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V311162、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3.2 熔化和凝固
§3.2(1)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课程重点(内容)1、熔化、凝固的定义2、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难点——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考点——①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②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物质。
★教具——图4.2-1实验的器材★过程一、熔化——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体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略)熔化一定要吸热凝固一定要放热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固气液1.海波的熔化和凝固(方法:水浴加热——受热均匀)t/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min)T/(℃) 40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有确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T/(℃)常见的晶体:t/(min) 2.松香的熔化和凝固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T/(℃) 30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T/(℃常见的非晶体:★小结t/(min) 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作业阅读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2.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3.晶体.熔点是80 ℃,持续16 min.★板书设计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反思§3.2(2)熔化和凝固★课程重点(内容)1、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2、晶体的熔化特点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4、晶体熔点(凝固点)的影响因素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难点——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考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教具——一、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导入新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及其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液体变为固体或固体变为液体的情况,这些都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近,具有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液体:具有一定体积和无一定形状的物质,分子之间距离比固体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气体:不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间距离较远,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极弱。
二、熔化现象我们将重点学习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也就是熔化现象。
熔化是指把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固态结构破坏,分子不再保持原有有序排列,而变得无规则摆动,使固体逐渐变为液体的过程。
1. 熔点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的熔化温度是不同的,这个温度称为物质的熔点。
例如,水的熔点是0℃,冰在加热到0℃时就会熔化为水。
2. 熔化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当我们将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逐渐升高。
在物质熔化的过程中,其温度并不上升,而是保持在熔点上,只有当物质完全熔化后,温度才能再次上升。
3. 熔化和加热的能量转化当物质发生熔化时,加热所提供的能量用于破坏原有的分子排列,增加分子的运动能量,从而使固态变为液态。
这表明,在熔化过程中,加热的能量被转化为分子的动能。
因此,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需要消耗热量才能发生。
三、凝固现象凝固是指把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与熔化过程相反。
当我们将液体物质降温时,其温度逐渐降低。
在液体凝固的过程中,其温度并不下降,而是保持在凝固点上,只有当液体完全凝固后,温度才继续下降。
1. 凝固点类似熔点,不同物质的凝固温度也是不同的,这个温度称为物质的凝固点。
例如,水的凝固点是0℃。
2. 凝固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在液体凝固的过程中,其温度并不下降,而是保持在凝固点上。
这是因为在凝固过程中,凝固点的温度用于重新排列液体分子,使其逐渐转变为固态。
只有当液体完全凝固后,温度才继续下降。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三大段一中心五环节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1.2熔化和凝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道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规律.过程与方法:知道区分晶体、非晶体的一般方法;了解图像是表示物理过程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善于观察、实验与交流.重点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规律.难点图像是表示物理过程的一种方法学习过程补充或感悟学习准备1.物质常见的三种形态指的是:、、。
2.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这一过称我们称之为。
3.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的物理量。
4.我们实验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进阶目标一工厂里铸造金属零件时,先要把金属加热变成液态,然后将液态金属浇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后凝成固态,便制成了所需要的零件。
我们把物质由变成的过程,称为熔化(melting)。
把物质由变成的过程,称为凝固(solidification).进阶目标二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对照“实验探究报告册”P1,完成“探究一熔化的条件和特点”中的“实验准备”部分。
注意认真阅读P2的“实验注意事项”,明确在此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确保实验探究进行过程的顺利进行。
进阶目标三实验表明,像海波、金属等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
像这样具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反之,像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则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
例1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信息二:;信息三:.自我评价:请你对本节导学案自我评价并自我反思:反思感悟:探究体验1、为了研究熔化、凝固现象,小明给某种物质加热,然后再让该物质在空气中冷却,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下表列出了他的记录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7476787980808080818284……时间(min)1314151617181920212223……温度(℃)8683818080808079787674……由上表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写两种即可):(1);(2).2、问题情景小玉漫步在雪后的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猜一猜含盐越多凝固点越(高/低);做一做设计实验:主要器材和装置:箱门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实验步聚:①在杯中装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加质量的盐;②将烧杯置于;③观察温度计,记录的温度.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含盐量5%10%15%凝固点/℃-1-3-6议一议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设计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熔化、凝固的状态变化情况。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4)应用熔化和凝固现象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过程,感知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2)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规律,感知晶体熔点的意义(3)经历分析探究,能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熔化图线和凝固图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难点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三、预习1、叫熔化,叫凝固。
2、叫晶体,熔点。
播放录像: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思考: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四、新课教学我们物理上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那么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吗?请举例,像这种由液态变固态叫。
思考: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或又液态变为固态需要什么条件呢?我们来进行探究吧体验活动:分两组进行同时实验,一组做海波的熔化,另一组做蜡块的熔化。
把实验相关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并完成图2-29和2-30的图像。
思考1:分析记录的相关数据,从状态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不同点的原因在哪?思考2:再分析它们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曲线,你又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思考3:由它们的不同点,对比海波和蜡的熔化和凝固,再联系实验,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把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物质叫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叫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思考4:除了我们做实验的海波和蜡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思考5:阅读书上的几种固体的熔点,萘的熔点是多少萘在90℃是什么状态?萘在80℃是什么状态?萘在20℃是什么状态?思考6:哪种晶体的熔点最高?为什么家里的灯泡用钨丝做灯丝呢?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思考7:晶体熔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凝固呢?思考8:为何可以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思考9:为什么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思考10: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吗?有哪些?思考11:同学们知道如何避免产生这些不利的影响吗?五、知识小结六、当堂练习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此过程需要(选填“吸”或“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3.2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3.2熔化和凝固一、知识点概述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熔化和凝固这两个物质变化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1.熔化: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由固体态变为液体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在冷却的过程中由液体态变为固体态的过程。
3.熔点:物质从固体态转变为液体态的温度。
4.凝固点:物质从液体态转变为固体态的温度。
5.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材料•烧杯•具有较高熔点的固体物质(例如:蜡烛)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2.待固体物质完全熔化后,停止加热,观察物质的变化。
3.再次加热,待物质完全熔化后,停止加热,观察物质的变化。
4.将加热后的烧杯放到冷却器中,观察物质的变化。
实验现象解析1.在加热初期,固体物质逐渐变软,然后开始熔化,变成液体。
这是因为加热使固体内部分子热运动能量增加,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小,导致固体结构松散,从而熔化成液体。
2.在停止加热后,液体逐渐冷却。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开始凝固,从液体变为固体。
这是因为冷却使液体内部分子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导致液体结构重新排列成固体。
3.在继续冷却的过程中,固体物质逐渐变硬。
三、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际应用熔点和凝固点是物质的重要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1.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热力学熔化和凝固是热力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可以了解物质的热力学性质,例如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晶体结构等。
2.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冶金学在冶金学中,熔化和凝固是金属矿石加工和造型的关键过程。
通过控制金属矿石的熔点和凝固点,可以实现矿石的提炼和形成所需的各种形状。
3.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熔化和凝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巧克力的制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加热使巧克力融化,然后通过冷却使其凝固成固体。
初中物理导学案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课题:§2.3 熔化和凝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凝固图像。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会查熔点表。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5)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师生共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2)组织学生讨论并利用对比法,了解是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的一种方法。
(3)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了固体熔化时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实验器材】冰块、松香、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预习提出问题1、物质从变成的现象叫做熔化,熔化时都要(吸 / 放)热。
物质从变成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时都要(吸 / 放)热。
2、冰在熔化时要(吸 / 放)热,温度。
烛蜡熔化时要(吸 / 放)热,温度。
3、根据固体熔化时的不同特点,固体分为和。
4、灯丝采用钨来做主要原因是。
5、调查我国北方地区冬天最低气温为多少?讨论该地区冬天测气温为什么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6、高烧病人用冰袋敷在额头是利用冰时要从人体(吸 / 放)热,从而体温。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语一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不尽长江滚滚来”,望着这气势磅礴、奔腾万里的滔滔长江,同学们可曾想过,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竟是各拉丹东雪山消融后的点点水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和液态变为固态的情况。
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中心任务: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设问导读一物态变化1、常见的物质有几种状态?2、什么是物态变化?设问导读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的定义是什么?凝固的定义是什么?2、你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熔化和凝固的例子?3、我们重点研究一下熔化过程。
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我们以冰熔化为例,你觉得冰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所对应的条件是否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冰的熔化。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来进行合理的猜想。
3.设计实验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参照图3.2-1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以外,还需要什么器材?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根据曾经学过的设计表格,请在下列表格中设计一个完整的表格。
5、分析与论证图3.2-2和图3.2-3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数值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6、实验结论: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7、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组装实验装置应该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2)、研究固体熔化实验中,为了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温度上升较慢,便于实验记录和观察,常常采用水浴加热。
(3)、烧杯放在上加热,能使烧杯受热均匀。
(4)、记录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固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重点: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知道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难点: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二、课内探究1、熔化过程①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③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④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⑤石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2、凝固过程①DE段。
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
③EF段。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FG段。
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温度_____。
④石蜡在凝固是温度怎样变化?三、巩固提升1、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
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
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2、·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想想议议: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
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
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
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3、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总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②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并回答)四、学习心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3.2.1 熔化与凝固
课型:实验探究课设计:欧阳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第 1 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54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实验目标:3分钟1、通过实验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会采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难点:会分析熔化实验中的相关现象;二、探究过程:15分钟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作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
实验对象:研究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实验器材见课本54页图3.2-1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蜡和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三、分析论证 10分钟4、在下图中,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放个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便得到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物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以及各个阶段温度有什么特点?在理想状态下凝固可以看成是熔化的逆过程,那么固体在凝固时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四、实验评估:7分钟(1)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使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隔水加热的方法叫做水浴加热法,想想这种加热方法有什么优点?(4)石棉网起什么作用?(5)实验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地方?五、实验检测:10分钟1、如下图中是萘的熔化图象,图BC段表示________过程.在这过程中,萘________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还可以知道萘的熔点是________℃.2、如右图是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冰在AB阶段(填“吸热”、“放热”)温度(填“上升”、“不变”、“下降”),此时冰处于(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冰从-20℃升温到0℃用了_______秒;物质在BC阶段(填“吸热”、“放热”),温度(填“上升”、“不变”、“下降”),处于(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共持续了________秒。
3.2《熔化与凝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3.2《熔化与凝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熔化与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2.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3.理解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能量变化。
二、学习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熔化与凝固》这一知识点。
1.熔化与凝固的定义;2.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3.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能量变化。
三、学习重点1.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2.理解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能量变化。
四、学习方法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记录重点内容,做好笔记。
五、学习步骤1. 导入新知老师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入新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经常会遇到冰块变成水,或者是蜡烛变成蜡水的现象。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是怎么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进行说明)2. 理解熔化与凝固的定义在导入新知的基础上,老师向学生介绍熔化与凝固的定义:“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 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1.老师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实验可使用冰块和水进行,观察冰块在何种条件下可以熔化成水,然后再通过降低温度将水凝固成冰。
2.学生讨论总结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例如温度、压力等。
4. 理解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能量变化1.老师向学生解释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能量变化:“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在凝固过程中释放热量。
”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2.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固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呢?5. 小结复习老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和复习。
六、课堂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师可列出练习题并布置回家完成)七、拓展延伸对于理解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以及其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可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比如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或进行实验观察,进一步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能量变化。
初中物理九年级导学案【熔化和凝固】
初中物理九年级导学案【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4.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5.知道什么是凝固;凝固的条件是什么;6.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图像7.认识凝固点【学习重点】:1.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的概念2.物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晶体熔化与凝固时的特点和条件【学习难点】:1.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2.区别晶体和非晶体【预习生成】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_______(吸热或放热)3.固体可分为______和______,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______,但是温度______。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______,温度______。
4.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______,温度____________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______,温度____________7.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
【新知探究】创设情境让学生预习课本,物质常见的三态,水的三态为例,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态。
引入新课通过预习课本后认识物质三态,进而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熔化凝固的定义。
知识点1:物态变化物体的三种常见状态:_____、______、______物态变化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熔化1.探究海波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_________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5组。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讲授1.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活动情境设置】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这是为什么呢?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
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化呢?【提出问题】1.冰熔化成水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呢?多媒体展示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由情景导入新课让学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加热多数学生认为是升高——实验目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2.随着什么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3.什么是物态变化?【总结并过渡】先探究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那么,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什么变化?2.液态到固态又叫什么变化?结合生活中冰的熔化过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将会如何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1.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升高?温度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课题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课题熔化和凝固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能区别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状。
能描画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结的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温度的变化,吸热、放热等。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结曲线的物理含义,会依据图像判别晶体和非晶体,以及物体的形状、温度的变化。
二、进程与方法1.经过探求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作形状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经过探求活动,使先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拟直观的表示物理质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学活动,激起先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发生乐于探求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经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结进程,培育观察才干,实验才干和剖析概括才干。
教学难点经过对实验的观察,剖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剖析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海波、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入1:你玩过吗〝水的形状变化〞教员问:从水存在的形状可以看出在通常状况下物质存在有那些形状?先生答:三种,固态、液态、气态。
教员问:这些形状间能否相互转化?有几种变化呢?先生答:可以,能够有六种。
教员指出:物质的形状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本节课我们首先学习其中两种物态变化,即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熔化和凝结。
引入2:怎样将蜡烛固定。
教员演示实验:扑灭蜡烛,手拿蜡烛斜倒放。
固态的蜡不时地变成液态的蜡滴下,将蜡烛立放在蜡滴上,蜡烛和蜡滴很快就变成了固态的蜡。
教员提问:同窗们观察到蜡烛发作了怎样的变化?实践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相似的变化?教员引导,先生讨论回答:如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参与饮料中,冰又变成了水;又如,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三、课前学习:阅读课本53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四、自主学习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假设与猜想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设计并进行实验:1.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入课本54页表格中)分析和论证:2. 用平滑的曲线描点连线完成: 课本54页图3.2-2绘制海波熔化时的图象 ; 图3.2-3绘制石蜡熔化时的图象把所得的实验数据描在下图中,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 )。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上《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上《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八年级物理教案学习目标:1.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具学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导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一)温故知新: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二)阅读“物态变化”部分,思考完成以下内容,然后进行试验。
1.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吗?2.物态变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态变成态。
凝固:物质由态变成态。
3.探究实验:(1)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是:(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3)实验中把试管放在烧杯中加热的原因是:(4)进行试验,记录实验数据:时间/min12345678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5)分析和论证,利用数据作出图像。
温度/℃(6)探究、寻找规律,总结如下:。
青岛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导学案---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物体的三种状态2.熔化与凝固的转化过程3.融化和凝固的热量变化【重点难点】1.熔化与凝固的转化过程2. 融化和凝固的热量变化【课前导学】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2、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例如:水结冰【课堂导学】一、自主学习一、熔化和凝固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常见的冰在多少摄氏度时熔化吗?蜡烛又怎样呢?下面我们我们来做个实验,在实验之后同学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固体熔化时温度怎样变化呢?2 ·建立假设和猜想:甲:固体熔化时温度。
乙: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
3、设计实验:讨论:(1)需要测哪些数据?记录哪些数据?观察哪些现象?(2)需要哪些器材?怎样组装这个实验装置?(3)怎样分工使实验有条不紊?(5)记录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图表。
见书图4。
2----2二、晶体和非晶体1、在刚才的实验中,冰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的吸收热量,温度却保持不变,除了冰以外,还有如海波、萘和各种金属。
这类固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叫做2、蜡烛在融化过程中,只要不断的吸热,温度就不断升高。
除了蜡以外还有像松香、玻璃、沥青等。
这类固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叫做。
3、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4、认识晶体熔化曲线:(1)AB段物质处于态,表示晶体吸热热量,温度(2)BC段物质处于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
(3)CD段物质处于态,表示液体吸热热量,温度(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5、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
6、认识非晶体熔化曲线7、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三、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熔化和凝固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大烧杯、水、石棉网、温度计、支架、大试管、蜡【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几天下了一场雪,下雪当天和下雪后的那一天,哪天的温度低?这是个别现象,还是下雪时的必然现象。
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解释这个现象,就得学习物态变化知识。
二、新课开始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由水在教室内外的不同状态说起,引导学生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三种状态的特点。
(二)物态变化
物质存在的状态不是单一的一种状态,而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引导学生说出变化的实例。
并且要引导学生学全。
板书熔化与凝固,明确这两个概念。
(三)猜想影响物质熔化的因素
物态变化是有条件的,教师通过冰块熔化这一现象,引导学生猜想影响熔化的因素及规律。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要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如何变化?应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2、讲述实验:八组做冰块熔化实验,一人用手给烧杯加热,一人计时,一人读
温度计数值,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
两组做蜡熔化实验,一人计时,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读温度计数值,一人记录,一人看护器材。
注意: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没入;酒精灯使用;搅拌。
3、实验,巡回指导。
4、各选取两组实验数据,让生总结冰、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各小组的情况是否相同。
5、让生做物质熔化曲线。
根据曲线分析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
(某段—状态—温度变化—是否加热;某点—状态—温度变化—是否加热;整个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6、整合: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熔点的概念。
让生逆推两种物质凝固的情况。
(五)熔点表
共同读熔点表,教师说明其中一个意义:钨的熔点是3140℃。
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选取几个数据让其它同学说明。
中国最低气温是中国漠河气象站于1969年2月13日观测到的-52.3℃,那么,在漠河地区,可以使用下列哪种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有一烧杯,里面有冰也有水,温度是零摄氏度,它是熔化还是凝固呢?
引导学生总结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条件。
回答引课问题
菜窖放置水用来保温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
1. 默写概念;
2. 动手动脑学物理P85 1. 2.
3. 4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