣1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要控制在9以上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 sp(AgCl)不变9.常温下,向20.00mL 0.1000mol•L﹣1(NH4)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0.2000mol•L﹣1 NaOH 时,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a所示溶液中:c(SO42﹣)>c(NH4+)>c(H+)>c(OH﹣)B.点b所示溶液中:c(NH4+)=c(Na+)>c(H+)=c(OH﹣)C.点d所示溶液中:c(SO42﹣)>c(NH3•H2O )>c(OH﹣)>c(NH4+)D.点c所示溶液中:c(SO42﹣)+c(H+)=c(NH3•H2O )+c(OH﹣)10.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最终不能得到纯净物的是()A.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CO2B.向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中加入盐酸C.向含1mol Ca(HCO3)2的溶液中加入1mol Na2O2D.向含1 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2 mol Ba(OH)211.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氧化C.盐桥中的K+向乙中迁移,Cl﹣向甲中迁移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12.室温下,pH相差1的两种一元碱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释前,c(A)=10 c(B)B.稀释前,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大于10﹣7 mol/LC.在M点,A、B两种碱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用醋酸中和A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13.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化学式电离常数HF K a=3.5×10﹣4H2CO3K a1=4.3×10﹣7K a2=5.6×10﹣11HClO K a=3.2×10﹣8A.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的pH值:NaF>NaClO>Na2CO3B.结合H+的能力:ClO﹣>CO32﹣>F﹣C.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氟酸的离子方程式:CO32﹣+2HF═2F﹣+H2O+CO2↑D.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ClO﹣+CO2+H2O═HCO3﹣+HClO 14.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 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t ℃时,AgBr 的K sp 为4.9×l0﹣13B .在AgBr 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 固体,可使溶液由c 点到b 点C .图中a 点对应的是AgBr 的不饱和溶液D .在t ℃时,AgCl (s )+Br ﹣(aq )⇌AgBr (s )+Cl ﹣(aq )平衡常数K ≈81615.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H=5的H 2S 溶液中,c (H +)=c (HS ﹣)=1×10﹣5 mol •L ﹣1B .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 ,则a=b +1C .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 2O 4和Na 2C 2O 4的溶液:3c (Na +)=2[c (HC 2O 4﹣)+c (C 2O 42﹣)+c (H 2C 2O 4)]D .pH 相同的①CH 3COONa 、②NaHCO 3、③NaClO 三种溶液的c (Na +):①>②>③ 16.A 由Al 2O 3、Fe 3O 4、Al 、Cu 中的某几种粉末混合而成,该混合物成分的分析方案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当m 2﹣m 3=2.96 g 时,Fe 3O 4的质量至少为2.32gB .生成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Fe 3+═Cu 2++2Fe 2+C .要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Al ,可取A 加入适量稀盐酸D .当m 1>m 2时,溶液a 中的阴离子只有1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52分)17.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1)已知:C (s )+O 2(g )═CO (g )△H=﹣111kJ •mol ﹣1 2H 2(g )+O 2(g )═2H 2O (g )△H=﹣484kJ •mol ﹣1.请写出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产生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编号).a .容器中的压强不变b .1mol H ﹣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 H ﹣O 键c .v 正(CO )=v 逆(H 2O )d .c (CO )=c (H 2)e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2)将不同物质的量的CO (g )和H 2O (g )分别通入体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 (g )+H 2O (g )⇌CO 2(g )+H 2(g ),得到如表中所示的三组数据: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 nH 2O CO H 2 CO1 6502 4 1.6 2.4 52 900 1 2 0.4 1.6 33 900 a b c d t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填“吸”或“放”)热反应.③若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1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①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下列措施中能使CH3OH的体积分数增大的是(填字母编号).a.升高温度b.充入He(g)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e.将该密闭容器改为恒压密闭容器②容器中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t2时改变了某一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任写一点)18.Ⅰ: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1)试判断用于汽车净化的一个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25℃、100kPa下能否自发进行(填“能”或“否”).已知:在25℃、100kPa下该反应的△H=﹣113.0kJ•mol﹣1,△S=﹣145.3J•mol﹣1•K﹣1.(2)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05mol•L﹣1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2c(SO42﹣),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 b=.Ⅱ:利用X射线对BaSO4穿透能力较差的特性,医学上常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称为钡餐透视.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BaSO4的溶解度,室温下分别将足量BaSO4放入:a.5ml水;b.40ml 0.2mol•L﹣1的Ba(OH)2溶液;c.20ml 0.5mol•L﹣1的Na2SO4溶液;d.40ml 0.1mol•L﹣1的H2SO4溶液中,溶解至饱和.(1)以上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字母编号排序)(2)298K时,K sp(BaSO4)=1.1×10﹣10,K sp(BaCO3)=2.6×10﹣9,现将BaCl2溶液滴入浓度均为0.01mol•L﹣1的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 (CO32﹣):c (SO42﹣)=(不考虑CO32﹣的水解)(3)室温下,某同学取同样体积的溶液b和溶液d直接混合,则混合液的pH为(设混合溶液的体积为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之和).Ⅲ:次磷酸(H3PO2)是一种一元中强酸,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1)写出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2)已知某温度下0.01mol/L的NaOH溶液PH=10,将该NaOH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H3PO2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PH=7,则此时C(OH﹣)﹣C(H3PO2)=.该温度下将pH=a 的盐酸V a ml与pH=b的氢氧化钠V b ml混合后溶液呈中性,且a+b=10,则V a:V b=.(3)已知室温下次磷酸的K a=10﹣2,取0.2mol/L的次磷酸与0.1mol/L的KOH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9.有关钴和铁化合物的性质见下表.用含钴废料(含少量铁)可制备氯化钴:Co+2HCl ═CoCl2+H2↑,工艺流程如下,试回答:物质溶度积K sp沉淀完全时的pHCo(OH)2 5.9×10﹣159.4Fe(OH)2 1.6×10﹣149.6Fe(OH)3 1.1×10﹣363.7 (1)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为.(2)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Fe3C).X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Y可溶于过量盐酸,形成黄绿色的溶液,写出Y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净化除铁”中,写出加入H2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滤液的主要成分是.(5)②步中用Na2CO3调pH≈4的原因是.20.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2C2O4•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然后进行如下实验:①从滴定管中放出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 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②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和锥形瓶;③滴定管检漏;④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⑤向滴定管中加入待装液,调节起始读数,赶走管内气泡.试回答:(1)以上实验步骤的正确排序是(用编号排序):.(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3)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的x值会(偏大、偏小、无影响).(4)在滴定过程中若用amol•L﹣1的KMnO4溶液Vml,由此可计算x的值是.(5)利用双指示剂滴定由NaHCO3、Na2CO3、NaOH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具体做法是: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OH或Na2CO3被转化为NaCl和NaHCO3时,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消耗V1ml盐酸;然后滴加甲基橙,继续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HCO3转化为NaCl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消耗V2ml盐酸.若称取1.500g 含杂质的试样(杂质不与盐酸反应),配100.0ml水溶液,取出20.00ml溶液,用0.1000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测得V1=35.00ml,V2=5ml.求试样的成分及质量分数.2015-2016学年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1.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里用的金龙鱼油和猪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B.亲购买保温杯时可选购304不锈钢材质的,这种材料耐高温,韧性好,这是一种合金C.做衣服用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考点】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分析】A、花生油属于不饱和油脂,猪油属于饱和油脂;B、不锈钢是一种合金;C、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D、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解答】解:A、花生油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酯,猪油是饱和的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酯,故A错误;B、不锈钢是铁和其他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优良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合金,有良好的耐高温、抗腐蚀和韧性好等特点,故B正确;C、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分子中的n值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豆浆煮沸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故D错误.故选B.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当溶液呈强酸性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呈强碱性时,又能生成沉淀.该组离子可能是()A.Na+、Cu2+、NO3﹣、CO32﹣B.NH4+、K+、SO42﹣、HCO3﹣C.Mg2+、NH4+、SO42﹣、Cl﹣D.Fe2+、Na+、SO42﹣、N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离子之间不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的能共存,当溶液呈强酸性时,有气体产生,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能与H+反应生成气体的弱酸根离子;而当溶液呈强碱性时,又能生成沉淀,说明含有能与OH﹣反应生成沉淀的金属阳离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Cu2+、CO32﹣生成碳酸铜蓝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HCO3﹣和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没有和OH﹣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故B错误;C.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Mg2+、OH﹣生成沉淀,但没有和H+反应生成气体的离子,故C 错误;D.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酸性条件下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碱性条件下Fe2+与OH﹣反应生成沉淀,所以符合条件,故D正确;故选D.3.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的是()①Al2O3NaAlO2(aq)Al(OH)3②Na Na2O2NaOH③Fe2O3FeCl3(aq)无水FeCl3④饱和NaCl(aq)NaHCO3Na2CO3⑤MgCl2•6H2O MgCl2Mg⑥CuSO4(aq)Cu(OH)2Cu2O.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②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加热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④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⑤氯化镁溶液蒸干得到氢氧化镁;⑥硫酸铜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悬浊液,氢氧化铜能检验醛基.【解答】解: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生成氢氧化铝,故①正确;②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②错误;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Fe3++3H2O⇌2Fe(OH)3+HCl,加热蒸发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得不到无水FeCl3,故③错误;④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故④正确;⑤氯化镁溶液蒸干得到氢氧化镁,得不到氯化镁,故⑤错误.⑥硫酸铜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悬浊液,氢氧化铜能检验醛基,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所以能一步实现,故⑥正确;故选D.4.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源于太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CO2以减缓温室效应,主要过程可以用下列三步来描述:①H2O(l)═2H+(aq)+O2(g)+2e﹣△H=+284kJ•mol﹣1②CO2(g)+C5(s)+2H+(aq)═2C3+(s)+H2O(l)+O2(g)△H=+396kJ•mol﹣1③12C3+(s)+12e﹣+6H2O(l)═C6H12O6(葡萄糖,s)+6C5(s)△H=﹣1200kJ•mol﹣1下面关于绿色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6CO2(g)+6H2O(l)═C6H12O6(葡萄糖,s)+6O2(g)△H=﹣1880 kJ•mol﹣1B.6CO2(g)+6H2O(l)═C6H12O6(葡萄糖,s)+6O2(g)△H=+2880 kJ•mol﹣1C.6CO2(g)+6H2O(l)═C6H12O6(葡萄糖,s)+6O2(g)△H=+2560 kJ•mol﹣1D.6CO2(g)+6H2O(l)═C6H12O6(葡萄糖,s)+6O2(g)△H=﹣1720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已知:①H2O(l)═2H+(aq)+O2(g)+2e﹣△H=+284kJ•mol﹣1②CO2(g)+C5(s)+2H+(aq)═2C3+(s)+H2O(l)+O2(g)△H=+396kJ•mol﹣1③12C3+(s)+12e﹣+6H2O(l)═C6H12O6(葡萄糖,s)+6C5(s)△H=﹣120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②×6+③+①×6可得:6CO2(g)+6H2O(l)═C6H12O6(葡萄糖,s)+6O2(g),反应热也进行相应的计算.【解答】解:已知:①H2O(l)═2H+(aq)+O2(g)+2e﹣△H=+284kJ•mol﹣1②CO2(g)+C5(s)+2H+(aq)═2C3+(s)+H2O(l)+O2(g)△H=+396kJ•mol﹣1③12C3+(s)+12e﹣+6H2O(l)═C6H12O6(葡萄糖,s)+6C5(s)△H=﹣120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②×6+③+①×6可得:6CO2(g)+6H2O(l)═C6H12O6(葡萄糖,s)+6O2(g),则△H=6×396kJ•mol﹣1﹣1200kJ•mol﹣1+6×284kJ•mol﹣1=+2880kJ•mol﹣1,故热化学方程式为:6CO2(g)+6H2O(l)═C6H12O6(葡萄糖,s)+6O2(g)△H=+2880 kJ•mol ﹣1,故选:B.5.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测0.1 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NH4++OH﹣B.水滴石穿:CO2+CaCO3+H2O═Ca(HCO3)2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Cu2++2Cl﹣D.NH4Cl溶解在T2O中:NH4++T2O⇌NH3•T2O+H+【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0.1 mol/L氨水的pH为11,说明一水合氨为弱碱,部分电离;B.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C.氯化铜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D.依据盐类水解实质铵根离子结合水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解答.【解答】解:A.0.1 mol/L氨水的pH为11,说明一水合氨为弱碱,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故A正确;B.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化学方程式:CO2+CaCO3+H2O═Ca (HCO3)2,故B正确;C.氯化铜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CuCl2═Cu2++2Cl﹣,故C正确;D.NH4Cl溶解在T2O中,铵根离子发生水解,离子方程式:NH4++T2O⇌NH3•HTO+T+,故D错误;故选:D.6.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象,其中图象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正反应△H<0B.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KCl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C.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图象,a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D.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时的图象,压强p1>p2【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分析】A.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反应方向判断反应热;B.氯化钾不影响平衡移动;C.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导致平衡不移动;D.A的转化率随着B的增加而增大.【解答】解:A.根据图象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的△H>0,故A错误;B.该反应实质为Fe3++3SCN﹣⇌Fe(SCN)3,钾离子和氯离子不参加反应,则KCl浓度增大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故B错误;C.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反应时间,所以先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改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状态,即不影响A的转化率,由于不断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C.7.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A(g)+3B(g)⇌2C(g)△H=﹣192kJ•mol﹣1.隔板Ⅰ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向M、N中,都通入x mol A和y mol B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y=1:2,则平衡时,M中的转化率:A>BB.若x:y=1:3,当M中放出热量172.8 kJ时,A的转化率为90%C.若x=1.2,y=1,N中达到平衡时体积为2 L,含有C 0.4 mol,再通入0.4mol A时,v正>v逆D.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1molA和1molC,达到平衡时,容器M、N中物质A的体积分数:M<N【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M容器保持恒容,N容器保持恒压,由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系数和不等,所以两个平衡态也不一样,A、由于x:y=1:2,即y=2 x,设反应中消耗掉amolA,用a表示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表示出转化率,据此比较;B、题目中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1molA完全反应,放热192 kJ,根据实际放出的热量计算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进而表示出转化率进行判断;C、根据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利用三段式计算出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平衡常数.再通入0.4 molA时,假定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通入0.4 molA时瞬间体积,再计算各物质的量的浓度,进而计算浓度商,与平衡常数比较,判断平衡移动,据此确定;D、加入1molA、1molC相当于加入1.5molA、1.5molC,由于压强不同,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不同.【解答】解:M容器保持恒容,N容器保持恒压,由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系数和不等,所以两个平衡态也不一样,A、x:y=1:2,即y=2 x,设反应中消耗掉amolA,则:A(g)+3B(g)⇌2C(g)初始(mol):x 2x 0变化(mol):a 3a 2a故A的转化率=,B的转化率=,则平衡时,M中的转化率:A<B,故A错误;B、题目中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若1molA完全反应,放热192 kJ,当M中放出热量172.8kJ时,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1mol=0.9mol,故A的转化率为,故B错误;C、x=1.2,y=1,N中达到平衡时体积为2 L,含有C 0.4 mol,则:A(g)+3B(g)⇌2C(g)起始:1.2 1反应:0.2 0.6 0.4平衡:1 0.4 0.4故A、B、C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5mol/L、0.2mol/L、0.2mol/L,则平衡常数K==10原平衡体系中,2.0L容器中含有分子物质的量为1.0+0.4+0.4mol=1.8mol,当加入0.4molA,体系瞬间有分子物质的量为(1.8+0.4)mol=2.2mol,N容器恒温、恒压,则容器体积比=气体的物质的量比,即:2.2mol:1.8mol=V:2L,瞬间总体积(V)变为=2.44L,此时的浓度商Qc==10.6,Qc>K,所以,平衡要逆向移动,即v(正)<v(逆),故C正确;D、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1molA、1molC,相当于加入1.5molA、1.5molC;由于M和N的反应条件不同,该反应又是体积缩小的反应,N中压强大于M,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所以达平衡时,容器M中物质A的体积分数大于N,故D错误;故选C.8.常温时,K sp[Mg(OH)2]=1.1×10﹣11,K sp(AgCl)=1.8×10﹣10,K sp(Ag2CrO4)=1.9×10﹣12,K sp(CH3COOAg)=2.3×10﹣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CH3COOAg 沉淀B.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C.c(Mg2+)为0.11 mol•L﹣1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要控制在9以上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 sp(AgCl)不变【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分析】A.根据K sp(CH3COOAg)=c(CH3COO﹣)×c(Ag+)计算;B.根据K sp(AgCl)以及K sp(Ag2CrO4)计算生成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根据银离子浓度判断;C.根据K sp〔Mg(OH)2〕=c(Mg2+)×c2(OH﹣)计算;D.K sp(AgCl)只受温度的影响.【解答】解:A.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1mol•L﹣1,c(CH3COO﹣)×c(Ag+)=0.01>2.3×10﹣3,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故A正确;B.0.001 mol•L﹣1的KCl溶液中形成AgCl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为c(Ag+)=1.8×10﹣7mol/L,0.001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形成Ag2CrO4沉淀时,c(Ag+)==×10﹣5mol/L,则KCl溶液中形成AgCl沉淀时银离子浓度小,即AgCl先达到饱和,应先生成AgCl沉淀,故B错误;C.K sp〔Mg(OH)2〕=c(Mg2+)×c2(OH﹣),c(OH﹣)≥=10﹣5 mol•L﹣1,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9以上,故C正确;D.K sp(AgCl)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无关,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 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 sp(AgCl)不变,故D正确;故选B.9.常温下,向20.00mL 0.1000mol•L﹣1(NH4)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0.2000mol•L﹣1 NaOH 时,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a所示溶液中:c(SO42﹣)>c(NH4+)>c(H+)>c(OH﹣)B.点b所示溶液中:c(NH4+)=c(Na+)>c(H+)=c(OH﹣)C.点d所示溶液中:c(SO42﹣)>c(NH3•H2O )>c(OH﹣)>c(NH4+)D.点c所示溶液中:c(SO42﹣)+c(H+)=c(NH3•H2O )+c(OH﹣)【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分析】A.a点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但铵根离子水解较微弱;B.b点溶液中,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溶质的性质判断;C.d点溶液中,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一水合氨,且硫酸钠是氨水浓度的一半;D.c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判断.【解答】解:A.a点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即c(H+)>c(OH﹣),铵根离子水解程度较小,结合物料守恒知c(NH4+)>c(SO42﹣),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SO42﹣)>c(H+)>c(OH﹣),故A错误;B.b点溶液中,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H4+)+c(Na+)=2c(SO42﹣)+c(OH﹣),硫酸铵的酸性较弱,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即可,所以c(NH4+)>c(Na+),故B错误;C.d点溶液中,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一水合氨,且硫酸钠是氨水浓度的一半,一水合氨电离程度较小,所以c(NH3•H2O )>c(SO42﹣),故C错误;D.c点溶液中,溶液呈碱性,所以c(H+)<c(OH﹣),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铵、硫酸钠、一水合氨,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H4+)+c(Na+)=2c(SO42﹣)+c(OH﹣),根据物料守恒得,根据物料守恒得c(NH4+)+c(NH3•H2O)=2c(SO42﹣)=2c (Na+),所以得c(SO42﹣)+c(H+)=c(NH3•H2O )+c(OH﹣),故D正确;故选D.10.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最终不能得到纯净物的是()A.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CO2B.向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中加入盐酸C.向含1mol Ca(HCO3)2的溶液中加入1mol Na2O2D.向含1 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2 mol Ba(OH)2【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漂白粉的水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碳酸氢钙、次氯酸受热分解,氯化氢挥发;B、氧化铝和金属铝和盐酸之间反应都生成氯化铝;C、1mol Na2O2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2mol氢氧化钠,根据碳酸氢钙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来回答;D、根据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量的关系来回答.【解答】解:A、漂白粉的水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加热蒸干,碳酸氢钙、次氯酸受热分解,氯化氢挥发,残留固体为碳酸钙、氯化钙,故A正确;B、向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中加入盐酸,得到氯化铝溶液,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得到的是氢氧化铝,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1mol Na2O2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2mol氢氧化钠,2mol氢氧化钠和1mol Ca(HCO3)2的溶液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钙沉淀、碳酸钠溶液,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最终得到的是碳酸钠,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1 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2 mol Ba(OH)2会生成2mol硫酸钡沉淀和1mol偏铝酸钾溶液,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偏铝酸钾虽在水中水解,蒸干时得到的是K[Al(OH)4],是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A.。

鲁科版化学高二期中考试(精编word版)

鲁科版化学高二期中考试(精编word版)

鲁科版化学高二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 )A .含H +的溶液B .c(OH -)< c(H +)的溶液C .pH<7的溶液D .能与金属Al 反应放出H 2的溶液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镀锌铁镀层破损后铁更易被腐蚀B .当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此反应为吸热反应C .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 >0D .铅蓄电池放电时,Pb 作正极,PbO 2作负极。

3.对于①需加热才发生的反应、②放热反应、③熵增加的反应,可能属于自发反应的是 ( )A .只有②B .只有③C .只有②③D .①②③4.已知化学反应A 2(g) + B 2(g) =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生成2分子AB 吸收bkJ 热量B .该反应热△H=(b -a )kJ·mol -1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断裂1molA —A 和1molB —B 键,放出akJ 能量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cC(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最终测得A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变为原来的50%,则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a >(b+c )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大D .以上判断都错误6.已知:N 2(g)+3H 2(g) ⇌ 2 NH 3(g) △H = -92.4 kJ/mol 。

一定条件下,现有容积相同且恒容的密闭容器甲与乙:① 向甲中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1 kJ ;② 向乙中通入0.5 mol N 2 和1.5 mol H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2 kJ 。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3每小题2分,4-17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A B C D强电解质Ba(OH)2NaCl HNO3CaCO3弱电解质CH3COOH NH3Fe(OH)3HClO非电解质Fe BaSO4H2O 乙醇A.A B.B C.C D.D2.C(s)+O2(g)═CO(g)△H=﹣126.4kJ/mol,这个热化学方程式表示()A.1g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时放出126.4kJ的热量B.1mol固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气体时放出126.4kJ的热量C.12g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时吸收126.4kJ的热量D.碳的燃烧热为126.4kJ/mol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B.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的量的增加C.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4.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的电离:NaHCO3═Na++HCO3﹣B.氯化铵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C.碳酸钠的水解:CO32﹣+2H2O═H2CO3+2OH﹣D.氯化铝和碳酸钠溶液混合:2Al3++3CO32﹣+3H2O═2Al(OH)3↓+3CO25.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K W增大,pH不变仍为中性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C.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D.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增大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不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B.反应进行到1s时,v(A)和v(D)不相等C.反应开始到6s,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s﹣1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7.下列关于实验或实验数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和滴定实验中,洗净后的锥形瓶不需要干燥B.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C.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19.80mL8.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B.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9.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 (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混合气体的压强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10.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X和Y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Y(g)═Z(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B.若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C.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向右移动X的转化率一定增大D.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H+]=10﹣12mol•L﹣1的溶液:K+、Ba2+、Cl﹣、Br﹣B.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2+、Cl﹣、NO3﹣C. =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O32﹣D.由水电离的[H+]=1.0×10﹣13 mol•L﹣1的溶液中:K+、NH4+、[Al(OH)4]﹣、HCO3﹣12.某温度下,溶液中c(H+)=10x mol•L﹣1,c(OH﹣)=10y mol•L﹣1,x和y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温度下,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A.10 B.11 C.13 D.1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H3COOH)+c(CH3COO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 <7,则H2A是强酸C.同浓度的四种溶液①NH4Cl②NH3∙H2O③CH3COONH4④NH4HSO4中,NH4+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①>③>②D.Al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剩余固体是AlCl3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B.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C.已知:①2H2(g)+O2(g)═2H2O(g)△H=﹣akJ•mol﹣1,②2H2(g)+O2(g)═2H2O (1)△H=﹣bkJ•mol﹣1,则a>b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395.0kJ•mol﹣1,则:C(s,石墨)=C(s,金刚石)△H=﹣1.5kJ •mol﹣115.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由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H3COO ﹣)>c(OH﹣)>c(H+)B.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c(OH﹣)C.Na2CO3溶液:c(Na+)+c(H+)=2c(CO32﹣)+c(OH﹣)D.(NH4)2SO4溶液中:c(NH4+)>c(SO42﹣)>c(H+)>c(OH﹣)16.已知某温度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该温度下向20mL 0.1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表示溶液中c(CH3COO﹣)约为10﹣3 mol/LB.b点表示的溶液中c(Na+)>c(CH3COO﹣)C.c点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D.d点表示的溶液中大于K17.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B.C. D.二、填空题.18.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过程:Na2CO3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其原理:.Al2(SO4)3与NaHCO3溶液用于泡沫灭火器中,其原理.19.25℃时,浓度为0.1mol•L﹣1的6种溶液:①HCl,②CH3COOH,③Ba(OH)2,④Na2CO3,⑤KCl,⑥NH4Cl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写编号).20.1L0.1mol/LNaHSO3溶液中,c(H2SO3)<c(SO32﹣),该溶液呈性(填酸、碱或中)原因:,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L0.1mol/LNaOH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21.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则该温度下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 h= mol•L﹣1(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三、简答题.22.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重要意义.请根据学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C(s)+H2O(g)═CO(g)+H2(g)△H=+135kJ•mol﹣1;写出固体碳与CO2气体反应生成CO 的热化学方程式.(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1,H﹣H键的键能是436.0kJ•mol﹣1; N﹣H键的键能是391.55kJ•mol﹣1.则N2(g)+H2(g)═NH3(g)△H= .23.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表: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N 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溶液的pHa 0.1 0.1 pH=9b c 0.2 pH=7请回答:(1)从a组情况分析,HA是强酸还是弱酸.(2)b组情况表明,c 0.2 (选填“>”、“<”或“=”).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 c(Na+).(选填“>”、“<”或“=”)(3)a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1.24.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mol•L﹣1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滴定时,盛装待测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为,盛装标准盐酸的仪器名称为;滴定至终点的颜色变化为.(2)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3)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序号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1HCl溶液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1 25.00 0.00 26.292 25.00 1.56 31.303 25.00 1.00 27.31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保留四位有效数字).(4)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填序号).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25.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提纯金属钨的反应原理为:W(s)+I2(g)⇌WI2(g)△H<0.(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够说明上述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代号).a.I2(g)与WI2(g)的浓度相等 b.W的质量不再变化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3)在一定温度下,若平衡常数K=,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lmol I2(g)和足量W (s),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则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WI2)= ,平衡时I2(g)的转化率为.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I2(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下列数值是原来的2倍的是(填代号).a.平衡常数 b.达到平衡的时间 c.I2的物质的量浓度 d.平衡时WI2的体积分数(4)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同时使增大,可采取的措施为.(5)工业上利用上述反应原理提纯金属钨的示意图如图:反应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1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W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2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晶体,则温度T1T2(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3每小题2分,4-17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A B C D强电解质Ba(OH)2NaCl HNO3CaCO3弱电解质CH3COOH NH3Fe(OH)3HClO非电解质Fe BaSO4H2O 乙醇A.A B.B C.C D.D【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Fe是单质,所以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BaSO4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C.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故C错误;D.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明确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电解质强弱与电离程度有关,与溶解性无关.2.C(s)+O2(g)═CO(g)△H=﹣126.4kJ/mol,这个热化学方程式表示()A.1g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时放出126.4kJ的热量B.1mol固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气体时放出126.4kJ的热量C.12g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时吸收126.4kJ的热量D.碳的燃烧热为126.4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表达意义分析,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的表达,1mol固体C与0.5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时放热126.4KJ,B选项正确,AC中没有指明各物质的状态,D选项中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解答】解:C(s)+O2(g)=CO(g)△H=﹣126.4kJ•mol﹣1,这个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mol固体C与0.5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时放热126.4KJ,A、没有指明碳的状态,故A错误;B、1mol固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气体时放出126.4kJ的热量,故B正确;C、没有指明各物质的状态,碳燃烧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不是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表达意义,注意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焓变的分析判断和△H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能量差,题目较简单.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B.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的量的增加C.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化学反应速率适用于溶液或气体.C、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D、反应速率与反应现象没有直接关系.【解答】解:A、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A正确;B、化学反应速率适用于溶液或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纯液体,故B错误;C、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表示的意思是:时间段为1s时,某物质的浓度增加或减少0.8mol/L,故C错误;D、反应速率快的现象不一定明显,如NaOH与HCl的反应,反应速率慢的现象可能明显,如铁生锈,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较简单,但选项D是学生解答中的易错点.4.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的电离:NaHCO3═Na++HCO3﹣B.氯化铵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C.碳酸钠的水解:CO32﹣+2H2O═H2CO3+2OH﹣D.氯化铝和碳酸钠溶液混合:2Al3++3CO32﹣+3H2O═2Al(OH)3↓+3CO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B.水解为微弱的,且是可逆的,应用可逆符号;C.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D.双水解彻底的应标注沉淀,气体符号.【解答】解:A.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故A 正确;B.氯化铵溶液的水解,离子方程式:NH4++H2O NH3•H2O+H+,故B错误;C.碳酸根离子是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CO32﹣+H2O HCO3﹣+OH﹣,故C 错误;D.氯化铝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离子方程式:2Al3++3CO32﹣+3H2O═2Al(OH)3↓+3CO2↑,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明确电解质强弱及电离方式、熟悉盐类水解规律及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注意问题是解题关键,注意双水解彻底的应标注沉淀、气体符号.5.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K W增大,pH不变仍为中性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C.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D.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增大【考点】水的电离.【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温促进水的电离,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加入能水解的盐能够促进水的电离,依据影响水电离的因素分析解答.【解答】解:A、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K W=c(OH﹣)×c(H+),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10﹣14,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 W增大,氢离子浓度变大,pH=﹣lg 〔H+〕,氢离子浓度越大,pH值越小,故A错误;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但是c(H+)增大;由于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K W不变,故B正确;C、加入氨水,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性质逆向移动,但是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C错误;D、乙酸钠为弱酸强碱盐,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乙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乙酸,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随温度变化,温度不变,Kw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常见水的电离;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不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B.反应进行到1s时,v(A)和v(D)不相等C.反应开始到6s,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s﹣1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根据图象中的有关数据判断四种物质的变化,再根据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B、根据v=,可判断;C、根据图象判断反应平衡状态,再据此判断;D、根据v=进行计算.【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2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了0.8mol,所以A、D为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1,B、C 为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反应方程式为:3B+4C⇌6A+2D,故A正确;B、反应到1s时,v(A)===0.3mol/(L•s),v(D)===0.1mol/(L•s),所以v(A)≠v(D),故B正确;C、反应进行到6s时,v(B)===0.05mol/(L•s),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到6s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了,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也不变,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逆反应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化学反应的计算,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找出相关信息,对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中等难度.7.下列关于实验或实验数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和滴定实验中,洗净后的锥形瓶不需要干燥B.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C.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19.80mL【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试剂.【分析】A.中和滴定实验中,洗净后的锥形瓶不需要干燥,不影响实验结果;B.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C.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酸性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D.滴定管精确度为0.01ml.【解答】解:A.中和滴定实验中,洗净后的锥形瓶不需要干燥,不干燥只改变待测液浓度而不改变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所以不影响实验结果,故A正确;B.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故B正确;C.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pH,稀释了该酸性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值会偏大,故C错误;D.滴定管精确度为0.01ml,能测量出碱溶液19.80mL,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中和滴定、盐类水解、pH测定以及滴定管使用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注意从操作规范性及物质性质方面解答,题目难度不大.8.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B.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醋酸是弱电解质,则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将促进电离,离子的数目增多,但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并利用温度与电离常数的关系、酸碱混合时pH的计算来解答.【解答】解:A、醋酸是弱电解质,则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将促进电离,离子的数目增多,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故A错误;B、醋酸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减弱,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B错误;C、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但溶液的体积增大的倍数大于n(H+)增加的倍数,则c(H+)减小,故C错误;D、等体积10mL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时,醋酸的浓度大于0.001mol/L,醋酸过量,则溶液的pH<7,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稀释的有关判断,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特点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影响的熟悉了解程度.答题明确溶液的pH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稀释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与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程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 (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混合气体的压强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②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错误;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④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故错误;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10.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X和Y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Y(g)═Z(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B.若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C.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向右移动X的转化率一定增大D.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即一定改变温度;C、增加X的量,平衡向右移动,但X的转化率减小;D、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即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解答】解: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H<0,故A错误;B、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即一定改变温度,所以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B正确;C、增加X的量,平衡向右移动,但X的转化率减小,所以平衡向右移动X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故C错误;D、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即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平衡的移动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H+]=10﹣12mol•L﹣1的溶液:K+、Ba2+、Cl﹣、Br﹣B.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2+、Cl﹣、NO3﹣C. =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O32﹣D.由水电离的[H+]=1.0×10﹣13 mol•L﹣1的溶液中:K+、NH4+、[Al(OH)4]﹣、HC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H+]=10﹣12mol•L﹣1的溶液,显碱性;B.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1012的溶液,显碱性;D.由水电离的[H+]=1.0×10﹣13 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解答】解:A.[H+]=10﹣12mol•L﹣1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B.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B. =1012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Al3+,且Al3+、CO32﹣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由水电离的[H+]=1.0×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 (OH)4]﹣、HCO3﹣,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HCO3﹣,且[Al(OH)4]﹣促进HCO3﹣的电离,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12.某温度下,溶液中c(H+)=10x mol•L﹣1,c(OH﹣)=10y mol•L﹣1,x和y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温度下,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A.10 B.11 C.13 D.12【考点】pH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pH值或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分析】离子积常数=c(H+)•c(OH﹣),据此计算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根据离子积常数计算0.01mol•L﹣1的Na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后根据pH=﹣lgc(H+)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当c(H+)=10﹣5 mol/L时c(OH﹣)=10﹣10 mol/L,则该温度下离子积常数=c(H+).c(OH﹣)=10﹣5.10﹣10=10﹣15;则该温度下0.01mol•L﹣1的Na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mol/L=10﹣13mol/L,该溶液的pH=﹣lgc(H+)=1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pH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水的离子积常数=c(H+)•c (OH﹣)的应用,为易错点,明确溶液pH的表达式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H3COOH)+c(CH3COO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 <7,则H2A是强酸C.同浓度的四种溶液①NH4Cl②NH3∙H2O③CH3COONH4④NH4HSO4中,NH4+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①>③>②D.Al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剩余固体是AlCl3【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根据混合液中的物料守恒分析;B.若NaHA溶液的pH<7,H2A也可能是弱酸;C.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则氨水中铵根离子的浓度最小;氢离子抑制了铵根离子的水解,则硫酸氢铵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最大;醋酸根离子促进了铵根离子的水解,据此判断铵根离子浓度大小;D.铝离子在溶液中能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加热促进了铝离子的水解,而氯化氢具有挥发性,所以灼烧后得到的是氧化铝.【解答】解: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根据物料守恒可得:2c(Na+)=c(CH3COOH)+c(CH3COO﹣),故A错误;B.若NaHA溶液的pH<7,H2A也可能是弱酸,如亚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但亚硫酸是弱酸,故B错误;C.同浓度的四种溶液①NH4Cl②NH3∙H2O③CH3COONH4④NH4HSO4中,②中电离程度较小,则②中铵根离子浓度最小;④中氢离子抑制了铵根离子的水解,则④中铵根离子浓度最大,③中醋酸根离子促进了铵根离子的水解,其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小于①、大于②,所以浓度相等时NH4+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①>③>②,故C正确;D.HCl具有挥发性,加热促进了铝离子的水解,则Al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剩余固体是氧化铝,而不是AlCl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含义,能够根据盐的水解及各守恒关系正确判断离子浓度大小.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B.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C.已知:①2H2(g)+O2(g)═2H2O(g)△H=﹣akJ•mol﹣1,②2H2(g)+O2(g)═2H2O (1)△H=﹣bkJ•mol﹣1,则a>b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395.0kJ•mol﹣1,则:C(s,石墨)=C(s,金刚石)△H=﹣1.5kJ •mol﹣1【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5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Cl-35.5 Fe-56 Cu-64I卷一、选择题(共15个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2得最快的是()A.vA ==0.15mol/(L·min) B.vB==0.6mol/(L·min)C.vC ==0.4mol/(L·min) D.vD==0.01mol/(L·s)3、已知反应2CO(g)= 2C(s)+ 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改变,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 B .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C. 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变化 D . 低温下是自发变化4、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5、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7、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化.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化.docx

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18个小题)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B C D硅太阳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A .AB .BC .CD .D2.“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B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C .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 .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H 2 (g )+Cl 2(g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相同B .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C .已知:①2H 2(g )+O 2(g )=2H 2O (g )△H=﹣a kJ •mol ﹣1,②2H 2(g )+O 2 (g )=2H 2O (1)△H=﹣b kJ •mol ﹣1,则a >bD .已知:①C (s ,石墨)+O 2 (g )=CO 2(g )△H=﹣393.5kJ •mol ﹣1,②C (s ,金刚石)+O 2(g )=CO 2 (g )△H=﹣395.0 kJ •mol ﹣1,则C (s ,石墨)=C (s ,金刚石)△H=﹣1.5 kJ •mol ﹣14.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 .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 .在现实生活中,电化学腐蚀要比化学腐蚀严重的多,危害更大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用化学电源使LED 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锌是负极,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B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C .锌质量减少65g 时,铜电极表面析出氢气是22.4LD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6.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B.2HI H2+I2是可逆反应C.2H2+O22H2O与2H2O2H2↑+O2↑互为可逆反应D.只有可逆反应才存在化学平衡7.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A.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C.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大于b电极的D.a、b两电极都逸出无色无味气体8.反应M+Z→Q(△H<0)分两步进行:①M+Z→X(△H>0),②X→Q(△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C.D.9.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汽水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地下钢管连接锌板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阳极B.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NaCl,在阳极能得到Cl2C.氢氧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O2通入正极,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D.工业冶炼金属铝的方法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铝11.下列各装置中都盛有0.1mol•L﹣1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 .③①④②B .①②④③C .①②③④D .②①④③12.对于下列各组反应,反应开始时,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 )A .70℃,将0.1mol 镁粉加入到10mL6mol •L ﹣1的硝酸溶液中B .60℃,将0.2mol 镁粉加入到20mL3mol •L ﹣1的盐酸溶液中C .60℃,将0.1mol 镁粉加入到10mL3mol •L ﹣1的硫酸溶液中D .60℃,将0.2mol 铁粉加入到10mL3mol •L ﹣1的盐酸溶液中1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的浓度分别为0.2mol •L ﹣1、0.1mol •L ﹣1、0.2mol •L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 2为0.4 mol •L ﹣1、O 2为0.2 mol •L ﹣1B .SO 2为0.25 mol •L ﹣1C .SO 2、SO 3均为0.15 mol •L ﹣1D .SO 3为0.4 mol •L ﹣114.如图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假设是淀粉)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利用此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B .铜电极应与X 相连接C .M 电极反应式:(C 6H 10O 5)n +7nH 2O ﹣24ne ﹣═6nCO 2↑+24n H +D .当N 电极消耗0.25 mol 气体时,则铁电极增重16 g15.分析如图所示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左边装置是燃料电池,右边装置是电镀池B .电子流动方向:b →Zn →CuSO 4(aq )→Cu →aC .一段时间后,左端溶液浓度变小,右端溶液浓度不变D .当锌片的质量变化12.8 g 时,a 极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 2 2.24L16.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g )+3Y (g )⇌2Z (g );△H <0.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t 2、t 3、t 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3时降低了温度B .t 2时加入了催化剂C .t 5时增大了压强D .t 4~t 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17.对可逆反应:A (g )+2B (s )⇌C (s )+D (g );△H >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如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 )与时间(t )关系的示意图,如果在t 1时刻改变以下条件:①加入A ;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 ,符合图示的条件是( )A .②③B .①②C .③④D .④⑤18.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g )+O 2(g )=2H 2O (l )△H=﹣571.6kJ/mol ;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l )△H=﹣2220.0kJ/mol ;实验测得,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A .1:3B .3:1C .1:4D .1:1二、非选择题19.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在25℃、101kPa 下,1g 液态甲醇(CH 3OH )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若适量的N 2和O 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 2需要吸收16.95kJ 热量.写出1mol N 2和O 2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拆开1molH ﹣H 键,1molN ﹣H 键,1molN ≡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 、946kJ ,则N 2与H 2反应生成NH 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0.用50mL0.50mol/L 盐酸与50mL0.55mol/L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中是否缺少一种玻璃用品,如果缺少,缺少的是 (填仪器名称,如果不缺少,此空不填.),图中是否有不妥之处,如果有请指出 (如果没有,此空不填.)(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5)如果用60mL0.50mol/L 盐酸与50mL0.55mol/L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21.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它们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式可表示为2H 2+O 2=2H 2O .酸式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是酸,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2H 2﹣4e ﹣=4H +,则其正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碱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碱,其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则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 .22.某温度时,在一个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开始至2min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3min 时,混合物中X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2分钟后X 、Y 、Z 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 状态.(5)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A .X 、Y 、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B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 X ,同时生成2mol ZD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E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F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G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H .2υ正(X )=3υ逆(Z )23.如图所示,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两池中均为CuSO 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 棒,乙池中的 棒.②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NaCl 溶液: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甲池中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乙池中碳极的电极反应属于(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③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池中碳极附近,发现试纸变蓝,过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蓝色褪去,这是因为过量的Cl2又将生成的I2氧化.若反应的Cl2和I2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18个小题)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 B C D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A.A B.B C.C D.D【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化学变化中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题时要注意看过程中否发生化学变化,是否产生了热量.【解答】解:A.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锂离子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D.燃烧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故选D.2.“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B.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应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解答】解:A.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故A正确;B.使用新型能源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C.以水代替有机溶剂,可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D.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错误.故选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温同压下,H 2 (g )+Cl 2(g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相同B .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C .已知:①2H 2(g )+O 2(g )=2H 2O (g )△H=﹣a kJ •mol ﹣1,②2H 2(g )+O 2 (g )=2H 2O (1)△H=﹣b kJ •mol ﹣1,则a >bD .已知:①C (s ,石墨)+O 2 (g )=CO 2(g )△H=﹣393.5kJ •mol ﹣1,②C (s ,金刚石)+O 2(g )=CO 2 (g )△H=﹣395.0 kJ •mol ﹣1,则C (s ,石墨)=C (s ,金刚石)△H=﹣1.5 kJ •mol ﹣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 、反应焓变和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变化途径无关;B 、中和反应是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的热量,弱酸、弱碱存在电离平衡过程是吸热过程,会造成反应放出热量变化;C 、液态水变化为气态水时吸收热量;D 、依据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判断.【解答】解:A 、反应焓变和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变化途径无关,同温同压下,H 2 (g )+Cl 2(g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相同,故A 正确;B 、中和反应是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的热量,弱酸、弱碱存在电离平衡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有弱酸或弱碱参加的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热量小于强酸强碱反应生成1mol 水,故B 错误;C 、依据①2H 2(g )+O 2(g )=2H 2O (g )△H=﹣a kJ •mol ﹣1,②2H 2(g )+O 2 (g )=2H 2O (1)△H=﹣b kJ •mol ﹣1,液态水变化为气态水吸热,则a <b ,故C 错误;D 、①C (s ,石墨)+O 2 (g )=CO 2(g )△H=﹣393.5kJ •mol ﹣1,②C (s ,金刚石)+O 2(g )=CO 2 (g )△H=﹣395.0 kJ •mol ﹣1,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则C (s ,石墨)=C (s ,金刚石)△H=+1.5 kJ •mol ﹣1,故D 错误;故选A .4.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 .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 .在现实生活中,电化学腐蚀要比化学腐蚀严重的多,危害更大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 、锌锰干电池中锌做负极被腐蚀,碳做正极;B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快;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解答】解:A 、在锌锰干电池中,正极是碳棒,该极上二氧化锰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该电极质量不会减少,故A 错误;B 、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 错误;C 、电化学腐蚀加速负极金属被腐蚀,比化学腐蚀快,危害更大,故C 正确;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硅,二氧化硅为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D 错误; 故选C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是负极,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B.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C.锌质量减少65g时,铜电极表面析出氢气是22.4LD.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锌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锌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正极铜片,故A正确;B.铜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是氢离子在铜片上得电子被还原,故B正确;C.没有指明标况,不能计算,故C错误;D.该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产生电流,电流通过LED时,LED发光,则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故D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B.2HI H2+I2是可逆反应C.2H2+O22H2O与2H2O2H2↑+O2↑互为可逆反应D.只有可逆反应才存在化学平衡【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分析】可逆反应为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方向同时进行,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可逆反应为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方向同时进行,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A、B、D均正确,只有C中反应条件不同,C不是可逆反应,故选C.7.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A.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C.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大于b电极的D.a、b两电极都逸出无色无味气体【考点】电解原理.【分析】根据装置图中,b是阳极,a是阴极,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则阳极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而使溶液呈酸性,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阴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而使溶液呈碱性,实质上是电解水.【解答】解:A.a电极上氢离子放电,则a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呈碱性,溶液变蓝色,b电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导致b电极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变红色,故A错误;B.根据A知,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故B正确;C.a电极上生成氢气,b电极上生成氧气,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2:1,故C正确;D.a电极上析出氢气,b电极上析出氧气,氢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正确;故选A.8.反应M+Z→Q(△H<0)分两步进行:①M+Z→X(△H>0),②X→Q(△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C.D.【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由反应 M+Z→Q(△H<0)分两步进行①M+Z→X (△H>0)②X→Q(△H<0)可以看出,(1)M+Z→Q(△H<0)是放热反应,M和Z的能量之和大于Q,(2)由①M+Z→X(△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M和Z的能量之和小于X,(3)由②X→Q(△H<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Q;综上可知,X的能量大于M+Z;M+Z的能量大于Q,只有图象D符合,故选D.9.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汽水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地下钢管连接锌板【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在原电池中,负极被腐蚀,正极被保护,此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在电解池中,阴极被保护,此方法称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据此分析.【解答】解: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即做电解质的阴极,此方法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A错误;B、金属护栏表现涂漆是用油漆隔绝空气和水,没有形成原电池或电解池,故B错误;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没有形成原电池或电解池,故C错误;D.地下钢管连接锌板,其中钢管和锌板构成原电池,钢管做正极被保护,锌板做负极被腐蚀,即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故选D.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阳极B.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NaCl,在阳极能得到Cl2C.氢氧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O2通入正极,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D.工业冶炼金属铝的方法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铝【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电镀原理是镀层金属做阳极,待镀金属做阴极;B、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的NaCl溶液;C、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不导电.【解答】解:A、电镀原理是镀层金属做阳极,待镀金属做阴极,所以电镀时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故A错误;B、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的NaCl溶液,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所以在阳极能得到Cl2,故B 错误;C、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故C正确;D、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不导电,工业冶炼金属铝的方法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故D错误;故选C.11.下列各装置中都盛有0.1mol•L﹣1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③①④②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电化学腐蚀较化学腐蚀快,金属得到保护时,腐蚀较慢,作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的金属被保护.【解答】解:①中锌作负极,发生电化学腐蚀,加快锌的腐蚀,②中锌作电解池阳极,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更加快锌的腐蚀,③中锌作电解池阴极,不易被腐蚀,④中发生化学腐蚀,所以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D.12.对于下列各组反应,反应开始时,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 )A .70℃,将0.1mol 镁粉加入到10mL6mol •L ﹣1的硝酸溶液中B .60℃,将0.2mol 镁粉加入到20mL3mol •L ﹣1的盐酸溶液中C .60℃,将0.1mol 镁粉加入到10mL3mol •L ﹣1的硫酸溶液中D .60℃,将0.2mol 铁粉加入到10mL3mol •L ﹣1的盐酸溶液中【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的本身性质,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注意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解答】解:活泼性Mg >Fe ,则Mg 反应较快,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C 中氢离子浓度最大,且温度较高,则反应速率最大.故选C .1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的浓度分别为0.2mol •L ﹣1、0.1mol •L ﹣1、0.2mol •L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 2为0.4 mol •L ﹣1、O 2为0.2 mol •L ﹣1B .SO 2为0.25 mol •L ﹣1C .SO 2、SO 3均为0.15 mol •L ﹣1D .SO 3为0.4 mol •L ﹣1【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分析】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为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解答】解:A .SO 2和O 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 3完全反应,则SO 2和O 2的浓度浓度变化分别为0.2mol/L 、0.1mol/L ,因可逆反应,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所以SO 2小于 0.4mol/L ,O 2小于0.2mol/L ,故A 错误;B .SO 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 3完全反应,则SO 2的浓度浓度变化为0.2mol/L ,该题中实际变化为0.05mol/L ,小于0.2mol/L ,故B 正确;C .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一个减小,另一个一定增大,故C 错误;D .SO 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 3的浓度的浓度变化为0.2mol/L ,实际变化小于该值,故D 错误;故选B .14.如图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假设是淀粉)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利用此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B .铜电极应与X 相连接C .M 电极反应式:(C 6H 10O 5)n +7nH 2O ﹣24ne ﹣═6nCO 2↑+24n H +D .当N 电极消耗0.25 mol 气体时,则铁电极增重16 g【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题给信息知,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由甲图可知,M 是负极,N 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铁上镀铜,则铁为阴极应与负极相连,铜为阳极应与正极相连,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题给信息知,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由甲图可知,M 是负极,N 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 .M 是负极,N 是正极,质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由左M 极移向右N 极即由左向右移动,A 错误;B .铁上镀铜,则铁为阴极应与负极相连,铜为阳极应与正极Y 相连,故B 错误;C .若有机废水中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燃料,在负极M 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 6H 10O 5)n +7nH 2O ﹣24ne ﹣═6nCO 2↑+24n H +,故C 正确;D 、当N 电极消耗0.25 mol 氧气时,则转移0.25×4=1mol 电子,所以铁电极增重mol ×64g/mol=32g ,故D 错误.故选C .15.分析如图所示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左边装置是燃料电池,右边装置是电镀池B .电子流动方向:b →Zn →CuSO 4(aq )→Cu →aC .一段时间后,左端溶液浓度变小,右端溶液浓度不变D .当锌片的质量变化12.8 g 时,a 极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 2 2.24L【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左图中为原电池,a 为正极,b 为负极,负极b 的电极反应为2OH ﹣+H 2﹣2e ﹣=H 2O ,正极a 上发生O 2+2H 2O+4e ﹣=4OH ﹣;右图为电解池,Cu 与正极相连为阳极,发生Cu ﹣2e ﹣=Cu 2+,Zn 为阴极,发生电极反应为Cu 2++2e ﹣=Cu ,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 .由装置图可知左边装置是燃料电池,右边装置Cu 为阳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则是电镀池,故A 正确;B .左边是原电池,投放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投放氧气的电极是正极,则锌是阴极,铜是阳极,装置中电子的流向量b →Zn ,Cu →a ,故B 错误;C .左端原电池生成水,则溶液浓度变小,右端为电镀,溶液浓度不变,故C 正确;D .正极a 上发生O 2+2H 2O+4e ﹣=4OH ﹣,Cu 与正极相连为阳极,发生Cu ﹣2e ﹣=Cu 2+,由电子守恒可知2Cu ~O 2,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g 时,n (Cu )=0.2mol ,则n (O 2)=0.1mol ,所以a 极上消耗的O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故D 正确.故选B .16.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g )+3Y (g )⇌2Z (g );△H <0.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t 2、t 3、t 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3时降低了温度B .t 2时加入了催化剂C .t 5时增大了压强D .t 4~t 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 .t 3时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 .由图可知,t 2时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相等;C .t 5时改变条件,图中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D .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t 3~t 4时间内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t 5~t 6时间内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继续减小.【解答】解:A .若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t 3时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符,故A 错误;B .由图可知,t 2时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相等,若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则t 2时加入了催化剂,故B 正确;C .t 5时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与图象不符,故C 错误;D .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t 3~t 4时间内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t 5~t 6时间内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继续减小,显然t 5~t 6时间内转化率比t 4~t 5时间内转化率低,故D 错误; 故选B .17.对可逆反应:A (g )+2B (s )⇌C (s )+D (g );△H >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如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 )与时间(t )关系的示意图,如果在t 1时刻改变以下条件:①加入A ;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 ,符合图示的条件是( )A .②③B .①②C .③④D .④⑤【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由图可知,在t 1时刻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变化相同,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加入A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符,故不选;②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变化相同,故选;。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命题人:齐元英审核人:杜延菊考试时间: 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H为负值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无关C.反应热的大小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D.热化学方程式2H2(g) + O2(g)=2H2O(l) △H =–571.6 kJ/mol表示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放出571.6 kJ的热量。

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kJ/mol,向1L 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3<△H2C.△H1=△H3>△H2 D.△H1>△H3>△H23、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4、已知C(s)+ H2O(g) =CO(g) + H2(g) △H>0 达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5、已知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Zn与稀硫酸构成原电池,Cu 作负极B.粗铜精炼时,纯铜作阳极C.电解池中,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阳极D.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7、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为分别为H 2和O 2的是( ) A .稀NaOH 溶液 B .HCl 溶液 C .CuSO 4溶液 D .AgNO 3溶液 8、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 PbO 2 + Pb + 2H 2SO 42PbSO 4↓+ 2H 2O ,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放电时PbO 2是电池的负极B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SO 42--2e -=PbSO 4 C .充电时,该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负极 D .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9、在2A +B == 3C +4D 反应中,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3.0 mol ·L -1·min -1B. V(B)=0.2 mol ·L -1·S -1C. V(C)=4.8 mol ·L -1·min -1D. V(D)=1.0 mol ·L -1·S -110、A 、B 、C 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 ①、② 两个实验:○1将A 与B 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 上有气泡逸出,B 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 、C 混合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 (使用惰性电极)。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高二化学第I卷(选择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Na 23 Cl 35.5一、选择题(单选题,18×3 = 54分)1. 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2.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常用焓判据和熵判据,则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判定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A.ΔH>0,ΔS>0 B.ΔH<0,ΔS<0C.ΔH>0,ΔS<0 D.ΔH<0,ΔS>0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减慢4. 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单斜,s)+O2(g)===SO2(g) ΔH1=-297.16 kJ·mol-1②S(正交,s)+O2(g)===SO2(g) ΔH2=-296.83 kJ·mol-1③S(单斜,s)===S(正交,s) Δ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3=+0.33 kJ·mol-1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S(单斜,s)===S(正交,s) Δ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S(单斜,s)===S(正交,s) Δ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 A.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O2+2H2O+4e-4OH-B.惰性材料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为:Cu-2e-Cu2+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Fe-2e-Fe26. 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与电源负极相接的是电解池的阴极C、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向电解池的阴极D、与电源正极相接的是电解池的阴极7、有关如图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中Pt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该装置中Fe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 Fe2+C.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D.这是一个原电池装置8. 用阳极X和阴极Y电解Z的水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再加入W,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符合题意的一组是 ( )X Y Z WA C Fe NaCl H2OB Pt Cu CuSO4CuSO4溶液C C C H2SO4H2OD Ag Fe AgNO3AgNO3晶体9.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枪炮表面涂上一层油D.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10. 下列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11. 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文科)【解析版】.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文科)【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8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这次奥运会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绿色奥运”是指()A.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B.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C.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D.所有奥运用品和食品全都是绿色的2.饮用水的消毒剂有多种,其中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的理想消毒剂是()A.液氯 B.臭氧 C.漂白粉D.石灰3.下列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公报指标的是()A.总悬浮颗粒B.硫氧化物含量C.氮氧化物的含量D.水体的含氮量4.绿色汽车是强调完全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开发和研究新型的绿色汽车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是人类的期望,更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下措施不符合绿色汽车理念的是()A.回收、利用废旧汽车B.用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C.研发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D.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以改善汽油的性能5.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A.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B.将废弃物焚烧C.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D.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6.造成大气污染的SO2气体,主要是来自()A.汽体尾气 B.硫酸工厂释放的气体C.石油和煤的燃烧D.火山爆发7.下列对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A.明矾放入污水中就会发生反应:Al3++3H2O⇌Al(OH)3(胶体)+3H+B.用氢氧化钙来中和钢铁厂、电镀厂产生的酸性废水,用硫酸或CO2中和碱性废水C.利用沉淀反应是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常用的方法D.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一定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8.联合国卫生组织将铁锅作为一种理想的炊具向世界推广,其主要原因是()A.吸热慢、散热也慢、宜于食物保温B.烹饪出的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C.生产过程简单、不易生锈、价格便宜D.生铁中含有碳元素、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物9.塑料废弃物约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5%~14%,它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下列综合整治“白色污染”的各种措施中,不可取的是()A.热分解或熔融再生利用B.直接填埋或向海里倾倒处理C.积极寻找纸等纤维类制品代替塑料D.开发研究可降解塑料10.小明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患了夜盲症,同学们纷纷地给他补充维生素A的食谱.下列食品对补充维生素A没有明显作用的是()A.鱼肝油B.蛋黄 C.绿叶蔬菜 D.豆制品11.在某病人的尿液中加入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热后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A.脂肪 B.葡萄糖C.乙酸 D.酒精12.下列关于煤的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煤炉气是纯净物,水煤气是混合物B.由煤制取发生炉煤气和水煤气都是化学变化C.焦炉煤气中含有氢气、一氧化碳、没有甲烷和乙烯D.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13.2010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气候大会上,中国的口号是“低碳发展,中国在行动”.以下做法符合这一口号主题的是()A.煤的气化和液化B.减少农业耕种面积,加速城市化进程C.大力发展火电D.大力普及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数量14.如今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类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而直接从海洋获取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A.食醋 B.面粉 C.海带 D.食盐15.苹果汁是人们喜爱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 D.酸性16.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中只有C、H、O三种元素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C.糖类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可能发生水解反应17.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B.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C.锌片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少D.溶液中阳离子向铜片方向移动18.我国的东部经济发达,但能源紧缺,已经启动的“西气东输”,就是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这里的“西气”是指()A.煤气 B.天然气C.液化气D.乙烯气19.氢气是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A.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分离出氢气B.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用铁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20.现有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油脂的硬化④蛋白质的盐析⑤蛋白质的变性⑥橡胶的老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①②④B.①④ C.③④⑥D.①③⑥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2分,共60分)21.某地区使用含较多Ca2+、Mg2+的天然水按下列步骤制取纯净水.天然水纯净水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的天然水属于(“硬水”或“软水”).(2)检验水是否为硬水的最简便方法是A.加入BaCl2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B.将水加热煮沸,看是否有沉淀生成C.加入NaOH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D.加入少量肥皂水,看是否有沉淀生成(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填序号).①生活污水任意排放②海上油轮原油泄漏③水力发电④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22.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地球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1)控制CO2的排放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请你写出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一项措施:.(2)水中含有的悬浮颗粒物等杂质,可以加入絮凝剂进行净化处理,自来水在出厂前会通入少量进行消毒.(3)焚烧﹣发电法是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下面列出了现代生活中的常见垃圾:A.废纸 B.废电池 C.易拉罐 D.玻璃瓶 E.塑料制品在对垃圾焚烧处理前,除废电池外,还有(填序号)应剔除并回收.随意丢弃废电池造成的主要危害.(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和NO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安装尾气催化转换器,可使它们转化成两种无害的气体,写出这一反应的方程式:.23.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质量日趋关注.(1)现有食物的添加剂:苯甲酸钠、亚硝酸钠、辣椒红、味精、食醋、碳酸氢钠.①可用于食物防腐的是;②可用于食物调味的是;③可用于食物着色的是.(2)目前食物的营养、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①过量油脂的摄入会导致高血脂等疾病,油脂在体内会水解成和甘油;②人类补充维生素重要来源新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可根据其溶解性的不同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维生素C属于性维生素,它能防治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又称为;③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发生主要的反应是反应.④小苏打能使食品疏松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4.近年来我省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这一主题,积极谋求社会的和谐发展.请根据这一主题和题意,用下列选项的标号进行填空.A.二氧化碳 B.乙醇 C.二氧化硫 D.燃料电池(1)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污染.(2)造成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物质是.(3)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的难题.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寻找新能源,有一种能源来源于绿色植物,能称得上“绿色能源”,它是.(4)研制开发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25.现在城市使用的燃料大多是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由煤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1)试写出制取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2)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除产生的热量大之外,还具有的优点是和,就目前情况看,氢气作燃料的汽车要投入使用前,你认为还要研究解决和问题.26.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都要依靠化学等科学的发展.(1)汽油是由分子中含有个碳原子的烃基组成的混合物,汽油的抗爆震程度以的大小来表示.(2)室内空气污染物中的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来自制造人造板材、家具和装修时所用的黏合剂.(3)人们将碳酸钙粉末喷洒到受酸雨影响的湖泊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Ca2++H2O+CO2↑.(4)在无氧条件下,把废弃塑料加热到700℃以上,得到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的过程,叫.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8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这次奥运会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绿色奥运”是指()A.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B.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C.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D.所有奥运用品和食品全都是绿色的【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热点问题.【分析】根据绿色奥运是指: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奥运建设,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解答】解:A、绿色奥运的首要指导思想就是保护环境,故A正确;B、“鸟巢”运用了高强度、高性能的钒氮合金高新钢和884块ETFE膜,并采用新一代的氮化镓铟高亮度LED材料,钒氮钢含有钒、氮、铁三种元素属于铁的合金不是天然的,ETFE 膜材料﹣[CH2﹣CH2﹣CF2﹣CF2]n﹣也是合成材料,故B错误;C、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和绿色奥运无关,故C错误;D、“绿色奥运”的含义是环保节能,与用品的颜色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时代特色,很新颖,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2.饮用水的消毒剂有多种,其中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的理想消毒剂是()A.液氯 B.臭氧 C.漂白粉D.石灰【考点】臭氧.【专题】氧族元素.【分析】根据消毒剂能杀菌消毒且不能影响水的酸碱性、不能有毒分析.A、液氯是有毒物质,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B、臭氧具有强氧化性.C、漂白粉菌杀菌消毒是利用其强氧化性.D、石灰是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碱.【解答】解:A、液氯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杀菌消毒,但因有盐酸生成所以影响水质,故A错误.B、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杀菌消毒,且不影响水质,故B正确.C、漂白粉菌杀菌消毒是利用了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所以影响水质,故C错误.D、石灰是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碱,导致溶液呈碱性,所以影响水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饮用水消毒剂的选取,难度不大,会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其用途.3.下列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公报指标的是()A.总悬浮颗粒B.硫氧化物含量C.氮氧化物的含量D.水体的含氮量【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计算.【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主要为污染性物质的含量,其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解答】解:城市空气质量公报指标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不包括水体的含氮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生活环境的污染问题,题目较为基础,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绿色汽车是强调完全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开发和研究新型的绿色汽车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是人类的期望,更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下措施不符合绿色汽车理念的是()A.回收、利用废旧汽车B.用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C.研发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D.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以改善汽油的性能【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计算.【分析】使用绿色汽车,应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和含铅汽油的使用,提倡使用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回收、利用废旧汽车,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充分利用资源,符合绿色理念,故A不选;B.用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绿色理念,故B不选;C.研发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绿色理念,故C不选;D.铅为重金属,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可导致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害,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5.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A.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B.将废弃物焚烧C.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D.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废弃塑料制品难以降解,燃烧会生成大量污染性气体,掩埋会改变土壤结构,污染土壤,应回收、加工利用.【解答】解:A.废弃塑料制品难以降解,掩埋会改变土壤结构,污染土壤,故A错误;B.燃烧会生成大量污染性气体,故B错误;C.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能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故C正确;D.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难以降解,会污染海洋,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肺气虚聊废弃塑料的处理,题目难度不大,废弃塑料难以降解,会导致白色污染,注意相关知识的整理.6.造成大气污染的SO2气体,主要是来自()A.汽体尾气 B.硫酸工厂释放的气体C.石油和煤的燃烧D.火山爆发【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专题】氧族元素.【分析】根据SO2的来源以及造成大气污染的来源【解答】解:因SO2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及硫酸工厂释放出的气体,但硫酸工厂释放的气体、火山爆发中的SO2并非空气中SO2污染的主要来源.故选:C.【点评】需要注意的是硫酸工厂释放的气体、火山爆发中的SO2并非空气中SO2污染的主要来源.7.下列对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A.明矾放入污水中就会发生反应:Al3++3H2O⇌Al(OH)3(胶体)+3H+B.用氢氧化钙来中和钢铁厂、电镀厂产生的酸性废水,用硫酸或CO2中和碱性废水C.利用沉淀反应是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常用的方法D.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一定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计算.【分析】A.明矾净水的原理: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离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杂质;B.根据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C.重金属离子常利用沉淀反应来除去;D.氧化还原法是在废水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氧化或还原成更容易处理的状态,进而除去的方法;【解答】解:A.明矾放入污水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离子:Al3++3H2O⇌Al (OH)3(胶体)+3H+,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故A正确;B.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用氢氧化钙来中和钢铁厂、电镀厂产生的酸性废水,用硫酸或CO2中和碱性废水,故B正确;C.利用沉淀反应是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常用的方法,故C正确;D.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可用沉淀法,也可用氧化还原法,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难度不大,掌握原理是解题的关键.8.联合国卫生组织将铁锅作为一种理想的炊具向世界推广,其主要原因是()A.吸热慢、散热也慢、宜于食物保温B.烹饪出的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C.生产过程简单、不易生锈、价格便宜D.生铁中含有碳元素、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物【考点】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计算.【分析】从铁元素的生理功能角度分析,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选项正误.【解答】解:A.铁锅吸热快,散热快,不能用于食物保温,故A错误;B.使用铁锅烹调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是向全世界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C.铁锅易生锈,故C错误;D.生铁中含有碳元素、但是不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难度不大,注意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9.塑料废弃物约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5%~14%,它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下列综合整治“白色污染”的各种措施中,不可取的是()A.热分解或熔融再生利用B.直接填埋或向海里倾倒处理C.积极寻找纸等纤维类制品代替塑料D.开发研究可降解塑料【考点】塑料的老化和降解.【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废弃塑料制品难以降解,燃烧会生成大量污染性气体,掩埋会改变土壤结构,污染土壤,应回收、加工利用.【解答】解:A.热分解或熔融再生利用,能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故A正确;B.废弃塑料制品难以降解,掩埋会改变土壤结构,污染土壤,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难以降解,会污染海洋,故B错误;C.纸等纤维类制品可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无污染,故C正确;D.可降解塑料可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无污染,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废弃塑料的处理,题目难度不大,废弃塑料难以降解,会导致白色污染,注意相关知识的整理.10.小明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患了夜盲症,同学们纷纷地给他补充维生素A的食谱.下列食品对补充维生素A没有明显作用的是()A.鱼肝油B.蛋黄 C.绿叶蔬菜 D.豆制品【考点】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专题】化学计算.【分析】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维生素A一般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如动物的肝脏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据此解题.【解答】解:A.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故A错误;B.蛋黄富含维生素A,故B错误;C.绿叶蔬菜含有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故C错误;D.豆制品富含蛋白质,对补充维生素A没有明显作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维生素A的来源,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1.在某病人的尿液中加入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热后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A.脂肪 B.葡萄糖C.乙酸 D.酒精【考点】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专题】糖类与蛋白质专题.【分析】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溶液呈碱性,醛基能被氢氧化铜氧化生成羧酸,同时生成砖红色氧化铜沉淀,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病人的尿液含有有醛基的物质,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A.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脂肪和氢氧化铜不反应,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观察不到红色沉淀,故A错误;B.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B正确;C.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铜蓝色溶液,所以得不到红色沉淀,故C错误;D.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乙醇和氢氧化铜不反应,所以得不到红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葡萄糖的性质,明确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检验醛基的存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较简单.12.下列关于煤的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煤炉气是纯净物,水煤气是混合物B.由煤制取发生炉煤气和水煤气都是化学变化C.焦炉煤气中含有氢气、一氧化碳、没有甲烷和乙烯D.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考点】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A、煤炉气是混合物;B、由煤制取炉煤气和水煤气的过程都有新物质生成;C、煤的焦化是指把煤高温干馏,产生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物质的过程;D、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解答】解:A、煤炉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水煤气也是混合物,故A错误;B、由煤制取炉煤气和水煤气的过程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C、煤的焦化是指把煤高温干馏,产生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物质的过程,生成的焦炉煤气中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乙烯,故C错误;D、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煤的干馏、焦炉煤气的成分等,侧重于煤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3.2010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气候大会上,中国的口号是“低碳发展,中国在行动”.以下做法符合这一口号主题的是()A.煤的气化和液化B.减少农业耕种面积,加速城市化进程C.大力发展火电D.大力普及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数量【考点】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计算.【分析】“低碳行动”指的是生活、生产、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生产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煤的气化和液化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A不选;B、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会减少粮食生产,加速城市化进程,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低碳要求,故B不选;C、大力发展火电,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要求,故C不选;D、大力普及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数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低碳要求,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题目难度不大.14.如今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类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而直接从海洋获取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A.食醋 B.面粉 C.海带 D.食盐【考点】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进行解答,根据白色食品的含义判断解答.【解答】解:A.食醋主要是使用大米或高粱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是白色食品,故A正确;B.面粉是小麦磨成的粉末,小麦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长成的果实,所以面粉属于绿色食品,故B错误;C.海带是冷水性海藻,能直接从海洋获取,属于蓝色食品,故C错误;D.食盐的种类繁多,海盐取海卤煎炼而成,井盐取井卤煎炼而成,碱盐是刮取碱土煎炼而成,池盐出自池卤风干,崖盐生于土崖之间,所以食盐既不属于绿色食品、也不属于蓝色食品、白色食品,故D错误;故选A.。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12).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12).docx

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A.参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B.加入催化剂C.温度和压强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B.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迅速D.凡是熵增加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3.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O的物质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秒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则3秒末NH3的浓度为()A.0.45mol/L B.0.5mol/L C.0.6mol/L D.0.55mol/L5.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nB⇌pC+qD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6.对于反应2A(g)+3B(g)=C(g)+5D(g),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x,(x 代表某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7.在恒容的密闭容器内放入5molSO2和5molO2,在某温度下经过反应生成2molSO3,此时密闭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A.2倍B.1.5倍C.0.9倍D.0.5倍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6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质量分数变大 D.a<c+d9.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A+yB⇌zC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C是气体,且x+y=z,则增大压强平衡一定不移动B.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C.若B、C都是气体,其它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则A为固态或液态D.若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减少,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10.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g )+Y (g )⇌3Z (g )△H <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t 2、t 3、t 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2时加入了催化剂B .t 3时降低了温度C .t 5时增大了压强D .t 4~t 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11.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 (s )+2B (g )⇌C (g )+D (l ),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B 的物质的量浓度.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②③④D .只有④12.某可逆反应:mA (气)+nB (气)⇌pC (气)(焓变为△H ),其温度T 、时间t 与生成物C 的体积百分数C%、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的关系如图1,2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m +n >p ,△H >0B .m +n >p ,△H <0C .m +n <p ,△H >0D .m +n <p ,△H <0 13.对可逆反应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3υ正(H 2O )14.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 3⇌NH 4++NH 2﹣,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液氨中含有H 2O ,NH 3•H 2O ,NH 3,NH 4+,NH 2﹣等微粒B .液氨中c (NH 4+)•c (NH 2﹣)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常数C .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 (NH 3)=c (NH 4+)=c (NH 2﹣)D .任何温度下,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 (NH 4+)和c (NH 2﹣)一定相等15.某温度下,相同pH 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 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 值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16.恒温下,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M、N中,分别有以下列两种起始投料建立的可逆反应3A(g)+2B(g)⇌2C(g)+xD(s)的化学平衡状态,相关数据如下:M:3mol A、2mol B;2min达平衡,生成D 1.2mol,测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的速率为0.3mol•(L•min)﹣1.N:2mol C、y mol D;达平衡时c(A)=0.6mol•L﹣1.下列推断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x=2B.平衡时M中c(A)<0.6 mol/LC.y>0.8D.M、N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各物质浓度相等二.填空题(共52分)17.(I)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图一可通过观察①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②,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③(II)图二为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 变化的曲线,请回答:(1)“O”点导电能力为O的理由是;(2)a、b、c三点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3)a、b、c三点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4)若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c(H+)减小,则可采取的措施是:①;②.18.850℃时反应A(g)+B(g)C(g)+D(g)△H<0,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l.t℃时,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t℃时物质的浓度(mol•L﹣1)变化时间/min A B C D0 0.200 0.300 0 02 0.138 0.238 0.062 0.0623 0.100 0.200 0.100 0.1004 0.100 0.200 0.100 0.1005 0.116 0.216 0.0846 0.096 0.266 0.104(1)计算t℃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2)t℃8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判断依据是(3)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可能的原因是a.增加A的浓度b.增加D的浓度c.加压d.使用催化剂(4)某温度下反应C(g)+D(g)⇌A(g)+B(g)的平衡浓度符合c(C)•c(D)=2c(A)•c(B),则此时的温度8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9.(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0×10﹣7mol/L,此时溶液的c(OH﹣)=mol/L;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0×10﹣4mol/L,则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mol/L,此时温度25℃(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C (H+)=10x mol/L,C (OH﹣)=10y mol/L,x和y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20.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二表示一定温度下反应过程: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1)图一表示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是A.降低分子的能量B.增加了活化分子数C.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D.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2)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 (H2)=[用n(B)、t(B)表示].(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将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的浓度减少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d.重新平衡时增大(5)在T2℃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CO)=0.2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21.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①0.20mol•L﹣1②0.12mol•L﹣1③0.10mol•L﹣1④0.08mol•L﹣1(2)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1),请在如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达到此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2016-2017学年重庆七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A.参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B.加入催化剂C.温度和压强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性质,为内因,温度、压强、浓度以及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为次要因素.【解答】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性质,为内因,如Na、Mg分别与水的反应;一些不能发生的反应,即使加入催化剂或改变温度、压强、增大浓度等也不能反应,不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选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B.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迅速D.凡是熵增加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考点】焓变和熵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B.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C.自发进行只能说明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发生的难易和快慢;D.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有反应的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解答】解: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则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B、升高温度使部分非活化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所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C、自发进行只能说明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发生的难易和快慢,故C错误;D、凡是熵增加的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如碳酸盐的分解,故D错误.故选B.3.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O的物质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A、根据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增加CO物质的量,加快了反应速率;B、体积缩小,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D、压强不变,充入氮气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解答】解:A、因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增加CO物质的量,加快了反应速率,故A错误;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C正确;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C.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秒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则3秒末NH3的浓度为()A.0.45mol/L B.0.5mol/L C.0.6mol/L D.0.55mol/L【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发生N2+3H2⇌2NH3,反应开始后3秒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0.2mol/(L•s),则3秒末NH3的浓度为0.2mol/(L•s)×3s=0.6mol/L,故选C.5.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nB⇌pC+qD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分析】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K只与温度有关,与其它因素都无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K越大说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越大、反应物浓度幂之积越小,则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正确;B.K越小,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生成物浓度越小,则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故B错误;C.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故C错误;D.K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浓度及压强都无关,所以K只随着温度改变而改变,故D错误;故选A.6.对于反应2A(g)+3B(g)=C(g)+5D(g),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x,(x 代表某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v(D),故A错误;B.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3v(C),故B错误;C.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A),故C错误;D.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D),故D正确,故选D.7.在恒容的密闭容器内放入5molSO2和5molO2,在某温度下经过反应生成2molSO3,此时密闭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A.2倍B.1.5倍C.0.9倍D.0.5倍【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发生反应为2SO2+O2⇌2SO3,根据反应利用差量法计算出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密闭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进行计算.【解答】解:2SO2+O2⇌2SO3 △n(减少)2 1 2 12 mol 1mol,根据分析可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为:5mol:5mol﹣1mol=9mol,容器容积不变时,容器内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则此时密闭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0.9倍,故选C.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6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质量分数变大 D.a<c+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6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c+d,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6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 <c+d,A、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C、平衡逆向移动,D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用a<c+d,故D正确;故选D.9.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A+yB⇌zC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C是气体,且x+y=z,则增大压强平衡一定不移动B.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C.若B、C都是气体,其它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则A为固态或液态D.若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减少,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A、B状态未定,只有当气体体积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y>z;C.固体或液体对平衡移动无影响;D.若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减少,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答】解:A.A、B状态未定,x+y=z,改变压强平衡不一定不移动,只有当气体体积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A、B、C都是气体,应存在x+y>z,故B错误;C.固体或液体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故C正确;D.若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减少,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10.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3Z(g)△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加入了催化剂B.t3时降低了温度C.t5时增大了压强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分析】由X(g)+Y(g)⇌3Z(g)△H<0可知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若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解答】解:A、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t2~t3时间内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相等,则应为t2时加入了催化剂,故A正确;B、由图可知,t3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在t3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C、t5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在t5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化学计量数可知,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应逆向移动,故C正确;D、由图可知,t4~t5时间内v不变,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t5~t6时间内X或Y的转化率最低,故D错误;故选AC.11.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C(g)+D(l),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B 的物质的量浓度.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②③④D .只有④【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①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改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反应前后气体密度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②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压强减小,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③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反应前后B 的物质的量减小,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反应前后B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当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故选A .12.某可逆反应:mA (气)+nB (气)⇌pC (气)(焓变为△H ),其温度T 、时间t 与生成物C 的体积百分数C%、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的关系如图1,2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m +n >p ,△H >0B .m +n >p ,△H <0C .m +n <p ,△H >0D .m +n <p ,△H <0【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左图中T 2>T 1,升高温度C 的含量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右图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因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逆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左图中T 2>T 1,升高温度C 的含量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H <0;根据右图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因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逆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应,则m +n >p ;故选B .13.对可逆反应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3υ正(H 2O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A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B 、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C 、增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D 、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前面的系数之比.【解答】解:A 、4v 正(O 2)=5v 逆(NO ),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 正确;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 的同时,消耗xmolNH 3,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 错误;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 错误;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υ正(NH 3)=2υ正(H 2O ),故D 错误.故选A .14.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 3⇌NH 4++NH 2﹣,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液氨中含有H 2O ,NH 3•H 2O ,NH 3,NH 4+,NH 2﹣等微粒B .液氨中c (NH 4+)•c (NH 2﹣)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常数C .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 (NH 3)=c (NH 4+)=c (NH 2﹣)D .任何温度下,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 (NH 4+)和c (NH 2﹣)一定相等【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A .可逆反应中的各种微粒都共存;B .液氨中 c (NH 4+)与 c (NH 2﹣)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电离是吸热过程;C .液氨与水的电离相似,为微弱电离,所以液氨中主要存在NH 3;D .只要不破坏氨分子的电离平衡,液氨中存在c (NH 4+ )=c (NH 2﹣).【解答】解:A .液氨电离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液氨中含有 NH 3、NH 4+、NH 2﹣粒子,不含水分子,故A 错误;B .液氨中c (NH 4+)与c (NH 2﹣)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所以只要温度一定,液氨中c (NH 4+ )与c (NH 2﹣)的乘积为定值,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平衡正向进行,液氨中c (NH 4+)•c (NH 2﹣)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常数,故B 错误;C .液氨与水的电离相似,为微弱电离,所以液氨中主要存在NH 3,所以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 (NH 3)>c (NH 4+)=c (NH 2﹣),故C 错误;D .根据2NH 3⇌NH 4++NH 2﹣知,液氨电离出NH 4+、NH 2﹣的个数比为1:1,所以只要不加入其它物质,液氨中c (NH 4+)与c (NH 2﹣)总是相等,故D 正确;故选D .15.某温度下,相同pH 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 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考点】比较强弱电解质的实验.【分析】根据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相同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醋酸浓度大,溶液稀释时,醋酸进一步电离,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盐酸的离子浓度,故II应为醋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利用c点、b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来分析导电性;K w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种类以及浓度大小没有关系;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稀释到相同体积时,醋酸(II)浓度大于盐酸(I)浓度.【解答】解:A、Ⅱ应为醋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故A错;B、溶液导电性取决于离子浓度,b点的H+浓度大,导电性强,故B正确;C、K w的大小只取决于温度,故C错;D、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醋酸浓度远大于盐酸的浓度,稀释到相同体积时,醋酸(Ⅱ)浓度大于盐酸(Ⅰ)浓度,故D错.故选B.16.恒温下,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M、N中,分别有以下列两种起始投料建立的可逆反应3A(g)+2B(g)⇌2C(g)+xD(s)的化学平衡状态,相关数据如下:M:3mol A、2mol B;2min达平衡,生成D 1.2mol,测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的速率为0.3mol•(L•min)﹣1.N:2mol C、y mol D;达平衡时c(A)=0.6mol•L﹣1.下列推断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x=2B.平衡时M中c(A)<0.6 mol/LC.y>0.8D.M、N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各物质浓度相等【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A.根据C的速率计算生成C的物质的量,再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的值;B.根据C的速率计算△c(C),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c(A),A 的平衡浓度=A起始浓度﹣△c(A);C.由B中计算可知M中A的平衡浓度,判断M、N是否是等效平衡,若为等效平衡,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A)=3mol,n(B)=2mol;若不是相等平衡,则利用平衡常数计算;D.由B中计算可知A的平衡浓度,计算M中的A的平衡浓度分析判断.【解答】解: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的速率为0.3mol(L•min),则△n(C)=0.3mol(L•min)×2min×2L=1.2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2:x=1.2mol:1.2mol,解得x=2,故A正确;。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4).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4).docx

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215;24=48分)1.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 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 ,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 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 .0.02 mol/(L •min )B .1.8mol/(L •min )C .1.2 mol/(L •min )D .0.18 mol/(L •min )2.用3g 块状大理石与30mL 3mol/L 盐酸反应制取CO 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再加入30mL 3mol/L 盐酸 ②改用30mL 6mol/L 盐酸 ③改用3g 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对于可逆反应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 的同时,消耗xmol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3υ正(H 2O )4.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如下平衡:2NO 2(g )⇌N 2O 4(g )△H <0,将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①颜色 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质量 ④压强 ⑤密度.A .①和③B .③和⑤C .④和⑤D .②和④5.在C (s )+CO 2(g )⇌2CO (g )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减小体积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 2④恒压下充入N 2 ⑤恒容下充入N 2 ⑥通入CO .A .①③④B .②④⑥C .①③⑥D .③⑤⑥6.当1g 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①N 2(g )+3H 2(g )═2NH 3(g )△H=﹣92.4kJ/mol②N 2(g )+3H 2(g )═2NH 3(g )△H=﹣46.2kJ/mol③NH 3(g )═N 2(g )+H 2(g )△H=+46.2kJ/mol④2NH 3(g )═N 2(g )+3H 2(g )△H=﹣92.4kJ/mol .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全部7.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 (g )+nB (g )⇌pC (g ),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当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 +n >pB .A 的转化率增加C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C 的体积分数增大8.已知:Fe 2O 3(s )+C (s )=CO 2(g )+2Fe (s )△H=+234.1kJ •mol ﹣1C (s )+O 2(g )=CO 2(g )△H=﹣393.5kJ •mol ﹣1则2Fe(s)+O2(g)=Fe2O3(s)的△H是()A.﹣824.4kJ•mol﹣B.﹣627.6kJ•mol﹣1C.﹣744.7kJ•mol﹣1D.﹣169.4kJ•mol﹣19.设反应C+CO2⇌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10.aX(g)+bY(g)⇌cZ(g)+dW(g)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X减少n mol•L﹣1,Y减少mol•L﹣1,Z增加mol•L﹣1.若将体系压强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b:c:d应为()A.3:1:2:1 B.1:3:2:2 C.1:3:1:2 D.3:1:2:21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13.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A.2500 B.100 C.4×10﹣4D.2×10﹣214.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1mol 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n(H2)为0.5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B.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无关C.CO的转化率为50%D.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B.同温同压下,H2(g)+Cl(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C .已知:①H 2(g )+O 2(g )=2H 2O (g )△H 1=﹣akJ •mol ﹣1,②2H 2(g )+O 2(g )=2H 2O (I )△H 2=﹣bkJ •mol ﹣1,则a >bD .已知:①C (s ,石墨)+O 2(g )=CO 2(g )△H 1=﹣393.5kJ •mol ﹣1,②C (s ,金刚石)+O 2(g )=CO 2(g )△H 2=﹣393.0kJ •mol ﹣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1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n 随反应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 .t 2时V 正=V 逆,达到平衡C .t 3时V 正>V 逆D .t 1时浓度C (N )=2C (M )17.对于可逆反应:mA (g )+nB (g )⇌xC (g );△H=?,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 1,p 2)条件下,反应物A 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 >0,m +n >xB .△H >0,m +n <xC .△H <0,m +n <xD .△H <0,m +n >x 18.某温度下,在一个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 和2mol B 进行如下反应:3A (g )+2B (g )⇌4C (l )+2D (g ),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 ,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B .此时,B 的平衡转化率是35%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 .增加C ,B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19.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 A 和1mol B 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 (g )+B (g )⇌xC (g )+2D (g ).2min 后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 ,并测得C 的浓度为0.2mol/L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x=1B .2 min 内A 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 •min )C .B 的转化率为40%D .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0.据报道,在300℃、70MPa 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 2(g )+6H 2(g )CH 3CH 2OH (g )+3H 2O (g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使用Cu ﹣Zn ﹣Fe 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 .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21.已知常温常压下,P2和P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P2(g)+5O2(g)═P4O10(s)△H=﹣2 695.4kJ•mol﹣1,P4(g)+5O2(g)═P4O10(s)△H=﹣2 925.1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P2(g)═P4(g)△H=﹣229.7 kJ•mol﹣1B.P2制P4是放热反应C.P2比P4更加稳定D.等质量时,P2比P4具有的能量高22.已知:t℃下的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变大B.增大压强,W(g)物质的量分数变大C.升温,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则正反应放热D.增大X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3.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24.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 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1,则H2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mol,C增加了n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1)该化学方程式的各系数为a=;b=;c=;d=.(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B;D.(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6.合成氨工业的核心反应是:N2(g)+3H2(g)⇌2NH3(g)△H=“Q“kJ•mol﹣1,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E2﹣E1(2)在500℃、2×107 Pa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 N2和1.5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46.2kJ(填“<”、“>”或“=”)(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0,气体分子数目增多B.△H>0,气体分子数目减少C.△H<0,气体分子数目增多D.△H<0,气体分子数目减少(4)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 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0mol,H2为0.30mol,NH3为0.10mol.计算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若升高温度,K值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在上述(4)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欲提高合成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填字母).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分离出氨气.27.目前工业上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有关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现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反应过程中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衡浓度为C(H2)=;(2)若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填序号)a.可能不变b.可能减小c.可能增大d.不变、减小、增大皆有可能(3)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一定条件下,CO2、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 H2的同时生成1mol CH3OH(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的浓度减小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5)求此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若开始时向该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2mol H2,1.5mol CH3OH和1mol H2O(g),则反应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28.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H<0,在850℃时,K=1.(1)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 CO,3.0mol H2O,1.0mol CO2和x mol H2,则: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C(s)+CO2(g)⇌2CO (g)平衡常数K1;C(s)+H2O(g)⇌CO(g)+H2(g)平衡常数K2;CO(g)+H2O(g)⇌H2(g)+CO2(g)平衡常数K;则K1、K2、K之间的关系是.(3)某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为:CH4(g)+H2O(g)═CO(g)+3H2(g)△H1=+216kJ•mol﹣1CH4(g)+CO2(g)═2CO(g)+2H2(g)△H2已知CO(g)+H2O(g)═CO2(g)+H2(g)△H3=﹣44kJ•mol﹣1,则△H2=.(4)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ml 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表:MnO2触摸试管情况观察结果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粉末状很烫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min块状微热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30min①写出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②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有关.2016-2017学年河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215;24=48分)1.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2 mol/(L•min)B.1.8mol/(L•min)C.1.2 mol/(L•min) D.0.18 mol/(L•min)【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根据v=计算v(H2SO4),铝与硫酸发生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l2(SO4)3]=v(H2SO4),据此计算.【解答】解: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所以v(H2SO4)==0.06mol/(L•s)=3.6mol/(L•min).铝与硫酸发生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l2(SO4)3]=v(H2SO4)=×3.6mol/(L•min)=1.2mol/(L•min).故选C.2.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 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再加入30mL 3mol/L盐酸②改用30mL 6mol/L盐酸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x射线、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等.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加快.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除体积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使反应速率加快.使用正催化剂,使反应物速率加快.【解答】解: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Cl═CaCl2+CO2↑+H2O 要增大反应速率,则: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盐酸浓度未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①错误;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盐酸浓度增大,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固体大理石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④适当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故④正确;故选B.3.对于可逆反应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 的同时,消耗xmol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3υ正(H 2O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A 、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是相等的,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B 、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C 、若增加容器体积即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慢;D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解答】解:A 、4v 正(O 2)=5v 逆(NO )能证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A 正确;B 、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不能说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只表示了正反应方向,故B 错误;C 、若增加容器体积即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C 错误;D 、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所以3υ正(NH 3)=2υ正(H 2O ),故D 错误. 故选A .4.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如下平衡:2NO 2(g )⇌N 2O 4(g )△H <0,将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①颜色 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质量 ④压强 ⑤密度.A .①和③B .③和⑤C .④和⑤D .②和④【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可逆反应2NO 2⇌N 2O 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所以化学平衡2NO 2⇌N 2O 4向左进行,①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②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根据M=判断;③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pV=nRT 判断;⑤根据ρ=判断.【解答】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所以化学平衡2NO 2⇌N 2O 4向左进行.①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②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根据M=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③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pV=nRT 可知,容器内压强增大;⑤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ρ=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故选B.5.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减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⑤恒容下充入N2⑥通入CO.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浓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该反应为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②增加炭的量,增加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③恒容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④恒压下充入N2,反应物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⑤恒容下充入N2,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⑥通入CO,浓度增大,可增大反应速率,故正确.故选C.6.当1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①N2(g)+3H2(g)═2NH3(g)△H=﹣92.4kJ/mol②N2(g)+3H2(g)═2NH3(g)△H=﹣46.2kJ/mol③NH3(g)═N2(g)+H2(g)△H=+46.2kJ/mol④2NH3(g)═N2(g)+3H2(g)△H=﹣92.4kJ/mol.A.①②B.①③C.①②③ D.全部【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n(NH3)==mol,则分解1molNH3吸收17×2.72kJ=46.24kJ能量,生成1molNH3放出46.24kJ能量,热量多少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或物质的量有关.【解答】解:n(NH3)==mol,则分解1molNH3吸收17×2.72kJ=46.24kJ能量,生成1molNH3放出46.24kJ能量,则生成2molNH3放出2×46.24kJ≈92.4kJ,故①正确,②错误;③分解1molNH3吸收17×2.72kJ=46.24kJ能量,故③正确;④分解2molNH3吸收92.4kJ能量,而不是放出,故④错误,故选B.7.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n>p B.A的转化率增加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若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体积减小时平衡逆向移动,以此来解答.【解答】解: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若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体积减小时平衡逆向移动,A.体积缩小,相当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则m+n<p,故A错误;B.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D.平衡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但比原来的大,故D错误;故选C.8.已知:Fe2O3(s)+C(s)=CO2(g)+2Fe(s)△H=+234.1kJ•mol﹣1C(s)+O2(g)=CO2(g)△H=﹣393.5kJ•mol﹣1则2Fe(s)+O2(g)=Fe2O3(s)的△H是()A.﹣824.4kJ•mol﹣B.﹣627.6kJ•mol﹣1C.﹣744.7kJ•mol﹣1D.﹣169.4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来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据此判断.【解答】解:已知:(1)Fe2O3(s)+C(s)=CO2(g)+2Fe(s)△H=+234.1kJ•mol﹣1(2)C(s)+O2(g)=CO2(g)△H=﹣393.5kJ•mol﹣1由盖斯定律(2)×﹣(1),得:2Fe(s)+O2(g)=Fe2O3(s)△H=(﹣393.5kJ•mol﹣1)×﹣234.1kJ•mol﹣1即2Fe(s)+O2(g)=Fe2O3(s)△H=﹣824.35kJ•mol﹣1.故选:A.9.设反应C+CO2⇌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以此解答.【解答】解: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故选:A.10.aX(g)+bY(g)⇌cZ(g)+dW(g)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X减少n mol•L﹣1,Y减少mol•L﹣1,Z增加mol•L﹣1.若将体系压强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b:c:d应为()A.3:1:2:1 B.1:3:2:2 C.1:3:1:2 D.3:1:2:2【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a、b、c的比值,根据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相等,可确定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d与a、b、c的关系,据此答题.【解答】解: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a、b、c的比值为n:n:n=3:1:2,根据增大压强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即平衡不移动,则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相等,可得a+b=c+d,所以a:b:c:d=3:1:2:2,故选D.1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关系.【解答】解:①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取决于起始配料比以及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①错误;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②正确;③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故选C.12.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催化剂只改变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无关;注意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解答】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故A正确;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故B错误;C.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即不能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D.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故D错误.故选A.13.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A.2500 B.100 C.4×10﹣4D.2×10﹣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分析】平衡常数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相比所得的比值.由此可知:相同温度下,①对同一可逆反应逆反应平衡常数与正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是互为倒数.②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倍,平衡常数变为原来的n次方.【解答】解:某温度下,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所以相同温度下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k=(K1)2=502=250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4×10﹣4.故选:C14.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1mol 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n(H2)为0.5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B.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无关C.CO的转化率为50%D.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CO(g)+H2O(g)⇌CO2(g)+H2(g),开始 1 1 0 0转化0.5 0.5 0.5 0.5平衡0.5 0.5 0.5 0.5然后结合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来解答.【解答】解:CO(g)+H2O(g)⇌CO2(g)+H2(g),开始 1 1 0 0转化0.5 0.5 0.5 0.5平衡0.5 0.5 0.5 0.5A.体积相同,浓度的比值等于物质的量的比值,在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故A正确;B.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化,则平衡常数变化,故B错误;C.CO的转化率为×100%=50%,故C正确;D.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则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D 正确;故选B.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B.同温同压下,H2(g)+Cl(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C.已知:①H2(g)+O2(g)=2H2O(g)△H1=﹣akJ•mol﹣1,②2H2(g)+O2(g)=2H2O (I)△H2=﹣bkJ•mol﹣1,则a>b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2=﹣393.0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根据强酸强碱溶解要放热,弱酸弱碱电离要吸热分析;B、反应的焓变只与起始和终了物质状态能量有关,与变化过程,反应条件无关;C、根据气态变成液体要放热分析;D、根据物质的量能量越低越稳定.【解答】解:A、强酸强碱溶解要放热,弱酸弱碱电离要吸热,所以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可能不同,故A错误;B、依据盖斯定律分析可知,反应的焓变只与起始和终了物质状态能量有关,与变化过程,反应条件无关,故B正确;C、气态变成液体要放热,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则a<b,故C错误;D、由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2=﹣393.0kJ•mol﹣1,则①﹣②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D错误;故选B.1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 .t 2时V 正=V 逆,达到平衡C .t 3时V 正>V 逆D .t 1时浓度C (N )=2C (M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 、从反应过程中MN 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可见,M 为生成物,N 为反应物; B 、t 2时M 与N 的物质的量相同;C 、从t 3开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t 1时N6molM3mol .【解答】解:A 、N 为反应物,M 是生成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M ,故A 错误; B 、t 2时M 与N 的物质的量相同,反应速率并不相同V 正>V 逆,故B 错误;C 、从t 3开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 正=V 逆,故C 错误;D 、t 1时N 有6molM 有3mol ,所以浓度C (N )=2C (M ),故D 正确;故选:D .17.对于可逆反应:mA (g )+nB (g )⇌xC (g );△H=?,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 1,p 2)条件下,反应物A 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 >0,m +n >xB .△H >0,m +n <xC .△H <0,m +n <xD .△H <0,m +n >x【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根据图(1)到达平衡时所用时间的长短判断压强p 1和p 2的相对大小,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此判断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的相对大小;根据图(2)判断,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再结合A 的转化率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解答】解:由图(1)知,p 2到达平衡时所用时间长,p 1到达平衡时所用时间短,所用压强为p 2的反应速率慢,为p 1的反应速率快,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p 2<p 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图象知,A 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前的计量数大于反应后的计量数,即m +n >x ;图(2)知,随着温度的升高,A 的转化率减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 <0. 故选D .。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 (2).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 (2).docx

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1.在25℃、101kPa 下,1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H 3OH (l )+O 2(g )═CO 2(g )+2H 2O (l );△H=+725.8 kJ/molB .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H=﹣1452 kJ/molC .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H=﹣725.8 kJ/molD .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H=+1452 kJ/mol2.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 (s )+O 2(g )═2CO (g )△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 +(aq )+OH ˉ(aq )═H 2O (l );△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 .①反应的焓变为﹣221 kJ/molC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3.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 (g )+CO (g )⇌N 2(g )+CO 2(g )△H=﹣373.2kJ/mol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 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 2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4.从下列事实,找出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 2+H 2O=HBr +HBrO ,当加入NaOH 溶液后颜色变浅B .对2HI ⇌H 2+I 2(气)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C .反应CO +NO 2⇌CO 2+NO +Q 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D .合成氨反应:N 2+3H 2⇌2NH 3+Q ,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5.在可逆反应中,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的限度关系正确的是( )A .K 越大,反应程度越大B .K 越大,反应程度越小C .K 的大小与反应程度无关D .升高温度,K 增大6.一定条件下2CO (g )+O 2(g )=2CO 2(g )△H=﹣566kJ •mol ﹣1;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H=﹣890kJ •mol ﹣1,则1molCO 和3mol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A .2912 kJB .2953 kJC .3236 kJD .3836 kJ7.反应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X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 .(NH 3)=0.01 mol/(L •s )B .(O 2)=0.00l0 mol/(L •s )C .(NO )=0.00l0 mol/(L •s )D .(H 2O )=0.045 mol/(L •s )8.在如图用Zn 片、Cu 片和稀硫酸组成的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C.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电解液的PH值逐渐减少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②CH3OH(g)+O2(g)═CO2(g)+2H2(g);△H=﹣192.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kJ•mol ﹣110.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高正价:X>Y>Z B.酸性:H3ZO4>H2YO4>HXO4C.稳定性:HX>H2Y>ZH3D.非金属性:X>Y>Z11.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B.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C.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12.已知反应mX(g)+nY(g)⇌qZ(g);△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13.对于可逆反应A(g)+2B(g)⇌4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1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3为0.4 mol•L﹣115.分子组成为C3H6O2的有机物,能与锌反应,由此可知不与它发生反应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C.食盐 D.甲醇1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n<p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A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增加17.100ml浓度为2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少量浓盐酸B.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18.在恒温条件下,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乙容器为一个恒压的密闭容器,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都充有C气体,若发生可逆反应C(g)⇌A(g)+B (g),经一段时间后,甲、乙两容器反应都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反应速度:乙>甲 B.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甲>乙C.平衡时C的转化率:乙<甲 D.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甲>乙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6分)19.(1)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0,E2>0),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放热”).反应热△H的表达式为.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E0(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丙烷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气态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已知1g丙烷完全燃烧放出50.45kJ的热量.试回答下列问题.丙烷在室温下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mol﹣1.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kJ•mol﹣1.20.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2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有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将1.6molSO2和0.8mol O2放入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的起始容积为100L经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0L,请回答下列问题:(1)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2)若起始时加入amolSO2、bmol O2,且a:b=2:1,在同样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容积为120L.则a、b的值分别为:a=,b=.(3)若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其容积为100L,起始时加入xmolSO2、ymol O2和zmol SO3,反应达平衡时,温度和压强与(2)完全相同,容器内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也与(2)达平衡时的情况完全相同,则x、y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x、z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22.(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mol•L﹣1•min﹣1;用H2表示在4~5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CO H2O CO2H2时间(min)0 0.200 0.300 0 02 0.138 0.238 0.062 0.0623 c1c2c3c34 c1c2c3c35 0.116 0.216 0.0846 0.096 0.266 0.104(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所示: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状态;c1数值0.08mol•L﹣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单选)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23.恒温下,将Xmol N2和Y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若反应进行到t时刻,n(N2)=10mol,n (NH3)=4mol,计算X 的值.(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0%,计算N2的转化率和Y的值.2016-2017学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 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A、根据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来分析;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以及方程式系数的含义来分析;C、根据甲醇燃烧时的用量和放出的热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答;D、根据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来分析.【解答】解:A、反应吸热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甲醇燃烧是放热反应,故△H<0,故A错误;B、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64g甲醇即2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1452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故B正确;C、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64g甲醇即2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1452kJ,焓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成正比,故C错误;D、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甲醇燃烧是放热反应,故△H<0,故D 错误;故选B.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H=﹣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①反应的焓变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A、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继续放出热量;B、反应热包含符号,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C、中和热为57.3kJ•mol﹣1;D、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解答】解:A、由2C(s)+O2(g)═2CO(g)△H=﹣221kJ/mol 可知,1mol碳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继续放出热量,故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J,所以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故A正确;B、反应热包含符号,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故B正确;C、中和热为放热反应,则叙述中和热时不用“﹣”,即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故C错误;D、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故D错误;故选:AB.3.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升温、加压、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增大NO的转化率必须在不加入NO的基础上使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解:2NO(g)+2CO(g)⇌N2(g)+2CO2(g);△H=﹣373.4kJ•mol﹣1 ,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升温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升温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加氮气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加压反应速率增大,无法确定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故D错误;故选B.4.从下列事实,找出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B.对2HI⇌H2+I2(气)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C.反应CO+NO2⇌CO2+NO+Q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Q,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只有改变条件时能引起平衡移动的可逆反应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解答】解:A.加入NaOH溶液后,NaOH和HBr、HBrO发生中和反应而促进溴和水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 选;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不选;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B.5.在可逆反应中,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的限度关系正确的是()A.K越大,反应程度越大 B.K越大,反应程度越小C.K的大小与反应程度无关D.升高温度,K增大【考点】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分析】平衡常数是衡量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解答】解:K越大,说明反应的程度越大,温度变化,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平衡移动的方向,如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K增大,如逆向移动,则K减小.故选A.6.一定条件下2CO(g)+O2(g)=2CO2(g)△H=﹣56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则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A.2912 kJ B.2953 kJ C.3236 kJ D.3836 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据此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1molCO和3molCH4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二者之和为放出总的热量.【解答】解:由2CO(g)+O2(g)═2CO2(g)△H=﹣566kJ•mol﹣1可知,1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66kJ×=283kJ;由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可知,3molCH4(g)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890kJ=2670kJ;所以由1mol CO(g)和2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kJ+2670kJ=2953kJ,故选B.7.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NH3)=0.01 mol/(L•s)B.(O2)=0.00l0 mol/(L•s)C.(NO)=0.00l0 mol/(L•s)D.(H2O)=0.045 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根据v=计算v(H2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判断【解答】解:在体积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v(H2O)==0.0015mol•L﹣1•s﹣1,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0.0015mol•L﹣1•s﹣1=0.0010mol•L﹣1•s﹣1,故A错误;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O2)=×0.0015mol•L﹣1•s﹣1=0.00125mol•L﹣1•s﹣1,故B错误;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O)=×0.0015mol•L﹣1•s﹣1=0.0010mol•L﹣1•s ﹣1,故C正确;D、v(H2O)==0.0015mol•L﹣1•s﹣1,故D错误.故选C.8.在如图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C.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电解液的PH值逐渐减少【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电池装置中,Zn活泼作负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氢离子参加反应生成氢气,则氢离子减少,溶液的pH增大,以此来分析.【解答】解:A.锌片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电流方向是从Cu片经导线流向Zn片,故B错误;C.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正确;D.因氢离子参加反应生成氢气,氢离子减少,则电解液的pH增大,故D错误.故选C.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②CH3OH(g)+O2(g)═CO2(g)+2H2(g);△H=﹣192.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kJ•mol ﹣1【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分析】A、利用盖斯定律,②×3﹣①×2可得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而可知甲醇的燃烧热;B、根据△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来判断;C、根据已知的甲醇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来判断;D、根据物质的能量大小与物质的状态关系来判断.【解答】解:A、根据盖斯定律将,②×3﹣①×2可得:CH3OH(g)+O2(g)=CO2(g)+2H2O(l)△H=﹣192.9kJ/mol×3﹣49kJ/mol×2=﹣676.7kJ/mol,所以甲醇的燃烧热为676.7kJ/mol,故A错误;B、反应①的△H>0,而图示的△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0,故B错误;C、由已知可知,反应①为吸热反应,而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D、同物质的量的同种物质,气态能量最高,其次液态能量,固态能量最低,由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故D正确;故选D.10.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高正价:X>Y>Z B.酸性:H3ZO4>H2YO4>HXO4C.稳定性:HX>H2Y>ZH3D.非金属性:X>Y>Z【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三种元素分别是Cl、S、P,A.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化合价越高;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C.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解答】解: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三种元素分别是Cl、S、P,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就越高,所以元素的最高正价:X>Y>Z,故A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性X>Y>Z,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所以酸性H3ZO4<H2YO4<HXO4,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X>Y>Z,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故C正确;D.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X>Y>Z,故D正确;故选B.11.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B.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C.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以此解答.【解答】解:A.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如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则不是有效碰撞,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C.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则增大气体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故D正确.故选A.12.已知反应mX(g)+nY(g)⇌qZ(g);△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恒容条件下,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可逆反应达平衡时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由于m+n>q,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结合M=判断;D、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率相同.【解答】解:A、恒容条件下,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可逆反应达平衡时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C、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由于m+n>q,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结合M=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错误;D、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率相同,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故D错误.故选B.13.对于可逆反应A(g)+2B(g)⇌4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分析】可逆反应A(g)+2B(g)⇌4C(g)(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结合图象来解答.【解答】解:A.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重新达到平衡前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图象相符,故A正确;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应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 错误;C.温度高,反应速率大,先到达平衡,即500℃时先达到平衡状态,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温度高的先达到平衡,且温度高时向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则A的含量低,故D正确;故选AD.1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3为0.4 mol•L﹣1【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分析】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为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解答】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浓度变化分别为0.2mol/L、0.1mol/L,因可逆反应,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所以SO2小于0.4mol/L,O2小于0.2mol/L,故A错误;B.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变化为0.2mol/L,该题中实际变化为0.05mol/L,小于0.2mol/L,故B正确;C.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一个减小,另一个一定增大,故C错误;D.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变化为0.2mol/L,实际变化小于该值,故D错误;故选B.15.分子组成为C3H6O2的有机物,能与锌反应,由此可知不与它发生反应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C.食盐 D.甲醇【考点】羧酸简介.【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此有机物是丙酸,根据丙酸的性质来解答.【解答】解:分子组成为C3H6O2,符合通式C n H2n O2,故可能为丙酸,也可能为酯类,但根据此物质能与锌反应,可知为丙酸.A、丙酸是一种有机酸,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羧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能与碳酸钠反应制出CO2,故B不符合题意;C、丙酸与NaCl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D、丙酸可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n<p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A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增加【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不考虑平衡移动,各物质浓度因为体积变化为,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题干中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说明体积变化后平衡发生了移动,依据C浓度变化可知,平衡左移,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逆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据此分析判断选项.【解答】解: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不考虑平衡移动,各物质浓度因为体积变化为,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题干中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说明体积变化后平衡发生了移动,依据C浓度变化可知,平衡左移,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逆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A、依据分析判断,正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m+n<p,故A正确;B、依据分析,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C、逆向进行A的转化率降低,故C正确;D、平衡逆向进行C的条件分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D.。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doc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宿州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二化学与生活模块(鲁科版)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下列叙述中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A.某些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能B 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替代一次性饭盒C.世博会期间为了方便游客应免费提供聚乙烯塑料袋D.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x反应生成无毒气体2.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A.K B.CaC. NaD.Fe3.下列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利用太阳能、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D.提倡使用家庭轿车代替公交车4.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名词,这里的碘、铁、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C.氧化物 D.分子5.装饰不久的居室,由于装饰材料释放出的污染物浓度过高,影响人体健康,这些污染物主要是()A.二氧化硫 B.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C.一氧化碳 D.一氧化氮、二氧化氮6. 第十四个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

原因是那些不愿吸烟的人无可奈何地吸入别人吐出来的、同样含有大量烟草毒性物质的空气而致病,这其中除烟碱和致癌物焦油外,还有一种不易注意的有毒物质是 ( )A.一氧化氮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7.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水污染却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目前,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农田排水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④降雨淋洗降空气中污染物和堆积在地上的垃圾污染物冲入水中() A.①②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下列有关废弃物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焚烧等,但这些处理方法各有利弊B.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回收其中的各种金属、石墨电极C.填埋垃圾不需处理,只要深埋即可D.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故宜大力推广9.饮食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基本需求,下列关于饮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类需要的蛋白质都可以由鸡蛋提供,多吃有益B.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人为了减肥,每天只吃水果蔬菜即可C.保健品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应大量食用D.要促进身体健康,各种饮食必须合理搭配10.下列家庭化学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中含有碘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B.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C.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D.用鸡蛋白、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11.下列图中标志有中国环境标志、回收标志、绿色食品标志、中国节水标志,其中为回收标志的是()A B C D 12.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因为它①热稳定性差②增加甜味③产生二氧化碳④提供钠离子。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年级化学试卷(理科班).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年级化学试卷(理科班).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答清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理科班)(时间6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64分。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 ·L -1·s -1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 ·L -1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2.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O 2(g)=====点燃CO 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把下列四种X 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 ·L -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 ,此时,X 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 .10 ℃ 20 mL 3 mol ·L -1的X 溶液B .20 ℃ 30 mL 2 mol ·L -1的X 溶液C .20 ℃ 10 mL 4 mol ·L -1的X 溶液D .10 ℃ 10 mL 2 mol ·L -1的X 溶液4.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

若c(HI)由1.0 mol ·L -1降低到0.7 mol ·L -1时,需要15 s ,那么c(HI)由0.7 mol ·L -1降到0.5 mol ·L -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

A .等于5 sB .等于10 sC .大于10 sD .小于10 s 5.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 ,B 的浓度减少0.6 mol ·L -1。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联考试卷.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联考试卷.docx

高二(上)联考化学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2.下列能正确表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CH3COOH+H2O⇌CH3COO﹣+H3O+B.Br﹣+H2O⇌HBr+OH﹣C.CO32﹣+2H2O⇌H2CO3+2OH﹣ D.NH4++H2O⇌NH3•H2O+H+3.在一定条件下,对于A2(g)+3B2(g)⇌2AB3(g)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2)=0.8mol•L﹣1•s﹣1B.v(A2)=30mol•L﹣1•min﹣1C.v(AB3)=1.0mol•L﹣1•s﹣1D.v(B2)=1.2mol•L﹣1•s﹣14.下列三种化合物由左到右是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HCl、CaCO3、SO2B.KNO3、CH3COOH、NH3C.HClO、H2S、C2H5OH D.BaSO4、H3PO4、H2O5.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热△H=(b﹣a)kJ•mol﹣1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6.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温度,反应刚开始时,放出氢气速率最快的是()编号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A Mg,0.1 6mol/L硝酸10ml 80B Mg,0.1 3mol/L盐酸10ml 60C Fe,0.1 3mol/L盐酸10ml 60D Mg,0.1 3mol/L硫酸10ml 60A.A B.B C.C D.D7.CO(g)+H2O(g)⇌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8.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g)+O2(g)=H2O(g);△H=+242kJ•mol﹣1B.H2O(g)=H2(g)+O2(g);△H=+242kJ•mol﹣1C.2H2(g)+O2(g)=2H2O(l);△H=﹣484kJ•mol﹣1D.2H2(g)+O2(g)=2H2O(g);△H=+484kJ•mol﹣19.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常用焓判据和熵判据,则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判定反应一定自发进行的是()A.△H>0,△S>0 B.△H<0,△S>0 C.△H>0,△S<0 D.△H<0,△S<0 1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700 800 830 1 000 1 200K 0.6 0.9 1.0 1.7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恒温恒容下,当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已知c(CO2)•c(H2)=c(CO)•c(H2O),则温度为800℃C.该反应的△H>0D.在830℃时,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11.室温下,对于pH和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B.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C.加水稀释两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硫酸工业中,增大O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B.对2HI⇌H2+I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C.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D.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适当加热溶液(氨气不挥发)后颜色变深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的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14.对于可逆反应2NO2⇌N2O4,下列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A.N2O4和NO2的分子数之比为1:2B.N2O4和NO2的浓度相等C.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D.单位时间有1mol N2O4转变为NO2的同时,有1molNO2转变为N2O41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O2(g)═ZnO(s)△H=﹣351.1kJ•mol﹣1Hg(l)+O2(g)═HgO(s)△H=﹣90.7kJ•mol﹣1由此可知反应Zn(s)+HgO(s)═ZnO(s)+Hg(l)的焓变△H为()A.﹣260.4 kJ•mol﹣1B.﹣441.8 kJ•mol﹣1C.+260.4 kJ•mol﹣1D.+441.8 kJ•mol﹣116.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是()①pH=0的盐酸②0.1mol/L的盐酸③0.01mol/L的NaOH溶液④pH=14的NaOH溶液.A.1:10:100:1 B.1:10﹣1:10﹣12:10﹣14C.14:13:12:14 D.14:13:2:117.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反应:FeCl3+3KSCN⇌3KCl+Fe(SCN)3,在此溶液中作如下处理,平衡左移的是()A.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B.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C.减少Fe(SCN)3的浓度D.加水稀释18.如图所示,△H1=﹣393.5kJ•mol﹣1,△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1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3molX和3mol Y发生反应:3X(g)+Y(g)═2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4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0s内反应速率为v(X)=0.05 mol/(L•s),X的转化率为80%B.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4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C.其它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D.其它条件不变,若初始投入2mol X和2mol Y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2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 A(g)+n B(g)⇌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0.20mol/L.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A的质量分数增大 B.化学计量数:m+n>3C.平衡向右移动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21.用水稀释0.1mo1•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A.B.C.c(H+)和c(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22.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23.下列方法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使溶液呈酸性的是()A.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铝固体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C.向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D.将水加热到100℃,使水的pH=62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反应:Al3++3HCO3﹣═3CO2↑+Al(OH)3↓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C.硫化亚铁中加入盐酸:S2﹣+2H+═H2S↑D.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H2↑+2OH﹣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下列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Na+、CO32﹣、Cl﹣、K+B.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C.K2SO3溶液中c(K+)与c(SO32﹣)之比为2:1D.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二、填空题26.现有成都市树德中学甲、乙两化学兴趣小组安装两套如图1的相同装置,用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1)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请帮助完成(所有空均需填满).实验编号实验目的t℃催化剂浓度甲组实验Ⅰ做实验参照25 3滴FeCl3溶液10ml 2% H2O2甲组实验Ⅱ25 10ml 5% H2O2(2)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2数据.①由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H2O2分解速率;②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H2O2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Na2O2和K2O2溶于水放出气体速率较快的是;乙组提出可以用BaO2固体与H2SO4溶液反应制H2O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是.27.现有常温下的0.1mol•l﹣1纯碱溶液,该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相关离子方程式是:.为证明存在上述平衡,进行如下实验:在0.1mol•l﹣1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再往溶液中滴加(填化学式)溶液,红色逐渐退为无色,说明上述观点成立.28.同学甲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0.1mol•L﹣1Na2CO3中,发生水解的CO32﹣不超过其总量的10%.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实验方案及预期观察到的现象)答:.29.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发现碳酸钙逐渐溶解,同时还产生的现象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一种单质,也会产生类似上述现象,这种单质是(填字母)A.碳B.硫C.镁D.铜.30.室温下,pH均为13的Na2CO3和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之比=.31.室温下,取25mL的pH=2的醋酸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Na+)、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填“>”或“<”或“=”).取25mL的pH=2的盐酸,加入等体积pH=12的氨水,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32.某课外兴趣小组用0.10mol•L﹣1标准盐酸滴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酚酞作指示剂.①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锥形瓶中的溶液由;②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③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酸液润洗B.开始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消失C.装待测液的滴定管,放液前平视,后仰视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④已知测的下列数据:测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25.00 0.40 20.38第二次25.00 4.00 24.02则待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3.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1)若t1=25℃,则K w1=;若t2=100℃时,K w2=10﹣12,则此时0.05mol•L﹣1的Ba (OH)2溶液的pH=.(2)已知常温下,0.1mol•L﹣1的H2A溶液的pH=3,请写出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3)已知25℃时,0.1L 0.1mol•L﹣1的NaA溶液的pH=10,则NaA溶液中所存在的平衡有:.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100℃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2的硫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pH=9,则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高二(上)联考化学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 与NH4Cl反应、C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铝片与稀H2SO4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故A不选;B.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吸热反应,故C选;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故D 不选;故选:C.2.下列能正确表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CH3COOH+H2O⇌CH3COO﹣+H3O+B.Br﹣+H2O⇌HBr+OH﹣C.CO32﹣+2H2O⇌H2CO3+2OH﹣ D.NH4++H2O⇌NH3•H2O+H+【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水解反应为弱酸或弱碱离子结合生成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以此来解答.A.选项中是醋酸电离方程式;B.Br﹣不是弱酸阴离子不发生水解;C.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D.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解答】解:A.选项中是醋酸电离方程式,氢离子用H3O+表示,故A不符合;B.Br﹣不是弱酸阴离子不发生水解,故B不符合;C.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CO32﹣+H2O⇌HCO3﹣+OH﹣,故C不符合;D.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水哦姐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故D符合;故选D.3.在一定条件下,对于A2(g)+3B2(g)⇌2AB3(g)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2)=0.8mol•L﹣1•s﹣1B.v(A2)=30mol•L﹣1•min﹣1C.v(AB3)=1.0mol•L﹣1•s﹣1D.v(B2)=1.2mol•L﹣1•s﹣1【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先把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再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解答】解:根据反应A2(g)+3B2(g)⇌2AB3(g),均转化为B2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A、V(A2)=0.8mol/(L•s),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2)=3V(A2)=3×0.8mol/(L•s)=2.4mol/(L•s);B、v(A2)=30 mol•L﹣1•min﹣1=0.5mol/(L•s),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2)=3V(A2)═3×0.5mol/(L•s)=1.5mol/(L•s);C、v(AB3)=1.0mol/(L•s),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2)=v(AB3)=×1mol/(L•s)=1.5mol/(L•s);D、v(B2)=1.2mol/(L•s);所以最快的是A,故选A.4.下列三种化合物由左到右是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HCl、CaCO3、SO2B.KNO3、CH3COOH、NH3C.HClO、H2S、C2H5OH D.BaSO4、H3PO4、H2O【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为弱电解质,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碳酸钙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碳酸钙为强电解质,故A错误;B、硝酸钾为强电解质,乙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乙酸为弱电解质,氨气为非电解质,故B 正确;C、次氯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所以次氯酸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D、水为弱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5.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热△H=(b﹣a)kJ•mol﹣1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依据图象分析,结合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可知,反应物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解答】解:A、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每生成2分子AB放出bkJ热量,故A错误;B、该反应焓变=断裂化学键吸收热量﹣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热量,所以焓变为△H=+(a﹣b)kJ/mol;故B错误;C、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可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D、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吸收a kJ能量,故D错误;故选C.6.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温度,反应刚开始时,放出氢气速率最快的是()编号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A Mg,0.1 6mol/L硝酸10ml 80B Mg,0.1 3mol/L盐酸10ml 60C Fe,0.1 3mol/L盐酸10ml 60D Mg,0.1 3mol/L硫酸10ml 60A.A B.B C.C D.D【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的本身性质,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注意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解答】解:活泼性Mg>Fe,则Mg反应较快,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BCD反应温度相同,D中氢离子浓度最大,则反应速率最大.故选D.7.CO(g)+H2O(g)⇌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是△H只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B.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解答】解:A.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H不变,故A错误;B.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故B正确;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故C错误;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B;8.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g)+O2(g)=H2O(g);△H=+242kJ•mol﹣1B.H2O(g)=H2(g)+O2(g);△H=+242kJ•mol﹣1C.2H2(g)+O2(g)=2H2O(l);△H=﹣484kJ•mol﹣1D.2H2(g)+O2(g)=2H2O(g);△H=+484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A、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B、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逆过程为吸热过程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来判断;D、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解答】解:A、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A错误;B、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其逆过程就要吸收这些热量,有:H2O(g)=H2(g)+O2(g)△H=+242kJ•mol﹣1,故B正确;C、生成的水应该为气态,而不是液态,故C错误;D、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D错误.故选B.9.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常用焓判据和熵判据,则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判定反应一定自发进行的是()A.△H>0,△S>0 B.△H<0,△S>0 C.△H>0,△S<0 D.△H<0,△S<0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解答】解: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 <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H<0,△S>0时,△G=△H﹣T•△S<0,一定能自发进行,而△H>0,△S<0时不能自发进行,△H>0,△S>0或△H<0,△S<0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反应的温度,所以△H<0,△S>0一定能自发进行,故选B.1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700 800 830 1 000 1 200K 0.6 0.9 1.0 1.7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恒温恒容下,当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已知c(CO2)•c(H2)=c(CO)•c(H2O),则温度为800℃C.该反应的△H>0D.在830℃时,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已知c(CO2)•c(H2)=c(CO)•c(H2O),则平衡常数K=1;C.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温度为830℃时平衡常数K=1,则c(CO2)•c(H2)=c(CO)•c(H2O),不能说明c (CO2)=c(CO).【解答】解: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A错误;B.已知c(CO2)•c(H2)=c(CO)•c(H2O),则平衡常数K=1,则温度为在830℃,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H>0,故C正确;D.温度为830℃时平衡常数K=1,则c(CO2)•c(H2)=c(CO)•c(H2O),不能说明c (CO2)=c(CO),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不一定为50%,故D错误,故选:C.11.室温下,对于pH和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B.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C.加水稀释两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溶液pH的定义.【分析】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所以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能促进弱电解质电离,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不同的酸和相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解答】解:A.向盐酸中加入醋酸钠晶体,醋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醋酸,导致溶液的pH 增大,向醋酸中加入醋酸钠,能抑制醋酸电离,导致其溶液的pH增大,故A正确;B.盐酸是强酸,不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不影响盐酸的pH,醋酸是弱酸,其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电离,导致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醋酸的pH减小,故B错误;C.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都减小,所以pH都增大,故C错误;D.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且二者都是一元酸,所以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醋酸产生的氢气比盐酸多,故D错误;故选A.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硫酸工业中,增大O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B.对2HI⇌H2+I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C.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D.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适当加热溶液(氨气不挥发)后颜色变深【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解答】解:A.增大一种气体反应物的用量,平衡正移,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故B错误;C.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开啤酒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D.加热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溶液颜色加深,与勒夏特列原理有关,故D正确.故选B.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的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分析】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温度越高,则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解答】解: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所以T1<T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产物的量降低,说明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正反应的△H<0,故选B.14.对于可逆反应2NO2⇌N2O4,下列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A.N2O4和NO2的分子数之比为1:2B.N2O4和NO2的浓度相等C.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D.单位时间有1mol N2O4转变为NO2的同时,有1molNO2转变为N2O4【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当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分子数比为2:1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故A不选;B.平衡时各物质浓度大小决定于开始加入的多少,所以其浓度相等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选;C.各组分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选;D.有1mol N2O4转变为NO2的同时,有2molNO2转变为N2O4,说明N2O4生成速率与N2O4分解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故选C.1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O2(g)═ZnO(s)△H=﹣351.1kJ•mol﹣1Hg(l)+O2(g)═HgO(s)△H=﹣90.7kJ•mol﹣1由此可知反应Zn(s)+HgO(s)═ZnO(s)+Hg(l)的焓变△H为()A.﹣260.4 kJ•mol﹣1B.﹣441.8 kJ•mol﹣1C.+260.4 kJ•mol﹣1D.+441.8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只与起始状态、最终状态有关,则反应相加减时,反应热也相加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①Zn(s)+O2(g)=ZnO(s)△H=﹣351.1kJ•mol﹣1,②Hg(1)+O2(g)=HgO(s)△H=﹣90.7kJ•mol﹣1,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Zn(s)+HgO(s)═ZnO(s)+Hg(1)可由①﹣②得到,所以△H=(﹣351.1kJ•mol﹣1)﹣(﹣90.7kJ•mol﹣1)=﹣260.4 kJ•mol﹣1,故选A.16.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是()①pH=0的盐酸②0.1mol/L的盐酸③0.01mol/L的NaOH溶液④pH=14的NaOH溶液.A.1:10:100:1 B.1:10﹣1:10﹣12:10﹣14C.14:13:12:14 D.14:13:2:1【考点】水的电离;pH的简单计算.【分析】电离平衡为H2O⇌H++OH﹣,在水中加入酸或者碱溶液,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碱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结合Kw=c(H+)×c(OH﹣)计算该题.【解答】解: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碱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①pH=0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为mol/L=1×10﹣14mol/L;②0.1mol/L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为mol/L=1×10﹣13mol/L;③0.01mol/L的NaOH 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mol/L=1×10﹣12mol/L;④pH=14的NaOH 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14mol/L;所以由水电离产生的c(H+)之比①:②:③:④=1×10﹣14mol/L:1×10﹣13mol/L:1×10﹣12mol/L:1×10﹣14mol/L=1:10:100:1,故选A.17.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反应:FeCl3+3KSCN⇌3KCl+Fe(SCN)3,在此溶液中作如下处理,平衡左移的是()A.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B.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C.减少Fe(SCN)3的浓度D.加水稀释【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分析,加入少量KCl固体,溶液中Fe3+、SCN﹣浓度不变;B、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溶液中Fe3+浓度增大,平衡正向进行;C、平衡是水溶液中的平衡,减少Fe(SCN)3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D、结合平衡常数分析,加水稀释,离子浓度降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降低更多.【解答】解:A、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分析,化学平衡为Fe3++3SCN﹣=Fe(SCN)3+、SCN﹣浓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平衡不动,故A错3,加入少量KCl固体,溶液中Fe误;B、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溶液中Fe3+浓度增大,平衡正向进行,溶液颜色加深,故B错误;C、减少Fe(SCN)3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故C错误;D、加水稀释,离子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c3(SCN﹣)•c(Fe3+)降低更多,平衡左移,故D正确;故选D.18.如图所示,△H1=﹣393.5kJ•mol﹣1,△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先根据图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最后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来解答.【解答】解:由图得:①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395.4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A、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大1.9 kJ,故A错误;B、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两种物质,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D、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故D正确.故选:D.1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3molX和3mol Y发生反应:3X(g)+Y(g)═2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4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0s内反应速率为v(X)=0.05 mol/(L•s),X的转化率为80%B.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4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C.其它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D.其它条件不变,若初始投入2mol X和2mol Y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经60s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平衡之后,如外界条件不不变,则平衡状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结合生成Z的物质的量进行相关的计算.【解答】解:A、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4molZ,则v(Z)==mol/(L•s),故v(X)=v(Z)==0.005mol/(L•s),故A错误;B、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4L,Z的平衡浓度瞬间变为原来的,但是此时由于减小压强,故平衡左移,导致Z的浓度继续降低,故B错误;C、其它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那么平衡左移,即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则该反应的逆反应吸热,那么正反应放热,即△H<0,故C错误;D、其它条件不变,若初始投入2mol X和2mol Y,对比3molX和3molY,相当于降低了体系的压强,故平衡左移,即Y的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故选D.2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 A(g)+n B(g)⇌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0.20mol/L.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A的质量分数增大 B.化学计量数:m+n>3C.平衡向右移动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如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25mol/L,大于实际A的浓度变为0.2mol/L,说明平衡向消耗A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如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25mol/L,大于实际A的浓度变为0.2mol/L,说明平衡向消耗A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A、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错误;B、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m+n<3,故B错误;。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9).docx

鲁教版高二化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9).docx

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已知反应:2NO(g)+Br2(g)⇌2NOBr(g)△H=﹣a kJ•mol﹣1(a>0),其反应机理如下①NO(g)+Br2(g)⇌NOBr2(g)快②NO(g)+NOBr2(g)⇌2NOBr(g)慢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的快慢B.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 kJ•mol﹣1D.增大Br2(g)浓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NH3、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B.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C.H2SO3(aq)+2NaOH(aq)=Na2SO3(aq)+2H2O(l)△H>﹣114.6 kJ/molD.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推知:C(石墨)═C(金刚石)△H<03.下列各项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无关的是()A.收集Cl2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B.加催化剂,使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SO3C.可用浓氨水和NaOH(s)快速制取氨气D.加压条件下有利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CH3COOH 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能证明CH3COOH 是弱电解质B.将Ca(OH)2的饱和溶液加热,pH 和K w均增大C.25℃时,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 mol•L﹣1盐酸的pH=8.0D.向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NH4Cl(s)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5.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0.1 mol/L FeCl3溶液:K+、Br﹣、H2O2B.含大量NO3﹣的溶液:Fe2+、SO42﹣、H+C.水电离产生的c(OH﹣)=10﹣13mol/L的溶液:Al3+、Na+、Cl﹣D.=1×1014的溶液:NH4+、CrO42﹣、ClO﹣6.下列各组反应中关于能量的比较正确的是()①H2(g)+Cl2(g)=2HCl(g)△H1;H2(g)+Cl2(g)=HCl (g)△H2;△H1>△H2②2H2O(l)=2H2(g)+O2(g)△H1;2Na(s)+2H2O(l)=2NaOH(aq)+H2(g)△H2;△H1>△H2③CH3OH(g)+O2(g)=CO2(g)+2H2O(l)△H1;CH3OH(l)+O2(g)=CO2(g)+2H2O(g)△H2;△H1<△H2④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N2和3mol H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Q1<Q2.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7.对于反应:4CO(g)+2NO2(g)=4CO2(g)+N2(g)△H=﹣1200kJ•mol﹣1,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8.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图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B.图乙: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C.图丙:验证CuCl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D.图丁:验证2NO2(g)⇌N2O4(g)△H<09.用化学用语解释相关现象正确的是()A.BaSO4的水溶液导电性极弱:BaSO4⇌Ba2++SO42﹣B.KHSO4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KHSO4=K++H++SO42+C.常温下,0.1 mol/L的HF 溶液的pH>1:HF+H2O⇌H3O++F﹣D.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蓝色:4I﹣+O2+2H2O=2I2+4OH﹣10.在体积均为1L,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投入0.23g Na,则下图中比较符合反应事实的曲线是()A.B. C.D.11.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SO2和O2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H<0,图甲表示反应速率(v)与温度(T)的关系、图乙表示T1时,平衡体系中SO2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曲线1表示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B.图甲中,d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C.图乙中,a、b两点的反应速率:v a>v bD.图乙中,c点的正、逆反应速率:v(逆)>v(正)12.T℃时,将A和B各0.32mol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H=﹣a kJ•mol﹣1(a>0),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 0 2 4 7 9n(B)/mol 0.32 0.24 0.22 0.20 0.20A.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4 mol C,则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12a kJB.恒温,如果压缩容器体积,B的浓度和体积分数均不变C.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4 mol A 和0.64 mol B,则达平衡时n(C)<0.48 mol D.恒温、恒容,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2 mol A,再次平衡时,B的转化率增大13.已知反应:C(s)+H2O(g)⇌CO(g)+H2(g)△H>0,某温度下,向5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C(s)与1mol H2O(g),t1s时,CO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到第t2s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CO的物质的量为0.35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B.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H2O 浓度C.t1~t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2O)=D.t2后继续加入2 mol C(s)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4.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已知:2SO2+O2⇌2SO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可用如图简单表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8的燃烧热△H=﹣a kJ•mol﹣1B.1 mol SO2和过量O2反应可释放出b kJ 的热量C.已知1个S8分子中有8个S﹣S,S=O的键能为d kJ•mol﹣1,O=O的键能为e kJ•mol﹣1,则S8分子中S﹣S的键能为(2d﹣a﹣e)kJ•mol﹣1D.若使用V2O5作催化剂,当SO2(g)转化生成1mol SO3(g)时,释放的热量小于b kJ 15.苯甲酸钠(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冲入CO2气体,已知25℃时,HA、H2CO3的电力平衡常数分别为K=6.25×10﹣5、K1=4.3×1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A.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中c(A﹣)不变B.当pH为5.0时,饮料中=0.16C.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低D.结合H+的能力:A﹣>HCO3﹣16.在不同温度下,将2mol X、2mol Y分别充入到不同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X(g)+Y (g)⇌mZ(g)△H,所得Z的平衡浓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2 3200300 2.4 1.2 0.8400 2.0 1.0A.m=2,△H>0B.300℃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9C.在3L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400℃>200℃D.200℃,2L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2 mol Z,平衡时Z 的体积分数增大17.将一定量纯净的X 置于某10L 容积恒定的真空容器中(假设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X(s)⇌2Y(g)+Z(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分解平衡常数列于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温度(oC)15.0 25.0 30.0 35.0K/(×10﹣8 mol3•L﹣3)0.205 1.64 4.68 10.8A.若Z的体积分数不再随时间变化时表示反应达平衡状态B.35 oC时,达平衡时,X分解了0.03 molC.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能自发D.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再次达平衡后,n(X)比原平衡大18.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P2O3和P2O5,已知单质磷(P)的燃烧热为X kJ/mol,0.1molP 在2.24L O2(标准状况下)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时,放出Y kJ 的热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0.025 mol P2O5B.生成P2O3所释放的热量为(Y﹣0.05X)kJC.2P(s)+O2(g)=P2O3(s)△H=﹣(40Y﹣2X)kJ•mol﹣1D.生成的P2O3与P2O5的质量之比为1:119.常温下,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水电离产生的c(H+)<10﹣7mol/L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20.如图,隔板K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 A和1mol B,乙中充入2mol C和1mol He,此时K停在0处.发生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后,恢复至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达平衡后,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0~2之间B.若平衡时K停留在左侧1处,则活塞停留在右侧6处C.达到平衡时,甲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小于于乙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D.根据隔板K滑动与否可判断左右两边的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21.某实验小组欲用酸性KMnO4和H2C2O4反应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量来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表:实验序号 A 溶液 B 溶液①2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②20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1)检验如图装置气密性的最简便方法为:.(2)H2C2O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该实验探究的是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填实验序号).(4)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4.48mL 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末,c(MnO4﹣)=(若忽略溶液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5)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所示,积极探究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①、②、③K+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22.高温裂解法处理工业废硫酸的原理为:2H2SO4(l)=2SO2(g)+O2(g)+2H2O(g)△H=+550kJ/mol,它由两步反应组成:i.H2SO4(l)=SO3(g)+H2O(g)△H=+177kJ/molii.SO3(g)分解.(1)SO3(g)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工业上常用SO2制备Na2S2O3,向0.1mol/L的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为.(3)反应ii的△S0 (填“>”、“<”、“=”).(4)对反应ii,可用V2O5作催化剂.已知:SO2+V2O5⇌SO3+V2O4K1、O2+V2O4⇌V2O5K2,则在相同温度下,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用K1、K2表示).(5)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表示L一定时,反应ii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②比较L1、L2的大小.(6)维持体系总压p恒定,在T℃时,物质的量为9mol、体积为2L的SO3(g)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已知SO3的平衡转化率25%,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最简分数表示).23.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雾霾的形成与汽车排放的NO x等有毒气体有关.(1)可以通过活性炭处理汽车尾气,原理为:C(s)+2NO(g)⇌N2(g)+CO2(g)△H <0.①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2ν正(NO)=ν逆(CO2)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2mol C(s)和2mol NO(g)达平衡后,再在绝热、恒容条件下,加入1mol NO重新达平衡后,N2的百分含量将(填“增大”、“减小”、“不变”).(2)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原理为:2NO2(g)+O3(g)⇌N2O5(g)+O2(g).若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起始时充入0.4molNO2、0.2mol O3,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①实验a从开始至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O3)=;实验c中NO2的平衡转化率为.②与实验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分别是:b,c.③M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N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填“>”、“<”或“=”).④若在N点时,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t1时再加入0.4molNO2、0.2mol O3,请在图中画出逆反应速率在t1后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图2.24.(1)溶液中,c(H+)=10﹣x mol•L﹣1,c(OH﹣)=10﹣y mol•L﹣1,x与y的关系如图1所示.①若从A点到B点,可采取的措施为.②T2℃时,将pH=0的NaHSO4溶液逐滴滴加到pH=2 的醋酸溶液中,则水电离出的c(OH ﹣)将(填“增大”、“减小”、“不变”).③已知:T1℃时,醋酸的电离常数为1.8×10﹣5,则T1℃时,在0.5mol•L﹣1的醋酸溶液中由醋酸电离出的c(H+)约是水电离出的c(H+)的倍.④T2℃时,将某溶液(此溶液满足lg[]=10)滴入含Na+、HS﹣、SO42﹣、K+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体积均为1mL pH=2的一元酸HA和HB,加水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①m的取值为.②a点酸的浓度b点酸的浓度(填“>”、“<”、“=”).③若m<4,常温下a点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A.c(A﹣)B.n(H+)•n(OH﹣)C.D.(3)已知:25℃时,HCN、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K=4.9×10﹣10,K1=4.3×10﹣7、K2=5.6×10﹣11,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已知反应:2NO(g)+Br2(g)⇌2NOBr(g)△H=﹣a kJ•mol﹣1(a>0),其反应机理如下①NO(g)+Br2(g)⇌NOBr2(g)快②NO(g)+NOBr2(g)⇌2NOBr(g)慢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的快慢B.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 kJ•mol﹣1D.增大Br2(g)浓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的一步;B.NOBr2是中间产物;C.正反应放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D.增大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解答】解: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的一步,所以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②的快慢,故A 错误;B.NOBr2是中间产物,而不是催化剂,故B错误;C.正反应放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 kJ•mol﹣1,故C正确;D.增大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NH3、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B.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C.H2SO3(aq)+2NaOH(aq)=Na2SO3(aq)+2H2O(l)△H>﹣114.6 kJ/molD.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推知:C(石墨)═C(金刚石)△H<0【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A、氨气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C、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H=﹣57.3KJ/mol;D、物质越稳定,能量越低.【解答】解:A、氨气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故氨气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植物油属于可再生燃料,故不是化石燃料,故B错误;C、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H=﹣57.3KJ/mol,而亚硫酸为弱电解质,电离吸热,故H2SO3(aq)和2molNaOH(aq)反应生成2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114.6KJ,则△H>﹣114.6 kJ/mol,故C正确;D、物质越稳定,能量越低,故石墨的能量更低,则转化为金刚石要吸热,即△H>0,故D 错误.故选C.3.下列各项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无关的是()A.收集Cl2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B.加催化剂,使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SO3C.可用浓氨水和NaOH(s)快速制取氨气D.加压条件下有利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解答】解:A、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H2O⇌HClO﹣+H++Cl﹣,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大量的生成物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所以可以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选;C、浓氨水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的化学平衡NH3+H2O⇌NH3•H2O⇌NH4++OH﹣,逆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不选;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CH3COOH 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能证明CH3COOH 是弱电解质B.将Ca(OH)2的饱和溶液加热,pH 和K w均增大C.25℃时,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 mol•L﹣1盐酸的pH=8.0D.向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NH4Cl(s)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分析】A.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B.将Ca(OH)2的饱和溶液加热,溶解度减小;C.常温下,酸的pH一定小于7;D.铵根离子会抑制一水合氨的电离,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解答】解:A.0.1 mol•L﹣1CH3COOH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光较暗,说明该醋酸中离子浓度降低,但不能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B.将Ca(OH)2的饱和溶液加热,溶解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所以pH减小,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即K w增大,故B错误;C.常温下,1.0×10﹣3 mol•L﹣1盐酸的pH=3,1.0×10﹣8 mol•L﹣1盐酸的pH<7,故C错误;D.向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NH4Cl(s)后,铵根离子会抑制一水合氨的电离,氨水的pH减小,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pH减小,故D正确.故选D.5.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0.1 mol/L FeCl3溶液:K+、Br﹣、H2O2B.含大量NO3﹣的溶液:Fe2+、SO42﹣、H+C.水电离产生的c(OH﹣)=10﹣13mol/L的溶液:Al3+、Na+、Cl﹣D.=1×1014的溶液:NH4+、CrO42﹣、ClO﹣【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溴离子;B.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铁离子;C.水电离产生的c(OH﹣)=10﹣13mol/L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三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D.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次氯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解答】解:A.Br﹣、H2O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NO3﹣、Fe2+、H+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水电离产生的c(OH﹣)=10﹣13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Al3+、Na+、Cl﹣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D.该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ClO﹣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6.下列各组反应中关于能量的比较正确的是()①H2(g)+Cl2(g)=2HCl(g)△H1;H2(g)+Cl2(g)=HCl (g)△H2;△H1>△H2②2H2O(l)=2H2(g)+O2(g)△H1;2Na(s)+2H2O(l)=2NaOH(aq)+H2(g)△H2;△H1>△H2③CH3OH(g)+O2(g)=CO2(g)+2H2O(l)△H1;CH3OH(l)+O2(g)=CO2(g)+2H2O(g)△H2;△H1<△H2④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N2和3mol H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Q1<Q2.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①反应热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②2H2O(l)=2H2(g)+O2(g)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H1>0,而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H2<0;③气态的甲醇转化为液态的甲醇要放热,结合盖斯定律分析解答;④合成氨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恒压达平衡时的体积小于恒容的体积;【解答】解:①反应热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物质的量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值越小,则△H1<△H2,故错误;②2H2O(l)=2H2(g)+O2(g)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H1>0,而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H2<0,所以;△H1>△H2,故正确;③气态的甲醇转化为液态的甲醇要放热,由反应Ⅰ、CH3OH(g)+O2(g)=CO2(g)+2H2O(l)△H1;ⅡCH3OH(l)+O2(g)=CO2(g)+2H2O(g)△H2;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得:CH3OH(g)=CH3OH(l),△H1﹣△H2<0,所以△H1<△H2,故正确;④合成氨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恒压达平衡时的体积小于恒容的体积,所以恒容相当于在恒压的基础上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恒容放出的热量少,所以Q1<Q2,故正确;故选C.7.对于反应:4CO(g)+2NO2(g)=4CO2(g)+N2(g)△H=﹣1200kJ•mol﹣1,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来判断即可,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来确定化学反应达平衡用到的时间,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来确定化学平衡中各个量的变化情况,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会迅速增大,会离开原来的速率点,故A错误;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会迅速增大,所以T2时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并且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的转化率减小,故B正确;C、对于反应:4CO(g)+2NO2(g)⇌4CO2(g)+N2(g),T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会减小,故C错误;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而不是增大,故D错误;故选B.8.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图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B.图乙: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C.图丙:验证CuCl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D.图丁:验证2NO2(g)⇌N2O4(g)△H<0【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综合.【分析】A.铜丝可导电,导致热量散失;B.盐酸易挥发,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C.温度不同、催化剂不同;D.温度不同,温度高时颜色深.【解答】解:A.铜丝可导电,导致热量散失,应选环形玻璃搅拌棒,故A错误;B.盐酸易挥发,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则不能比较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故B 错误;C.温度不同、催化剂不同,应控制温度相同,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D.温度不同,温度高时颜色深,则可验证2NO2(g)⇌N2O4(g)△H<0,故D正确;故选D.9.用化学用语解释相关现象正确的是()A.BaSO4的水溶液导电性极弱:BaSO4⇌Ba2++SO42﹣B.KHSO4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KHSO4=K++H++SO42+C.常温下,0.1 mol/L的HF 溶液的pH>1:HF+H2O⇌H3O++F﹣D.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蓝色:4I﹣+O2+2H2O=2I2+4OH﹣【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BaSO4在溶液中溶解度很小,完全电离;B.K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C.HF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D.酸性条件下,不能生成氢氧根离子.【解答】解:A.BaSO4在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溶液中带电离子的浓度很小,导电性极弱,但是BaSO4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故A错误;B.K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故B错误;C.HF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0.1 mol/L的HF 溶液的氢离子的浓度小于0.1mol/L,所以pH>1:即HF+H2O⇌H3O++F﹣;故C正确;D.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蓝色:4I﹣+O2+4H+=2I2+2H2O,故D错误.故选C.10.在体积均为1L,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投入0.23g Na,则下图中比较符合反应事实的曲线是()A.B. C.D.【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开始氢离子浓度相同,pH相同,但醋酸为弱酸,则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与等量的Na反应时,醋酸生反应速率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醋酸与Na反应生成的醋酸钠溶液中,因醋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但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的pH<7,故A错误;B.因盐酸与Na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7,而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的pH<7,故B正确;C.因Na的质量相同,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醋酸过量,生成氢气相同,故C错误;D.因Na的质量相同,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醋酸过量,生成氢气相同,且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则醋酸先反应结束,故D错误;故选B.11.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SO2和O2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H<0,图甲表示反应速率(v)与温度(T)的关系、图乙表示T1时,平衡体系中SO2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曲线1表示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B.图甲中,d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C.图乙中,a、b两点的反应速率:v a>v bD.图乙中,c点的正、逆反应速率:v(逆)>v(正)【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反应2SO2(g)+O2(g)⇌2SO3(g)△H<0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B、d点表示温度为T0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温度恒定时,a、b两点对应的压强是b的大,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c点时,二氧化硫的含量小于平衡时的含量,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硫的方向移动.【解答】解:A、反应2SO2(g)+O2(g)⇌2SO3(g)△H<0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曲线1表示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故A正确;B、d点表示温度为T0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故B正确;C、温度恒定时,a、b两点对应的压强是b的大,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b两点对应的反应速率:v a<v b,故C错误;D、c点时,二氧化硫的含量小于平衡时的含量,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硫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v(逆)>v(正),故D正确;故选:C.12.T℃时,将A和B各0.32mol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H=﹣a kJ•mol﹣1(a>0),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 0 2 4 7 9n(B)/mol 0.32 0.24 0.22 0.20 0.20A.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4 mol C,则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12a kJB.恒温,如果压缩容器体积,B的浓度和体积分数均不变C.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4 mol A 和0.64 mol B,则达平衡时n(C)<0.48 mol D.恒温、恒容,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2 mol A,再次平衡时,B的转化率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将A和B各0.32mol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和充入0.64 mol C,是等效平衡,所以平衡B的物质的量为0.20mol,所以转化C的物质的量为0.4mol,由此分析解答;B、两边的计量数相等,所以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但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大;C、反应其它气体分子数目不变,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平衡时B的转化率相等,结合方程式计算;D、再充入A,平衡正向移动.【解答】解:A、将A和B各0.32mol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和充入0.64 mol C,是等效平衡,所以平衡B的物质的量为0.20mol,所以转化C的物质的量为0.4mol,所以吸收的热量为:kJ=0.2akJ,故A错误;B、两边的计量数相等,所以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但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大,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不变,故B错误;C、反应其它气体分子数目不变,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平衡时B的转化率相等,则平衡时参加反应的B为(0.32﹣0.2)mol×=0.24mol,故平衡时n(C)=0.48mol,故C错误;D、再充入A,平衡正向移动,到达新平衡后B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13.已知反应:C(s)+H2O(g)⇌CO(g)+H2(g)△H>0,某温度下,向5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C(s)与1mol H2O(g),t1s时,CO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到第t2s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CO的物质的量为0.35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B.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H2O 浓度C.t1~t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2O)=D.t2后继续加入2 mol C(s)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B.增大H2O 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则CO的物质的量增大;C.结合v=计算;D.C为固体,不影响平衡移动.【解答】解:A.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则t1时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故A 错误;B.增大H2O 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则CO的物质的量增大,则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H2O 浓度,故B正确;C.t1s时,CO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到第t2s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CO的物质的量为0.35mol,生成CO为0.15mol,则消耗的水为0.15mol,由v=可知,t1~t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2O)==mol/(L.s),故C错误;D.C为固体,不影响平衡移动,则t2后继续加入2 mol C(s)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故选B.14.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已知:2SO2+O2⇌2SO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可用如图简单表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mol 产物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doc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安徽五河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I 卷(选择题)和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l :35.5 Fe:56第I 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化学是具有实用性的科学的是 ( )A. 制造化学肥料,提高粮食产量B. 研制药物,治疗疾病C. 合成食品添加剂D. 提出更完善的化学理论2.金属钠通常保存在( )中 ( )A .水B .酒精C .煤油D .空气3.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Cl 2的集气瓶中,对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变红B .先变红后褪色C .变白D .不变色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O 质量是16g/molB .22.4L H 2的物质的量是1molC .将80gNaOH 溶于1L 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mol/LD .NaCl 的摩尔质量是58.5g/mol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CO 2B .AlC .蔗糖D .固体NaCl6.同温同压下,1体积X 2气体与3体积Y 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姓 准考证号A.XYB.XY3C.X3YD.X2Y37.一块金属钠久置于空气中最后变成()A.NaOH B.Na2CO3C.Na2O2D.Na 2SO48、实验中需要2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你认为应该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碳酸钠质量分别是A. 1 000 mL, 212 gB. 950 mL, 201.4 gC. 500 mL, 286 gD. 任意规格, 572 g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48 g O3气体含有6.02×1023个分子B. 常温常压下,4.6g 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分子C. 0.5 mol·L-1 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分子D. 标准状况下,33.6 L H2O含有9.03×1023个分子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a与水反应Na+2H2O Na++2OH-+H2↑B.铁和稀H2SO4反应 2Fe+6H 2Fe3++3H2↑C.稀H2SO4与Ba(OH)2混 H++OH H2O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 Ca2++CO2↑+H2O11.下列有关胶体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于鉴别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现象B.豆浆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聚沉的原理C.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通电时胶体微粒向直流电源正极移动D.分散质微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12.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下列气体,其质量最大的是()A.N2B.CO2C.SO2D.CH413.能够用来鉴别BaCl2、 NaCl 、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14.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B.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C.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D.氢氧化钾溶液和盐酸反应15.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H+、SO42-、OH-B.K+、Ca2+、CO32-、NO3-C.Na+、H+、Cl-、CO32-D.K+、Cu2+、Cl-、SO42-(选择题答案: 本题共45分,把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否则以0分计算)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47分)16.(4分)0.1molAl2(SO4)3中含Al3+个;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7.(16分)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C三种金属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2)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5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Cl-35.5 Fe-56 Cu-64I卷一、选择题(共15个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硅太阳能电池B.锌锰碱性电池C. 氢氧燃料电池D. 铅蓄电池2得最快的是()A.vA ==0.15mol/(L·min) B.vB==0.6mol/(L·min)C.vC ==0.4mol/(L·min) D.vD==0.01mol/(L·s)3、已知反应2CO(g)= 2C(s)+ 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改变,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 B .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C. 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变化 D . 低温下是自发变化4、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5、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7、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都为有效碰撞B.合成氨工业中用铁触媒做催化剂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将钢闸门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是采用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9、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一样多。

B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ΔH ,所以不影响反应活化能C .在101kpa 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 ΔH = +285.8KJ/molD .在强酸强碱稀溶液中: H +(aq )+ OH -(aq )= H 2O (l ) ΔH = -57.3 kJ/mol,若将含1molNaOH 的溶液和含0.5molH 2SO 4的浓硫酸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

10、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 2(g)+O 3(g)N 2O 5(g)+O 2(g),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BC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0~3s 内,反应速率为: v (NO 2)=0.2mol ·L -1t 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仅改变x ,则x 为c(O 2)CO(g)+H 2O(g)CO 2(g)+H 2(g),且平衡常数K =1,若用2mol CO 和10mol H 2O (g )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 ) A .20% B. 50% C. 80% D. 83.3% 12、某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 + 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 : n(B) : n(C) = 2 : 2 : 1,保持温度不变,以2 : 2 :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 、B 、C ,则 ( ) A .平衡不移动B .再达平衡时,n(A) : n(B) : n(C)仍为2 : 2 : 1C .再达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增大D .若将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则平衡向右移动13、在恒容密闭的容器中,由CO 合成甲醇:CO(g) + 2H 2(g)CH 3OH(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A 点的反应体系从T 1变到T 2,达到平衡时 增大 B .CO 合成甲醇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该反应在T 1时的平衡常数比T 2时的小D .该反应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23H c CO c OH CH c 14.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 3++2I -2Fe 2++I 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 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 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15、电镀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剧毒、致癌的Cr 2O 72-.该废水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利用还原剂把Cr 2O 72-还原成毒性较低的Cr 3+,再加碱生成沉淀.另一种方法是:向废水中加入适当的NaCl ,用Fe 作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电解时,阳极反应为:Fe - 2e - = Fe 2+ B .电解过程中阴极能产生氢气 C .电解过程中,Cr 2O 72-在阳极放电D .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生成Cr (0H )3和Fe (0H )3沉淀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16、(14分)SO 2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取硫酸的关键步骤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 2+O 22SO 3。

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1mol SO 2(g)生成1mol SO 3(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E 1、E 2均为正值)①图中A 、C 分别表示 、 。

②2SO 2(g)+O 2(g)2SO 3(g) △H = (用含“E 1”、“E 2”的代数式表示)。

③已知:在一定条件下,64g SO 2气体氧化为SO 3气体时放出99kJ 的热量,请写出SO 2氧化为SO 3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判断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时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SO 2和SO 3浓度相等B .SO 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3)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O2B.向装置中再充入SO2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4)将0.060 mol SO2(g)和0.040 mol O2(g)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 mol/L。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转化率(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①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平衡时,SO2的转化率α(S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17分)电化学原理在能量转换、物质合成、防止金属腐蚀等方面应用广泛。

如图所示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

一段时间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筒内滴入KSCN溶液呈无色,再滴入氯水即可观察到铁钉附近的溶液变红色,表明铁被;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2)装置2中的石墨是_________极(填“正”或“负”),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KCl,盐桥中Cl—会移向(填“左”或“右”)侧烧杯的溶液。

(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100 mL 0.2 mol· L-1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 0.5 mol· L-1的CuSO4溶液。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

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①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②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 g,则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____ mL。

电解后的乙烧杯溶液中的c(H+)为__________(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18、(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研究。

请回答:(1)甲同学用上述装置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以生成9.0 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为t1>t2。

序号V(H2SO4)/mL c(H2SO4)/mol·L-1t/sⅠ40 1 t1Ⅱ40 4 t2比较实验Ⅰ和Ⅱ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③若将锌片换成含粗锌片,且控制其他条件使其与上述实验完全一致,所测得的反应速率均大于上述实验的数据。

粗锌片中所含杂质可能是(填序号)。

a.石墨 b.银 c.铜 d.沙粒(二氧化硅)(2)乙同学用上述装置(量气管内已装好液体,液面已经相平)验证生铁在潮湿空气中会发生吸氧腐蚀。

生铁放在烧瓶中,则①圆底烧瓶中的试剂可选用(填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