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3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3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工作场所发生的因职业病危害所引起的,造成工人伤亡或工伤、职业病建立时。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程序,及时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

三、责任主体1. 企业负责人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负总责,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置和报告工作。

2. 负责安全工作的部门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负直接责任,要负责组织危机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四、危害事故的确认与处置1. 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现场的安全。

2. 确认事故原因和影响范围,及时切断危险源。

3. 抢救伤员,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4.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5. 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包括人员疏散、事故现场保护、物品清理等工作。

6. 制定事故处理方案,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7. 进行事故复查,及时修复事故现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8. 做好事故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五、危害事故报告的程序和内容1. 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情况。

(2)企业负责人要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组织事故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4)相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程要求,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置工作。

2. 报告内容(1)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

(2)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方等。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包括受伤人员名单、伤势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

(4)事故的处理情况,包括事故现场处理、伤员救治、物品清理等工作情况。

(5)事故的处置方案和改进措施,包括事故处理方案、责任追究措施、改进措施等。

2024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文(3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文(3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文为了规范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及执行,并由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进行指导监督。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措施、程序。

(一)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单位应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治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安排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6、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7、落实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求,采取防控措施。

(二)职业病事故报告程序1、当发现单位内出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以规范格式,书面报告单位所在地县级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

2、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立即电话报告所在地县级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卡。

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4、不得以任何借口对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2024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工作,预防和减少职业病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工作场所发生的因职业病危害所引起的,造成工人伤亡或工伤、职业病建立时。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程序,及时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

三、责任主体1. 企业负责人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负总责,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置和报告工作。

2. 负责安全工作的部门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负直接责任,要负责组织危机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四、危害事故的确认与处置1. 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现场的安全。

2. 确认事故原因和影响范围,及时切断危险源。

3. 抢救伤员,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4.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5. 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包括人员疏散、事故现场保护、物品清理等工作。

6. 制定事故处理方案,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7. 进行事故复查,及时修复事故现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8. 做好事故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五、危害事故报告的程序和内容1. 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情况。

(2)企业负责人要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组织事故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4)相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程要求,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置工作。

2. 报告内容(1)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

(2)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方等。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包括受伤人员名单、伤势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

(4)事故的处理情况,包括事故现场处理、伤员救治、物品清理等工作情况。

(5)事故的处置方案和改进措施,包括事故处理方案、责任追究措施、改进措施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四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四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为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处置和报告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和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规章,尚未发布。

待发布后,以国家总局规章为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参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下的;(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或者死亡____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____人以下的;(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或者死亡____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____人以上的。

二、管理分工1、确立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专职机构和各部门负责人;2、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方案,明确各类危害事故发生时,各负责人和相应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三、事故处置、报告1、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察;2、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4、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5、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行政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现场勘验和调查取证,查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2)分析事故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4)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5)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为了规范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报告(一)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本单位员工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的,应当向单位所在地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负有职业卫生监督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单位发生急性中毒等职业病危害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负有职业卫生监督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三)事故报告事项包括:单位、时间、地点、现场情况、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发病情况、发生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

(四)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事故处置(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切断危害源,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对受伤人员及时组织现场急救或转送医院抢救,及时按规定报告事故。

(二)立即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及时撤离和疏散人员,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三)封存造成或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四)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五)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费用由单位承担。

(六)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隐瞒或提供虚假证据或资料,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认真落实事故调查组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

严格落实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和整改意见。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是指企业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的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维护企业的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危害事故的定义与分类、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流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程序、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的意义与建议。

一、危害事故的定义与分类(一)危害事故的定义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下,导致人员受害或财产遭受破坏的事件。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职业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违反职业健康安全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加控制或控制不到位而导致人员受害或财产遭受破坏的事故。

(二)危害事故的分类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危害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机械伤害事故:包括由于机械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2. 化学危害事故:包括由于化学品泄漏、溢出或接触不当导致的事故。

3. 物理危害事故:包括由于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导致的事故。

4. 生物危害事故:包括由于接触有害生物体或携带病原体导致的事故。

5. 热危害事故:包括由于高温、低温或火灾导致的事故。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流程(一)事故发生与报告1. 发现事故:任何员工发现危害事故都有责任立即报告。

2. 报告程序:报告人需立即拨打事故报警电话或呼叫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并在第一时间通知上级主管部门与企业管理人员。

(二)事故处置与救援1. 事故处置: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疏散员工、切断能源、扑灭火源等。

2. 救援措施: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并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事故调查与分析1. 调查人员:由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2. 调查内容: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事故责任人,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四)事故处罚与补救1. 处罚措施:根据事故责任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停职、开除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例(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例(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程序,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定义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职业病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重大后果。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分类按照危害程度和事故后果,职业病危害事故可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程序4.1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4.1.1 确保员工的安全,及时转移受伤员工,并送往医院救治。

4.1.2 停止相关工艺流程,并切断危险源。

4.1.3 通知相关部门,启动事故处置和调查程序。

4.2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4.2.1 事故现场的记录和勘查。

4.2.2 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4.2.3 事故负责人的任命和下发处置任务。

4.3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措施:4.3.1 制定和执行紧急处置方案,限制事故扩大和蔓延。

4.3.2 尽快组织救援和抢修工作,消除事故隐患。

4.3.3 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并安排康复治疗。

4.4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解决和整改:4.4.1 事故原因的查明和责任追究。

4.4.2 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消除事故隐患。

4.4.3 提升应急处置和预防措施,防范再次发生。

五、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5.1 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单位负责人。

5.1.1 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5.1.2 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5.1.3 负责人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5.2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内容包括:5.2.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基本情况。

5.2.2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5.2.3 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和责任划分。

5.3 发生较大或重大事故的单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5.3.1 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的深入调查分析。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三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三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和与本单位有业务往来的相互协作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员工疾病或伤害,包括事故直接发生时造成的直接伤害和后过程中再造成的间接伤害。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员工接触、吸入或受到的有害物质、辐射、高温、高压、机械、噪声、振动等因素。

第五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可识别的、与工作过程有关的疾病。

第六条本制度所称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对员工进行定期或特殊时期的体检,包括一般体检、专项体检、职业病体检等。

第七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指为防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害而安装的设施,包括通风设备、工作台、防护装置等。

第八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供员工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第九条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制度,由专门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十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对上一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的内容包括: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职业健康检查的执行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情况、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等。

第十二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的结果应当及时整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应当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与控制第十三条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任务和措施,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

第十四条预防与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措施包括:减少、替代或改变职业病危害因素;改进工艺、设备或工作方式;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病防护用品;实施职业健康检查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6.7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 低限度 (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 观察 (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6)对事故进行调查,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
20XX
感谢您的聆听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6.8 安全环保处接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根据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 (2)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3)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组织医疗卫生机构救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5)事故发生后,协助公安、生产安全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镇雄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事件管理
3.引用文件、标准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3.2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7号令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4.名词解释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由于急性中毒造成的人员职业伤害事故,分为一般、重大和特大事 故 (1)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2)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 疽5人以下的 (3)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 的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防控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的实施和监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及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的职工,包括直接雇佣员工、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与报告机制,规范各岗位职工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和报告程序,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守法合规原则,依法合规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提高处理效果;(二)责任明确原则,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责任追究明确,做到事故责任人员追究到人;(三)及时报告原则,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及时上报,确保信息畅通;(四)保密原则,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过程中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应予以保密。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分类和处理程序第五条职业病危害事故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三)一般事故:造成人员轻伤和一般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程序如下:(一)事故上报: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责任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并告知事故应急联系人;(二)事故处置:上级主管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将下发事故处置任务及要求给相关人员,由相关人员组成事故处置小组进行事故处置;(三)事故调查:事故处置小组应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员,并制定相关的事故处理方案;(四)事故记录:事故调查结束后,需要对事故情况和处置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事故发生经过、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五)责任追究: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包括行政处罚、经济赔偿、行业惩戒等;(六)事故总结:事故处理结束后,应进行事故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为了规范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关于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安监函(2011)47号)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定义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某种意外原因,发生失控、防护失效或高浓(强)度接触等对劳动者造成突发的职业损伤。

如毒气泄漏引起急性中毒等。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规定1、对于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慢性群发性职业病以及导致的死亡事件,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以及总局47号令《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由安监部门牵头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对由急性工业中毒导致的伤亡事件,应按照《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务院349号令的有关规定由安监部门牵头负责进行调查处理。

三、事故报告受理主体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本单位员工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的,应当向单位所在地区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负有职业卫生监督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四、事故报告规定1、用人单位发生急性中毒等职业病危害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负有职业卫生监督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单位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2、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3、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发病情况、可能发生原因;(5)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一、引言职业病危害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发生的由于职业病引起的重大事故。

为了有效地处置职业病危害事故,并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制定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本文将详细探讨该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制度1.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作业,疏散人员,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同时,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并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处置在事故发生现场,应按照现场状况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清除有害物质、封堵泄漏点、提供紧急救援设备等。

同时,要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和勘验,以确保相关证据的留存。

3.伤员救护与治疗对伤员应及时进行救护与治疗,包括紧急救援、送医治疗等。

伤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要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4.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后,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责任进行全面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以维护员工的权益,促进安全生产。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1.报告时限与责任人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的确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性质和情况进行规定。

报告责任人一般为企业的相关领导人或负责人。

2.报告内容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原因、事故性质、伤亡情况等。

报告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全面地反映事故的情况,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分析和处理事故。

3.通报与公开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处理结果,提醒其他企业和职业工作者注意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

通过通报与公开,可以提高职业病防控的效果,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能够有效地处置事故,减少伤亡人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六篇)

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六篇)

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为规范我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四条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公司部门负责及时报告城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

二、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____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上____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上____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四、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____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青岛____有限公司(盖章)年月日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二)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管理。

3.职责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及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____公司员工进行职业病的诊断和职业病的定期报告工作。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实用文档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1、总则
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制度内容
2.1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以公司为主导,各部门及班组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合理处置职业病危害事故,防止事态扩大。

2.2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公司各部门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由公司承担所需费用。

2.3 事故处置完成后,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形成书面文件,将事故原因、处置过程、事故损失等资料如实上报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4 公司任何部门及班组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病危害事故。

2.5 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公司、部门及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原因予以拒绝或者阻挠。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放射事故的分类及调查处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条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一)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二)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三)组织事故调查;(四)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五)结案存档。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迅速、有效、科学、公正。

第四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向厂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条公司接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应当实施紧急报告:(一)特大和重大事故,应当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省级安监行政部门和卫生部报告;(二)一般事故,应当于6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监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条接收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情况,由省级以上安监行政部门统一对外公布。

第九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第十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一)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二)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三)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四)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五)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六)配合安监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监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七)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0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0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为了规范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及执行,并由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进行指导监督。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措施、程序。

(一)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单位应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治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____泄险;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____救治、安排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6、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7、落实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求,采取防控措施。

(二)职业病事故报告程序1、当发现单位内出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以规范格式,书面报告单位所在地县级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

2、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立即电话报告所在地县级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卡。

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4、不得以任何借口对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职业病危害事故,认真吸取教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根据____《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____规,结合我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和工作中发生的人生伤害、急性中毒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事故,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包括:(一)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二)在生产、工作时间或区域内,虽未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三)在生产区域内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是指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相关单位和个人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和报告的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制度:
1. 紧急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阻止危害扩大和蔓延,救治受伤人员等。

2. 事故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3. 救治和补偿:对于受伤人员应及时进行救治,并提供必要的补偿和赔偿。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制度:
1. 监管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原因、伤亡情况等。

2. 内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应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给企业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以便进行内部调查和处理。

3. 向社会公众报告:一些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需要及时向社会公众进行报告,以提醒和警示其他相关企业和个人注意职业病防控工作。

总之,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及时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这些制度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24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3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3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引言: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或者长期暴露于职业有害因素,导致工人患有某种特殊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防控压力。

因此,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权益,2024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在我国得到了全面加强和完善。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定义与范畴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因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职工患职业病后发生的事故,包括职业病患者因治疗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二次感染等。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责任与处置1.责任的明确化企业应当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责任主体,明确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明确事故发生后的追责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事故处置与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抢救伤者、救治职业病患者,并对事故原因和处理情况进行调查记录,以便进一步防范事故的发生。

3.伤害赔偿与救济职业病患者及相关工人在事故发生后,有权要求企业及相关责任方给予赔偿及救济,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行政或经济责任。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制度1.报告的主体和时限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职业病防治机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等)报告,并在24小时内向职工代表和工会组织通报。

2.报告内容和要求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伤亡人数和损失情况等。

同时,应向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3.报告的监督和评估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对企业的事故报告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对于未按时报告或虚报事故的企业,应依法追究责任。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与管理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企业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和暴露,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组织措施等,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2.职业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保护意识,增强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工作,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部门、岗位和员工。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工作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公正、有效的原则。

第四条所有员工都有义务积极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条所有员工要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按照要求履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的义务。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第六条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立即停止作业,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二)组织人员进行伤亡核实,确保伤亡人数准确;(三)拨打紧急电话报告事故,通知相关部门组织救援;(四)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切断或隔离有风险的设备或物品;(五)做好现场保护和隔离工作,防止事故扩大蔓延。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目击人员应主动提供现场的情况和证据,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第八条若有员工受伤或死亡,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或请法医鉴定,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相关责任。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要尽快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事故处置和善后工作。

第十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应由专业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原则进行,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抄送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一)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具体情况;(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包括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三)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四)事故中的救援措施和抢救情况。

第十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并附上必要的证据材料。

第十四条上级主管部门收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应尽快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进行及时处置和报告,并追究相应责任的制度。

职业病是指因长期暴露在特定工作环境中,使得工人患上的一种与工作活动有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因职业病因素引起的工人伤亡事故。

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控,保护工人的健康和权益。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1. 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及时切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源头,保护事故现场的安全。

紧急处理包括疏散人员、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扩散和事故扩大化,并根据事故情况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2. 伤亡人员的处理对于受伤或者患病的人员,应及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和治疗,确保其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

同时,应对受伤或患病人员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受伤部位和严重程度等。

3. 事故原因的调查与分析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调查与分析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的防控以及责任追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事故责任的追究与处理根据事故原因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追究和处理。

责任追究主要包括对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

对单位,可以采取停产停业、罚款、吊销许可证等措施进行处罚;对个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等。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是指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应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管理机构。

报告的目的是提供信息,以便上级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发生类似事故。

1. 报告的主体报告的主体通常是事故发生单位,也可以是其他相关单位。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实事求是的立案报告,详细记录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死伤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

2. 报告的时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的规定时限内进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为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处置和报告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
参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二、管理分工
1、确立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专职机构和各部门负责人;
2、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方案,明确各类危害事故发生时,各负责人和相应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三、事故处置、报告
1、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察;
2、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5、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行政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现场勘验和调查取证,查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
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
(2)分析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
(4)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
(5)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6、事故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隐瞒或提供虚假证据或资料,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