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计算机病毒

合集下载

浅谈计算机病毒与杀毒软件

浅谈计算机病毒与杀毒软件

浅谈计算机病毒与杀毒软件在2006年5月26日上午10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李剑博士做客强国论坛,就建设阳光绿色网络让全球网络更安全的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的过程中关于危害我国网络安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写道:当前危害我国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其次是拒绝服务式攻击,再次还有网络扫描、网页篡改、信息盗取等。

由此不难看出,病毒是危害我国网络安全的一大问题,也是网络安全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

病毒到底是什么?对网络安全有怎样的危害,我们又将如何预防和查杀病毒呢?一、病毒危害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传播迅速,防不胜防。

一方面,病毒自身具有较强的再生机制,同时迅速扩散和传染,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影响个人机器的运行速度,是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破坏系统、损坏硬件,给用户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另一方面,网络上各种数据信息交换频繁,也大大增加了病毒接触不同用户的机会,尤其是电子邮件中所携带的病毒,令人防不胜防。

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破坏性极强,这将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988年11月2日下午5时1分59秒,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研究生,23岁的莫里斯(Morris)将其编写的蠕虫程序输入计算机网络,致使这个拥有数万台计算机的网络被堵塞。

这件事就像是计算机界的一次大地震,引起了巨大反响,震惊全世界,引起了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恐慌,也使更多的计算机专家重视和致力于计算机病毒研究。

1988年下半年,中国在统计局系统首次发现了“小球”病毒,它对统计系统影响极大,此后由计算机病毒发作而引起的“病毒事件”接连不断,前一段时间发现的CIH、美丽莎等病毒更是给社会造成了很大损失。

二、病毒的定义2.1定义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技术预防探讨》开题报告

《计算机病毒技术预防探讨》开题报告
进度安排:(限300字)
开题报告2016年3月1日—3月14日
初稿2016年3月21日—4月12日
终稿2016年4月18日—4月26日
论文提纲、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问题、拟采取的方案及措施:(限1500字)
前言
第一章计算机病毒的内涵、类型及特点
1.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内涵
1.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1.3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特性
3.2计算机病毒技术防范措施
3.3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
3.3.1比较法
3.3.2加总比法
3.3.3搜索法
3.3.4分析法
结束语
研究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然而,计算机系统并不安全,计算机病毒就是最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全球性蔓延已经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其造成的计算机资源的损失和破坏,不但会造成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而且有可能造成社会性的灾难,正由于此,人们开始了反计算机病毒的研究。我将讲述的是预防检测甚至处理病毒,而且方式方法以及策略简单,因此可以在很多场合得到应用。
意义:人们将计算机病毒称之为“21世纪最大的隐患”、“不流血的致命武器”,它的出现完全有可能改变人类的未来,因此反病毒的任务更加艰巨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威胁日益严重,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对当前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病毒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要提前做好技术上的储备,严阵以待,保障我们的信息安全。
1.4进几年新产生的几种主要病毒的特点
第二章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1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2.2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2.3计算机病毒的自我保护手段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摘要】目前,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

全面认识计算机病毒并掌握一些防范措施已迫在眉睫。

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出发,来初步探讨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

据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与公安部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只有27%的计算机用户没有被病毒侵害过。

再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掌握一些防毒方法和措施,就完全有理由让病毒远离我们。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具有可执行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可触发性、攻击的主动性、针对性、隐蔽性等特性,它能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破坏数据的正确与完整。

2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不同病毒有不同的破坏行为,其中有代表性的行为如下。

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计算机硬盘的主引寻扇区、Boot扇区、FAT表;攻击文件,删除文件、修改文件名称、替换文件内容、删除部分程序代码;攻击内存、占用大量内存、改变内存总量、禁止分配内存;干扰系统运行、干扰指令的运行、内部栈溢出、占用特殊数据区、时钟倒转、自动重新启动计算机、死机;速度下降,迫使计算机空转,计算机速度明显下降;更改CMOS区数据,破坏系统CMOS中的数据;扰乱屏幕显示,字符显示错乱、光标下跌、滚屏、抖动、吃字;攻击磁盘,攻击磁盘数据、不写盘、写操作变读操作;攻击键盘响铃、封锁键盘、换字、抹掉缓存区字符、重复输入;干扰打印机间断性打印、更换字。

3常见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防御是对付计算机病毒的积极而又有效的措施,比等待计算机病毒出现之后再去扫描和清除更有效地保护计算机系统。

常见电脑病毒介绍大全(二)2024

常见电脑病毒介绍大全(二)2024

常见电脑病毒介绍大全(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常见电脑病毒介绍大全(二)》,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防范常见的电脑病毒。

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病毒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对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电脑病毒及其危害,并提供防范措施。

1. 木马病毒1.1. 定义:木马病毒是一种隐藏在合法程序中的恶意软件,通过潜入用户计算机,实现远程控制或窃取用户数据。

1.2. 危害:1.2.1. 盗取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如账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

1.2.2. 远程操控用户计算机,进行恶意操作,如删除文件、监视用户活动等。

1.2.3. 传播其他恶意软件,如勒索软件和广告软件等。

1.3. 防范措施:1.3.1. 安装可信任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

1.3.2. 不随意下载和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

1.3.3. 注意邮件和即时消息附件,避免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

2. 蠕虫病毒2.1. 定义:蠕虫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的恶意软件,通常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2.2. 危害:2.2.1. 大量占用带宽和系统资源,导致系统运行缓慢。

2.2.2. 删除或损坏文件和系统配置。

2.2.3. 暴露系统漏洞,使其他恶意软件更容易入侵。

2.3. 防范措施:2.3.1.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

2.3.2. 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网络安全。

2.3.3. 避免点击可疑的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

3. 病毒植入器3.1. 定义:病毒植入器是一种可以将恶意代码植入合法程序中的工具,使其看起来像正常程序一样运行,从而避开杀毒软件的检测。

3.2. 危害:3.2.1. 蔓延性强,可以在计算机上植入多个恶意程序。

3.2.2. 破坏计算机系统文件和数据。

3.2.3. 密码窃取和信息泄露。

3.3. 防范措施:3.3.1. 尽量使用正版软件,避免下载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

3.3.2. 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和操作系统,以获取最新的病毒库和安全补丁。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设计(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威胁。

四、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征;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和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解决措施:教师讲解及视频演示五、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难点: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形式解决措施:视频演示六.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说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练习”,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七、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课件展示两个动画形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教师:最近大头儿子迷上了电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然后专心致志地上网,甚至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小头爸爸非常困惑:“电脑网络究竟有什么魔力,这么吸引孩子呢?”请同学们告诉小头爸爸,我们使用互联网都可以做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2、提出问题:教师: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方便,也使我们生活变得这么的丰富多彩,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互联网,而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困扰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一段视频(关于互联网安全的),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3、教师讲解3.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讲述小王与小李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小王买电脑一年多,不见他使用,小李深感奇怪,就问他:“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开电脑呢?”小王垂头丧气地答:“真倒霉,电脑买来第二天就中毒了,我一年不开电脑,就是想把病毒饿死再说!”师:听完了故事,很多同学都在笑,大家想想,小王的这个想法可能实现吗?师:我听见有的同学说可能,有的说不可能,那么计算机病毒到底可不可以被饿死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计算机病毒,看看它到底可不可能被饿死。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Evaluation criteria for anti-virus products of computer system前言为了保证和提高在我国销售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的质量水平,有效地遏制计算机病毒对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传染和破坏,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公安局计算机管理监察处、天津市质量监察检验站第70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健、王学海、刘杰、张双桥、黄小苏。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的定义、参检要求、检测及评级方法。

本标准使用于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的检测和评级。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A 135-1996 DOS 操作系统环境中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测试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计算机病毒(简称病毒) computer virus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3.2 变形病毒 polymorphic virus这种病毒在传染时变换自身的代码,使得每感染一个病毒宿主,被感染的病毒宿主上的病毒代码各不相同。

3.3 检测病毒 detecting virus对于确定的测试环境,能够准确地报出病毒名称;该环境包括:内存、文件、扇区(引导区、主引导区)、网络等。

3.4 病毒检测率 rate of detecting virus指对于一组确定的病毒样本文件所能检测到含有病毒的文件比例。

3.5 清除病毒 cleaning virus根据不同类型的病毒对感染对象的修改,并按照病毒的感染特性所进行的恢复,该恢复过程不能破坏未被病毒修改的内容。

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大全科普

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大全科普

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大全科普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 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电脑病毒的主要特点如下。

(1)隐蔽性电脑病毒的隐蔽性使得人们不容易发现它,例如有的病毒要等到某个月13日且是星期五才发作,平时的日子不发作。

一台电脑或者一张软盘被感染上病毒一般是无法事先知道的,病毒程序是一个没有文件名的程序。

(2)潜伏性从被感染上电脑病毒到电脑病毒开始运行,一般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

当满足病毒发作的指定环境条件时,病毒程序才开始发作。

(3)传染性电脑病毒程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能够将自身的程序复制给其他程序(文件型病毒),或者放入指定的位置,如引导扇区(引导型病毒)。

(4)欺骗性每个电脑病毒都具有特洛伊木马的特点,用欺骗手段寄生在其他文件上,一旦该文件被加载,就会让病毒发作并破坏电脑的软、硬件资源,迫使电脑无法正常工作。

(5)危害性病毒的危害性是显然的,几乎没有一个无害的病毒。

它的危害性不仅体现在破坏系统,删除或者修改数据方面,而且还要占用系统资源,干扰机器的正常运行等。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2.1按传染方式分类病毒按传染方式可分为:1).引导区电脑病毒2).文件型电脑病毒3).复合型电脑病毒4).宏病毒5).木马6).蠕虫1).引导区电脑病毒:隐藏在磁盘内,在系统文件启动以前电脑病毒已驻留在内存内。

这样一来,电脑病毒就可完全控制DOS中断功能,以便进行病毒传播和破坏活动。

那些设计在DOS或Windows3.1上执行的引导区病毒是不能够在新的电脑操作系统上传播。

2).文件型电脑病毒又称寄生病毒,通常感染执行文件(.E__E),但是也有些会感染其它可执行文件,如DLL,SCR等。

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和技术

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和技术
• 计算机病毒采用的另一项技术是专门对抗 计算机病毒防范系统的。
• 当这类计算机病毒在传染的过程中发现磁 盘上有某些著名的计算机病毒防范软件或 在文件中查找到出版这些软件的公司名时, 就删除这些文件或使计算机死锁。
技术的遗传与结合
• 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计算机最 新技术的发展。
• 当一种最新的技术或者计算机系统出现的 时候,计算机病毒总会找到这些技术的薄 弱点进行利用。
• 1 利用系统漏洞将成为计算机病毒有力的传播方 式
• 2.局域网内快速传播 • 3.以多种方式快速传播 • 4.欺骗性增强 • 5.大量消耗系统与网络资源 • 6.更广泛的混合性特征 • 7.计算机病毒与黑客技术的融合 • 8.计算机病毒出现频度高,计算机病毒生成工具
多,计算机病毒的变种多 • 9.难于控制和彻底根治,容易引起多次疫情
• 计算机病毒制造者们还不断吸取已经发现 的计算机病毒技术,试图将这些技术融合 在一起,制造更加具有破坏力的新计算机 病毒。
3.4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探讨
• 网络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 计算机病毒变形的速度极快 • 运行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隐蔽性 • 利用操作系统漏洞 • 计算机病毒技术与黑客技术的结合 • 物质利益将成为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最大动
静态隐藏技术
• (1)秘密行动法 • (2)自加密技术 • (3)Mutation Engine多态技术 • (4)插入性病毒技术
动态隐藏技术
• (1)反Debug跟踪技术 • (2)检测系统调试寄存器,防止计算机病
毒被动态跟踪调试 • (3)进程注入技术 • (4)超级计算机病毒技术
对抗计算机病毒防范系统技术
实验一
• 实验: PE文件格式的分析和构造, 要求了解 PE结构;分析PE结构中每个部分的作用和 特征, 能用特定的工具手工构造一个基于 PE结构的可执行文件. 用WINHEX工具, 按照PE文件个格式自己生成一个PE格式 EXE文件。(实验的过程参见附录1)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243-2000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时效性:有效颁布单位:公安部颁布日期:2000年10月8日实施日期: 2000年10月8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的定义、参检要求、检测及评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的检测和评级。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A 135-1996 DOS操作系统环境中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测试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计算机病毒(简称病毒) computer virus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 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3.2 变形病毒polymorphic virus这种病毒在传染时变换自身的代码, 使得每感染一个病毒宿主, 被感染的病毒宿主上的病毒代码各不相同。

3.3 检测病毒detecting virus对于确定的测试环境, 能够准确地报出病毒名称; 该环境包括: 内存、文件、扇区(引导区、主引导区)、网络等。

3.4 病毒检测率rate of detecting virus指对于一组确定的病毒样本文件所能检测到含有病毒的文件比例。

3.5 清除病毒cleaning virus根据不同类型的病毒对感染对象的修改, 并按照病毒的感染特性所进行的恢复, 该恢复过程不能破坏未被病毒修改的内容。

3.6 病毒清除率rate of cleaning virus指对于检验机构的病毒样本文件所能清除其中含有病毒的文件比例。

3.7 误报false alarm指病毒防治产品将正常系统或文件报为含有病毒, 或将正常操作报为病毒行为。

3.8 误报率rate of false alarm指病毒防治产品将正常系统或文件报为含有病毒, 或将正常操作报为病毒行为的比例。

计算机病毒实验报告

计算机病毒实验报告

计算机病毒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分类,掌握常用的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了解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从而增强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

2.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我们使用的计算机环境为Windows 10操作系统,实验所用的杀毒软件为360安全卫士。

3. 实验过程3.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在计算机系统中侵入并产生破坏、破坏、传播等行为的程序和代码。

计算机病毒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文件病毒、网络病毒、驱动器病毒等。

3.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有以下几种特征:•潜伏性:病毒在计算机系统中往往不会马上制造破坏,而是先潜伏一段时间,等待某些条件的满足后再进行攻击;•传染性:计算机病毒通过文件、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播,有蔓延性;•破坏性:计算机病毒会对系统、软件或数据等进行破坏;•隐匿性:很多病毒会将自己隐藏在计算机系统的某些位置,难以被发现;•多样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形态等方式来规避杀软的检测。

3.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对象,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文件病毒、网络病毒、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等。

3.4 常用的杀毒软件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360安全卫士这一国内常用的杀毒软件。

该软件不仅可以实现基本的病毒查杀功能,还可以对各种病毒进行拦截和清除。

3.5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分类,掌握了常用的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对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

4. 实验结论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破坏性、隐匿性等特征的程序,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构成威胁。

通过学习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提高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掌握常用的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保护。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FL GJB 1281-91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security requirements of computernetworks for command automation1991-12-23发布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1992-09-01 实施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1 范围1.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 1. 1 本标准规定了全军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在实体、网络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未涉及可靠性安全要求)。

可作为论证、招标、研制、验收和应用的基本依据。

其它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家重点要害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也可参照采用。

1. 1. 2 本标准适用于指挥自动化广域网和局域网.2 引用文件GB 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 4943 数据处理设备的安全GB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JB 141. 1 用于数据传输的般专用标准电话电路特性GJB 141. 2 用于数据传输的优质专用标准电话电路特性GJB 148 数据传输质量维护极限及维护标准GJB 151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相敏感度要求GJB 663 军用通信系统、设备安全要求3 定义3. 1 信息破坏由于偶然事故或入为因素而破坏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3.2 网络实体计算机网络中各类设备(包括节点机设备、通信设备、终端设备、存储设备、电源系统等)以及为此服务的其他硬件设备的总称.3. 3 计算机病毒依附在计算机程序中的一种可以繁衍的程序.它象生物病毒一样使计算机程序感染,并在计算机网络中再生和扩散,造成其紊乱或瘫痪- 3. 4 最小特权在完成某种操作时所赋予网络中每个主体(用户或进程)必不可少的特权。

3. 5 主动威胁非法占用网络处理信息、侵入文件、修改程序,造成在错误状态下运行。

3. 6 被动威胁当网络正常运行时.由于系统单元暴露或输入输出等管理不严造成信息泄露或被非法截取而产生的威胁.3. 7 实体安全( 物理安全)为确保网络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过程中,不致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对网络设备、设施、环境、人员等听:章取的安全情施。

免费国军标--GJB 1281-1991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

免费国军标--GJB 1281-1991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GJB 1281-91一 范围1.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1 本标准规定了全军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在实体、网络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未涉及可靠性安全要求)。

可作为论证、招标、研制、验收和应用的基本依据。

其它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家重点要害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也可参照采用。

1.1.2 本标准适用于指挥自动化广域网和局域网。

二 引用文件GB 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 4943 数据处理设备的安全GB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JB 141.1 用于数据传输的一般专用标准电话电路特性GJB 141.2 用于数据传输的优质专用标准电话电路特性GJB 148 数据传输质量维护极限及维护标准GJB 151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GJB 663 军用通信系统、设备安全要求三 定义3.1 信息破坏由于偶然事故或人为因素而破坏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2 网络实体计算机网络中各类设备(包括节点机设备、通信设备、终端设备、存储设备、电源系统等)以及为此服务的其他硬件设备的总称。

3.3 计算机病毒依附在计算机程序中的一种可以繁衍的程序。

它象生物病毒一样使计算机程序感染,并在计算机网络中再生和扩散,造成其紊乱或瘫痪。

3.4 最小特权在完成某种操作时所赋予网络中每个主体(用户或进程)必不可少的特权。

3.5 主动威胁非法占用网络处理信息、侵入文件、修改程序,造成在错误状态下运行。

3.6 被动威胁当网络正常运行时,由于系统单元暴露或输入输出等管理不严造成信息泄露或被非法截取而产生的威胁。

3.7 实体安全(物理安全)为确保网络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过程中,不致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对网络设备、设施、环境、人员等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3.8 灾难事件因人为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涉及全局的一时难以恢复的破坏性事件。

四 一般要求4.1 目标网络安全设计应与论证、招标、研制、验收和应用工作同步进行,并根据需求,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施和完善,以达到如下目标:a.保证网络正常运行,避免各种非故意的错误与损失;b.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网络及数据遇到偶然的、被动的和主动的威胁,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c.对影响网络的意外事故具有应急措施。

2024年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3篇)

2024年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3篇)

2024年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系统管理在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制定并完善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和管理需求,提出2024年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总则1.1 目的和意义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的目的是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防止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

办法的实施将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1.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与其相关的安全管理。

二、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2.1 安全管理2.1.1 建立健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体系,包括网络及物理安全措施。

2.1.2 制定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敏感信息的分类、存储和传输控制等。

2.1.3 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漏洞和问题。

2.2 效率管理2.2.1 确保计算机系统有效利用,并合理规划和调配计算资源。

2.2.2 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提高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2.2.3 开展性能评估和优化活动,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决策。

2.3 应用管理2.3.1 确保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合法、稳定和及时更新。

2.3.2 组织和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3.3 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用户的技术水平。

三、具体管理措施3.1 安全管理3.1.1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设立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3.1.2 实施安全审计和评估,发现并修补安全漏洞。

3.1.3 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监控和防护,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

3.2 效率管理3.2.1 制定合理的计算机资源规划和调度策略,提高资源利用率。

3.2.2 进行定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活动,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2.3 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能耗。

计算机病毒教学反思

计算机病毒教学反思

计算机病毒教学反思1. 引言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对个人和组织的计算机系统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授学生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和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计算机病毒教学进行反思,探讨教学方法、内容和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教学方法2.1 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计算机病毒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课堂讲解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传播途径和危害,并通过演示实验展示病毒的感染过程和防范措施。

2.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计算机病毒教学的效果,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引入案例教学,通过真正的计算机病毒事件案例,让学生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攻击方式和对应的防范策略。

此外,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亲自操作摹拟的计算机病毒感染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教学的第一步是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包括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分类等。

通过对基本概念的介绍,学生可以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学生需要了解的关键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病毒是如何通过网络、挪移存储设备、邮件附件等途径传播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3 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措施教学内容还应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学生需要了解病毒可能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等方式来防范病毒。

4. 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计算机病毒教学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4.1 学生问卷调查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计算机病毒教学的满意度、学习收获和对防范病毒的理解程度。

问卷可以包括选择题、主观题和开放性问题,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4.2 实践能力测试通过设计实践性的测试题目,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免费国军标--GJB 1281-1991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

免费国军标--GJB 1281-1991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GJB 1281-91一 范围1.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1 本标准规定了全军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在实体、网络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未涉及可靠性安全要求)。

可作为论证、招标、研制、验收和应用的基本依据。

其它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家重点要害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也可参照采用。

1.1.2 本标准适用于指挥自动化广域网和局域网。

二 引用文件GB 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 4943 数据处理设备的安全GB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JB 141.1 用于数据传输的一般专用标准电话电路特性GJB 141.2 用于数据传输的优质专用标准电话电路特性GJB 148 数据传输质量维护极限及维护标准GJB 151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GJB 663 军用通信系统、设备安全要求三 定义3.1 信息破坏由于偶然事故或人为因素而破坏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2 网络实体计算机网络中各类设备(包括节点机设备、通信设备、终端设备、存储设备、电源系统等)以及为此服务的其他硬件设备的总称。

3.3 计算机病毒依附在计算机程序中的一种可以繁衍的程序。

它象生物病毒一样使计算机程序感染,并在计算机网络中再生和扩散,造成其紊乱或瘫痪。

3.4 最小特权在完成某种操作时所赋予网络中每个主体(用户或进程)必不可少的特权。

3.5 主动威胁非法占用网络处理信息、侵入文件、修改程序,造成在错误状态下运行。

3.6 被动威胁当网络正常运行时,由于系统单元暴露或输入输出等管理不严造成信息泄露或被非法截取而产生的威胁。

3.7 实体安全(物理安全)为确保网络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过程中,不致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对网络设备、设施、环境、人员等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3.8 灾难事件因人为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涉及全局的一时难以恢复的破坏性事件。

四 一般要求4.1 目标网络安全设计应与论证、招标、研制、验收和应用工作同步进行,并根据需求,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施和完善,以达到如下目标:a.保证网络正常运行,避免各种非故意的错误与损失;b.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网络及数据遇到偶然的、被动的和主动的威胁,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c.对影响网络的意外事故具有应急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它是一个无主管的“自由 王国”,容易受到攻击。Internet的自身结构也决定了其必然具 有脆弱的一面。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来看,网络是软件与硬件 的结合体。而从目前的网络应用情况来看,每个网络上都有一 些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在运行,这些软件由于自身不完备或开 发工具的不成熟,在运行中很有可能导致网络服务不正常或造 成网络瘫痪。 可用性 不可抵 赖性
第八章 信息安全基础
(二) 黑客攻击的主要方法
1.获取口令。 (1)攻击者可以通过网络监听非法获得用户口令。 (2)攻击者在已知用户账号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专用软件 来强行破解用户口令。 (3)攻击者在获得一个服务器上的用户口令文件后,可以 利用暴力破解程序破解用户口令,该方法在所有方法中 危害最大。
四、防御黑客攻击的方法
1.实体安全的防范。 实体安全的防范主要包括控制机房、网络服务器、主机和线路等的 安全隐患。
2.基础安全的防范。 用授权认证的方法防止黑客和非法使用者进入网络并访问信息资源 ,为特许用户提供符合身份的访问权限并有效地控制权限。 3.内部安全的防范。 这主要是预防和制止内部信息资源或数据的泄露,防止从内部攻破 “堡垒”。
• 4:隐蔽性 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感染了病毒的程序与
CV实例
• 螃蟹:它可以“吃掉”显示在屏幕
上 的部分信息和数据。
• 黑色星期五:专门在黑色星期五
发作
• 愚弄:用来欺骗用户的程序,能盗
取用户的帐号和口令。
O(∩_∩)o…哈哈 ! 死机!
CV的预防
方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措施: (1)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磁盘文件备份工作
第八章 信息安全基础 2.放置特洛伊木马程序。 特洛伊木马程序是一种远程控制工具,用户一旦打开或执行带有特洛 伊木马程序的文件,木马程序就会驻留在电脑中,并会在计算机启动 时悄悄执行。 3.WWW的欺骗技术。 WWW的欺骗技术是指攻击者对某些网页信息进行篡改,如将网页的 URL改写为指向攻击者的服务器,当用户浏览目标网页时,实际上是 向攻击者的服务器发出请求,因此达到了欺骗的目的。此时,攻击者 可以监控受攻击者的任何活动,包括获取账户和口令。 4.电子邮件攻击。 电子邮件攻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电子邮件炸弹;另一种是电子 邮件欺骗。
信息安全 与 计算机病毒
一、信息安全
(一)信息安全的内容 信息安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信息本身的安全,主要是保障个人数据或企业的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
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不可抵赖性,防止信息的泄露和破坏,防止 信息资源的非授权访问;
2
信息系统或网络系统的安全,主要是保障合法
用户正常使用网络资源,避免病毒、拒绝服务、远程控制和非 授权访问等安全威胁,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制止攻击行为等。
(2)对新购置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病毒检测
提高警惕!!!! 全面防毒 !!!!!
CV的清除
一旦检测到计算机病毒就应该立即清除掉,清除计 算机病毒通常采用人工处理和杀毒软件两种方式。 1 用正常的文件覆盖被病毒感染的文件、删除被病毒感染的文 件、对被病毒感染的磁盘进行格式化操作等。
2 使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杀毒 软件有瑞星杀毒软件、江民杀毒软件、金山毒霸和诺顿防 毒软件等。
• 1: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能在不同的 程序,不同的 计算机,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传播。 • 2: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能破坏文件,造成数据丢失, 甚至破坏硬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瘫痪。 • 3: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能够长时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 只要满足一定条件被激活,就开始传染,破坏计算机。 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的。
狭义说
广义说
折衷说
它认为计算机本身是作为犯罪工具或作为 犯罪对象出现。
第八章 信息安全基础
(二) 计算机犯罪的类型
1.黑客非法入侵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 2.网上制作、复制、传播和查阅有害信息,如制作和传播计算 机病毒、黄色淫秽图像等。 3.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等。 4.非法盗用计算机资源,如盗用账号、窃取国家秘密或企业商 业机密等。 5.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等。 随着计算机犯罪活动的日益增加,还会出现许多其他犯罪形 式。这些形形色色的计算机违法犯罪,给广大计算机用户造 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 黑客攻击的对象
1.系统固有的安全漏洞。任何软件系统都无法避免地存在 安全漏洞,这些安全漏洞主要来源于程序设计等方面的错 误或疏忽,给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维护措施不完善的系统。当发现漏洞时,管理人员虽然 采取了对软件进行更新或升级等补救措施,但由于路由器 及防火墙的过滤规则较复杂等问题,系统可能又会出现新 的漏洞。 3.缺乏良好安全体系的系统。一些系统没有建立有效的、 多层次的防御体系,缺乏足够的检测能力,因此不能防御 日新月异的攻击。
(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1
2
良好的密码设置习惯。
网络和个人计算机安全。 电子邮件安全。 物理安全。
3
4
二、计算机犯罪
(一)计算机犯罪概述
它从涉及计算机的所有犯罪缩小到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计算机所侵 害的单一权益(如财产权、个人隐私权或计 算机内存数据等)来界定概念。 它根据对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关系的认识来 界定计算机犯罪,因此也称关系说,较典型的 有相关说和滥用说。
机密性
信息安全的属性
可靠性 完整性
第八章 信息安全基础
(三)面临的威胁和风险 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来自于很多方面。这些威胁大 致可分为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 自然威胁指那些来自于自然灾害、恶劣的场地环境、 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网络设备自然老化等。自然威 胁往往带有不可抗拒性。
信息安全所面临的人为威胁主要有: 1.人为攻击。 人为攻击是指通过攻击系统的弱点,以便达到破坏、欺骗、窃取数 据等目的,使得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可控性、可 用性等受到伤害,造成经济上和政治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人为攻击又分为偶然事故和恶意攻击两种。偶然事故虽然没有明显 的恶意企图和目的,但它仍会使信息受到严重破坏。恶意攻击是有 目的的破坏。 恶意攻击又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 •2: •3: •4: •5: CV CV CV CV CV 的起源 的定义 的特性 的实例 的预防
CV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人为编 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 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 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 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 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 者程序代码。
CV的特性
第八章 信息安全基础 5.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是主机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机可以 接收本网段同一条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因此,如果 在该网段上的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的信息没有加密,只要使用 某些网络监听工具(如NetXray、Sniffer等),就可以轻而易 举地截取包括账号和口令在内的信息资料。虽然网络监听有 一定的局限性,但监听者往往能够获得其所在网段的所有用 户账号和口令。 6.寻找系统漏洞。 许多系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其中有些是操作系统或应用软 件本身具有的漏洞,还有一些漏洞是由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 引起的。
2.安全缺陷。 现在所有的网络信息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安全缺陷。有些安全 缺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避免或者改进,但有些安全缺陷是各种折衷必须 付出的代价。 3.软件漏洞。 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软件安全漏洞: (1)陷门 (2)数据库的安全漏洞 (3)TCP/IP协议的安全漏洞 4.结构隐患。 结构隐患一般指网络拓扑结构的隐患和网络硬件的安全缺陷。网络的 拓扑结构本身有可能给网络的安全带来问题。作为网络信息系统的躯体 ,网络硬件的安全隐患也是网络结构隐患的重要方面。
三、网络黑客
(一)黑客概述 黑客(Hacker)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劈,砍”,引申为“干了 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原指那些熟悉操作系统知识、具有较高的编程水 平、热衷于发现系统漏洞并将漏洞公开的一类人。 还有一些人在计算机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水平,但与黑客不同的是以破坏为 目的。这些非法侵入他人系统进行偷窥、破坏活动的人,称之为“入侵者 (Intruder)”或“骇客(Cracker)”。目前许多人把“黑客”与“入侵 者”、“骇客”作为同一含义来理解,都认为是网络的攻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