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由于地势高海拔,地理位置独特,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独一无二,并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将介绍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
首先,三江源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气候上表现为典型的高寒气候。
该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中国内陆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原地势的特殊性,平均气温较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
整个地区气温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次,三江源地区的降水较多,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该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到风向、地形和高度的影响。
夏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湿润空气,导致夏季降水明显增加,甚至有时出现暴雨。
而冬季风则相对干燥,导致冬季降水较少。
三江源地区的年降水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其中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60%-70%。
而冬季则相对较干燥。
再次,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该地区,高海拔和干净的空气使得太阳辐射直射到地面上的能量较为集中,导致太阳辐射强度较高。
这使得该地区的日照时间长,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平均每天的日照时间大约在8-9小时之间。
另外,三江源地区的风力较强。
由于地形复杂,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和风向的变化都会导致该地区的风力较强。
夏季乌蒙风和孟东风交替作用,使得风力较大,且常常伴有强降水和暴雪。
冬季則是诺尔西风和冷空气交替作用,风势凛冽,寒风刺骨,常常伴有大风和风雪。
最后,三江源地区的气候变化较为剧烈。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该地区受到青藏高原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气候变化十分剧烈。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多雨,温差大,风力强。
而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都在发生改变,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湖泊和河流水位上升,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江源地区基于植被生长季的NDVI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性研究
三 江 源 3 年来 的生 态 系统 格 局 和 空 间 结 构 的 动 态 0 变化 。
近些 年来 ,利 用NDV 数据 研 究 植被 覆 盖 对 同 I 期 气候 要素 变化 的响 应得 到 了广泛 的应用 ,在 三 江
在全球 气候 变化 和人类 活 动加剧 的 背景下 ,三 江源 地 区出现 了湖泊 萎缩 、土 地沙化 、冰JI 缩 、 I 退 草 地退 化等 一系 列环 境变化 ,由于其 特殊 的地 理位 置和生 态地 位 ,该 区域 的气候 环境 、生 态环境 和植 被 覆被 等方 面 的变 化受 到诸 多学 者 的广 泛关 注 。王 根 绪等研 究 了4 年来 江河源 区气 温 、降水 气候 变化 0 特 征 及 其 生 态 环 境 效 应 【;张 镱 锂 等研 究 18~ 1 91
2 0 年 三 江 源地 区植 被 指 数 变 化 趋 势 和 空 问 分 异 01 特 征 ,并 对其 进 行地 理背 景分 析 l;徐 新 良等研 究 2
地 区植被 生 长对气 候变 化 的响应 机制 。
1 研 究 区概 况
三江 源地 区位 于青藏山脉之 间 ,地势西 北 高 ,东南 低 , 平均 海拔 在40 0 m以 上,地 势 高亢 ,大致 西北 . 0 东
源 区 ,唐红 玉等利 用 8 m空 间分辨率 的ND 数据 , k VI 以月 为时 间单位 ,分 析 了 18-20 年三 江源 区平 92 0 0 均 年降水 量 、气 温 和植被 指数 的变 化趋 势 ,初 步揭
示 了三 江源 地 区气候 变化 对植 被 的影 响 【;徐维 新 4
利用遥感监测长江三角洲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e v r n n a h n e . c n l , h h n l g c l e p n i g t l t h n i g h sb e e o n e h tr s a c on . n io me t l a g s Re e ty t e p e oo ia s o d n O ci e c a g n a e n b c mi g a n w o e e r h p i t c r ma Th s t d e h we h tv g t to n e ( )c u d i dc t h h r c e so a h p e o h s 。 n s ft e we e c n e e s u is s o d t a e e a i n i d x VI o l n ia e t e c a a t r fe c h n p a e a d mo to h m r o —
② I t n t n l e tr f S ai l clg n cs s m E oo y, h a g ne a i a ne p t oo ya d E oy t clg Z  ̄in r o C o aE e A&F U ies y Ha g h u 3 1 0 ) nv r t , n z o 1 3 0 i
21. O12
叠感 应用
遥感信息
利用遥感监测长江三 角洲森林植被 物候 对气候 变化的响应
金 佳 鑫①, 洪① , 秀英 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江 ~ 张 王跃 启①
( 南京大 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 京 209 ; ① 南 1 0 3
② 浙 江 省 国 际 空 间 生 态 与 生 态 系 统 生 态研 究 中 心 , 江农 林 大 学 , 州 3 10 ) 浙 杭 1 3 0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发表时间:2008-12-17T11:14:40.9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孙如君[导读]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广人稀,地处高寒、干旱缺水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再加上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存在的问题较多。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广人稀,地处高寒、干旱缺水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再加上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1、气候变暖,温度普遍升高。
源区所在省份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等科研机构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近43年来,有着“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存在气候变暖的趋势,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其中尤以黄河源区气温升幅最大。
研究显示,三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年际间波动,但总体上呈显著的上升趋势,43年来累计上升了1.2摄氏度,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
年平均气温的升幅,自南向北、由西向东、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大。
三江源地区的各组成单元—黄河源区、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年平均气温上升的速率分别为每10年0.32摄氏度度、0.24摄氏度和0.28摄氏度。
其中,黄河源区是整个三江源地区气温升幅最大的区域,其中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增幅最大,其温度上升的速率达到每10年0.42摄氏度。
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升高,是由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自然因素为主、人类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为辅造成的。
2、冰川退缩、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基于NDVI的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_李辉霞
第31卷第19期2011年10月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Vol.31,No.19Oct.,2011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2009BAC61B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70561)收稿日期:2011-06-07;修订日期:2011-07-11*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bfu@rcees.ac.cn李辉霞,刘国华,傅伯杰.基于NDVI 的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生态学报,2011,31(19):5495-5504.Li H X ,Liu G H ,Fu B J.Response of vege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based on NDVI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1,31(19):5495-5504.基于NDVI 的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李辉霞1,2,刘国华1,傅伯杰1,*(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佛山大学资源环境系,佛山528000)摘要:采用Spot VEGETATION 逐旬NDVI 数据、1ʒ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 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 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
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三江源地区2001—2010年植被生长呈好转趋势,植被增长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10a 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人类活动可在短期内加快植被变化速率,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贡献分别为79.32%和20.68%;降水和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程度相当,其中受春季和秋季的降水和气温影响最大,尤其是植被生长季前后一个月(4月份和10月份)的气候条件;与林地和灌丛相比,高寒草地受气候条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中高寒草甸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NDVI 与降水和气温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高寒草原受气温的影响比较大,而高山植被受降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气候条件利于植被生长的趋势下,2001—2010年三江源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表现出正影响,实测NDVI max 与模拟NDVI max 之间的残差为0.0863,表明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其中黄河源区东部和长江源区通天河两侧的生态恢复效益最为明显,而在唐古拉山、昆仑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等山脉的周边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仍表现为负影响;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正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2010年NDVI max 残差的回归斜率为-0.0039,表明生态项目实施的短期行为严重,生态建设的效果缺乏长效性。
气候变化与植被生态系统响应
气候变化与植被生态系统响应1. 引言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速,人类活动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这种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植被生态系统。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 气候变化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a. 植被分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和降水模式的变化,进而影响植被分布的范围和类型。
例如,寒冷地区的冻土融化,使得原本不适合种植的区域变得适宜农业或林业的发展。
b. 物候期变化:气候变化的趋势导致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节性的变化。
例如,一些植物的开花时间提前,或是适应新的环境变化而改变其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强度。
c. 蓄水能力:随着气候变暖,植被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气温上升,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植被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生长,这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挑战。
d. 植物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对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一些植物和它们的传粉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干扰,导致传粉不畅甚至无法继续进行。
3. 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 碳循环:植被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之一,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因此,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缓解温室效应。
b. 土壤保持:植被的根系有助于固定土壤,并减少土壤侵蚀。
植被能够吸收雨水并降低径流速度,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流失,提供了天然的防洪措施。
c. 适应能力增强:植被生态系统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某些植物种类能够迅速适应新的气候条件,调整生长策略以确保生存。
d. 气候反馈:植被生态系统通过散发蒸腾作用影响大气湿度,从而对气象和气候产生积极反馈。
例如,植被蒸腾释放的水蒸汽可改变地表的能量平衡和气态水的输送。
4. 植被管理与应对策略a. 合理规划: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合理规划植被的分布和种类至关重要。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引言: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的水塔”。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水资源也受到持续威胁。
本文将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对策。
一、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 雨量和气温变化根据长期气象观测数据显示,三江源地区降雨模式出现了变化。
降雨量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降雨过程更为集中,导致水文过程出现异常。
同时,气温也呈现年均上升的趋势,这可能加剧了冰川融化和冻土退化的问题。
2. 水资源情况三江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水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快速增长导致水资源供需失衡。
此外,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对水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江源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拥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动物。
然而,过度放牧、非法砍伐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
部分物种数量锐减,甚至已经灭绝,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1. 加强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鼓励居民、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2. 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包括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制定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重点水域的监管和保护。
此外,加强对水资源的跨界合作与管理,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有效协调。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力度,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在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推行节水措施,减少浪费。
改善农田灌溉方式,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优化工业用水结构,提高利用效率。
4. 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三江源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三江源环境概述 • 三江源主要环境问题 • 三江源环境保护措施 • 未来展望与公众参与
01
三江源环境概述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
三江源位于中国西南部,青海省 南部。
范围
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 地,涵盖多个县域。
生态价值与重要性
01
02
03
水源涵养
沙漠化
沙漠化是三江源地区的另一重要环境问题。随着草地退化和 植被破坏,土壤裸露,风力作用增强,导致沙漠化土地扩张 。
生物多样性丧失
物种濒危:三江源地区是许多珍稀濒 危物种的栖息地。然而,由于生态环 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干扰,许多物种面 临濒危和灭绝的风险。
生态系统破碎化:随着城市化和工业 化的发展,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生态系 统被分割和破碎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的降低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改变。
以上是三江源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 题。为了保护和恢复三江源的生态环 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 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污染、合理利 用草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通 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确保三江源 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稳定。
03
三江源环境保护措施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节约用水,合理调配
三江源是亚洲三大河流的 发源地,对中国乃至亚洲 的水资源安全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
该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系 统,是许多濒危物种的栖 息地。
气候影响
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变化对 下游地区的气候产生直接 影响。
当前的环境状况
水资源减少: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三江源的水资源量呈现下降趋势 。
生物多样性威胁:一些濒危物种的数 量减少,栖息地受到破坏。
保护三江源的措施
保护三江源的措施引言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亚洲重要的淡水资源来源之一。
它是三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包括黄河、长江和澜沧江。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保护三江源的措施,以确保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1.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为了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系统,必须加强保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和管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这将有助于减缓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物种灭绝的趋势。
•限制人类活动:限制生态脆弱区域的人类活动,例如限制牧民放牧范围,避免过度放牧导致土地退化和植被丧失。
此外,限制采矿和道路建设活动,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例如组织培训课程,提供技术支持和奖励计划,以减少农业对水资源和土地的压力。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2. 水资源管理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生活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水资源管理的措施:•严格水资源开发的管制:对水资源开发进行严格的管制,限制过度的水资源开发,确保水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措施和技术,提高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效率。
例如,推广滴灌、雨水收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
•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水资源保护区,设立水资源调控机构,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水排放和水污染。
3. 气候变化适应措施气候变化对三江源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适应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通过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推广生态恢复与植被建设: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尤其是植被丰富和植被覆盖率低的区域。
通过推广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等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江源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三江源地区环境现状 • 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 三江源地区环境保护措施与政
策建议 • 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治理成效
与展望
01
三江源地区环境现状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地理位置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 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人为因素影响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过度开采水资源、乱砍滥伐、无序放牧等行为导 致植被破坏和土地退化。
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等污染源对水源和土 壤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环境质量。
非法捕猎
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 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气温上升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三江源地区气温持 续上升,冰川融化、冻土解冻,影响 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源供给。
护,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工
作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
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恢复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 湿地生态功能。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动 物等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
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 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 工作,提高全球生态保护水平。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作为全球屋脊,其生态系统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变化。
本文将从植被、冰川和水资源三个方面来探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一、植被变化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其植被覆盖范围广泛,包括高山草原、沼泽和森林等。
然而,近年来,高原地区的植被变化日益明显。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植被覆盖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量减少和蒸发增加,造成了水分不足的问题。
同时,高温和干旱的环境条件也限制了植被的生长和繁殖。
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其次,植被还能够保持水源地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和水灾的发生。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植被资源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冰川变化青藏高原以其丰富的冰川资源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高原地区的冰川也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变化。
研究显示,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冰川面积持续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加剧以及降水量的减少。
冰川的变化对气候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冰川的融化释放出大量的淡水,进入海洋后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
其次,冰川的减少影响到了高原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很多河流的水源来自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当冰川减少时,这些河流的供水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三、水资源变化青藏高原是亚洲最大的水源地之一,对于整个区域的水资源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增加,高原地区的水资源也面临严重威胁。
研究发现,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内陆湖泊数量减少,河流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现象逐渐显现。
水资源变化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水资源的减少,农业灌溉和家庭用水受到了限制,导致农作物减产和生活水源短缺。
同时,水资源的变化也扰乱了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湖泊干涸和水生物的减少。
从1982年到2011年以NDVI为基础的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的改变
从1982年到2011年以NDVI为基础的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的改变:——以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科西河流域为研究案例张一力1,高军港1,刘临山1,王兆丰1,丁敏君1,2,杨徐朝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2.江西师范大学,南昌330022,中国3.气象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中国摘要:由于其在调节陆地碳循环和气候系统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植被变化的监测。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结合了卫星获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气候因素的数据集,分析1982-2006年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科西河流域(KRB)植被生长的时空格局。
此外,在1998-2011年从全球陆地表面卫星传感器数据集的SPOT-4的植被仪器被用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在区域尺度上,虽然通过统计学观察在平均生长季NDVI值有显著增加,但在整个研究期间,存在着三个不同时期的对立趋势。
在1982-1994年生长季NDVI显著增加,然后在1994-2000年降低,而在2000-2006年,2000-2011年再次增加。
1994-2000突然下降的NDVI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些波动在生长季在KRB的NDVI。
在1994-2000年春、夏、秋季NDVI显著下降。
我们对于1994-2000年春、夏、秋季的NDVI的空间分析进一步支持了突然下降的存在。
关键词:气候变化科西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变化生长季节分段线性回归1.简介从1980-2000,全球大气中平均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9%(从337到369PPM),并在1751-2005每十年便以一个更快的速度在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积累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和大气,陆地和海洋中的碳交易所贡献的CO2排放量,作为地球上主要的碳汇,2000-2008土地排放物吸收率达29%,这是同期海洋吸收CO2的1.12倍之多,但是,它仍然不能确定我们的地球上的碳汇大小和时空变化的关系。
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分析三江源区净植被生产力
关 键 词
改进 C A S A模 型 ; 净初级 生 产力 ; 三
江 源
中 图 类 号 Q 1 4 8 文献 标 志码 A
C A S A模型 , 并对其做 了改进 , 但将该模 型修改 为针对草地 N P P ( N e t P r i ma r y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 模 型 的研 究 较 少 。 。 . 本 文 以 三 江 源 区 为 研 究 对 象, 结合 遥感技 术 , 探讨 近几 年 当地 的草 地 植 被 N P P变化 情 况 , 为该
区的生态 系统研 究 以及 N P P对气候 变 化 的响应 和 适应 能 力 提供 一定 的参 考依 据 .
收稿 日期 2 O L O - O 2 - O 8
资助项 目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象科学 研究基金 ( I A M 2 0 1 1 0 1 ) ; 中国气 象局小 型基 建项 目“ 农 业干旱监测 预报 与农情分 析业务 系统 建设 ” ; 青海省气象局科研基金 ( 2 0 0 9 一 Q - O 1 ) 作 者 简 介 蔡雨恋 , 女, 硕士生.x y y x y y @1 6 3 . t o m 郑有飞( 通信 作者 ) , 男, 教授 , 博士 生导 师, 主要从 事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的相关研究 工作 . z h e n g y f @n u i s t . e d u . c n .
降趋势 , 2 0 0 6年该 区植被 的 N P P年 总量 最大为 6 2 . 9 3 T g ・ a ~, 2 o 0 5年 N P P总量 最小 为 6 O . 9 T g ・ a ~; 从 季节 分布 来 看 , N P P值 从 5 月 开 始 增 加 , 到 7 月 达 到 最 大, 随后 又逐 渐 降低 . 三 江 源 地 区 草 甸植 被 N P P值 最 大 为 1 8 8 . 9 5 g ・ m~ ・ a ~; 高 寒草原为 1 2 9 . 4 1 g ・ n l ~・ a ~. 其 中, 草原
“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一、背景介绍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水塔。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种种威胁和挑战。
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水资源匮乏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和降水,随着气候变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地形陡峭,植被覆盖率低,加上人类过度开发和放牧,导致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系统恶化。
3. 物种多样性丧失三江源地区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原因,很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4.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加剧了三江源地区的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5. 污染问题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人类活动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采取措施保护冰川和湖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
2. 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加大植被恢复力度,修复水土流失区域,改善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3. 严禁非法捕猎乱捕乱杀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加大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力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物种多样性。
4. 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当地的应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5. 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四、结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希望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的分析,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共同为保护中国珍贵的生态资源而努力奋斗。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现状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该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无污染的湿地草甸、大面积的湿地和森林植被等。
然而,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
这不仅导致湿地退化和水位下降,还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水污染问题:农业和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进入水体,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不仅危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也对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生态失衡: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发等人为活动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失衡。
土地退化、草原退化和野生动物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存在问题在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后,可以看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由于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许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
3.水资源短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水资源有限,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对策为了解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峡库区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响应机理研究
合 起来 , 于地 理 加 权 回归 分 析 三 峡 库 区 植 被 变化 基 与气 象要 素之 间 的 时空 响应 机 制 , 而 理 解 三 峡库 从 区的成 长 阶段 对气 候 以及 植 被 的影 响 , 库 区 的植 为
被 变 化 以 及 气 候 效 应 的 研 究 提 供 参 考 , 库 区 的 生 为 态 建设 服务 。
带 、 东褶 皱带 和 川 鄂 湘 黔 隆起 带 三大 构 造 单 元 交 川 汇处 , 形起伏 剧 烈 , 地 高差 一般 在 10 0m~ 15 0m 0 0 左 右 。该 区气候 属 亚热 带 季风气 候 , 四季 分 明 , 均 年
进 作 用 , 中小 时 问 尺 度 的 气 候 变 化 对 植 被 覆 盖 的 影 响 机 制 比大 时 问 尺 度 显 著 , 温 是 影 响 库 区植 被 覆 盖 变 化 的 主 要 气 象 网 子 ; 其 气
( ) 理 加 权 回归 考 虑 了气 象 凶子 的空 间 自相 关 性 、 问 非 平 稳 性 等 因 素 , 分 析 库 区植 被 覆 盖 对 气 象 因 子 的 空 间 响 应 机 制 时 较 4地 空 在 为适用 , 够取得较好效果 。 能
本 文 将 三 峡 库 区 植 被 覆 盖 数 据 、 象 数 据 等 结 气
NDVI 数据 , 间分 辨率 1k 时 间 范 围为 1 9 空 m, 9 8年 4月 到 20 0 8年 7月 , 共有 3 2帧影 像 。本 次研 究 利 7 用 最大 值 合 成 法 MVc( xmu Vau o o Ma i m leC mp s
收 稿 日期 : 0 21 2—0 8—2 7
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许多地方的植被覆盖出现了变化,这也影响了生态环境稳定。
因此,深入了解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气候变化,还能助力环保事业的推进。
一、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度、降雨量、日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对植被的生长产生影响。
比如,气候变暖导致许多地方的植被生长季节延长,植被面积扩大;但同时干旱等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植被危机。
二、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吸收二氧化碳植被吸收二氧化碳是环保的重要一环,而二氧化碳正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严峻的因素之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随着全球温度上升,植物处于更加良好的养分环境中,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2、调节全球水循环植被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水循环,影响地表水汽量和能量平衡,从而影响大气环流。
植被的蒸腾作用既有助于地面降水,又可以使空气污染物沉淀。
此外,科学家们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植被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正证明植被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
3、影响太阳辐射植被能够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地球气候。
植被的生长和变化会影响整个区域的地表反照率,反照率的改变会影响环境温度,从而影响大气环流。
三、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植被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能环保、培育绿色科技等环保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保护植被生态系统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我们应该加强监管,控制开采森林及其他对植被系统的消耗,同时重视生态修复,营造保护植被的良好环境。
四、结语总之,植被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作用,在环保事业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影响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影响地球的气候系统一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除了人类活动所致外,还有着其他原因。
其中,植物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
本文将从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1 生长季节的变化气候变暖使得植物的生长季节向早春和晚秋延伸,而冬季的生长会减少。
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和持续干旱等)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1.2 光合作用的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降水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加快了它们的生长速度。
1.3 种类分布的改变随着气候变暖,一些植物的分布范围逐渐向北移动。
相反,一些植物由于适应不了新的气候环境而逐渐消失或减少。
这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影响。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2.1 土地的固碳作用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成有机物,从而促进土地的固碳作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2.2 生态系统的保护植物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为生态系统提供防风固沙、保护水源、改善景观等多种服务。
植被的改变对于土壤保持、水循环、气候维持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人类的利用植物不仅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还是人类的经济基础。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药材和木材等资源,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结论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对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响应,同时又对环境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植物的保护、促进植物的种植和生态恢复,以实现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周秉荣;朱生翠;李红梅【摘要】三江源区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地,是高寒生态系统的脆弱区和敏感区。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评价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
利用1961—2014年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11个监测点的草地生物量观测资料以及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的全球气候模式加权平均集合数据,通过5种估算植被NPP气候模型的对比验证,筛选出适用性好、精度高的模型构建该区植被NPP估算模型,并进行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结果表明:周广胜模型对三江源区的植被NPP模拟结果有效且精度最高,故选用该模型模拟三江源区植被NPP。
1961—2014年,三江源区植被NPP呈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平均值为59.59 gC·m-2,其中黄河源区植被NPP的年际及空间波动高于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近54 a植被NPP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但不同区域变化幅度有所差异。
气温是影响三江源区植被NPP增加的主要气象因素;未来90 a三江源区植被NPP仍呈现持续增加态势。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is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in China,even in the Asia,which is a vulnerable and sensi-tive area of high-cold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For exploring the vegetation biomass to adapt climate change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based on the mete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t 1 8 weather stations during 1 961 -201 4,biomass observation data of grassland at 1 1 monitoring sites during 2003 -201 3 and prediction data set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201 1 -21 00 from the NationalClimate Center,the applicable and high precision model was selected to estimate vegetation NPP in three -river headwaters region by comparing the five climate estimation models of NPP.And on this basis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NPP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area from 1 961 to 201 4 were analyzed and predi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ou Guang-sheng’ s model to estimate vegetation NPP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 had good applicability and the highest precision,so the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NPP from 1 961 to 201 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PP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the average was 59.59 gC·m-2,and the spatial and interannual fluctuations of NPP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area was higher than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Lancangjiang River source areas during 1 961 -2014.NPP ha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past 54 years on the whole,but the change rates in different region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The temperatur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increase of vegetation NPP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In the future 90 years,NPP in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still w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6(034)006【总页数】9页(P958-965,988)【关键词】三江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变化;预估【作者】周秉荣;朱生翠;李红梅【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1;青海省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青海海北 810200;青海省气候中心,青海西宁 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P467周秉荣,朱生翠,李红梅.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干旱气象,2016,34(6):958-965,[ZHOU Bingrong,ZHU Shengcui,LIHongmei.Temporal and SpatialCharacteristicsof Vegetation Net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Its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J].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2016,34(6):958-965],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6-0958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3条河流的发源地,孕育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和中南半岛文明[1],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其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和脆弱[2]。
保护三江源措施
保护三江源措施引言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项重要的保护三江源措施。
1. 生态修复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修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
该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森林恢复: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管理等方式恢复和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增加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水生态修复:采取合理的水管理措施,恢复和改善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建设自然保护区是必不可少的。
自然保护区是一种特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法律保护的地区。
•设立核心保护区:在三江源地区设立核心保护区,禁止一切开发和人类活动,保护该地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
•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制定管理规定和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意义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识和参与程度。
3. 生态补偿机制为了鼓励和支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补偿是指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对生态服务提供者进行补偿,以促使其继续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生态环境。
•政府补偿: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对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补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建立生态市场:建立生态市场,通过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支持生态保护工作,同时激励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和参与生态保护。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4. 法律法规保护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01=[J].
!"#$%&'()* '() 20 90
!"#$%&'(")
2003, 12 (6): 1 J9. [2] = [J]. [3] [J]. [4] = [J]. [5] ! ! ! ! ! !"#$%&'()*+,-
!"#$%&'()*+, !"#$%&'()* '()* ) !"#$ !"*
0.01 J0.21 J0.06 J0.53 J0.06 J0.57
0.10 J0.06 0.01 J0.38 0.04 0.17
!"#$%&'()*+
!"#$%&'()*+,-./0
0.30 0.28
NDVI
====
0.26 0.24 0.22 0.20 1982
!"#$%&'()*+ ! 1982J2000 ! !"#$%&'()*+20 90
!"#$%&'()*
!"#$%&'()*
8J9
!"#$%&'()*+,-./'0 !"#$ !"#$% !"# ! !"#$ !"#$%! !"#$%&'() $%& !"#$%& !"#$%&' !"#$%& !" 0.42 /10 a !"#$ ! !"#$%&' !"#$%&'()% !"#$ !" 80% !"#$%&'( '()*+ !"#$%&'()*+
!"#$%&'() !"#$%&'()
!"# !"#
!"#$%&'()*+,-./ !"#$%&' !"#$ 90 !"#$%& !"# 1982J2000 90 ! 1982J2000 !"#$%&' !"#$ !"#$ !"# !"#$ !"&'()*+
!"#$% !"#$
!%&'()* 6 J8 9J 11
NDVI
NDVI
!"#$%&'
=
=
=
180
! " # $ %
=OMMS
!"
!"#$%&
!"#$%
!"#$%&'()*+,-./01 !"#"$%&'()*+, !"#$ 20 90 ! !"#$
!"#$%&"#'
Q==
==== NDVI ==== 1
!
!"#$% 1982 J 2000 !"#$ !1982J2000 !" !" #$%& !"#$ !"
!"#$2004, 23 (3): 91J99. !"#$% !"#
!"#$! NDVI
!"#$2000, 24 (3): 379J382.
Adv. Clim. Change Res., 2006, 2 (4): 177-180
==== 2 =1982J2000 !"#$%&
2004, 30 (8): 18J21. ! !"#$%&'()* NDVI
!"#$%&'"( !"#$%& !"# ==== 3 !" ! !"# !"#$
!"2005, 60 (3): 467J478. ! ! NDVI !"#$%& L !
!"#$%&'()*+,-#./0$ '%()*$%+,-. !"#$%&'(
!"#$%&'()*+, !"#$%&'()*+,
N==
!"#$
!"#$%&'()*+,!"#$
1J 2
!"#$%&'()
!"#
5
!"#$%& !"#$%&' !"#$% !"#$
6
!"#$%& !"#$% H1 !"
!"#$%&' $%&
NDVI !"#$%
!"#$%&'()
!"#$%&'() !"#$%&
Adv. Clim. Change Res., 2006, 2 (4): 177-180
=
=
=
178
! " # $ %
=OMMS
8 km 1982 J2000 14
8 km
!"#$% ! 1982J2000 &'()*+,!" !"#$%&
! !"
20
90 !" 10 a !"#
J0.38 0.42
J0.22 0.32
0.32 0.08 !"#
J0.43 0.39
J0.22 0.67
!"#$%&'() 0.05
====
!"#$%
2
!"#$% !" !"# 0.67 !"#$ !"# !"#$ ! !"#$ $
!"#$% 1982J2000
!"#$%&'(()* !"##$%&'() 0.66 !"# !"#$%& ! !" 0.42 () !"#$%&'
!"#$ !" !" 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seasonal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NDVI i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 from1982 to 2000 2==
=
!" 1982J2000
J0.23 0.66
1982J2000 ====1982 J2000
!"#$%&'()*+,-. 20 a 3a !" !"#$% !"#$ !"#$%& # !" 23.8 mm/10 a
3==1982J2000 !"#$% (a) !( ) (b) !" ( ) !" !" #!$%&'() NDVI !" Fig. 3 Variation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heavy solid line) (a),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heavy solid line) (b), and NDVI (heavy dashed line) i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 from 1982 to 2000
Q
!W
!"#$%&'()*$%+,-
179
0.30 0.28 0.26 0.24 0.22 0.30 0.28 0.26 0.24 0.22 0.20
! /mm
!"#$%"&'(!")*+, !" 1982J 2000 !"#$% 43% km 2 99 092 km 2 263 407 km 2 !"# 30% !"# 27% !"# 73% !"#$%&' 156 442 km2
!"2004, 23 (6): 753 J759.
Tucker C J, Townshend J R G, Goff T E, et al . African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using satellite data [J]. Science, 1985, 227: 369-375.
O==
OKN== ==== 1982J2000 20
!
!"#$ !"#$%&'() !"#$%&'( 80 !"# !"#$% !"#$ !"#$ 90 !$%& 80 ( x3z 1 !" )*+,!" !" 90 !"#$%&' 20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