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陈迁迁
(新疆财经大学,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本文运用我国商业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可以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成本收入比和资本充足率会对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鼓励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
—、弓I言
“互联网金融”为金融行业开启了一扇新大门,于美国兴起后,互联网金融开始在各个国家迅速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起步阶段,不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开始出现,但由于监管不足,一些违反行业规范及法律不当行为时有发生。
2013年起,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取得了较大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新型金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新挑战,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方式及程度等都值得我们深思。
学者们对互联网金融以及商业银行的相关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性质的探讨,对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有利于对目前经济形势有更好的把握。
本文运用截面数据,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作用的主要因素,再从实证角度出发,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合理建议。
文章编号#1674-2923(2019)04-0017-04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理论分析
相关学者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展开了大量探讨。
最早研究是外国学者,Anonymous (1999)[1]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两面性,它不仅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学者们针对其对商业银行产生作用的关注度一直很高,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王锦虹(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于负债业务作用较大,但对于除了负债以外的其他业务作用较小[2])莫易娴(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在金融能对商业银行没有影响⑶)刘士余(2014)把互联网金融目前所处阶段定位为起步阶段,我们应对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并且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当前暂无定论⑷)王萍和吴晓灵(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起点较低,其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作用较小[5])沈悦等(2015"运用DEA_Malmquist模型展开研究,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技术溢出效应使互联网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同)
很多学者侧重对理论展开探究。
刘忠璐和林
收稿日期:2019-05-23
作者简介:陈迁迁(1996%),女,河南柘城人,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司金融与金融工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校级课题:新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调查的实证(项目编号: XJ/FE2019K005)的成果)
-17-
章悦(2016)认为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银行有效调整盈利模式,从而促进商业银行高效发展。
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进行实证研究,选取互联网金融的部分指标来研究[7])沈悦和郭品(2015)使用“文本挖掘方法”研究互联网金融指数,通过此方法设计出的指数被用作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变量[6])刘忠璐(2016)也采用了“文本挖掘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从四个不同角度进行探究,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有正导向的作用,即可以提升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有效降低风险[8])李雪净(2017"运用第三方支付比作为解释变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与中小股份制银行相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整体较小[9])有的学者把信息处理这一业务看作是金融相关业务的实质,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交流成本,从而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还能拓宽交易范围。
互联网金融将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金融体系创新步伐。
再比如,研究互联网金融是否可以在商业银行的特定业务中发挥作用。
郑志来(2015)认为在三大业务领域,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商业银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0])王锦虹(2015)使用两种方法构建指标,针对商业银行的不同业务会产生不同效用,如对资产以及中间业务的影响较小,但是对负债业务的影响更大。
黄锐等(2016"从技术溢出方面出发,认为互联网金融会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也会对其盈利能力产生限制性影响[11])陈嘉欣等(2016)用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宝进行研究,表明余额宝不仅对商业银行没有负面影响,反而加速了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12])刘华龙(2017)运用VAR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三大传统业务是否会产生影响,研究认为对于传统业务会同时带来正向和负向作用[13])
虽然大量学者讨论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然而,他们大多数从定性角度进行研究,缺少数据和实证研究,此外,针对互联网金融具体某个业务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也缺乏研究。
因此,本文在众多研究基础上,选取了中国商业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最为成熟的第三方支付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水平,针对其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度展开实证研究,并在实证结果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T8—
三、模型设定、指标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数据的可用性,选取了中国商业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共计29个季度。
本文的样本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DCCT用于反映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第三互联网
来自Wind数据库,反映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盈利指标
在众多指标中,能够反映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而本文选用非利息收入占比作为因变量,即NIRR。
此外,非利息收入占比是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该指标不仅能够解释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还能解释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
如史亚荣和张茗(2018)使用1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的非利息收入比作为因变量,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第三方支付对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有正面影响[14])
2.核心解释变量:互联网金融指标
能够代表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本文运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值的对数来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即LNTPIP)如李朋林和董—
—(2018)利用我国商业银行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进行研究,使用第三方支付规模作为解释变量,发现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因其业务而异[15])
3.控制变量
除了非利息收入比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外,本文还使用了两个控制变量来研究这个问题,成本收入比以及资本充足率分别用作变量引入模型,即CIR和CAR。
因变量、自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变量符号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变量定义
NIRR0.22670.02340.1750.2684非利息收入占比LNTPI9.84420.92728.171011.2118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对数值CIR0.29580.02310.2530.353成本收入比
CAR0.12820.00510.1180.1365资本充足率
(三)
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采用了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的对数作为解释变量对其影响,即模型(1):
NIRR t="0+"丄N TPIP t+£t(1)
为了研究成本收入比是否对非利息收入的比例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成本收入比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2):
NIRR t="0+"[LNTPIP+"2CIRt+$t(2)除此之外,资本充足率是资产与风险资产的比值,它也可能会影响非利息收入占比,因此,本文运用了第二个控制变量:资本充足率CAR,即得模型(3):
NIRR=00+"LNTPIPf+02CIRt+P3CAR+$t(3)
在上述模型中,NIRR代表非利息收入的比例,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LNTPIP代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的对数值,反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CIR为成本收入比;CAR指的是资本充足率;t 代表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量;$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
相关性分析
在对每个指标进行实证研究之前,对每个变量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在相关性分析中,大多数变量在1%置信性水平上是显著的。
表2变量相关性分析
变量NIRR LNTPIP CIR CAR
NIRR0.7793***-0.8350***0.4103**
LNTPIP0.7793***—0.4911***0.7569***
CIR-0.8350***—0.4911***-0.2464
CAR0.4103**0.7569***-0.24641
注:标志*、**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显著水平下显著
(二)实证分析
使用Stata软件将数据从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回归,实证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模型回归分析
(1)(2)(3)
LNTPIP0.0197***0.0123***0.0178***
(0.00305)(0.00200)(0.00273)
CIR-0.604***-0.560***
(0.0800)(0.0739)
CAR-1.186**
(0.447)注:括号上方为系数,括号内为标准误,****和***分别表示在10%*5%和_cons0.03290.284***0.370***
(0.0301)(0.0375)(0.0467)
N292929 Adjusted R20.59270.86740.8924 Prob0.00000.00000.0000
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模型(1)中,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在模型(2)中,成本收入比增加,并且所有变量在1%显着性水平上都是显著的。
成本收入比与非利息收入呈负相关,拟合优度为86.74%;模型(3)相对于模型(2)又引入了资本充足率这一控制变量,拟合优度为89.24%,拟合优度,资本充对非利收也存在
关关系。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实证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的对数值每增加1个单位,非利息收入比平均增加0.0197个单位,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因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会导致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支付平台来创新业务。
此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尤其谨慎。
其次,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增加1个单位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例将平均减少0.0123个单位,即意味着其对商业银行的盈利产生负向作用。
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如果资本充足率增加1个单位,非利息收入的比例将平均减少1-186个单位,即存在负向作用。
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正向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
银行业目前的问题是改革速度较缓慢,并且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重视度不够,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化被动为主动,进行改革,强化创新机制,在设计理财产品方面,更加注重不同消费者的需求,-16.对风险有不同偏好的金融消费者设计出不同的理财方案以供选择,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资金,提升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可以
-19-
有效应对。
二是鼓励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
互联网金融和我国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融合的关系,二者之间在业务方面可以实现互补和更深层次的合作[17])一方面,与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更靠近客户;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资金结算方面,商业银行起关键作用。
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其网络渠道优势,帮助商业银行在业务规模方面得到有效扩大,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产生正向作用。
三是政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督和管理。
金融监管机构应与有关部门合作,规范和管理互联网金融业,在有效监督下,实现法律和自由发展。
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业也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我国金融效率的水平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Anonymous.Confront E-commerce and Security Issues]J).
Credit Union Magazine,1999(9)*25-37.
[2]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
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1):7-12,
[3]莫易娴.互联网时代金融业的发展格局[J].财经科学,
2014(4) *1-10.
[4]刘士余.互联网金融存在三大风险[J].清华金融评论,
2014(2) *19-23.
[5]王萍,吴晓灵.积极回应金融关切[J].中国人大,2014
(6)*46-46.
[6]沈悦,郭品.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
产率[J].金融研究,2015(3) *160-175.
[7]刘忠璐,林章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
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6(9)*61-73.
[8]刘忠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J].财贸经济,2016(4)*71-85.
[9]李雪净.基于PVAR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
响分析[J].福建金融,2017(3)*39-44.
[10]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略径--基
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
(5)*34-43.
[11]黄锐,黄剑.互联网金融影响银行绩效吗?--基于98
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J].南方金融,2016(1):55 -60.
[12]陈嘉欣,王健康.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对商业银
行业务的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1)*167-173.
[13]刘华龙.基于VAR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
影响的实证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7(3)*96-102.
[14]史亚荣,张茗.互联网金融形态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
差异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8(2)*105-116. [15]李朋林,董一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影
响一基于2006-2016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J].财会月刊,2018(10)*153-161.
[16]姚丹.基于经济新常态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创新
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6)*24-26. [17]付丽茹.“互联网+”下的京津冀物流发展战略[J].北
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38-42.
(责任编辑王艳)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Internet Finance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CHEN Qian-qian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qudrtefy dla of Chinese commerciaO banks from the fourth quarter of2010tv the fourth quarter of2017te conduct an empn■ics I study on the irnpot of Intemel finance on Uie proatabi—ty of Chinese cemmercial banks.The resesrch results show Uiat intemel finance ca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commccim banks,while cost-income ratio and capital adequace ratio can have a ncOUe impact on profitability. Then accord—ig te tUe empirical results,moon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promote commercial banks te carrg out business innovetion;encoumge internet finance companies te conduct business cooperation wit commercial banks;we will strengthen supewis—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Keywords:Intemel finance;Commercial banks;Proatabi-t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