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5我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我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我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34feaf59eef8c75ebfb30e.png)
连续四个“我看”,不断重复,获得了一种旋律的美感,实际上这是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生机而生出奔驰和飞翔的欲望,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充满兴奋和惊喜之情,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教师明确:
年轻人往往为赋新诗强说愁。把个人的欢乐忧伤看得天大无比。20岁的诗人穆旦却已经发现,在大自然面前,人生的意义需要重新思考。激情与理性的融合,正是他的诗保持一生的底色。
(2)看什么?思什么?
看什么?----大自然的美。
思什么?----人生的意义。
2、小组合作研讨;
(1)“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一句中的“你”指什么?
(伤春悲秋是我国传统文人的通病,穆旦在这里也同样的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回首往事,这里的“你”当指大自然,指万物的生机。 )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完诗的前 两节后的感受。结合关键词谈谈对诗歌语言美的鉴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看》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c6097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02.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看》的主旨,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诗歌朗诵、情感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对个体视角和多元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诗歌中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描写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
学生对观察者视角下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将观察与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穆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教学准备:《我看》课文PPT课件,包含穆旦的生平简介、《我看》的文学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观察主题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作业本、笔、诗歌朗诵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观察视角”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自然和社会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观察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我看》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穆旦的生平和《我看》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歌: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讨论穆旦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描写。
深入探讨(15分钟)1. 诗歌手法:分析诗歌中的文学手法,如使用比喻、象征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 观察与思考:讨论观察在个人情感体验和社会认识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互动活动(20分钟)1. 诗歌朗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歌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朗诵,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课《我看》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课《我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a40a9e0912a21615792965.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课《我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
这就是人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诗人穆旦在《我看》一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将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穆旦,去读一读这首诗吧!环节二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
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
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
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
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情感。
2.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一、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我所看:大自然的美我所思:人生的意义2.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5 我看 穆旦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5 我看 穆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5ebf4b1711cc7931b7167f.png)
5 我看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
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这是穆旦对自然、爱的赞美。
穆旦的诗歌以浓烈的抒情性,意义的密度,语言的陌生化和内心开拓的深度见长,但他的传统的抒情的功力也非常深厚,有点像田径场上的十项全能运动员,在诗歌这个领域简直无所不能。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结合具体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古人的写景。
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穆旦又是怎样写景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穆旦的一首诗歌。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ɡ)谐奏.(zòu) 飘逸.(yì) 坦.荡(tǎn) 摇曳.(yè)(2)解释下面的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2.作者链接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与金庸(原名查良镛)同一家族。
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成员之一。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冬》等。
翻译代表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诵读诗歌?【交流点拨】用明快、轻松、酣畅的语调诵读。
(二)深层探究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交流点拨】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be9416f121dd36a22d8246.png)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重点: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品读联想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诗人与大作家金庸有着不小的关联,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抢答)对,就是穆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们都是浙江海宁人,属同一家族,他们是平辈。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穆旦的《我看》,一起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感受诗人的内心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生于天津,祖籍浙。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81be80b4c2e3f56276343.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我看》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创作于_38年滇南小城蒙自。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课文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注:选入课本时,原诗中的O改成了“哦”。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看》。
二、预习查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掌握情况。
(1)字音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ng)勃发(bó)谐奏(_ié)飘逸(yì)挽(wn)摇曳(yè)(2)词语释义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14e13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1.png)
集体备课教案纸美读品语言(1)欢乐和忧伤都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欣然地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2)远古哲人的咏赞叹息,感叹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3)飞奔的生命,激发出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的愿望。
师小结,明确文章的主旨本文主旨:诗人描写大自然中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要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情感。
本诗在写实中语言也有许多新意,你发现了吗?------陌生化的语言表达效果(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写出自己的赏析)1、如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好像人的轻轻揉动而使青草“丰润”起来,“揉”字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2、“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大跨度的隐喻似乎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云南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真实写照----天边的夕阳、地上的红土,好像让流云染上了像小姑娘害羞一般的“红晕”;“凝望”着的大地,又好像是为夕阳与流云的美所“沉醉”,静静地依偎在天空的怀抱中。
在诗人笔下,流云与大地好像一对痴情的恋人,互相应和又深情款款。
丰润的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敬畏自然、生命品读最后一节---生命的常态,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3、又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增加了诗意。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仿写诗歌。
板书设计:。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a4a3e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a.png)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我看》精品教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我看》精品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f398cb5de80d4d8d05a4f25.png)
《我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穆旦的相关资料。
2.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3.欣赏炼字及修辞的妙处。
4.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1.整体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2.体会意象的内涵。
3.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穆旦的相关资料(见“资料库”)。
同时用投影播放诗歌内容贴近的图片,使诗歌内容形象化。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诗人、翻译家。
1929年考入南开中学,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探险队》。
194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被迫停止教学,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1979年平反。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二、整体感知1.熟练朗读。
(1)齐声朗读,教师指出朗读中的问题。
(2)指名朗读。
(要求感情充沛,注意节奏)2找5名同学说一说每节诗的主要意思。
第一节:写春风、青草。
第二节:写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第三节:感叹生命。
第四节:感叹时间。
第五节:点明主旨—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
三、赏析全诗1.诗歌的第一、二节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明确:第一、二节是“我所看”,第一节选用“春风”和“青草”两大意象,营造了清新自然的意境。
“揉”“低首”写出了春风和青草的互动,饱含感情,十分生动。
第二节写飞鸟融入晴空;写流云变成红霞,染红了大地。
2.诗歌的第三、四节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明确:第三、四节是“我所思”,是在第—、二节写景的基础上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第三节追忆逝去的欢乐和忧戚,并感叹生命。
《我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7021c74b73f242336c5ff9.png)
第一单元 5 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四、知识链接——九叶诗派“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五、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忧戚.( qī ) 飘逸.( yì )摇曳.( yè ) 枉.然( wǎng )丰润.( rù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丰润:本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六、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思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七、文章梳理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3bc0f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0.png)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看”是一种古诗体裁,掌握表达个人感情和看法的技巧和方法。
2. 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观点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我看”这种古诗体裁的特点和表达方法。
2. 通过学习篇目,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掌握“我看”的表达方法,写出优秀的文章。
2. 如何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步骤1. 初探“我看”介绍“我看”这种古诗体裁,介绍它包括什么内容,为什么读者更有感触。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子来理解该文体。
要求学生掌握“我看”的主要表达手法,如:对比、借景发议、比喻、象征、反问等等。
2. 寻找感触,品味诗意通过阅读《我看绿树》、《我看云朵》等篇目,使学生体验在诗意中感受世事的真谛,然后让学生阅读原著,提问并分析句子中的意味,感受诗意。
这里让学生了解一句话或文学作品既有生动的形象和词语,也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情铺陈。
3. 学习“我看”的写作技巧通过阅读范文和写作指导,让学生掌握“我看”的写作技巧,如:开头要简洁有力,让读者可以一下子进入文章的情境;表达的感情要真诚,表达的观点要巧妙;结尾要用心,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4. 练习写作通过练习写作,让学生通过“我看”的写作形式,将自己的感悟、想法、观点表达出来,训练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表达。
要求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练习,认真修改每一篇文章,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方法1. 信息呈现法:向学生展示“我看”这种古诗体裁和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含义。
2. 提问式讨论法:通过提问式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形成互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我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我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a70eba783e0912a3162a69.png)
5《我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诵读诗歌,把握节奏和停顿,注意重音,理解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歌的意象,品味诗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善于发现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与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准确流畅地诵读诗歌,把握节奏和停顿,注意重音,理解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歌的意象,品味诗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1.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古人的写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描写景物都是为了渲染某种气氛,表达某种情感。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
那么在“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穆旦,走进他的诗歌《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的是什么?从中领略诗的魅力!二、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
主要著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
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背景资料《我看》这首诗歌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本诗写于1938年,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
这首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当时诗人是西南联大“南湖诗社”社员,正值人生的春天。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fab5af6f78a6529657d5348.png)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
这就是人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诗人穆旦在《我看》一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将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穆旦,去读一读这首诗吧!二、助学资讯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和翻译家。
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
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
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
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三、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情感。
2.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我所看:大自然的美我所思:人生的意义2.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f69ff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9.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及主题思想;•掌握课文中的文学语言特点;•认识文章写作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触类旁通进行写作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文学语言特点的掌握;•合理运用阅读理解方法。
三、教学难点•合理运用阅读理解方法;•熟练掌握如何挖掘课文主题思想。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PPT呈现日落的美景,让学生联想到美好的事物,为下面的阅读创造良好的氛围。
2. 阅读及讲解(1)组织全班集体阅读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在整合学生的读后感之后,教师再对课文内容、形式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师生辅导合作阅读把整篇文章分段,教师为学生讲解文章内容,让学生重点掌握课文中的不同段落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及意义。
3. 问题启发及分组讨论在对课文内容和形式做了足够讲解后,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的观点,增加学生的思考和质疑能力。
4. 归纳总结将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文学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等进行总结分类,保证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全面了解,并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5. 作业布置以课文第七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写作技巧进行思考,并设计一个长达一千字的写作作业。
五、教学知识点1.课文主题思想:课文主要探讨了美好的事物对人们情感的打击和带来的精神享受,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怎样从美好的事物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感悟。
2.文学语言特点:本文语言简洁优美,用词精准,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比喻和夸张手法,更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3.文章写作特点:此文为叙事性的文章,运用了大量描写性语言和比喻手法,通过一个日常的场景完美地展现了一个人的情感变化。
4.阅读理解方法:学生需要遵循先了解全文,准确把握重点,提问得出疑点,最后确认问题答案的步骤。
六、教学反思一方面,本节课的教学灵活性较高,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有效地鼓励学生思考,橘生深刻的课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优质教案.doc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优质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58d04c15901020206409c34.png)
5我看课堂展示》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
古往今來,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
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
诗人、翻译家。
(2)背景链接从1937年10月,穆旦开始听燕卜茹的《当代英诗》课,对叶芝、艾略特和奥登为代表的英国现代诗,有了精确的了解。
1938年6月创作了《我看》。
《我看》借鉴的是英国现代诗的“玄学思辨”,即一种思辨想象力。
是一种对自然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对社会现代生活的思辨。
但这种思辨,又不同于纯理性的思辨,而是充满着肉体感觉和情感。
即所谓的“思想知觉化”。
2•生难字词⑴字音丰迥(run)汎醉(chen zui)礙望(ning)忧感(qi)枉然(wang)飘逸(piao yi)勃发(b6)摇曳(ye)• • • • •(2)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 •朗读指导(1)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1)抽生读课文,读出一定的感情。
(2)齐读课文,揣摩每节的意思。
(3)教师小结:全文共五节,每节为一层。
三、合作採•无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 • “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明确:春风吹拂,春草荡漾,仿佛春潮涌动,描绘出一幅绿油油的晚春图。
2•为什么说青草是丰润的?明确:因为草长得茂盛。
3・“悄悄揉过”说明什么?明确:说明风的轻柔。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77d4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0.png)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本节课主要介绍《我看》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学习如何使用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语言来写作;•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阅读《我看》一文,理解文章主旨和重点信息;•学习如何使用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语言来写作。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我看》一文的主旨和思想,或自己的真实经历结合文章内容撰写类似文章。
教学步骤预习提前阅读《我看》一文,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核心信息和写作技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我看》一篇文章,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信息。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重点•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语言来写作;•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展开创意写作。
提高训练进行写作练习,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写成自己的《我看》文章。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和练习,学生应该对如何阅读、理解和写作《我看》一文的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写作能力,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基于自身经历和《我看》一文的主题撰写一篇自己的语文作文。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我看》一文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需要发挥更多的创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挥想象力,快速提高语文水平。
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眼界开阔,创意无限。
202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教案
![202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62983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3.png)
202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感表达。
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难点:深入剖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领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自然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眼中的自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过渡到诗歌《我看》,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朗读教学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语调、节奏和感情的表达。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分组练习朗读,相互评价,不断提高朗读效果。
3. 诗歌解读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如“风”、“云”、“飞鸟”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探讨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4. 文学鉴赏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模仿诗歌风格,表达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主要意象和情感。
强调诗歌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运用网络技术,查找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朗读练习: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进行录音,互相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我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
“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
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
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 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三、板书设计
我看
穆旦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抚慰人的心灵
第二单元(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二单元)砥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