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在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临床分析
w r u c s f l u e . ain sw sc n e t b o n - p n my me tmy a d n o l a in o c r d T eme tl lo s d e e s c e su l c rd Nop t t a o v r t a d mi a o y e d e o l e o c o o c mp c t c u r . n i o e h a t a o d l sa n o b o n
Cln c lAna y i f5 s so a a os o y m e t my i i a l s so 0 Ca e fL p r c py M o co
WA G Z njn N og u
De a t n b tt c n y e oo y t ed u o a i ae ia gme ia ol g , i o i 5 0 0 pr me t fO s r sa d G n o ei c lg , e t- f l td o Gu y d c l l e Gu z u Kal 5 6 0 h l i f n c e h i
现 报 道 如下 。
孔 至 1m 经此孔 放人组织 粉碎 器将 肌瘤碎块取 出 , 5 m, 冲洗盆腔 ,
检 查手术创 面 ,对于肌壁问肌瘤及 阔韧带肌瘤常规放置盆腔 引
流 , 3 0肠 线皮 内缝合 1 用 - 0 mm及 1m 5 m孔各 1 , 可贴覆 盖 针 创
I 材 料 与 方 法
t eme J o r t et e e 4 1 mL a d 6 .0 n r s e t ey Co l s o ee a ema ya v tg so p r s o i my me tmy s c h a p ai me w r 7 .9 6 mi e p c v l . nc u i n T r l n d a a e l a o c p c o c o u h a 1e v i n 4 i h n f a s
垂直褥式缝合法在皮肤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皮 肤镊 当作 探针 , 缓慢 插 进 切 口, 切 口有 小 的裂 隙 使
形成 , 以便 切 口 内 的液体 流 出 , 同时挤 压 切 口, 以观 察有 无血液 或 血凝 块 溢 出 , 无 溢 出说 明 缝 合 效 果 若
24 0 , 没有 发生 过 因切 口 内血凝 块 形 成 而延 期 6 例 再
愈 合 的现 象 。 由于 表 皮 对 合 状 况 的改 善 , 没 再 发 也
( 上接 第 16页 ) 4
[ ] re MF a oc 7 P c ,L R coMT,G nr O Fu oaoesset it so i e t L . lcnzl ucpi li f y b ie
例 是缝 合针 相对 较小 , 合 深 度不 够 。 口内死 腔 形 缝 切 成 , 致血凝 块 形成 。在 寻 找解 决 的 方法 时 , 现 了 导 发
量, 使创 缘 两 侧 和 底 部 充 分 靠 拢 在 一 起 , 闭 合 死 以
腔, 并起 到压迫 止血 的作用 , 又 不 至于 压 榨束 于缝 且 线 内 的组 织 和 皮 肤 因 绞 窄 而 缺 血 坏 死 : 是 回穿 时 二
Ca d d p ce n it b to fs e is r c v r d fo b o d c l n i a s e is a d d sr u in o p c e e o e e r m l o u — i
trsoe a5 ya ei J .A t co gns hmo e,19 , ue vr - er r d[ ] ni rbA et C e t r 9 4 p o mi h
15外科手术基本要求及技巧
第一节切开第二节分离第三节止血第四节缝合外科手术必须通过各种基本操作完成,基本操作的优劣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
良好的操作不仅要有准确、熟练的手技,而且还要适应解剖生理、病理改变以及治疗的总目标。
第一节切开切开是指在组织或器官上造成切口的外科操作过程,是显露手术野的需要,又是手术的必要步骤之一。
正确的切口是做好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腹部切口为例,典型的切口如图15-1所示。
图15-1 腹部常用切口示意图一、选择切口的原则1.组织切开前,必须了解局部的解剖关系及重要器官的表面解剖标志等。
2.选择切口应接近病变器官,易于显露,损伤组织少,无重要血管、神经通过。
并尽量照顾美观,如颜面部切口应与皮纹一致。
3.切口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使能容纳手术的操作和放进必要的器械。
在保证能较好完成手术治疗的前提下,可适当缩小切口。
二、切开方法及要点切开时在切口两旁或上下将皮肤固定(如图15-2)。
将刀腹刃部与组织垂直,刀尖先垂直剌入皮肤,与皮面成45度斜角切至预定长度,再将刀垂直提出切口(图15-3)。
皮下组织宜与皮肤同时切开,力求一次切开全层皮肤。
图15-2切皮时的固定图15-3正确的切皮方法第二节分离手术分离是显露手术区解剖和切除病变组织、器官的重要手术基本操作。
按形式可分为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临床上常将二者结合使用。
一、锐性分离锐性分离是指利用刀刃或剪刀的切割作用,可将致密的组织切开,切缘整齐,其边缘组织细胞损伤较少。
用刀时,利用手指的伸缩动作进行切割,刀刃沿组织间隙作垂直的短距离切开,如图15-4所示。
用剪时,剪刀闭合用尖端伸入组织间隙内,然后张开剪柄分离组织,无重要组织时予以剪开,如图15-5。
分离过程中遇有较大血管时应切断结扎。
锐性分离常用于致密组织如腱膜、鞘膜和疤痕组织等的分离。
图15-4 用刀作锐性分离图15-5 用剪作锐性分离二、钝性分离钝性分离是指用血管钳、刀柄、手指和剥离子等,伸入疏松的组织间隙,通过推离作用,推开周围组织。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临床分析
临床研究
腹 镜 宫 瘤 除 50例临 分 腔 子 肌 剔 术 床 析
王宗钧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贵州凯里 5560 犯) (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技术处理特点。 方法 对 5 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缝合技术及疗效 0 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5 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 0 无中转开腹病例,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使用连续垂直褥式内 翻缝合子宫, 手术时间25一 0min, 4 6O ; 术中出血量30一 m L, 4 .19n1 取得了良 2 1 平均6 min 150 平均7 L, 好的手术效果。结论 腹 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的优点, 可以保留子宫, 是一种有价值的建设性手术。 〔 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肌瘤; 剔除术
h e t e m O r liv t me were74, n a e pa e i 19mL and 6 .印m垃resPe〔vely. Con clu月 仆, , ma y a v l雌es o la o cO myomectO s c a 4 i t ion n da n f P plc nly u h s mi ima i ur a d f f 。 ov衅. And l a scO ic lllyomect 哪 is a va 曲le 助d 。 r ct ve op已 n l n y n a o 。 j s r P n a x P o u l 。u i nst rative techni职e 【 y w or 如] 玩po scope; Myoma o u r s ; My优 o 哪 Ke t f t u e nect
【 。 Ab. 舰t】)坷e〔 ve T eva I e t e , 能1 《 廿 o ] Jat h alue 叩a加 咖。 y。ec加 i t e 讹atmen o myO o u e s. Me比。 、 切 山 my n h l f nla f t r u d为The c n c公d t i l i aa , 叩e瓜ive t h i卿e a d el巍 c e n n ctiveness, so ca es o 哪om o ut r s under邵 娜。sc叩ic m扣 f O s f a f eu 〕 ing mecto哪 w e a 咖zed. Resu】 Al pa ient er n 8 t l t s r e ue w s c sslbU cu d. No pa en w朋c朋ver ed t a domina 一 n myo二clO a d n complica o o 。二d. 1, m二 tota b 献l l s a d y r e i s t t t o b l 叩e my n o i t n c he l l s o n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瘤腔缝合改进技术的效果观察
采 用传 统缝 合 方 法 : 用1 - 0号 可 吸 收缝 线 先 进 行 间
断 8字 缝合 肌瘤 的残 腔 , 再连 续缝 合 患者 的肌层 , 最 后再 连续 缝合 患 者浆 肌 层 ; 观 察 组 患 者 采 用 连 续垂
方法 , 研 究显 示 , 采用 连续 的垂 直褥 式 填塞缝 合 法 的
1 对 象 与 方 法
8 . 6 e m, 平均( 3 . 6± 2 . 2 ) e m。两 组患 者 的年龄 、 肿 瘤 大 小 及 临床 特 征 状 况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0 . 0 5 , 表
1 ) 。本 研 究 经 过 我 院 伦 理 委 员 会 批 准 , 所 有 患 者 知
点 。 j , 广 泛 应 用 于 对 患 者 进 行 子 宫 肌 瘤 的 剔 除 。 肌
诊的 6 0例子 宫肌 瘤患 者 , 年龄 2 1— 5 7岁 , 随机 分 为
观 察组 和对 照组 。观 察组 2 0例 , 年龄 为 2 2—5 7岁 , 平均( 3 3 . 2 3±9 . 2 3 ) 岁; 肿瘤直径大小为 0 . 4~8 . 8 c m, 平均 ( 3 . 2±1 . 4 ) e m。对 照 组 4 0例 , 年龄为 2 1
3 1 0
健 康 研 究
3 讨 论
2 0 1 5
肌瘤 的位 置 以及 数 量 , 然 后 于宫 体 注 入 6 U垂 体 后 叶素 , 使宫 体 的血 管 处 于 收缩 状 态 。在 子 宫 肌瘤 的 最 膨 隆处选 择适 当切 口 , 注 意 切 口应 远 离 患 者 的输
患 者进行 腹 腔镜 下子 宫肌 瘤剔 除术 之后 子 宫仍 具备 生 理功 能 , 手 术不 破坏 盆底 的完 整性 , 患 者 可 以 进行 生 育 。相 比传统 的开 腹剔 除子 宫肌 瘤 , 腹腔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 稿 日期 ]0 1 0 2 收 2 1 — 7— 6
21 0 1年 4月 ,0例 要 求 保 留子 宫 的子 宫肌 瘤 患者 2 行 腹 腔镜 下子 宫肌 瘤剔 除术 , 得满 意效 果 。 获
第 5期
工 企 医 刊
・2 ・ 5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一 般 资 料 本 组 患 者 2 . 0例 , 龄 2 年 0~4 5岁 , 平 均年 龄 3 . 3 5岁 。单发 肌瘤 1 6例 , 中壁 问肌瘤 7 其 例 , 膜下 肌瘤 7例 , 颈肌 瘤 2例 ; 浆 宫 多发 4例 。最 大肌 瘤 9m × e × c 最小 肌瘤 05m × . e c 8 r 6 m, a .c 0 2r a × . c 术 前 常 规 行 宫 颈 液 基 细 胞 学 检 查 , 经 0 5 m, 月 不正 常者行 诊 刮排 除 子 宫 内 膜 性 病 变 , 无 手术 均 禁忌 , 有腹 部手 术史 者 5例 。 1 2手术 方法 全 部采用 气管插 管 全身 麻 醉 。常规 . 气 腹 穿 刺 , 腹 压 力 ≤ 1mm , 气 4 Hg 以脐 部 及 左 右麦 氏点 为穿刺 点 , 从宫 颈放 人 举 宫 器 , 摆动 子 宫 利手 术 操作 。于子宫 肌层 注入催 产 素 2 U或垂 体 后 叶 0 素 , 为肌 壁 问肌瘤 , 肌瘤 最 突 出处 以单 极 电凝 如 在 钩 切 开肌瘤 表 面 , 层达 肌 瘤包 膜 , 肌 以抓 钳 钳 夹 肌 瘤 向外牵拉 旋转 , 吸 引 器 头 钝 性 分 离 假 包 膜 后 用
剖宫产术时肌瘤剔除62例临床分析
34 l 0 m 。肌 瘤 > e 与 肌 瘤 < c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有 显 著性 (P 0 5 , 新 生 儿 窒 息 、 围生 儿 死 亡; 后 病 理 诊 5m 5 m、 < .0 )无 无 术 断6 2例 均 为 子 宫 平 滑 肌 瘤 ,6例 有 肌 瘤 变 性 ; 后 无 产 后 出血 及 盆 腔 感 染 。 1 术 结论 剖宫 产 同时 行 肌 瘤 剔 除术 是 可 行的 、 全 的、 要的。 安 必 关 键 词 剖 宫产 : 宫肌 瘤: 瘤 剔 除 术 子 肌
的 病 例 , 探 讨 剖 宫 产 术 时 肌 瘤 的 处 理 口 将 蒂 摘 除 : 膜 下 无 蒂 肌 瘤 , 基 底 部 , 以 浆 于 方式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统 计 方 法 采 用 t检 验 . 检 I 3
做 环 状 切 除 术 : 瘤 位 于宫 体 前 后 壁 做 验 。 肌 直 切 口 。处 理 宫 角 部 肌 瘤 则应 注 意 避 免
摘 要 目 的
5 60 ) 3 0 0
探 讨 妊娠 合 并子 宫 肌瘤 病 人 在 剖 宫 产 同 时肌 瘤 剔 除 术 的可 行 性 、 安全 性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O O 1年 1至 2 0 0 5年 1 我 院剖 宫 产 同 时肌 瘤 剔 除术 6 2月 2例 病人 术 前 、 中诊 断, 中 所 见 , 术 方 式 , 后 病 率 。 术 术 手 术 结果 术 中肌 瘤 < e 3 5 m 8例 . 均 出血 量 3 3 l肌 瘤 > e 2 例 , 均 出血 量 4 8 l对 照 组 6 例 , 均 出 血 量 平 1m , 5m 4 平 7m , o 平
下肌瘤 2 8例 . 壁 间肌 瘤 3 肌 3例 , 膜 下 肌 瘤 。术 中 向瘤 体 四 周及 基 底 部 注 射 缩 粘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配合一、选题原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的妇女发生率在20%~30%。
至今为止,尚缺乏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因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妇女的标准术式。
随着内镜手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toctomy,LM)更加趋于微创。
LM作为微创手术的经典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它在治疗肌壁间子宫肌瘤和浆膜下子宫肌瘤方面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美观﹑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势,深受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二、学习目标:1、掌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护理。
2、掌握腹腔镜类手术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职责。
3、了解子宫肌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
4、了解腹腔镜类手术的基本器械及用物。
三、学习内容:(一):病情介绍患者刘美君,42岁,已婚中年女性,孕1产1,1998年顺产一次,平素月经规律,初潮14岁,7/28,色暗红,无痛经,有血块。
患者自诉7年前发现右侧附件区囊性肿块,约黄豆样大,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7月23日,本院彩超提示子宫后壁肌层见一实性低回声团,大小约31x21x26mm,子宫右前上方见一囊性肿块,大小约94x83x65mm,为进一步治疗,拟“子宫肌瘤,右侧附件囊肿”收入院。
专科检查:正常外阴发育,阴道畅,未见异常分泌物,宫颈光滑质软,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增大,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二):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子宫肌瘤(uterine momma)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
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是良性的。
但由于子宫肌瘤倾向于多发,因此,在育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肌瘤可能逐渐增大增多,肌瘤剔除手术亦有可能复发。
子宫肌瘤的恶变(即肉瘤变)率很低,约为0.4~0.8%。
但仍需警惕恶变风险。
病因:迄今为止,子宫肌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各方面有关。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目的:了解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80例),试验组子宫肌瘤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对照组子宫肌瘤肌层注射缩宫素10 U,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心血管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手术时间明显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P<0.05),心血管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术后恢复快。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子宫肌瘤肌层注射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the safety of Pituitrin i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160 cases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80 cases in each group),6 units Pituitrin were injected into uterine myom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10 units Oxytocin were injected into uterine myoma in the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surgical time,cardiovascular adverse reactions,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re observed.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P<0.05),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0.05),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and cardiovascular adverse reactions did not se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I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uterine myoma muscular injection of low-dose Pituitrin,can decreas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and has less complications,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Key words] Pituitrin;Oxytocin;Laparoscope;Uterine myoma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20%~30%。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霍巧玲;任素芳;李颖;韩秀琴;刘彩琴;刘志贤【摘要】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doses pituitri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 Methods: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ninety patients who scheduled for elective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n = 30 each):controlgroup(group C)and different doses pituitrin groups(group P1 and group P2). Group P1 was given myometrium injection with pituitrin 6 U,group P2 was giv-en myometrium injection with pituitrin 12 U,and group C was given oxytocin 20 U. To observe the operation situation,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ree groups,and then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groups. 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 of group P1 and P2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as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C,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group C( P ﹤ 0 . 0 5 ). The incidences of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were 6 . 6 7 % ,4 6 . 6 7 % and 96. 67% in group C,P1 and P2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in group P1 and group P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group C(P ﹤0. 01,correction αˊ= 0. 0167).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s P2 than in group P1(P ﹤ 0. 01). There wer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three groups postoperative. Conclusion:Small dosage pituitri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shorten the operationtime with few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40例临床观察
行剖 宫 产同 时行 子 宫肌 瘤切 除 术 , 效果 较 好 。现报 告 如 下 。
1资料 与方法
() 1资料
儿 和胎盘娩 出后 , 宫体部注 射缩宫素 2 U, 0 同时静脉滴注 0 9 .%氯化钠
5 0 加 2 U 缩官 素 。浆 膜下肌 瘤和 壁间肌瘤 均在 子宫切 口缝 合恢 0 ml 0
Chn at r tio \ iaHe l Ca eNurt n h i
’ T
0 Ir ’ ,.’ z 昌 n -
’
妊娠合 并子宫肌瘤 3 0例 l 4 临床观 察
付 宪 梅
【 摘要 】 目的 了解 晚期 妊娠 合 并子 宫肌 瘤 分 娩 时 的情 况 , 讨 其合 适 的 临床 处理 方 式 。 方 法 对 我 院近 九年 共 3 探 0例 晚期 妊 4
20 年 1 ~20 年 1 01 月 09 2月我 院晚期妊娠 合并子 宫肌瘤剖宫 产同
时行子宫 肌瘤 切除术产 妇 3 0 , 龄 2 — 4 岁 , 周 3 -4 周 ; 4例 年 1 O 孕 6 1 初 产妇 2 6 , 产妇 1 4例 。对照 组 : 1 例 经 2 随机 抽取 同期 住院妊 娠未 合并
确诊 。
() 2 肌瘤情况 单个 肌瘤 2 7 , 3 例 多个肌瘤 1 3 。浆膜 下肌瘤 7 例 , 0 例 2 肌壁 闾肌 瘤 1 4例 , 9 粘膜 下肌瘤 2 3例 , 多发性 肌瘤 5 例。直径 <5 m 的 肌瘤 l c
1 9例 , 8 直径>5 m 肌瘤 1 l例 。 c 5
子 宫下 段剖 宫产 术 。因 肌壁 间肌瘤 可随 剖宫 产后 的宫 体变 小而缩 小 甚 至 隐匿 , 需要 常规 在剖 宫取胎 前探 查肌 瘤位 置 , 免漏切 。待胎 故 以
带胶管皮下连续缝合法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0
5 ) 0
。
管平 正 的 置 于 切 口 一 侧
口
如切
, ,
口
较长
可根
患 者 术前均 无 严 重 的 内 用 统 一 治 疗 方案 表
手 术类 别 子 宫手 来 卵 巢 囊肿 手 术 宫 外孕 手术 剖 宫产 术
。
外科 疾 患
,
术后 采
据 需 要 增 加 间 隔 胶 管的 数 量
如 直线状 痕 迹
湖 北 省 卫 生 职工 医 学 院 学 报
1
年
第
期
带胶 管 皮 下 连 续 缝 合 法 在 腹 部 手 术 中 的 应 用
湖北 省荆 沙 市 第三 人 民 医 院
李
妍
吴诗 琦
徐
玲
胡 志远
陈
波
何
媛
张翠 华
摘要
轻微
口
。 ,
对
6 例 妇产 科 腹 部 手 术 纵 行切 口 皮 肤 采用 了 带 胶 管 丝 线 皮 下 连续 缝 合 法
,
,
经临床 观察
取得
I m 处 进针 于 皮 肤 切 口 一 侧 顶 端距 皮缘 c
同
侧皮 下 出针 ( 见图
再 于 另 一 侧 皮 下 进针
c I m 出针
, ,
资料 与 方 法
1
.
与皮 缘平行 在皮 内潜行 约
侧 交替行 皮 下 潜行 缝合
于 出针 如此两
平行 部 位 再 回对 侧皮 下 行同法缝 合
口 疼痛 轻 图 口 疼痛 ( 重级 )
, ,
( 眠 不 受干 扰
,
。
I
( 中级 )
感伤
子宫肌瘤核除三种径路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核除三种径路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1-12-14T16:31:56.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2期供稿作者:韩杰张文华鲁海燕田奇山[导读] 子宫肌瘤核除术式中,阴式,腹腔镜下和经腹手术呈鼎足之势,各有所长。
韩杰张文华鲁海燕田奇山(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妇产科辽宁鞍山 114001)【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034-02 【关键词】子宫肌瘤核除术经阴道腹腔镜经腹子宫肌瘤核除术式中,阴式,腹腔镜下和经腹手术呈鼎足之势,各有所长。
本文回顾分析了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院行子宫肌瘤核除术的488例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上述期间在我院行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488例,分为3组。
A组经阴道子宫肌瘤核除术(144例);B组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366例)及C组经腹子宫肌瘤核除术(258例)。
患者均为子宫肌瘤,45岁以下要求保留子宫,术前均详细询问病史,行妇科检查及彩超经腹或阴道检查了解子宫大小、活动度、病灶大小、位置、质地、有无明显粘度,宫颈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子宫肌瘤大小、位置决定所选择的术式。
1.2 手术方式1.2.1 阴式子宫肌瘤核除术手术方法(1)麻醉与体位。
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硬脊联合麻醉或腰麻。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臀部与手术台边缘在同一垂直平面,导尿排空膀胱。
(2)手术方法:如肌瘤位于子宫前壁,打开宫颈膀胱间隙;如位于子宫后壁,打开直肠,阴道间隙;如位于子宫底部,根据情况,采取适当切口,宫颈粘膜下,注射1/5000肾上腺素,U型切开宫颈阴道,粘膜分离膀胱宫颈直肠子宫间隙,打开前或后反折腹膜,尽量向两侧扩大,使切口松弛,触摸子宫,如病体位置低,直接钳夹瘤体,行核除术,如位置高,近宫底,可用细羊爪钳钳夹宫壁,上推宫颈,将子宫底翻出于切口外,此时如操作困难,可将膀胱宫颈间隙及子宫直肠间隙同时打开核除瘤体。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探讨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不同的缝合方法与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分析2010年05月—2012年07月在我院施行的98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例。
其中阴道残端分别用腹腔镜下连续缝合或者经阴道连续包埋缝合。
通过对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发热、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等情况观察,分析两种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优缺点。
结果两种缝合方法在缝合时间、失血量、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在术后阴道残端出血及肉芽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缝合方法可互为补充,但腹腔镜下连续缝合阴道残端更具优势。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腹腔镜下连续缝合经阴道缝合【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174-02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经常施行的手术之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腹腔镜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也成为常见的手术。
通过对阴道残端不同缝合方法的回顾性分析。
讨论两种缝合方法的优缺点。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05月—2012年07月在我院施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例(除外手术禁忌症)98例,其中腹腔镜下连续缝合阴道残端50例。
平均年龄46.7岁;经阴道间断内翻缝合(Lembert缝合法)[2]48例,平均年龄45.3岁。
两种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2 手术方式1.2.1 术前准备术前三天每日用0.05%碘伏液冲洗阴道1次,术前一天予肠道准备。
1.2.2 采用德国进口的腹腔镜设备及手术器械。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全程进行心电监护。
采用改良的膀胱截石位,置杯状举宫器。
气腹于针插入脐孔进入腹腔后冲入CO2气体,维持气腹压力12mmHg,根据子宫的大小在脐孔的上缘至脐上3cm之间作10mm的trocar置入镜体,右下腹作第2穿刺孔,置入10mm的trocar,左下腹作第3、4穿刺孔,分别置入两个5mm的trocar。
手术基本缝合技术总结
手术基本缝合技术总结缝合(suture)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合适的缝线对于减少创伤、对合切缘、精确吻合和避免死腔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损伤部位及组织纤维的排列方式也是决定缝线取舍的重要因素。
缝合材料分为不可吸收性(Nonabsorbable)和可吸收性(Absorbable)。
丝线、棉线、金属丝以及某些合成纤维(Nylon、Prolene等)属于不可吸收性;肠线(Catgut)和某些合成纤维(Dexon、Vicryl、PDS等)属于可吸收性。
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基本步骤:(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toothed forceps),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已夹住针线的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注意针与被缝合组织垂直,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针体前半部穿出组织后,即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方向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还可由术者将已穿透组织的针体后半部松开,然后用持针钳夹住已穿透组织的前半部,拔出缝针,带出缝线。
(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的基本原则(1)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
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缝合的创缘边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一般腹部皮肤针距1cm、边距0.5cm,肠吻合针距0.3cm),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双侧下腹继续做3 个长度为0 . 5  ̄ 1 c m的切口,穿. Kt r o c a r 并将器械放
人。采用1 0 mL 生理盐水稀释6 U 垂体后叶索,直接在职工肌瘤周围注
入,并采用单极 电凝刀将肌瘤包膜切开,直接深入到瘤体。其中对照
组 患者实施常规 缝合 ,用 双齿抓钳将瘤 体固定 ,将 其肌瘤包膜 进行分 离 ,在 到达其基底之后 采用单极 电凝刀将其 离断 ,先对其基层 1 / 2 处实
2 0 1 5 年8 月 第1 3 卷 第2 4 期
・临床研 究 ・ 1 1 7
连续 垂直褥式填塞 缝合 法在 肌壁 间肌瘤行腹腔镜子 宫肌瘤剔 除术 中的应用
衣 秋 菊
( 辽宁省丹 东市 第一 医院 ,辽宁 丹东 1 1 8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临床 分析 连 续垂 直 褥 式填 塞 缝合 法 在肌 壁 间肌 瘤 行腹 腔 镜 子 宫肌 瘤 剔除 术 中 的应 用 效果 。方 法 选取 我 院在 2 0 1 3 年 8月至
化碳 气体 ,直到气压力达 到1 5 n l r n r i g ,将监视镜头放入 其中 ,在患者
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 ( 4 . 2 : 5 0 . 7 )d ,对照组患者则为 ( 5 . 1 ±O . 8 )d ,二
者差异显著 ( P <O . 0 5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病率为6 . 0 %,对 照组 患者 则为 1 4 . O %,差异显著 ( P <O . 0 5 )。其具体治疗结果见表1 和表2 。
除 术 治疗肌 壁 间肌瘤 患者 中,对 其实施 连 续垂直 褥 式填 塞缝 合 法 ,能够显 著 减 少患者 术后 病 发率 ,同 时减 少患者 的住 院 时间 ,值得 临床 推 【 关键 词 】连 续垂 直褥 式填 塞 缝合 法 ;肌 壁 间肌 瘤 ;腹 腔 镜子 宫肌 瘤 剔除 术 中 图分类 号 :R 7 3 7 . 3 3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2 4 - 0 1 1 7 — 0 2
连续 垂直 褥 式填 塞和 常规 缝合 方 式相 比 ,其 应用 优势 主要 集 中 在 :①操作简单 ,只要需要在 患者子宫表 面的浆肌层直 接进 行缝合 即 可 ,不必 深入到患者 瘤腔 内部 ,因此其操作更 加方便容 易 ;②缝合 后
பைடு நூலகம்
施缝合,之后将瘤腔关闭,之后对1 , 2 浆肌层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则
2 0 1 4年 8月实 施 治疗 的 1 0 0例 肌壁 间肌 瘤 患者 ,并对 其 全部 实施 腹腔 镜 子 宫肌 瘤剔 除术 治疗 ,其 中对照 组的 5 0 例 患者 实施 常规缝 合 ,观 察组 5 O例 患者 实施 连 续垂直 褥 式填 塞缝合 ,对比 分析 两 组患者 的 临床 手 术情 况 。结果 和 对 照组 相比 ,观 察组 患者 的手 术时 间、 术 中 出血
统计学软件S P S S 2 0 . 0 ,分别用率和 ( ±s )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 料 ,然后分别用 和啦 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 c 【 = 0 . 0 5 ,P<O . 0 5 具有
统计 学差 异。 2结 果 经过 对 比 ,和对 照组相 比 ,观 察组 患者 的手 术 时间 、术 中 出血 量 、引流管时间 以及分娩率 均差异不大 ,对 比 ( P>O . 0 5 ),观察 组患
实施 连续垂直褥 式填塞缝合法 ,在患者瘤 腔 内逐层填 入子宫浆 肌层 , 行腰 穿检查送检 脑脊液 。对 临床症状 、体征及实验 室检查高度 提示结 核性脑 膜炎 的患者 ,即使脑脊 液正常 ,也应该进行 抗结核治疗 ,早期 诊断 、早期治疗对 结核性脑膜 炎患者非 常重要 。因为一 期结核性脑 膜 炎 的病程 只有短短的3 周 ,错 过机 会病死率大大提高” 】 。 结核 性脑 膜 炎的 预后 ,取 决于 是否 早期 治疗 及 治疗 方法 正确 与 否 。不 规则治疗 可发生蛛 网膜 下腔广 泛粘 连及梗 阻。在 本文对 照组 因 耐药 性发生 等因素 ,病 情恶化者 占6 6 . 6 7 %,而治 疗组仅 占3 . 3 3 %。且
岁 ;体质量为 ( 5 7 . 4 士6 _ 3 )k g ;肌瘤长径为 ( 5 . 9 ±0 - 8 )c m。两组患
者 的年龄、体质量 等基本 资料 差异不大 ,不具备统 计学意义。 1 . 2方法 :两组 患者全部 实施腹腔镜 下子宫肌 瘤剔 除术 ,全麻 与患者
脐孔上缘设置切 口,长度约为1 c m,将气腹针穿人其中,并冲入二氧
本 文 以我 院2 0 1 3 年8 月至2 0 1 4 年8 月实 施治疗 的1 0 0 例肌壁 间肌瘤 患者为例 ,对连续垂直褥 式填塞缝 合法在肌 壁间肌瘤行 腹腔镜子宫 肌
以起到压迫止 血 的作用 ,逐层缝合 。手术 之后对患者 实施2 4 h 静 脉点 滴 催产索 。 1 . 3对 比指标 :对 两组患者 的手术 时间、术 中出血量 、引流管时 间、 术后妊娠 率、术后病发率 以及 患者 的住院时间对 比分析 。 1 . 4 统计学 处理 :对 本研究 中所有数据 进行统计 学处理 的过程 中运 用
量 、 引流 管时 间 以及 分娩率 均 差异 不 大 ,对 比 >0 . 0 5 ) ;观 察 组 患者 的术后 住 院 时间 为 ( 4 . 2 ±0 . 7 )d ,对 照 组患 者则 为 ( 5 . 1 士0 . 8 )d ,
二 者差 异 显著
广应 用。
<O . 0 5 ) ;观 察 组患 者 的术 后病 率 为 6 . 0 %,对 照 组 患者 则为 1 4 . 0 % ,差异 显著 ( P< O . O 5 ) 。结论 在 腹 腔镜 子 宫 肌瘤 剔
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1资 料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 选 取我院在2 0 1 3 年8 5至2 0 1 4 年8 月实施 治疗的 1 0 0 例肌
壁间肌瘤患者 ,并对其全部实施腹腔镜子官肌瘤剔除术治疗 ,其中对 照组5 0 例患者中年龄为 ( 3 8 . 6 士3 . 8 )岁,体质量为 ( 5 6 . 8 土6 . 7 ) , 肌瘤长径为 ( 5 . 6 士0 . 7 )c m。观察组5 0 例患者中年龄为 ( 3 7 . 5 士3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