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概论复习思考题.11
2
“科学”的涵义是___,“技术”的涵义是___。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生产过程中的工艺
3
“农作制”指的是___。
一个农业单元相互联系的各亚系统(种养加、农林牧)的统一体
3
“三农”指的是___。
农业农村农民的统一体
3
我国政府提出的“
以“
3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业、农村(包括农民)现代化建设
与工业相比较,农业的特征是什么?
生物性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复合、对天地的依赖性、地域性、复杂性与弱质性
3
四、问答题
题目内容
答案
难度
“农作制(系统)”指的是什么它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异同
ABCF
2
D.精确农业技术;E.空间技术;F.灌溉技术
中国的主要牧区分布在:
A.内蒙古; B.山西; C.河北;
D.青海; E.新疆; F.黑龙江
ACE
2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是:
A.集约化; B.高度规模化; C.高度专业化;
D.机械化; F.水利化; G.自给化
ADF
2
中国农业资源的主要问题是:
A.旱涝;B.水土流失;C.农村劳力缺乏;D.水体污染
5
Y(E%)=PLD-R,Y-产量、E%-光能利用率、P-光合强度、L-光合面积、D-光合时间、R-
5
请列出作物产量(生产力)形成公式增产要靠什么技术措施
呼吸;措施包括增P(品种、水肥等条件、基因工程),增L(密度、水肥),增D(生育期、间套作、多熟制)等
【精排版】农业政策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精排版】农业政策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2.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市场失灵原因: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必要性:1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2政府干预的基本目标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
其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有可能犯错误。
不了解实际情况或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特点: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其他特点如:土地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等。
(补充:经济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括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自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断更新繁衍的过程。
)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是最古老最基础的部门。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1什么是农业政策?农业政策等要素包括哪些?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简述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是最古老、最基础的部门。
由于农业的发展,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如果没有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的增大,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能的。
(1)所有的非农产业部门均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2)一个国家没有农业的发展,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不可能发展;农业的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为经济发展作出要素贡献。
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市场。
3农业特点对制定农业政策有哪些启示?1.与其他政策的相关性。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都分,与之相适应,农业政策也是整个国民经济政策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它同其他政策系统,如工业政策、财政政策、科技教育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必须同其他宏观政策系统并行不悖,协调配合。
2.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农业的特点决定着农业政策本身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政策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因此,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要根据系统思想和整体观念,做到农业政策系统的各个方面成龙配套,不得偏废。
3.受条件的制约性。
正如农业的发展一样,农业政策要受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地域差异等方面的制约。
因此,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要注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差异,因时因地制宜。
4简述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一是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农业的弱质地位越来越明显;三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转向以畜牧业为主;四是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走向产加销综合化;五是世界农业正在走向国际一体化。
5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保持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
6市场经济体制下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各国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在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2、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哪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14、政府一般可实行哪些价格限制政策?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市场的含义是什么?2、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渠道有哪些?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5、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6、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7、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8、农贸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9、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应该主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10、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农业政策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主要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个主要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法律化
农业政策的法律化,是指农业政策向法律的转化,有权的国家机关将经过实践检验,确已成熟、稳定,在较长时间期内规范社会关系的农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使这些农业政策获得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效力,使农业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法律的促进和保障。农业政策的法律化是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由法定的有权机关所进行的立法活动。它不仅包括制定有关农业法律,也包括修改、废止、认可、补充、审查农业有关法律的活动。所谓法定的有权机关主要是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享有行政职能和委托立法权的行政立法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
市场结构政策
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不直接决定价格水平的高低,而是制约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关系到市场的组织与技术设施建设,影响市场透明度,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旨在提高市场宏观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
市场透明度
市场透明度是指市场活动参加者对市场行情,即对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了解程度。也可理解为市场行情对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明了程度。市场透明度是市场参加者的属性而不是市场的属性。市场透明度包括数量透明度、质量透明度和价格透明度三个方面。
农业的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农业的外部性有正有负,涉及许多方面。
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制定主体不同)、(表现方式不同)、( 实施方式不同)、(调整范围不同)、(稳定程度不同)
《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导论1、农业和农村各有什么特点?P.2-32、农业和农村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P.4-9第1章1、什么是需求?P.16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P.17-18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P.19-212、简述农业合作社的组织体系?P.35-363、为什么说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P.44第2章1、我国农村市场体系有哪些内容?P.47-48农村市场体系有何特征?P.49-502、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包括哪些内容?P.713、如何培育和健全我国农村市场体制?P.74-75第3章1、简述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区别?P.772、如何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P.85-893、我国耕地的现状如何?P.102-103如何进行耕地保护?P.103-105第4章1、简述现代农业及其特征?P.1152、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特征?P.1163、谈谈如何实现我国农民的现代化P.130第5章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如何?P.149-1502、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面临哪些问题?P.166-169结合“五水共治”谈谈治理对策。
第6章1、什么是农业保险?P.199存在什么问题?P.201-202第7章1、农村社会保障有什么功能和作用?P.211-2122、应如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P.224-226第8章1、什么是农村宏观调控?P.2272、农村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P.232-234第9章1、什么是农业国际竞争力?P.2582、如何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P.261-263第10章(略)增补1、请你描绘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2)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农业政策学复习思考题.doc
《农业政策学》复习思考题解释下列概念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分析题但农业是天生的弱质产业,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小,农业技术进步相对缓慢,资源调整较难,农产品是很典型的“均质”产品,不易“创新”,内部不象二、三产业那样容易分化,造成农业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利益下降。
因此,在工业化后期,对农业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政策,即使经济利益向农业净流入,缩小农业与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成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市场经济的运行不断地迫求看效率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在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话,那么,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以及其外部的表现形态——社会的贫富差别将会变得严重起来直到危及社会的稳定。
农民收入低于在非农产业就业的人员,这是世界各国农业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恩格尔定律的存在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速度的缓慢,是造成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经济原因。
市场本身不能够保证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就业人员的收入公平,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政府行为来加以协调。
应该说农业与非农产业就业者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农业人口的向外转移。
但即使农民和非农产业就业者存在着收入差距,农民由于素质和机会等方面的原因也无力走出农田,或者非农产业不具有吸纳如此众多农业人口的能力的话,并且双方的收入差距又较大,如果对这种收入差距置之不顾,就会有悖于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不仅会产生农业与非农产业、乡村与城市不协调发展等经济问题,而且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必须把收入的公平分配纳入到政府的政策行为。
2.提高农业生产率,满足社会对农产品质与量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率,是世界各国政府确定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0 一方面,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其他农业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如在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增长停滞,甚至下降的情况下,要实现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农产品供应的可靠,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平;而且也只有当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建立在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才比较容易实现。
农业政策思考题222
1.农业政策如何产生?答:早期的资本主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既是政治制度革命,也是思想领域的革命,特别是思想上要求自由和民主。
除了维持社会秩序以外,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采取任何形式的干预行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政策干预更趋全面,尤其是加强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的干预,以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团体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修正过程。
依据政府行为影响的范围的底下,一般可以把政府分为不同类型和层次,如社会政策、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政策等。
2.农业政策特殊性和重要性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如何?答:由于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的密切关系,广义的农业政策也涉及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其他领域。
农业政策本身更关注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以及农村的社区发展。
农业政策与其它部门经济政策相比也有显著不同,这是由农业的特点决定的。
农业是弱质产业,由于农业进行的是动植物生产,受自然影响大且生产规模小,很难与其它部门进行市场竞争;而农产品又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品,其供给数量和价格不能有较大波动,否则会转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农业政策对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业发展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也足以证明政策的威力。
农业政策正确与否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一系列正确的农村政策,农民积极性普遍高涨,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生活也得到明显改善。
3.政府、市场、农业间关系。
答:经济活动中市场失灵存在的客观事实导致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而政府的干预活动主要是通过政策来实现。
政策的作用是按照政府的目标去修正市场失效,所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就是要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平衡点。
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的作用举足轻重。
但政府要真正发挥好它的作用,就应当搞清楚它在市场中的地位。
农业政策思考题 改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农业政策学思考题1.农业政策如何产生?答:早期的资本主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既是政治制度革命,也是思想领域的革命,特别是思想上要求自由和民主。
除了维持社会秩序以外,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采取任何形式的干预行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政策干预更趋全面,尤其是加强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的干预,以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团体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修正过程。
依据政府行为影响的范围的底下,一般可以把政府分为不同类型和层次,如社会政策、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政策等。
2.农业政策特殊性和重要性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如何?答:由于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的密切关系,广义的农业政策也涉及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其他领域。
农业政策本身更关注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以及农村的社区发展。
农业政策与其它部门经济政策相比也有显著不同,这是由农业的特点决定的。
农业是弱质产业,由于农业进行的是动植物生产,受自然影响大且生产规模小,很难与其它部门进行市场竞争;而农产品又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品,其供给数量和价格不能有较大波动,否则会转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农业政策对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所谓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农业现代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农业现代化仅指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变革,而广义农业现代化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广义农业现代化既要采用现代工业的物质技术,也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方法,还要发展农村文化教育。
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契约关系的内容有哪些?
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契约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者之间产品、资金、信息的流动和激励、治理关系。在市场瞬时交易中,两者之间仅仅表现为产品、资金和信息的简单交换。在较复杂的契约交易中,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除表现为产品、资金和信息的多次交换外,还表现为两者之间的激励和治理关系。
交易费用
所谓交易费用,就是使用价格体系时所发生的发现相对价格、进行谈判、签订契约、实施监督、设立解决纠纷的安排等费用。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粮食安全有以下四个要素构成: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即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行为)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行为和偶然事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农产品供给变动
农产品的供给并不是一个特殊的量,是指在每个价格下供给量的全部关系,供给是由整个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述的,当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目:《农业概论》(翟虎渠主编,高等教育再版社,2006年第二版)第一章绪论1. 农业是怎样的一个生产部门?什么是农业?P1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通常分为种植业和饲养业两大部分。
2. 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是什么?P2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3. 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4.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的主要贡献有哪些?P4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②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③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所需要的部分原料。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农产品也是获取外汇以进口本国工业化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
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农业还可以间接地为现代化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
5.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P15工业革命以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大为下降。
但是,农业在整个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
产品贡献,指的是农业部门所生产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市场贡献,指的是农业部门对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要素贡献,指的是农业生产要素向其他部门的转移。
外汇贡献,指的是农业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农业在经济方面的上述四种贡献同样存在。
农业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6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态环境作用P16农业是出现最早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首先造成人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部门。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思考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经济发展与农业功能定位 1. 农业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农业是典型的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夹击的高风险产业。
(2)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业生产周期长,通常以年为度量单位,资金周转速度慢。
农业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在农忙时,生产资料十分紧张,出现需求的高峰;在农闲时,出现需求的低谷。
(3)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农产品需求扩张受到人的生理条件的限制,超过人体生理需求的那部分农产品,人们对其效用的评价趋近于零或为负数(4)农业具有空间扩散性和产权保护的独特要求,农业生产要在广阔的田野上作业,高度分散,可叫做是没有围墙的工厂,所以其产权保护费用高而外部性流失大,使农业具有准公益性部门的性质(5)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由于各地土地资源以及其它自然资源禀赋存在巨大的差别,农业生产具有突出的区域性特征。
2. 农业的作用及其延伸。
(作用)农业的功能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其经济功能反映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产品贡献,农业是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部分,农业生产的增加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这可以称为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静态贡献。
1 / 3农业部门生产的食品、油料等,满足和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消费需求;丰富的农产品也为加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料来源。
超越农业劳动者个人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剩余的扩大,是社会分工分业的重要前提或物质基础。
(2)要素贡献首先,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其次,农业发展为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要素。
再次,农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土地要素贡献但是,强调农业对国民经济所做的要素贡献,必须以不影响农业自身发展为前提。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特点:①阶级性。
②正误性。
③时效性。
④表述性政策的三要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科学: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府对农业实行干预的内容包括: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2.委托一代理理论 3.组织行为理论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决策模型三、系统模型四、过程模型五、精英模型农业政策的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中国的农业政策目标:1、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3、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4、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美国农业政策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增加和稳定农场收人(农产品补贴)、3、增进社会福利、4、农村发展欧盟农业政策目标:1、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农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3、稳定农产品市场4、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转基因食品)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农业政策手段体系:经济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行政管制手段: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手段等法制手段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政策或结构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执行模型:1.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2.浴盆模型 3.互动模型 4.循环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四大因素。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思考题(含答案)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思考题(满分100分。
第1、2题必答;第3——6题,任选一题做答。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如何认识现代农业?什么是农业现代化?谈谈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35分)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既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的客观要求,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又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既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又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我们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深刻理解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更要在农业发展实践中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无论是大中城市郊区、东部发达地区,还是广大中西部地区,都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从内涵上讲,农业现代化应分为广义农业现代化和狭义农业现代化。
广义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
狭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一般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农业生产最终实现机械化、水利化、集约化、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途径:(一)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包括深化农业基础地位认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
(二)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
要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政策学习问答分析.doc
农业政策学习问答分析第一章导言首先,名词解释:农业政策:它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党和国家为实现农业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要措施和行动标准。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具有某些内在缺陷或局限性,并且不能有效地调节某些经济活动。
第二,简短回答问题:1.现阶段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1)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2)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
(3)确保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④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远目标。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农业政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种: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问题:1.试着分析政府、市场和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法。
然而,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盲目性和滞后性。
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以融入社会和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完全取代市场。
政策的运用也应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的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干预。
然而,政府应该做一些事情,不要做任何干预。
市场无法解决或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首先,名词解释:政策目标:指在政策执行中要达到的结果或任务。
政策工具:指为实现政策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政策目标:指由政策动员或约束的力量。
第二,简短回答问题:1.简要描述该政策的基本特征。
该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相关性;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政策学》复习思考题一、解释下列概念解释概念答案“黄箱”政策“黄箱”政策是指那些对生产和贸易具有扭曲作用的政策措施,WTO《农业协议》要求各成员对其进行削减。
“黄箱”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政策措施:(1)价格支持;(2)营销贷款;(3)按产品种植面积补贴;(4)牲畜数量补贴;(5)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6)对贷款的补贴。
“黄箱”政策与综合支持量“黄箱”政策是指那些对生产和贸易具有扭曲作用的政策措施,WTO《农业协议》要求各成员对其进行削减。
“黄箱政策”措施对农业作用程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综合支持量来衡量。
综合支持量是指给基本农产品生产者生产某种特定农产品提供的,或者给全体农业生产者生产非特定农产品提供的年度支持措施的货币价值。
综合支持量(AMS)等于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差额乘以符合支持标准的商品量,在加上不按产量或价格提供的国内补贴的总和“绿箱”政策按照《农业协议》的规定,“绿箱”政策措施是指成员方政府通过服务计划提供的、没有或仅有最微小的贸易和生产扭曲作用、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的支持措施,以及不具有给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作用的补贴措施。
“绿箱“政策措施免除削减义务。
非关税措施的关税化《农业协议》要求把关税作为限制农产品进口的唯一手段。
农业协议规定各成员方不得在协议生效后保留、使用和重新使用非关税措施,原来使用的非关税措施必须转换成关税等值,进行关税化。
关税化的过程包括:(1)将现行的非关税措施转化为相应的关税等值。
某种农产品使用的非关税措施的关税等值等于该产品的国内市场平均价格减去该产品或相近产品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某种农产品加工品的关税等值等于农产品原料的关税等值乘以农产品原料占农产品加工品的比重。
(2)利用关税等值来确定农产品的从量税或从价税。
如果计算出的关税等值低于现行的约束关税或为负值,可以以现行的约束税率或成员开出的税率作为该产品的关税。
对任何计算出来的关税等值进行调整均需与有关成员方进行磋商和谈判。
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即使某一经济主体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也无法将他排除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之外;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他所具有的不会因某一主体的消费而减少其他主体对这一产品的消费量。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产品,而只具备这两个特性中的一个的产品则被称为准公共产品。
关税配额对配额数量内的进口征收较低的关税,对超过配额数量部分的进口则征收较高的关税,这种数量管制制度就是关税配额。
关税配额规定的数量仅是一种市场机会的承诺,并不是实际进口数量或最低购买义务。
实际进口数量如何,即配额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何,取决于进口国国内市场需求和国内外市场价格的比较。
如果国内市场价格足够地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使进口有利可图,那么关税配额就会获得充分的使用。
如果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口无利可图,则关税配额就不会得到使用。
利益集团所谓利益集团是指那些因某种观念或利益的共同性而结合在一起,并且经常有意对农业政策制定施加影响和压力的社会群体。
从形式上来说,利益集团可能是自发产生的非正规性的暂时联合体,通常在特定的时候,因为特定的利益而联合起来,对农业政策制定施加影响和压力;它也可能是从事利益表达的专门机构,即为了表达某种特定集团的目标而专门建立起来的社团性利益集团,它可能是建立在共同意识到的地区、行业和职业利益的基础上的联合体,这种利益集团虽然没有专门的组织,但却具有联合起来的客观前提。
利益集团通过院外活动、竞选捐款、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民意测验、抗议示威等项活动对政府农业政策的制定施加压力和影响。
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在农村劳动者遭受年老、疾病等风险而丧失或减少收入来源时,给予本人一定的物质帮助,以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农村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农村劳动者群体,它的基本目的是对未来的风险进行预先保障。
农村劳动者通过参加农村社会保险,以缴纳保险费的形式,为自己积累一笔在风险发生后可支配的费用,从而消除未来风险给劳动者带来的巨大负担。
农村社会农村社会福利是由国家制定的,通过国家或社会团体提供各种津贴、设施或服务的方式,来福利使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以提高其物质文化质量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它与以保证最低生活和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不同,是一种高层次的保障措施,也可以说是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中的最高境界。
农业的公共产品性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即使某一经济主体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也无法将他排除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之外;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他所具有的不会因某一主体的消费而减少其他主体对这一产品的消费量。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产品,而只具备这两个特性中的一个的产品则被称为准公共产品。
农业多功能所提供的许多非商品产出具有不同程度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既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部分特性。
农业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农业的外部性有正有负,涉及许多方面。
农业政策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主要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个主要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法律化农业政策的法律化,是指农业政策向法律的转化,有权的国家机关将经过实践检验,确已成熟、稳定,在较长时间期内规范社会关系的农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使这些农业政策获得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效力,使农业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法律的促进和保障。
农业政策的法律化是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由法定的有权机关所进行的立法活动。
它不仅包括制定有关农业法律,也包括修改、废止、认可、补充、审查农业有关法律的活动。
所谓法定的有权机关主要是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享有行政职能和委托立法权的行政立法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
农业政策法制化农业政策的法制化是指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内容都应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与其相抵触。
农业政策评估农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农业政策评估可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事前评估是指对某项或某几项备选的农业政策措施在其实施之前对其实施后可能会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
事后评估是指在某项农业政策措施实施之后对其所起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农业政策执行农业政策执行本质上是遵循农业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农业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是将一项农业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
因此可以把农业政策的执行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农业政策的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各种组织机构,采取宣传、解释、实施等各种行动将农业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农业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市场结构政策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不直接决定价格水平的高低,而是制约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关系到市场的组织与技术设施建设,影响市场透明度,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旨在提高市场宏观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
市场透明度市场透明度是指市场活动参加者对市场行情,即对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了解程度。
也可理解为市场行情对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明了程度。
市场透明度是市场参加者的属性而不是市场的属性。
市场透明度包括数量透明度、质量透明度和价格透明度三个方面。
政策政策是政府的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支持价格政策支持价格政策又称为保证价格政策,其原理是: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加干预;如果市场价格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则政府就按这个价格进行收购,从而使得市场价格不会降低到这个价格之下。
这个价格就称为保证价格或支持价格,这种收购称为干预性收购。
实行支持价格的目的在于使市场价格不低于某一水平,从而保证农民的收入,并稳定农产品市场。
综合支持量按照《农业协议》的规定,“黄箱政策”措施对农业作用程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综合支持量(Aggregate Measurement of Support,简称AMS)来衡量。
综合支持量是指给基本农产品生产者生产某种特定农产品提供的,或者给全体农业生产者生产非特定农产品提供的年度支持措施的货币价值。
综合支持量(AMS)等于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差额乘以符合支持标准的商品量,在加上不按产量或价格提供的国内补贴的总和。
如果一国的综合支持量是正值,则表示该国的农业获得了正保护,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超过了对农业的征税,正值越大,表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程度越高;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综合支持量(AMS)为负值,则表示该国农业受到了负保护,表明政府对农业的征税大于对农业的支持。
二、填空题填空题答案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主要包括()、()、()。
(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WTO《农业协议》将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黄箱政策)、(蓝箱政策)、(绿箱政策)农业政策的间接主体是()、()、()。
(利益集团)、(选民)、(政党)农业政策法律化的基本条件是()、()、()。
(成功和成熟的农业政策才能转化为法律)、(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农业政策才能转化为法律)、(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农业政策才能转化为法律)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论证所应坚持的准则是()、()、()。
(科学性准则)、(协调性准则)、(可控性准则)农业政策方案确认包括()、()、()。
(目标系统的确认)、(手段和措施的确认)、(边界范围的确认)农业政策方案设计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科学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控性原则)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特征()、()()、()。
(具体性)、(合理可行性)、(整体协调性)、(层次性)农业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农业的外部性)、(农业的公共产品性)、(农业的弱质性)、(农业的不稳定性)、(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农业政策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相互依存关系)、(相互促进关系)、(相互冲突关系)农业政策失真的主要表现是()、()、()、()。
(农业政策表面化)、(农业政策扩大化)、(农业政策缺损)、(农业政策替代)农业政策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选择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农业政策问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