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

合集下载

韩国文学史

韩国文学史

韩国文学史韩国文学按照年代划分,韩国文学可分为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

韩国的古典文学是在以韩国人民传统的民间信仰为背景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但也受到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的影响,其中以佛教影响最大,其次则是朝鲜时代儒教的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韩国的现代文学则是在实行现代化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接触而发展起来的。

从西方传入韩国的不仅有基督教思想,而且还有众多的艺术潮流和影响。

随着"新教育"和"国语与文学运动"的发展,过去一向代表统治阶级文化的汉文书写系统便失去了它以往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作用。

新罗的"乡歌"标志着韩国文学中一种独特诗歌体裁的兴起。

"乡歌"是以汉字的音和义记录的韩语诗歌,保存于《三国遗事》一书中的此种诗歌共有14首。

高丽时期文学的特征是更多地使用汉字、"乡歌"的消失,以及"高丽歌谣"的出现并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一直流传至朝鲜时期。

朝鲜时代早期创建的韩文字母是韩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乐章,例如《龙飞御天歌》,均用韩文字母记录。

"时调"是朝鲜时代诗歌的代表。

"时调"的诗歌形式确立于高丽后期,但在朝鲜时代以宋代理学为主导的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进一步繁荣昌盛。

朝鲜时代另一种诗歌形式是"歌辞"。

"歌辞"不限于抒发个人的情感,还常常包含警世劝善的内容。

韩国最初的古典小说是金时习用汉字写的《金鳌新话》和许筠用韩文字母写的《洪吉童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文字母的应用日益广泛,促进了韩国语言、文学的成长和发展。

韩国的现代文学是在朝鲜王朝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的背景下形成的。

作为韩国现代文学的形式," 唱歌"(新体歌)和"新体诗"被誉为新的诗歌形式。

诗(一)在古代韩国,作诗是一门有实际用处的技能。

韩国历史三国时代到现代民主的演变

韩国历史三国时代到现代民主的演变

韩国历史三国时代到现代民主的演变韩国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从三国时代开始,韩国经历了数个王朝的统治以及外来势力的入侵,最终演变为现代的民主制度。

本文将探讨韩国历史三国时代到现代民主的演变过程。

一、三国时代在公元前57年至公元7世纪的三国时代,韩国分为三个独立的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为核心,国家发展依赖于统治者的政策和统治者与贵族的关系。

三国时代韩国的社会结构也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统治阶级为贵族,平民百姓的地位较低。

此外,三国时代韩国对外交往蓬勃发展,与中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二、统一新罗与高丽时期统一新罗是在7世纪后期建立的,由新罗国统一三国,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统一新罗时期,国王拥有绝对权力,并通过创建官僚体系来巩固王权。

这个时期的国家政权比较稳定,但社会阶级划分依然存在。

12世纪,高丽王朝取代了统一新罗,成为韩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

高丽王朝继承了统一新罗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并进一步强化了王权。

为了维护统治,高丽王朝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民政策,试图减少贵族的影响,促进社会稳定。

三、朝鲜王朝在朝鲜王朝时期,韩国政治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实行了世袭制度,并确立了士人政治的地位。

此时,官员根据考试成绩进行选拔,重视人才选拔和正直廉洁的官员。

朝鲜王朝时期,政治权力逐渐从王权向贵族转移,贵族家族的实力与影响力日益扩大。

尽管朝鲜王朝鼓励农民生产和商业发展,但社会地位仍由出身决定,士人政治的体制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

此外,在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半岛曾多次遭受中国和日本的入侵,这进一步削弱了朝鲜王朝的统治力量。

四、日本殖民统治与二战后20世纪初,日本侵略朝鲜半岛,实施殖民统治。

这段时期,朝鲜半岛经历了痛苦的殖民统治和抵抗运动。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分为北朝鲜和南朝鲜两个区域,北部由苏联占据,南部则由美国占据。

浅析中韩文化争论的原因及其影响和应对策略

浅析中韩文化争论的原因及其影响和应对策略

浅析中韩文化争论的原因及其影响和应对策略【摘要】在中韩双边关系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近年来两国的文化冲突却有增无减。

本文主要对这种文化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韩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强硬急躁的“半岛性格”、回忆自身历史时带有的历史悲情主义情绪、“汉江奇迹”带来的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中韩两国对于彼此的认知“错位”等因素引起的。

并在此基础上简析中韩文化争论对于中韩关系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韩文化争论韩国民族主义民族性格历史悲情主义中韩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两国文化的同质性是双方关系深入发展的背景因素,因为在文化思想方面两国都受着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东亚文化思想传统的深刻影响,两国民众的天然亲近感和相近的文化传统使两国国民比其它国家的国民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这为双方加强交流、增进彼此间的理解、扩大相互间的共识、深化全面的互利合作关系提供了天然的结合点和认同感,使两国更容易“寻求友谊、繁荣文化”。

中韩正式建交以来,在“韩流”“汉风”的浪潮下,两国的文化交流更上一层。

然而,在这种交往密切的大趋势下,两国却时不时出现抵触情绪,尤其是近几年,两国民间不和谐声音日益强大,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中韩两国在历史文化问题上的争论。

一、近年来中韩民间文化争论的表现中韩民间文化争论主要体现在韩国对中韩历史的选择性叙述,这种对于中韩历史的选择性叙述自韩国经济腾飞以来即已经开始。

建交以来,中韩双方在中韩关系和韩国历史文化问题上的争论,本质上属于韩国明确其身份认同的争论,中国因其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历史,被动的卷入了这个争论过程。

以下是目前在网络上盛传的关于中韩文化争论的事件:两国在中医针灸、活字印刷、书法,以及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国籍等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论。

例如,2007年8月,一部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2007年6月,某韩企声称豆浆是韩国人所发明,更引韩剧《大长今》画面将之称为“韩国国饮”; 2007年3月,韩国历史剧《朱蒙》,遭中国网友痛批丑化汉朝,美化韩国,扬言抵制;2006年10月,韩国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甚至有韩国学者“考证”认为,神农氏和李时珍都是高丽人;2006年10月,一篇在网上流传的《韩国史》地图将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大分领土划入古代韩国版图……但是经过官方证实的、引发较大影响的文化争论事件如下表所示:在上述可以确认的争论中,除了领土问题之外,其他问题都属于所谓“软权力”的问题。

韩国民主化与统一进程分析

韩国民主化与统一进程分析

韩国民主化与统一进程分析韩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北韩和南韩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分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中,韩国的民主化进程和统一进程也随之推进。

那么,韩国民主化与统一进程分析具体如何呢?一、韩国的民主化进程韩国的民主化进程可追溯至上世纪末,1990年代是韩国民主化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韩国逐渐放弃军事政权,实行了普选制度,引入了议会制度,实现了包括大法官制度、反腐败立法、新闻自由、反暴力等在内的一系列民主改革,从而在政治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主制度。

2000年以后,韩国的民主化进程更加深入,许多文化、教育、媒体、经济和国际安全机构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这些都为韩国的民主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二、韩国的统一进程韩国的统一进程也和民主化一样,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进程。

韩国统一的前提是和平,因此,通过外交谈判来实现和平统一一直是韩国政府坚持的方针。

2010年,韩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后北韩时期”的概念,旨在为统一指明方向。

韩国民众对于统一的看法也有分歧。

虽然聚焦统一话题的政治团体在韩国还是许多,但是对于该问题,韩国民众的态度却参差不齐。

一方面,有许多韩国人依然强烈支持统一,他们认为韩国应该团结一致,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统一。

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来实现统一,这样才能够确保民众的平安和生活质量。

然而,当前韩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巨大,在统一进程中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总之,韩国的民主化和统一进程是一个艰辛而长期的进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随着韩国的转型和改革,这个进程将会更好的实现。

韩国人的历史观与中韩关系

韩国人的历史观与中韩关系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 ,在朝鲜人看来 ,出生在中国是一种不幸 ,而出生在朝鲜是 一种幸运 。金元行 (1702—1772)说 :“人不为女子而为男子 ,不生于今之中原而生 于我东 ,肢体完具而不病 ,耳目聪明而不塞 ,顶天立地好个身 ,岂可虚过了一生 ? 须 识得为人之道 ,行得为人之事 ,方是真个人 。”⑤即使随朴趾源 ( 1737—1805)到中国 的下人张福 ,在朴趾源问他是否愿意生在中国时也说 :“中国 ,胡也 ,小人不愿 。”⑥ 可见小中华意识所引起的排清意识和自尊意识在当时的朝鲜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 影响 。
在中韩两国的认识差异上 ,最大的认识差异发生在历史认识上 ,这已经成为影 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韩国近代民族主义确立过程中 ,为建构国民的国 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在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对立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也 在事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对立下建立了对中国的批判 。在构筑国史的过程中 ,不 仅重新构筑了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史 ,也重新以中国为参照物建构了韩国的民 族史体系 。在这种认识结构之下 ,无论对于他者的认识 ,还是对于自身的认识 ,都 更容易受到立场和成见的影响 ,所构筑的历史也只能是事实与想象的结合体 。然 而这种认识一旦扩散开来 ,将对国民的历史观 、国家的政策取向乃至东北亚国际关 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现象已经出现 ,需要我们对韩国的历史观进行梳理 。 本文拟从韩国近代民族史学与现代在野史学的发展 ,说明近代以来韩国人历史观 的演变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
《国际政治研究 》2009年 第 4期
方面 ,也助长了朝鲜人对朝鲜本国文化的自尊意识 。北学派的朴齐家批评朝鲜士 大夫说 ,“下士见五谷则问中国之有无 ,中士以文章满足于夷狄的地位 ,而以中华自居 。李种徽 ( 1731— 1797)强调朝鲜自箕子用夏变夷之后即已成为华夏 ,其后的新罗 、高丽虽然又沦为 夷狄 ,但是如同中国虽经五胡乱华而仍为中国一样 ,并不损害其“东夏 ”地位 。② 金 履安 (1722—1791)则干脆认为朝鲜自古即与中国同属于人类 ,而其余地方的人则 为夷狄 ,过去只是由于朝鲜自己过于慎重 ,故而以夷狄自居 。③ 所以 ,金履安对于 当时朝鲜人仍自贬为东夷表示不满 。他说 :“然吾方仆仆然自以为夷 ,而名彼中 国 。呜呼 ,吾言非邪 ! ”④

韩国历史总结

韩国历史总结

韩国历史总结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习了韩国的历史,从西元918年高丽时代到现在的李明博政府,有古至今在这块朝鲜半岛上所经历的各种战争,时代的交替,王国的变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让我们已全新的面貌认识到了这一国家的发展与建立是多么的不易。

我们了解并学习到朝鲜族古老文化的象征:檀君神话。

在神话中讲到:古时,天神桓因的庶子桓雄率领三千之徒下凡,降到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神市”,自称“桓雄大王”。

其时,有—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

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它们变成人。

桓雄大王就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头蒜,叫它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它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

熊照办,于是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个女人;但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

熊变的女人没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

桓雄大王就与熊女结婚,生下了王俭,即檀君。

这个檀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

他在尧帝五十年郧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为都城,创立古“朝鲜国”。

这一神话作为朝鲜族古老文化的象征,它就象汉族神话里的炎黄一样,在朝鲜民族中作为偶像而受到崇拜。

后来,朝鲜行程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时期,进入三国时代,但最后,新罗先后灭百济与高句丽。

904年,新罗僧人弓裔称王,建立了“后高句丽”,但没多久,在918年,弓裔王的不讲王建便推翻了弓裔,定都于开京,定国号为“高丽”,定都于开京。

935年,高丽灭新罗,936年,高丽灭后百济,建立了高丽王朝。

由此,进入了开天辟地的高丽时代。

为了高丽王朝的发展与兴盛,在高丽时代光宗9年(958年),为了通过开始来选拨官吏,高丽效仿唐朝开始实施科举制度,这一制度是融汇了唐,五代,宋,元等诸朝的科举制度而成,也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很长,最为完备的科举制度。

在文化方面,高丽时代有两本代表性著作。

一是在1145年,由高丽历史学家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以汉文所著成的正史——【三国史记】,这本史记全50卷,由新罗本纪,高句丽本纪,百济本纪等6个部分所构成,为纪传体的正史。

韩国高考历史试卷

韩国高考历史试卷

韩国高考历史试卷一、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韩国独立运动的领袖?A. 金九B. 李舜臣C. 世宗大王D. 郑道传(答案)A二、韩国历史上著名的“三一运动”发生在哪一年?A. 1910年B. 1919年C. 1923年D. 1931年(答案)B三、以下哪项是高丽王朝时期的文化成就?A.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编纂了《三国史记》C. 建立了朝鲜王朝D. 推动了儒学的广泛传播(答案)A(注:虽然活字印刷术并非高丽王朝原创,但其在该时期得到了重要发展)四、韩国近代史上,哪位人物领导了“甲午更张”改革?A. 金玉均B. 朴泳孝C. 高宗李熙D. 尹伊桑(答案)A(注:金玉均虽为关键人物,但实际领导者为高宗李熙,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改革领导层的理解,故选最接近的答案)五、以下哪场战争是韩国(朝鲜)与中国明朝之间的冲突?A. 万历朝鲜战争B. 日俄战争C. 朝鲜战争D. 中日甲午战争(答案)A六、韩国历史上,哪位君主在位期间创制了韩文字母(训民正音)?A. 太祖李成桂B. 世宗大王李祹C. 成宗李娎D. 燕山君李隆(答案)B七、以下哪个条约标志着韩国(朝鲜)正式沦为日本的保护国?A. 《江华岛条约》B. 《日清和平条约》C. 《日韩合并条约》D. 《马关条约》(答案)C(注:《日韩合并条约》导致朝鲜完全并入日本,虽非保护国形式,但实质为吞并,此题考察学生对韩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理解)八、在韩国现代史上,哪位总统因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而被称为“汉江奇迹”的创造者?A. 李承晚B. 朴正熙C. 金大中D. 卢武铉(答案)B。

韩国国史研究和教科书所阐述的东亚

韩国国史研究和教科书所阐述的东亚

韩国国史研究和教科书所阐述的东亚赵珖(首尔市史编纂委员会委员长、高丽大学名誉教授)序言当前包括中日韩在内,东亚国家围绕着历史的争端比任何时期都要尖锐,伴随着这一现象,各国对本国历史教育的争议也越发激烈,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历史教科书的内容。

尽管东亚历史矛盾主要源自于中日两国历史教科书的本民族中心主义及国家主义倾向,但韩国也并非毫无干系。

韩国的历史教科书带有单个国家历史观点1,下面就根据近期编纂并在学校普遍使用的教科书以及学界对日本关系史、中国关系史的阐述来看一下韩国历史教科书的倾向。

一、对前近代中国的叙述就我们而言,“中国”是一个代名词,代指曾出现在现代中国领土上的所有国家。

现有观点将多次经历兴衰的中国历代王朝历史均归结为中国史,认为前近代时期东亚的霸主国家都建立在这片土地之上。

然而,与“中国中心论”观点最背道而驰的就是高句丽史部分。

教科书中记述道:“高句丽是东北亚的霸主,占领了满洲和朝鲜半岛,国土辽阔,形成了一个政治制度完备的大帝国,与中国平起平坐,国力不相上下。

”此处所说的东亚是否将中国排除在外?所谓“与中国平起平坐”指的又是中国哪个朝代?这段历史中的诸多疑点使人接受了新罗与强大的唐朝联手灭掉高句丽的说法。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隋唐两朝不灭高句丽便无以称霸,于是反复挑起战争,最终导致高句丽灭亡。

这种历史认识是基于某种“华夷意识”,这一点在对北方民族的叙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关叙述认为,契丹和女真从高丽时期开始掳掠成习,用银子换取农具和粮食。

似乎他们只是蛮夷而已,我们可以对其肆意征服和侵略。

在朝鲜时代与明朝的关系中,可以再次看到“吸收先进文化的文化外交”这一叙述。

对于北方民族女真,则采用了所谓的“怀柔和讨伐的交邻政策”。

对于清朝的叙述如下:“女真族曾向朝鲜进贡,朝鲜也认为女真族是蛮夷。

与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建立君臣关系,屈辱地臣服,这给朝鲜人带来了巨大冲击。

之后为了雪耻,同时为了对壬辰倭乱时出兵帮助朝鲜的明朝克尽忠义,朝鲜发起了北伐运动,意在向清报仇”,“与清朝建立了形式上的事大关系”。

韩国的民主化历程——《民主与本土文化——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政治发展》之书介

韩国的民主化历程——《民主与本土文化——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政治发展》之书介

作者认为 , 韩国从建国之时便开始了民主化的历程 。这与一些学者认为的韩国是从 18 97年 之后才开始的民主化历程有所不同。事实上 ,韩国的民主建设是从 14 年 日 95 本投降后就开始 的。
美国军队进入朝鲜半岛后即开始组建政党的工作。从 14 98年韩国建国开始直至 18 年为向充分 97
也是民主进步的重要条件 ;②对社会制度的认同; ③对民众的民主启蒙 ,它不是停留于宣传民主
的一般价值观和教条 , 也不是利用 民众来维护执政 党的权力 ,而是积极培育民众的民主参与意 识 、法律意识、纪律观念等,还包括对公民社会组织及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和引导 ,使它们朝着
民主的方向发展。 作者在书中对几个观点进行 了比较有意义的探讨。
沈 晓 雷
《 民主与本土文化——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政治发展》一书由北京大学尹保云教授所著 ,由 人民出版社于 2 1 00年 1 0月出版。该书主要回顾了韩国建国直至卢武铉政府时期韩 国的民主发展
过程 ,揭示在威权主义过渡阶段的民主形式与本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方方面面的性质与特点,从
而拓展我们关于民主发展的一些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认识 。全书由前言、第一至第九章 、结语

是对 “ 第三波”中民主以概念及韩国威权主义的讨论。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研究 ( 以
下简称 “ 第三波研究” 中,民主被简单地等同为 “ ) 选举” 。而事实上 ,选举仅仅是 民主的必要 条件 ,它只是民主诸多形式要素中的一个要素 ,它只会导致我们对民主思考的简单化。民主包括 诸多形式要素 ,例如政党竞争 、舆论 自由、法律保障等。此外 , 还要认识到 民主的价值系统,作 者在书中指出,民主有两大方面的价值:一是关系到人的 自由本性 ,一是关系到现代文明的品 格。只有把形式系统与价值系统结合起来,才能全面了解 民主的概念。此外 ,第三波研究把韩国 的威权主义政府看做民主的阻力而把学生为代表的公民社会组织看做民主的推动力,本书对这种

韩国(或朝鲜)政治史简述与历史年代表(到1953)

韩国(或朝鲜)政治史简述与历史年代表(到1953)

第一章古朝鲜时期公元前30-40世纪,亚洲北部的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移居朝鲜半岛。

公元前2333年,檀君出世,并联合各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式的国家“檀君朝鲜”(包括今所有的东三省以及朝鲜半岛)。

公元前12世纪,商朝的亡命王公贵族们率兵攻占檀君朝鲜的北部(今吉林省与黑龙江省南部以及现朝鲜的北部),并建立箕子朝鲜。

公元前2-3世纪,在南方辰韩,马韩,牟韩,东沃沮,东嵗建立,取代檀君朝鲜。

与此同时,朝鲜半岛进入铁器时代。

公元前195年,西汉的燕王卢倌北的部下卫满率兵攻占箕子朝鲜,建立卫满朝鲜。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卫满朝鲜,在西部设四郡(史称汉四郡),而东部出现新的国家“扶余”。

公元前82年,汉四郡合并成乐浪郡(今辽东半岛)。

第二章前三国时期序节公元前37年,扶余的异姓王子高朱蒙占领国内城并定都于此(今吉林省通化集安),另外占领扶余的南部,建立高句丽,并与汉朝争夺乐浪郡。

公元前16年,高朱蒙的前王后及其所生的王子(是寡妇,高朱蒙和自己的妻子还有亲生儿子失散期间为王后。

王子们也不是高朱蒙亲生的)们在朝鲜半岛西南部联合50多个马韩的部落,建立百济。

同时在东南部辰韩,牟韩,东嵗的部落开始合并组成新罗帝国。

另外还有几个部落联合体,如伽倻。

但都会被三个主要的国家所吞并。

公元1世纪初,高朱蒙的曾孙灭掉了扶余,从此朝鲜半岛进入“前三国时期”。

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开始进入封建时代。

第一节高句丽公元前37年,高朱蒙建立高句丽。

建国之初,连宫殿都没有,粮食短缺。

高朱蒙实行以军事为基础,向外扩张的政策,将周围的部落一一征服。

并开始向汉朝征战,争夺乐浪郡。

公元1世纪初,高朱蒙的曾孙太祖大王灭掉了扶余,并把它纳入自己的版图,又成功地从汉朝手中夺走了乐浪郡。

同时,推行一系列改革,将高句丽建设成了系统的稳定国家。

公元246年,三国魏不断袭扰高句丽。

一时国内城(今吉林省通化集安)被沦陷,都城搬迁到了平壤。

但是,高句丽很快恢复了国力,重新夺回了国内城,并将三国魏赶出了东北土地。

朝鲜_韩_民族源流与民族意识浅见

朝鲜_韩_民族源流与民族意识浅见

2010年4月第43卷第2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Apr.2010Vol.43 No.2朝鲜(韩)民族源流与民族意识浅见林 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100872)摘 要:朝鲜(韩)民族的来源主要有几种说法:西伯利亚的阿尔泰民族、东夷民族、百越民族、北狄民族等。

从历史上看,朝鲜(韩)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

现代朝鲜(韩)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表现为文化心理一致的共同体意识、敬重祖先的家族意识、对文化传统引以为豪的自觉保护意识、与众不同的独立意识等。

关键词:朝鲜(韩)民族;源流;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1(2010)02-0075-08收稿日期:2010-03-02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东亚三国历史文化研究”(32708007)作者简介:林坚(1964—),男,江西宜丰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博士。

关于朝鲜(韩)民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但大体可归为几类:西伯利亚的阿尔泰民族、东夷民族、百越民族、北狄民族。

朝鲜(韩)民族历史上曾有貊、发、北发、貊耳、濊貊、秽貊、白民、扶馀、高夷、高句丽、高丽等多种族称。

历代各民族迁徙频繁,有许多人从中国移民到朝鲜半岛,形成民族融合。

就中国的朝鲜族而言,多是从朝鲜半岛迁到中国的东北,其历史不过近二百年。

本文主要考察朝鲜(韩)民族的源流。

对现代朝鲜(韩)民族,不能单纯从血统、地理意义上理解,而主要应从语言、文化共同体、民族意识等方面去认识。

一、西伯利亚的阿尔泰民族韩国教科书普遍认为朝鲜(韩)民族属于新蒙古族中的阿尔泰语族。

蒙古人种主要是在西伯利亚已克湖附近地区形成的。

之后,按照形体和语言的差异分为古蒙古族和新蒙古族。

新蒙古族还包括维吾尔族、芬族、土耳其族、蒙古族、通古斯族等。

韩国历史概况范文

韩国历史概况范文

韩国历史概况范文韩国历史可分为古代史、统一新罗与渤海、高丽、朝鲜、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大韩民国的成立、近现代史七个历史阶段。

一、古代史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

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

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

历史学家将这段早期历史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二、统一新罗与渤海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

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

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

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三、高丽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

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

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

四、朝鲜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

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五、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19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

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

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后,于1910年强行吞并渣州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韩国历史概论

韩国历史概论

纣王叔父“箕子朝鲜”天子纣的叔父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制度和商朝遗民被周武王封于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并得到周朝的承认,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教朝鲜人民礼仪、耕织农耕及养蚕,还带入了大量青铜器。

大大地改善了朝鲜的生活,促进了朝鲜的社会经济发展。

箕子朝鲜在朝鲜历史上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

《高丽史》记载:肃宗大王7年(1102年)10月壬子朔,“礼部奏:我国教化礼仪,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

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

”正式对箕子的陵墓按照国王的礼仪祭祀。

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箕子朝鲜统治朝鲜半岛近九百余年,历经41世。

卫满朝鲜(前195年~前108年),又称卫氏朝鲜,于中国西汉初年时,由燕国亡命者卫满推翻了朝鲜半岛上的箕子朝鲜自立,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

卫满即位后,积极建立国家,并输入中原文化,使国家愈来愈强盛。

汉武帝有感卫满朝鲜对汉朝的威胁愈来愈大,决定在公元前109年起兵远征朝鲜半岛。

公元前108年即汉武帝元封三年,卫满朝鲜被汉武帝所灭。

武帝置郡(《朝鲜宣祖实录》卷37)宣祖李昖说:“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

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

”《(朝鲜)宣祖实录》之卷三十五;记录了朝鲜国王李昖与其臣下李德馨进行的一番意味深长的问答,李昖问道:“铳筒(指日本人的鸟铳)之声,不与天兵(指明军)之火炮同耶?”李德馨回答:“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荡,不可状言……”李昖赞叹道:“军势如此,可不战而胜矣!”《(朝鲜)宣祖实录》。

“以佛狼器、虎蹲炮、灭虏炮等器为之,距城五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则声如天地动,俄而火光触天,诸倭持红白旗出来者,尽僵仆而,天兵骈哄入城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三四。

万历帝以朝鲜事平,下诏宣告,朝鲜遣使贡谢。

神宗回赐彩币,诏谕朝鲜国王李昖:“吾将士思归,挽输非便,行当尽撤,尔可亟图。

朝鲜(韩)民族源流与民族意识浅见

朝鲜(韩)民族源流与民族意识浅见

历 史 上 看 , 鲜 ( 民族是 多 民 族 融 合 而 形 成 的 。 现 代 朝 鲜 ( ) 族 具 有 强 烈 的 民 族 精神 , 现 为 文 化 心 理 一 致 的 朝 t 4) 韩 民 表
共 同体 意 识 、 重 祖 先 的 家族 意 识 、 文化 传 统 引 以 为 豪 的 自觉保 护 意识 、 众 不 同的 独 立 意 识 等 。 敬 对 与
方 的“ 塔戈尔 一斯 基泰一 鄂尔 多斯 ” 青铜 器文化也 正
是 此 时传到 蒙古 、 满洲 、 朝鲜 的 。 :
关 于 西伯 利 亚说 , 韩 国学 者 当 中也 有不 同看 在

到满洲 ( 中国东 北地 区 ) 今 和朝 鲜 半 岛定 居 下来 , 逐
75 ・
法 。如李 亨求先 生认 为这 一观点值得 商榷 , 因为世 “
渐形 成 了一个单 独 的民族 。这主 要是从 语言 习惯 和
流传 下来 的神话 及各 种继 承有西伯 利亚 萨满文化 传
统 的习俗来 加 以说 明的 。朝鲜 ( ) 韩 民族 的基层文 化
与西伯 利亚 地 区 民族 的原 始 文化 一 脉 相承 , 因为 是
朝 鲜 ( 民族 的起源 和血统 与他们 接近 的缘故 。 l 韩) I l 韩 国《 等学 校 国史 》 高 中说 :使用 篦纹 陶的人类 “ ( 古代 朝鲜 民族—— 引者注 ) 乃是 接受 西伯利亚 、 指 , 蒙 古地 方传来 的 新石 器 文 化 , 在各 地 发 展之 。 韩 并 ” 国大学 教科 书 《 国史 新 论 》 韩 中认 为 : 公 元前 4 0 “ 00 年左 右 , 以使 用磨 制石 器 和 土器 为 特 征 之新 石 器 时 代人 类 可能 已于韩 国 出现 。最初 出现 于韩 国之新石

古代韩国的封建思想与文化传承

古代韩国的封建思想与文化传承

古代韩国的封建思想与文化传承古代韩国,作为一个东亚古国,历经几个王朝的更替,形成了独特的封建思想和文化传承。

在韩国的封建社会中,仁、义、礼、智、信、勇、忠七种品德成为标准,构成了封建文化的核心。

本文将从封建思想、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探讨古代韩国的封建思想和文化传承。

一、封建思想封建思想体现了古代韩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封建思想认为社会是分等级的,以天命和血缘作为分级的依据。

国家有君王,共有三官六职,分为天、地、人三界,上至王,下至农奴,各有不同的地位和职责。

在王权神话的作用下,皇帝被视为至高无上,天命所归,尊高权重,是所有人的父母官,当权力被滥用、攫取民财或非法行事,依旧被尊崇和膜拜。

同时,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礼制和孝悌观念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韩国的社会生活中。

孝悌是韩国封建思想中的重要价值观,意味着尊敬和顺从长辈和尊者。

而礼制则是在封建思想下形成的一种强制性的规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礼仪和言辞,被视为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封建思想的这些价值观念对于韩国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古代韩国的教育制度高度表现了封建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唐朝的影响下,韩国天文、历法、经典和艺术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沿袭和发展。

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宫廷学校、州县学校、私塾和寺庙学校四个层次,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宫廷官员、贵族子弟和地方官员。

在古代韩国的教育中,强调儒家经典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大学》、《中庸》、《论语》和《孝经》等经典无不是教育的重点。

同时,还注重儒家思想的实践应用,如礼制、道德和政治制度上的推演和论证都是教育的重点。

此外,古代韩国的教育还注重个体思维的培养和自由发展。

从故事和文学作品中不难看出,古代韩国的青年人被鼓励自由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这一点在封建社会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古代韩国的教育中却得到了实践。

三、文学古代韩国的文学是宗教和儒家教育下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

古代韩国文学的主题以唐诗和唐诗风格为主,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性,对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韩国历史中的统一与分裂

韩国历史中的统一与分裂

韩国历史中的统一与分裂韩国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历史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的过程。

这一历史的轨迹,不仅见证了韩国的坎坷与辉煌,更展现了统一与分裂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本文将从三个时期分析探讨韩国历史中的统一与分裂,包括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期和现代韩国的分裂。

一、三国时代三国时代是韩国历史中的第一个统一与分裂时期。

公元57年,韩国半岛上出现了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三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与交流。

在统一的积极力量推动下,统一的梦想开始出现。

百济和新罗两国曾联合对抗高句丽,但最终未能实现全面统一。

然而,三国的竞争与交流,加速了韩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二、统一新罗时期统一新罗时期是韩国历史中的第二个统一与分裂时期。

统一新罗是百济和新罗两国的统一。

公元660年,新罗君主统一了半岛,建立了统一的韩国。

在这一时期,统一的国家政权开始崛起,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得到发展。

统一新罗时期的文化也达到了巅峰,佛教文化、壁画艺术等成就为后世所称道。

然而,统一新罗时期仅持续了200多年后便陷入了内部分裂的局面。

三、现代韩国的分裂现代韩国的分裂是韩国历史中最为显著的分裂时期。

二战结束后,冷战导致韩国分为北朝鲜和南韩国两个政权。

北朝鲜的共产主义路线与南韩国的资本主义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这场内战极大地阻碍了统一的进程。

尽管历经种种分裂与难题,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韩国的统一之梦并未破灭。

1987年,南韩国废除了军事独裁政权,逐步走向民主化。

1991年,南北韩国签署了《非军事区军事协议》,为统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至今,韩国的分裂问题尚未解决,南北韩国之间的对立仍然存在。

总结韩国历史中的统一与分裂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不同时期的统一与分裂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国时代的争夺与交流奠定了韩国文化的基础,统一新罗时期的繁荣与发展建立了韩国的国力,而现代韩国的分裂则受到冷战和内部斗争的影响。

第一讲韩国的历史叙述与历史学

第一讲韩国的历史叙述与历史学

第⼀讲韩国的历史叙述与历史学第⼀讲韩国的历史编撰与历史学1.韩国历史编撰的开端1)三国与⾼丽初期的历史编撰韩国现存最早的、最著名的史书⼤概要数⾼丽时期编撰的《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

但是《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也常有引⽤别的书籍的记载,所以在此之前应已经出现了历史编撰。

申采浩即认为《三国遗事》卷三(兴法)所引⽤的《神志秘词》为古朝鲜时代的史书。

1对于《三国遗事》所引⽤过的《魏书》,也有⼈认为《魏书》可能不是中国史书,⽽可能是卫满朝鲜或乐浪初期记载卫满朝鲜历史的史书。

2但是这些都只是⼀种假说,⽆法得到证实。

根据《三国史记》的记载,三国时代⾼句丽、新罗和百济都曾编撰过史书。

⾼句丽婴阳王⼗⼀年(600),“诏太学博⼠李⽂真,约古史为新集五卷,国初使⽤⽂字时,有⼈记事⼀百卷,名⽈留记,⾄是删修”。

然⽽《留记》出现的具体年代⽆从查考,申采浩等⼈认为始于⾼句丽创⽴之初,也有⼈认为应为公元前后,有⼈认为为四世纪⼩兽林王时期。

从内容上,从《留记》到《新集》的编撰过程,也许体现了五部历史合编为王室中⼼的国家史的过程。

负责编撰《新集》的李⽂真应该是从内地来到⾼句丽的汉⼈知识分⼦,所以《新集》也许受到中国史学的影响,甚⾄有韩国学者推测编撰《新集》的⽬的可能是为太学提供教材。

关于百济,《三国史记》也记载,“古记云,百济开国以来,未有以⽂字记事,⾄是得博⼠⾼兴,始有书记。

然⾼兴未尝显于他书,不知其何许⼈也。

”这是近肖古王三⼗年(375)的事情。

据此,今西龙认为百济开始有了历史记录,此后有不少⽇本和韩国学者也同意他的看法。

⽽李丙焘、李基⽩等⼈认为⽂中的“书记”是史书名,百济从这时起有了史书编撰,这种观点现在成为韩国史学界的通说。

这个⾼兴也同样可能是中国⼈,从百济封其为博⼠来看,应是⼀个儒学者,所有有⼈推测《书记》应该与《新集》类似。

关于新罗,《三国史记》也记载,真兴王六年(545),“伊飡异斯夫奏⽈:国史者,记君⾂之善恶,⽰褒贬于万代,不有修撰,后代何观?王深然之,命⼤阿飡居柒夫等⼴集⽂⼠,俾之修撰。

韩国文化史概要

韩国文化史概要

韩国文化概要韩国的历史闯过了逆境和苦难发展到了现在。

同样地,文学也在坚韧地克服了考验和经历了反复波澜壮阔的生存斗争后反映出了印象深刻的民族意识。

而且,以东方伦理观所支配下的传统的社会性向来看,韩国文学不仅是动的,向前的倾向,以怀古主义和过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反映出的方面也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以宏观的目光来看的话,从原始时代走到今天的每个路口,关于独立的传统的基础和历史的现实方面,韩国独特的创作热情不曾枯竭绵绵地持续了下来。

一方面,韩国民族是从远古时代就具有了表现自己民族故事和情感的固有语言。

那时所记载的固有文字是很久后才发现的。

即,到朝鲜时代初期训民正音被创造出来时为止一直都借助了不同于韩文的音韵和语法体系的中国汉字的音和意思来表现。

虽然以这种形式很快就在三国时代形成了乡札和吏读,但是依靠于不同的中国传统的汉文体的文化活动非常兴旺,就算在韩文出现以后也没有停止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一般来说,韩国文学的时代划分方法普通是根据历代王朝变迁史划分,到高古丽·百吉·新罗这三个国家成立为止的文化叫做‘上古时代文学’,三国鼎立时代的文化叫做‘三国时代文学’,从新罗统一三国到其灭亡时的文化称为‘统一新罗时代文学’,从高丽建国到灭亡时期的文化称作‘高丽时代文学’,除此之外,从朝鲜建国到壬辰委乱期间的文化称为‘朝鲜前期文学’,从此之后一直到甲午改革为止的文学称为‘朝鲜后期文学’,所有的这些文学同时被称为古前文学。

还有具有与这些古前文学成对照概念的新文学,也就是在西欧文学的影响下发展的叫做新文学,分为两个部分。

1.古前文学1)上古时代韩国文学的黎明期要追溯到纪元前后时期。

无论是哪个民族,都能看出文学是以诗歌,舞蹈和音乐恰当地综合到一起的原始艺术形态产生的。

韩国也是如此,根据以前的记录,从通过賦與부여的迎鼓,東濊동예的舞天,高古丽的东盟,还有馬韓마한.辰韓진한.弁韓변한等三韩的祭天仪式而发展而来的歌舞가무和饮酒음주的习俗方面可以找到古代歌谣的源泉。

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

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

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引言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交流。

在韩国的文集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明代历史的珍贵史料。

这些文集为我们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样也反映了韩国对中国历史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展开探讨,分析其特点、价值以及对研究明代历史的意义。

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特点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涉及的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

这些史料不仅囊括了中国内部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明朝与邻国的交往情况。

由于韩国与中国地理接近,史料中也涉及了一些关于边境地区的信息,对于研究东北地区的历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独特性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有一定的独特性,因为它们是韩国学者在对中国历史进行研究时的产物。

在翻译和整理这些史料的过程中,韩国学者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解读和注释,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中国国内研究成果的观点和理解。

3. 时效性由于时间的关系,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往往是在明朝末年或清朝时期的韩国编纂的。

这就意味着,这些史料往往反映了明朝末年的情况,对于后来的事件和发展并不完全准确。

但是,正是这种时效性,使得这些史料成为研究明代末年社会变革和政治转型的重要资料。

韩国文集中明代史料的研究价值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对于研究明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1. 补充资料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可以作为中国史书中所没有的重要补充资料。

这些资料可能涉及到中国内部的某些事件、人物或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和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明代历史。

同时,这些史料往往也反映了东亚地区其他国家对于明朝的看法和观察。

2. 外部视角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具有一定的外部视角。

由于韩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这些史料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明代历史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些外部视角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中国历史,并提供了对当时事件的不同解读和理解。

2022新朝鲜文化

2022新朝鲜文化

朝鲜文化
从传统衣冠到文明
华夷之辨和小中华思想
同源异流,汉文化的流传和变异
礼失而求诸野。

例:祭孔乐舞的回流
韩国对传统文化的保存
韩国文化的构成
儒教文化(朱子性理学)
佛教文化:新罗高丽之国教
萨满教巫俗文化:民俗
道、仙、民间信仰的世界
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影响与文化趋同
资本主义文明、国族、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基督教文明其他固有文化,衣食住行等
关于名人的争论
谁能够代表国家?
全体主义的错误,以偏概全
民主社会与言论自由化
韩国的民族主义
明朝以后的小中华主义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排斥——他者
被侵略与殖民的历史
飞速增长的经济与自信力
东方巴尔干地区
半岛,大陆与海洋的桥梁
地缘政治与抵御型民族主义
大国环绕中(六方会谈:中美俄日+朝韩)
文化上的同源异流
儒家文化(中)——儒教文化(韩)
节日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差异。

对差异的认同与欣赏文化的发生体与现代政治共同体的区别
嫌韩流对判断力和是非感的腐蚀
文化上的自信与包容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化, 结 果是 肯定 了殖 民主 义和 日本亚洲侵略 历 史, 实质 是另 一种 有高度预设性 的宏 大叙 事。 如 何在 历 史学中超越 民族 主义, 是 国际 史学界共 同的课题 。 关键词: 韩 国; 历 史编 纂学; 民族主 义; 现代化
韩 国历史 学 家关 于历 史 学 的理论 性思 考 既不 在 以历 史本 质为 核 心 的思辨 历史 哲 学层 面 , 也 不 在
属地位的倾 向, 开始 明确地将朝鲜作为一个具有悠久独立历史 的民族加以叙述。当时先 已在中国与 日 本流行起来 的西方民族 国家思想也传人朝鲜, 为朝鲜近代启蒙 、 开化和民族主义思潮 的兴起提供
了基 本概 念 和理论 方 向 。
此 一 时期 的朝 鲜 民族 主义 历史 学 以 申采浩 、 朴殷植 、 郑 寅 普 为 主要 代 表 , 其 史 学 思想 具 有极 其
的社会 思潮, 在 韩朝 民族 国家成长 曲折道路 上扮 演重要 角 色。从 中采 浩到姜 万 吉, 韩 国民族 主
义 史 学 本 身 也在 不断 经 历 调 整 , 从 国粹 主 义 色彩 到 民主 主 义 色彩 , 从 激 昂亢 奋 到相 对 温 和 。 西
方学者对韩朝 民族 主义 史学的批评 虽能指 出韩 国民族主 义史学的缺陷, 但 因为将现代化价值 绝
族 历 史 发展 的规 律是 , 上 古 从北 方 向南 发展 , 而 中古 以后 从南 方 向北发 展 , 沿 着这 种 趋 势发 展 下 去 .
将来一定能收复高句丽旧疆, 重光檀君遗史。 ” 他以这种心态对檀君传说以及高句丽、 百济 、 新罗历史 所做的表述, 都强调它们 曾经对中国进行过侵略和殖民, 甚至提 出, 福建 的泉州 、 漳州等地 曾是新罗
强烈 的现实参与 目的, 认为历史的基本 内容就是民族发生和消亡及与异 民族斗争的往事 , 要在殖 民 化危机面前明确本 民族的主体性, 就必须明确朝鲜民族 的悠久和伟大性, 通过重新叙述历史, 建立起 朝鲜民族认同的基础和 自 信心。 为此 , 他们宣扬檀君朝鲜说 , 否认箕子朝鲜说, 呼吁以高句丽为中心 重构朝鲜历史 , 尽量抹杀或者批判朝鲜历史上的慕华 、 事大观念 , 甚至表达出民族扩张主义的言论。 例 如 ,申采浩 不 仅认 为 高 句丽 是朝 鲜 民族 历史 上 的强 大 政权 , 而且 主张 恢 复 高句 丽 旧疆 , “ 认 为韩 民
2 0 1 5 q - l 0 月 第9 卷 第4 期
古代 文 明
The J o u r n a l o fAnc i e nt Ci v i l i z a t i o ns
Oc t o b e r , 2 0 1 5 V 0 l 1 . 9 No . 4
【 理 论 与 思想 】
朝 鲜王 朝后 期 的历 史学 家 , 在将 清朝 入 主 中原理 解 为 “ 以夷 变华 ” 事变 的基 础 上 , 强 化 了朝鲜 为
பைடு நூலகம்
本文为教育部基地项 目“ 史学 与社会— —当代亚洲 四国史学演变 比较研究 ”( 项 目批号: 1 3 J J D 7 7 O O O 6 ) 阶段性 成果。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博 士研究 生刘波 为本文搜集大量文献资料 , 并 翻译 了其 中的韩文资料 , 在此表示感谢 。 长期研究朝鲜半岛历史和韩 国历史学 的李宗勋教授 曾经 指出:“ 综观韩国的高句丽研究 , 在对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 、 山城 、 古墓壁 画等方面的实证性研究 上成绩斐 然, 研 究领域 较广, 亦出现较多的精品之作。但在研 究方法 上缺乏从 历史哲 学、 文化视角、 国际政治 格局角度分析问题 , 并作出概括性结论 和启示 。这 也可以说是整个韩 国史学界 普遍存 在的问题。 ” 见李宗勋: 《 韩 国的高句丽研 究及
其史观—— 以高句 丽归属 问题为 中心》 , 《 史学集 刊》 , 2 0 0 4 年第瑚 。

“ 小 中华 ” 的意识 , 进 而对 于朝 鲜 民族 文化 自我 的体 认逐 步增 强 。到 1 9 世纪 末 , 清朝腐 朽 不堪 , 列强 环 伺, 朝 鲜也 面 临生 死存 亡 的危 机 , 在 这种 局 面下 , 朝鲜 思想 界 和历 史家 强 化 了脱 离 中国藩 属和 文化 附
以历史知识本质为核心的分析历史哲学层面, 而是更多体现在狭义历史编纂学层面即历史叙述实践 中。 其 中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 民族主义对韩朝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支配性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影响
在 亚 洲各 国以至 欧美 国家 的历 史 学 中都可 以看到 , 但对 于 理解 韩 国历史 学 的基 本 观念 取 向意 义更 为 突 出。在 一 定 意 义上 说 , 如果 脱 离 了对 民族 主义 的分 析 , 要 理 解韩 国历 史学 的基 本观 念 、 理 路 是 非
常困难 的。本文从梳理韩 国民族主义历史学的演进历程人手, 探寻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 的根源和特
点 ,以求 在史 学 理论 和 国 际史学 的层 面 对韩 国民族 主义 历史 学 以及 民族 主 义历 史学 本 身提 出一 种 大
致 的看 法 。

早期民族主义历史编 纂学及其在殖 民地时期的式微
的殖 民地 , 百 济 曾经 占领 山东 、 浙 江 。申采 浩还 在 对朝 鲜 王朝 的慕 华 思想 进行 批 判时 强调 , 中古 以后 朝 鲜半 岛 的慕 华之 风导 致朝 鲜 人 自甘 附庸 , 充 满 奴性 , 而朝 鲜人 所倾 慕 的 中华文 化 的很 大部 分 , 其 实
韩 国历史 编纂学 中的 民族 主义
赵 轶 峰
提 要: 民族主 义对韩朝 历 史编纂学产 生 了支配性 的影响, 脱 离民族主 义而分析韩 国历 史学
的理路是 非常困难 的。本文在 梳理韩 国民族 主义历史学演进历程基础上指 出, 韩 国民族主 义历
史 学是 一 种 同质 化 的、以 民 族 意 识 觉醒 和 民 族 国家 兴起 为 中心 的 宏 大叙 事 , 也 一 直 是 一 种 现 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