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五习教育”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合集下载

建设校园文化 彰显办学特色

建设校园文化 彰显办学特色

建设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特色作者:师阳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2期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学校群体成员活动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

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热爱集体、刻苦学习、团结互助、文明健康的情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和谐中创新,在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和谐的精神家园。

一、学校文化环境与学校办学理念的有机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被广大教职工所了解、所认同,才能形成一种文化,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教育行为。

因此,在进行“新课改”实验中,学校要以转型时期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为依据,按照“新课改”培养理想新人的要求,对现有文化进行取舍、整合与转化,形成富有学校自身特点、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

学校要将该使命融入学校文化环境的创建中,要让师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品读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双新小学处于城郊结合地带,建校近80年的历史。

近几年来,我校在“让学校发展,让教师成功,让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把学校办成“校园美、校风好、质量高、有特色”的目标,积极开展师生文明创建工作,学校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硬件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走进我们双新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一排排修葺整齐的绿化植物,西头的小花园里亭台、假山、水池交相辉映,环境幽雅怡人。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校园环境1、营造美丽科普校园建设了生物园、地理园和种植园,开展每个队员种植—盆花,每个中队护理一个花坛的美化校园活动,举行一年一度的“校园赏花节”,让美无处不在,让师生心旷神怡。

小学五育并举美篇

小学五育并举美篇

小学五育并举美篇
五育,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健康五个方面的育人目标。

五育办学是
指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不同领域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实现五育之育人目标体系。

政治育人即培养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关注时事,掌
握国家体制、政治知识和价值观,学会尊重法律、宪法和其他制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做具有正确政治理念的爱国拥护社会主义的新一代公民。

经济育人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理性使用财富,培养他们经济素养和技能,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谋求个人利益,并能够胜任职责,是我国大力实施的普惠性教育的重要一环。

文化育人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历史观和民
族观,培养学生遵守法律道德,爱护家国仁义和文化精神,推动学生健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和在文化方面的技能。

社会育人即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友善交往,解决实际问题,有自信和责任感,
去探索和发掘社会文化资源,强化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担当精神。

健康育人是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运动等习惯,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强青少年体质,不仅能使他们取得思想上的提高,而且能促进身体、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五育办学是中国当前办学的一种重要理念,旨在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和健康的综合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提高学生的质量,实现教育的全面改革。

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就学校特色内涵发展

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就学校特色内涵发展

文鲁向永近年来,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和晋源区教育局有关安排,结合学校实际,秉承“在起点播种希望,以读书明德启智”办学理念,明晰“德育名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安全立校”办学思路,确立“遵照教育政策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为本,适应生态文明要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教育创新做实,把素质教育做真,把优质教育做大,把基础教育做强”办学目标,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学校奉行“明德、爱智”校训,弘扬“自强、厚德,和谐”学校精神,有机融合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构建了“学科基础课程———校本特色课程———校本社团活动课程”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元选择,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浸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和精髓的人生道德智慧教育的“德智相扬教育”特色。

一、突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建设特色校园文化1.塑造了学校精神文化。

在进一步明确“德智相扬教育”(取义于国学经典《管子》的“德成而智出,万物毕得”)特色办学目标基础上,将“在起点播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就学校特色内涵发展Management School ·治校34. All Rights Reserved.种希望”的办学理念提升为“在起点播种希望,以读书明德启智”,确立“明德、爱智”校训,提炼了“自强、厚德、和谐”的学校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寓意深刻的校徽。

校徽的主体是由绿白两个同心圆组成,上书“明德、爱智”校训,同心圆象征同心同德,取和谐之意,绿色代表新的生命焕发着勃勃生机,白色代表着清纯、象征着纯洁神圣。

同心圆中心为希望的幼苗,破土而出的幼苗象征着孩子张开双臂拥抱希望,在和谐纯洁神圣的环境中生根、发芽、成长,也蕴含着我校的办学理念“在起点播种希望,以读书明德启智”,也寓意“德智相扬教育”。

以“五注重、五强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以“五注重、五强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以“五注重、五强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者:陈杰张富庄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3年第01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人心、展示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五注重、五强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收到了良好效果。

注重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

立足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但是深化专业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强化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重要载体。

正是专业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才实现了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影响的良性融合。

一是结合专业特点,大力开展深化学生专业实践活动。

通过校内的实践平台,以凸显专业特色、张扬学生个性、拓展专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先后组织开展“狂欢Party”英语角、“华音杯”外文影视配音大赛、“魅力讲坛智慧人生”说课比赛、“时尚+元素”建筑艺术模型大赛、“金秋”音乐会、“数字魅力”数学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综合能力。

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实现课堂与实践的完美对接。

目前,华锐学院有不少在建工程,土木工程系结合这一实际,积极探索开发了“课堂进工地,工地设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运用实现了无缝对接,既丰富了课堂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使实践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注重职业发展,强化指导服务。

近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愈加重视。

基于此,学院以招生就业部为主导,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坚持以“分类指导,分层发展,优化组合,多元并进”的服务理念,实现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从“重末端”到“重过程”的转变,取得了较好成绩。

实施五好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实施五好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实施五好教育,成就幸福人生发布时间:2022-10-21T03:13:05.66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6期作者:李毅[导读] 建立了“五彩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五好育德”作为五彩课程之首,肩负起了立德树人的使命。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南鹰小学628000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育人的旨归,也是时代教育的最强音。

我校从“以德养慧,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出发,以五彩教育为支点,以五彩之首的“五好育德”为抓手,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经纬交织的静态与动态德育课程。

在课程内容、实施、评价上形成了有效的闭合系统,促进了学生德育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五好教育立德树人德育教育我校位于广元市利州区郑州街386号,始建于1940年。

我校将习主席提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从习惯入手,建立了“五彩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五好育德”作为五彩课程之首,肩负起了立德树人的使命。

一、寻根溯源:根植德育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无疑会为师生的学习创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在培育时代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上,其价值与重要性也进一步得到彰显。

那么,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独具特色,是作为校园主体之一的教师应该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校秉承了“以德养慧,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 “乐学善思,文雅阳光”为培养目标,以“五彩飞扬,幸福成长”为特色目标,以“展利州风采,办巴蜀精品”为发展目标,努力积淀校本文化。

为落实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校开发了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的“五彩”校本课程,从“五好育德”“五爱养慧”“五会健体”“五能尚美”“五学创新”等五个维度,构建了“五彩课程”的框架体系。

二、课程建设:力求立体多元《五好养成课程》是“五彩课程”之首。

五育并举让学校文化建设更有温度

五育并举让学校文化建设更有温度

五育并举让学校文化建设更有温度摘要:学校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教学任务。

尤其对于小学高段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在性格塑造方面处于关键时期,良好的学校文化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这一阶段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学校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基于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有必要通过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积极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更强烈的归属感,在互相影响中积极向上,努力进取。

本文分析了五育并举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工作策略。

关键词:五育并举;学校文化;小学教育引言:五育并举理念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当前,五育并举理念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理念。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场所之一,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管理者应当以更积极的态度看待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校园学习氛围更加融洽,教育环境更加美好。

1、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在潜移默化的校园生活之中,学生的心灵和日常行为将得到深刻影响。

学生在健康的校园文化之中,将形成对学校的强烈归属感,而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校园文化也将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教师一起讨论、沟通、交流。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能够直接塑造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能够基于校园规则的制定,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校园文化的建立,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具有更为良好的教育效果,在道德启迪之中,学生将在潜移默化中自觉约束自己。

与此同时,校园文化也具有强烈的凝聚作用,学校是一个整体,各个班级,每名学生都是构成这一整体的成员。

小学高阶段学生正在品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意识,学生间的交际也变得更加成熟,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大。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习办学特色 黎辉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习办学特色 黎辉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武宁县第五小学黎辉我校处于美丽的山水武宁,人杰地灵,幕阜山绝有的秀丽与灵气,孕育着这方肥沃的土地,也孕育着在这块土地上这所璀璨耀眼、文明勃发的新星——武宁县第五小学。

武宁五小办学四年来,全体师生,直面困难,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激起了无数朵辉煌的浪花,创下了许多骄人的业绩.分别获江西省文明安全示范学校;江西省“素质教育月”活动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基地校;江西省“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九江市委表彰的全市先进党支部;我校《闪闪红星》获全省首届艺术学院杯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江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全省“科技创新十佳学校”;全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片铜奖;2012年12月获全国校园电视银奖;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示范学校。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核心、本质,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间教室,一块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种环境,一种文化,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它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它能够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一种力量,彰显一种特色。

一、让德育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1、“五爱”教育为主线我们坚守学校这一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以“五爱”教育为主线,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通过广播、宣传栏、德育走廊、校刊校报等各种载体;通过晨会、班队会、思品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的方式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

2、活动教育为载体学校始终围绕“播种愿望,收获希望”、“高看一眼,厚爱十分”这两大活动主题,由德育处负责,各班主任配合,在全体师生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习的氛围。

开拓“五融五育”新模式,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开拓“五融五育”新模式,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开拓“五融五育”新模式,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在“五育并举”背景下,以“红色基因剪纸”为主要内容,确定了融入课程、融入特色、融入项目、融入活动、融入管理的“ 五融”新格局,拓展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五育”新模式,打造了“剪纸育人”教育图谱,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让红色教育“走新”更“走心”。

一、融入课程,夯实立德树人根基学校以“博雅文化”为核心,以“中国韵课程”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143生态课堂”为依托,精心打造红色基因剪纸校本课程,构建管理体系,科学谋划落实。

一是精选内容,丰富载体。

以红色基因为表现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百年辉煌历程等传承课程管理体系内容,科学谋划立德树人载体途径。

二是创新实施,突出成效。

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剪纸课程,引导少先队员从小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引导学生用剪纸作品表现。

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平的设计,学生用和平鸽、红心、花儿进行剪纸作品设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开设《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剪纸课程,引导学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的视频和剪纸图片。

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流、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与成就,并出示艺术家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在剪纸中看到党和国家的辉煌成就和发展,并能用剪纸创作厉害了我的国。

通过课程的有效实施,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于无形之中,将德育育于课程开展中,满足不同阶段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龙山学子的博雅特质,从而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二、融入特色,营造立德树人氛围学校融红色基因于剪纸文化中,研发红色基因课程系列作品,用剪纸的形式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筑牢人生底色,培养强国少年,让红色基因不再是口号,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和谐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和谐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和谐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潘飞来源:《师道·教研》2017年第09期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特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会告诉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自觉遵循,从中汲取营养,发展成长。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文化引领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结合创建省教育强市、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市的机遇和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传统,通过顶层设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创建特色文化,使我校这所具有百年历史却又一度发展停滞的学校有了新的变化,新的发展,新的活力,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内涵,延续了名校辉煌。

一、理念梳理:源头活水,吐故纳新我校坚持确立学校理念系统的五大原则:一是植根于学校文化传统,传承优秀的学校文化;二是继承区域文化传统,传承本土文化;三是尊重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中华价值;四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精神;五是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使理念切实可行。

我校前身是广东高州中学,2002年高中部搬迁,原址继续办初中部,高中、初中独立办学,2007年9月正式定名为“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

作为百年名校,积淀形成了完整的理念体系。

办学理念:“求真、至善、达美”;办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校风:“严、勤、实、活”等。

这些理念体系经历了多年积累沉淀,已成为学校独特的办学个性和文化内核,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同时,面对新的实际,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倡导教师师者追求:“崇德、博学、爱岗、善教”;叮嘱学生铭记:“立志、修身、爱校、勤学”等。

二、环境优化:借力创强,彰显人文我校抓住创建教育强市的有利时机,争取上级支持,共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对硬件设施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共完成创强项目31个,校园建设实现大飞跃,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百年名校华丽变身。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过程中,秉承“教育无空地、处处可育人”的理念,精心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打造优雅大气、书香浓郁的人文校园。

以养习教育为方向 构建特色品质校园

以养习教育为方向 构建特色品质校园
专 题 研 究

邯郸市复兴区中小学特色品质建设 ・
பைடு நூலகம்
以养 习教 育 为方 向 构建特色 品质校 园
◇ 弓彩 玲 马 艳 红 杜 超
特色品质学校建立 的实质 , 是如何更好地实现 学校管理 、 教师 发展 、 学生成长 以及 家校合作 的 目 生必须养成的习惯提出来 , 即“ 废弃物不乱丢、 两人
能力培养 。

二、 教师 养 习体 系— — 为“ 我 要成 为什 么样 的人 ” 做 思 想 引领
教师要培养什 么样 的学生 , 就要先思考“ 我要
成为什么样的人 ” 。教师养 习体系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做到 , 并且要将 “ 有爱心 、 讲奉献 、 尽责任 、 懂方法” 十二字贯穿于 自己职业生涯的始终 。 为此 , 学校管理者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
第一阶段 : 整理 了小学 生应养成的 1 0 0个好 习 惯 ,编辑整理了 《 养成 1 0 0 个好习惯的 1 0 0 0 种方 法》 教师指导手册 , 在教育实践 中应用 。
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 心理咨询室中
专职心理教师 的引导和沙盘游戏使高年级学生尽 情释放了 自己的不 良情绪 ; 团体辅导让学生找到了 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 亲子辅导融洽了亲子关系 , 使
学校确立 了三大养习教育体系 ,即学生养习体 系、 教师养习体系、 家长养习体系。

奉行不悖” 。通过引领学生寻找 自己所处 的阶段 , 将
学生习惯培养转化为学生行为品质上的提升。

学生养习体系——
培养习惯就是在培树价值观 , 而任何价值观 的 形成都需要积极的情感参与和正向的态度配合 。为

“五学”并举,中华优秀文化习养润物无声

“五学”并举,中华优秀文化习养润物无声

“五学”并举,中华优秀文化习养润物无声山东昌乐特师附属小学立足实际,着眼百年教育绽放卓尔不群的文风雅韵,谱写文明传承的优美华章。

2015年12月,学校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组确定为“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

在陈启德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以典雅的精神风范,不息的文化激情,谱写着其特有的弦歌!“五学”课程各领风骚学校创设了以经典诵读、人物故事、礼仪、书法、武术为特色的“五学”课程,并将五大板块的课程整合到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等国家和地方课程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中华经典著作和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不仅能增强师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更能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人物故事承载了优秀传统文化中榜样的力量。

礼仪是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与显现。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了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

武术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锤炼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校六个级部和教科研中心精心设计了这些课程的具体内容。

“五学”内容融入教学为深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习养,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教师心灵成长,学校构建经典诵读、人物故事、礼仪、书法、武术“五学”并举的习养课程,确定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日常生活、地方特色文化四条实施路线,建立起了经典诵读吟唱、传统国术训练、生活实践教育三大课程体系,借助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与整合,实施“课程与教学一体化”,将文化修习内容无缝对接到国家课程中,创建了昌乐特师附小经典诵读修习和技艺训练课程规划。

贯彻“五育并举”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贯彻“五育并举”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贯彻“五育并举”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教育内容的要求不同,“五育并举”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改变。

“五育并举”,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必须兼顾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把“五育并举”作为教育目的,把“五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又符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活动1.“五育并举”的重要意义“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促进民族的高质量发展,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五育并举”,是实现新时代素质教育目的的一条重要道路。

新时代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把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建设者放在首位。

要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就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文化修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有正确的劳动观。

“五育并举”的思想正好契合了这一要求,贯彻“五育并举”的思想,建设“五育并进”的教育理念,能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教育平台。

“五育并举”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思维能力、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美好生活。

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

一方面,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人才,是一国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一席之地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则有着很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能够积极投身于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2.“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2.1以学科融合思维打造五育课堂在学科教学中,各学科具有各自的教学职能,并存在着五育整合空间。

所以,要创设“五育”的课堂,就必须要有学科融合的思维。

通过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合,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层面,对德,智,体,美,劳进行明确认识,进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育的亮点和特色模板

五育的亮点和特色模板

五育的亮点和特色模板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培养什么人,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

学校教育是国家、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成长成才,就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这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任务之一。

因此,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抓“德育”,培养“五德”公民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要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关键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要围绕德育目标,结合学生实际。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相关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德育工作。

要加强学校各种文化建设,丰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的德育体系;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关注集体、热爱生活、乐于助人、艰苦奋斗。

二、抓“智育”,实施“六育”一体化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六育”一体教育思路。

通过德育实施好“三学”教育:一学好做人(思想品德);二学好做事(科学思维);三学好学习(科学方法);四学好创新(创业创新)。

因此学校将德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贯穿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

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推进学生“一日常规”活动,不断深化和完善《三学》教育,努力构建“三学”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重视学生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特色促发展书香润校园

特色促发展书香润校园

特色促发展书香润校园作者:华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14期【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2连城县姑田中心小学前身为院庄小学,创办于民国12年(1923年),它是清末秀才江佐霖发起,地方士绅捐资创立的完全小学。

民国26年,院庄小学得到爱国华侨胡文虎捐款大洋300银元,扩建了校舍。

民国27年,改为姑田中心小学。

目前有12个教学班,学生500多人,学校以“学做真人,健康发展”为特色,以师生为主体,以环境为依托,在象棋培育、科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努力尝试,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办出特色,创造品牌。

一、开展象棋教育,营造特色文化象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对启迪人的智慧,发展人的思维起到不小的作用。

棋艺与棋德是相依存的,学棋修身,下棋养德,开展中国象棋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培养。

1.环境布置,营造浓郁的象棋文化氛围。

学校在学校围墙的最醒目处开辟“象棋走廊”,设置“每周一局”、“象棋名人介绍”、“象棋谚语”等栏目,各班利用黑板报每期介绍一些象棋知识;学校还成立了姑田镇青少年中国象棋学会,利用象棋教室和自制的大棋盘,吸引学生参与象棋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象棋文化的内涵。

2.以学生为本,设置象棋兴趣课程。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校设置了“普及型”和“提高型”两种课程。

适当地安排了象棋普及教学的课时,使象棋教育成为了一门校本课程。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除了专门的象棋课学习之外,我校还要求学生每人都要有一副象棋,鼓励学生课间课外也下下棋。

通过开设象棋兴趣小组活动,让兴趣较浓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集体的象棋活动。

4.渗透德育功能以提升学生的人品。

在象棋教学中,不但教学生学棋艺,而且教学生去领悟中国象棋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棋和下棋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品格。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象棋这一传统文化,经过几年的尝试,我校已取得了初步的办学特色与成果。

传统文化浸润:引领学校特色建设走向深入

传统文化浸润:引领学校特色建设走向深入

传统文化浸润:引领学校特色建设走向深入作者:李忠东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年第01期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一批以书法、剪纸、面塑、器乐、美术、古诗文诵读等为特色的学校涌现出来,为基础教育改革增添了一抹亮色。

传统文化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历史、艺术等人类发展的精华,博大精深,特色学校建设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在学校自身的建设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会使学校特色更鲜明,底蕴更厚重,氛围更浓郁,生命更鲜活。

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功能,构建学校的特色环境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作用,是无形的。

无声的,让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改变、感染、浸润。

特色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校园环境的建设,使师生每天处在文化气息浓郁的环境中,欣赏、体悟传统文化的韵味。

比如,在以剪纸为特色的学校中,可以把具有影响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以剪纸的形式体现出来,把剪纸作品作为装饰、布置校园环境的素材。

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剪纸内容的选择应尽量避免单幅的材料,选取具有一定情节的,连贯的内容。

比如,可以以四大名著为素材,选取其中的人物制成剪纸作品,可以形成《红楼梦》人物系列、《三国演义》人物系列、《水浒传》人物系列、《西游记》人物系列。

校园环境以这些人物系列为主题进行设计布置,除剪纸作品外,再配以简短的文字,例如,以《红楼梦》人物系列为主题的设计,“金陵十二钗”配的文字就可以是原著中的十二首曲子词。

这样的校园环境设计,色彩靓丽,图文结合,使师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剪纸形式的民间艺术美,更多的是文学名著带来的心灵享受。

发挥传统文化的传递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传递着知识,诗词曲赋、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

一些学校在特色创建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文化深层次的发掘,强调技术层面的训练,如以古诗、文诵读为特色的学校强调学生会背多少首古诗文,以书法为特色的学校关注的是学生的书写技术怎么样,这样做无疑是舍本逐末,丢弃了文化本身所包涵的知识成分,致使学校特色建设不能深入,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对这些艺术追求的兴趣。

以文化引领发展 让特色浸润校园

以文化引领发展 让特色浸润校园

以文化引领发展让特色浸润校园
任维勤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参考》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任维勤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山东莱芜,271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以甘肃省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研究为例 [J], 陈炳乾
2.用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和培育多彩青春——以云南师大附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 鲍学良
3.以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地方高校特色发展——基于淮海工学院培育海洋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J], 卢娟;郑利军
4.以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地方高校特色发展——基于淮海工学院培育海洋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J], 卢娟[1];郑利军[2]
5.打造先进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武训希望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J], 李可;刘明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进学校特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推进学校特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推进学校特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发布时间:2022-06-27T09:58:29.14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4期作者:周明强[导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校重点关注特色知识和能力养成,还要充分关注特色之于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以特色教育内在的理念和原理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动方式。

在特色教育的定位中突显育人的价值,在对象、内容等要素上建立特色和育人的逻辑关联,在课堂、活动等环节挖掘特色与育人的实践触点。

周明强四川省营山新店初级中学校637760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校重点关注特色知识和能力养成,还要充分关注特色之于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以特色教育内在的理念和原理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动方式。

在特色教育的定位中突显育人的价值,在对象、内容等要素上建立特色和育人的逻辑关联,在课堂、活动等环节挖掘特色与育人的实践触点。

关键词:特色教育育人实践策略学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格的场所,特殊的、固有的文化氛围是其主要特征。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重陶、感染学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以及自身发展。

我校始建于1960年,坐落在营山城北13公里的新店镇南溪河畔,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别致,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并日趋完善,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办学以来,我校始终秉承“革故鼎新、厚德自强”的校训,培育“团结务实、勤奋守纪”的校风,倡导“敬业爱生、学高善导”的教风;树立“崇尚进步、乐于创造”的学风;坚持“走向生本,激扬生命--彰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上下同欲者胜--同心同德共谋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同乐,激情飞扬,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坚持“务实创新,大胆改革;凝心聚力,狠抓质量;攻坚克难,抢占高地”的发展思路,坚持“教育教学质量进入全县同类学校第一集团和建设有影响力的郊区名校”的发展目标。

构建校园特色文化 促进学校个性发展

构建校园特色文化 促进学校个性发展

构建校园特色文化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发表时间:2018-01-11T14:17:40.4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7期作者:孙良忠[导读] 好的理想的学校文化风格能否形成,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

换句话说,学校文化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而学校的特色文化决定了学校的个性发展。

孙良忠甘肃省康乐县虎关初级中学731500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

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和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

学校作为政府的事业性单位,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所以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为党和政府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政府,而政府办学就是要让教育帮助政府实现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和文化进步的目的。

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政府需要学校做到以下五点:1.能促进社会的政治文明进步;2.能促进社会的经济繁荣;3.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4.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5.能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要实现上述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就必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一方面要靠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要靠学校育人水平的提高。

世界上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所学校。

学校教学水平的差异就是学校的个性化差异,其核心就是校园文化的差异,一所学校的发展由于其历史定位、环境以及内部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它应有的倾向性发展,也就是学校的个性发展,学校的个性发展就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呈现和追求的特色。

一所学校的个性,集中体现在学校文化的独特风格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学校文化的发展。

这种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师文化,指教师借助于自己的教学活动所体现的教师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即“教风”。

二是学生文化,指学生所拥有的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也即“学风”。

三是制度文化,指规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正确约束学校运行的各类制度的总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科技期 刊数 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
教 育与文化
2 0 1 5 年6 月 ・ 2 2 1・
立足 “ 五 习教 育” 文化 促进 学校 特色 发展
胡 子 彪 重庆 市合 川区香龙镇黄桷 完全 小学,重庆 4 0 1 5 3 7
摘 要: 香龙镇黄桷小学作为重庆市合川区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小学,在学校发展上,领导高瞻远瞩,秉承教育家陶行知 “ 教
1 .结合学校现状和本土文化 , 确 立核 心办学理 念和 “ 三风- - N” 黄桷 小学作 为一所农村学校,基于孩子们行为 习惯 ,言行 举止等存在 诸多陋习的现状,学校最初萌发 了纠正孩子们不好
的学 习 习惯 、 行 为 习 惯 和 不 良的 语 言 表 达 。之 后 ,学 校 按 照 陶 行知先生 “ 教育就是培养 良好习惯 ”的指导思想 ,在通过全校 师生反 复调研论 证的基础 上,最终确立 了 “ 习惯决定命运 、习 惯成就人生 ”的核 心办学理念 。学校紧扣办学理念,确立 了校 训: 习 之 成 器 ,习 之 致 远 ; 校风 : 立 德 正 行 ,掘 智 迪 新 ; 教风 : 教 之 以德 ,授 之 以方 ; 学 风 :习之 以恒 ,行 之 以 礼 。 2 . 深挖 “ 五 习教 育”文化内涵,丰 富和架构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紧扣核心办学理念 ,不 断挖掘 学生 形成 良好 习惯的途 径 和 方 法 ,达 成 学 生 成 长 过 程 中构 建 的道 德 、礼 仪 、 智 慧 和才 艺四个维度 ,具体体现在 习德 、习礼 、习智 、习才 四个版块上 , 最 终 促 进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 习惯 ,从 而 建 构 起 “ 五 习教 育 ” 文化 体系,其具体 内涵主要体现在 : 一是 习德 。德 ,本义 是道德或 品行 。学校 将 “ 德 ”定义为正 义的 内心 的情感或者 信念 。“ 习 德 ”就是从理想 、诚信 、责任 、爱心 、感恩等方面培养 学生 良 好的道德习惯和人文素养 。二是 习礼 。礼 ,礼仪 、礼节 。是指 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 习惯形成 的,大家共 同遵 守的礼 节。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 。在人 的行为规范 中,礼仪是最 起码 的、 基础 性的规范 。“ 不学礼 , 无 以立 ” 。这就是 以教 “ 礼” 为基 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 ,提高道德素质 ,逐渐成为有 道 德 的 人 。“ 德 ”成 于 中 ,“ 礼 ”形 于 外 。学 校 将 “ 习礼 ”定 位
中图分类号 : G6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 5 6 2 4( 2 0 1 5 )0 6 . 0 2 2 1 . 0 1 取 得 实实 在 在 的效 果 。 3 . 1确立 “ 四大举措 ” 是 科 研 引领 。 即深 入 开 展 《 农 村 小 学 生 良好 习作 习惯 培 养策 略研 究》课题研究 ,以课题示 范引领 “ 五习教育 ”文 化 ; 二是课堂践行 。即把 “ 五 习教育 ”融入在各科教学实践 中 ; 三 是集 中培 育。即在每周一三五 的师生集会 中,值周教师及行政 教师进行专题研究和培育 ;四是打造一师一特色 。即每名教师 结 合 自身 专 业 特 长 ,围 绕 “ 五 习 教 育 ” 中 的道 德 、礼 仪 、智 慧 、 才艺 四个维度 ,申报并践行 1 - 2 个特色微课题,在课题研 究中, 学 校 紧 密 跟 踪 ,为 教 师 的实 践 提 供 必 要 的 指 导 和 帮 助 ,促 进 践 行 目标 的全面达成 。每期 向全校师 生和家长展示 其践行成果 。 学校根据考核办法对教师的践行过程及视频、课件、 图片、实 物、活动等成果展示进 行综合评价,严格考核奖惩 。 3 . 2 坚持 “ 三大保 障” 是组织保障,建立了 “ 五习教育 ”文化领导小组和工作 小 组 ,制 定 了 实 施 工 作 方 案 和 考 核 奖 惩 机 制 。二 是 师 资 保 障 , 要求 学校 教师 全 员 参 与 ,突 出德 、智 、礼 、才 等 的学 习和 培 训 。 三 是资金保 障,凡涉及到 “ 五习教 育”文化建设方面 的资金 , 如外 出学习培 训、各类 书籍 、器材 设备等 学校 都给 予最大限度 的支 持 。 3 . 3取得 良好实效 通过 近一年 的全力探索和 有力推进 ,“ 五 习教 育 ”文化得 到初步显现 。一是师生 学习生活 习惯 、行为 习惯 以及过 去 “ 出 口成脏 ”的不 良语 言表达等方方面面都得 到了很大变化 。二是 师生在 “ 五习教育 ”文化 的熏陶下都得到 了成长 。在今年 6 月 9日,举行 的 “ 五习教育 ”暨 “ 一师一特色 ”成 果集 中展示活 动 上 ,学 生 向 观 众 展 示 了习 德 诗 歌 朗 诵 、习礼 舞 蹈 、习 才 武 术 、 废 物 再 利 用 等 精 美 的才 艺 表 演 ,这 是 学校 过 去 从 未 有 过 的学 生 才 艺 表 演 。 同时 ,老 师 们 用 智 慧 和 巧 手 制 作 的各 种 各 样 的树 叶 画 、扣子画 、剪纸 、十字绣 、泥塑等精制 的手工作 品,更是让 大家大开 眼界 ,获得学生和家长 的广泛赞誉 ,充分展示 了学校 师生在 “ 五 习教育 ”中取得 的丰硕成果 。 总之 ,黄桷小学将始终坚持文化育人 的管理理念 ,不断深 化和践行 “ 五 习教 育 ”文 化 ,促 进 学 校 特 色 发 展 ,通 过 不 懈 的 努 力 ,把 黄 桷 小 学 打 造 成 班 子 能 力 强 、教 师 团 队和 、师 生 素 质 硬、教 育质量 高、文化特色浓 、拥有 自主品牌 的农 村特 色学校。 参 考 文献
一 一
在 新形势下 ,确立文化立校办学方 略,是每 一所 学校 的必 由 之 路 。近 年 来 , 重庆 市 合 川 区 香 龙 镇 黄 桷 小 学 立 足 本 土 实 际 , 在 文 化 立 校 的道 路 上 不 断 探 索 , 初 步 形 成 了 以 “ 习德 、 习 智 、 习 礼 、 习才 、 习 惯 ”为 核 心 的 “ 五 习教 育 ”文 化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学校 特 色 发 展 。
育就是培养 良好 习惯 ”的思想 , 结合学校 实际, 确 立 了 “习惯决定命运 , 习惯成就人生 ”的核心 办学理念 。践行 “ 文化育人 ”战略 , 深入打造 以 “ 习德 、习智 、习礼 、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N - ”为核 心的 “ 五 习教 育 ”文化 ,促 进 了学校 特 色发展 。 关键词 : 教育 ; 文化 ;学校 ; 特色 ; 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