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高寒条件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研究
西藏高原高寒条件下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措施
西藏高原高寒条件下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措施西藏高原是我国的重要边疆地区,其高寒条件给部队的生存和作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部队在高寒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装备保障在高寒条件下,部队的装备保障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部队的衣物、饮食、住宿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要配备适合高寒条件下使用的武器装备,如冬季作战服、防寒靴、保温帽等。
此外,还要配备高寒条件下必备的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等。
二、加强训练高寒条件下的训练是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关键。
在训练中,要注重培养部队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高寒条件下的训练时间和强度,提高部队的适应能力。
2.模拟高寒条件下的作战环境,让部队在实战中学习应对策略。
3.加强部队的体能训练,提高其在高寒条件下的耐寒能力。
三、加强医疗保障高寒条件下,部队易受到高原反应、冻伤等疾病的困扰。
因此,加强医疗保障是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及时处理部队的疾病和伤害。
2.加强部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素养。
四、加强心理疏导高寒条件下,部队易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
因此,加强心理疏导是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及时处理部队的心理问题。
2.加强部队的心理训练,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装备保障、加强训练、加强医疗保障和加强心理疏导是提高部队在高寒条件下生存能力的重要措施。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才能让我们的部队在高寒条件下更加强大和稳健。
驻藏某部高寒山地驻训卫勤保障的难点及对策
西南军医2020年5月第22卷第3期Jclumai of Military Surgeon X Southwest China,Vol.22,No.3,May,2020-277-驻藏某部高寒山地驻训卫勤保障的难点及对策陈曦,朱美洁,王化,康波:摘要]野外驻训地域海拔高,常年低温、低氧、低压、干燥、风沙大。
如何全面做好高寒地区驻训分队卫勤保障工作,是能高标准严要求按时完成驻训任务的关键$文章结合某部2018年4-10月在西藏某高寒地区驻训的任务经验,针对高原基层部队更高海拔山区驻训卫勤保障中的难',提出对策与建议,为部队到高原执行任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山地;卫勤保障;难';对策[中图分类号]R821.1[文章编号]1672-7193(2020)03-0277-031难点1-1自然环境恶劣,发病率较高我部驻地和施工地域平均海拔均超过3000m,空气稀薄,植被覆盖率较低,空气中氧气含量仅占拉萨氧含量的90%左右,驻训第一周时间内,约有50%的官兵出现胸闷、气短、头痛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症状。
驻训地域海拔较高,大气压接近0.6标准大气压,水沸点只有88m,对饮用水杀菌效果不充分,严重影响官兵消化功能[1],初期约25%的官兵出现腹胀、便秘、腹泻、厌食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官兵宿营以帐篷为主,昼夜温差较大,中午(11:00-15:00)温度较高,最高温度可高达30m;上午、下午、夜间温度较低,夜间最低达-5m,驻训初期呼吸系统疾病高达30%*驻训地域海拔较高,紫外线较强,官兵不同程度晒伤率达60%*1-2驻训时间较长,疾病谱多变我部驻训时间长达6个月,期间季节跨度较大,疾病谱变化存在差异*对我部门诊记录调查显示:驻训初期(4月)主要以营区建设为主,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由于从高原地区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达50%&此外野外卫生条件差、昼夜温差大,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为:25%、30%。
高原寒区对官兵健康的威胁
高原寒区对官兵健康的威胁一、高原边防艰苦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对官兵的身体、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663米以上,地处藏北高原,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上的高原”之称。
由于这里生存条件仅次于南极和北极,还有人称之为“世界第三极”。
其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低、两少和两多”。
两低:一是气压低,二是气温低。
两少:一是含氧量少。
阿里地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0.133—0.166Kg/m 3之间,不足海平面(0.300Kg/m 3)的一半。
二是降水量少。
阿里地区平均年降水量66.6毫米,最大降水量122.4毫米,最小降水量37.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2%,气候特别干燥。
两多:一是大风天气多。
阿里地区年平均风速为3.2m/s ,是全国大风天气最多的地区之一。
二是自然灾害多。
一年四季狂风、雪暴、雪崩和冰雹不断,雪溶性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由于阿里地区海拔高、气压低、低氧和高寒、多风、强日辐射等严酷的自然环境,对长期战斗和生活在这里的官兵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损害。
大量的科学实践表明,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对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内分泌、免疫、消化、生殖等系统和各脏器的危害都比较大,因而对官兵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
高原缺氧环境对人的许多脏器和系统造成的病理危害是长期的,并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有些损害在脱离缺氧环境后仍无法恢复。
因此,阿里军分区大多数官兵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类型的高原病,有不少官兵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或留下终身残疾。
医学统计表明,在高原边防连续工作8年以上者,100%的人患有高原适应不全症,100%的官兵血色素明显增高,90%左右的人患有高原心脏病,有65%的官兵患消化道疾病,50%患有脱发、心脏病、关节炎、精神病、性功能障碍等疾病,许多官兵都是集数病于一身。
(一)高原缺氧环境对心脏的影响。
据西藏医学研究所对海拔4500—4700米高原移居者的调查发现,约有24.9%的人发生右心室肥大。
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意义
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意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根据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意义进行介绍。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在边境战斗和军事行动中,高原环境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对战争的发展和结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原环境对边境斗争的影响以及在军事行动中所带来的挑战。
首先,我们将介绍高原地理特点对边境斗争的影响。
高原地区通常地势较高,地形复杂,有各种山脉、高原和峡谷。
这种地形条件为边境斗争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地形,使得军事行动更加具有挑战性。
同时,高原地区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也相对较差,这可能会给军事行动的协调和反应时间带来一定的困难。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高原气候对边境斗争的影响。
高原地区通常气候寒冷干燥,氧气稀薄。
这种气候条件对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高原缺氧问题可能导致作战人员体力下降、力量减弱甚至会引发高原反应,给作战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同时,高寒环境可能导致武器装备的性能下降,影响其战斗效能。
因此,高原环境下的边境斗争需要特殊的准备和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的高原环境对边境斗争的影响和军事行动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在后续章节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如何充分利用高原环境的优势,并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应对高原环境带来的挑战。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意义。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高原环境对边境斗争的重要性。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高原环境对边境斗争的影响以及对军事行动所带来的挑战。
其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高原地理特点,包括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对边境斗争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探讨高原气候对作战的影响,包括气温变化、氧气稀薄等因素对作战效能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重点关注高原环境对作战人员的影响,特别是高原缺氧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冬季高原驻训常见卫生问题的思考及策略
能力。
对于部队医疗单位,生物安全检验车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探讨生物安全检验车在高原高寒地区使用中存在问题的文章不多。
笔者列举了生物安全检验车在高原高寒地区使用时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保障任务,应根据我任务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更适合高原地区使用的生物安全检验车,提升我军生物安全检测能力。
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检验车建设起步较晚,前期研制的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因受车厢结构的制约,尺寸 太大,在边远地区和乡村道路和桥梁上,通过性较差,不能满足多区域、灵活作业的要求%后期通过实验室结构的紧凑设计、小空间下多种设备设施的综合集成技术以及汽车底盘的设计有效解决了车辆通过性的问题冏。
军队最新研制的三级生物安全检验车有效地解决了车辆动力不足、车辆平衡系统落后、人机环境差、检测范围窄和效率低等问题。
而电力保障难、试剂冷链运输无法保证和试验用水无法供给的问题,应根据任务需求,由专门冷链车和水质净化设备伴随保障。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虽然没有出现过针对某国军队的大规模生物武器袭击,但是关于生物安全威胁的研究一直定位在影响国家安全的高度网。
随着军队参与国际事务日趋频繁,执行任务地点环境变化多端,军队遇到的地缘性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增多,被针对性袭击的可能性逐渐增大,军队面临的生物威胁除了传统的生物安全威胁,还有 生物科技进步带来的威胁。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军事战略要地,更是驻训的重要地域,因其特殊的气候、地域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动植物种群,逐渐形成了鼠疫、炭疽、布鲁菌病、Q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源地,成为部队空间拓展训练的潜在威胁。
动荡的国际局势和紧张的周边关系对我军部队生物安全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军用生物安全检验车的研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挑战。
军用生物安全检验车不但要满足平时备战和保障任务的需求,更应针对部队任务的特殊性,贴近战场实际,提高车辆的战场适应性和防弹性能。
并根据战场环境,增加生物战剂的检测范围和检测准确性,为部队机关及时提供检测结果,助力保障打赢。
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特点和对策
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特点和对策随着军事训练的深入,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气候条件极端
高原高寒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气温低、气压低、氧气稀薄,这些因素给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部队训练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采取措施,如配备适当的保暖装备,加强氧气供应,加强防寒保暖。
二、交通条件恶劣
高原高寒地区的交通条件恶劣,公路、铁路不通畅,交通运输困难。
因此,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必须要有充分的物资保障计划,包括粮食、饮用水、医疗药品等。
同时,要加强物资运输的管理和组织,确保物资的安全和及时到达。
三、自然环境复杂
高原高寒地区的自然环境复杂,地形崎岖,气候多变,植被稀少,野生动物众多。
因此,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必须要有充分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同时,要加强野外生存技能的培训,提高官兵的野外适应能力。
四、医疗保障要求高
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大,因此医疗保障是非常关键的。
野外驻训卫勤保障需要加强医疗队伍的
建设,提高医疗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储备和配备,以确保官兵身体健康。
总之,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特点和对策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只有充分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才能保证官兵的生命安全和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
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特点和对策
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特点和对策随着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野外驻训训练已成为部队实战化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
然而,高原高寒地区的野外驻训卫勤保障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保障部队野外驻训的顺利进行。
一、特点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恶劣,环境恶劣,氧气稀薄,天气多变,地形复杂。
因此,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特点如下:1.气候恶劣: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寒冷,温差大,风力强,降水少。
夏季气温虽然不高,但夜晚温差大。
冬季气温极低,风力强,极易引起冻伤和疲劳。
2.环境恶劣:野外驻训地区海拔高,氧气含量低,对部队体力和耐力要求高。
同时,地形复杂,有很多山丘、沟壑等,给部队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3.天气多变:高原地区天气多变,一会儿晴天一会儿下雨,这对部队的训练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二、对策为了保障高原高寒地区的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工作,应当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装备保障:为了应对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和环境,部队应当配备保暖、防寒、防滑、防风等装备,以确保部队的安全和健康。
2.提高部队体能: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对部队的体能和耐力要求较高,因此,应当加强体能训练,提高部队的身体素质,以适应高原高寒环境。
3.合理安排野外驻训计划:在野外驻训过程中,应当合理安排训练任务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身体损伤。
4.加强物资供应: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物资供应困难,因此,应当加强物资储备和补给,确保部队的食品、药品、水源等物资供应充足。
5.加强心理疏导: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环境恶劣,给部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应当加强心理疏导,让士兵们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战斗力。
结论: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想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充分认识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驻训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确保部队的安全和健康,提高部队的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
高原高寒地区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困难与对策研究
9范金鑫,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助理工程师,毕业于上海电机学院机械电子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2017年6月进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现主要从事消防后勤装备方面的教学训练研究,2019年荣立三等功一次,2022年获嘉奖一次。
引言在消防救援队伍职能任务不断拓展和各类灾害事故频发的大背景下,消防救援行动的战场从城市、乡村中不断扩展到大江大河、急流险滩和崇山峻岭中,长时间大跨度的作战,如果缺乏相应的战勤保障工作,救援行动将举步维艰。
高原高寒地区恶劣的环境特点极大地增大了消防救援及战勤保障的难度,消防救援人员、救援犬只和救援装备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为提高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战勤保障已成为消防救援行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救援行动,需要克服更多困难。
本文通过分析高原高寒地区实际情况和救援中存在的困难,就提升战勤保障能力提出建议解决方案,以期推动高原高寒地区战勤保障体系、物资保障体系和高原高寒地区战勤保障的发展。
高原高寒地区环境特点与保障难点高原地区相较于平原,存在气压低、缺氧、昼夜温度湿度变化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等特点,受此类因素的影响,战勤保障的组织指挥、物资运输保障、技术保障、餐饮保障、宿营保障、卫勤保障等相关工作的开展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当前严峻的安全工作形势和“三转变一提升”的后勤建设目标相比,高原高海拔地区战勤保障工作还存在短板。
(一)高原缺氧,严重影响卫勤保障能力在高海拔缺氧条件下,由于缺氧会导致救援人员和救援犬只出现呼吸急促、运动机能减弱、精神不振、行动迟缓等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腹泻、头痛、眩晕、体温升高等症状,当出现急性肺水肿、脑水肿时,将严重危及救援人员的生命。
搜救犬则普遍出现搜救能力下降,行动能力下降,高原高寒地区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困难与对策研究范金鑫10搜索思维能力及判断力下降,表现为行走出现左右摇摆,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保持原有的工作状态。
高原高寒环境下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玉树抗震救灾军交运输保障的几点启示
高原高寒环境下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玉树抗震救灾军交运输保障的几点启示●冯海兵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余震不断且引发火灾,数万人生命危在旦夕,等待救援.由于玉树处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和昼夜温差巨大的青藏高原,且地处偏僻,不通铁路,公路难行.在军,地密切配合下,多股救援力量以航空与公路并进的方式,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展开救援,使军交运输部门经受了严峻考验和实战锻炼.通过玉树抗震救灾保障实践,对高原高寒环境下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有了新的认识和探索.一,自然环境特殊,情况比较复杂,必须预有准备,快速反应高原高寒地区海拔高,温差大,无论是生活,生存条件,还是公共服务设施,都相对比较薄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公共事件,个人或群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将更加有限,救援工作面临的情况会更加复杂,对救援时间要求更急,对首当其冲的军交运输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落实战备.在接到预先号令40分钟内,我们就准确掌握了管内有关铁路局(公司)列车保有量,军用备品等情况,区内相关机场当日飞机出入港情况,以及驻青海汽车部(分)队战备率,在位率等情况,通过军交运输数据库调阅了刚刚更新不到1个月的铁,公,空运输保障技术参数等,为在第一时间实施紧急运输奠定了良好基础.所以,必须落实日常战备工作,定期修订战备保障预案,及时更新军交运输数据库资料,指导各保障力量严格落实好”三分四定”等战备制度,使装备完好率,战备率和人员在位率等达到战备要求,物资器材储备还要符合高原高寒运输等特殊要求,确保一有任务就能迅即行动.(二)畅通信息.在近几年抗震救灾,抗击冰雪灾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执行任务部队之所以能够闻令而动,与及时准确掌握有关信息,以争取充足准备时间密不可分.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多因素影响,高原高寒地区发生突发事件后,无论从信息传输范围还是信息感知深度上看,都有一定的局限,有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事件的准确信息,不能做出客观判断,从而不能有效实施准备.对此,要采取定向布点,军地融合等方式,在保障方向和范围内建立起相对稳定可靠的信息感知渠道,平时视情组织战备演练,提高信息传输和报送的可靠性和快捷性,确保一有情况就能及时感知,准确掌握,为在第一时间准备提供信息保障.(三)灵敏响应.由于自然灾害,公共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强危害性等特点,加上高原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任务必须具有很强的反应能2010年?第8期?汽车运用力.为此,军交运输部门应逐步建立结构合理,层级简明,转换快捷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缩短战备等级转换时间,以适应高原高寒地区应急保障需要.二,地域相对偏僻,距离普遍较远,必须靠前指挥,快装快运从现实情况看,高原高寒地区多数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比较稀少,一方面这些地区距离内地较远,另一方面驻守部队相对较少,一旦有情况,多数任务部队需要远程投送,给军交运输保障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采取超常措施,组织快装快运. (一)靠前指挥.在玉树震后第一时间,我们紧急筹组军交运输保障指挥协调组,紧急赶赴一线组织指挥,简化了指挥程序,缩短了协调时间,为组织快运争取了时间.在今后遂行高原高寒地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中,只有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才能实现有效,快捷指挥.(二)现场协调.玉树震后第二天,当得知多批救援部队通过公路向灾区机动,但由于多处路面塌方造成交通拥挤时,我们紧急派员赶赴青海协调召开交通战备应急保障协调会,成立军,地多部门组成的道路保障指挥组,制定加快维护保障,加强交通管制,提供交通引导等具体措施,与地方交通战备部门一起在西宁至玉树之间巡回指导,针对出现雨雪天气及时采取防滑措施,确保了道路后续畅通.高原高寒地区,雨,雪,雾天气多,会对交通运输造成很大障碍,军交运输组织指挥中,特别是在军,地运力统筹使用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大量组织协调,只有面对面,实打实,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才能准确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提高效率.(三)跟踪指导.交通运输环境的复杂构成,决定了部队在输送途中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必须随机应变,有效应对.在高原高寒地区遂行任务,不仅是复杂的自然,交通环境对运输构成考验,还有因为地理环境因素造成的通信联络不畅等问题,只有全程跟踪指导,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军交运输保障效率.三,交通环境复杂,立体输送困难,必须突出重点,灵活运用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多因素制约,高原高寒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线少,网疏,量小,给实施立体综合输送带来很大困难.必须集中优势,灵活调度,才能实现现有保障力量的效能最大化.(一)注重扬长避短.在高原高寒地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任务时,应当认真研究任务区域交通运输环境, 紧密结合实际,集中力量优势,克服自身不足,灵活组织指挥, 最大限度提高运输保障效率.(二)区分轻重缓急.在高原高寒地区遂行军交运输保障任务,往往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有大批人员,物资需要运送,使得本不雄厚的交通运输网络不堪重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十分突出.必须以任务需要为宗旨,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近后远的原则,不看级别高低,数量多少,只看是否急需急用, 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运输.(三)注重综合运用.在遂行军交运输保障任务时,要立足现有条件,充分挖掘资源,善于综合运用铁,公,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多股保障力量,科学组织多点转运,做好优势互补,衔接紧密,真正做到保障力量一体化,运输方式立体化,提高综合保障效能.四,经济发展滞后,社会资源缺乏,必须立足自我,精细保障高原高寒地区多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公共建设滞后,社会资源缺乏,依托力量薄弱,社会化保障的条件十分有限.必须立足自我,周密部署,独立保障.(一)技术保障.高原高寒地区自然环境复杂,道路崎岖不平,高海拔,多雨雪,对装备损害程度大,车辆故障率增大,对维修保障要求提高;由于高原高寒地区海拔,气温等因素影响,对飞机,汽车燃料也有特殊要求,给保障带来诸多困难.在组织公路运输保障时,由于沿途人口稀少,基本上没有可依托的地方维修,加油点,只能依靠部队自身加油车,修理车伴随保障.所以,在高原高寒地区执行军交运输保障任务,应当有针对性地搞好车辆技术保障需求研究,携带野战加油,野战修理等装备, 备足常损零部件和规定型号燃油,实施全程伴随保障.(二)通信保障.受高原高寒地区地势,天气等因素影响,通信联络常常中断,甚至长时间无法恢复,在遇有自然灾害使通信设施受损时,更是困难重重,无计可施,对组织指挥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在高原高寒地区,要本着”保通”与”保密”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强”动中通”建设,特别是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通信联络网络建设,确保部队指挥通信畅通.(三)生活保障.高原高寒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造成了粮食,蔬菜甚至水源的短缺,在出现突发事件后,后续供应保障还会更加紧张.所以,必须超前筹划安排,科学预测需求,提前做好准备,立足自身搞好生活保障,以确保运输保障力的保持和再生.五,气候条件恶劣,人装发挥受限,必须遵循科学,有效应对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对人的生理和装备的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战斗力,保障力难以正常发挥.必须在认真研究高原高寒特点的同时,针对人和装备可能受到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一)加强适应性训练.在玉树救灾过程中,由于高原缺氧和高强度工作的综合作用,许多救援队员很快出现了高原反应,不能继续实施正常救援,有的不得不提前返回;有的在摩托化机动途中就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还没有到达灾区就迅速组织后送.要提高在高原高寒地区遂行任务的能力,就必须结合平时执行任务,战备演练,有重点地把部队拉到高原高寒地区进行适应性训练,重点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以及防寒防病,野外求生,战场救护等科目训练,不断提高对高原高寒的适应能力.还应建立高原高寒训练档案,将每一人对高原高寒地区的适应能力,适应性训练情况记录在案,作为抽组任务分队的重要依据,尽量挑选身体素质好,适应性强的人员,最大限度减少执行任务中的非战斗减员.(二)采取针对性措施.在高原高寒地区行车,由于海拔高,氧气稀,雨雪频,温度低,弯道多,坡度大,很容易出现”开锅”,发动不着,跑不动等问题,普通车辆上高原更是故障不断,艰难难行; 在青藏铁路运输中,还应使用适应高原高寒的高氧列车,尤其是客车,必须具备制氧设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针对高原高寒地区可能对车辆装备造成的影响,在车型选择,车辆改装,防滑设施携带等方面充分考虑,认真准备,防患于未然.(三)解决突出性问题.为保证完成未来遂行高原高寒地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任务,应加强对高原高寒条件下运输保障的研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出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在沿途兵站开设固定的医疗点,修理点,配备必要的吸氧设备,储备一定的修理器材,及时组织巡回保障和后送等,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确保军交运输保障综合效能.口(作者:兰州军区联勤部军交运输部部长)力口强车辆器材保障资源节约建设的对策探讨●关耀宏郭少平一,注重牵引,强化车辆器材资源节约建设思想认识(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成精干力量,领导和指导器材资源节约工作,确立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进程计划,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共同抓好工作的合力;明确各级职责和第一责任人,划分责任区域,强化责任意识,达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确保车辆器材资源节约工作领导有力,指导科学.(二)搞好宣传教育.充分结合每年组织的”爱装月”,”法规月”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宣讲重要性和意义,达到官兵皆知,人人参与的目的,产生整体效益.注重经常性教育引导,防止短期效应,将车辆器材资源节约工作融入到战备, 训练,考核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之中.发挥典型引导作用,组织先进个人进行现场解说,宣扬先进单位经验做法,确保官兵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三)组织好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工作,大力开展理论攻关,研究和分析车辆器材资源节约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梳理总结工2OlO.第8期.汽车运用q。
某部高寒山地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某部高寒山地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与体会【关键词】高寒山地野外驻训卫生防病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为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卫勤保障准备,我部紧紧抓住高寒山地野外驻训时机,本着“准备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实战需要出发,围绕“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的要求,结合部队驻训地点多、面广、线长及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深入展开卫生防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训练全过程中部队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无1例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6%以下,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卫勤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是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保证1.1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目标要求成立了由部队领导任组长、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军政主官为组员、卫生机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了卫生防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了上下一条心,机关各部门密切协作、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1.2 分析形势任务,完善保障预案驻训前,卫生部门组织召开了卫生防病工作形势分析会,认真传达学习上级卫生防病工作指示,深刻分析部队输送途中和驻训地域的卫生防病形势,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了依据。
同时,按照战时卫勤保障工作的要求,结合驻训地域实际情况,制定了《野外驻训卫勤保障预案》、《野外驻训铁路公路输送预案》、《野外驻训疫情防治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对医务人员进行卫勤编组,明确各级人员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增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针对性。
1.3 统一思想认识,打牢思想基础我们结合高原地区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实际情况,对参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和教育,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参训热情,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为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打牢了思想基础。
高原训练观点与发展
高原训练发展与研究进展1.高原训练概念和研究现状高原训练即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
1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通过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双重刺激,可以使训练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抗缺氧的生理适应变化近年来,在总结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国际上已基本认同世居平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应为2000一2500m,低于2000m,低压缺氧刺激过小,不利于充分挖掘机体的潜力;高于2500m机体难以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少个日_不利于训练后的恢复。
而对于十天高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则缺乏研究。
关于高原训练的强度控制,则应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比赛的强度来进行安排,强度过低,刺激小,难以收到成;强度过大,无刺激过深,对适应和恢复不利最近的研究表明,高原训练的最适宜持续时间为4-6周,时间过短,不利于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时间过长,则不利于机体到平原后的适应性变化,而对于高原训练后的最佳比赛时间,普遍认为,长跑马拉松项目的最佳比赛时间是下平原后的4-5天,中长距离项目13-14天,短距离项目20-26天。
2.高原训练的发展过程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出在较低海拔的高原上,人体1的最大心率会逐渐下降,这或许是高原训练研究的萌芽。
20世纪50年代中期,原苏联的研究人员提出在高原环境下人体可以产生缺氧适应;而在高原不同时进行运动训练获得的适应,更有利于使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对提高有氧代谢运动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特别是耐力性运动项口成绩有良好效果。
因此,他们开始对高原训练进行研究,并且在高加索建立了一个高原练基地。
在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土,肯尼亚人获得了10000m项目冠军,人们认为肯尼亚人在中长距离赛跑中具有突出能力,随后人们发现中距离赛跑中成绩优秀的几名运动员都是出生在维多利业湖畔海拔1500一2000m的中度高原地区,这个地区的世居人有一个体格特征,就是股骨比白种人长,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身体机能上的适应特征。
青藏高原高寒环境下植物适应性研究
青藏高原高寒环境下植物适应性研究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区域之一。
高海拔、寒冷、干旱及强紫外线辐射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寒环境。
这样的环境下,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尤为复杂。
因此,青藏高原的高寒植物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一、高寒植物的适应策略高寒植物能够在复杂而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主要得益于其多种适应策略。
例如,高寒植物的根系能够很好地适应短暂的冰冻和融化,这可以增强植物的生命能力;同时,它们也能够利用化学手段来应对高寒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压力,如干旱、寒冷和氧气缺乏等。
此外,高寒植物还会通过调整形态和生理结构来适应高寒环境。
比如,植物可以通过调整叶面积、增加叶片厚度和毛发密度等方式来降低蒸腾速率和水分流失量;植物还可以通过降低光合作用速率来减少蒸腾并维持水分平衡;此外,高寒植物还可以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非编码RNA、激素、酶和抗氧化剂等,来应对复杂的高寒环境。
二、羊草的适应性研究羊草是一种高寒植物,生长于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
由于青藏高原的环境复杂性,高寒植物的适应性研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羊草作为一种传统的青藏高原高寒植物,在环境适应性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研究表明,羊草与其他植物相比,有很多独特的适应性特征,如叶片厚度、毛发密度、光合速率和抗氧化剂含量等。
由于这些独特的适应性特征,羊草在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中具有较为优越的生长能力,并可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当前,研究者们正在探索高寒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分子机制。
首先,研究者们正在以转录组学为基础,从分子层面探究高寒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分子机理。
其次,研究者们还在探究高寒植物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面临环境压力时的响应。
四、结论高寒植物在青藏高原等高寒环境中生长和适应的能力,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生态适应而形成的。
研究其适应性,不仅可以探索高寒地区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也可以为高寒地区的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高海拔地区干部调研报告
高海拔地区干部调研报告高海拔地区干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高海拔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区,也是脆弱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地区。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对策。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内容主要包括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地方干部对于当前问题的观点和建议。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共计调查了10个地区的干部。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一)自然条件:高海拔地区大多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山岭密布,气候寒冷,年均温较低。
这些地区以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为主要生态类型,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
同时,高海拔地区还受到冰川融化、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二)生态环境:由于资源匮乏和环境脆弱,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破坏的风险。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退化、土壤侵蚀加重、水源减少等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也加剧了这些问题。
(三)经济发展:高海拔地区的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其次是农业和旅游业。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
另外,由于资源有限和生态敏感性,高海拔地区的经济增长面临很大的限制。
(四)干部观点和建议:调研中,地方干部普遍认为,高海拔地区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推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和帮助,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
四、建议和对策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破坏,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持能力;(二)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节水措施,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农牧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旅游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总结高原训练卫生防疫保障的特点及其对策
总结高原训练卫生防疫保障的特点及其对策1. 引言1.1 高原训练的重要性高原训练是一种特殊的训练方式,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原地区的海拔较高,氧气稀薄,气温较低,环境恶劣,对人体的适应能力要求较高。
通过在高原地区开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士兵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抗减压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力,从而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
高原地区的气候瞬息万变,天气容易突然转变,容易出现高反、气压病等疾病,因此高原训练也可以提高官兵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高原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训练环境挑战性大,训练难度较大,能够锻炼官兵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部队。
高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还可以锻炼士兵的意志品质,提高整个部队的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 卫生防疫保障的意义卫生防疫保障的意义在高原训练中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士兵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安全,也直接影响到部队的训练效果和战斗力。
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复杂多变,氧气稀薄、紫外线强烈等特点使得士兵易受到高原反应、呼吸道感染、感冒等疾病的侵害。
必须加强卫生防疫保障工作,做好防疫预防和保障措施,保障官兵身体健康。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卫生防疫保障更显重要。
保障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不仅要做好常规的卫生保健工作,还需要针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加强疫情监测、应急处置和防控措施。
只有保障好官兵们的身体健康,才能提高部队的整体训练水平,确保高原训练的顺利进行及取得优异成绩。
卫生防疫保障的意义不言而喻,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
2. 正文2.1 高原训练卫生防疫保障的特点一、特殊性和复杂性。
高原地区环境条件恶劣,气候多变,氧气稀薄,容易造成人体机能障碍和免疫力下降,加重病菌感染的几率。
在高原训练过程中需要针对高原特点制定专门的卫生防疫保障措施。
高原高寒地域适应性训练卫勤保障实践
高原高寒地域适应性训练卫勤保障实践
徐承金;李思睿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2012年8-9月,某部组织部分官兵首次远程机动至高原高寒地域进行适应性训练。
针对演练时间长、机动距离远、演习规格高、保障任务重的实际,克服缺氧环境、复杂地域、恶劣气候的影响,充分检测内陆部队进驻高原参训官兵生理指标变化特点和适应能力,深入探索研究未来内陆部队赴高原地区遂行机动支援卫勤保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页数】3页(P883-884,892)
【作者】徐承金;李思睿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济南 250022;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济南 25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
【相关文献】
1.海上适应性训练卫勤保障 [J], 张劲松
2.某医院海上卫勤保障适应性训练做法与体会 [J], 陈战;应可满;夏挺;夏季斌
3.高原高寒地区卫勤保障实践与思考 [J], 张侃;陈景元;李维国;罗小楠;贺超;李玉成
4.预备役部队冬季适应性训练卫勤保障 [J], 潘晓东;房进同;时宝杰
5.组织部队海上适应性训练卫勤保障工作的落实 [J], 孙波;孙国琳;金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战医院执行4300米高寒地区驻训任务的力量构成及物资配备调查研究
野战医院执行4300米高寒地区驻训任务的力量构成及物资配备调查研究摘要】目的了解此次野战医院执行4300米高寒地区驻训任务中医务人员及药物资配备情况,提出以后野战医院执行高寒地区驻训任务的人员与物资配备建议方案。
方法统计野战医院在高寒地区驻训时的药品消耗、器械使用及收治伤病员伤情、伤类等资料,并与我野战医院人员构成和携行物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4300米高寒地区驻训官兵生病情况多为头痛、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感冒、日光性皮炎等为主;消耗量大的药器材主要为抗生素、止咳类药物、感冒类药物、防晒霜、5%葡萄糖生理盐水、制氧机、氧气带、5ml注射器及血常规检测仪等;医务人员的专业需求主要以野战内科医生为主,其次是心理医生、野战外科医生、辅助诊断医生等。
结论野战医院在执行不同应急卫勤保障任务时,应该制定不同的保障方案,采用不同的力量抽组,针对性的保障方案能提高野战医院的救治能力,减少部队非战斗减员,从而提高部队战斗力。
【关键词】4300米驻训医务人员物资配备高原高寒地区指海拔3000m以上,具有低氧分压、低气压、低温、低湿、强气流、强紫外线照射等特点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驻训该地区的官兵对外界感知与反应能力下降,心肺负荷增加,体能下降明显,易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疾病,并会出现恐怖、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造成非战斗减员率上升,严重影响战斗力形成[1-3]。
此次4300米高寒地区驻训任务中,野战医院、野战炊事车、野战沐浴车等我军后勤野战装备充分展现现代化后勤装备的优良性能和在野战条件下的特殊功效。
野战医院就是野外作业的机动医院,它主要是在灾情发生或战争时期为伤病员进行及时救治的野外医院,其特点是方便、快捷、机动能力强。
如今,我军的野战医院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信息化程度高、机动性能好、自身保障能力强,但大多数野战医院的药物和医务人员的配备都是按常规医院治疗进行配备。
而在不同灾情、不同作战目的及不同情况下野战医院对物资和医务人员的需求不同。
浅谈部队驾驶员高原条件下训练方法研究
浅谈部队驾驶员高原条件下训练方法研究针对训练区高海拔、气候恶劣、高海拔病、道路条件复杂的现状,有必要加强对高原驾驶员的针对性训练,使驾驶员更好地操作和使用车辆设备,确保驾驶安全。
研究和训练高原寒冷条件下的“高原病”的诊断和治疗内容,对于正确操作和认识车辆设备、在冰雪路面上行驶、车辆设备常见“高原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训,驾驶员可以克服“恐高症”,提高驾驶员在复杂气候和道路条件下正确操作和使用车辆设备的能力,为下一次交通保障任务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高原条件;驾驶员;驾驶方法;训练一、科学施训,突出重点一是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特点和“优化内容,多讲授,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培训内容“调整、组合、增减”,即调整教学结构和培训内容,实现同步。
将理论与驾驶相结合,做教什么做什么,帮助学兵理解和掌握各组成部分。
增加与部队工作密切相关的重、难点科目的训练时间和应用科目的训练。
增加单程和双程,提高学兵综合应用能力。
减少一般学科的理论学习时间和训练内容。
加大实车操作、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
二是创新组训方法。
科学的团队培训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
在试训中采用“示范指导、分层互渗、通关升级”的培训方法。
培训前,选定训练有素的单位和能力较强的骨干,负责示范单位和示范课程,确保有示范班和示范兵班。
组织重点学科,组织有效人才,解决重点问题,统一示范教学。
通过点面普及,使官兵在理论上清晰、实践上清晰、学习模式、训练标准明确。
针对学兵在接受和掌握方面的差异,根据训练水平的不同,将学兵分为“优秀组、普通组和加强组”。
特别是对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技能上开展互助、互教、互学的活动,加强辅助培训,提高水平,并确保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是抓住关键环节。
抓住”双驾双拳”的关键,进行了组织和大胆的训练。
按照“六先六后”的训练方法(即先双后单、先近后远、先训练场后路、先昼后夜、先普通路后复杂路、先空载后重载)。
在实践中,基础训练不仅要严格执行新大纲,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分组训练,掌握重点。
浅谈我国长跑高原训练
浅谈我国长跑高原训练陈静泉【期刊名称】《体育世界》【年(卷),期】2022()3【摘要】本文首先对高原训练的由来及其特征做了简要的概括,通过 CiteSpaceV 可视化软件,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入的以高原训练和长跑为主题的 197 篇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长跑项目高原训练研究的论文发文量、研究热点和作者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近 30 年来我国中长跑和马拉松项目的高原训练发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对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对传统高原训练法所存在局限性的发掘,近年来高原训练的方式手段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关键词高原训练;长跑;运动员随着我国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日常训练已不满足历史、发展速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在一定时区内,发文于加大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逐渐着眼于提高训练难度,在负数量的变化能一定程度表明这一时期对该研究领域的活跃程荷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给予机体更大的刺激,从而激活潜在的度,对文献的历史轨迹进行全面统计和动态研究,有助于从上升空间。
由于高原具有低氧、风沙大、日照时间长等特点, 总体上掌控我国长跑项目高原训练的进展情况。
图 1 描绘在高原上训练,运动员要经受高寒艰苦环境运动缺氧的特殊了 1990—2021 年我国长跑高原训练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负荷,对机体产生的缺氧刺激比在平原上更加深刻,可以大及整体变化趋势,结合分析长跑项目发展的背景,本研究所大调动机体的潜力,从而产生良性的生理和训练效应。
有研涉及的 197 篇文献从文献量总体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起步阶究表明,高原训练可以提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能力, 段、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
从而大幅提高有氧耐力素质,“高原训练法”因此得名。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有关长跑高原训练的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检索年限设置为 1990—2021 年,检索式为:主题=“高原训练”并含(“马拉松”或含“长跑”),得到相关文献 208 篇,其次通过人工逐一筛选,剔除相关性较低的文献 11 篇,最终得到的有效文献为 197 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高寒条件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研究
【摘要】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战场环境,探索研究复杂环境下防空兵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特点,阐述了动态条件下军事训练中开展政治工作重点强化的三种意识,及如何为军事训练构建好“三大支撑”;通过重点分析把握官兵的思想脉络,抓好训练中的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工作,准确定位高原高寒条件下训练中政治工作扮演的角色作用。
【关键词】高原高寒防空兵政治工作军事训练
部队野外训练由静态转入动态,对抗演练的对抗性激烈,演习科目危险系数高,加上高原高寒的特殊复杂环境,条件艰苦、情况多变,对动中抓建、散中抓建提出了更高要求。
1 转变思想观念,为军事训练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高原寒区特定训练环境,强化三种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搞清野外条件下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的关系,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要求,围绕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军事训练提供三个支撑。
一是引导官兵树立“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克服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二是要树立信息主导、体系融合、联合作战、系统集成等观念,强化信息化作战意识。
三是要强化军事民主意识,动员和组织官兵为军事训练献计献策,把训练关注的热点、战法研练的难点、训练和演习中的焦点主动交给战士,发动官兵主官能动性。
通过牢固树立三种意识,积极转变官兵思想观念,为军事训练提供三大支撑,一是大力调动新装备系统集成训练热情。
如何使新装备在各种环境下尽快形成战斗力,是训练中政治工作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面对高寒恶劣环境,不敢训、不会训、不愿训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深层次原因在于单位领导不重视、自身不懂,当然也与训练条件不具备有关。
高原高寒条件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要结合实际驻训环境对人员心理、机理以及装备性能造成的影响,注重从领导层抓起,从解决思想认识和带头训练着手,增强特殊环境下新装备操作使用训练和合练成效,靠训练提升效能,发挥功能,加速系统集成,尽快缩短新环境下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
二是大力打造复合型军事人才队伍。
训练中政治工作必须发挥育才聚才功能,把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作为当务之急。
要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军事素质,组织政工干部广泛开展学军事、强素质活动,系统学习党的军事理论,学习信息化新知识,掌握信息化新装备,苦练信息化新技能,结合参加通信要素演或体系融合集成训练等任务,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技能,不断提高依法开展政治攻势能力,努力成为组训施训的“明白人”,成为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训练中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是大力培养求真务实的训练作风。
高原高寒训练是部队练技能、练战术、练作风,磨练战士战斗意志的良好作战环境,但是训练过程程式化、专业训练简单化、考核考评表面化等做法仍然不少。
消灭训练场上的形式主义就必须打破常规,更新训练模式,把“符不符合实战要求、
未来作战需不需要、真正打仗管不管用”的要求,贯彻到一切训练之中。
2 搞活政治教育,解决官兵思想疙瘩
长期野外高原驻训官兵易出现高原反应,造成心理机理上的损害,出现厌烦心理和松劲情绪等情况,坚持将不间断的思想发动贯穿于野外驻训的全过程,持续激发官兵练兵动力是做好野外训练中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是用先进文化激励。
高原寒区训练环境艰苦,对士气会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开展多种文化形式活动,激励官兵战斗士气。
办好战地小报、野营广播、橱窗、墙报,书写红色格言警句、利用驻训地形搞好山石标语工程和励志口号等;开展唱百首红色歌曲、读百本红色图书、观百部红色影视、讲百位英雄故事等活动;评选官兵先进典型,开展互夸互评活动,讲身边的人和事;组织官兵就近瞻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官兵、激发官兵练兵热情。
二是搞好针对性教育引导。
严格落实思想形势分析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及个别人员排查制度,通过与官兵一对一交流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等,把特殊驻训环境和任务给官兵带来的思想冲击搞清楚,把紧张艰苦环境对官兵的心理和生理考验搞清楚,有的放失地做好针对性工作。
对高原环境给官兵造成的心理恐惧,开设心理讲堂及时搞好心理疏导;对驻训中表现突出的官兵进行表彰奖励,广泛开展立功创模、火线入党等活动,调动官兵争先锋、当模范的热情;组织开展,“训练之前小动员、训练过程小交流、训练中间小竞赛、训练间隙小活动、训练结束小讲评”五小活动,缓解训练压力,调动官兵训练热情。
三是见缝插针开展宣传鼓动。
利用训练间隙通过各种宣传鼓动,使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昂的士气。
开展随机教育,做到三五百米谈谈心,三五分钟不嫌短,三两句话不嫌少,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开设流动课堂,把教育落实到每个人,确保一人不漏;充分发挥营连干部、思想骨干、心理骨干和“三互”小组长的辅导员和信息员作用,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稳定官兵思想。
3 注重人文关怀,满足官兵多样化需求
针对高原驻训部队驻地环境艰苦、保障困难的实际,坚持从严治军与以人为本有机统一,积极为官兵创建良好生活和训练环境、解决现实困难。
一是丰富官兵文化生活。
立足驻训场实际,建好简易篮球、足球场和流动图书室、文化活动帐篷等场所,结合周末假日,利用训练间隙,组织官兵开展趣味性体育比赛、球类棋牌活动和各类乐器演奏;坚持每周组织一次电影晚会、定期开展“战地演唱会”、篝火晚会、才艺大比拼、读书演讲比赛、扑克比赛,卡拉OK大赛等活动,让官兵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中愉悦身心、陶情励志。
二是解决官兵现实困难。
摸清官兵家庭实际情况,对家庭有涉法问题的,组织及时出面进行协调解决,维护官兵合法权益;对家庭遭受灾害或生活困难的,组织主动关怀出面解决,并予以适当补助;针对高原缺氧,官兵易出现高原反应的情况,提前准备药品盒,定期检疫消毒并组织卫生队进行巡诊;搞好伙食保障;节假日期间为官兵家属发放慰问品,为有家士官和临时来队的家属,尽可能地p[1]王淳.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目标要求开展政治工作[J].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四平.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培育官兵过硬的战斗精神[J].广东:《政治指导
员》杂志社,2005.
[3]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Z].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