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孟子

合集下载

孔子和孟子相似之处

孔子和孟子相似之处

孔子和孟子相似之处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和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孔子和孟子在时代和地域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以下是孔子和孟子相似之处的列表。

1. 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了人际关系、道德行为和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孟子是其学派的继承者,他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特别是关于仁爱和人性的思想。

2. 重视礼仪:孔子和孟子都非常重视礼仪的作用。

他们认为,通过正确的礼仪规范能够促进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提高。

孔子主张通过恪守传统礼仪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而孟子则更加强调人的内在道德感和真诚的表达。

3. 注重道德教育:孔子和孟子都认为道德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强调个人修养和自律的重要性,并倡导通过教育来培养德行高尚的公民。

孔子提出"君子之道,礼乐为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则更加侧重于人性的善恶之辨,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激发人性的善良。

4. 探索社会治理的理念:孔子和孟子对社会治理有着相似的思考。

他们推崇君主的仁政和道德领导,主张通过正确的治理方式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们都认为,只有政府以身作则,崇尚仁爱和公正,才能使人民获得安定和幸福。

5. 人性的善良信念:孔子和孟子都坚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们认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天生具有善良的品质。

尽管他们对人性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都认为人的天性是具有潜在的善良和道德意识的。

6. 对于教育的重视:孔子和孟子都积极倡导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德行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孟子提出"不学礼,无以立",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及社会的意义。

总结起来,孔子和孟子在儒家学派的传承中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强调道德与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社会治理和人性的善良信念。

孔子和孟子_孔子和孟子简介

孔子和孟子_孔子和孟子简介

孔子和孟子_孔子和孟子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

孔子出身贵族,是商汤的后裔,商亡后,微子启建立了宋国,死后传位给弟弟微仲,其后世得孔姓。

孔父叔梁纥六十六岁娶得颜氏之女颜征在,彼时颜征在还不满二十岁,年龄相差有点大,这在当时于理不合,所以两人住在尼山,后得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病逝,被父亲的正妻赶出家门,孔子长大后深知努力学习的意义,志在学问,后踏入仕途。

鲁国内乱时,孔子逃到齐国,齐国大夫欲加害于他,后又逃回鲁国,经过这么多年磨练,已小有成就。

与季氏出现矛盾后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旅途,先后到过卫国、陈国、蔡国、叶国等国,均未得到重用。

最终回到了鲁国开创私塾,专心教学。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岁时病逝,很多弟子为他守墓三年,只有子贡一人守了六年。

孔子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他和他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了《论语》。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称其为“亚圣”。

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认为君主应以民为本。

孟子还效仿孔子游历各国,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得到推行,但最后并没有成功。

孟子的生平遭遇与孔子比较相似,一生都在求学、教学和周游列国中度过,最后都没能得到君主认可,大展宏图。

孟子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如《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被收入了初中的语文教科书中,而《寡人之于国也》也被收到高中的语文教科书中。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一、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五、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六、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八、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九、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十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十二、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十三、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十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十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十六、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十七、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十八、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十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十、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孔子和孟子都是古代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那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孔子的故事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千古绯闻——子见南子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南子是当时的绯闻女)。

古之遗爱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 唐朝名相房玄龄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房遗爱)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四大圣贤60句经典名言读背(有释义)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四大圣贤60句经典名言读背(有释义)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四大圣贤60句经典名言读背(有翻译)一、孔子经典语录1、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君子,俞于义。

小人,俞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

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

【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

10、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译文】不怕别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12、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_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_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_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孟子刻苦学习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叫孟子。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

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孟子休妻的故事据《大戴礼记》记载:战国时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无名火起,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

他说:老婆对我无礼,我今天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孟子答道:刚才她蹲在屋里,那姿态真叫难看,这是对我无礼,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须休了她!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继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她蹲在屋里的?孟子满有理由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别说了,我听明白了。

儒家三圣--孔子(至圣)、孟子(亚圣)、荀子(后圣)

儒家三圣--孔子(至圣)、孟子(亚圣)、荀子(后圣)

儒家三圣--孔子(至圣)、孟子(亚圣)、荀子(后圣)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材料一: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 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 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 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 长。
材料二:某九义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 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弟子
材料三: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 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可以看到孔子、孟 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 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 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 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
名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论语》
心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要 勇敢地在挑战困难中完善提升自我。
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 子》
心语:历经风雨,长成大树;历经磨难, 造就英才。
活动三:班中开展了“孔孟”综合性学 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李杜诗歌千古流传 思想万世流芳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1).孔子(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 始人。名孔丘,字仲尼。鲁国人。 生平 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 父叔梁纥,母颜氏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 551)生于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鲁国是周 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 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鲁国根深蒂 固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孔子 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上联:孔子诲人不倦留美名 子舍生取义传青史
下联:孔孟 下联:孟
活动四:请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请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赞扬孔孟的思想:论 语传圣人思想博大精深 孟子记亚圣论著气 势磅礴
(二)弘扬国学:
成都市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 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孔孟思想差异:价值观:孔子(性相近)、孟子(性本善)治国理念:孔子(仁礼德法)、孟子(仁政)民本思想: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历史观:孔子(克己复礼的保守观)、孟子(进步观)孔子:仁礼(一般看到仁爱,德治啊,都是孔子)还有就是教育有教无类,全面发展,私学孟子:道德规范,仁政孔子与孟子的区别西风颂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

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

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

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

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

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

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

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

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孟子

孔子孟子

孔子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

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

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然而另有一种俊式学说“反孔精英”杨诚俊先生却认为孔子一无是处。

再然而,另有一种学说“反羊精英”杨正宗先生却认为杨诚俊一无是处,其行为纯属哗众取宠。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的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个人成就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子和孟子思想有什么异同

孔子和孟子思想有什么异同

孔子和孟子思想有什么异同孔子和孟子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那孔子与孟子思想有什么异同?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异同,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他们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质上两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首先是两人的性格上。

孔子幼年家里贫穷,他的满腹才华,基本都是靠自学。

他向长者请教学问的时候,都是彬彬有礼,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

他教育学生,总是不厌其烦。

甚至连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拜他为师。

而孟子则不同,孟子的性格较刚烈,愤世嫉俗。

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和孔子有所不同。

孔子时期还是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尚未完全崩坏,而到了孟子的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礼乐全部抛到了脑后。

孟子自视为救国救民的济世能人,他看到诸侯交战,百姓饿殍遍野,其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话。

其次,两人对“仁义”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础上,他提出的“仁”,还只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义更加形象化了,对“仁”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第三,从施政角度来说,孔子比较偏向于“复古”。

他提倡恢复周朝时期的礼乐,他对礼乐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

而孟子则比较激进,在他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施行暴政的君王总是一语中的,表现了他朗朗正气。

圣人孔子与亚圣孟子纵观几千年的浩瀚如烟的的历史,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一直的深深影响着我们。

两个人都是我国古代上伟大的思想家,以及哲学家。

他们的言行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对于“仁”的看法,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意义。

孔子对于“仁”,正是以往关于“仁”的思想的总结和发展。

首先他将“爱亲”作为是“仁”的源泉。

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将“仁”定为“爱人”。

孔子对于“仁”的伦理道德不仅仅指的是个人还指的是政治上的“仁”,尽管孔子对管仲在礼仪上的行为颇为不满,但是还是站在政治的立场对管仲进行批评。

孔子和孟子并称为_孟子资料简介

孔子和孟子并称为_孟子资料简介

孔子和孟子并称为_孟子资料简介孔子与孟子并称为孔孟,因为他们的思想都是以仁为核心。

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和孟子并称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孟普遍并称是唐以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有周孔,孔颜之称。

因为在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不是很高,孔孟并称一是承认了孟子的地位,一是道统的说法,因为在此之前荀子的影响力比较大。

因为孟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基于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之上,孟子所学习的思想和主张也是孔子的,而孟子在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上再次发扬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孟子的思想和主张影响也很大,孔子尊为圣人,而孟子为亚圣,所以称为孔孟。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资料简介孟子:公元前372年(周烈王四年)~前289年(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邹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孔子孟子的故事]孔子孟子5篇

[孔子孟子的故事]孔子孟子5篇

[孔子孟子的故事]孔子孟子5篇孔子孟子一:孔孟个性“读孔子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

”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两位先贤的评价。

在他看来,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则个性张扬。

那么,历史上的孔子和孟子是怎样的人呢?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做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

小孔丘刻苦读书、自学成才,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

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

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

孔子不仅学识渊博,胸襟也十分开阔,为人宽容大度。

有次在郑国,有人把他形容成“丧家之狗”,孔子也不生气,一笑置之。

可别以为孔子只是一味宽容,没有脾气。

在学习上,孔子和现在的老师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

有一次,有位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后十分生气,当众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宽厚的孔子来说,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

所以,孔子敦厚,却不是没有原则。

查一下,看看“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可别学宰予,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啊!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呢?与宽厚谦恭的孔子相比,孟子的个性更为鲜明。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据传,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当时,各地诸侯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百姓们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乱世,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游历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面对君王时,孟子总是快言快语,从不卑躬屈膝。

齐宣王曾经问他亲贵大臣应做的本分,孟子回答说:“如果国君犯了大错,臣子就应该反复劝谏;如果反复劝说了不听,臣子就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

”齐宣王听了,脸色都变了。

这样尖锐的话,没有非凡胆识与魄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孟子曾豪迈地说:“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孔子孟子二:论语读后感400字儒学的思想论语读后感400字儒学的思想说到国学,博大精深。

孔子与孟子的区别脑筋急转弯

孔子与孟子的区别脑筋急转弯

孔子与孟子的区别脑筋急转弯一、寓意洞察的孔子与情感关怀的孟子在人们心目中,孔子往往被视为思想深邃的智者,而孟子则被认为是释放爱与关怀的象征。

这两位伟大的中国哲学家都对人性和社会伦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然而他们在表达方式中体现的风格和特点却有所不同。

孔子在他的经典著作《论语》中,以简洁精炼的语言阐述了许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他善于从简单的日常情境中引申出深远的寓意,给人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举例来说,当孔子被问及如何培养人才时,他简短而有力地回答:“视其所好而知其所可。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潜力去培养他们,这不仅体现了孔子对个体发展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相比之下,孟子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怀。

他认为人是有感情的存在,而且正是通过情感来构建社会和谐。

孟子的观点在《孟子》一书中有很好的表现。

在书中,他多次强调如何培养和展示情感,以及通过爱和仁慈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联。

例如,他提倡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人,认为只有通过充分的关爱与善意,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孟子的观点更注重心灵的温暖和情感的交流,与孔子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辩证思维的孔子与平衡取舍的孟子孔子与孟子都是辩证思考的代表,他们在处理事情和问题时,总是能够把握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

然而,他们在权衡利益和取舍方面的观点有所不同。

孔子注重实际情况和现实利益。

他认为,人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灵活地取舍,以达到最大的利益。

在《论语》中,孔子说过:“愚公移山,虽远必诛。

”这句话通过寓言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问题,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

孔子认为,为了实现目标,人们应该努力追求,而不是被困难吓倒。

他的思想强调了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孟子更强调人的道德取舍和内心的平衡。

他认为,人应该坚持高尚的道德准则,并在个人和社会之间找到平衡。

孟子提倡“兼爱”和“仁慈”,他认为只有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内外的平衡。

孟子孔子名言及解释

孟子孔子名言及解释

孟子孔子名言及解释一、孔子经典语录:1、君子不器。

【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君子,俞于义。

小人,俞于利。

【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

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二、孟子经典语录:1、仁者无敌出处:《孟子·梁患王上》【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让他的内心痛苦,劳累他的筋骨,饿乏他的身体,使他穷困潦倒,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

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虽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而支做出格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才叫做大丈夫!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他。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沉迷安逸享乐可以使人或国家消灭。

孔子与孟子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代表人物

孔子与孟子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代表人物

孔子与孟子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影响深远。

孔子被尊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孟子则被誉为“尧舜之道传承者”。

本文将以两位思想家的生平、思想观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为主线,探讨孔子与孟子在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地位。

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出生于鲁国贫寒的士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

孔子游历于不同国家,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思想来治理乱世。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他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认为个人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求思想、品德和道德的完美。

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认为仁者爱人,要以仁义道德的标准来衡量个人的行为。

此外,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认为正确的教育将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

他坚持“教无类”,主张普及教育,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为中国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名轲,字子某,是孔子学派的继承者之一。

他出生于齐国一个贫穷的家庭,但通过勤奋学习,成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孟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孟子》一书中,他认为人性本善,并提出“性善论”的观点。

他强调人应持有仁爱之心,以道义的方式去对待他人。

此外,他提倡君主应以仁义来治理国家,秉持道德为本的原则。

孟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政治观念,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指导思想。

孟子对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主张教育应该由政府来推行,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并使他们成为有能力和智慧的人。

他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原则,主张普及教育,并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三、孔子和孟子的影响孔子和孟子都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他们的思想为后世的政治理论提供了启示。

孔子孟子的名言解释

孔子孟子的名言解释

孔子孟子的名言解释孟子的名言与赏析101、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赏析】孟子学说反对用刑杀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仁政是最好的治理方式。

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对国内能通过推广仁德来使百姓安定,对外以至仁伐不仁,决不至于让血流得把捣米的木槌都漂起来。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能修养仁德,他就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对国家来说,奉行仁政,对内对外都能成功治理。

孟子讲的治国之道是要统治者努力推行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刑罚杀戮。

0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释义】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治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赏析】孟子学说认为有仁德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德行的人当政,他能把自己的仁德推广到天下,这样就是推行仁政,由类似尊老爱幼的仁德美善出发去制定国家的政策,管理天下就是很轻松的事了。

03、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释义】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赏析】这是孟子与邹穆公一段对话中的一句。

当时,邹国与鲁国边境发生械斗。

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地方官员死了33人,可是老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

对这些可恶的百姓,要杀呢,杀不尽;不杀呢,这种瞪着眼睛看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的行为,太可恨了。

你说怎么办?”孟子回答说:“灾荒年,你的老百姓有的饿死在沟边路边,青壮年四散逃荒的就有几千人,而你的粮仓里、府库里却装得满满的。

地方官员却没有一个来向你汇报,对老百姓这种严重饥荒情况,还说形势大好。

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就叫做对国君怠慢、对人民残忍呀!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人民在危难时得不到官府的救济,现在才有报复的机会。

所以只要你行仁政,关爱百姓,百姓自会爱护他们的长官,而愿为之效死了。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形式简洁、言此喻彼、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从小让孩子学习成语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1:登堂入室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2:鸣鼓而攻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3:以强凌弱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4:东家之丘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吗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吗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吗?
回答:不是,孟子不是孔子的学生,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而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孟子只是发扬和继承了儒家学说,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算得上是老乡,而且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那么孔子就是孟子的祖师爷了。

这样特殊的渊源下,孟子自然对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经评价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贤的楷模,对孔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孔子和孟子简介
• 1、孔子的生平经历 • 2、孟子的生平经历 • 3、孔子弟子和门人 • 4、孔庙、孔府、孔林
1、孔子的生平经历
•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 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 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 十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收徒讲学,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 《诗》《书》《礼》《乐》《周易》《春 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一、导入新课
•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孔子都具 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孟子,以其直接继 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历史上一向以 “孔孟”并称。 • 孔子和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 但他们的杰出智慧和伟大人格,仍然会 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 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孔子和孟子吧。
2、孔子和孟子的思想
(1)孔子的主要思想 (2)孟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主要思想
• a、孔子的伦理思想——“仁”。 •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仁”的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 • b、孔子的伦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 • ”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 “正己然后正人”,以德治民。他还提出“正名” 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 • c、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 • 他主张祭祀,对鬼神表示诚敬,至于鬼神是否 存在,则可以不问。他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 努力。
(1)《论语》关于个人修养的格言
•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 者而改之。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 乎?传不习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 后世影响至为深远,在 中国以及日本、朝鲜等 一些亚洲国家被奉为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 被尊为“圣人”、“至 圣先师”、“万世师 表”。 • 朱熹说: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 山东至今仍流传颂扬 孔子的民谚:天下文官 祖,累代帝王师。
(3)《论语》和《孟子》的影响
• 东汉时和五代时,《论语》和《孟子》先后进 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时, 理学家朱熹将《论语》、《孟子》和《大学》 《中庸》合编为《四书》,元、明、清六百年间, 《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 《论语》和《孟子》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 影响,尤其是《论语》,其影响甚至远及日本、 朝鲜和欧洲一些国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 重要的地位。
2、孟子的生平经历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 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在 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他曾受 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宋、滕、 魏、齐等诸侯国,推行自己的政 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 •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为 “亚圣”。

孟子能成为 “亚圣”,多得力 于他母亲的教诲。 孟母一生克勤克俭, 含辛茹苦,抚育儿 子。孟母教子的故 事,如“孟母三 迁”、“断织教 子”、“杀猪不欺 子”、“为儿媳训 子”等广为流传。
3、孔子弟子和门人
• 据称,孔子有弟子三千多,贤人七十二。 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 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 派。 • “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 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 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 曾参等。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论语》和《孟子》简介
• (1)《论语》
《论语》,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分二 十篇,五百一十二 章,约二万字。这 部书是我们研究孔 子生平和思想的基 本材料。
• (2) 《孟子》
• 《孟子》,是 记载孟子及其学 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共七篇, 每篇分为上下, 约三万五千字, 一共二百六十章。
• d、孔子的教育观—— •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 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而 要一视同仁; • 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 上,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 启发式教学; •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 上,他主张学思并重; •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 传授,孔子之教,重视德、 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杏坛讲学图
(2)孟子的主要思想
• b、“仁政”思想

• c、理想人格

3、《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1)《论语》中的成语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举一 反三、不耻下问、废寝忘食……
(2)《孟子》中的成语 舍生取义、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4、《论语》《孟子》中的名言
• (1)《论语》关于个人修养的格言 • (2)《论语》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 • (3)《孟子》中的名句
(2)《论语》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
• • • •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 矣。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3)《孟子》中的名句
四、布置作业
•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 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 600字左右,立论要有依据。
• a、性善学说
• 他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 非之心。这四种善良的本质构成了四种道德品质,即:仁、 义、礼、智。 “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根本 的“民本思想”。 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 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等。
孔 府
• 孔府本名 衍圣公府。位 于孔庙东侧, 为孔子嫡长孙 的衙署。府内 存有著名的孔 府档案和大量 文物。
孔 林
孔林位于曲阜北, 为孔子及其后裔的 家族墓地。
三、《论语》和《孟子》
• 1、《论语》和《孟子》简介 • 2、孔子和孟子的思想 • 3、《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 4、《论语》《孟子》中的名言
4、孔庙、孔府、孔林
• 孔庙、孔府、孔林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 阜,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 孙的建筑群。 •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于1994年12月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 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的中央。 据史料记 载,在孔子辞世 的第二年(公元 前478年)鲁哀公 将孔子旧居改建 为祭祀孔子的庙 宇。经历代重建 扩修,明代形成 了现有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