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合集下载

高校教育的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高校教育的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高校教育的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在当今社会,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供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关乎个人的素质提升,也关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的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主动参与的态度,它是塑造一个人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学生具备了社会责任感,他们将更加关心他人,更加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这些经验和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当更多的学生拥有社会责任感和意识时,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和稳定。

他们将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二、高校教育的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法高校教育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措施:1. 课程设置:高校可以在课程中融入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

比如,在社会学、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分析社会责任,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2. 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

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问题的真实情况,并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3. 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

这些组织和活动可以提供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

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

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更应该具备更高的社会责任感。

在当前社会中,很多大学生并不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更多地关注自身发展,而忽视了对社会的应有贡献。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在大学生中培养社会责任感进行探讨。

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思想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首要环节。

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在思想教育中,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进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等形式,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者。

三、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在大学生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可以在人文素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他们深入理解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和要义。

在学校也可以开设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课程,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平台五、建立健全的社会责任感评价体系,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了更好地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建立健全的社会责任感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评价,包括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社会实践成果、社会责任感的表现等,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更高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并主动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高校应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课程内容需要涵盖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公民教育课程中,可以加入关于社会问题、公益活动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此外,跨学科综合课程的设置也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社会责任,并将其融入到专业学习中。

其次,课程教学方法也应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讲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同时,引入实践性课程和实验课程,例如社会调查与研究、公益项目实践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问题解决中,增强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社会实践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涵盖环保、扶贫、教育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直接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培养对问题的认知和责任感。

其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去社区开展义教、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并通过与被服务者的互动,加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和价值观。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关于社会责任的主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和观点。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社会参与的动力。

其次,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内设置相关的展览和宣传板块,向学生传递社会责任的信息。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的关注、关心和承担,是形成公民意识和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社会公益课、国民素质教育等。

社会公益课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而国民素质教育则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通过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责任感的重要性。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起点。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他们可以通过身教和言传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父母可以从自身言行开始,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注重公益行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

同时,父母也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一起做志愿者、参与环保行动等,让孩子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家庭还可以为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

比如,家庭可以组织孩子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社会责任感。

此外,家庭教育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明白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教授他们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社会实践可以包括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并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受到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具备社会责任感的高校毕业生不仅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还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一、强化社会责任感的意识作为高校学生,首先要树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意识,认识到将来的工作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也是为了社会服务。

可以通过举办社会责任感的主题课程、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向学生灌输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参与社会实践,并让他们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加强社交技能的培养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其社交技能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社交技能的培养将使学生更加开放、自信、自主,也能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和支持,更有利于他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发挥作用。

因此需要加强课程的针对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让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责任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了解工作需要与人相处;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来培养社交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组织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这样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事业上的发展。

四、加强职业发展意识的培养高校学生在职业发展上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这也意味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清楚明确的规划,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并且同时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方案,活动制定计划,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者推荐行业内的讲座来提高职业发展意识。

总之,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更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与社会接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高校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科学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对社会问题和挑战的认识、关注和承担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公民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主动承担起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 培养社会关怀:学生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对他人团队的关怀和支持意识,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3. 推动社会进步: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贡献。

二、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高校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

1. 课程设置的优化: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

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如社会伦理、公益实践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实践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问题,并通过实践行动来提高社会责任感。

3. 社团组织的引导: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如环保社团、公益组织等,培养他们在组织中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4. 师生互动的加强:高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引领者和示范者,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承担。

三、建设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应建设完善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优化招生录取机制:高校可以在招生录取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并适量加分或录取优先。

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

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

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他们不仅要在学业上努力,还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教育教学环节入手。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开设社会公益课程,邀请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和公益组织的工作者来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方方面面,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讲故事、示范行为、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社会问题,明白自己应该做出的贡献,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意识。

家庭也可以陪伴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帮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幸福,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风气、公共信息传播、社会舆论等方面。

社会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奉献精神和公益意识。

社会媒体应该多宣传正能量的事迹,对那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大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增加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便利程度。

社会各界可以设置相关奖学金、奖励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育教学、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社会担当,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做出更多的贡献。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工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加强资助政策与措施,为这些学生提供经济支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心理疏导与支持服务,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推动社会资源共享,扩大帮扶范围;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

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措施,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

高校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资助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社会资源共享、交流与合作、完善、关注、成长、发展1. 引言1.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近年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常指的是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无法满足其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的学生群体。

这些学生可能来自农村家庭、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家庭,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学费、住宿费、饮食费用等方面的困难。

在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存在不容忽视。

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支持,容易造成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其他同学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和社会应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

在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1.2 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生活困难、学业压力大等种种挑战。

正是这些困难让他们更加坚强、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高校对他们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加。

为解决问题,高校应加强资助政策、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体系、指导学业和推动全面发展。

家庭经济困难并非学生的错,高校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多支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有能力取得出色成绩,只要给予适当支持和帮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培养、资助政策、就业实习、心理健康、学术学习、发展、支持、优异成绩。

1. 引言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据统计,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些学生通常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他们的学业表现往往不如其他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并不容忽视,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来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

只有这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是一个社会和教育领域都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但是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表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积极制定各类资助政策,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帮助这些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更好地完成学业。

高校还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增加就业竞争力。

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加强对学术学习的指导和辅导等举措也都体现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责任,更是社会责任。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并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一、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1.1 定义与特点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表现。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对国家、民族、社会、集体和个人的责任感上。

具体表现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保护环境等。

1.2 重要性首先,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其次,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最后,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二、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2.1 存在的问题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关注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缺乏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2 原因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缺乏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学校教育的不足,未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

三、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3.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等。

3.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

具体措施包括:开设相关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社会责任感的榜样。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并且渐渐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尽管高校教育机会的确在不断扩大,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们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他们的家庭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持他们完成学业。

这些学生需要得到特殊关注和帮助,以使他们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对这些学生实施特殊教育方案以及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具体来说,这个方案安排的学习内容应该具有实用性,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便他们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即将展开的工作和学习。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特殊方案:一、经济配套政策:高校应该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经济配套,包括但不限于奖励和助学金,用于鼓励和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也可以通过兼职、实习来获得实际经验和资金支持。

其中,助学金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补偿,可以在学期前发放,毕业前付清,这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加专心致力于学业。

二、创新特殊教育方案:高校应该积极实施创新的特殊教育方案,以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轻松地适应校园生活,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这些方案可以包括学习计划及个性化的学习辅助措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更加精力集中地学习。

三、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区:在大学校园内,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区,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社区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平台和相互帮助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提供社会或校友的资源和支持,以增加他们在学校里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四、提高服利品质:高校应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将有助于他们改变自己的未来命运。

高校可以在食品、宿舍、医疗、休闲等方面提供一系列贴心的服务,以减轻学生的生活负担,同时也增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结,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社会主体的一员,学生应当承担起积极的社会角色,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此,高校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具备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行动。

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加强教育课程的设计。

高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中融入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内容。

比如,在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中融入社会责任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选修课程或者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社团可以组织一些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活动,比如环保宣传、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组织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邀请社会各界的人士来分享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行动。

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榜样的示范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话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选拔和培养具备良好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榜样,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来激励和引导学生。

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倡导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和文化来培养学生。

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倡导社会责任感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断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设立奖项和荣誉来表彰那些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进一步激励他们。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课程设计、学生组织培养、教师引导和榜样示范、倡导价值观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可以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育人思路方法和措施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育人思路方法和措施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育人思路方法和措施一、概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裙体。

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健康成长,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如何育人思路、方法和措施,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二、思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育人思路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积极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学校和社会应当通过教育、榜样力量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信心,树立奋斗目标。

2. 提高学习自信心。

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辅导、课外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3. 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因此应当通过课程安排、校外活动等途径,帮助他们培养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三、方法为了实现以上思路,下面提出几种方法:1. 提供经济援助。

学校和社会可以设立专门的助学金和奖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减轻家庭负担。

2. 设立心理辅导机构。

学校和社会应设立心理辅导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增设学习辅导班。

通过增设学习辅导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自信心。

4.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四、措施在具体实施上述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庭应增强交流,加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度过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2. 增强社会支持。

社会应当加大力度,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鼓励。

3. 完善政府政策。

如何在大学经济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何在大学经济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何在大学经济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经济学教育在给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并主动采取行动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的意愿。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助于他们成为有担当的公民,还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大学经济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课程设置大学经济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育机构可以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中注入社会责任的理念。

例如,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课程中,引入有关社会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在课堂上讨论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学生能够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大学可以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课程或模块。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知识和理论。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行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同时,这些课程还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除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

大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首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通过讲解和分析真实的社会问题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经济行为背后的社会责任。

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激发他们寻找可行解决方案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小组项目或任务,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在合作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此外,大学可以提供实践课程或实习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会企业的实践项目,与社会企业家一起解决社会问题,并体验社会责任的实践过程。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以及其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之一。

高校应设立相关课程,如公民教育、社会实践等,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社会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注重社会实践的开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例如义工服务、环保活动、扶贫行动等,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学生可以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责任感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形成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例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父母应注重引导孩子培养勤劳、守纪、尊重他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小养成对社会的责任感。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能够对其价值观和责任意识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社会应为高校学生提供积极的社会环境,为他们培养社会责任感提供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联合高校,共同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问题解决中。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营造尊重和关爱的社会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使命和责任。

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群体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责任感不只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品质的体现和培养。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教育方面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

学校作为学生主要的教育场所,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环境。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学校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入一些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关注社会问题。

例如,在语文课上讲解社会公益活动的报道,让学生了解公益组织的工作,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通过关爱他人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生们应该明白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员,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政治课或其他类似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家庭方面家庭是学生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石。

家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积极的社会责任心。

作为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公益意识。

可以通过家庭活动、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了解公益组织的工作,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沟通。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教育他们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社会责任心是指个人对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承担的义务和担当意识。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许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

而作为教育者和父母,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和承担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的重要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从小事做起,如家务劳动的分担、公益活动的参与等。

家长可以组织家庭成员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将社会责任的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会公益机构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情况,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公民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社会的参与和互动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捐款、义卖、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到社会的弱势群体,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和困境,进而产生对他人的关爱之情。

同时,社会互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交经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教育教材的改革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的一项重要措施。

教育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社会责任的教育,让学生从课堂中汲取关于社会的知识和价值观。

此外,教育教材也应该反映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既是家庭也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齐心协力,创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使学生从小就拥有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高校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他们对社会问题敏感并愿意主动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倾向。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高校教育机构应该创设具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意义的课程。

例如,在学科课程中引入社会实践元素,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或参观考察社会公益项目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此外,高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课程,教授学生关于社会问题、公益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其次,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机会。

高校可以与社会组织、NGO合作,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申请参加并予以资助。

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与真实的社会问题接触并实践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高校也可以建立学生社团和志愿者组织,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行动的平台,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高校教育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良知和公民意识。

通过课程设置和师生互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观。

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分享他们的社会责任经验和思考,启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第四,高校可以通过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励学生发展和展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设立社会责任感奖学金,学校可以奖励在社会实践和公益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生。

此外,建立社会责任感荣誉称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校教育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创设社会责任感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激励学生发展和展示社会责任感,高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开始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愿走进了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至2011年我国各普通高校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达1.79亿人次。

因此,如何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的基础上,切实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温暖,是摆在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校园稳定的系统工程。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论从规模数量,还是从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来讲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

作为独立办学主体的各高校,只有切实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建立和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

2 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得以步入大学的校门,开始人生全新阶段的学习和深造。

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是广大人民的一件幸事。

但同时,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东西部地区和城镇乡村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虽然同样是接受高等教育,但寒门学子在这过程中所面临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阻力和困难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因此,扎实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扎实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才能使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最终在大学甚至是社会更大的舞台健康成长成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是 国家 的希望和未来 。 高校学生作为当代青年 的先进代表 , 是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 复兴的主 力军 。十八 届 中全会 报告 指 ,要对党 的教 育方针全面贯彻 , 对 教 育领域综 合改革不断深化 , 促进学 生创新精神增 强的 同时 , 还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 、 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培养 大学 生 的社 会责任感 有 助于他们 成长 成为高 素质 的社 会主义建设 事业 的接班人 。然而有数 据表 明 , 我 国普通 高校 中家庭 经济 困难 学生 数 占学 生群体 总数 的 2 5 %左 右, 并且这 个群体在成长成才过程 中相对于普通 学生需 要承担更多 的责任和压力 , 付 出更多的努力。因此 , 培育 和增 强高校 家庭经 济 困难 学生 的社会 责任感 有着较 强 的时代 紧迫感和现实意义 。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概念界定 意大利思想 家朱塞佩 ・ 马志尼将人 的责任概 括为 四 种, 不仅涵 盖人类 、 国家还包 括家庭 、 自己 , 都 需要 对其 负责 。总体来说 , 分为两大类 , 即社会 责任与 自我 责任 。 大学 生的社 会责任感 , 站在狭义视 角上主要指对 美好社 会 的建立 而必须承担 的相应责任 , 是一种履行各 种义务 的 自觉意识 和情感体 验 ; 站在广 义 的视 角上 , 大学 生社 会责 任感 不仅包含着社会部分 ,还涉及 自我责任 感 , 作 为社会 的一 分子个体必须对 自己加以负责 , 这种 负责其 实也 是对社会 的负责 , 只有 自己处 于和谐状态 才能使社 会 整体更加 和谐 , 从 这点来 说 , 对个人 负责 其实也 是对 社会 的负责 。与此同时 , 对 自己负责也是个体对他人 、 对 社会有责任感 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 。 所有 的社会责任 感, 都是指个体在人格独立 、 健全 、 完整基础上进 行 的责 任担 当。 二、 高校 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 党中央 、 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 困难 学生的就学 问题 , 针对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构建 了一套健全 的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 系 , 为家庭 经济 困难学 生平等地 接受 高等教 育解 除了经济上 的后顾之忧 。 然而在市场经 济 和多元社会文化思潮 的冲击下 , 当前家庭 经济困难学
第 .
o u m l a 太 o f 原 T 城 a i y 市 u a 职 n 业 U r 技 b a n 术 V 学 o c 院 a t i 学 o n 报 a l C o [ 1 e g
总 ‘ M 第 a - y 1 Z 6 C 6 r 期  ̄ l — N m


等原 因 , 对个人 所享 有的权利 过分 关注 , 在 申请各 类 国 家奖助 学金 的时候 , 对 家庭经 济状 况进行 谎报 , 骗取 与 本身家庭实际情况并 不相符 的资助 , 尽 可能地抢 占资 助 资源 , 缺 乏诚信 和对他 人 的责任意 识 ; 也 有部分 家庭 经 济困难学生在享受 了国家的资助后 , 在履行 他们应尽 的 义务方 面却尽 可能地 推脱 , 缺乏担 当意识 。 二是受享 乐主义思 想影 响 , 过 度依赖 政策 , 缺乏 自 立 自强意识 。当前 国家的资助体 系中各类助学 金一般 都 带有无偿性 , 因此部分 家庭经 济 困难学生对 国家资助 产 生 了过分依赖 的心理 ,并且 在 国家奖助学 金 的使用上 , 并没有用之来改善 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甚至 现 奢 侈浪 费的现象 。这样 , 这部 分学生在学 习生活过程 中逐 渐缺失 了通过 自身努 力来 改变家 庭现状 并且 回报社 会 的意识 , 逐渐缺失 了艰 苦奋 斗 、 自立 自强的意识 , 在学 习 上 出现心浮气躁 , 学习参与度低下 等现象 。 是受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导 向影响 ,在价值取 向 、 理想追求 、 责任 观念 上, 重个人本位 , 轻社会本位 。面对 市场经济导 向下的激 烈竞争 , 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更 能意 识到竞 争 的激烈 和残酷 , 承载着更 大 的压 力 , 因此他 们 在成长过程 中容易把发展的 目光定格在个 人身上 。他们 对 自身命运 、 发展 的状 态 和现实利 益过 于关 注 , 面对 任 何事情都喜欢从 个人角度 出发 , 对 自我价值和 自我实现 的追求超过一 切。面对集体利益与个 人利益 冲突时 , 这 些人第 一反应 可能会 选择个 人利 益 , 为集 体 、 社会 和 国 家考虑太少 , 缺乏牺牲精神。此外 , 受市场经济 的负面影 响, 一些家庭 经济 困难学 生对社会 认 同度较低 , 往往 把 社会 因素归结为个人家庭经济 困难主要原因。部分学生
在环境教育导向方面一是社会舆论媒体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对党和政府及社会的温暖加以凸显过程中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带给他们的关怀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社会温暖内心体验的强化从而使这部分学生能够对社会有更多的认同感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意二是学校层面要加强在校园文化上的建设将其作为新载体和新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钱 江 飞
( 广 东药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0 0 6 )
【 摘要] 青年是 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 高校 学生作为 青年 的先进代 表 , 是 实现 中华 民族 文化复兴的 主力军 。 培养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 , 有助 于大学生成 长成为高素质 的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 而 家庭 经济 困难学生是 高校 学生 中的重要群体 ,因此对 高校 家庭 经济困难 学生社会责任 感进行 培养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 大学生社会责任 感概念 阐述入手 , 进一步分析 了高校 家庭经 济 困难学生社会责任 感的现状 , 并提 出通过对 思想政 治引导教 育进行加 强, 对环境 与社 会 实践导 向教育进行加强等途径来培育高校 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的社会 责任 感。 【 关键词] 高校 ; 家庭经济 困难 ; 学生 ; 社会 责任 感 ; 培 育 [ 中图分类号】 G 6 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6 7 3 — 0 0 4 6 ( 2 0 1 5 ) 5 - 0 0 5 8 — 0 2 生的社会责任感 主流是 积极 健康 向上 的 , 但 也有部分 学 生的社会 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着一定 的问题 。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是受功利主义思想影 响 , 诚信 缺失 , 重权利 , 轻 义 务 。在 国家资助政策实施过 程 中, 部分 高校 家庭经济 困 难学生 由于受 功利 主义思想 的影 响和学 校政策 不配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