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小说选修第一单元《曹操献刀》学案【精品】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乱世造就英雄,一代枭雄曹操从东汉末年的烽火中诞生。
民间传说中,曹操奸诈、凶残、唯利是图,被许多人称之为“一代奸雄”,是汉朝之大逆臣;与宽厚、仁慈的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我在暑假里几次细细读了《三国演义》后,觉得在罗贯中笔下,曹操的性格是多变的: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他求贤若渴,唯贤是用……远大的理想、超凡的能力以及丰富的人生铸就了这位“治国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极富人格魅力的传奇一生。
真正的成功我的一个朋友是做投资的,所供职的老板是个德国人。
前些日子,这位老板回德国了,而朋友接到一桩颇具风险的投资业务,虽然没有什么把握,但朋友凭着直觉,果断出手,做成了这个业务。
结果证明了朋友的直觉是正确的,为公司狠狠赚了一笔钱。
但当老板回来,仔细询问之后,居然大发雷霆,指责他玩忽职守,冒险投资,朋友为此闷闷不乐。
于是,我便和朋友讲起了一个关于曹操的故事。
在三国的时候,曹操想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以此来统一北方。
当时,许多将领谋士都纷纷劝阻。
但是曹操仍然大胆出击,将乌桓打败,统一了北方。
当曹操带兵凯旋的时候,开始命人调查当初反对他北伐的人。
吓得当初那些好心劝阻的将领谋士魂飞魄散,以为都难逃此劫了。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曹操不但没有责罚他们,反而给他们丰厚的奖赏。
对此,曹操解释说:“我们北上攻打乌桓,的确是十分危险的,虽然天意助我,让我们侥幸赢了,但绝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那些人的劝阻才是万全之策,所以要多加奖赏。
”我的故事还没有说完,朋友早已舒了口气,心中释然了。
老板的古怪作为是为了让他这个侥幸成功的人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正确的,而唯有在正确的决策下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高二语文人教版小说选修第一单元《曹操献刀》学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小说选修第一单元《曹操献刀》学案一.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小说的发展史略,把握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点.2.大体熟悉《三国演义》的人物.情节.文学价值.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二.课前预习(一)关于小说定义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是指在语言文学艺术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是指以叙述事物为创作手法,营造典型性为审美特征的文学创作体裁.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发展及贯穿主题的美学原理为表现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短篇小说为主.〝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小说.6.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中国古典名著诗: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附解:东--(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西--(明)吴承恩《西游记》;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水--(明)施耐庵《水浒传》;桃花--(清)孔尚任《桃花扇》;红--(清)曹雪芹《红楼梦》;官场--(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儒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金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抱瓮老人辑的明代话本选集《今古传奇》;聊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史书--(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镜--(清)李汝珍《镜花缘》.(二)关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_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关于《曹操献刀》前后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三.知识梳理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二.解读文本(一)文学常识填空1.小说是以为中心,通过叙述和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2.小说的发展经历了秦汉萌芽时期..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合称笔记小说,代表作品是刘义庆的《》.的《搜神记》;唐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宋元时期的产生,使小说由文言向白话转变;明清时期,的问世,使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顶峰.3.《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小说.(二)字词学习为加点字标注拼音骁骑()散讫()马羸()急掣()宝刀操惶遽()县令熟视()曹操屏()退左右(三)翻译1.今日老夫践降,晚间敢屈从众位到舍小酌2.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3.卓曰:〝孟德何来迟?〞操曰:〝马羸行迟耳〞4.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将士所获,擒见县令5.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梳理情节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1.概括故事梗概: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课文内容概述(100字内)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2.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3.归纳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方法一.分组讨论:你喜欢下列各组人物形象中的哪个,或说你认为这组人物形象中哪个刻画得最为成功1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2喜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红太狼3刘备关羽张飞孔明4孔乙己祥林嫂润土阿Q小结: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我们应有哪些原则?二.分组研读课文,从借刀.献刀.路遇陈宫.错杀伯奢四个小说情节中把握住主要人物曹操的主要性格特点(1)借刀:例: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2)献刀(3)路遇陈宫(4)错杀伯奢三.总结本文中曹操形象:四.探究讨论1根据本章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2.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①阅读〝课前提示〞中〝作者到……实质〞②作者罗贯中的经历与创作时代背景解读五.总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二.课堂练习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馀,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去了良久,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可知矣.〞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持刀跪下曰乃丧于董卓之手B.正说话间,适李儒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C.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D.卓以其事告之以其无礼于晋2.下列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A.丞相何在?B.孟德来何迟?C.孟德何为?D.孟德此行,将欲何往?3.曹操行刺变献刀一事,确有许多疑点,幸董卓愚莽,未及时识破.请你分析一下〝孟德献刀〞一事有哪些可疑之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延伸战争一局棋凌君洋帐外,一片苍茫……营内,一片悲凉……面对着苍茫的景色,想起刚才可怕的战斗,士卒们当然都有着着凉的心情:〝快到冬天了,可是我们的冬衣还没有送过来……〞〝怎么办啊,我还听说朝廷中有人侵吞了咱们的禄米,现在要克扣减半,这可叫我们怎么活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战争才能结束……〞〝我儿子该长大了不少吧……〞除了将军之外,军中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着.刚打完了一仗,将军不处理军务,也不论功行赏,更不休息.和往常打完仗一样,他就拉着副将下棋.副将知道将军的癖好,也不忍扫将军的兴致,便陪将军下起来.可是,不用猜就知道,副将输了.这次,当然也没有例外.下完后,将军带着难得的笑容对副将说:〝以后要好好学啊.〞副将却说:〝将军,您整天把时间浪费在棋盘中,属下认为有慢军心啊,您没听到军中流言四起吗?下棋是您的嗜好,我本不该多说,但现在是在军中,您不处理军务,却做这些小事,您不觉得浪费时间吗?副将是硬着头皮说出这番话的.将军听完后,没带任何表情.〝你跟我快十年了吧.〞将军突然说道,〝我原来以为你最了解我,可是你跟了我十年,连我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都不清楚……〞将军突然不说了,又把棋盘展开,把棋子布在上面,静静地望着棋盘出神……副将有些唯唯诺诺:〝我……我……〞〝经营天下先要经营好自己的脚下,万事要从小事做起,如果都像你一样,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那还做得好什么呢?〞将军说得很轻,好像说给自己听,又好像在说给副将听……副将默默无语.将军又笑了:〝再说,下棋也不算浪费时间啊,你不觉得下棋与战争很像吗?〞副将欲言又止.将军自己和自己下起棋来.下着下着,将军又轻轻地说:〝后方安定,前线才能放手拼杀,我相信,我的后方很安定!〞将军说这话时,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像极了战场上的他.副将微微点了点头.第二天,士兵的冬衣就送到了,没过多久禄米也解到了,丝毫未少……副将看见了之后,笑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原来一切尽在将军的掌握中啊!〞他默默地想,〝也许将军就是从下棋中感悟一切的吧!〞1.与一般描写战争题材的小说相比,本文在写法上体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说。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第一单元《古代帝王篇》,详细内容为《曹操献刀》一课。
该文主要讲述了曹操为救父亲曹嵩,献刀给董卓的故事,体现了曹操的智勇双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操献刀的背景和经过,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具备智勇双全的品质,勇于承担责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智勇双全的品质。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帝王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曹操献刀的背景和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内容:背景及经过曹操人物形象智勇双全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曹操献刀的过程。
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举例说明其智勇双全的品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曹操献刀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曹操的人物形象,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今后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其他故事,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要求。
2. 教学难点: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智勇双全的品质。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内容包括: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题思想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献刀》的时代背景,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曹操献刀的行为动机,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献刀行为动机的分析,小说主题思想的挖掘。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曹操献刀故事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作者罗贯中,讲解小说《曹操献刀》的基本情节。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政治斗争、人性特点等方面探讨小说主题思想。
6. 例题讲解:结合小说内容,讲解一道阅读理解题,指导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作者:罗贯中情节: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人物形象: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主题思想:政治斗争、人性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曹操献刀》的内容,谈谈你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曹操献刀行为动机的分析,小说主题思想的挖掘。
2. 教学过程: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1《曹操献刀》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一、阅读延伸三国之“脸”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在合与分的轨道中回旋,拉开三国的帷幕。
战争风云,变化多端,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
孔明之脸——睿智哀伤卧龙一出见寰宇,初出茅庐的你,三烧曹营,令曹军闻风丧胆,你的脸上充满智慧与谋略。
羽扇纶巾是你的风度,抒写着聪慧的历史。
从草船借箭到三气周瑜,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一张睿智的笑脸传遍中原。
你睿智,同时在你的脸上又充满哀伤。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你受先帝临终之托,“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你哀伤先帝不听你良言劝告,你哀伤后主昏庸无能,你哀伤自己未能完成先帝之遗愿。
孟德之脸——阴险豪迈后人评价你的阴险,割发代首,脸上却充满阴险之容。
杨修之死,脸上洋溢阴险之本性;挟天子以令诸侯,暴露出你阴险之脸。
可我更看重的是你的豪迈,讨董卓、诛吕布、灭袁术、征袁绍……你率领士兵南征北战,尽显你的豪迈之气。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你横槊赋诗,豪迈的气概在你脸上荡漾,你款待云长,厚葬关羽,豪迈的气质又充溢你的笑脸。
云长之脸——诚信孤傲后人都说你的诚信,桃园三结义的情分永远在你脸上体现。
纵使曹操热情款待,你依然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即使你已立军令状,在华容道上你毅然放过曹操,留下一张诚信的笑脸。
可是孤傲又在你的脸上呈现。
你小看老将黄忠,轻视猛虎马超。
你一直以为,有你在吕蒙他休想夺去荆州,擅自出城,终在魏、吴夹击下走投无路,兵败麦城,留下无限的凄凉,孤傲再一次在你的脸上抒写情怀。
公瑾之脸——智慧狭隘你与孔明齐名,谁都知道你的谋略与才干,谁都认识你那张智慧的脸。
赤壁之战,智慧的脸上飘逸着无尽的风采。
可为何你的心胸如此狭隘?奈何被孔明三气就一命呜呼,还空发“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呢?原来你的脸上还有狭隘的成分。
孔明识破你的苦肉计,你出言要杀诸葛亮,当时你的脸是何等的悲愤与狭隘!……亘古的风顺着历史的轨道徐徐拂来,在历史的墙面上留下永久的回忆。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曹操献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佳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本文将结合人教版高二选修册中的《曹操献刀》教材,探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学习《曹操献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本的意义。
2.学习诗歌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应用。
3.发现《曹操献刀》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并加以评价和表述。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历史背景和《曹操献刀》的分析。
具体地,课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文化、历史背景通过介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政治、社会背景以及《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曹操献刀》。
第二部分:学习诗歌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介绍《曹操献刀》的结构和特点,学生可以了解到“以话应诗”的艺术编写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诗句,学生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意图,把握《曹操献刀》的艺术技巧。
第三部分:发现《曹操献刀》的艺术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曹操献刀》的深入分析,找出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了解古代诗歌中贵族的生活、情感和精神氛围。
2. 教学方法本教案教学方法多样、灵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欣赏水平。
(1)辅助教学工具与教学零组件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翻译软件、预拉幕和投影仪等设备,让学习更加直观、形象。
应用教学零组件对课本外的学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加强,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興趣、好奇心。
(2)对话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应用:借助形式各样的课堂讨论、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寻求共同答案而且彼此了解道更加深刻,这些互动以及讲解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激发了学生的专注和学习热情。
曹操献刀 学案(学生)
曹操献刀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从动作、语言等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2、把握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矛盾的多元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学习从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鉴赏人物形象。
三、学习难点:
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矛盾的多元的特点。
四、探究思考:
(一)初步探究人物形象
1、《曹操献刀》中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罗贯中是如何刻画出曹操的形象的?
(二)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曹操的性格在文本中是否有发展变化?
2、曹操的性格在文本中是否有矛盾性?
3、阅读史料。
回答问题
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裴注三国志》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
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魏书》太祖过伯奢。
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
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世语》。
思考:从《三国演义》塑造出曹操的形象以来,围绕是否给曹操翻案,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主张为曹操翻案,有人却反对为曹操翻案,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4、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从《不朽的曹操》、《谈曹操的美与丑》《曹操翻案之我见》中任选一题,写一篇随笔。
不少于600字。
《曹操献刀》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1、初步接触《三国演义》,引发阅读兴趣。
2、熟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1、概括其中的主要情节。
2、品读文本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学习时间】1课时【学法导航】1、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学习过程】一、作品及作者1.介绍作者罗贯中,名___,号______,元末明初人,山西太原人,。
作者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______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三国志演义》或叫《三国志通俗演义》。
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2.介绍《三国演义》《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_____体___篇历史小说,共______回,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止,共97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大概以赤壁之战为分水岭,赤壁之战前,写中华大地上无数军阀割据的局面及这些军阀各自消长沉浮的命运;赤壁之战以后,则集中写魏、蜀、吴三个政权各自的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
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曹操献刀》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有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
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
此后,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骑军马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肆无忌惮。
不久,董卓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大排宴会,遍请公卿,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丁原、卢植、司徒王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官皆散。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古代散文欣赏》中《曹操献刀》一文。
该文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详细记述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向汉献帝献刀经过,展现曹操智谋与权谋。
具体内容包括对文本精细解读,分析曹操人物形象,以及该事件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曹操献刀》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理解其政治智慧和策略。
3. 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复杂性格分析,以及文言文句式理解。
教学重点:对《曹操献刀》事件分析,以及对曹操政治手腕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教材,《古代散文欣赏》辅助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官渡之战历史图片,引入曹操献刀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曹操,面对强敌,会如何展示自己忠诚与智慧。
2. 文本解读:a.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言文大意。
b. 逐句解析,分析曹操献刀时言行举止。
c.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句,分析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和用法。
3.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b. 各组汇报,全班交流。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本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官渡之战曹操形象:智勇权谋文言文句式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文言文段落。
b. 分析曹操在献刀事件中心理变化。
c. 评价曹操献刀行为正当性。
2. 答案:a. (学生自主完成)b. 曹操在献刀时表现出谨慎、机智、勇敢等心理特点。
c. (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曹操复杂性格,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三国志》相关内容,深入解曹操及三国时期历史人物。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3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小说欣赏》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该章节详细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为救父亲曹嵩,献刀给董卓的英勇事迹。
内容包括对小说背景、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的鉴赏能力;3. 掌握古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古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曹操献刀》原文、相关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曹操献刀》。
2. 新课内容:让学生阅读原文,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及结果,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讲解古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修辞手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人物:曹操、董卓3. 叙事手法:顺叙、倒叙、插叙4. 修辞技巧:比喻、夸张、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曹操献刀》中的人物性格和修辞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对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举例说明小说中的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三国题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的要求;2. 教学难点: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人物性格和修辞手法;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散文欣赏》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该章节详细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为救父亲曹嵩,献刀给董卓的故事,展示了曹操的智勇与果断。
内容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探讨历史背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三国时期历史背景的了解;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古代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曹操献刀故事的兴趣;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曹操献刀》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3. 例题讲解:针对曹操献刀的过程,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解答;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曹操献刀的意义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曹操为救父,献刀给董卓;人物形象:曹操的智勇与果断;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曹操与董卓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2)分析曹操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3)谈谈你对曹操献刀意义的理解。
2. 答案:(1)曹操为救父曹嵩,献刀给董卓;(2)曹操在故事中表现出智勇与果断;(3)曹操献刀意味着他放弃个人荣誉,为救父亲和国家利益,勇敢面对困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其他历史人物,如刘备、孙权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进一步了解三国历史。
《曹操献刀》学案doc资料
《曹操献刀》学案:一.常识积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被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诗歌多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本文曹操形象为小说人物,虚构居多。
二.课文预习1.内容了解:董卓弄权,引得天下人怨怒,袁绍送信给王允,欲求除董之计,但群臣都无计可施,此时曹操愿向王允借宝刀刺杀董卓,次日,曹操带刀入相府,欲行刺,但董卓警觉,未能如愿,只得以献刀为名消除疑虑,适逢董卓赐马,曹操趁机骑马逃跑,经李儒分析,董卓知曹操献刀真意,厚赏捉拿。
曹操出逃途中,被中牟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曹操之为,弃官与之同行。
二人逃亡中借宿曹操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伯奢热情款待,不料曹操将吕家杀猪之议误为欲杀害他二人,于是连杀吕家八口,后知实情,曹操并不悔恨,更将吕伯奢杀了灭口,并说出了一句曹氏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以上内容可以分为四小情节:借刀,献刀,遇陈,杀吕。
如以小说常见章回体命名,可以总结为以下四联:⑴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2)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3)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4 )投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2字词积累注音并解释加点词小酌(zhuo饮酒贵诞(dan 生日)骁骑(xiao勇猛)散讫(qi尽)暗忖(cun 思考)小觑(qu 看)矫诏(jiao假借)策马(ce鞭打)相款(kuan 招待)三.知识积累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人物描写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一).直接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1.肖像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综合性学习教案)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综合性学习教案品曹操一《曹操献刀》及曹操人物形象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备多媒体六、教学设计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七、学法指导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书中的人物却依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二、了解《三国演义》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关键。
”2、补充介绍: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
在昨天的课上,我们介绍了《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书中不仅描写了上百次的战争,家喻户晓的计谋故事,还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现在我们就结合课文《曹操献刀》来深入分析一下曹操这一形象的塑造。
三、解读文本1、梳理情节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课文分为几部分?分别是:(1)、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在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大家模仿小说回目的形式,如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样的形式,分别概括这四部分的内容,这也是我们的预习作业,现在就请一个同学说说你仿写的内容。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该章节详细讲述了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曹操的智勇才华以及古代官场的权谋斗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古代官场风气。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感受古代小说的魅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智勇双全、忠诚勇敢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官场风气。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曹操献刀》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曹操献刀》预习笔记、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官场的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官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预习检查:让学生复述《曹操献刀》的故事梗概,检查预习情况。
3. 讲解: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详细讲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官场风气。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官场风气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作文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故事背景曹操献刀原因人物性格分析官场风气揭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曹操献刀的故事中,谈谈你对忠诚、智慧、勇敢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1《三国演义》之《曹操献刀》(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一、学情分析1、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3、少数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中的地位和意义。
2、学会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历史上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鉴赏小说中曹操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四、教学难点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二)了解作品(依据“课前提示”和“学情分析”进行提问,简问简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2、“三国鼎立”指哪三国?3、《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何时?终于何时?4、魏、蜀、吴三国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5、《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什么?6、《三国演义》创造了“三绝”形象,哪“三绝”?各指谁?7、《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哪三场战争?8、你能说出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哪些熟语?9、你学过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课文(诗、词、文各举一例)?10、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的故事?(三)解读文本1、梳理情节学生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
(1)曹操借刀(2)曹操献刀(3)路遇陈宫(4)错杀伯奢2、品味语段学生精读课文,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借刀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心明,果断(语言描写)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虽死不恨!”C、操藏刀……辞别众官面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2)分角色朗读——献刀A、操径入。
勇敢、果断(动作描写)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C、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善度势情(心理描写)D、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献上恩相。
2024年《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曹操献刀》章节,内容包括《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故事,以及对曹操人物性格、历史背景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理解其历史背景。
2. 分析曹操的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人物性格的分析,历史背景的理解。
教学重点: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曹操的人物形象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曹操献刀故事插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曹操献刀插图,引发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述曹操献刀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故事中的关键情节,讲解曹操的人物形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曹操献刀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故事中的历史背景,促进学生思考。
7. 课堂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深入了解曹操及其他人物。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故事情节:曹操献刀人物性格:曹操历史背景:三国时期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曹操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全书,开展曹操人物分析的讲座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曹操人物性格的分析,历史背景的理解。
2. 例题讲解:曹操献刀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及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3. 小组讨论:曹操献刀故事中的历史背景。
一、曹操人物性格分析1. 智谋:曹操在献刀前,故意将刀交给属下,以观察属下的反应,从而判断其忠诚度。
2. 果断:曹操在得知属下欲将刀献给他时,立即决定将刀献给董卓,以示忠诚。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 《三国演义》之《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年级:高二一、设计理念人们常常爱用一个“奸”字来概括曹操形象的性格特征。
其实,《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也不是“奸”到了极点的人物,而有着复杂个性特征的立体形象。
后人更认可其性格内涵有“奸”和“雄”两个层面。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奸”(多疑、狡诈、残忍、自私等)中有“雄”(有胆识、重谋略、讲忠义、视死如归等),并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运用多元解读的方法(剧中角色、读者、历史等角度)鉴赏探究曹操性格。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一课三、学情分析1、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内容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一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或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四、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第一课,出自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其中罗贯中为我们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曹操形象。
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培养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评价人物的能力。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结合历代名人评价曹操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方法:合作探究、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教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沉沉睡去。
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火烧赤壁的热浪依旧会扑面而来,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也依然栩栩如生。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曹操献刀》导学案
《曹操献刀》导学案导学目的: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导学重点:1、概括其中的主要情节,2、从重点情节中分析主要人物性格导学难点:1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2、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导法:讲读法,问答法导学时数:两课时预习:熟悉、概括和主要人物关羽、诸葛亮、曹操有关的16个情节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老师导入说曹操曹操到”的俗语、“羽扇纶巾”的扮相,“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背景介绍(课本中的内容要点)《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一)1. 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_________小说。
2. 小说的思想倾向是_________。
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对_________有所诋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来描写。
3. 刘备,字_____,人称_______,_______是他主要的性格特点,最能突出他这一特点的情节是__________。
此外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等性格特点。
4. 关羽,字_____、______,被曹操封为__________,使一把__________,骑_ _____马,_______、_______是他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表现其勇,_____________表现其“义”。
《曹操献刀》学案
《曹操献刀》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准确全面把握曹操形象及其主要性格特征。
【学习过程】:一、相关知识连接:1、作者简介: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
2、情节链接《曹操借刀》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有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
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
此后,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骑军马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肆无忌惮。
不久,董卓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大排宴会,遍请公卿,云:“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位大臣以为如何?”丁原、卢植、司徒王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官皆散。
后吕布杀丁原而投董卓,董卓废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国相,又因所谓“怨诗”而杀帝。
彼时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
大臣伍孚欲杀董卓,未果,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在这种形势下,袁绍与王允书,图谋杀死董卓,以下就是课文的节选部分。
二、自主学习,解读文本梳理情节。
1、字音辨析小酌()马羸()暗忖()散讫()惶遽()鞍辔()成皋()沽酒()赍书()骁骑()掣刀()面面相觑()2、概括故事梗概(理清结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
并依照回目的式概括每部分内容:示例: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三、合作·交流·展示,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方法提示:①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精品]《曹操献刀》学案(学生).doc
《曹操献刀》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小愤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学习过程】:一、相关知识连接:1、阅读“课前提示”《二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终于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描写了汉末二国时期近百年间各个社会集团二间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生动画面,表现了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引人注日的就是书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东汉末年,政治黑喑,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形成了魏、蜀、吴二国鼎立的局面,究竟由哪一方来统一天下,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成为表现全书思想内容的关键。
2、作者简介: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生卒年不详。
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肯州(即今清徐)。
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
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
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
作为与,'侣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F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
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大各一方。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二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大纬地之气。
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
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士、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小说的发展史略,把握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点。
2、大体熟悉《三国演义》的人物、情节、文学价值。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二、课前预习(一)关于小说定义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指在语言文学艺术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是指以叙述事物为创作手法,营造典型性为审美特征的文学创作体裁。
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发展及贯穿主题的美学原理为表现的文学艺术作品。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
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
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
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
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
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
如《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
著名的作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
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短篇小说为主。
“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小说。
6.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
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
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中国古典名著诗: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附解:东--(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西--(明)吴承恩《西游记》;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水--(明)施耐庵《水浒传》;桃花--(清)孔尚任《桃花扇》;红--(清)曹雪芹《红楼梦》;官场--(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儒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金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抱瓮老人辑的明代话本选集《今古传奇》;聊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史书--(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镜--(清)李汝珍《镜花缘》。
(二)关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 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关于《曹操献刀》前后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三、知识梳理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解读文本(一)文学常识填空1、小说是以为中心,通过叙述和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2、小说的发展经历了秦汉萌芽时期、、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合称笔记小说,代表作品是刘义庆的《》、的《搜神记》;唐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宋元时期的产生,使小说由文言向白话转变;明清时期,的问世,使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顶峰。
3、《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小说。
(二)字词学习为加点字标注拼音骁骑()散讫()马羸()急掣()宝刀操惶遽()县令熟视()曹操屏( )退左右(三)翻译1、今日老夫践降,晚间敢屈从众位到舍小酌2、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3、卓曰:“孟德何来迟?”操曰:“马羸行迟耳”4、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将士所获,擒见县令5、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梳理情节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概括故事梗概: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课文内容概述(1 字内)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
2、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3、归纳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方法一、分组讨论:你喜欢下列各组人物形象中的哪个,或说你认为这组人物形象中哪个刻画得最为成功1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2喜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红太狼3刘备关羽张飞孔明4孔乙己祥林嫂润土阿Q小结: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我们应有哪些原则?二、分组研读课文,从借刀、献刀、路遇陈宫、错杀伯奢四个小说情节中把握住主要人物曹操的主要性格特点(1)借刀:例: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心明,果断 (语言描写,反衬手法)(2)献刀(3)路遇陈宫(4)错杀伯奢三、总结本文中曹操形象:四、探究讨论1 根据本章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
2、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①阅读“课前提示”中“作者到……实质”②作者罗贯中的经历与创作时代背景解读五、总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二、课堂练习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
”操径入。
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
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
”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
”布领令而出。
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
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馀,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
操解鞘付布。
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卓就教与鞍辔。
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
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
”卓曰:“吾亦疑之。
”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
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
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
”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
去了良久,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
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
”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
”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可知矣。
”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乃持刀跪下曰乃丧于董卓之手B.正说话间,适李儒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C.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D.卓以其事告之以其无礼于晋2.下列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丞相何在?B.孟德来何迟?C.孟德何为?D.孟德此行,将欲何往?3.曹操行刺变献刀一事,确有许多疑点,幸董卓愚莽,未及时识破。
请你分析一下“孟德献刀”一事有哪些可疑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