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实用标准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
·专家论坛·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华扬高山吴钢潘旭东钱素云一、概述经颅多普勒超声(,)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颖骨磷部、枕骨大孔、眼眶),对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适应证:脑动脉狭窄和闭塞、颈动脉狭窄和闭塞、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畸形、颅内压增高、脑死亡、脑血流微栓子监测。
操作方法和程序:探头频率选择:颅内动脉探测采用的脉冲波多普勒探头,颅外段颈动脉探测采用连续波多普勒探头。
若选择或的脉冲波多普勒探头检查颅外段颈动脉时,应降低探头发射功率和检测深度,通常功率为,最初检测深度为。
检测部位:()颖窗:分前、中、后三个声窗,通常后窗是检测大脑半球动脉的最佳选择,易于声波穿透颅骨及多普勒探头检测角度的调整,通过颖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即交通前段段,,)、后动脉(,)和颈内动脉末段(,),并可通过压迫颈总动脉判断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发育情况;()眼窗:探头置于闭合的眼睑上,声波发射功率降至;通过眼窗可以检测眼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在颖窗信号不好时可检测对侧和;颈内动脉虹吸部包括海绵窦段(段)、膝段(段)和床突上段();()枕窗:探头置于枕骨粗隆下方,发际上左右,枕骨大孔中央或旁枕骨大孔,通过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和基底动脉(,)。
检测动脉:()颅外段颈动脉:探头置于锁骨上窝,首先获得颈总动脉(,)血流信号,然后将探头沿颈总动脉长轴,声束与血管夹角小于,探头移动至下颌角水平(连续波多普勒探头)或探头位置不变,探测深度由增加至(脉冲波多普勒探头),声束朝向前内侧,获得高阻力型的颈外动脉(,)血流信号。
将声束朝向后外侧,获得低阻力型颈内动脉()血流信号。
另外,可通过颖浅动脉震颤试验作者单位: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华扬);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高山);福建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吴钢);青岛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内科(潘旭东);北京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科(钱素云)对颈内外动脉加以鉴别;()颅内动脉:通过颖窗、枕窗和眼窗分别检测双侧大脑半球动脉、椎基底动脉及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部各段血流信号。
TCD操作规范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操作规范1、目的:通过检测深度、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血流音频评估脑血管功能及病变;通过血流方向的变化判断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
2、适应证动脉狭窄和闭塞、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畸形、颅内压增高、脑死亡、脑血流微栓子监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监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监测。
3、禁忌证和局限性TCD常规检测通常无禁忌证。
但是在经眼眶探测时必须减低探头发射功率(采用功率5%~10%),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意识不清晰,不配合;检测声窗穿透不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4、仪器设备超声仪:TCD检查采用的超声仪应配备1.6 MHz或2 MHz脉冲波探头,具有多普勒频谱分析功能。
检查床:普通诊查床。
5、检查前准备TCD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要告知受检者(上午检查者)应注意正常进餐,适量饮水,以减少血液黏度升高导致的脑血流速度的减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相关病史及危险因素。
相关信息:①既往是否接受过同类检查及结果。
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或戒烟等病史或相关危险因素的时间及用药类型。
③脑缺血病变的相关症状及体征。
④与脑血管病变相关的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CT、CTA、MRI、MRA、DSA等影像图片资料。
⑤是否进行过脑动脉介入治疗和相关用药及治疗后时间、影像资料。
仪器的调整:调整好检测的角度(仪器预设置多普勒角度≤30°)、深度、取样容积的大小、多普勒频谱信号噪音比、滤波的大小、音频信号的强度、血流速度的量程等。
6、检查技术(1)检测部位及检测动脉①颞窗:分前、中、后三个声窗,通常后窗是检测大脑半球动脉的最佳选择,易于声波穿透颅骨及多普勒探头检测角度的调整。
通过颞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和颈内动脉末段(TICA),并可通过压迫颈总动脉判断前交通动脉(AcoA)和后交通动脉(PcoA)。
经颅多普勒操作手册
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内 容安全事项第一章 经颅多普勒简介1.1 简介1.2 多普勒检查的目的1.3 多普勒检查的适应症 1.4 多普勒检查的临床价值 1.5 多普勒检查所用的器械第二章 多普勒系统功能简介2.1 系统主要功能特点2.2 主要技术参数2.3 应用前景第三章 多普勒软件安装3.1 开启包装3.2 软硬件安装1〉 硬件的安装2〉 软件的安装3〉 采集卡的驱动4〉 软件数据库备份5〉 医院名称的修改第四章 多普勒系统的使用4.1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4.2 软件操作流程4.3 软件的设置管理4.3.1 软件设置4.3.2 自动分析功能4.3.3 病历管理病例查询病例浏览第五章 后记5.1 保修5.2 安全要求5.3 5.4 打印机常见故障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安全事项禁止拆卸禁止在潮湿、油烟多、灰尘多的场所使用禁止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使用禁止用湿手抓机器禁止抓着连接线随意抛转禁止摔落禁止用化学溶剂清洁产品禁止太阳暴晒禁止将液体浸入机器内禁止放在不平稳的地方尽量不要做眼窗,若要做请将功率调到最低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第一章经颅多普勒简介1.1 简介感谢您信任并选用我公司的产品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无创伤检测颅内、外血管病变的新技术,利用低频脉冲式超声波,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及自然骨孔,直接获得脑底大血管的血流信号,可评价颅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脑血管外周阻力等,是当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必备设备。
特别提示:本操作手册仅供操作人员参考。
可能书中提到的某些产配置与当前配置不符,应以当时厂家提供的标准配备为准。
1.2 多普勒检查的目的1:对各种脑血管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估;2:对各种生理、病理情况的脑血流评估;1.3 多普勒检查的适应症多普勒检查对临床诊断常见的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狭窄、脑梗死、中风、椎基底动脉系列疾病等脑血管疾病,不但适合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还因其无创伤,简便且经济的优点适合于反复多次检查,以便动态观察病情转归及疗效。
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
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一、目的经颅多普勒(transeranial Doppler, TCD )检查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采用低频率( 1.6〜2.0MHz )的脉冲波探头对颅内动脉病变所产生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客观的评价信息。
同时通过4.0MHz连续波或2.0MHz脉冲波多普勒探头检测颈总动脉( common carotid artery,CCA )、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 及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 颅外段全程获得相关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1、通过检测深度、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血流音频评估脑血管功能及病变。
2、通过血流方向的变化判断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
二、适应证1、脑动脉狭窄和闭塞。
2、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3、脑血管痉挛。
4、脑血管畸形。
5、颅内压增高。
6、脑死亡。
7、脑血流微栓子监测。
8、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监测。
9、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监测。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TCD常规检测通常无禁忌证。
但是在经眼眶探测时必须减低探头发射功率(采用功率5%〜10%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患者意识不清晰,不配合。
2、检测声窗穿透不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四、仪器设备1、超声仪:TCD检查采用的超声仪应配备1.6 MHz 或2 MHz脉冲波探头,具有多普勒频谱分析功能。
2、检查床:普通诊查床,头部枕依患者舒适要求调整。
五、检查前准备TCD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要告知受检者(上午检查者)应注意正常进餐适量饮水,以减少血液黏度升高导致脑血流速度减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相关病史及危险因素。
相关信息:①既往是否接受过同类检查及结果。
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或戒烟等病史或相关危险因素的时间及用药类型。
③脑缺血病变的相关症状及体征。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
比较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
1. 器械条件: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要求使用全封闭式超声操
作系统,并且要求操作专家准确操作完成病人血浆流动特性的监测,
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则需要一个具有开放接口仪器,以及病人
血浆流动特性的测量。
2. 病人准备: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要求病人必须充分放松,
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则不需要病人做任何准备。
3. 操作安全: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要求操作者每次测量时注
意干扰和振幅的变化,确保安全操作,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不
需要操作者特别关注。
4. 操作记录: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要求操作者精确记录血浆
流动特性,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则只需要记录振幅值。
5. 操作效率: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可以使检查过程更加快捷、准确,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检查效率可能会慢一些。
6. 持续性: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病人检查的持续性,
但是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则无法达到完美的持续结果。
总结而言,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是一项有效的技术,它可以有效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度,提升持续性,并且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检查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
·专家论坛·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华扬 高山 吴钢 潘旭东 钱素云 一、概述经颅多普勒超声(t r a n s c r a n i a l D o p p l e r,T C D)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对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1.适应证:脑动脉狭窄和闭塞、颈动脉狭窄和闭塞、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畸形、颅内压增高、脑死亡、脑血流微栓子监测。
2.操作方法和程序:探头频率选择:颅内动脉探测采用1.6~2.0M H z的脉冲波多普勒探头,颅外段颈动脉探测采用4.0~8.0M H z连续波多普勒探头。
若选择1.6M H z或2.0M H z的脉冲波多普勒探头检查颅外段颈动脉时,应降低探头发射功率和检测深度,通常功率为5%~10%,最初检测深度为20~25m m。
检测部位:(1)颞窗:分前、中、后三个声窗,通常后窗是检测大脑半球动脉的最佳选择,易于声波穿透颅骨及多普勒探头检测角度的调整,通过颞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m i d d l e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M C A)、前动脉(即交通前段-A1段,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A C A)、后动脉(p o s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P C A)和颈内动脉末段(i n t e r n a l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t e r m i n a l,I C A t),并可通过压迫颈总动脉判断前交通动脉(a n t e r i o r c o m m u n i c a t i n ga r t e r y,A c o A)和后交通动脉(p o s t e r i o rc o m m u n i c a t i n g a r t e r y,P c o A)的发育情况;(2)眼窗:探头置于闭合的眼睑上,声波发射功率降至5%~10%;通过眼窗可以检测眼动脉(o p h t h a l m i c a r t e r y,O A)、颈内动脉虹吸部(c a r o t i d s i p h o n,C S),在颞窗信号不好时可检测对侧A C A和M C A;颈内动脉虹吸部包括海绵窦段(C4段)、膝段(C3段)和床突上段(C2);(3)枕窗:探头置于枕骨粗隆下方,发际上1c m左右,枕骨大孔中央或旁枕骨大孔,通过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V A)、小脑后下动脉(p o s t e r i o r i n f e r i o r c e r e b e l l a a r t e r y,P I C A)和基底动脉(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B A)。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操作规程第1部分:检测步骤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操作规程第1部分:检测步骤2007年9月第15卷第9期—lntJCe—rebrovascDis,September2007,V ol15,No.9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操作规程第1部分:检测步骤PracticeStandardsfor【韧c聊iDopplerUltrasourdPartI:TestPerformanceAndreiV.Alexandrov,Michael久Sloan,LawrenceK.S.Wong,ColleenDouville,AlexanderY.Razumo~ky,WalterJ.Koroshetz,ManfredKaps,CharlesH.Tegeler代表美国神经影像学学会实践指南委员会着倪秀石,凌茹晶译-641?标准与指南?摘要尽管经颅多普勒(TCD)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不断被拓宽,但各机构之间的扫描方案和报告质量却存在很大差异.根据文献分析和广泛的个人经验,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开始制定qL-~D检测步骤,判读标准和操作者资质的指南.第一部分介绍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完整的诊断性频谱TCD检测.颞窗被用于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ICA)CI段以及通过前交通动脉(ACoA)和后交通动脉(PCoA)的侧支血流;眼窗被用于检测眼动脉(OA)和ICA虹吸部;枕窗被用于检测椎动脉(V A)终末段和基底动脉(BA).尽管在疾病或非疾病情况下Willis环都存在显着的个体差异,但完整的诊断性qUD检查应该包括对以下血管的评估:双侧MCAM2段(深度30~40mil1)和M1段(40~65mil1)(MCAM1段中点深度为50mill,范围44~55mm;平均长度16mill.范围5~24mil1),ACAA1段(60~75toni),ICAC1段(60~70toni),PCAP1~P2段(平均深度63I/1//1,范围55~75I/1//1),ACoA(70~80I/1//1),PCoA(58~65m//1),OA(40~50m//1),ICA虹吸部(55~65mil1),V A终末段(40~75mil1)以及BA近端(75~80mil1),中段(80~90mil1)和远端(90~110mil1).经下颌下窗检测颈部ICA远端(40~60mln)可计算出VMCA/VICA指数或Lindegaard比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进行分级.诊断性"ICD的操作目标是探测和优化上述动脉节段特异性频谱波形,确定血流方向,测定脑血流速度和血流搏动性.这些操作规程为频谱多普勒和能量运动多普勒的超声检测装置提供了有关探头位置和血流方向,取样深度和血管鉴别的一套标准的扫描方案,帮助超声实验室取得资格认证.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脑血管病;实践指南1引言自从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问世以来,其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不断被拓宽].FromtheBarrowNeⅦ_olo百calInstitute,Phoenix.AZ(All0a'eiV.Alex-ar-ov】;CarolinasMedicalCemer,Charlotte,NC(MichaelASloan);Chi—neseUni~ersityofHongKong,HongKong,China(LawrenceK.S.Wong); SwedishHospital,Seattle,WA(ColleenDouville);SentiemMedica/Sys—terns,Inc.,Cockeysville,MD(AlexanderY.R21zarnovsky):HarvardMedicalScl】ool,Boston,MA(WalterJ.Koroshetz1:Uni~ersityofGiessen,CJiessen, Germany(ManfredKaps);andWakeForestUni~ersitvMedicalCenter.Win- ston-Salem,NC(CharlesHTegeler)译者单位:20008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原文见:JNeuroimaging.2007.17:l1—18.各机构之间在TCD扫描方案,检测血管数量,常规检测的深度范围以及TCD检查的报告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鉴于血管检查实验室资格认证的重要性,需要对扫描和判读过程进行标准化.我们倡议TCD方面的专家以及美国神经影像学学会实践指南委员会(AmericanSocietyofNeuroimaging PracticeGuidelinesCommittee)和国际神经超声学组织的成员一起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南.第一部分是该专家小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测推荐的操作规程.2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测技术642?!生!旦筮鲞筮期肋JCerebrovc~cDisRuneAaslid引入单通道频谱TCDl1使用下列声窗对脑血流动力学进行无创性评价(图1A,B):颞窗,眼窗,枕窗和下颌下窗j.完整的TCD检测不仅包括双侧脑血管系统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利用这4个声窗检测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颞窗被用于检测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cerebral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颈内动脉终末段(terminalinternalcarotidarteries.TICA)或ICAC1段¨.眼窗被用于检测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和ICA虹吸部;枕窗被用于通过枕骨大孔检测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末端和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脑血流动力学应被看作是一个紧密相互依赖的系统.尽管下面的章节提供了深度范围,但应注意到血管节段的解剖形态, 血流速度和搏动性可能因解剖变异或Willis环和其他血管部位的病变而发生变化.对于存在脑缺血症状或有卒中风险的患者,神经重症监护室内的各种其他疾病患者以及慢性疾病(如痴呆)患者,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测应该包括对双侧MCAM2段(深度30~40mm),M1段(40~65lnm),ACAA1段(60~75mrn),ICAC1段(60~.,隐宙靳密曩瀚._豳忧t●^J口郁3.前部D右左F鼻蕤.1so60国.,…,1t/.)fl…/,:,jf'6005dXJ('/\Ⅷ_='…….7.,麓篓+\中线(1~4)/虹吸部上肢lG6~O.—一.~一球2j下颌骨/一一下颌下窗探头U图1TCD检测的声窗,完整评价的关键动脉节段以及中等体型成年人的检测深度范围血管旁的实心箭头示iE常的动脉血流方向;从超声探头处(F)发出的实心箭头示探头在枕窗的移动和定佗(B);空心箭头示取样容积随着超声深度的变化而改变2007年9月第l5卷第!70mm),PCAP1~P2段(55~75mm),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CoA)(70~80ITI1TI),后交通动脉(pos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PCoA)(58~65mm),OA(40~50mm),ICA虹吸部(55~65mm),V A终末段(40~75ITI1TI)以及BA近端(75~80ITI1TI),中段(80~90ITI1TI)和远端(90~105ITI1TI)的评价.虽然没有考虑强制性将TCD检查扩展到分支动脉,~HMCAM2段,但这些指南强调无论何时收到诊断性TCD的医嘱,都必须进行完整的检测,除非特别限定检测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深度随颅骨大小和个体解剖学差异而有所不同,上述血管节段可能重叠或位置更深,也就是说,BA近端可在85rnin处被发现,等等.下颌下窗被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接近颅骨人口处的ICA远端(40~60mm)血流速度以计算VMCA/VICA指数,即Lindegaard比率¨』.这种比率容易变化,因为ICA血流速度轻微降低可能会明显高估血管痉挛程度.为了缩短频谱TCD寻找声窗和识别不同动脉节段所需要的时间,对颞窗和枕窗的检测可从最大功率和较大的通道设置开始(即对给定的深度使用100%功率但不超过720mW,通道或取样容积为10~15ITI1TI).虽然这项推荐表面上违反了超声功率的合理使用低剂量原则(aslowasreasonably achievable,At_ARA),但能缩短寻找颅骨声窗的时间和更迅速地完成检测,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从而减少患者总体超声能量暴露.超声检查操作者可能更喜欢从运动模式(M型)多深度显示或较小的5~10mm频谱通道开始检测,以降低血管识别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找到声窗,则增大通道.如果在全功率时很容易找到颞窗并且获得高回波频谱,则应减小通道和降低超声功率以使患者暴露的超声能量降至最低.经眼窗或囟门进行TCD检测时,应使用较低的功率(10%).对于典型的诊断性TCD检测,使用快速的3~5s扫描速度可看到波形和频谱的细节以提高判读能力(图1C).基线放置在屏幕中间能够显示双向信号.如果血流速度很快,就需降低基线和增大标尺以避免混叠现象.调节增益使背景噪声最小但维持存在.如果颞骨厚度造成信号过度衰减而使声窗受限,则最好延长扫描时间,以便为超声操作者提供更多时间来选择探头位置,调整图像和优化多普勒频谱.如果遇到微弱的高流速信号,操作者可在极643?慢的扫描速度下调高增益以显示波形中的最高多普勒频率.调节增益可优化波形以避免混叠现象,并且使背景噪声保持在最低限度.使用包络线或波形跟踪器仔细检查自动读数的准确性,如检测到的信号微弱或怀疑包络线描记有误,则采用手动光标测量.在频谱TCD检测过程中,操作者应该I89J:(1)跟踪Willis环每条重要分支的血流走行.(2)对于每条动脉,至少识别,优化和储存2个关键点的频谱波形(图1D,F,G);对于MCA,储存近端,中段和远端信号;对于VA,储存40~50ITI1TI和60~70ITI1TI处信号;对于BA,储存近端,中段和远端信号,并且给出这些节段的长度和流速变异性.(3)识别,优化和储存任何异常或罕见的波形或信号.(4)在每个关键点测定最高流速信号.注意:可通过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和椎动脉振动或压迫试验来识别颅内血管. CCA压迫试验在美国并不常规使用,只有在直接血管成像排除CCA粥样斑块后才能采用,因有造成卒中的轻微风险.以下检测步骤和血管识别规程源自一些有关TCD的原创性研究报告和验证研究[1,2,8,10-14].深度范围和血流方向也适用于能量运动多普勒(power motionDoppler,PMD)n或经颅双功能技术引导的频谱检测.2.1经颞窗的检测步骤(图1A,B,D)2.1.1步骤1设定深度为50ITI1TI(已知MCAM1段中点深度在约50ITI1TI处13j).将探头放置在颧弓上方并略向上向前对准对侧耳/颞窗.注意:采用后颞窗时,检查开始时的探头角度可能要更向前以避开PCAP1段.寻找任何血流信号(窗口),探头角度要避免垂直,向下或过于偏后.找到一个朝向探头的血流信号,这很可能就是MCA血流.正常的MCA血流为低阻力波形(图1c),与ICA血流波形相似.减小取样深度,追踪信号至M1远端的关键点,保持信号不致丢失,通常需要微调探头角度.MCA 远端位于更上和更前方,而MCA近端则在探头与颞骨呈90.直角时更易探测到.储存MCA远端(深度为30~40ITI1TI)的最高流644?!年—第l5卷第9期胁JCerebrovascDis速信号.如发现双向信号,储存每个方向的最高流速信号(M1远端一M2近端分支).2.1.2步骤2跟踪信号,直至取样深度减至30mlTl时信号消失为止.预期MCAM2段的流速低于MCAM1段.储存所有异常信号,包括(但不仅限于)高流速,高阻力波形,湍流信号,极低阻力以及延迟性收缩期血流加速度.返回至MCAM1远端信号.2.1.3步骤3跟踪MCAM1段主干直至其中部(45~55mlT1)和位于60~65ITI1TI深度的M1段起始部,超声深度取决于成年人颅骨的厚度.由于TICA的超声信号也可能位于这些深度,因此需要注意声音和流速的改变.切记MCAM1段是ICAC1段的延续.储存MCA近端最高流速信号.MCA近端信号通常通向ICA分叉部.根据超声通道(取样容积)的大小,可在5l~65mlTl深度范围检测到ICA分叉部.在60~65mlTl处储存ICA分叉部信号以获得MCAM1段近端及ACAA1段近端信号.如果使用大通道超声,则储存分叉部的双向信号(M1/A1),这可作为鉴别其他血管的标记.2.1.4步骤4跟踪ACAA1段远端全程信号,通常到达70~75mlTl深度(ACAA1的平均长度为l3.5mlTl,范围为8~l8.5mlT1),可能终止于ACAA2段水平部,非成像多普勒技术无法可靠地将其与AJ段鉴别.在70mlTl深度处储存ACAA1段远端信号.2.1.5步骤5跟踪ACAA1段远端信号至中线深度范围(75~80mlT1).在中线深度处,ACAA1段信号可能会消失或出现一个双向信号,此时朝向探头的血流为对侧ACA.尽管在中线深度对双侧ACA的超声探测可能显示通过ACoA的前交叉充盈(anterior—crossfilling)血流模式,但实际上不可能将ACoA血流与相邻的ACA区分开来,因为超声通道总是大于ACoA本身,并且同时覆盖双侧ACAA1段和ACoA.最后,可见多条ACoA连接ACAA1段和A2段.储存所有异常信号.返回到60~65IYUTI深度处的ICA分叉部.2.1.6步骤6从ICA分叉部,探头角度向下找到60~65mlTl处的][1CA信号.如果在60~70mlTl深度处探头对ICA分叉部的角度是向下和向前的,可通过颞窗探测到ICA床突上虹吸段的远端部分.注意:TICA信号可能由于受声角度不佳而呈圆钝信号.储存所有异常信号.返回到60~65mrn深度处的ICA分叉部.2.1.7步骤7将深度设定在62mrn并缓慢将探头后转10~30..通常在ICA分叉部与PCA信号之问存在一个血流间隙(flowgap).在55~75mlTl深度范围内找到朝向(Pl段/P2段近端)和背离(P2更远端)探头的PCA信号.记住:PCAP1段起始于BA顶端,如果探头放置在颞窗后部,可在比PCAP2段更深的部位探测到PCAP1段.通过这些深度和探头的转动可探测到通过PCoA的侧支血流.储存PCAP1段或P2段最高流速信号.2.2经眼窗的检测步骤(图lE)2.2.1步骤l将功率降至最小(17mW)或10%.深度设定在50mlTl,将探头放置在眼睑上并稍向内成角.确定OA远端血流的搏动和方向.储存最佳的OA远端信号(40—50mlTl深度范围).2.2.2步骤2增加深度到55~65mlTl,探i贝0到ICA虹吸部血流信号.虹吸部信号通常位于眼窗内侧.储存60~62mlTl处(c3段或虹吸部膝段)的双向信号或最高流速信号.注意:眼窗良好时可分别取样到C2~C4段.避免取样过深和探头向上成角,因为通过良好的眼窗可探测到ACA和其他颅内血管的血流.储存朝向(()4段或虹吸部下肢)和背离(C2段或虹吸部上肢)探头的信号,除非观察到的是单向信号.在缺乏颞窗的情况下,预期通过眼窗能探测到颅内信号.注意:ACA和ICA分叉部可探测到,但对血管的鉴别较为困难,可能需采取ICA振动或压迫试验.这种方法可用来探测颅内异常高流速信血管病杂志2007笙旦筮!鲞筮翅鲨号,但很难鉴别血管狭窄或侧支循环.2.3经枕窗的检测步骤(图1F)2.3.1步骤1将系统调回到全功率.探头放置在中线距颅骨边缘下方1英寸(2.54cm)处并将其对准鼻梁.深度设定在75mm(推测的双侧V A终末端和BA近端位置).辨认背离探头的血流信号,即找到窗口.该信号可被认为是V A终末段(探头略向外侧成角)或BA近端(探头居中并略向上成角).增加深度并跟踪背离探头的血流.对于大多数成年人,随着深度的增加,超声束移向BA近端.在深度设定为80mm处储存BA近端信号.2.3.2步骤2跟踪BA至90mm深度(BA中段).从BA近端移向BA中段或远端,需在颈部向尾侧轻微推压探头并向上倾斜,因为BA远端位于近端血管的头侧.可能在不同深度发现双向信号,其中朝向探头的低阻力血流信号来自小脑动脉.储存所有异常信号.2.3.3步骤3跟踪BA远段至100~105mm深度,直至信号消失或被前循环信号替代.储存BA在最深处的最高流速信号.2.3.4步骤4逐渐缩减超声深度至80mm,向后跟踪BA主干并确认刚才的发现.2.3.5步骤5将探头放置在距中线外侧约1英寸(2.54cm)处,探头朝向鼻梁或略朝向对侧眼部.找到背离探头的V A血流.从75mm到40mm深度跟踪VA颅内终末段走行.在60mm深度处或最大流速深度处储存V A信号.可能会在不同深度发现双向信号,其中朝向探头的低阻力血流信号来自小脑后下动脉.枕骨下超声探查过程中也可发现低流速/f氐搏动的静脉血流.2.3.6步骤6将探头放置在对侧距离中线1英寸(2.54cm)645?处.从80mm到40mm深度在对侧血管重复VA 检测步骤.在60mm或最大流速深度处储存VA信号.2.4经下颌下窗的检测步骤(图1G)2.4.1步骤1将探头放置在颌骨下外侧和胸锁乳突肌前内侧.探头方向朝上,稍朝内.深度设定为50mm.找到背离探头的低阻力血流.2.4.2步骤2深度从50mm增加到60mm,以及从50mm降低到40film.在显示最大流速深度处储存ICA远端信号. 在较浅深度,短暂性轻叩动脉以区分颈外动脉血流信号.2.5操作建议1在颞窗检测开始时,避免探头过度向前,过度向后或与颞骨垂直成角.2不要在最初获得信号处停留.始终保持寻找更高的流速信号,就信号强度而言,流速更高的信号强度不一定最强.3一旦找到最高流速信号,在改变超声探查深度时要避免信号丢失;尽可能在同一个声窗内通过轻微改变探头角度跟踪动脉走行("跟着血流走").牢记成年人Willis环动脉的正常深度范围(图1D)和血流方向.4在通过一个窗口对所有血管节段探测完成之前不要让探头离开颅骨.5如果患者躁动或检测被中断,应记住探头的位置和角度.6如果一侧颞窗不良,缺失或无法进入,使用跨越中线的超声探查寻找对侧MCA/ACA 信号.[在没有直接成像的情况下,跨越中线进行超声检测比较困难.可测量患者颅骨直径以确定中线深度.多数成年人的中线位于70~80nqi/]之间.一旦跨越中线,血管鉴别就变成相反的:对侧ACAA1 段血流朝向探头(范围75~85mm),其他动脉血流则背离探头:MCAM1段(范围85~105mm),TICA(80~85mm)以及646?笪疸盘圭!生!旦筮卷期砌一cPCAP1/P2段(75~83mm).位于中线深度的BA顶端以及对侧PCAP1段最近端在经颞窗检测时血流朝向探头.]7若非必需,不要过度增益信号(如果血流频谱很容易探测到,应该没有或仅有最小的背景噪声信号).8如果信号微弱,则应增大取样容积,降低扫描速度,提高增益以"放大"信号,并且采取手动测量.9常规进行完整的检测.记录所有大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血流方向(图1D),重复检测缺失的动脉节段.搏动指数受心率的影响,如果考虑将来的随访研究,也应记录心率.TCD显示的动脉节段缺失不一定表示动脉闭塞.10应记住,血管鉴别有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可从研究正常个体和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病变的病例中获得经验.11始终如一地按照标准超声检测方案进行TCD检测.记录与TCD判读有关的信息. Moehring和Spencer发明的经颅PMD可以协助寻找声窗和鉴别血管.PMD或M型超声同时显示颅内数立方厘米空间范围的血流强度和方向(图2A).这种检测模式的优点是能在探头的特定位置和方向显示收集到的所有血流信号(图2B和c).因为使用单通道频谱TCD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寻找声窗的技巧,所以PMD有望使TCD检测变得更加容易,即使对缺乏经验的操作者亦如此n.由于PMD能提供多深度信息,寻找声窗不依赖于单深度的频谱分析,因此,操作者可在PMD 显示器上同时评价多个深度的彩色编码血流图形, 选择能够获得对目标血管进行最佳校正的声窗方位(图2).PMD实时显示既可作为一种声窗寻找工具,也可指导更加完整的频谱分析.在图2中,频谱分析的深度可通过横跨PMD显示器的黄线来确认.虽然PMD显示可能包括血流紊乱的诊断信息,但它不能替代频谱分析进行诊断性TCD判读.即使通过PMD或彩色血流双功能技术确认声窗和血管,任何时候也必须对颅内动脉关键节段进行频谱分析.颞窗缺失应记录在报告中,并且这不应该妨碍对其他声窗TCD检测的评价.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1)检测的Et期和时间;(2)患者姓名,人口统计学图2PMD显示作为寻找声窗的工具和完整频谱多普勒分析的指导表1假设Willis环动脉与声束的夹角为0.时的正常深度,血流方向和平均流速数值针对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十ACAA2段可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中通过额窗检测到表2不同头颅直径儿童的预期动脉深度(mm)头颅直径近端MCA远端MCAICA分叉部ACAPCA12cm30~5430~365O~545O~5840~6Ol3cm30~583O~3652~5852~6242~66l4cm34~6234~4056~6456~6846~70超声深度是指同侧颞窗的超声深度[.3'3血管病杂志2007年9月筮鲞箜!塑丝,塑QQ:!::2资料和病历编号;(3)临床适应证;(4)检测过程的描述;(5)获得数据的陈述;(6)未能成功检测的原因.如颞窗缺失;(7)对超声检测数据的判读;(8)与先前检测结果的比较(如果以前进行过检测);(9)本次检测的临床意义.表1总结了已发表的研究中282成年人正常深度范围(表2为儿童),血流方向和流速数值.另外,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中也可通过额窗检测ACAA1段和A2段_3引.然而,这种方法经常无法穿透颅骨,而且检查结果尚未得到血管造影的验证.虽然这并不是诊断性TCD检测的必需部分,但操作者应该知道和使用这一潜在的声窗,尤其是在怀疑ACAA1~A2段病变时,包括颅内动脉狭窄,血管炎,ACA血管痉挛等.本系列后面的部分将详述特殊的TCD操作,判读异常检测结果的诊断标准以及神经血管超声操作者和判读医师的资质标准.参考文献AaslidR.Markavalderq'M.NomesH.Nol1invasi,etranscranialDoppler ultrasoundrecordingofflow~elocityinbasalcerebralarteries.J Neurosurg,1982,57:769—774.AaslidR,ed.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hy.Wien:SpringerV erlag; 1986.39—59.ReportoftheAmericanAcademyTechnologyAssesstm~Subconm~ittee1990,40:680—681.ofNeurologyqherapeuticsandTranscranialDoppler.Neurology,BabikianVL,FeldmarmE,WechslerLR,eta1.TranscranialDoppler ultrasonography:year2000update.JNeuroimaging,2000,10:101一l15.5Slo~mMAIexandrovAv-TegelerCHeta1.Assessment:transcranial Dopplerultrasonography:reportoftheTherapeuticsandTechnology AssessmemSubcommitteeoftheAmericanAcademyofNeurology. Neurology,2004.62:1468—1481.(accessedNov29.2006).7LindegaardKF,NornesBakkeSJ,eta1.Cerdralvasospasmdiagnesis by瑚e∞6ofaI.印hyandblood~elocityilleasur~.ActaNetrochir (Wien),1989.100:12—24.8OtisSM,RingelsteinEB.1hemmscranialDo#erexanlimtion:rrinciples andapplicafiomoftrmscvanialDopplersoneffal~.In:TegelerCH, Babiki锄VL,GomezCReds.Neurosonology.StLouis:Mosbv.1996. 140一】55.9AIexandrov,NeymeyerM1ntracranialcerebrovascularultrasotmdexaminationtechniques.In:AIexandrovAV,ed.CerebrowscularU1trasotmdinStrokePreventionandTreatment.NewY ork:Futura/ Blackwel1Publishing,2004.17—31.10HennericiM,RautenhergW,SitzerG,eta1.TranscranialDoppler ultrasotmdfortheassessmentofintracranialarterialflow~elocitv——Part1.Examinationtechniqueandnormalmines.SurgNeuro1.1987.647?27:439—448.11V onReutemGM,BudingenI4A,eds.131trasotmdDiagnosisofCerebro—VdSCularDisease.Stuttgart:GeorgThiemeV erlag,1993.76—80.12Babikianv.SloanM八TegelerC}I,eta1.TranscranialDopplerⅧIida- tionpilotstudy.JNeuroimaging,1993,3:242—249.13MomeinLH,Razunqo-~skyAy'AckernlanSJ,eta1.V alidationof trmlscrmaialDopplerultrasolmdwithastereotacticneurosurgical technique.JNeurosurg,1995,82:972—975.14HeimeficiM.Neuerburg.HeuslerD.eds.V ascularDia~osisWithU1trasotmd:ClinicalReferencesthcasestudies.Stuttgart:Thieme,l998.15MoebringMA,SpencerMP.PowerM-modctranscrmfialDoppler ultrasotmdandsimultaneoussinglegatespectrogram.U1trasotmdMedBio1.2002.28:49—57.16BogdahnU,BeckerG,Schlief&eta1.Contrast-enhancedtranscranial color.codcdreal-timesonography.Stroke.1993.24:676—684.parati,,estudyoftranscranial colorduplexsonolgaphyandtranscranialD0ersonographyinadults. JNeurosurg.1993.78:776—784.18SchorangM,WalterJ.Evalt~ionofthe:rt吐旷(i1arpOsteriorsystembytramcranialcolord~lexsonoffa#ayinadults.Stroke.1992.23:1577—1582.19FuiiokaKA,GatesDT,Spencer^,【P.Acomparisonoftranscranial Doppler.n啦andstandardstaticpLdse恍Do#erintheassesslilel~ ofintracranialhemodymmics.JVascTcchm1.1994.18:29—35.20BarrelsEFnchsH|LFlugelKA.ColorDopplerin~ngofbasalcer&ral arteries:normalreferencevaluesandclinicalapplicatiom.Angiology,1995, 46:877—884.21Baun~paratixestudyofpower—based,ersus meanfrequency-basedtramcranialcolor-codcdduplexsonographyin normaladults.Stroke.I996.27:IOI—104.22BarrelsEFlugelKAQumaitati~ell-/easurelne/llsofblcodflow~elocityin hasalcerebralarterieswithtr~scraniald~lexcolor-flowir瑾嗥A comparmi~estudyincomemiomlmmscranialDopplersonoff'alay.J Neuroimaging,1994.4:77—81.23BartelsE.ed.Color-CodcdD~lexUltrasonographyoftheCerebral Arteries:AtlasandManua1.Stuttg~t:Schattauer.1999.24Gillard3H,Kirkl'll~ffllFJ,LevinSD,eta1.Amtornicalvalidationofrmd~e cerebralarterypositionasidentifiedbytrm~crarfialpulsedDoppler ultrasot~ld.JNeuro1NeurosurgPsychiatry,1986.49:1025—1029.25AIexandrovA V,ed.CerebrovascularU1trasolmdinStrokePre~emion andTreatment.Oxford:Blackwel1Publishing.2004.106一l10.26VnReutemGM.BudingenI4A.eds.U1tras0tmddiagnosisofcerebro—WdSCulardisease.Stuttgart:GeorgThiemeVerlag,1993.27AIexandrovAV'DemchukAM.SurginWS.Insonationmethodand diagnosticflowsignaturesfortranscranialpowermotionfM—mode) Doppler.JNeuroimaging,2002,12:236—244.28AdamsRJ,Nic}sFr,FigueroaReta1.TramclmaialDopplercortelation withcerebral~iogra0hyinsicklecelldisease.Stroke,1992,23:1073一】O7729AdamsRJ,McKieV,NicholsF.eta1.1l】euseoftranscrmaial ultrasonographytopredictstokeinsicklecel1disease.NEnglJMe(L 1992.326:605—610.30StolzE,lM,Kemeta1.Frontalbonewindowsfortranscranial color.codcdduplexsonographyStroke.1999.30:814—820.31NicholsFT,JonesAM.AdamsRJ.Strokepre~emioninsicklecell disease(STOP)studyguidelinesfortranscranialDopplertesting.J Neuroimaging,2001.11:354—362.32BulasDJ,JonesSeibertJJ,eta1.TrmlscranialDoppler(TCD) screeningforstrokepre~emioninsicklecellanemia:pitfallsin techniquevariation.PediatrRadiol,2000,30:733—738.(收稿日期:2007—08—15)。
经颅多普勒安全操作流程
经颅多普勒安全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经颅多普勒安全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经颅tcd操作方法
经颅tcd操作方法经颅TCD(Transcranial Doppler)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血流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测量颅内的血流情况。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病变的情况,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经颅TCD检查主要通过超声探头对颅骨进行超声传导,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脑血流速度。
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颅骨开颅或穿刺,具有非侵入性、无创伤、重复性好等优点,而且可以在床旁进行常规检查。
经颅TCD检查过程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应当保持舒适的位置,如仰卧位或坐位。
头部要求光洁,没有头发或其他障碍物。
需要保持安静,以避免误差干扰。
2. 超声探头选择:通常采用2MHz或4MHz的低频探头。
较低的频率可以提高脑血流的检测深度,但是对于表浅血管可能会影响分辨率。
3. 探头定位: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颅骨的特定位置上。
通常在颞骨窗、额骨窗、枕骨窗等位置进行检查,以获取不同部位的脑血流速度。
4. 超声图像获取:在探头放置到位后,开始进行图像获取。
医生通常会调整超声设备的参数,使超声波能够穿透颅骨,获取到目标脑血管的速度和血流方向。
5. 脑血流速度测量:通过临床判断并调整超声设备的参数,医生可以测量到不同脑动脉的脑血流速度。
根据测定血流速度和脉搏波形的变化,可以评估脑血管病变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6. 结果分析和报告:根据脑血流速度的测量结果,医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
一般来说,脑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可能表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而脑血流速度增高可能表明脑动脉瘤或血管扩张等。
经颅TCD检查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操作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 技术操作熟练: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超声设备的操作,了解各种参数的调整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测量脑血流速度。
2. 颅骨窗选择:根据病情和需要,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颅骨窗进行检查,以获取到目标脑血管的速度。
3. 注意舒适度和安全性: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 ETCD)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影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和诊断一些脑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
操作规范是确保该技术操作正确、结果准确和安全的重要指导文件。
以下是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与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操作规范的对比。
1.操作目的和适应症:传统TCD操作是为了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如颅内血管阻塞、脑动脉痉挛等。
而ETCD操作的目的主要是评估脑微血管的微循环血流情况,揭示脑局部的代谢和血供状态。
2.操作步骤:传统TCD操作主要包括定位探头、设置参数、记录指标和数据分析。
ETCD相比之下,操作更为复杂。
首先要采用特定的超声造影剂,如微气泡或纳米颗粒,然后进行鉴别脑组织与血管的图像。
在ETCD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多个模态的图像信息进行多平面重建和数据融合,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检查评估指标:传统TCD操作主要评估头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动脉痉挛程度。
而ETCD操作则需要评估脑微循环的脑血流速度、细胞通透性和毛细血管容量等指标,从而全面了解脑血流的代谢和氧供情况。
4.安全注意事项:传统TCD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主要是避免超声波对头颅的热和机械效应。
而ETCD操作的安全性更为关键,主要是在使用超声造影剂时需注意其与机体的相容性,避免过度剂量引起不良反应。
5.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传统TCD操作的数据主要是血流速度曲线,结果一般通过判断脑动脉痉挛程度来进行诊断。
而ETCD操作的数据分析更加复杂,需要依靠多模态图像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和多平面重建,通过评估脑微循环的多个指标来得出结论。
总体来说,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相对于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更加复杂和严谨,需要更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ETCD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评估脑微循环血流情况,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流程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操作流程详解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是一种无创、安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评估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经颅多普勒手法技巧
经颅多普勒手法技巧
以下是 7 条关于经颅多普勒手法技巧:
1. 嘿,你知道吗?做经颅多普勒检查时,手法可得轻柔点,就像抚摸小猫咪一样,可不能粗暴哦!比如给患者调整体位时,要轻手轻脚的,不然患者得多不舒服啊!这样检查结果能不准确吗?
2. 经颅多普勒手法里,找准位置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射箭要瞄准靶心呀。
你想想,要是位置都找不对,那不是白忙乎啦?就像上次我给一个患者做,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准,检查结果才靠谱呀!
3. 哎呀呀,操作经颅多普勒那得有耐心呀!不能着急忙慌的,这可不是赶火车。
比如寻找血管信号的时候,得慢慢来,一点一点地试探,不然怎么能捕捉到清晰的信号呢,你说是不是?
4. 经颅多普勒手法技巧里,把握力度也是关键呀!就像骑自行车掌握平衡一样。
力度大了小了都不行,大了患者难受,小了又测不准确,得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可不容易呢!
5. 嘿,经颅多普勒的手法可不能一成不变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应变呢,就跟玩魔方似的,得不停地转动变化。
有次遇到个特殊情况,我就得马上改变手法,不然怎么能得到准确结果呢?
6. 你们有没有觉得,做好经颅多普勒手法就像是在跳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呀!每个动作都要流畅自然。
比如探头移动的过程,要行云流水般地进行,这样才能高效又准确呀!
7. 操作经颅多普勒真的需要很细心呢,就如同在拼凑一幅复杂的拼图。
从一开始的准备到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不能马虎。
像按压力度、角度调整等,任何一个小细节没做好,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呀!所以呀,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哟!
我的观点结论:经颅多普勒手法技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和患者体验,我们要不断钻研和提升自己的手法水平。
经颅多普勒操作手册
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内 容安全事项第一章 经颅多普勒简介1.1 简介1.2 多普勒检查的目的1.3 多普勒检查的适应症 1.4 多普勒检查的临床价值 1.5 多普勒检查所用的器械第二章 多普勒系统功能简介2.1 系统主要功能特点2.2 主要技术参数2.3 应用前景第三章 多普勒软件安装3.1 开启包装3.2 软硬件安装1〉 硬件的安装2〉 软件的安装3〉 采集卡的驱动4〉 软件数据库备份5〉 医院名称的修改第四章 多普勒系统的使用4.1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4.2 软件操作流程4.3 软件的设置管理4.3.1 软件设置4.3.2 自动分析功能4.3.3 病历管理病例查询病例浏览第五章 后记5.1 保修5.2 安全要求5.3 5.4 打印机常见故障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安全事项禁止拆卸禁止在潮湿、油烟多、灰尘多的场所使用禁止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使用禁止用湿手抓机器禁止抓着连接线随意抛转禁止摔落禁止用化学溶剂清洁产品禁止太阳暴晒禁止将液体浸入机器内禁止放在不平稳的地方尽量不要做眼窗,若要做请将功率调到最低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第一章经颅多普勒简介1.1 简介感谢您信任并选用我公司的产品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无创伤检测颅内、外血管病变的新技术,利用低频脉冲式超声波,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及自然骨孔,直接获得脑底大血管的血流信号,可评价颅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脑血管外周阻力等,是当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必备设备。
特别提示:本操作手册仅供操作人员参考。
可能书中提到的某些产配置与当前配置不符,应以当时厂家提供的标准配备为准。
1.2 多普勒检查的目的1:对各种脑血管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估;2:对各种生理、病理情况的脑血流评估;1.3 多普勒检查的适应症多普勒检查对临床诊断常见的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狭窄、脑梗死、中风、椎基底动脉系列疾病等脑血管疾病,不但适合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还因其无创伤,简便且经济的优点适合于反复多次检查,以便动态观察病情转归及疗效。
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操作方法
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操作方法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脑血流量和脑血管疾病。
下面介绍一下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的操作方法。
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前,需要准备以下物品:- 经颅多普勒仪器- 发泡剂- 超声凝胶- 超声探头- 纸巾- 消毒液- 手套2.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超声探头涂上一层超声凝胶,以便于探头与头皮之间的接触。
然后,将探头放置在头皮上,调整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准确地探测到脑血流量。
(2)发泡剂注入将发泡剂注入静脉,使其进入脑血管。
发泡剂会在血管内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会反射超声波,从而产生回声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被经颅多普勒仪器捕捉到,并转化为图像。
(3)检测脑血流量经颅多普勒仪器会将回声信号转化为图像,显示出脑血流量的情况。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图像来判断脑血流量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
(4)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需要将超声探头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需要向患者解释实验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 注意事项在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发泡剂注入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速度,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 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实验结束后需要对仪器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 实验结果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判断,患者不应自行解读结果。
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是一种安全、无创、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血流量和脑血管疾病的情况。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脑多普勒超声操作方法
脑多普勒超声操作方法脑多普勒超声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脑血流情况。
它通过声波的方式来检测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和流量,并帮助医生判断脑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堵塞或异常血流情况。
下面是脑多普勒超声的操作方法的详细介绍。
1.准备工作在进行脑多普勒超声检测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仪器和相关器械。
检查仪器包括多普勒超声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等。
同时需要准备好适量的超声胶,以便在检查过程中使用。
2.患者准备请患者躺在检查台上,头部稍微抬高,并保持身体舒适放松的姿势。
将患者的头部稍微转向一侧,以便于操作。
在检查过程中,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步骤,并获得其同意。
3.设置仪器参数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型,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进行检查。
将超声探头插入探头连接接口,并将仪器与计算机或显示屏连接。
然后,打开仪器的电源,调节好亮度和对比度等显示参数。
4.彩色多普勒图像采集将适量的超声胶涂抹在超声探头的检查窗口上。
然后,将超声探头平稳地放置在额部或颞部的皮肤上。
在操作过程中,应轻轻按压,以保证超声探头与皮肤表面的接触紧密。
5.程序选择和参数调节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诊断程序,如颈内动脉、椎动脉、脑动脉等。
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好仪器的参数,如频率、增益、波形采样速率等。
6.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测量将超声探头平稳地移动,以便于观察不同脑血管部位的血流情况。
观察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参数,并记录下来。
如果需要,可以对比不同部位的数据,以便于进一步分析。
7.彩色多普勒图像分析观察彩色多普勒图像,以便于评估血流情况。
通过彩色多普勒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血流的速度和方向,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血流情况。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图像重建和测量,以进一步研究。
8.结果分析和报告根据脑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如果发现异常血流情况,应进一步评估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临床医生进行报告。
在报告中应详细描述检查方法、发现的血流异常和相应的诊断结论。
总结起来,脑多普勒超声操作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患者准备、仪器参数的设置、图像采集、参数调节、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测量、图像分析、结果分析和报告。
脑超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常规筛查1.目的通过检测深度、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血流音频评估脑血管功能及病变;通过血流方向的变化判断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
2.适应证动脉狭窄和闭塞、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畸形、颅内压增高、脑死亡、脑血流微栓子监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监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监测。
3.禁忌证和局限性TCD常规检测通常无禁忌证。
但是在经眼眶探测时必须减低探头发射功率(采用功率5%~10%),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意识不清晰,不配合;检测声窗穿透不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4.仪器设备超声仪:TCD检查采用的超声仪应配备1.6 MHz或2 MHz脉冲波探头,具有多普勒频谱分析功能。
检查床:普通诊查床。
5.检查前准备TCD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要告知受检者(上午检查者)应注意正常进餐,适量饮水,以减少血液黏度升高导致的脑血流速度的减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相关病史及危险因素。
相关信息:①既往是否接受过同类检查及结果。
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或戒烟等病史或相关危险因素的时间及用药类型。
③脑缺血病变的相关症状及体征。
④与脑血管病变相关的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CT、CTA、MRI、MRA、DSA等影像图片资料。
⑤是否进行过脑动脉介入治疗和相关用药及治疗后时间、影像资料。
仪器的调整:调整好检测的角度(仪器预设置多普勒角度≤30°)、深度、取样容积的大小、多普勒频谱信号噪音比、滤波的大小、音频信号的强度、血流速度的量程等。
6.检查技术(1)检测部位及检测动脉① 颞窗:分前、中、后三个声窗,通常后窗是检测大脑半球动脉的最佳选择,易于声波穿透颅骨及多普勒探头检测角度的调整。
通过颞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和颈内动脉末段(TICA),并可通过压迫颈总动脉判断前交通动脉(AcoA)和后交通动脉(Pco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流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TCD自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明以来,这项技术在临床的使用不断扩展。
但检查程序、需要检测的血管数量、常规使用的深度范围以及报告形式各有不同。
鉴于血管检查的重要性,有必要制定标准化的检查程序和诊断标准。
1 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查技术TCD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Rune Aaslid报导了利用单通道频谱TCD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操作过程中使用了颞窗、眼窗、枕窗及下颌下窗(图1A、B)。
完整的TCD检查不仅要评价双侧脑血管,还要利用上述4窗分别探查前循环和后循环的血流情况。
颞窗通常是用来探查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ICA)终末段或颈内动脉C1段的血流信号。
眼窗用于眼动脉(OA)和颈内动脉虹吸部检查。
枕窗则通过枕骨大孔来观察椎动脉(VA)远端和基底动脉(BA)。
脑血流动力学应该被视为一个内部相互依赖的系统。
尽管每段血管都有自己的特定深度范围,但是应该意识到它们的形态学表现、血流速度以及搏动情况会因解剖变异不同,因Willis环或其它部位的血管出现疾患而受到影响发生变化。
无论是脑缺血还是存在卒中风险,以及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或有痴呆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施行完整的诊断性TCD时,均应检查双侧的脑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M2段(深度30~40 mm),M1段(40~65 mm),大脑前动脉A1段(60~75 mm),颈内动脉C1段(60~70 mm),大脑后动脉P1~P2段(55~75 mm),前交通动脉(AComA)(70~80 mm),后交通动脉(PComA)(58~65 mm),眼动脉(40~50 mm),颈内动脉虹吸部(55~65 mm),椎动脉(40~75 mm),基底动脉近段(75~80 mm)、中段(80~90 mm)、远段(90~110 mm)。
尽管没有额外要求一定要对血管分支进行检查,例如大脑中动脉的M2段,但只要诊断需要就应该实施完整的TCD检查。
由于头颅大小不同及存在个体差异,上述各段血管的检测深度彼此之间会有重叠,或者位置比叙述的更深,例如BA 近端深度可能达到85 mm等。
为了缩短使用频谱TCD寻找声窗和判定各个血管节段的时间,经颞窗及枕窗检查开始时可将功率调至最大并采用较大的取样容积(例如,输出功率100%,但不要超过720 mW,取样容积10~15 mm)。
尽管这种方法表面上违反了最小剂量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但这样做可以缩短寻找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声窗的时间,缩短整个检查所需的时间,降低患者总体接受的超声曝光量。
超声操作者可能更愿意开始时使用M-模(motion mode)多深度展示或5~10 mm的较小取样容积,这有助于血管的识别,找不到声窗时再加大取样容积。
如果在输出功率100%时颞窗血流信号很容易采集而且信号强度高,就应减小输出功率和取样容积使患者的超声曝光量降低到最小。
经眼窗或囟门检查时应使用低输出功率(10%)。
诊断性TCD检查通常使用3~5 s的快速屏幕扫描以显示波形及频谱的细节,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分析,基线放置在屏幕的中间以便显示双侧信号。
如果血流速度高,就需要增加纵坐标血流速度刻度比例尺,降低基线以避免频谱的收缩峰翻转至基线下方产生重叠(倒挂现象)。
增益的调节应使频谱清晰显示的同时背景噪声保持在最小。
如果由于声窗窄(例如颞骨较厚)导致信号衰减,则可以适当延长扫描时间,以便超声操作者有时间调整探头位置使多普勒频谱信号显示更清晰。
对于信号强度弱的高速血流信号,超声操作者可通过加大增益、选用最慢的屏幕扫描,来显示更高的多普勒频移。
好的波形显示应该无倒挂且背景噪声最小,可通过调节增益完成。
使用血流速度自动计算功能时需重复确定包络线与波形相吻合,如果探查到的信号弱或认为包络线不准确时则可以使用人工测量。
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中,操作者应该做到:(1)检查Willis环中每一主要分支的血流情况。
(2)识别、优化每条动脉频谱,并记录至少2个关键点的波形,存储大脑中动脉近段、中段及远段波形,椎动脉深度为40~50 mm和60~70 mm处波形,基底动脉近段、中段及远段波形,并且要标出它们的长度范围和血流速度变化。
(3)识别、优化和记录所有变异或异常的波形或信号。
(4)测量每一个关键点的最高流速。
需要注意的是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敲击或压迫试验,可以用来鉴别颅内血管,但使用时需格外小心。
由于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可能导致卒中,所以在美国不列为常规,除非有直接的血管影像可以排除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方能使用。
以下的步骤和血管识别标准适用于M-模或经颅双功能超声的频谱检查。
1.1 颞窗检查步骤第一步:设置检查深度为50 mm(50 mm左右的深度是大脑中动脉M1段中点)。
探头放置在颧骨弓上方对准对侧耳廓或声窗,然后稍稍向上、向前调整角度,如果使用后颞窗,需注意探头的角度应更向前以避免在检查开始时探测到大脑后动脉P1段。
寻找任何血流信号(窗),避免直接切入、向下或太向后倾斜探头;寻找直接朝向探头的血流信号,很可能就是MCA。
正常的MCA波形为低阻力频谱,与ICA血流模式相似。
降低深度,连续观察至M1段远端,通常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探头的角度,远端MCA的位置更靠上或靠前,而检测近端MCA时探头角度要直一些,通常与颞骨垂直在30~40 mm处记录远端MCA最高血流速度信号。
如果发现双向信号,需记录每个方向的最高血流速度信号(M1远端~M2近端分支)。
第二步:连续观察直至在深度30 mm左右血流信号消失。
正常时大脑中动脉M2段比M1段的血流速度低,记录所有异常信号,例如高流速、高阻力频谱、血流信号紊乱、阻力极低和收缩期血流加速度时间延迟等。
返回到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
第三步:沿着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探查至中段(45~55 mm)和起始部(60~65 mm),注意深度依据成人患者头颅的大小不同可能会有出入。
ICA的终末段也可能在此深度出现,应注意声音和血流速度的变化。
牢记大脑中动脉M1段是颈内动脉C1段的延续。
记录近端MCA的最高血流速度信号。
沿近端MCA信号通常可以找到ICA分叉处。
深度范围一般多在51~65 mm左右,但依取样容积的不同其深度范围会有变化。
记录深度60~65 mm的ICA分叉处信号,该处可同时得到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和大脑前动脉A1段近端的血流信号。
使用足够大的取样容积同时记录分叉处的双向血流信号(M1/A1),有助于其他血管识别。
第四步:探查大脑前动脉A1段远端全长,通常到70~75 mm深度(大脑前动脉A1段平均长度13.5 mm,范围8~18.5 mm)。
探查可能止于大脑前动脉A2水平段,但由于多普勒显示的是频谱而非影像,所以不能准确区分A2段与A1段。
在70 mm深度记录远端A1段ACA频谱。
第五步:沿着远端A1段ACA信号探查至中线位置(75~80 mm)。
在这个位置A1段ACA会消失或出现双向血流信号,其中朝向探头的血流信号是对侧的ACA。
尽管在中线深度看到的双侧ACA信号可能是流经前交通动脉的血流,但由于取样容积通常大于AComA的直径,并且覆盖双侧A1段ACA和AComA,因此很难区分AComA和邻近的ACA。
另外,AComA常见于大脑前动脉的A1和A2交界处。
记录所有异常信号。
返回到60~65 mm ICA分叉处。
第六步:从ICA分叉处,探头向下在60~65 mm深度寻找终末段ICA(TICA)信号。
如果探头在ICA分叉处,深度范围60~70 mm向下、向前成角,可通过颞窗找到虹吸段远端。
需注意由于检查角度的限制,可能导致TICA信号不连续。
记录所有异常信号。
返回到60~65 mm ICA分叉处。
第七步:设定深度为62 mm并且缓慢将探头向后转动10~30度寻找PCA。
通常ICA分叉处与PCA之间有一段无信号区。
在55~75 mm范围可找到朝向探头(P1/近端P2)及远离探头(远端P2)的PCA信号。
应注意大脑后动脉P1段源自于BA顶部,如果探头位于后颞窗时,大脑后动脉P1段的检测深度可能会比P2段更深。
使用同样角度和深度范围检测时还可以发现流经PComA的侧支血流。
记录P1或P2段PCA的最高血流速度频谱。
1.2 眼窗检查步骤第一步:功率减至最小(17 mW)或10%。
设定检查深度为50 mm,把探头放置在眼睑上方稍稍向内成角,判断眼动脉远端的血流搏动及方向,记录最佳的远端OA信号(深度范围40~50 mm)。
第二步:增加深度至50~55 mm寻找ICA虹吸部血流信号,虹吸部信号通常可于眼窗的正中获取,在60~62 mm记录双向信号或最高血流速度信号(C3或虹吸膝部)。
眼窗信号强时C2~C4段可能分别显示。
避免太深和探头向上,否则眼窗信号强时会检测到ACA和其他颅内血管。
如果只得到单方向的血流信号,记录朝向探头(C4或床突下段)或远离探头(C2或床突上段)的血流信号。
没有颞窗的患者,可以通过眼窗来获取颅内动脉的信号。
需注意尽管能探查到ACA及ICA的分支,但是血管识别有一定困难,也许需要做颈动脉敲击或压迫试验。
通过眼窗检测颅内动脉常被用来获取异常的颅内动脉高速血流信号,但不能准确区分是狭窄还是侧支代偿。
1.3 枕窗检查步骤第一步:功率调回至最大。
将探头放置在颈后部正中距颅骨边缘大约2.54 cm 处,并对准鼻梁。
设定深度为75 mm(即双侧VA终末段和 BA近段的位置),探查血流方向背离探头的信号,即寻找声窗,获得的血流信号可指定为是某一侧VA终末段(探头稍稍向侧方成角)或近段BA(探头置于内侧并稍向上成角)。
沿着背离探头的血流方向增加深度,在大多数成年人这种深度的增加会使声束指向近段BA,在80 mm左右深度记录近端BA血流信号。
第二步:沿着BA探查至90 mm深度(BA中段)。
在颈后轻轻地推动探头尾部便可探查到BA中段和远段,但探头要向上翘起,因为相对于近段血管而言BA远端位置更偏于头侧,几乎在各个深度都可以探测到双向的血流频谱,朝向探头的低阻力血流来自小脑动脉,记录所有异常的信号。
第三步:沿着远端BA探查至100~105 mm深度,直到BA血流信号消失或被前循环血流信号替代,记录BA最远端的最高血流速度信号。
第四步:沿着BA主干返回,检查深度降低至80 mm并再次确定之前的检查所见。
第五步:将探头放置在距颈后部正中侧方大约2.54 cm的地方并对准鼻梁部或轻轻地偏向对侧眼睛方向。
寻找背离探头方向的VA血流信号。
自深度75 mm处末段VA主干探查VA颅内段至40 mm处。
记录60 mm处的VA血流信号,或VA血流速度最高处的频谱。
在各个深度都可能探测到双向血流频谱,朝向探头的低阻力血流来自小脑后下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