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8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ummary of Basic Theory of Marxism本课程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共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2学时,社会实践,共3学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等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概论。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历史上,每个社会制度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社会的矛盾日益加剧,新的社会形态也就产生了。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物质生活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而一步步演进的。

二、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源泉。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种冲突最终会导致社会变革和阶级的更替。

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动力,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社会进步。

三、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等内容。

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实行公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按劳分配。

同时,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以确保社会主义革命不被颠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四、党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观点强调,只有通过党的领导,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而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只有通过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执行和理论的不断创新。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指导地位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是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是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统一规律的认识,强调对客观世界的全面、历史的和发展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制度。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强调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认识社会历史和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版,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和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和宣传,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传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传统和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版,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和深入探讨,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和宣传,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传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版,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传统和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南。

(马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答案

(马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答案

目录辨析题部分 (5)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5)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5)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5)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史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6)6)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6)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6)8)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6)9)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7)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12)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7)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7)14)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8)15)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8)16)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8)17)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8)18)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

(9)19)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元物别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9)2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9)21)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必须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

(9)22)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

(9)2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9)24)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10)25)“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10)26)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主观世界。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8(总分62,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事物结构形式上的变化C 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D 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是非爆发式飞跃。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爆发式飞跃。

2.( )B 事物的阶段性部分质变C 事物的局部性部分质变D 事物的质变中渗透着量变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事物的质变中渗透着量变,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和旧质在量上的收缩。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 )B 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 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则认为,否定是绝对的否定、彻底的抛弃,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变化,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变化。

4.B 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C 事物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 “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其糟粕又保留其精华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5.( )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所以,备选A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多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多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两种说法:(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1.简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原因:(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人类哲学意识产生时就出现了,在传统哲学中主要表现为形神关系或者说是肉体与灵魂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是:(1)哲学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即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4.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8(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所谓非爆发式飞跃是指 ( )(分数:2.00)A.事物数量的增减B.事物结构形式上的变化C.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D.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解析:解析: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是非爆发式飞跃。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爆发式飞跃。

3.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这种情况表明 ( )(分数:2.00)A.量变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B.事物的阶段性部分质变C.事物的局部性部分质变D.事物的质变中渗透着量变√解析:解析:事物的质变中渗透着量变,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和旧质在量上的收缩。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4.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 )(分数:2.00)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解析:解析:“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则认为,否定是绝对的否定、彻底的抛弃,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变化,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变化。

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分数:2.00)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C.事物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其糟粕又保留其精华√解析: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指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旨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进行概括和介绍,揭示其在社会、政治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阶级斗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之间的对立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都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生产力是指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界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劳动分工、生产关系、私有制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社会的矛盾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社会运动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导致了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权益而进行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被剥夺了劳动的自主权和财富的控制权,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变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概括和介绍,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如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社会运动的动力、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人们认识社会、揭示社会规律、指导社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1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1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 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 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 各个国家的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 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施工,盖成大楼。

这说明()A 意识决定物质B 意识创造物质C 意识离不开物质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这种看法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7,世界是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 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 是否普遍联系C 是否运动发展D 是否有共同的规律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类鸟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斗争性和同一性C 变动性和稳定性D 绝对性和相对性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涉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而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意识的能动性,正确的观点是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非实物性、结构性或可分性。

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指的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以及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而非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或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而非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或者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或者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而非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或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容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非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既肯定又否定或既前进又倒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而非理论高于实践活动、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或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而非观察实验方法、逻辑推理方法或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而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或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而非生产资料的种类、生产力的水平或生产部门的类型。

1.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都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它们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下面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其最基本的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运动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反对片面、片段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认识,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反对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反对空想、主观的历史观。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其重要的社会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认识,反对和谐主义的社会观,强调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的认识,反对改良主义的社会观。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共同富裕的社会。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总结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3-18)概述: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其最鲜明的特征。

体现在: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P29-30)(1)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上述第二方面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的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2.物质与意识的关系(P3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16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P2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23-25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 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开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 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开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因: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开展的一般规律。

②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根底。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7.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开展真理。

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②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开展规律的具体表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8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4,分数:100.00)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C.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和来源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

显然ABD正确,C项有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A.抽象的人B.所有的人C.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主体。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社会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项A 错误,选项B外延过大,正确选项是CD。

3.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限定和超越√B.限定中的超越√C.双向改变√D.超越中的限定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以自觉的活动打破客体限制,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双方同时得到改造和完善。

D虽然看到了这两方面的关系,但忽视了其前提应该是客体对主体的限定。

4.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A.确立实践目的√B.制定实践方案√C.实践方案的付诸实施√D.反馈调节√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确立实践目标、制定实践方案、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标和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改造客体、优化主体的功能。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A.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D.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B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跟认识发展的动力无关。

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有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马克思的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B);“理论—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理论的作用在实践中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AD)。

选项C错误明显,应该排除。

7.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面对同一认识客体,不同的主体会得出不同的认识结果。

这说明A.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和创造上。

在这一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认识结果。

但是,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仅是受主体的影响而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因为归根到底它们依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8.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B.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C.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D.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认识。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既然是唯物主义的,就坚持可知论和反映论,故可以排除选项B,选项D也因不属于其缺陷而被排除掉。

旧唯物主义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实践观;把认识看成是对外界的直观反映,是因为其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考查认识问题。

所以正确选项为AC。

9.贝克莱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做是“观念的集合”。

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其本质上是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B.承认主观能动性的正确观点C.唯我论的观点√D.反理性主义的观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判断。

贝克莱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做是“观念的集合”,他进一步以苹果为例,说苹果不过是自己的各种感觉的组合,如果没有我的感觉,就没有苹果,没有客观事物,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A)。

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得出唯我论的荒谬结论(C)。

作为经验论,它也否认了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D)。

所以正确选项是ACD。

10.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反映√B.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推理和理论C.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理性认识的理解。

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反映,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在反映内容上,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为深刻。

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理论等,其中概念、判断、推理是其基本形式,而非形式的全部。

基于此,正确的选项是ACD。

1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选项A否定了感性认识的重要价值,是错误的,所以选择BCD。

12.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利用20多年的时间观察和记录行星的位置,死后留下了丰厚的观测资料。

他的助手开普勒利用这些观测资料,经过长期的分析、归纳、推算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

这件事说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C.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D.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中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在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运用科学的、辩证思维的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选项CD不符合题意。

13.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有A.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B.理论为群众所掌握√C.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D.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有: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14.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这段话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其作用具体表现为A.诱导作用√B.动力作用√C.激发作用√D.解释作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各自的作用。

理性因素的作用是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

试题考查的是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所以选择ABC。

15.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认为“天圆地方”,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圆形的,18世纪巴黎科学院对地球进行了测量,证实地球是扁椭圆形。

近几十年来,利用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人们对地球扁椭圆形形状的认识越来越精确,但并没有达到对其认识的终结。

这表明A.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B.世界是不可认识的C.人类认识是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D.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因为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客观的矛盾,致使任何时代人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积累而呈螺旋式上升过程,从人类的角度上看,能最终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因此答案是ACD。

1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这句话说明真理具有A.相对性√B.绝对性C.客观性D.有限性√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真理相对性的理解。

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

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中心词“不能完全地把握”和“永远地接近”,其说明的就是真理具有相对性(A)和有限性(D),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选项B、C与题意不符,所以此题选择AD。

1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D.真理具有客观性√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最高真理。

18.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一观点说明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但这种对立在确定的对象和一定范围内才是绝对的(否认了这一点,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因而,一定要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一旦超出特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所以正确答案是BC。

19.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容为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C.真理的绝对性通过其相对性表现出来√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