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论文
现代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论文
![现代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fb8763a45177232f60a2de.png)
浅谈现代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361-01摘要如何维持现代城市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关键词现代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发展一、前言城市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已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部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
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三、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
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
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59b4cd58f5f61fb73666b8.png)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探讨【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进而论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第三论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最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有关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学1 前言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结构的软载体,是自然和人工创造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安全健康并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减缓环境压力,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保证系统,保护城市特色风貌的绿色环境空间体系。
当前,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开始不断地恶化,这也使众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
2001年,我国在各大中小城市掀起了以细化绿地控制、提高生态质量、综合经济效益为特征的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的高潮,但由于所借鉴的模式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导致其存在着很多操作上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为了能改善城市环境,我国引入了生态学理论提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创新理念。
2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2.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旅游环境规划,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优化为基础,充分利用农田、山体、水体绿化,结合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全面协调绿地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2.2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规划,是研究各类绿地内容、指标、空间布局、文物古迹、名木古树、植物规划等。
2.3 城市垂直空间绿化规划,是指建筑外墙面绿化、高层及多层建筑屋顶绿化、庭院阳台建筑室内绿化等。
2.4 城市边缘绿地建设与城市扩展关系规划,是既要为将来城市发展预留空间,又要为城市的环境改善提供充分的绿化支持,才能使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
3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3.1 植物群落学理论:确定生态绿地系统中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垂直结构及植被类型,不同树种的组成决定了群落外貌和色彩,在位置安排上可依据于生态演替理论基础,使不同系列群落能具有各自的生态位,从而最终形成稳定发展的生态绿地系统。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4931d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e.png)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生态城市建设的条件分析1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条件便利白城市处于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省等三省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白城市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便捷的交通体系.长春到白城现在长春到白城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长春到白城建设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这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两地的通行时间最多只需要八九十分钟,白城还将成为继长春之后,成为省内第一个有绕城高速公路的地级市.铁路方面,境内有四平至齐齐哈尔、长春至白城、通辽至让湖路、白城至阿尔山四条铁路纵贯全市.航空方面,白城长安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国内支线机场,是吉林省“一主四辅”机场建设格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刁家屯境内.此外,这里还有吉林省最大内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直接贸易的唯一水上渠道.自大安港上航可以通到嫩江港,下航可以到达哈尔滨、佳木斯,直到俄罗斯五个开放的港口,进入日本海.大安港现在已经是我省与世界相连的水上桥梁,被誉为黄金水道.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为白城市的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对外沟通条件.1.2白城市的资源丰富,建设条件较好白城市的资源比较丰富.白城市的自然资源中煤炭储量比较多.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白城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白城市还拥有广阔的草原,白城市处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草原面积广阔,给白城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城市通过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村地区的人民收入,使城市、乡村收入差距进一步减小.除此之外,白城市的旅游资源也特别的丰富.白城市不仅拥有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鸟类种类都很丰富,该地区内的几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东亚候鸟迁徙路上的主要的停留地.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沙丘榆林、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羊草草原”等四大独特的生态景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江河水域、苔草小叶章湿地、芦苇沼泽、碱蓬草甸等风景特别怡人.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蒙古山杏林、芦苇沼泽等天然风光.白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促进了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白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2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劣势分析2.1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白城市是我国东部湿润区与西部的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生态系统从半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是全球有名的三大盐碱区之一.所以导致白城市的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土地退化的现象十分的严重,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退化、草质下降等问题也不断地加深,草原的面积逐年减少,草原“三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草功能明显下降.湿地面积萎缩,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们的盲目开发使大面积湿地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由于湿地减少,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上人类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湿地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及其长久的工程,需要建设的城乡基础设施比较多,所以,要有雄厚的资金的支持.虽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白城市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现在还处于极不完善的状态,城市周围的道路基本上以土路为主,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极其不完善,交通状况十分比较混乱.而且城市内相当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人民的居住环境比较差.要完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所要消耗的资金量十分巨大.但是白城市投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不畅,民间的投资也十分的有限,利用外资也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撑.这也就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2.3白城市的产业比例失调比较严重白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比较单一,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农业.而白城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处于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有待改善,加之农业的发展受自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白城市土地沙化和盐碱化速度的加快,土地的质量也随之下降,优质土地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白城市的经济增长.这就成为了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很大问题.2.4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建设难度大白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各项服务设施都不健全,而且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市区外围的道路多为土路,人流集中的地方无停车场,交通拥堵的现象十分的明显.市内一定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旧城区的居住情况急待改进.一些分散的小工厂因为污水排放设施不健全,加之白城市的地下是砾石沙层,渗透性较强,工业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严重.绿化条件较差,人均绿化面积明显不足,公共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论文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912824453610661ed9f4bb.png)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摘要:现代社会应当依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造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 这也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 生态城市也必然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有助于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和谐, 促进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
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含义;原则;措施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生态城市已成为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生态城市规划与研究亦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新课题。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 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 从而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
生态城( 乡) 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与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 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 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因此, 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 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 其科学内涵是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提出, 可以说是人类为了迎接严峻的环境挑战所作出的一些努力,其积极意义均在于为了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也说明日益加剧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后果已迫使人们必须达成一种共识, 为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采取协调的行动, 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为本。
生态城市规划规设计[论文]
![生态城市规划规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afb046e518964bcf847c5c.png)
浅析生态城市规划规设计摘要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任何规划都不能只从眼下利益出发,而要从能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该问题进行浅析,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绿色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作为影响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城市环境也应该是城市规划和建设者要重点关注和考量的问题,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发展,反之,将会降低城市生活质量,阻碍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
笔者将先从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浅析,笔者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念,从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论述。
1 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方式不够科学,致使城市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水污染等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还阻碍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
2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上文笔者已经阐述了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
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小议论文
![对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小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aa971c14791711cc7917c7.png)
对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小议【摘要】生态城市规划主要是将现代生态理念融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科学的生态学原理把城市看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规划改革。
本文提出生态城市规划和生态建筑基本概念。
对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等展开了小议,探讨了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外原则及规划依据。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生态设计1 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2 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与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2.1 整体性原则。
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2.1.1 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
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2.1.2 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
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2.2 循环再生与节能。
生态城市规划点滴谈论文
![生态城市规划点滴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03f01b4431b90d6c85c721.png)
生态城市规划点滴谈摘要: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了生态城市的认识及其标准,介绍了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对生态建设的规划作出总结,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logy discus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city and its standar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rba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akes a summary of the planning, so as to enhance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the whole city,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ociety.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
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生态学对生态城市的观点从生态学的观点而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建设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
![城市生态建设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971d2c31126edb6f1a10b8.png)
城市生态建设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研究摘要: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黄石;宜居城市;生态环境引言作为中国重要的矿冶城市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湖北省黄石市经历了先有厂矿后有城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城市发展过程。
长期以来的矿山采掘和开山取石,造成开山塘口多且植被恢复难;工业区和生活区犬牙交错,造成绿化用地难;原材料工业的高能耗、重污染、强运输,造成环境治理难,城市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为扭转资源渐趋枯竭,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逐步改变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选择和成功的关键。
一、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黄石依山傍水,襟江怀湖,素有“江南明珠”之美称,是一座不可多得的风光秀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黄石市是武汉“8+1”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她毗邻长江,环绕磁湖、青山湖,倚靠西塞山,远眺东方山;矿产资源丰富,自然景色怡人,建设宜居城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自然生态条件。
黄石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气候适宜。
境内水系众多,河流湖泊纵横,山地、平原、湖区、溶岩、山间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并存,形成黄石“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地貌特点,依山襟江、内嵌湖泊,景色秀丽。
黄石风光绮丽,景致优美,最为著名的当属“黄石八景”(西塞山怀古、东方览胜、磁湖夕照、山洞飞云、鹿獐朝晖、挹江听涛、铜都鎏金等)和“黄石三台”(天台、云台、宫台)等风景名胜。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汇总8篇)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汇总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a0b2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3.png)
02
城市需要采取适应性策略来应对气候变化,如建设海绵城市、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03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同时政府应出
台相关政策,支持城市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监测与评估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评估,为政策制定提 供科学依据。
智能交通管理
波特兰运用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实 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优化 交通信号控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
库里蒂巴: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创新举措
1 2 3
垃圾分类制度
库里蒂巴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居民将 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投放,以便进行 后续的资源化利用。
垃圾回收与再利用
库里蒂巴通过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再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对环 境的影响。
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支持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数字化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介绍数字化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如智慧环保、数字化园林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产业转型升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径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
01
阐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放控制等,以确保城市环境的清洁和美观。
波特兰:绿色交通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公共交通系统
波特兰注重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通过建设轻轨、公交等多样化的 交通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自行车道与步行道
波特兰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自行 车和步行出行需求,建设完善的自 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鼓励居民采 用低碳出行方式。
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规划与建设论文
![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规划与建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2b54d876a20029bd642db1.png)
探析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产物,应该是一个日渐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越来越舒适的一个人类聚居环境。
而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产业化的不断变形,城市的开发与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让人们不容忽视,一方面人们对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城市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所以建设与规划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成为了城市化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各宜居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生态问题进行论述探究,从而探析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关键词:宜居城市;现代生态;城市化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the city as a social development product, should be an increasingly satisfy people life needs, more and more comfortable a human settlements. and on the other han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s well as the city of industrialization constantly deformati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not allow to ignore, on the one hand, people to the comfortabl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on the one hand, the urbanization brings many problems, so the construction andplanning of modern ecological livable city type, become the main problem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each livable c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of construction and encountered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discussed inquiry, and analysis of modern ecological livable type of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keywords: livable cities; modern ecological; urbanization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城市的产生作为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自人类历史开始,它就凝聚了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而其本身,也更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场所,从城市的历史上看,无论是古希腊时期还是古罗马时期,当时的民众的群体活动,如公民大会,都是在城邦中举行的。
论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设
![论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3c006836529647d272852d0.png)
地下空间109一、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的中心。
城市既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场所,又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地。
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工业革命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中,城市的发展一般都是极为缓慢的。
大多数的规模都不大。
人口少,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简单,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长期保持稳定。
然而在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力量,使欧洲许多城市短时间内在空间上有了极大的转变。
随着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人口骤然增长,同时城市在区域空间中的社会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城市成为社会经济的增长中心,带动着其他地区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财富增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城市的发展也就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但是,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本世纪初,城市人口的激增和城市规模的急速膨胀、打破了原有城市环境的平衡状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居住区拥挤不堪、交通不畅、缺乏空地、通风采光不足、卫生条件很差,不断恶化的居住环境接着导致了各种流行疾病的爆发,城市发展成为城市环境问题的触发因素。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日新月异地改变着城乡的面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发展速度也使许多城市人口骤增,规模膨胀,土地资源大量流失,城乡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各种经济成分杂乱无序的发展导致了区域性资源短缺和整体环境的恶化。
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人口和经济上快速发展的压力,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环境的恶化使城市人居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我国大多数城市已为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绿化率低、秩序混乱等严重的城市问题所困扰,作为人类家园的城市已不能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城市被列为世界上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
关于生态城市规划之对策综述[论文]
![关于生态城市规划之对策综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c999350912a216147929bc.png)
关于生态城市规划之对策综述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科学与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通过分析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针对生态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而对生态城市规划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对策1.、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 生态城市营造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2)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3)持续性: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公平的涉及今世后代再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仅追求环境优化或自身的繁荣,而且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5)全球性:生态城市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取向,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合作,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地球村”的主人,为保护人类生活的环境及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全球人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
2.、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为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城市,应从规划开始。
生态城市规划内容众多,主要可分为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人居规划。
2.1 城市区域规划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资源情况,给城市以准确的定位,实现区域和区域间各类资源互补、协调发展。
①土地规划,应全面考虑土地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健全土地规划利用体系;②水资源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城市亲水空间,开发节水技术,保护饮用水源,建立高效的城市排污系统,保护水生物种多样性;③能源规划,节约减排,提倡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风能、水能,开发绿色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④交通规划,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控制燃油汽车在城市中的通行,提高交通规划运行效率;⑤绿地规划,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范围,提高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f9d3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a.png)
城市规划论文近年来,城市规划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论文旨在探讨城市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 城市规划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临诸多挑战,如住房紧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长远的治理手段,旨在合理规划城市发展,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
在经济方面,城市规划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在社会方面,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在环境方面,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3. 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住房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
交通规划旨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交通网络的连通性。
住房规划旨在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公共设施规划旨在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机构、学校和娱乐场所等。
4. 城市规划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城市规划面临诸多挑战,如政府管理疏漏、利益冲突和社会参与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升规划师的专业水平,增加社会的参与度。
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积极推动城市规划的创新和改革。
5.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正向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方向转变。
智慧城市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和优质的生活环境。
可持续城市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结:城市规划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能够缓解城市的各种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城市规划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加社会的参与度。
未来,城市规划将朝着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方向迈进,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f24a4c6bd97f192379e957.png)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WTT整理的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论文1摘要:文章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展开系统分析,通过研究数据预处理、基于ArcviewGIS的信息提取、数据库的建立、成果整理与数据挖掘、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监测要点,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GIS技术的认知,提升动态监测结果的通畅性。
关键词:GIS技术;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与全球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能够对区域内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应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提升整个监测过程的有效性。
1、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在具体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对区域内部进行监测摄影时,需要对区域内的天气情况进行提前了解,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云量在10%以内的天气进行影像勘察,并且区域内的云雾不能对地形进行遮挡。
在监测地形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时,对于采集到的图像需要及时进行修正,修正工具为DEM,并且修正后的误差需要控制在10m以内,而图像配准误差应用过程中,误差单位需要控制在0.5个像元内。
(2)在监测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科学性的坐标系统,从而准确了解各个控制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的坐标系统以高斯坐标系统为主。
(3)在绘图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了解区域的基本情况,可以构建不同地貌、地类的特征图斑,便于后续数据的分析应用,而各个类型的图斑数量需要超过10个,并且在分类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最大相邻法对其进行合并,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应用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变化图斑时,其数量应控制在50%以内,以便于后续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使用。
2、基于GIS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要点2.1数据预处理在对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时,数据的采集属于基础应用环节,但是在采集到数据信息后不能直接进行数据分析,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操作。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论文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9cb43087c24028915fc321.png)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研究城市是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重要象征,它不仅人口集中,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
城市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它也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化发展道路,但从理论和实际上来看,还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2]。
通过总结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尝试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新看法,对今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
明确指出只有正确解决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保证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规划。
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的概念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现阶段,国际上生态城市的研究蓬勃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但至今为止,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基本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3]。
生态城市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新标志,城市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起和谐的生态关系,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式和高级阶段[4]。
生态城市的内涵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充实。
2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及步骤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应遵循系统性原则。
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系统,应本着系统性的原则,追求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最优,这是协调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
2.1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步骤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不可能一步实现,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初级阶段。
此阶段以社会、经济与自然相协调为原则,使全民充分意识到我们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为下一步的发展作好准备。
第二步:发展阶段。
此阶段进一步增加公从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基本实现可持续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关系。
第三步:高级阶段。
此阶段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实现自组织、自调节,创造人类的新生活和新社会。
以上三个步骤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由于自身的条件差异,发展时间不尽相同,而且每个步骤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持续发展的。
2.2我国规划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对污染控制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措施,使得环境污染在加剧。
城市生态规划问题几点论文
![城市生态规划问题几点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9b2ad3ad51f01dc381f10d.png)
城市生态规划问题的几点研究(上海市松江区规划设计所,201613)【摘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的发战略目标被明确提出,而我国未来发展中“生态文明”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生态化的发展目标下,城市建设强调在减速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还必须着力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及和谐社会的全民构建,以期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但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城市生态的合理规划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内在的要求。
而要做好城市生态规划,首先我们应理清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并在明确城市生态规划注意事项、把握城市生态规划要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动生态城市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城市1 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要对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首先我们应当对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
1.1 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涵现代城市是一个多介质、多层次且多元化的人工性的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层析、各个子系统以及不同的生态要素之间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而城市生态规划则始终坚持以整体优化、趋适开拓、协调共生、区域分异以及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原理指导,将城市的环境容量、生态适宜度以及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等作为基本依据,在对城市生态功能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对生态工程进行相应的创新,以期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生态及环境质量,找到最佳的城市生态位,进而在不断的探索中开拓并占领出空余的生态位,使生态系统的整体潜力得到有效且充分的发挥,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维持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进而维持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在关系上的协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基于以上对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分析来看,在高度的社会文明与生态环境意识下,城市生态规划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1.2.1 高品质的环保系统高品质的环保系统应该能够对城市中存在的包括大气污染、废渣、废水以及餐饮、屠宰、大众娱乐场所等不同系统所排除的各种城市废弃物进行及时的处置和处理,而这种处置与处理行为需要按照不同废物的特点进行开展;同时,该系统能够加强对噪音的管理,可以保证不同环境质量质量都满足先进城市的最高标准,进而保证生态环境的洁净与舒适。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7aec1cfab069dc502201ff.png)
【关键字】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浅议生态城市建设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人居环境,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追求。
本文通过论述生态城市建设,反映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目标1 前言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环境生态学,都寄托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型城市的向往,人们一直在追求探索着理想的生活住区。
在中国,无论是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经验积累的风水理论和技术,还是古代圣哲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理念,都映射着古代城市建设中人们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当早期传统聚落的生态化意识觉醒,人类对与环境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
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及世界资源能源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生态城市(Ecopolis)作为面向未来城市新的发展模式被人们提出,它是人类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
生态学家O.Yanits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同时人的健康和环境质量同时受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资源良性循环。
“生态城市”与普通的现代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态城市中的“生态”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根底而存在,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
2生态城市的概念麦克哈根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心灵的城市,我们需要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对城市生态规划论文
![对城市生态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0f8ec6da38376baf1fae7c.png)
对城市生态规划的探讨【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1 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
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
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
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景观规划学院:外国语学院姓名:张杰学号:2010091230摘要在当前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趋于空心化巨型化的现状下,人们深切感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身心健康受损。
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文重点讨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大景观1.生态城市规划背景1.1城市生态定义城市生态(ecopolis或ecocity或ecoville或ecological city或ecovillage)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
虽然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已于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召开过4次,但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一些国家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原则。
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99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大利亚的唐顿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它边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远远超出了“可持续性”这个概念。
1997年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撰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1]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城市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效利用,自然的演进过程也得到保护和发展。
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1.2城市生态的主要特点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2)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0!/非循环0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3)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0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0,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5)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建立全球生态平衡"1.3 评价生态城市的标准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目标)应以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方面来确定,具体说来要实现以下标准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所在区域对其有持久支持能力,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适应"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实施文明消费,物质!能量利用率及循环利用率高,消费效益高"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环境质量高,符合生态平衡的要求"6生态(健康)建筑得到广泛应用,有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7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并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8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高,有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社会环境"9居民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包括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和环境道德观,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10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强"以上10个方面,说明了生态城市在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方面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内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反映了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创建生态城市就是要依据上述标准去调节和改善城市内部的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通过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各种手段去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2.城市生态规划背景中的景观规划按照景观三元的理论,景观分三个层次: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2.1狭义景观设计进行生态园林建设规划不仅仅是绿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从而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林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有:①规划理念—“显露自然、尊重生物多样性”与“以人为本”的有机结合;生态的观念是尊重自然,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征服大自然让自然为人服务,基本上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理念,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在这两个理念中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既要合乎自然生态的规律,显露自然,尊重生物多样性,又充分利用自然尽可能的为人类服务且实行可持续发展。
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园林—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将保持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有机结合;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植物与特有动物等,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地区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我们在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园林的时候应该首要并且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种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标准,每个地方情况都有所不同,不能为了建造生态园林而不顾城市立地环境,大量引进外来植物,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和生态入侵现象。
③生态园林体系的构建—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风貌,保护好城市水体和山体,构建生态城市园林绿地体系;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功能大于个体,我们建造生态园林的时候也要将整个城市的园林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构建出城市的生态园林体系,在保护好城市山体水体的大框架基础上构建生态城市园林绿地体系。
④生态园林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既可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目标和方向,同时又可为规划方案的实施分解和操作提供依托。
生态园林怎么建设,怎么建设才算好,应该有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这种考核体系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目标和方向。
但是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完整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要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规划中体现浓郁地方特色2.2城市的大地景观规划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是生态城市功能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①规划理念,即“大景观”理念。
突出城市整体景观功能,尊重城市景观的个性化、多样性、和谐性原则;城市是一个整体,做生态城市的大景观规划时,其尺度远异于狭义的景观规划设计,必须突出城市的整体景观,尤其是有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城市,如何保留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又将其改造成为可适应现代人生活的地方,并与新城区的景观和功能有机结合,必须遵循城市景观个性化,多样性,和谐性原则。
②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即在已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以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为重心,研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与产业、人居、交通、水域等功能相融合的城市“大景观”生态格局构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实际上是社会—经济—自然相互协调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共同发挥的,因此,缺少或者任何一个子系统不健全都会影响到整个复合生态系统,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以生态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为中心,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形成地方特色,通过严密的设计后尽可能通过自身来调节。
③景观生态支持网络的构建,即研究建立功能完善、运行健康,保障各种景观生态流输入输出的连续畅通,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环境良性循环的景观生态支撑网络,尤其是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建设规划;城市的生态系统是相对比较脆弱的,因此,必须构建起城市的景观生态支持网络,以周边小城镇的生态支持中心城市的生态,同时,中心城市本身也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尽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
④生态景观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体系的构建。
和生态园林建设一样,“大景观”的建设更应该有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关键是看城市的生态景观有没有在整个复合生态系统有没有发挥到最大效应,并与其他系统相适应,一起发挥功用。
3.结语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甚至于生态城市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概念。
但是,生态城市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要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最终目标。
生态城市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人地和谐、社会公平与经济高效为目标,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聚居地。
即生态城市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发展,各种物质流和能量流能够充分交换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