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的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具准备:纸盒,乒乓球,记录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摸球活动,激发兴趣。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一盒乒乓球)
生:……
师:大家打过乒乓球吗?
生:…….
师给学生教授我们中国的乒乓球是很厉害的,是我们的国球,今天让乒乓球来当助手,帮助我们学习和数学有关的知识!
准备三个纸盒,标有1号,2号和3号纸盒,利用手中的纸盒和盒子中的乒乓球展开摸球活动!
1.活动一,第一次摸球全是黄球——体验“一定”“不可能”
让学生4人一组,分小组活动,一人摸十次,摸完再放回!让孩子通过孩子的摸球情况猜测纸盒中的乒乓球的情况,然后让孩子打开纸袋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建构概念,从自己亲身动手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2.活动二、第二次摸球既有白球又有黄球——体验“可能”
仍然是4人一组,每人摸十次,摸完后放回,纸袋中放有3个黄球。两个白球,可以利用活动一的经验,同样根据摸球的结果,让孩子猜测纸盒中既有黄球又有白球,让孩子再一次经历“激疑—猜测—验证”
的过程,让孩子在自己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学会用“可能”来描述发生的事情。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
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念,区分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能够使用简单的方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可能性概念,做出正确的预测。
二、教学准备
1.课件:PPT或者教材图片
2.教具:骰子、硬币等
3.试卷及答案
4.课堂活动安排
–第一环节: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第二环节:引入新知识,讲解可能性概念
–第三环节:教师示范计算可能性,鼓励学生自己计算
–第四环节: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讨论
–第五环节:小组合作练习
–第六环节:课堂讨论和总结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三、教学步骤
1.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知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能性概念。
2. 引入新知识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可能性概念,引导学生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 讲解可能性概念
•通过示范和练习,讲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4. 生活应用实例讨论
•展示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解答。
5. 小组合作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可能性问题,促进合作学习。
6. 课堂讨论和总结
•整合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可能性概念,梳理重点难点。
7.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家继续练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念,掌握可能性计算方法。
•难点: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如何灵活应用可能性概念解决。
五、板书设计
1.可能性概念介绍
2.可能性计算方法
3.生活应用实例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但也发现部分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评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评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评课
各位老师下午好,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年级老师们对林老师的这节数学课进行一下评课。
《可能性》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林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导入新颖。课堂开始林老师从一个小游戏进行导入“老师手中有一枚硬币,你们猜一猜是在左手还是右手?”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通过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不同结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个概念。
接着林老师安排了抽卡片活动,让学生感受随机现象,引导学生思维,组织学生游戏,参与学生游戏的全过程,通过猜测、验证,在交流中再次领悟“可能性”。
最后,通过安排了装球游戏。林老师提出三个问题:1.怎样装球才能让袋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红球?2. 怎样装球才能让袋子里摸出的可能是红球?3怎样装球才能让袋子里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让学生积极思考且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本节课可能性的理解。再次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总之,这节课林老师设计思路较清晰,层层深入地进行教学,学生们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学得有兴趣,知识也掌握的很牢固,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四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方程的意义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简易方程
课时:共10课时(单元课时),第1课时(本次内容的第1课时)
设计者:/府前街小学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了解方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作准备,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它为以后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到了五年级,抽象思维能力得以较大发展。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应该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符号意识。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教材中需要了解的“等式”这个概念不够明晰,教学时有必要通过简单的设计,唤起学生对“等式”这个概念的重新认识。同时,教材中需借助“天平”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但“天平”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有7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天平,课堂上也需要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天平的原理。
二、学习目标
1. 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学会列简单的方程。
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1)》教学设计学
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抽签卡纸、盒子、塑料球、橘子、小礼品、转盘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了一个水果,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测:可能是苹果,可能是香蕉,可能是橘子……
教师:你们有不同的意见,但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在回答时应该加上一个什么词?
教师:老师为同学们提示一下,再猜一猜,“看着圆,摸着麻,包着一肚小月牙”。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橘子
教师:能说得肯定一些吗?
2.师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可能性)
二、探索新知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的图意。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轮到你抽签来决定表演的节目,你认为自己会表演什么节目?
小学数学_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50-51页信息窗1 红点1及52页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的抽象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的意义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想不想到军营去看一看?(课件出示队列训练图。)。学生观看课件,感受军营的氛围和整齐的队列。
师:看,这是小强那个方队的队列,多整齐!你能说出小强在队列中的位置吗?
(从一列队伍中确定位置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在方队中确定事
物的位置打下基础。)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看图、说位置。
预设学生回答:
横着数,第2排第3个;
竖着数,第3排第2个;
从前面数第2排从左边数第3个;
从前面数第2排从右边数第4排
……
2.教师引导,界定“列”和“行”。
师:同学们,这些方法虽然都能描述小强的位置,但不够简便,其实,像这样确定位置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列”和“行”来表示: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把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小强在哪一列?(第3列),小强在哪一行?(第2行),在确定一个位置时,要先确定列,再确定行。你能用列和行完整地描述出小强的位置吗?
小学数学_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概率思想以及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会用“一定”、“可能”、与“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老师手中有一枚硬币,你们猜一猜,它会在我的哪只手中?
生1:左手
生2:右手
师:硬币可能在右手。也可能在左手,到底在哪里呢?现在我们来揭开谜底,请仔细看(张开空着的左手)
生:耶!
师:还没看到硬币,怎么就有同学发出了胜利的欢呼?你们确定猜对了吗?
生:确定。
师:为什么?
生:老师有两只手,硬币可能在左手里,也有可能在右手里,当知道左手没有时,就能确定一定在右手里。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说的太棒了,理由很充分,解释得清楚又完整。
师:现在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来,请你继续来猜一猜,硬币是正面朝上呢,还是反面朝上呢?
生猜测并说明理由,师揭示结果。
师:在生活中有些事情发生时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_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案例位置】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目标定位】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3.初步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重、难点定位】
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
【课前热身】
课前谈话:
师: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我?
生:自我介绍!
师:那老师不想自我介绍呢?
……
师:大家可以提几个问题,通过老师的回答来了解老师,那么谁先来?
……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课前谈话,使学生知道可以用提问——解答来认识求知事物。【新课实施】
一、引入课题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数学领域具有非常高地位的概念,它就是方程。(板书课题:认识方程)
2.引出问题:我们在了解一个陌生人的时候通常会以提问的方式,比如问:你是谁呀,你多大呀,你叫什么名字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这种提问的方法更是需要的,现在面对方程这个既陌生又重要的概念,你想通过哪些问题去认识、去了解它呢?
3.学生提问,经整理后板书: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方程有什么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三个问题已经提出来了,接下来该干什么?
预设生:解决问题。
师:谁解决?
预设生:自己解答。
4.学生自学课本。提示:如果学生觉得很重要的可以画画线,不懂得可以画个“?”。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1是:什么是方程?生说提炼: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提问满足方程的条件必须有哪两个前提? 1、有未知数。2、必须是等式。
小学数学_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方向和位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南、西、北等8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和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50—53页,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教学难点
理解抽象的“数对”,并能用数对准确地表示出方格图中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作自我介绍,引出课题。
师:听说咱班的同学既聪明上课又积极,想不想让老师认识你?下面请同学们在数学作业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所在教室的位置?
生:描述….
教师评价:刚才同学们有的描述的不准确,描述准确的又很麻烦。怎样才能准确而简练的描述出小强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用列和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1)认识列和行的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数列时要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边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往后数。老师是观察者,假如你们站在老师的这个位置观察那边是第一列?
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单元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可能性》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加深“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能用恰当的词语(“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游戏的公平性。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试验与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②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内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建议-数学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在摸球游戏和转盘游戏活动中,经历猜测并体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制订游戏规则的过程。
2、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说出判断的理由,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并解释规则的合理性。
3、在制订游戏规则的活动中,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借助数学来解决,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
◆摸球游戏
1、教师在纸盒中
放人2个红球和1个
绿球,并口述摸球次
数和输赢的标准。
2、让学生了解红
红和亮亮定的规则,
提出兔博士的问题,
让学生判断摸球的结
果,并说一说判断的
理由。然后按红红制
定的规则师生一起玩
游戏,验证判断的结
果。
3、讨论:为什么
红红定的规则自己得
分高?使学生了解,
因为盒子中的红球
数学、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题、试卷数学、数学考试、奥数、集合、有理数、函数、不等式、解三角形
多,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红红制定的规则不公平。
5、讨论:怎样制定公平的规则?让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做法。如,使两种颜色的球同样多。改变提出红球和绿球的得分等。
6、提出“同桌合作,制定得分规则,玩摸球游戏”的要求,让学生实际玩一玩。然后重点交流制定的得分标准,并试着解释标准的合理性。
◆练一练
1、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转盘,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并回答,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按(1)题的活动要求,全班同学每人转一次,并记录玩转盘的结果。
3、小组合作,制定得分规则,并玩转盘游戏。
数学、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题、试卷数学、数学考试、奥数、集合、有理数、函数、不等式、解三角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能够用树状图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2.掌握基本的排列组合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够用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本《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和练习册。
2.板书、彩色粉笔。
3.树状图的示范材料。
4.排列组合练习题。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事件和样本空间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活动引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2.讲解:介绍事件和样本空间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概念。
3.实践:让学生自行尝试用树状图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第二课:排列
1.导入:通过学生们排队上课的情境引出排列的概念。
2.讲解:介绍排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些排列问题。
第三课:组合
1.导入:通过随机选举班干部的情境引出组合的概念。
2.讲解:介绍组合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实践: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一些组合问题。
第四课:综合练习
1.复习:回顾事件、样本空间、排列和组合的概念。
2.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数学概念,增加学生的兴趣。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演示法:用示范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
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抽奖活动,并引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事件和样本空间的定义,用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可能性可能性》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可能性
可能性》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旨在学习“可能性”概念,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可能性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预测和判断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1.1 教材内容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可能性;
•学习基本的可能性概念;
•学习如何进行估算和预测。
1.2 教材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各种常见现象的可能性;
•掌握基本的可能性概念;
•能够进行估算和预测。
二、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
•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可能性;
•掌握基本的可能性概念;
•能够进行估算和预测。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可能性概念,学会如何进行估算和预测。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3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自主发现概率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4 教学流程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2.4.1 导入
(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今天将学习的知识点。
(2)以摆盘子为例,通过对盘子中不同数量的筷子进行统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可能性。
2.4.2 模型示范
(1)通过一组实例模型,例如:“从铅笔盒中随机抽出一支笔”,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测。通过学生的猜测,再和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分析不同的可能性。
(2)让学生尝试从其他案例中抽象出模型,概括出不同的可能性。
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通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通分》教学设计学
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且较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堂上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
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
课标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公倍数有了深刻的认识。通分和约分一样也是分数
基本性质的应用,同时通分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学好这一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本节课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
实际重组教材,通过精心设计运用迁移类推的思想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有
关知识的构建。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通分的方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通分的意义,会通分。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
效果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本课中我采用游戏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课堂上组织学生认真操作、试验分析,推理猜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可能性-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可能性-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3. 可能性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索和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采用案例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
(1)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够识别和描述。
(2)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可能性的计算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性》教学设计
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了他们抽签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它们来表述事情的发生情况。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
2.二组展示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并上网查阅了资料,认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生2:我们小组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我们在家都进行了抛硬币试验,下面是我们的记录。生1和生2抛了100次,生3和生4抛了200次,发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很接近。我们还上网搜集了数学家抛硬币的试验,他们抛的次数几千甚至几万次,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0.5.
生3:我们也研究了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骰子上有六个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也就是每个面朝上的几率是六分之一,而大于3的数字有三个,小于三的有2个,所以对男生不公平。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还制作了一个大圆盘,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六份,分别标上六个数字,大于三的数占了三份,可以用六分之三表示,小于三的数字占了2份,可以用六分之二表示,六分之三大于六分之二,所以这个规则对男生不公平。大家看明白了吗?
师:怎样修改这个规则就公平了?
生:女生的不变,掷出大于3或等于3的数男生获胜,都是六分之三,这样就公平了。
生:也可以改成掷出的是偶数女生赢,掷出的是奇数男生赢。
生:可以改成每人掷一次,谁掷的数大,谁就获胜。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动手操作,还上网查阅了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抛硬币的方法分糖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3.三组展示
师:可能性就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这一知识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还用于军事方面。看古代大将军狄青,(狄青,宋朝时的一名大将军,他勇而善谋,每次战争他都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
立下卓越战功。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一击制胜。)
师:想更多的了解狄青大将军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狄青大将军平侬智高之乱,感受数学可能性的魅力吧。(在狄青征讨侬智高时,由于前将领几次征讨失败,士气低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狄青使用一百个特制的铜钱祈求神灵保佑,许愿如果这次能胜,抛出去的铜钱正面会全部朝上。结果狄青在众目睽睽下挥手撒下一百枚铜钱,果然正面朝上。于是官兵欢呼雀跃,士气大振,狄青率领士兵一举打败了侬智高。)
师:对于狄青大将军同时抛出去的一百枚铜钱正面全部朝上,有的同学表示疑问,有的同学认为不可能,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也进行了课前研究,下边请三组同学汇报。
生1:我们小组经过研究,认为狄青大将军同时抛出去的一百枚铜钱正面全部朝上几乎不可能。下面请看我们研究的成果。
生2:如果抛一枚硬币,会有正反面两种情况,如果同时抛2枚硬币,会有四种结果,2×2=4, ,如果同时抛3枚硬币,会有8种结果,2×2×2=8, 如果同时抛4枚硬币,会有种16结果,2×2×2×2=16 生3:我们不仅动手操作,还发现了两个规律。第一个规律是每增加一枚硬币,拋得的结果是前面结果的两倍。第二个规律是同时抛几枚硬币,就有几个2相乘种结果。
生4:同时抛出去的铜钱越多,结果就越大,正面朝上的次数只占其中的一份,可能性就越小,所以我们认为狄青大将军同时抛出去的一百枚铜钱正面全部朝上几乎不可能。
师追问:既然可能性那么小,狄青又是怎样做到的呢?(通过追问迫使学生想到前提条件发生改变,两面都是正面。)
师:狄青大将军就是巧用可能性,鼓舞了士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有智有谋的大将军。
(三)拓展应用(多媒体呈现多层次练习)
师:同学们经过课前的研究、小组展示、全班汇报,对可能性问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巩固
《可能性》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可能性》效果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
按照我对教材的理解,并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精神。首先设计好前置小研究,让学生先自主探究,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经历小组汇报,并加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问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调控才能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如时间的把握、学生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二、有意义的练习及作业的设计要考虑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考虑练习内容的层次性,手段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能性》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是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开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后面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奠定基础,在概率知识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采用小课题研究形式,学生通过课前的研究,小组汇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根据学生喜欢的历史人物,实际设计研究内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在思考中感悟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了解影响概率的各种因素。
《可能性》评测练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