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智慧与阴谋
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智慧与阴谋易经的奥秘第六讲:智慧与阴谋外:《道德经》中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
其意是想要使它合上,必须使它先张开;想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
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也有人说这完全是一种阴谋诡计,为什么同一部经典,不同的人会读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智慧与阴谋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呢?曾:一般人为什么老觉得老子是阴谋家,主要是因为《道德经》里面第三十六章有这么几句话: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强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什么叫做微明,就是看起来好象是很隐而不显,很微而不大,小小的征兆,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实际上明眼人他是看的很明显的。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你看我们嘴巴就好了,如果一个人闭着个嘴巴,那你要叫他张开,这是比较难的,可是一个人张开嘴巴,你不用叫他闭,他很快就闭了。
为什么,他自然会酸,受不了。
“将要弱之,必故强之”,将要使它弱,你一定会先使它强,那这样也很简单,你要把一个人的身体整坏,你就拼命给他吃,吃到最后,他体重增加,他看起来很强壮,实际上他身体就开始坏了。
“将欲废之,必故举之”,你要把一个东西废弃掉,你就先把它举得高高的,让所有人都看到,所有人看了都讨厌,所有人都说要把它丢掉,然后我就把它丢掉,甚至我不丢掉说你们要丢,就把它丢掉了。
那就更是阴谋家了。
“将欲夺之,必故与之”,你要夺取他的东西的时候,你就先给他一些东西,你如果这样去解释的话,那十个人就有十个人认为它就是阴谋嘛,诡计嘛,但是,老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老子写的书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道德经》,他道德是不变的一个主张,一个人主张道德,他怎么会耍阴谋呢?可是事实在这里啊,是他写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我们解释错了,老实讲,历史上的东西,我们把它曲解、扭曲错乱甚至乱改,那一种事情太多了。
外:由于人们的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经常会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误地解读经典,导致了现代人不仅对老子,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那么老子的这段话,其真实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曾:老子这几句话,不是叫我们去耍心机、去愚弄别人或者虚张声势、故弄虚玄,都不是。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 11-人生有三宝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11人生有三宝(外: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对于现代人来说,“慈”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俭”似乎难以做到。
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上追求高消费,互相攀比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这些现象会给人们带来怎么样的祸患?老子所说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第11讲人生有三宝我们已经知道,天地是怎样造万物的。
那个整个的过程我们了解以后,我们反过来问问自己,我们身为天地的一个分子,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分子,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过我们的日子。
换句话说,人们要问问自己,人应该怎样生活,才符合道德要求。
我们看《道德经》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我们先看什么叫做治人。
治人不就是管人吗?不是,你管人干什么?道都不想主宰人了。
你同样是人,你还要去管别人,这不很奇怪吗。
治人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向自然学习,要跟天地一样无私的奉献,所以治人,就是为社会人群服务。
那什么叫事天呢?事天不是说整天去拜天,去求天去问天,不是。
而是修身,因为天它代表自然,而自然呢,它是无私的奉献,但是人呢,好像都做不到,你看看天,想想自己,你觉得很难过,觉得很惭愧,觉得说天你怎么能做得到我做不到呢?因此就要修身。
所以治人它是向外的,事天是向内的,不管你对外对内,莫若啬,再也没有别啬更重要的,什么叫做啬?啬就是爱惜,就是节俭,爱惜,爱惜什么?节俭,为什么要节俭?老子接着说,夫唯啬是以早服,因为一个人,他如果爱惜,他如果节俭,他就会及早的走上道,及早的服从道。
(外:节俭,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之一,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有人开始鼓吹,只有高消费才能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社会上的奢华之风渐起,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坚持节俭呢?)我们现在可以看出来,现在人衣服永远少一件。
你衣服已经够多了,穿不完了,可是你看到别人,他那个比较好看,我再怎么样也去买一件,比他更好看的,就形成,我们现在怎么样,过度生产,过度浪费,你生产那么多干什么。
曾仕强 道德经的奥秘 9-知识与知道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第9集知识与知道(外:道德经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就是说,学习的知识越多,反而会离“道”越远,但是现代社会非常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人们普遍认为知识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可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知识和知道是什么关系?知道的这个道字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而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知识呢?)第九集知识与知道《道德经》里面有两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经常搞不懂,第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什么为学日益,而为道会日损呢?一定要从老子的背景说起,老子他当过周朝的图书馆馆长,他学问好得不得了,要不然为什么写的出这么玄妙的《道德经》,因此,我们不能说,老子不重视学习,不鼓励我们学习,那是不可能的,他只是说,我们做学问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我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做学问?读书是为了明理,做学问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这才是根本,很多人做学问做到最后,那种益都是空的,用来整人,用来算计别人,用来夺取财货,最后还是一场空。
你表面上看你做学问,你看知识越来越丰富啊,以前不懂的现在都懂了,当然很开心。
但是你要小心,这个对你的为道来讲,刚好是一天一天减损的。
你不学到这个,你不会做那种事情,你的品德还是蛮好的,你学的这个,刚开始说绝不做,绝不做还是会做,因为弱者道之用。
你看我们每次说这个我绝对不要,但是很快,你就钻到那里面去。
凡听过的必留下痕迹,你非常讨厌的,很可能变成你最喜欢的,这才是事实。
你挡不住外界的诱惑,你挡不住所有资讯的入侵,因为那也是道的一部分,你必须要什么?你必须要把握住自己。
为道日损,就是说我不要盲目的去吸收外面的东西,盲目的感觉到说多多益善,那不对。
你看一本书先看到目录,这个目录不合你,你就丢掉了,你看它干什么?不行,一定要看完,你不看完你怎么知道它好坏呢?这句话是行不通的。
你看那个杂志的编辑,多少人投稿,他每篇看,那他不要活了,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所有有一个人呢,他投稿,退回来,投稿又退回来,他觉得你到底有没有看,所以他第三次投稿的时候,他就把里面偷偷的用那个胶啊,把两三张粘在一起,看看你到底有没有看,投出去,很快回来了,一打开果然不出我所料,你根本没有看完,那个胶还粘在那里,所以他就写了一封信,说编辑先生,我是很敬仰你的,但是你的这种态度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我怎么怎么怎么,你怎么怎么在怎么。
曾仕强教授:整部《道德经》到底讲什么?老子无外乎讲了2个字
曾仕强教授:整部《道德经》到底讲什么?⽼⼦⽆外乎讲了2个字⽼⼦五千⾔《道德经》⾃古就被认为是⽞之⼜⽞的上乘之作,鲜有⼈能真正⼊得其门径,领略其深奥智慧。
其实,整部《道德经》⽆外乎就讲了两个字⽽已——道与德。
⽼⼦《道德经》现在我们常常⽤“道德”⼆字作为评判标准,道德是做⼈的底线,也是做⼈的最⾼价值。
那么,⽼⼦所讲的“道”与“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全世界只有⼀个道,这个道,不只道家在讲,儒家也讲,诸⼦百家也讲。
这个道,就是《易经》的道,叫做易道。
⼀般⼈都说《易经》有两⼤组成部分,⼀个叫义理,⼀个叫术数。
其实还有第三部分,除了义理、术数之外,还有⼀个就叫道德。
解释《易经》中的道德部分,⽼⼦是领军⼈物。
《道德经》是⽼⼦的专著,从头到尾都是他的⼝⽓,⼀⽓呵成,讲的就是两个字:道德。
⽼⼦所讲的道德是什么呢?就是他假设宇宙有⼀个本体,叫做道。
这个本体是永恒存在的,是在地球没有形成以前就有的,这是⽼⼦给我们最⼤的启发。
道在宇宙当中,永恒存在。
植物会死掉,动物会死掉,矿物被开采以后被制作成各种东西,但是宇宙的这个道,始终是不变的。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中有不易的部分,就是道。
可是,道既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闻不着,那怎么办?很简单,就是从⼈的⾏为来看。
所以⽼⼦说,道之在天地叫做道,在⼈⾝上就叫做德。
每⼀个⼈⾝上都有道,没有道,⼈就活不了。
既然有道,就看要不要把它发扬出来。
向道德模范送上鲜花我们每个⼈,都是从道中来,最后也会回道中去。
如果我们表现得合乎道的要求,那么就叫上德;如果表现得不合乎道的要求,那就叫失德。
所以,德就是要求我们按照⾃⼰⾝上原有的道去发挥。
其实,佛家⼀再讲,做⼈要明⼼见性。
性就是⼈性,⼈性是道赋予我们的。
道赋予狗的,是狗性;赋予猪的,是猪性;赋予植物的,是植物性;赋予⼈的,就是⼈性。
我们的表现合乎⼈性,合乎⾃然规律,就有德。
有德之⼈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得道⾼⼈。
为什么叫得道⾼⼈呢?就是因为把道通通发扬出来了。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欢迎访问一舟书库目录: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一)何谓易经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二)何为阴阳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三)何为太极曾仕强易经的奥秘(四)何为八卦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五)八卦成图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六集:易有三义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八集:卦有何用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九集:解读乾卦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集:解读坤卦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一集: 乾坤人生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二集:破解命运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三集:易经与家庭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四集:卦的象数理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一)何谓易经主讲人简介:曾仕强先生祖籍福建,生于1934年。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工业教育系,获美国杜鲁们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曾仕强先生历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
现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
专研方向:《大易管理》《中道管理》《管理大道》《胡雪岩经营管理专题》《三国演义的道理》。
欢迎访问一舟书库内容简介: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
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是群经之始。
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始呢,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
实际上,它是群经之始,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叫做群经之始。
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64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
那么《易经》的首创人伏羲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创造八卦呢,伏羲八卦图这部无字天书,能够历经7000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足以证明真理永存的道理。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第一集要研究《道德经》,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我们都很清楚,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
伏羲氏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字,无法来说明,只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画开天”。
这个在现在被看成符号的“一画开天”,当时叫作象,而且一直影响了几千年。
我们中华民族,非常地执象,看天,讲天象;看人,讲人象;看地,讲地象。
老子看到这种状况,就感觉到如果人们再这样执象下去,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往前进。
当然,这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因此他决定要破象立道,即把象破掉,然后把道引出来。
但是老子也很清楚,伏羲氏画象,大家便执象,因此他也担心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又开始执道了。
所以,《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带有警告意味的,意思是说:各位,我是好心好意,把伏羲氏当年没有办法讲出来的事情说出来,起了个名字就叫作“道”,但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第二集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面,提出了“四大社会乱源”,分别为名、利、欲、知。
所以第三章首先就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百姓争的就是那个名。
你说要考进士才能够当官,他就拼命去考进士;你说要有才德才能够被重用,他就拼命去追求才德。
这种现象历朝历代都有,表面上是忠臣,最后才知道原来是大奸臣;表面上公正无私,私底下却自私自利。
所以老子一针见血指出,整个社会,如果崇尚贤人,崇尚有才德的名,就会造成很多虚有其名,根本无才无德,却装得有才有德的人,使得整个社会都朝这个方向去竞争,然后搞得其他事情没有人做,这对整个人类是不利的。
我们几千年来,都是为了功名,为了考名校,为了拿博士,为了这个为了那个,不顾一切,甚至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抛弃。
达没达到目的的都开始骂,造成很多无形的压力,使得我们的生活不正常。
老子这句话,要好好去思考。
“名可名非常名”,不能崇尚任何的名号,否则大家就会盲目地、不顾一切地、不择手段地去争。
曾仕强:道德经告诉你透视灵魂看人生
曾仕强:道德经告诉你透视灵魂看人生大道至简,知行合一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很容易把银幕上的人、事、地、物当作真的,沉醉在动人的情节中,而感同身受。
散场后才知道原来全部都是假的,只有自己才是真的。
其实,更深一层来说,我们这些看电影的人,也全都是假的,只有每一个人身体里面的灵魂,才算是真的。
再进一步说,这些在相对宇宙走动的灵魂,也是虚幻的,必须重返绝对宇宙,才是真实的。
可怜大部分人,真假不分,虚实也搞不清楚。
把真的当作假的,却以虚幻的作为真实的。
一定要等到死后,才完全明白,实在是枉过一生。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指出道有两个,一个是常道,一个是非常道。
老子说的道就是宇宙,常道即绝对宇宙,非常道便是相对宇宙。
绝对宇宙有如电影院的放映机,其中装进什么样的影片,银幕上便会播放那一样影片的情节。
相对宇宙有如电影院里的银幕,原本一片空白,放映时有人物、有场景、也有各种不同的情节。
但是放映完毕,仍然是一片空白。
影片如果是灵魂,银幕应该是身体。
影片透过银幕,把情节呈现出来。
银幕为影片所用,不能够反过来操控影片的内容。
除非影片更换,否则每一次放映出来的情节,都—模一样,永远不会改变。
相对宇宙的所有活动,都是绝对宇宙投射出来的。
身体的所有举止动作,按理说也应该是灵魂所主导的。
相对灵魂,从绝对灵魂脱离出来。
就各有使命,互不相同。
这些相对灵魂,依据各自不同的使命,塑造所需要的身体。
猪有猪身、狗有狗身、人当然也有人的身体。
由于人生的使命,大抵相近。
所以人体的构造,相去不远。
有五官、有内脏,各种肢体功能,也都差不多。
绝对宇宙的任务,在提供各式各样的人生规划,把它们分门别类,贮存在一个特大容量的记忆体里。
供各个相对灵魂在坠入相对宇宙之前,依照意愿或业绩,选用各自的人生规划。
由于在未生之前,就已经做好,所以称为先天人生规划。
绝对宇宙的能量,以“天”为代号,也就是用天来代表。
这种先天人生规划,又称为天命。
相对灵魂在相对宇宙完成任务之后,可以重返绝对宇宙。
曾士强道德经的奥秘第十一章:度外养中
曾士强道德经的奥秘第十一章:度外养中《道德经》第十一章讲的是:“无的大用”。
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其实就是轮子。
如果当初没有发现这个轮子的功能,可能人类就很难进步。
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东西都跟这个转动的作用有连带的关系。
所以老子就要用轮子来让我们去想象。
三十辐是轮子里面有很多辐条,当然不一定是三十。
可是再多的辅条,它中间如果没有那个空洞的轴心的话,那就叫“毂”,三十辐条聚集在一个空洞的轴心。
当其无,有车之用,就是因为这个空洞的轴心才有车之用,才能够发生这个车子转动的功用。
二、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是什么?就是柔和。
埴,就是泥土。
把泥土拿来柔和。
大家都知道陶匠要做陶器的时候,他一定要把埴泥土拿来埏,哪来柔和,把里面碎的东西剪掉,然后揉成泥团,这才开始去造器。
可是不管你怎么做,如果那个器没有装东西的空间的话,那个器就没有用了。
你看一个方正的东西,装不了任何东西,所以当其无,就是因为它有那个看起来很空虚的那个空间,有器之用,才产生了可以装载东西的器物,这种功用。
三、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工匠把门窗开凿出来,就是因为我们里面,有这么大一个,可以装人,装东西,可以来来往往的室内空间,这个室才有作用。
如果这里面塞满了所有东西,连人都进不来,那这就毫无功能了。
因此老子告诉我们,你去看房子的时候,当其无,有室之用。
你看它空间有多大,能摆一个床或者两个床,还能不能把它隔开来一半,最后一半做会客用。
“有室之用”,房室的功用就是那个无的部分,可是一般人它只重视有的作用,它完全忽略了你的价值。
因此,老子提醒我们,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四、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之”他只是给我们便利而已,真正给我们用途的是无之。
所以奉劝我们当代的人,还是要汲取老子的教训。
当你看到有的东西以后,你要去想到这个无的部分,我们一定要深一层去想,你才知道用的根本是在无,不是在有。
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内容简介五千真言《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
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
曾仕强教授认为,《道德经》和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有着密切关系。
老子写作《道德经》,就在为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中的“天之道”。
老子所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就是《易经》中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背后的规律。
道德是最高信仰并不遥远,也绝非玄之又玄,它是我们现代生活的源泉。
让我们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感悟道德经的奥秘!《道德经》与人生(一)《道德经》与人生(二)《道德经》与人生(三)第一集老子传道第二集上士闻道第三集人生的价值第四集究竟何为道第五集反者道之动第六集智慧与阴谋第七集柔弱胜刚强第八集无为无不为第九集知识与知道第十集无中生有第十一集人生有三宝第十二集有道必有德第十三集以德治国第十四集无知无欲第十五集如何明道第十六集上善若水第十七集为人类谋福第一集:老子传道曾:我们这一次要来探讨老子的《道德经》。
要探讨《道德经》,它有好几条路,因为《道德经》实在太大了。
你从哪一方面去,都有很多条路,所以叫做“条条大路通《道德经》”。
那我们现在要采取哪一条路呢?因为你从每条路进去,你所看到的都不太一样,因此我们这一次要选一个比较少用的,有更广大视野的那一条路。
我们看看历史,《道德经》在西流景帝以前,它不叫《道德经》,那时候根本没有《道德经》这个名词,就叫《老子》,表示这是一本老子所写的书。
这个就表示它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认为说我们都应该学它。
但是汉景帝他了不起,因为我们都知道,文景时期是实施老子的学问的,所以他自己实践的心得,他认为这个太了不起了。
所以不应该叫做“子”,应该提升他的位阶,所以叫做“经”。
经是不容易的,经就是它是不能乱改的,必须要经常常这样去做的,而且他是很正经的。
可见,当老子所写的书被提升为经的位阶的时候,那它对中国人影响就更大了。
道德经的奥秘:第一讲 老子传道
道德经的奥秘(外: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这是一幅流传已久的《老子传道》图,画中的老子,难道是在向老虎传道吗?那个大圆圈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而这样一幅画,又能为解读《道德经》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曾仕强先生将为我们解开这一个个迷题。
)第一集:老子传道曾:我们这一次要来探讨老子的《道德经》。
要探讨《道德经》,它有好几条路,因为《道德经》实在太大了。
你从哪一方面去,都有很多条路,所以叫做“条条大路通《道德经》”。
那我们现在要采取哪一条路呢?因为你从每条路进去,你所看到的都不太一样,因此我们这一次要选一个比较少用的,有更广大视野的那一条路。
我们看看历史,《道德经》在西流景帝以前,它不叫《道德经》,那时候根本没有《道德经》这个名词,就叫《老子》,表示这是一本老子所写的书。
这个就表示它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认为说我们都应该学它。
但是汉景帝他了不起,因为我们都知识,文景时期是实施老子的学问的,所以他自己实践的心得,他认为这个太了不起了。
所以不应该叫做“子”,应该提升他的位阶,所以叫做“经”。
经是不容易的,经就是它是不能乱改的,必须要经常常这样去做的,而且他是很正经的。
可见,当老子所写的书被提升为经的位阶的时候,那它对中国人影响就更大了。
到了唐玄宗,他把《道德经》尊称为真经。
《道德经》是真经,那别的经怎么办呢?因为我们一般人,想到真就想到假,想到假他就想到真,老子就是要破除我们这一种。
我们没有说它不好,也没有说他不正当,因为这些观念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
我只是说,你把真和假相对,不假就是真,不真一定是假,那你就终生痛苦不堪。
(外:我们常常认为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是真的,即是假的。
而老子却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这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是非真非假,或者说是亦真亦假的。
但真和假是完全相对的,怎么可能混淆在一起呢?)曾: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你到古董店去,你看那个古董很喜欢,你就问他,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这个不是假的。
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儒家和道家是互为表里,不能分开的一、上士闻道:道德经没有标点符号,避免了对人思维的过多限制。
有语言,有文字是对人类有帮助的,但是语言文字,也是我们思维非常大的障碍~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专门为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
因为必须要有很大的包容性,看得很深远,广大而且很高才能听懂老子的话。
道,可道,非常道~(道有两部分,可以说的部分是非常道,不可以说的部分是常道)道可,道非,常道~(你对,就有人说不对,这是常道,即常道永远有正负两面)道可道,非常道。
(诸子百家都很有学问,讲得都很有道理,但是,你们所说的都是道,这没问题,但只是道的一小部分,没有办法把道说得很清楚,这不是你们的错,这是语言文字的限制。
现在只希望你们心里知道,我们永远不可能把真相说清楚,我们只能就我们这一家所看到,所体会到的,把它说出来,但这是片面的道理,而不是整全的道理,希望我们不要过分自我膨胀,也希望来听的人不要认为听到的是整全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同样要记住:我只有一个时间,我只有一个嘴巴,何况我还有我的立场,我怎么能把所有的道理都讲光呢?这是一种局限性。
伏羲为我们做学问开的大窗口:天人之学~天垂象(我们做学问要从天垂象开始)~老天不会说话,但人活在天地之间,不能离开天地,只有了解天地,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道是用来行的)我们人与人互动是靠感应,你一定靠嘴巴,不一定靠言辞,说得再多,不如把你的信息透过无形的管道传达给他。
这个叫做心连心,心与心连在一起的时候,你不说他也知道。
但是我们现在都太相信嘴巴,非说不可,把感应的能量弄得太小。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易经是用来行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来应证,来实践)二、人生的价值:既然要做一个人,就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人生的最高价值?~行道(道是用来行的,而不是用来讲的,说了半天,倒不如自己把它做出来)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老子用道代表所有的自然)~自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无私的奉献~人类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人群造福。
浅谈道德经的奥秘
读书笔记——道德经的奥秘——胡欣悦一、作者了解曾仕强教授出生于福建,长于台湾。
曾仕强祖籍在漳州,其启蒙教育也同样在漳州。
曾仕强:现任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等。
曾仕强先生生于1934年,祖籍福建漳州。
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
曾仕强被企业界尊称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多次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
据了解,曾仕强父亲是漳州华安一中的首任校长,曾仕强启蒙教育阶段在当时的南方小学(新桥小学),后来由于父亲前去厦门工作,曾仕强即随父前往厦门读中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往台湾。
曾仕强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等,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解《易经》。
在函谷关现场讲解《道德经》,吸引了2000多名国学爱好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了现场录制。
二、道德经摘录《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
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
曾仕强道德经语录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语录
老子是神人,西方神造人,东方人造神。
道法自然,人有灵魂吗?没有人会说:“我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
老子传道图告诉我们两点:
1.道是柔弱的,但柔弱胜刚强。
2、老子是讲真话的,而讲真话是
很危险的。
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讲出来的道,不是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有说是,就有说非,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是对有高等智慧的人讲述《易经》的真义。
人生的最高价值是活出人性,为人类谋幸福。
道法自然,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道的体现。
无为无不为,无为是不要违背自然,无不为是讲道没有主宰的要求,这里和上帝创造了人又给人以自由意志是相通的。
柔弱胜刚强,老子说天道是损有余补不足,可是圣经上的马太效应却正好相反,怎么理解他们的差异呢?自然界也有弱肉强食的现象,柔弱怎么胜过刚强呢?
智慧与阴谋,有人说老子是个阴谋家,这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以退为进不是老子的思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武力是凶器,老子反对用武力解决纠纷。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07柔弱胜刚强
道德经的奥秘:第7讲柔弱胜刚强(外: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弱肉强食、物兑天择、优胜劣汰,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似乎都有强者为大,弱者淘汰,然而老子对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
《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说:弱者道之用,就是告诉我们弱可胜强,柔能胜刚,那么,弱为什么可以胜强,柔又靠什么可以胜刚呢,在这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之中,又蕴含着怎样的人生智慧呢?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为我们讲解柔弱胜刚强,请继续收看)老子告诉我们(《道德经》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他是互为体用,你没有弱,他反不了,你要他反,你非用弱不可,你看历史上,一个朝代,为什么会灭亡,就一个字就够了:“弱”,一开始弱它就亡了,它始终很强,会改朝换代吗?不会,你看不管哪个朝代,明朝刚开始很强,后来一弱,清兵就入关了。
清朝刚开始很强,后来一弱,清朝就不见了,那为什么要让它不见了,这个道理才重要,如果不见了是不好的,那你就让它永远存在就好了,不见了才是好的,那叫什么道理。
我们现在可以很清楚的,来说明这件事情。
道,它本来是混沌之中,她没有强弱,没有好坏,没有美丑,没有善恶,这些东西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第十四章讲清楚,道是什么?道是无状之状,你说它没有形状吗,它有形状,你说它有形状,他就看不到形状,无物之象,你说它里面没有物?它有物,你说它他有物,他根本就没有象,为什么?因为他是混沌?他是阴阳不分,他是混而为一,但是,道如果永远是混沌的,他就产生不了万物。
所以道必须要动,因为它一动,就打破这个混沌状态,混沌状态就慢慢的,从混合为一、全无分别,来到了有差异性,就变成,万事万物,这就是老子所讲的,道它怎么样去产生万事万物?可是人呢,显得聪明,他说你看这个跟那个不同,你看玫瑰花,它就长成这个样子,月桂就长成那个样子,因此就把它区隔开来,就给了它很多名称,这一来就糟糕了,你看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他就说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他说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就叫做美,这个是美呀加以赞美的话,然后谁看到美都要争啊,然后不择手段。
师说·曾仕强:《道德经》多深奥?开篇第一句,你可能就理解错了
师说·曾仕强:《道德经》多深奥?开篇第一句,你可能就理解错了一部分叫常道,一部分不是常道,意即非常道。
这就非常清楚了,一部分是可道的非常道,一部分是不可道的常道。
为什么常道不可道?因为常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一个人只有一个嘴巴,一个头脑,怎么可能讲得那么周到?所以,中国人就形成一种倾向,你说出来的部分,我不谈;我专门在你还没有说到的部分,跟你对抗。
意思就是说,你说东的时候,我就说西;你说西的时候,我就说东。
这就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是我们看到的事实。
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第二种: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告诉我们,有人说你对,就有人说你不对。
只要有人说这样可以,就有人说这样不可以。
这是常态,这个就叫做常道。
常态,永远有正反两面。
其实“正反”不如用现在词汇,叫做“正负”。
数学里面,有正数就有负数。
以前,没有正负这个概念,所以叫正反。
正反之“反”也不一定就是相反的意思。
如果我们只把它看成相反,是很危险的。
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小心。
第三种:道可道,非常道。
诸子百家,都非常有学问,讲的都很有道理,要不然怎么可能成为一家之言呢?但是,我今天抱着一颗很诚恳的心冒犯大家,希望大家谅解。
你们所说的都是道,没有错,但是只是道的一小部分,大家没有办法把“道”完完整整地说清楚。
这不是你们的错,而是语言文字的限制。
我现在只希望大家能懂得,我自己也永远不可能把真相都说清楚。
我只能把自己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说出来。
所以,我所说的,也只是片面的道理,而不是整全的道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过分自我张狂,不要过分自我膨胀,也希望来学习的人,不要认为我的学说就是整全的道理。
“道”,在中华文化里有着特殊的含义,其实诸子百家都在讲道。
中国人讲话动不动就是:你知不知道?可见道深入我们的内心,但很少有人能把它讲清楚,也不知道如何才算遵循了道。
所以,“道”,真是太玄奥太神秘。
实际上,“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不可说的部分。
因为天机不可泄漏,老天不可能把所有宇宙的奥秘统统让人知道。
曾仕强解析道德经的玄妙
曾仕强解析道德经的玄妙1、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视的一个数字就是“一”。
因为我们只有一门学问,而且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道。
2、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道学”我们没有哲学,没有科学,因为“道学”是无所不包的。
3、因为道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就给它一个名称,中华大道学。
21世纪最要紧的就是这门学问。
4、老天爷不允许文化整合,文化只可交流。
如果全球只有一套文化,这个不叫“一”,而是单一。
单一是会灭亡的。
物种必须多样化,要不然就会毁灭。
5、人类需要有东西两种文化,互相激荡互相交流,有时候东方文化起来,有时候西方文化起来,这才合乎一阴一阳之谓道。
6、老子深深的感觉到,人一旦有了什么名词之后,人就开始执着。
7、老子告诉我们见什么破什么。
8、玄就是很微妙,而且它不可思议。
9、伏羲氏就这么一画,让我们中国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
10、任何一件事情,你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你去看它,你就没有一定的答复。
11、为什么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当你有了一个名字,名称、名号、甚至有了一点名堂以后,人类就倒霉了。
因为它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1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你先把看得见的部分搞清楚,你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探讨那个看不见的死后的世界。
13、人的派系怎么而来,就是过分拥护你的领导,过分尊重你的老师而得来。
有没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
14、多元就是混杂,这是人类搞出来的。
没有办法的事情。
15、只要言论一自由,社会就没有公义可言。
16、太极里面有两个部分,不叫阴阳,叫有跟无。
17、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告诉我们道是不可说的。
不能说就是不能说。
18、道德是最佳的信仰19、现象后面有个道理,现象是万变的,道理是永恒的。
20、自然不是天然。
老子告诉你做人就是要做,绝对要做不是不做,但是你不能乱作,做完你赶快跑,不要居功。
21、道家的主张就是有事你不要回避,你一定要尽你的责任,你一定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你做好以后,你不要以为自己很神气,你不要骄傲,你不要居功。
22、有无相生最玄妙,有跟无是一样的东西,所有的有都是从无生出来的。
曾仕强《道德经》开篇1:“道”究竟是什么
曾仕强《道德经》开篇1:“道”究竟是什么“道”究竟是什么?道是一个抽象的、假设性的名词,它可以代表我们所要知道的所有一切的概念。
我们先从假设为道,然后再推出来我们所要的那些预知,我们想知道什么,你就可以用道来推出去。
这就是《道德经》,非常灵活,也是非常玄妙的地方。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这个物,就是道的意思,它是混成,就是含含糊糊搞不清楚,可是它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叫做“有物混成”,它的特点是什么?“先天地生”,它比天地还要早,那这样是不是说,道把天地生出来?不是这样。
而是说在一片混沌的时候,道就存在了,然后开天辟地的时候,道就开始产生作用。
那尽管这样子,老子还是要替我们描述一下,这个混成的道是怎么回事,“寂兮寥兮”,寂,就是寂静的意思,没有声音,不声不响,寥是没有形状,你看不出它是什么样子,不知其所自来,但是它是独立而不改,它独立于万物之上,可是它是恒久不改,从来没有离开过万物,“周行而不殆”,它运行在宇宙之中,永远不停息,可以为天下母。
它是天下万物共同的母亲。
道,天地没有形成以前,一片混沌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
天地形成,然后万物慢慢演化出来,道,附在所有万物的身上,可是它还是存在的,它还是道。
“吾不知其名”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名嘛,哪里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所以老子他很诚实,他说,我只知道有这么一样东西,可是也没有人给他名字,强字之曰“道”,我勉强把它叫做道,“强为之名曰大”,这里的“名”是形容的意思,我很勉强用大来形容它,太大了,实在太大了。
这是老子给我们对于道的初步的描述。
那这样的话我们还是搞不太清楚,所以他前面那段话就让我们想到了他在二十一章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什么叫做恍跟惚呢?老子在前面的十四章,他有这么一个说法,“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我们不是说它混成吗?它是什么混成的呢?他是那种看不见的、那种听不到的,那种摸不得的,那些东西混为一体,所以很坦白讲,你是很难追究它到底是什么。
道德经的奥秘之欧阳语创编
道德经的奥秘内容简介五千真言《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
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
曾仕强教授认为,《道德经》和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有着密切关系。
老子写作《道德经》,就在为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中的“天之道”。
老子所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就是《易经》中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背后的规律。
道德是最高信仰并不遥远,也绝非玄之又玄,它是我们现代生活的源泉。
让我们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感悟道德经的奥秘!《道德经》与人生(一)《道德经》与人生(二)《道德经》与人生(三)第一集老子传道第二集上士闻道第三集人生的价值第四集究竟何为道第五集反者道之动第六集智慧与阴谋第七集柔弱胜刚强第八集无为无不为第九集知识与知道第十集无中生有第十一集人生有三宝第十二集有道必有德第十三集以德治国第十四集无知无欲第十五集如何明道第十六集上善若水第十七集为人类谋福第一集:老子传道曾:我们这一次要来探讨老子的《道德经》。
要探讨《道德经》,它有好几条路,因为《道德经》实在太大了。
你从哪一方面去,都有很多条路,所以叫做“条条大路通《道德经》”。
那我们现在要采取哪一条路呢?因为你从每条路进去,你所看到的都不太一样,因此我们这一次要选一个比较少用的,有更广大视野的那一条路。
我们看看历史,《道德经》在西流景帝以前,它不叫《道德经》,那时候根本没有《道德经》这个名词,就叫《老子》,表示这是一本老子所写的书。
这个就表示它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认为说我们都应该学它。
但是汉景帝他了不起,因为我们都知道,文景时期是实施老子的学问的,所以他自己实践的心得,他认为这个太了不起了。
所以不应该叫做“子”,应该提升他的位阶,所以叫做“经”。
经是不容易的,经就是它是不能乱改的,必须要经常常这样去做的,而且他是很正经的。
可见,当老子所写的书被提升为经的位阶的时候,那它对中国人影响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