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学案

合集下载

2014年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1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2)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2014年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1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2)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故只能在 M∩P 中.
所以 M={3,5,11,13},P={7,11,13,19}.
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往往可将复杂的集合关 系直观化、形象化,使问题快速获解.此题中的 Venn 图将 U 分成了四部分,根据题中已知条件逐步给四个部分填入元素, 即可求出集合 M 和 P.
【变式与拓展】
4 .已知全集 U ={1,2,3,4,5,6,7,8,9}.A ⊆U ,B⊆U,且
题型 2 集合的混合运算 【例 2】设全集 U={x∈N*|x<8},A={1,3,5,7},B={2,4,5}. (1)求 A∪B,A∩B,∁U (A∪B),∁U (A∩B);
(2)求∁U A, ∁U B, (∁U A)∪(∁U B),(∁U A)∩(∁U B);
(3)由(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1)A∪B={1,2,3,4,5,7},A∩B={5},∁U(A∪B)= {6} ,
【变式与拓展】 2.(2013 年安徽)已知A={x|x+1>0},B={-2,-1,0,1}, 则(∁RA)∩B=( A ) A.{-2,-1} C.{-2,0,1} B.{-2} D.{0,1}
解析:∵A={x|x+1>0}={x|x>-1},∴∁RA={x|x≤-1}. ∴(∁RA)∩B={x|x≤-1}∩{-2,-1,0,1}={-2,-1}.
图 1-1-2
由(∁UM)∩(∁UP)={2,17},可知:M,P 中都没有元素2,17,
由(∁UM)∩P={7,19},可知:P 中有元素 7,19,M 中没有元素 7,19, 由 M∩(∁UP)={3,5},可知:M 中有元素 3,5, 而 P 中没有元素 3,5,
U 中剩下的元素 11,13 不在以上三部分中,
(∁UA)∩B={1,9},A∩B={2},(∁UA)∩(∁UB)={4,6,8},求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时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时学案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2.能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记作(或),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2.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3.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此时,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因此,集合A与集合B,记作 .4.如果集合A⊆B,但,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或).5.我们把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的子集.6.子集的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是的子集,即 .(2)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 .1.下列命题:①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么集合A中的元素少于集合B中的元素;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③若空集是集合A的真子集,则集合A不是空集.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2.若x,y∈R,A={(x,y)|y=x},B=,则A与B的关系为()A.A BB.B AC.A=BD.A⊆B3.设A={x|1<x<2},B={x|x<a},若A B,则a的取值范围是()A.{a|a≥2}B.{a|a≤1}C.{a|a≥1}D.{a|a≤2}4.集合A={x|-1<x<3,x∈Z},写出A的真子集.一、子集提出问题:1.观察实例:(1)A={1,2,3},B={1,2,3,4,5};(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4)P={x|x是长方形},Q={x|x是平行四边形};(5)S={x|x>3},T={x|x>2};(6)E={x|(x+1)(x+2)=0},F={-1,-2}.上面每个例子中的两个集合,前一个集合的元素与后一个集合的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两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结论:提出问题:2.阅读教材第6页第四段,如何用图形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呢?结论:反馈练习我们在上一节学习了特殊数集的记号,请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并用Venn图表示N,Z,Q,R之间的关系:N Z,N Q,R Z,R Q.二、集合相等提出问题:1.在子集的定义中,能否理解为子集A是集合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结论:提出问题:2.上一课时我们是如何定义两个集合相等的?结论:提出问题:3.观察新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中的例(3)和例(6),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一样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包含关系?结论:例1 已知三元素集合A={x,xy,x-y},B={0,|x|,y},且A=B,求x与y的值.三、真子集。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学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学案

课题集合年级高一授课对象编写人胥勋彪时间2018.2.3 学习重点、难点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关系上课内容: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基本关系、基本运算知识点总结1、集合的含义(1)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元素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4)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N: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包括0 N*或N+:正整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全体实数的集合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1)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先后顺序的。

3.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B 的子集.记作: ()A B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B(或B 包含A).4.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此时,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即,A B B A A B ⊆⊆⇔=且.5.真子集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即如果A B ⊆且A B ≠,那么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6.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并集⋃一般的,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读作:A 并B )8.交集⋂一般的,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3集合的基本运算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3集合的基本运算

返回
学点二交集
已知集合M={x|y2=x+1},P={x|y2=-2(x-3)},那么M∩P=()C A.{(x,y)x=,y53=±}B.2{3x6|-1<x<3}
C.{x|-1≤x≤3}D.{x|x≤3} 【分析】由集合的定义,集合M表示方程y2=x+1中x的范围,
集合P表示方程y2=-2(x-3)中x的范围,故应先化简集合M,P. 【解析】∵M={x|y2=x+1}={x|x+1≥0}={x|x≥-1},
返回
设集合A={a2,a+1,-3},B={a-3,2a-1,a2+1},A∩B={-3},求实数a的值.
解:∵A∩B={-3},∴-3∈B. ∴a-3=-3或2a-1=-3, ∴a=0或a=-1. 当a=0时,A={0,1,-3},B={-3,-1,1},此时A∩B={1,-3},与 A∩B={-3}矛盾,故舍去. 当a=-1时,A={1,0,-3},B={-4,-3,2},满足A∩B={-3}, ∴a=-1.
【解析】解法一:利用Venn图,在图中 标出各个元素的相应位置,可以直接写 出A与B,A={2,3,5,7},B={1,2,9}.
返回
解法二:∵A∩B={2},(CUA)∩B={1,9}, ∴B=(A∩B)∪[(CUA)∩B]={1,2,9}. ∵A∪B=CU[(CUA)∩(CUB)]={1,2,3,5,7,9}, 又∵B={1,2,9},A∩B={2},∴A={2,3,5,7}.
【分析】注意到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的定义中: (1)集合A∪B中的元素必须是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 (2)集合A∪B包含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
返回

【解析】A.3∈B,但3 {4,5,6,7,8},{4,5,6,7,8} A∪B;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篇一:第一课时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数学备课组教案主备课教师:邱惠彬备课组老师:篇二:高中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学习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3)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4)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作探究展示:一、问题衔接我们知道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思考(P8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Venn图表示:说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8-9例4、例5)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a,且x∈B}交集的Venn 图表示1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9-10例6、例7)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a集3.探索研究a∩B?a,a∩B?B,a∩a=a,a∩?=?,a∩B=B∩aa?a∪B,B?a∪B,a∪a=a,a∪?=a,a∪B=B∪a三、归纳小结(略)四、作业布置书面作业:P12习题1.1,第6-8题拓展提高:题型一已知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问题22例1已知集合a?a,a?1,?3,B?a?3,2a?1,a?1,若a?B???3?,???2?求实数a解:∵a?B???3?,∴?3?B,而a?1??3,∴当a?3??3,a?0,a??0,1,?3?,B???3,?1,1?,这样a?B???3,1?与a?B???3?矛盾;当2a?1??3,a??1,符合a?B???3?∴a??1练习1已知集合a??4,2a?1,a,B??a?5,1?a,9?,若a?B??9?,求a的值2??答案a=-3例2.已知a?x2a?x?a?3,B?xx??1或x?5,若a?B??,求a的取值范围.解(1)若a??,由a?B??,此时2a?a?3?a?32????a??,由a?B??,(2)若?2a??11???a?3?5解得??a?22?2a?a?3?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1?a?2或a?3?.2?练习2上题中若a?B?R,求a的取值范围。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本节课是集合这一章的核心内容,高考常考考点之一,所以一定要掌握并集,补集,交集的概念。

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在学习集合定义以及集合的性质之后学到的,它对日后学习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等内容起到知识储备作用。

1.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知识梳理1、集合的运算A∩B={x|x∈A且x∈B}.A∪B={x|x∈A或x∈B}.∁U A={x|x∈U,且x∉A}2、性质:A∪B=B∪A,A∪A=A,A∪∅=A,A∪B=A⇔B⊆A,A⊆(A∪B).A∩B=B∩A,A∩A=A,A∩∅=∅,A∩B=A⇔A⊆B,A∩B⊆A∪B,A∩B⊆A,A∩B⊆B.A∪(∁U A)=U,A∩(∁U A)=∅,∁U(∁U A)=A二、题型探究例1.已知A ={ (x,y) | 4 x+y = 6 },B ={ (x,y) | 3 x+2 y = 7 }.求A ∩ B.解:A∩B = {(x,y) | 4 x+y = 6 }∩{(x,y) | 3 x+2 y = 7 }== {(1,2)}.例2.已知x∈R,集合A={-3,x2,x+1},B={x-3,2x-1,x2+1},如果A∩B={-3},求A∪B。

例3.已知集合,且有4个子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B.【解析】∵有4个子集,∴有2个元素,∴,∴且,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B.例4.已知集合,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三、达标检测1、设集合Α={1,2,4},Β={x|x2-4x+m=0}.若Α∩Β={1},则Β=( ) A.{1,-3} B.{1,0} C.{1,3} D.{1,5}【答案】C2、设集合,,全集,若,则有( )A. B. C. D. 【解析】由,解得,又,如图则,满足条件.【答案】C 3、已知集合,集合,若,则实数的值为 . 【答案】1或-1或0. 【解析】∵,∵,,对集合B 。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教案-新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想象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二)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全集的概念.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三)学习重点1.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四)学习难点1.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对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的正确使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10页至第11页.(2)练一练:全集的定义:如果集合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成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符号U表示.补集的三种语言:①文字语言:设U是一个集合,A是U的一个子集(即A⊆U),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U中子集A的补集.②符号语言:C A={x|x∈U,且x∉A}.U③图形语言:A U2.预习自测C A=()(1)设U={1,2,3},A={2,3},求UA.{1} B.{2} C.{2,3} D.{1,2,3}【答案】A.C A B=()(2)设U={1,2,3,4},A={2,3},B={3,4,5},求()UA.{1,2,3}B.{4,5}C.{1,2,4}D.{1,4,5},【答案】C.C A B=()(3)设U={1,2,3,4,5},A={2,3},B={3,4,5},求()UA.{1,2}B.{4,5}C.{1}D.{4,5},【答案】C.(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若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是一样的,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A不等于集合B,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3)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为A ∪B;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为A∩B.2.问题探究探究一 明确研究范围,认识全集★ ●活动① 通过练习例题,回顾所学旧知之前,我们已经学过集合的交集、并集运算.我们来看下面的例题: (1)已知A ={1,2,3,4},B ={2,3,4,5},则A ∪B =( )A .{1,2,3,4,5}B .{2,3,4}C .{1,2,4}D .{2,3,5}【答案】A .(2)已知集合A ={x |-5<x <2},B ={x |-3<x <3},则A ∩B =( )A .{x |-3<x <2}B .{x |-5<x <2}C .{x |-3<x <3}D .{x |-5<x <3} 【答案】A .(3)设集合M ={1,2,4,8},N ={x |x 是2的倍数},则M ∩N =( )A .{2,4}B .{1,2,4}C .{2,4,8}D .{1,2,8}【答案】C .注意在求集合并集时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并集对应着“或”,交集对应着“且”.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题,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认识全集与学习集合间的补集运算打下基础. ●活动② 明确研究范围,认识全集在研究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例如,从小学到初中,数的研究范围逐步地由自然数到正分数,再到有理数,引进无理数后,数的研究范围扩充到实数.在高中阶段,数的研究范围将进一步扩充.在不同范围内研究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考查方程()()2230x x --=在下面范围内的解集. (1)有理数范围; (2)实数范围.学生自行求解这个问题,发现在有理数范围内只有一个解,即()(){}{}22302x Q 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三个解,即()(){}{}22302,3,3x R x x ∈--==-x 的不同取值范围对方程的解集结果有什么影响?(抢答) 范围不同,同一个问题所解得的最后的结果也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入全集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如何理解全集的相对性?全集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概念.如:小学数学研究的问题常在有理数集内,则有理数集是全集.初中代数研究的问题常在实数集内,则实数集就是全集.【设计意图】通过研究方程在不同范围内解的不同,引出集合全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补集的定义打下基础. 探究二 探究集合的补集运算★▲●活动① 通过实例、探究补集概念★考查下面的问题,集合A ,B 与集合U 之间有什么关系?A ={1,3,5},B ={2,4,6},U ={1,2,3,4,5,6};一般地,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C A 根据补集的定义,能否像并集和交集运算一样用数学语言及图形语言(Venn 图)表示出来? 数学语言表示: U C A =﹛x |x ∈U ,且x ∉A }.图形语言(Venn 图)表示:给定集合A ,它的补集唯一吗?为什么?(抢答)补集是相对于全集的概念,全集若不同,则相应的补集也不一样.通过刚才的实例探究,同学们发现A ,U C A ,U 有着什么关系?(抢答)全集U 是由集合A 与补集U C A 中所有的元素组成的,且A ⊆U ,U C A U ⊆.AU如何理解U C A① A 是U 的一个子集,即A ⊆U ,A 可以是∅,也可以是U . ② U C A 表示一个集合,且U C A ⊆U . ③ U C A 与A 之间没有公共元素.④ U 中的元素各自分布在U C A 和A 中,非此即彼,互不相容.【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引出集合补集的概念,并通过提问抢答的方式,理解补集与全集的关系以及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并复习之前所学的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活动② 根据补集概念,探究补集的性质集合A 为任意一个给定的集合,可将集合A 作为特殊的全集U ,空集∅以及补集U C A ,可得补集的三条性质: (1)U C ∅=U ;(2)U C U =∅;(3)()U U C C A A =.【设计意图】探究补集性质,加深对补集概念的理解.●活动③ 通过实例,会求一个子集的补集▲(1)设U ={x | x 是小于9的正整数},A ={1,2,3},B ={3,4,5,6},求U C A 、U C B . 解:根据题意可知,U ={1,2,3,4,5,6,7,8 },所以 U C A ={4,5,6,7,8}, U C B ={1,2,7,8}.(2)将(1)中的U ={x | x 是小于9的正整数}改成U ={x | x 是小于10的非负整数},求U C A 、U C B .解:根据题意可知,U ={0,1,2,3,4,5,6,7,8,9},所以 U C A ={0,4,5,6,7,8,9}, U C B ={0,1,2,7,8,9}.【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加深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并会求所给集合的补集.探究三 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活动① 应用Venn 图探究集合的运算(反演律) (1)()()()U U U C A B C A C B =;(2)()()()U U U C A B C A C B =.教师给出反演律后,可有学生自主画出Venn 理解并给予证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Venn 图探究集合交并补三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直观想象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活动② 巩固基础,检查反馈例1 (1)设全集U =R ,集合A ={x |2<x ≤5},则U C A =________.(2)已知U ={x |-5≤x <-2或2<x ≤5,x ∈Z },A ={x | x 2-2x -15=0},B ={-3,3,4},则U C A =________, U C B =________. 【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1)用数轴表示集合A 为图中阴影部分,故U C A ={x | x ≤2或x >5}.(2)可用Venn 图表示,如下图.则U C A ={-5,-4,3,4},U C B ={-5,-4,5}. 【思路点拨】求集合补集处理技巧:① 当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可借助Venn 图求解.②当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的连续数集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求解. 【答案】 (1) U C A ={x | x ≤2或x >5}.(2) U C A ={-5,-4,3,4},U C B ={-5,-4,5}.同类训练(1)设全集U ={x ∈N| x ≥2},集合A ={ x ∈N | x 2≥5},则U C A =( ) A .∅ B .{2} C .{5}D .{2,5}(2)已知U ={x |1≤x ≤5},A ={x |1≤x <a },若U C A ={x |2≤x ≤5},则a =________. 【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1)由题意知集合A ={x ∈N | x ≥5},则U C A ={2}.(2)∵A ∪U C A =U ,且A ∩U C A =∅,∴A ={x |1≤x <2},∴a =2.【思路点拨】当已知集合较复杂时应化简后再求补集,正确运用补集的性质. 【答案】(1) B ;(2) 2.例2 设U =R ,已知集合A ={x |-5<x <5},B ={ x |0≤x <7},求: (1) A ∩B ;(2)A ∪B ;(3)A ∪(U C B );(4)B ∩(U C A );(5)(U C A )∩(U C B ).【知识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子集与交集、并集运算的转换.【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解题过程】作出数轴表示两个集合:(1) 根据图形知:A ∩B ={x |0≤x <5};(2) 根据图形知:A ∪B ={x |-5<x <7}.(3)U C B ={x |x <0或x ≥7},A ∪(U C B )={x |x <5或x ≥7}.(4)U C A ={x |x ≤-5或x ≥5},B ∩(U C A )={x |5≤x <7}.(5)()()()U U U C A C B C A B =={x |x ≤-5或x ≥7}.【思路点拨】数轴法要注意各个端点的画法;注意()U U A C A =,()U A C A =∅,从而决定端点的去向.【答案】(1) {x |0≤x <5};(2) {x |-5<x <7};(3) {x |x <5或x ≥7};(4) {x |5≤x <7};(5) {x |x ≤-5或x ≥7}.同类训练 已知集合A ={x |-1<x ≤4},M ={x |-3≤x ≤7},S ={x |-1≤x ≤8},则M C A =________,S C A =_______,M ∩(R C A )=________;A ∪(R C A )=________.【知识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子集与交集、并集运算的转换.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在数轴上分别画出集合A 、M 、S ,认清全集与所给子集,根据补集的定义求出所给子集的补集.【思路点拨】会求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注意运用数轴法时端点处的取值. 【答案】{x |-3≤x ≤-1或4<x ≤7};{x |x =-1或4<x ≤8};{x |-3≤x ≤-1或4<x ≤7};{x |x <-1或-1<x ≤4或x >8}.【设计意图】巩固检查集合的全集与补集的概念,熟练应用数轴法与Venn 图求集合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活动③ 强化提升、灵活应用例3 已知全集U ,M ,N 是U 的非空子集,且U C M N ⊇,则必有( )A .M ⊆U C NB .M ⊇UC N C .U C M =U C ND .M =N【知识点】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由图可知M ⊆U C N .要注意:由已知有可能出现M =U C N .因此有可能M =U C N .【思路点拨】这里M 与N 是两个抽象的集合,因此经过补集运算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抽象了,而这时用韦恩图法,则使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起来.【答案】A .同类训练 设全集U ≠∅,已知集合M ,P ,S 之间满足关系,M =U C P ,P =U C S ,则集合M 与S 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A .M =U C SB .M =SC .S ⊆MD .S ⊇M【知识点】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画出满足M =U C P ,P =U C S 的Venn 图,由图观察集合M 与S 之间的关系.【思路点拨】研究抽象集合的关系问题,可以利用集合的韦恩图去分析,在作图的时候要设法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以防因思虑不全面和由局部图形的先入为主而导致解题的失误.【答案】B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 (1)全集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全集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概念.如:小学数学研究的问题常在有理数集内,则有理数集是全集.初中代数研究的问题常在实数集内,则实数集就是全集.通常也把给定集合的集合叫做全集. (2)补集的概念.一般地,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C A ,即U C A ={x |x ∈U ,且x ∉A }.可用Venn 图来表示:补集是相对于全集的概念,全集若不同,则相应的补集也不一样. (3)补集的性质.①U∅=U ;②UU =∅;③U(UA )=A .④反演律:U(A ∪B )=(U C A )∩(U C B );U(A ∩B )=(U C A )∪(U C B ).重难点归纳(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理解全集具有相对性,补集是相对于全集的概念,全集若不同,则相应的补集也不一样,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且()U A C A U =.(2)会应用数轴法求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并进行补集与交集、并集运算的转换,注意运用数轴法时端点处的取值.(3)学会应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在作图的时候要设法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去,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三)课后作业 基础型 自主突破1.已知U ={1,3},A ={1,3},则UA =( )A .{1,3}B .{1}AUC.{3} D.∅【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集合A=U,因此UU=∅.【思路点拨】根据集合补集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D.2.设全集U={x∈N*| x<6},集合A={1,3},B={3,5},则U(A∪B)=()A.{1,4} B.{1,5} C.{2,4} D.{2,5}【知识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先算出A∪B,在根据补集的定义,求出U(A∪B).【思路点拨】根据集合并集与补集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C.3.设全集U={1,2,3,4,5},集合A={1,2,3},集合B={3,4,5},则(U A)∪(UB)=()A.{1,2,3,4,5} B.{3} C.{1,2,4,5} D.{1,5} 【知识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U (A∩B)=(UA)∪(UB),故先算出A∩B,在根据补集的定义,求出U(A∩B).【思路点拨】先运用反演律化简,再根据集合并集与补集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C.4.若集合A={x|-1≤x≤2},B={ x | x<1},则A∩(RB)=()A.{ x | x>1} B.{ x | x≥1}C.{ x |1<x≤2} D.{ x|1≤x≤2}【知识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A,RB,由图形语言解决问题.【思路点拨】将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答案】D.5.设P={x︱x<4},Q={ x︱x2<4},则()A.P⊆Q B.Q⊆P C.P⊆R Q D.Q⊆RP【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P,Q,R Q,RP,由图形语言解决问题.【思路点拨】将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根据集合补集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B.6.设全集U={2,3,5},A={2,|a-5|},UA={5},则a的值为()A.2 B.8 C.2或8 D.-2或8【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UA={5}包含两层意义,①5∉ A;②U中除5以外的元素都在A中.∴|a-5|=3,解得a=2或8.【思路点拨】根据集合补集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C.能力型师生共研7.设A={x|| x |<2},B={ x | x>a},全集U=R,若A⊆RB,则有()A.a=0 B.a≤2 C.a≥2 D.a<2【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A={x|-2<x<2},RB={x| x≤a},在数轴上把A,B表示出来.【思路点拨】将集合化简后再进行运算.【答案】C.8.集合A含有10个元素,集合B含有8个元素,集合A∩B含有3个元素,则集合A∪B 有________个元素.【知识点】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由A∩B含有3个元素知,仅有3个元素相同,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集合的元素个数为10+8-3=15,或直接利用Venn图得出结果.【思路点拨】利用集合交、并、补集的概念及Venn图得出结果.【答案】15.探究型多维突破9.全集U={2,0,3-a2},P={2,a 2-a-2}且UP={-1},求实数a.【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U={2,0,3-a2},P={2,a 2-a-2},UP={-1},∴223120aa a⎧-=-⎪⎨--=⎪⎩,解得a=2.【思路点拨】集合补集的概念构造不等式组,并进行求解.【答案】2.10.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运动,10人喜爱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________.【知识点】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Venn图,由补集的定义可得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12人.【思路点拨】借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答案】12.自助餐1.已知全集U={0,1,2}且UA={2},则集合A的真子集的个数为()A.3 B.4 C.5 D.6【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A={0,1},∴真子集的个数为22-1=3.【思路点拨】根据集合补集的概念求得A={0,1},再由真子集的概念得最后结果.【答案】B.2.如果U={1,2,3,4,5},A={1,3,4},B={2,4,5},那么(U A)∩(UB)等于()A.∅B.{1,3} C.{4} D.{2,5} 【知识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U A={2,5},UB={1,3},(UA)∩(UB)=∅.【思路点拨】正确理解集合交、并、补集的概念.【答案】A.3.设全集U={1,2,3,4,5,6,7},P={1,2,3,4,5},Q={3,4,5,6,7},则P∩(UQ)等于()A.{1,2} B.{3,4,5}C.{1,2,6,7} D.{1,2,3,4,5}【知识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U Q={1,2},∴P∩(UQ)={1,2}.【思路点拨】正确理解集合交、并、补集的概念.【答案】A.4.设全集U={1,2,3,4,5,6,7},集合A={1,3,5,7},B={3,5},则正确的是()A.U=A∪B B.U=(UA)∪BC.U=A∪(U B) D.U=(UA)∪(UB)【知识点】子集与交集、并集运算的转化.【数学思想】【解题过程】U B={1,2,4,6,7},A∪(UB)={1,2,3,4,5,6,7}.【思路点拨】正确集合交、并、补集的概念.【答案】C.5.如果U={x∈N|x<6},A={1,2,3},B={2,4,5},那么(U A)∪(UB)=________.【知识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U={x∈N|x<6}={0,1,2,3,4,5},∴U A={0,4,5},UB={0,1,3}.(U A)∪(UB)={0,1,3,4,5}.【思路点拨】先将集合化简,求出U A,UB,再求出两集合的并集.【答案】{0,1,3,4,5}.6.设集合U={1,2,3,4},且A={x∈U| x2-5x+m=0},若UA={2,3},求m的值.【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UA={2,3},U={1,2,3,4},∴A={1,4},即1,4是方程x2-5x+m=0的两根,故m=1×4=4.【思路点拨】根据集合补集的定义求出m的值.【答案】4.数学视野为数学而疯的康托尔康托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集合论的创立者,是数学史上最富有想象力,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对数学的贡献是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年轻的康托尔在27岁的时候,就在数学上表现出优秀的数学天赋,他用有理数列构造实数R,在数学发展历史上,这是“前无古人”的创意.无穷理论的研究,在当时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从1874年开始,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 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然而,康托尔在学术上的成就,在最开始,并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尤其是当时欧洲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也是他的老师——克罗内克,早已流露过不满.1877年,康托尔将发现“所有连续的直线、平面或曲面都是相同等级的无穷”的论文,又投给了《克列尔杂志》.本来,杂志编辑同意发表,但克罗内克一再阻止,导致发表的时间拖到了第二年.这个敏感而卑微的年轻人,面对权威的批评毫无回击之力,加上年轻的康托尔自己过激冲动的情绪.39岁的康托尔,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精神崩溃,使康托尔曾一度患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诊所.由于生性容易激动,这不仅加剧了他的病情,也让他失去了不少朋友.在康托尔的余生中,多次遭受不同程度的精神崩溃.他不得不一次次出入精神病院.然而,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并没有因为自己患病而放弃对数学的探索,在精神状态好的时候,他完成了关于无穷理论的最好的那部分工作.都说,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1897 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希尔伯特(Hilbert David,1862.1.23-1943.2.14)高度赞誉康托尔的集合论“是数学天才最优秀的作品”,“是人类纯粹智力活动的最高成就之一”.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高度评价了康托尔工作的重要性,并把康托尔的连续统假设列入20世纪初有待解决的23个重要数学问题之首.当康托尔的朴素集合论出现一系列悖论时,克罗内克的后继者布劳威尔(1881.2.27-1966.12.2)等人借此大做文章,希尔伯特用坚定的语言向他的同代人宣布:“没有任何人能将我们从康托尔所创造的伊甸园中驱赶出来”.康托尔在数学上的功绩,以及敢于向无穷大冒险迈进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影响引起巨大的反响,为如今数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2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 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学法学法:学生借助Venn 图,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和讨论等,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四. 学习流程(一) 知识连线:1、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1){1,3,5},{2,4,6},{1,2,3,4,5,6};A B C ===(2){|},{|},{|}A x x B x x C x x ===是理数是无理数是实数.(3){2,4,6,8,10},{3,5,8,12},{8};A B C ===(4)A={x |x 是我校高一年级女同学},B={x |x 是我校高一年级同学},C={x |x 是我校高一年级女同学}.2、集合间的基本运算:①一般地,由所有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即A ∪B={x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venn 图表示为:②一般地,由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集,记作: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即A ∩B ={x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venn 图表示为:③对于一个集合A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 即: C ∪A ={x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venn 图表示为:(什么叫全集?)3、总结运算规律:(1) A ∩A =____,A ∩Φ=____,A ∩B____A ,A ∩B____B(2)A ∪A =____,A ∪Φ=____, A ⊆ B 等价于A ∩B =____,(或A ∪B =____,)(3) C ∪A ∩A =____,C ∪A ∪A =____,C ∪(C ∪A)=____(4) C ∪(A ∪B)=C ∪A ∩C ∪B ;C ∪(A ∩B)=C ∪A ∪C ∪B(二) 知识演练:3、、设A= {1,4,-8,5},B={3,8,5,4,2,-7 },求A ∪B ,A ∩B4、设集合A= {x ︱2≤x <4},B={x ︱3x -7≥8-2x },求A ∪B ,A ∩B5、已知全集U={1,2,3,4,5,6,7}, A= {2,4, 5},B={1,3,5,7 }, 求A ∩(C ∪B ),(C ∪A )∩(C ∪B ),6、已知U =R ,A ={x|x -3>0},B ={x|(x +2) (x -4)≤0},求:C ∪A , C ∪B , C ∪(A ∪B), C ∪(A ∩B)。

1.1.3_集合的基本运算_教案(内含五份教案,人教A版)

1.1.3_集合的基本运算_教案(内含五份教案,人教A版)

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数学备课组教案主备课教师:备课组老师:教案二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 能够使用Venn 图表达两个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像对抽象概念理解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 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2) 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并集与交集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1) 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全体作为一个集合,按学科兴趣划分子集,让他们亲身感受,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用Venn 图表示(阴影部分)2, 探究新知(1)通过Venn 图,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引出并集的含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和集合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 B x x A x B =∈∈ 或.(2)解剖分析: 1> “所有”:不能认为A ∪B 是由A 的所有元素和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即简单平凑,要满足集合的互异性,相同的元素即A 和B 的公共元素只能算作并集中的一个元素 2> “或”:“B x A x ∈∈或”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B x A x ∉∈但;A B ∉∈x x 但;B x A x ∈∈且3> 用Venn 图表示A ∪B :(3) 完成教材P8的例4和例5(例4是较为简单的不用动笔,同学直接口答即可;例5必须动笔计算的,并且还要通过数轴辅助解决,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 思考: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具体画出A 与B 相交的Venn 图)(5) 交集的含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和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 B x x A x B =∈∈ 且(6) 解剖分析: 1>“且”2>用Venn 图表示A ∩B :B A A 与B 相交(有公共元素) A 与B 分离(无公共元素)B A A 与B 相交(有公共元素) A 与B 分离(无公共元素)(7) 完成教材P9的例6(口述)(8) B A },52|{B }41|{A ⋂≤<=≤<-=求,x x x x (运用数轴,答案为4}x 2|{x B A ≤<=⋂)3, 巩固练习(1) 教材P9的例7 (2) 教材P11 #1 #24, 小结作业:(1) 小结:1> 并集和交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 2> 并集与交集的区别(符号等) (2) 作业:1> 必做题:教材P12 #6 #7 2> 选做题:已知}2{B A },1,52{B A },|{},2|{A 22-=⋂-=⋃++=--=,且r qx x x B px x x ,的值。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课时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课时学案

课 题: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交集、并集教学目标: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已知A={1,2,3}, S={1,2,3,4,5},则A S , {x|x ∈S 且x ∉A}= 。

2.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Φ Φ {x|x 2+1=0,X ∈R} {0} {x|x<3且x>5} {x|x>6} {x|x<-2或x>5} {x|x>-3} {x>2} 二、讲授新课:1.教学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① 探讨:设{4,5,6,8}A =,{3,5,7,8}B =,试用Venn 图表示集合A 、B 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② 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③ 定义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 、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记作A ∩B ,读“A 交B ”,即:A ∩B ={x|x ∈A 且x ∈B}。

④ 讨论:A ∩B 与A 、B 、B ∩A 的关系? →A ∩A = A ∩Φ= ⑤ 图示五种交集的情况:… ⑥ 练习(口答):A ={x|x>2},B ={x|x<8},则A ∩B =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A ∩B = 。

⑦定义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union set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用描述法表示是:…⑧分析:与交集比较,注意“所有”与“或”条件;“x ∈A 或x ∈B ”的三种情况。

⑨讨论:A ∪B 与集合A 、B 的关系?→ A ∪A = A ∪Ф= A ∪B 与B ∪A ⑩练习(口答): A ={3,5,6,8},B ={4,5,7,8},则A ∪B = ; 设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则A ∪B = ; A ={x|x>3},B ={x|x<6},则A ∪B = ,A ∩B = 。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设计(2)-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设计(2)-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人教A版)集合的基本运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是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对象,在实践中应用广泛,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课程目标1.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 理解全集和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集合的补集;3.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并集、交集、全集、补集含义的理解;2.逻辑推理: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的推导;3.数学运算: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及补集,已知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求参数(参数的范围);4.数据分析:通过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列不等式组,此过程中重点关注端点是否含“=”及∅问题;5.数学建模: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

重点:1.交集、并集定义的三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及交集、并集的区别与联系;2全集与补集的定义.难点:利用交集并集补集含义和Venn图解决一些与集合的运算有关的问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问题导入:实数有加、减、乘、除等运算.集合是否也有类似的运算.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0-13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 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具有哪些性质?2.怎样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3.全集与补集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用Venn图表示给定集合的补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一)知识整理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 A∪B={x|x∈A,或x∈B} Venn图表示2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 A∩B={x|∈A,且x∈B}Venn图表示3.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1课后习题及答案(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1课后习题及答案(全)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第5页)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2)1-∉A 2{|}{0,1}A x x x ===.(3)3∉B 2{|60}{3,2}B x x x =+-==-.(4)8∈C ,9.1∉C 9.1N ∉.2.解:(1)因为方程2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所以由方程2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3)由326y x y x =+⎧⎨=-+⎩,得14x y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所以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为{(1,4)};(4)由453x -<,得2x <,所以不等式453x -<的解集为{|2}x x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第7页)1.解:按子集元素个数来分类,不取任何元素,得∅;取一个元素,得{},{},{}a b c ;取两个元素,得{,},{,},{,}a b a c b c ;取三个元素,得{,,}a b c ,即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为,{},{},{},{,},{,},{,},{,,}a b c a b a c b c a b c ∅.2.(1){,,}a a b c ∈ a 是集合{,,}a b c 中的一个元素;(2)20{|0}x x ∈= 2{|0}{0}x x ==;(3)2{|10}x R x ∅=∈+= 方程210x +=无实数根,2{|10}x R x ∈+==∅;(4){0,1}N (或{0,1}N ⊆) {0,1}是自然数集合N 的子集,也是真子集; (5){0}2{|}x x x = (或2{0}{|}x x x ⊆=) 2{|}{0,1}x x x ==;(6)2{2,1}{|320}x x x =-+= 方程2320x x -+=两根为121,2x x ==.3.解:(1)因为{|8}{1,2,4,8}B x x ==是的约数,所以A B ;(2)当2k z =时,36k z =;当21k z =+时,363k z =+,即B 是A 的真子集,B A ;(3)因为4与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A B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第11页)1.解:{3,5,6,8}{4,5,7,8}{5,8}A B ==,{3,5,6,8}{4,5,7,8}{3,4,5,6,7,8}A B ==.2.解:方程2450x x --=的两根为121,5x x =-=,方程210x -=的两根为121,1x x =-=,得{1,5},{1,1}A B =-=-,即{1},{1,1,5}A B A B =-=-.3.解:{|}AB x 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x x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解:显然{2,4,6}U B =,{1,3,6,7}U A =, 则(){2,4}U A B =,()(){6}U U A B =.1.1集合习题1.1 (第11页) A 组1.(1)237Q ∈ 237是有理数; (2)23N ∈ 239=是个自然数; (3)Q π∉π是个无理数,不是有理数; (42R 2是实数; (59Z 93=是个整数; (6)25)N ∈ 2(5)5=是个自然数.2.(1)5A ∈; (2)7A ∉; (3)10A -∈.当2k =时,315k -=;当3k =-时,3110k -=-;3.解:(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为2,3,4,5,即{2,3,4,5}为所求;(2)方程(1)(2)0x x -+=的两个实根为122,1x x =-=,即{2,1}-为所求;(3)由不等式3213x -<-≤,得12x -<≤,且x Z ∈,即{0,1,2}为所求.4.解:(1)显然有20x ≥,得244x -≥-,即4y ≥-,得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为{|4}y y ≥-; (2)显然有0x ≠,得反比例函数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为{|0}x x ≠; (3)由不等式342x x ≥-,得45x ≥,即不等式342x x ≥-的解集为4{|}5x x ≥. 5.(1)4B -∉; 3A -∉; {2}B ; B A ;2333x x x -<⇒>-,即{|3},{|2}A x x B x x =>-=≥;(2)1A ∈; {1}-A ; ∅A ; {1,1}-=A ; 2{|10}{1,1}A x x =-==-;(3){|}x x 是菱形{|}x x 是平行四边形;菱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x x 是等边三角形{|}x x 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6.解:3782x x -≥-,即3x ≥,得{|24},{|3}A x x B x x =≤<=≥, 则{|2}A B x x =≥,{|34}A B x x =≤<.7.解:{|9}{1,2,3,4,5,6,7,8}A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则{1,2,3}AB =,{3,4,5,6}AC =, 而{1,2,3,4,5,6}BC =,{3}B C =, 则(){1,2,3,4,5,6}A B C =,(){1,2,3,4,5,6,7,8}A B C =.8.解:用集合的语言说明这项规定:每个参加上述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即为()A B C =∅.(1){|}A B x x =是参加一百米跑或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 (2){|}A C x x =是既参加一百米跑又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9.解:同时满足菱形和矩形特征的是正方形,即{|}BC x x =是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按照邻边是否相等可以分为两类,而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 即{|}A B x x =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S A x x =是梯形.10.解:{|210}AB x x =<<,{|37}A B x x =≤<, {|3,7}R A x x x =<≥或,{|2,10}R B x x x =≤≥或,得(){|2,10}R A B x x x =≤≥或, (){|3,7}R A B x x x =<≥或,(){|23,710}R A B x x x =<<≤<或, (){|2,3710}R A B x x x x =≤≤<≥或或.B 组1.4 集合B 满足A B A =,则B A ⊆,即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得4个子集.2.解:集合21(,)|45x y D x y x y ⎧-=⎫⎧=⎨⎨⎬+=⎩⎩⎭表示两条直线21,45x y x y -=+=的交点的集合, 即21(,)|{(1,1)}45x y D x y x y ⎧-=⎫⎧==⎨⎨⎬+=⎩⎩⎭,点(1,1)D 显然在直线y x =上,得D C .3.解:显然有集合{|(4)(1)0}{1,4}B x x x =--==,当3a =时,集合{3}A =,则{1,3,4},AB A B ==∅; 当1a =时,集合{1,3}A =,则{1,3,4},{1}AB A B ==; 当4a =时,集合{3,4}A =,则{1,3,4},{4}A B A B ==;当1a ≠,且3a ≠,且4a ≠时,集合{3,}A a =,则{1,3,4,},A B a A B ==∅.4.解:显然{0,1,2,3,4,5,6,7,8,9,10}U =,由U AB =, 得U B A ⊆,即()U U A B B =,而(){1,3,5,7}U A B =, 得{1,3,5,7}U B =,而()U U B B =,即{0,2,4,6,8.9,10}B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练习(第19页)1.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470x +≠,即74x ≠-,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7{|}4x x ≠-; (2)要使原式有意义,则1030x x -≥⎧⎨+≥⎩,即31x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31}x x -≤≤. 2.解:(1)由2()32f x x x =+,得2(2)322218f =⨯+⨯=,同理得2(2)3(2)2(2)8f -=⨯-+⨯-=,则(2)(2)18826f f +-=+=,即(2)18,(2)8,(2)(2)26f f f f =-=+-=;(2)由2()32f x x x =+,得22()3232f a a a a a =⨯+⨯=+,同理得22()3()2()32f a a a a a -=⨯-+⨯-=-,则222()()(32)(32)6f a f a a a a a a +-=++-=,即222()32,()32,()()6f a a a f a a a f a f a a =+-=-+-=.3.解:(1)不相等,因为定义域不同,时间0t >;(2)不相等,因为定义域不同,0()(0)g x x x =≠.1.2.2函数的表示法练习(第23页) 1.解:显然矩形的另一边长为2250x cm -,222502500y x x x x =-=-,且050x <<,即22500(050)y x x x =-<<.2.解:图象(A )对应事件(2),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表示离开家的距离不发生变化; 图象(B )对应事件(3),刚刚开始缓缓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 图象(D )对应事件(1),返回家里的时刻,离开家的距离又为零;图象(C )我出发后,以为要迟到,赶时间开始加速,后来心情轻松,缓缓行进.2,2|2|2,2x x y x x x -≥⎧=-=⎨-+<⎩,图象如下所示. 3.解:4.解:因为3sin 602=,所以与A 中元素60相对应的B 中的元素是32; 因为2sin 452=,所以与B 中的元素22相对应的A 中元素是45. 1.2函数及其表示习题1.2(第23页) 1.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40x -≠,即4x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4}x x ≠;(2)x R ∈,2()f x x =都有意义,即该函数的定义域为R ;(3)要使原式有意义,则2320x x -+≠,即1x ≠且2x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12}x x x ≠≠且;(4)要使原式有意义,则4010x x -≥⎧⎨-≠⎩,即4x ≤且1x ≠,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41}x x x ≤≠且.2.解:(1)()1f x x =-的定义域为R ,而2()1x g x x=-的定义域为{|0}x x ≠, 即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得函数()f x 与()g x 不相等;(2)2()f x x =的定义域为R ,而4()()g x x =的定义域为{|0}x x ≥,即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得函数()f x 与()g x 不相等;(3)对于任何实数,都有362x x =,即这两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切对应法则相同,得函数()f x 与()g x 相等.3.解:(1)定义域是(,)-∞+∞,值域是(,)-∞+∞;(2)定义域是(,0)(0,)-∞+∞,值域是(,0)(0,)-∞+∞;(3)定义域是(,)-∞+∞,值域是(,)-∞+∞;(4)定义域是(,)-∞+∞,值域是[2,)-+∞.4.解:因为2()352f x x x =-+,所以2(2)3(2)5(2)2852f -=⨯--⨯-+=+,即(2)852f -=+;同理,22()3()5()2352f a a a a a -=⨯--⨯-+=++,即2()352f a a a -=++;22(3)3(3)5(3)231314f a a a a a +=⨯+-⨯++=++,即2(3)31314f a a a +=++;22()(3)352(3)3516f a f a a f a a +=-++=-+,即2()(3)3516f a f a a +=-+. 5.解:(1)当3x =时,325(3)14363f +==-≠-, 即点(3,14)不在()f x 的图象上;(2)当4x =时,42(4)346f +==--, 即当4x =时,求()f x 的值为3-;(3)2()26x f x x +==-,得22(6)x x +=-, 即14x =.6.解:由(1)0,(3)0f f ==,得1,3是方程20x bx c ++=的两个实数根,即13,13b c +=-⨯=,得4,3b c =-=,即2()43f x x x =-+,得2(1)(1)4(1)38f -=--⨯-+=,即(1)f -的值为8.7.图象如下:8.解:由矩形的面积为10,即10xy =,得10(0)y x x=>,10(0)x y y =>,由对角线为d,即d =(0)d x =>, 由周长为l ,即22l x y =+,得202(0)l x x x =+>, 另外2()l x y =+,而22210,xy d x y ==+,得0)l d ===>,即(0)l d =>.9.解:依题意,有2()2dx vt π=,即24v x t dπ=, 显然0x h ≤≤,即240v t h dπ≤≤,得204h d t v π≤≤, 得函数的定义域为2[0,]4h d vπ和值域为[0,]h . 10.解:从A 到B 的映射共有8个.分别是()0()0()0f a f b f c =⎧⎪=⎨⎪=⎩,()0()0()1f a f b f c =⎧⎪=⎨⎪=⎩,()0()1()0f a f b f c =⎧⎪=⎨⎪=⎩,()0()0()1f a f b f c =⎧⎪=⎨⎪=⎩,()1()0()0f a f b f c =⎧⎪=⎨⎪=⎩,()1()0()1f a f b f c =⎧⎪=⎨⎪=⎩,()1()1()0f a f b f c =⎧⎪=⎨⎪=⎩,()1()0()1f a f b f c =⎧⎪=⎨⎪=⎩.B组1.解:(1)函数()r f p =的定义域是[5,0][2,6)-;(2)函数()r f p =的值域是[0,)+∞;(3)当5r >,或02r ≤<时,只有唯一的p 值与之对应.2.解:图象如下,(1)点(,0)x 和点(5,)y 不能在图象上;(2)省略.3.解:3, 2.522,211,10()[]0,011,122,233,3x x x f x x x x x x --<<-⎧⎪--≤<-⎪⎪--≤<⎪==≤<⎨⎪≤<⎪≤<⎪⎪=⎩图象如下4.解:(1)驾驶小船的路程为222x +,步行的路程为12x -,得2221235x xt +-=+,(012)x ≤≤, 即241235x xt +-=+,(012)x ≤≤. (2)当4x =时,2441242583()3535t h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练习(第32页)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2.解:图象如下[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 3.解:该函数在[1,0]-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 4.证明:设12,x x R ∈,且12x x <,因为121221()()2()2()0f x f x x x x x -=--=->,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减函数. 5.最小值.1.3.2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练习(第36页)1.解:(1)对于函数42()23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 都有4242()2()3()23()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42()23f x x x =+为偶函数;(2)对于函数3()2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 都有33()()2()(2)()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3()2f x x x =-为奇函数;(3)对于函数21()x f x x+=,其定义域为(,0)(0,)-∞+∞,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 都有22()11()()x x 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21()x f x x+=为奇函数;(4)对于函数2()1f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 都有22()()11()f x x x f x -=-+=+=, 所以函数2()1f x x =+为偶函数.2.解:()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 ()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习题1.3A 组1.解:(1)函数在5(,)2-∞上递减;函数在5[,)2+∞上递增; (2)函数在(,0)-∞上递增;函数在[0,)+∞上递减.2.证明:(1)设120x x <<,而2212121212()()()()f x f x x x x x x x -=-=+-,由12120,0x x x x +<-<,得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2()1f x x =+在(,0)-∞上是减函数;(2)设120x x <<,而1212211211()()x x f x f x x x x x --=-=, 由12120,0x x x x >-<,得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1()1f x x=-在(,0)-∞上是增函数. 3.解:当0m >时,一次函数y mx b =+在(,)-∞+∞上是增函数; 当0m <时,一次函数y mx b =+在(,)-∞+∞上是减函数, 令()f x mx b =+,设12x x <, 而1212()()()f x f x m x x -=-,当0m >时,12()0m x x -<,即12()()f x f x <, 得一次函数y mx b =+在(,)-∞+∞上是增函数;当0m <时,12()0m x x ->,即12()()f x f x >,得一次函数y mx b =+在(,)-∞+∞上是减函数. 4.解:自服药那一刻起,心率关于时间的一个可能的图象为5.解:对于函数21622100050x y x =-+-, 当162405012()50x =-=⨯-时,max 307050y =(元), 即每辆车的月租金为4050元时,租赁公司最大月收益为307050元. 6.解:当0x <时,0x ->,而当0x ≥时,()(1)f x x x =+,即()(1)f x x x -=--,而由已知函数是奇函数,得()()f x f x -=-,得()(1)f x x x -=--,即()(1)f x x x =-,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1),0()(1),0x x x f x x x x +≥⎧=⎨-<⎩.B 组1.解:(1)二次函数2()2f x x x =-的对称轴为1x =,则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为(,1),[1,)-∞+∞,且函数()f x 在(,1)-∞上为减函数,在[1,)+∞上为增函数, 函数()g x 的单调区间为[2,4], 且函数()g x 在[2,4]上为增函数; (2)当1x =时,min ()1f x =-, 因为函数()g x 在[2,4]上为增函数,所以2min ()(2)2220g x g ==-⨯=.2.解:由矩形的宽为x m ,得矩形的长为3032xm -,设矩形的面积为S , 则23033(10)22x x x S x --==-,当5x =时,2max 37.5S m =,即宽5x =m 才能使建造的每间熊猫居室面积最大,且每间熊猫居室的最大面积是237.5m . 3.判断()f x 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如下: 设120x x <<,则120x x ->->,因为函数()f x 在(0,)+∞上是减函数,得12()()f x f x -<-, 又因为函数()f x 是偶函数,得12()()f x f x <, 所以()f x 在(,0)-∞上是增函数.复习参考题A 组1.解:(1)方程29x =的解为123,3x x =-=,即集合{3,3}A =-; (2)12x ≤≤,且x N ∈,则1,2x =,即集合{1,2}B =;(3)方程2320x x -+=的解为121,2x x ==,即集合{1,2}C =. 2.解:(1)由PA PB =,得点P 到线段AB 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即{|}P PA PB =表示的点组成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2){|3}P PO cm =表示的点组成以定点O 为圆心,半径为3cm 的圆. 3.解:集合{|}P PA PB =表示的点组成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集合{|}P PA PC =表示的点组成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得{|}{|}P PA PB P PA PC ==的点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线段AC 的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ABC ∆的外心.4.解:显然集合{1,1}A =-,对于集合{|1}B x ax ==, 当0a =时,集合B =∅,满足B A ⊆,即0a =; 当0a ≠时,集合1{}B a =,而B A ⊆,则11a =-,或11a=, 得1a =-,或1a =, 综上得:实数a 的值为1,0-,或1. 5.解:集合20(,)|{(0,0)}30x y AB x y x y ⎧-=⎫⎧==⎨⎨⎬+=⎩⎩⎭,即{(0,0)}A B =;集合20(,)|23x y A C x y x y ⎧-=⎫⎧==∅⎨⎨⎬-=⎩⎩⎭,即A C =∅;集合3039(,)|{(,)}2355x y BC x y x y ⎧+=⎫⎧==-⎨⎨⎬-=⎩⎩⎭; 则39()(){(0,0),(,)}55AB BC =-.6.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2050x x -≥⎧⎨+≥⎩,即2x ≥,得函数的定义域为[2,)+∞; (2)要使原式有意义,则40||50x x -≥⎧⎨-≠⎩,即4x ≥,且5x ≠,得函数的定义域为[4,5)(5,)+∞.7.解:(1)因为1()1x f x x -=+, 所以1()1a f a a -=+,得12()1111a f a a a -+=+=++, 即2()11f a a +=+;(2)因为1()1xf x x-=+,所以1(1)(1)112a af a a a -++==-+++, 即(1)2af a a +=-+.8.证明:(1)因为221()1x f x x +=-,所以22221()1()()1()1x x f x f x x x+-+-===---, 即()()f x f x -=;(2)因为221()1x f x x +=-,所以222211()11()()111()x x f f x x x x++===---, 即1()()f f x x=-.9.解: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8k x =, 函数2()48f x x kx =--在[5,20]上具有单调性,则208k ≥,或58k≤,得160k ≥,或40k ≤, 即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160k ≥,或40k ≤.10.解:(1)令2()f x x -=,而22()()()f x x x f x ---=-==,即函数2y x -=是偶函数;(2)函数2y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2y x -=在(0,)+∞上是减函数; (4)函数2y x -=在(,0)-∞上是增函数.B 组1.解:设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x 人,则158143328x ++---=,得3x =,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15339--=(人),即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9人. 2.解:因为集合A ≠∅,且20x ≥,所以0a ≥. 3.解:由(){1,3}UA B =,得{2,4,5,6,7,8,9}A B =,集合AB 里除去()U A B ,得集合B ,所以集合{5,6,7,8,9}B =.4.解:当0x ≥时,()(4)f x x x =+,得(1)1(14)5f =⨯+=; 当0x <时,()(4)f x x x =-,得(3)3(34)21f -=-⨯--=;(1)(5),1(1)(1)(3),1a a a f a a a a ++≥-⎧+=⎨+-<-⎩.5.证明:(1)因为()f x ax b =+,得121212()()222x x x x af a b x x b ++=+=++,121212()()()222f x f x ax b ax b ax x b ++++==++, 所以1212()()()22x x f x f x f ++=; (2)因为2()g x x ax b =++,得22121212121()(2)()242x x x x g x x x x a b ++=++++, 22121122()()1[()()]22g x g x x ax b x ax b +=+++++2212121()()22x x x x a b +=+++,因为2222212121212111(2)()()0424x x x x x x x x ++-+=--≤,即222212121211(2)()42x x x x x x ++≤+, 所以1212()()()22x x g x g x g ++≤. 6.解:(1)函数()f x 在[,]b a --上也是减函数,证明如下:设12b x x a -<<<-,则21a x x b <-<-<,因为函数()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则21()()f x f x ->-,又因为函数()f x 是奇函数,则21()()f x f x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f x 在[,]b a --上也是减函数;(2)函数()g x 在[,]b a --上是减函数,证明如下: 设12b x x a -<<<-,则21a x x b <-<-<,因为函数()g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则21()()g x g x -<-, 又因为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21()()g x g x <,即12()()g x g x >, 所以函数()g x 在[,]b a --上是减函数.7.解:设某人的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为x 元,应纳此项税款为y 元,则0,02000(2000)5%,2000250025(2500)10%,25004000175(4000)15%,40005000x x x y x x x x ≤≤⎧⎪-⨯<≤⎪=⎨+-⨯<≤⎪⎪+-⨯<≤⎩由该人一月份应交纳此项税款为26.78元,得25004000x <≤, 25(2500)10%26.78x +-⨯=,得2517.8x =, 所以该人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是2517.8元.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1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I ) 2.1指数函数 练习(P54)1. a 21=a ,a 43=43a ,a53-=531a,a32-=321a.2. (1)32x =x 32, (2)43)(b a +=(a +b )43, (3)32n)-(m =(m -n )32, (4)4n)-(m =(m -n )2,(5)56q p =p 3q 25,(6)mm 3=m213-=m 25.3. (1)(4936)23=[(76)2]23=(76)3=343216;(2)23×35.1×612=2×321×(23)31×(3×22)61=231311--×3613121++=2×3=6;(3)a 21a 41a 81-=a814121-+=a 85; (4)2x 31-(21x 31-2x 32-)=x 3131+--4x 3221--=1-4x -1=1x4-.练习(P58)1.如图图2-1-2-142.(1)要使函数有意义,需x -2≥0,即x ≥2,所以函数y =32-x 的定义域为{x |x ≥2};(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x ≠0,即函数y =(21)x 1的定义域是{x ∣x ≠0}.3.y =2x (x ∈N *)习题2.1 A 组(P59)1.(1)100;(2)-0.1;(3)4-π;(4)x -y .2解:(1)623b a ab=212162122123)(⨯⨯⨯b a a b =23232121--⨯b a =a 0b 0=1. (2)a aa2121=212121a a a⨯=2121a a ⨯=a 21.(3)415643)(mm m m m •••=4165413121mm m m m ••=4165413121+++mm=m 0=1.点评:遇到多重根号的式子,可以由里向外依次去掉根号,也可根据幂的运算性质来进行.3.解:对于(1),可先按底数5,再按键,再按12,最后按,即可求得它的值.答案:1.710 0; 对于(2),先按底数8.31,再按键,再按12,最后按即可. 答案:2.881 0; 对于(3)这种无理指数幂,先按底数3,再按键,再按键,再按2,最后按即可.答案:4.728 8;对于(4)这种无理指数幂,可先按底数2,其次按键,再按π键,最后按即可.答案:8.825 0.4.解:(1)a 31a 43a127=a 1274331++=a 35; (2)a 32a 43÷a 65=a654332-+=a 127;(3)(x 31y43-)12=12431231⨯-⨯yx =x 4y -9;(4)4a 32b 31-÷(32-a 31-b 31-)=(32-×4)31313132+-+b a =-6ab 0=-6a ;(5))2516(462rt s -23-=)23(4)23(2)23(6)23(2)23(452-⨯-⨯-⨯--⨯-⨯rts=6393652----rt s =36964125s r r ; (6)(-2x 41y31-)(3x21-y 32)(-4x 41y 32)=[-2×3×(-4)]x 323231412141++-+-yx=24y ;(7)(2x 21+3y41-)(2x 21-3y41-)=(2x 21)2-(3y 41-)2=4x -9y 21-;(8)4x 41 (-3x 41y31-)÷(-6x21-y32-)=3231214141643+-++-⨯-y x =2xy 31. 点评:进行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时,要严格按法则和运算顺序,同时注意运算结果的形式,但结果不能既有分数指数又有根式,也不能既有分母又有负指数.5.(1)要使函数有意义,需3-x ∈R ,即x ∈R ,所以函数y =23-x 的定义域为R .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2x +1∈R ,即x ∈R ,所以函数y =32x +1的定义域为R . (3)要使函数有意义,需5x ∈R,即x ∈R,所以函数y =(21)5x的定义域为R . (4)要使函数有意义,需x ≠0,所以函数y =0.7x1的定义域为{x |x ≠0}.点评:求函数的定义域一是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二是偶次根号的被开方数大于零,0的0次幂没有意义.6.解:设经过x 年的产量为y ,一年内的产量是a (1+100p ),两年内产量是a (1+100p )2,…,x 年内的产量是a (1+100p )x ,则y =a (1+100p )x(x ∈N *,x ≤m ). 点评:根据实际问题,归纳是关键,注意x 的取值范围.7.(1)30.8与30.7的底数都是3,它们可以看成函数y =3x ,当x =0.8和0.7时的函数值;因为3>1,所以函数y =3x 在R 上是增函数.而0.7<0.8,所以30.7<30.8.(2)0.75-0.1与0.750.1的底数都是0.75,它们可以看成函数y =0.75x ,当x =-0.1和0.1时的函数值; 因为1>0.75,所以函数y =0.75x 在R 上是减函数.而-0.1<0.1,所以0.750.1<0.75-0.1.(3)1.012.7与1.013.5的底数都是1.01,它们可以看成函数y =1.01x ,当x =2.7和3.5时的函数值; 因为1.01>1,所以函数y =1.01x 在R 上是增函数.而2.7<3.5,所以1.012.7<1.013.5. (4)0.993.3与0.994.5的底数都是0.99,它们可以看成函数y =0.99x ,当x =3.3和4.5时的函数值; 因为0.99<1,所以函数y =0.99x 在R 上是减函数.而3.3<4.5,所以0.994.5<0.993.3.8.(1)2m ,2n 可以看成函数y =2x ,当x =m 和n 时的函数值;因为2>1,所以函数y =2x 在R 上是增函数.因为2m <2n ,所以m <n . (2)0.2m ,0.2n 可以看成函数y =0.2x ,当x =m 和n 时的函数值;因为0.2<1, 所以函数y =0.2x 在R 上是减函数.因为0.2m <0.2n ,所以m >n . (3)a m ,a n 可以看成函数y =a x ,当x =m 和n 时的函数值;因为0<a <1, 所以函数y =a x 在R 上是减函数.因为a m <a n ,所以m >n . (4)a m ,a n 可以看成函数y =a x ,当x =m 和n 时的函数值;因为a >1, 所以函数y =a x 在R 上是增函数.因为a m >a n ,所以m >n . 点评: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是解题的关键.9.(1)死亡生物组织内碳14的剩余量P 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为P=(21)57301.当时间经过九个“半衰期”后,死亡生物组织内的碳14的含量为P=(21)573057309⨯=(21)9≈0.002. 答:当时间经过九个“半衰期”后,死亡生物组织内的碳14的含量约为死亡前含量的2‰, 因此,还能用一般的放射性探测器测到碳14的存在.(2)设大约经过t 万年后,用一般的放射性探测器测不到碳14,那么(21)537010000t <0.001,解得t >5.7.答:大约经过6万年后,用一般的放射性探测器是测不到碳14的. B 组1. 当0<a <1时,a 2x -7>a 4x -12⇒x -7<4x -1⇒x >-3;当a >1时,a 2x -7>a 4x -1⇒2x -7>4x -1⇒x <-3. 综上,当0<a <1时,不等式的解集是{x |x >-3};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是{x |x <-3}.2.分析:像这种条件求值,一般考虑整体的思想,同时观察指数的特点,要注重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 解:(1)设y =x 21+x21-,那么y 2=(x 21+x21-)2=x +x -1+2.由于x +x -1=3,所以y =5.(2)设y =x 2+x -2,那么y =(x +x -1)2-2.由于x +x -1=3,所以y =7.(3)设y =x 2-x -2,那么y =(x +x -1)(x -x -1),而(x -x -1)2=x 2-2+x -2=5,所以y =±35. 点评:整体代入和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解题的突破口. 3.解:已知本金为a 元.1期后的本利和为y 1=a +a ×r =a (1+r ), 2期后的本利和为y 2=a (1+r )+a (1+r )×r =a (1+r )2, 3期后的本利和为y 3=a (1+r )3, …x 期后的本利和为y =a (1+r )x .将a =1 000,r =0.022 5,x =5代入上式得y =a (1+r )x =1 000×(1+0.022 5)5=1 000×1.02255≈1118. 答:本利和y 随存期x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 =a (1+r )x ,5期后的本利和约为1 118元. 4.解:(1)因为y 1=y 2,所以a 3x +1=a -2x .所以3x +1=-2x .所以x =51-. (2)因为y 1>y 2,所以a 3x +1>a -2x . 所以当a >1时,3x +1>-2x .所以x >51-. 当0<a <1时,3x +1<-2x .所以x <51-.2.2对数函数 练习(P64)1.(1)2log 83=; (2)2log 325=; (3)21log 12=-; (4)2711log 33=-2.(1)239=; (2)35125=; (3)2124-=; (4)41381-=3.(1)设5log 25x =,则25255x ==,所以2x =; (2)设21log 16x =,则412216x -==,所以4x =-; (3)设lg1000x =,则310100010x ==,所以3x =; (4)设lg 0.001x =,则3100.00110x -==,所以3x =-;4.(1)1; (2)0; (3)2; (4)2; (5)3; (6)5.练习(P68)1.(1)lg()lg lg lg xyz x y z =++;(2)222lg lg()lg lg lg lg lg 2lg lg xy xy z x y z x y z z =-=++=++;(3)33311lg()lg lg lg lg 3lg lg22xy x y z x y z =-=+-=+-;(4)2211lg()lg (lg lg )lg 2lg lg 22y z x y z x y z ==-+=--. 2.(1)223433333log (279)log 27log 9log 3log 3347⨯=+=+=+=;(2)22lg1002lg1002lg104lg104====;(3)5lg 0.00001lg105lg105-==-=-; (4)11ln 22e ==3. (1)22226log 6log 3log log 213-===; (2)lg5lg 2lg101+==; (3)555511log 3log log (3)log 1033+=⨯==;(4)13333351log 5log 15log log log 31153--====-. 4.(1)1; (2)1; (3)54练习(P73)1.函数3log y x =及13log 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相同点:图象都在y 轴的右侧,都过点(1,0) 不同点:3log y x =的图象是上升的,13log y x =的图象是下降的关系:3log y x =和13log y x =的图象是关于x 轴对称的.2. (1)(,1)-∞; (2)(0,1)(1,)+∞; (3)1(,)3-∞; (4)[1,)+∞3. (1)1010log 6log 8< (2)0.50.5log 6log 4< (3)2233log 0.5log 0.6> (4) 1.5 1.5log 1.6log 1.4>习题2.2 A 组(P74) 1. (1)3log 1x =; (2)41log 6x =; (3)4log 2x =; (4)2log 0.5x = (5) lg 25x = (6)5log 6x =2. (1)527x = (2) 87x = (3) 43x = (4)173x= (5) 100.3x = (6) 3xe =3. (1)0; (2) 2; (3) 2-; (4)2; (5) 14-; (6) 2. 4. (1)lg 6lg 2lg3a b =+=+; (2) 3lg 42lg 22log 4lg3lg3ab===; (3) 2lg122lg 2lg3lg3log 1222lg 2lg 2lg 2b a +===+=+; (4)3lg lg3lg 22b a =-=- 5. (1)x ab =; (2) mx n=; (3) 3n x m =; (4)b x =.6. 设x 年后我国的GDP 在1999年的GDP 的基础上翻两番,则(10.073)4x+=解得 1.073log 420x =≈. 答:设20年后我国的GDP 在1999年的GDP 的基础上翻两番.7. (1)(0,)+∞; (2) 3(,1]4. 8. (1)m n <; (2) m n <; (3) m n >; (4)m n >.9. 若火箭的最大速度12000v =,那么62000ln 112000ln(1)61402M M M M e mm m m ⎛⎫+=⇒+=⇒+=⇒≈ ⎪⎝⎭答:当燃料质量约为火箭质量的402倍时,火箭的最大速度可达12km/s. 10. (1)当底数全大于1时,在1x =的右侧,底数越大的图象越在下方.所以,①对应函数lg y x =,②对应函数5log y x =,③对应函数2log y x =. (2)略. (3)与原函数关于x 轴对称. 11. (1)235lg 25lg 4lg92lg52lg 22lg3log 25log 4log 98lg 2lg3lg5lg 2lg3lg5⋅⋅=⨯⨯=⨯⨯= (2)lg lg lg log log log 1lg lg lg a b c b c a b c a a b c⋅⋅=⨯⨯= 12. (1)令2700O =,则312700log 2100v =,解得 1.5v =. 答:鲑鱼的游速为1.5米/秒. (2)令0v =,则31log 02100O=,解得100O =. 答:一条鱼静止时的耗氧量为100个单位.B 组1. 由3log 41x =得:143,43xx-==,于是11044333x x -+=+= 2. ①当1a >时,3log 14a<恒成立; ②当01a <<时,由3log 1log 4a a a <=,得34a <,所以304a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04a a <<或1}a >3. (1)当1I = W/m 2时,112110lg 12010L -==;(2)当1210I -= W/m 2时,121121010lg 010L --==答:常人听觉的声强级范围为0120dB .4. (1)由10x +>,10x ->得11x -<<,∴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为(1,1)- (2)根据(1)知: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为(1,1)-∴ 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又∵ ()()log (1)log (1)()()a a f x g x x x f x g x -+-=-++=+ ∴()()f x g x +是(1,1)-上的偶函数.5. (1)2log y x =,0.3log y x =; (2)3xy =,0.1x y =.习题2.3 A 组(P79) 1.函数y =21x是幂函数.2.解析:设幂函数的解析式为f (x )=x α,因为点(2,2)在图象上,所以2=2α.所以α=21,即幂函数的解析式为f (x )=x 21,x ≥0.3.(1)因为流量速率v 与管道半径r 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v =k ·r 4; (2)把r =3,v =400代入v =k ·r 4中,得k =43400=81400,即v =81400r 4;(3)把r =5代入v =81400r 4,得v =81400×54≈3 086(cm 3/s ), 即r =5 cm 时,该气体的流量速率为3 086 cm 3/s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82)1.(1)11; (2)87; (3)10001; (4)259. 2.(1)原式=))(()()(212121212212122121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a b b a a -++++-2121212122=ba b a -+)(2;(2)原式=))(()(1121----+-a a a a a a =aa a a 11+-=1122+-a a .3.(1)因为lg 2=a ,lg 3=b ,log 125=12lg 5lg =32lg 210lg2•=3lg 2lg 22lg 1+-,所以log 125=ba a +-21. (2)因为2log 3a =,3log 7b =37147log 27log 56log 27⨯=⨯=2log 112log 377++=7log 2log 11)7log 2(log 33333÷++÷=b ab a ÷++÷111)1(3=13++ab ab . 4.(1)(-∞,21)∪(21,+∞);(2)[0,+∞).5.(32,1)∪(1,+∞);(2)(-∞,2);(3)(-∞,1)∪(1,+∞).6.(1)因为log 67>log 66=1,所以log 67>1.又因为log 76<log 77=1,所以log 76<1.所以log 67>log 76. (2)因为log 3π>log 33=1,所以log 3π>1.又因为log 20.8<0,所以log 3π>log 20.8.7.证明:(1)因为f (x )=3x ,所以f (x )·f (y )=3x ×3y =3x +y .又因为f (x +y )=3x +y ,所以f (x )·f (y )=f (x +y ).(2)因为f (x )=3x ,所以f (x )÷f (y )=3x ÷3y =3x -y . 又因为f (x -y )=3x -y ,所以f (x )÷f (y )=f (x -y ).8.证明:因为f (x )=lgxx+-11,a 、b ∈(-1,1), 所以f (a )+f (b )=lgbb a a +-++-11lg11=lg )1)(1()1)(1(b a b a ++--, f (ab b a ++1)=lg (abb a ab ba +++++-1111)=lg b a ab b a ab +++--+11=lg )1)(1()1)(1(b a b a ++--. 所以f (a )+f (b )=f (abba ++1). 9.(1)设保鲜时间y 关于储藏温度x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 ·a x (a >0,且a ≠1).因为点(0,192)、(22,42)在函数图象上,所以022192,42,k a k a ⎧=⋅⎪⎨=⋅⎪⎩解得⎪⎩⎪⎨⎧≈==.93.0327,19222a k 所以y =192×0.93x ,即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 =192×0.93x . (2)当x =30 ℃时,y ≈22(小时);当x =16 ℃时,y ≈60(小时),即温度在30 ℃和16 ℃的保鲜时间约为22小时和60小时. (3)图象如图:图2-210.解析:设所求幂函数的解析式为f (x )=x α,因为f (x )的图象过点(2,22), 所以22=2α,即221-=2α.所以α=21-.所以f (x )=x 21-(x >0).图略,f (x )为非奇非偶函数;同时它在(0,+∞)上是减函数.B 组1.A2.因为2a =5b =10,所以a =log 210,b =log 510,所以a 1+b 1=10log 12+10log 15=lg 2+lg 5=lg 10=1. 3.(1)f (x )=a 122+-x 在x ∈(-∞,+∞)上是增函数. 证明:任取x 1,x 2∈(-∞,+∞),且x 1<x 2.f (x 1)-f (x 2)=a 122+-x -a +1222+x =1222+x -1221+x =)12)(12()22(21221++-x x x x .因为x 1,x 2∈(-∞,+∞),所以.012.01212>+>+x x 又因为x 1<x 2, 所以2122x x <即2122x x <<0.所以f (x 1)-f (x 2)<0,即f (x 1)<f (x 2).所以函数f (x )=a 122+-x 在(-∞,+∞)上是增函数. (2)假设存在实数a 使f (x )为奇函数,则f (-x )+f (x )=0,即a 121+--x +a 122+-x =0⇒a =121+-x +121+x =122+x +121+x=1, 即存在实数a =1使f (x )=121+--x 为奇函数.4.证明:(1)因为f (x )=2x x e e --,g (x )=2xx e e -+,所以[g (x )]2-[f (x )]2=[g (x )+f (x )][g (x )-f (x )]=)22)(22(xx x x x x x x e e e e e e e e -----++++ =e x ·e -x =e x -x =e 0=1, 即原式得证.(2)因为f (x )=2x x e e --,g (x )=2xx e e -+,所以f (2x )=222x x e e -+,2f (x )·g (x )=2·2x x e e --·2x x e e -+=222xx e e --.所以f (2x )=2f (x )·g (x ).(3)因为f (x )=2x x e e --,g (x )=2xx e e -+,所以g (2x )=222x x e e -+,[g (x )]2+[f (x )]2=(2x x ee -+)2+(2xx e e --)2=4222222x x x x e e e e --+-+++=222xx e e -+.所以g (2x )=[f (x )]2+[g (x )]2.5.由题意可知,θ1=62,θ0=15,当t =1时,θ=52,于是52=15+(62-15)e -k ,解得k ≈0.24,那么θ=15+47e -0.24t . 所以,当θ=42时,t ≈2.3;当θ=32时,t ≈4.2.答:开始冷却2.3和4.2小时后,物体的温度分别为42 ℃和32 ℃.物体不会冷却到12 ℃. 6.(1)由P=P 0e -k t 可知,当t =0时,P=P 0;当t =5时,P=(1-10%)P 0.于是有(1-10%)P 0=P 0e -5k ,解得k =51-ln 0.9,那么P=P 0e t )9.0ln 51(.所以,当t =10时,P=P 0e 9.01051n I ⨯⨯=P 0e ln 0.81=81%P 0.答:10小时后还剩81%的污染物. (2)当P=50%P 0时,有50%P 0=P 0et )9.0ln 51(,解得t =9.0ln 515.0ln ≈33.答:污染减少50%需要花大约33h . (3)其图象大致如下:图2-3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1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练习(P88)1.(1)令f (x )=-x 2+3x +5,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图3-1-2-7(1)),它与x 轴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x 2+3x +5=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x (x -2)=-3可化为2x 2-4x +3=0,令f (x )=2x 2-4x +3,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图3-1-2-7(2)),它与x 轴没有交点,所以方程2x (x -2)=-3无实数根. (3)x 2=4x -4可化为x 2-4x +4=0,令f (x )=x 2-4x +4,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图3-1-2-7(3)), 它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相切),所以方程x 2=4x -4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5x 2+2x =3x 2+5可化为2x 2+2x -5=0,令f (x )=2x 2+2x -5,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图3-1-2-7(4)), 它与x 轴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5x 2+2x =3x 2+5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图3-1-2-72.(1)作出函数图象(图3-1-2-8(1)),因为f(1)=1>0,f(1.5)=-2.875<0,所以f(x)=-x3-3x+5在区间(1,1.5)上有一个零点.又因为f(x)是(-∞,+∞)上的减函数,所以f(x)=-x3-3x+5在区间(1,1.5)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2)作出函数图象(图3-1-2-8(2)),因为f(3)<0,f(4)>0,所以f(x)=2x·ln(x-2)-3在区间(3,4)上有一个零点.又因为f(x)=2x·ln(x-2)-3在(2,+∞)上是增函数,所以f(x)在(3,4)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3)作出函数图象(图3-1-2-8(3)),因为f(0)<0,f(1)>0,所以f(x)=e x-1+4x-4在区间(0,1)上有一个零点.又因为f(x)=e x-1+4x-4在(-∞,+∞)上是增函数,所以f(x)在(0,1)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4)作出函数图象(图3-1-2-8(4)),因为f(-4)<0,f(-3)>0,f(-2)<0,f(2)<0,f(3)>0,所以f(x)=3(x+2)(x-3)(x+4)+x在(-4,-3),(-3,-2),(2,3)上各有一个零点.图3-1-2-8练习(P91)1.由题设可知f(0)=-1.4<0,f(1)=1.6>0,于是f(0)·f(1)<0,所以函数f(x)在区间(0,1)内有一个零点x0.下面用二分法求函数f(x)=x3+1.1x2+0.9x-1.4在区间(0,1)内的零点.取区间(0,1)的中点x1=0.5,用计算器可算得f(0.5)=-0.55.因为f(0.5)·f(1)<0,所以x0∈(0.5,1).再取区间(0.5,1)的中点x2=0.75,用计算器可算得f(0.75)≈0.32.因为f(0.5)·f(0.75)<0,所以x0∈(0.5,0.75).同理,可得x0∈(0.625,0.75),x0∈(0.625,0.687 5),x0∈(0.656 25,0.687 5).由于|0.687 5-0.656 25|=0.031 25<0.1,所以原方程的近似解可取为0.656 25.2.原方程可化为x+lgx-3=0,令f(x)=x+lgx-3,用计算器可算得f(2)≈-0.70,f(3)≈0.48.于是f(2)·f(3)<0,所以这个方程在区间(2,3)内有一个解x0.下面用二分法求方程x=3-lgx在区间(2,3)的近似解.取区间(2,3)的中点x1=2.5,用计算器可算得f(2.5)≈-0.10.因为f(2.5)·f(3)<0,所以x0∈(2.5,3).再取区间(2.5,3)的中点x2=2.75,用计算器可算得f(2.75)≈0.19.因为f(2.5)·f(2.75)<0,所以x0∈(2.5,2.75).同理,可得x0∈(2.5,2.625),x0∈(2.562 5,2.625),x0∈(2.562 5,2.593 75),x0∈(2.578 125,2.593 75),x0∈(2.585 937 5,2.59 375).由于|2.585 937 5-2.593 75|=0.007 812 5<0.01,所以原方程的近似解可取为2.593 75.习题3.1 A组(P92)1.A,C 点评:需了解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点的条件.2.由x,f(x)的对应值表可得f(2)·f(3)<0,f(3)·f(4)<0,f(4)·f(5)<0,又根据“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可知函数f(x)分别在区间(2,3),(3,4),(4,5)内有零点.3.原方程即(x+1)(x-2)(x-3)-1=0,令f(x)=(x+1)(x-2)(x-3)-1,可算得f(-1)=-1,f(0)=5.于是f(-1)·f(0)<0,所以这个方程在区间(-1,0)内有一个解.下面用二分法求方程(x+1)(x-2)(x-3)=1在区间(-1,0)内的近似解.取区间(-1,0)的中点x1=-0.5,用计算器可算得f(-0.5)=3.375.因为f(-1)·f(-0.5)<0,所以x0∈(-1,-0.5).再取(-1,-0.5)的中点x2=-0.75,用计算器可算得f(-0.75)≈1.58.因为f(-1)·f(-0.75)<0,所以x0∈(-1,-0.75).同理,可得x0∈(-1,-0.875),x0∈(-0.937 5,-0.875).由于|(-0.875)-(-0.937 5)|=0.062 5<0.1,所以原方程的近似解可取为-0.937 5.4.原方程即0.8x-1-lnx=0,令f(x)=0.8x-1-lnx,f(0)没有意义,用计算器算得f(0.5)≈0.59,f(1)=-0.2.于是f(0.5)·f(1)<0,所以这个方程在区间(0.5,1)内有一个解.下面用二分法求方程0.8x-1=lnx在区间(0,1)内的近似解.取区间(0.5,1)的中点x1=0.75,用计算器可算得f(0.75)≈0.13.因为f(0.75)·f(1)<0,所以x0∈(0.75,1).再取(0.75,1)的中点x2=0.875,用计算器可算得f(0.875)≈-0.04.。

高中数学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
第三十九页,共41页。
③把集合S和A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由图知∁SA={x|-4≤x<-1或x=1}.
第四十页,共41页。
点评 (1)用不等式表示的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往往用 数轴直观显示.
(2)用数轴解题时,要特别注意端点的值是否符合题意.
第四十一页,共41页。
【解析】 U={1,2,3,4,5,6,7,8,9},在图中将1,2,3,4,5,6,7,8,9 分别填入到相应位置中去,
则由A∩B={2}, ∁U(A∪B)=(∁UA)∩(∁UB)={1,9}, ∁UA∩B={4,6,8},∴A∩(∁UB)={3,5,7}. 这样A={2,3,5,7},B={2,4,6,8}.
第十四页,共41页。
【讲评】 补集是在全集的范围内来求的,若题中未指出 全集,则本题不能求其补集.
探究1 求补集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全集及子集中所含的元 素,找出其联系与差异,然后准确写出补集.
第十五页,共41页。
思考题1 设全集U={1,2,3,4,5,6,7},集合A={1,3,5,7},B
={3,5},则正确的是( )
第二十八页,共41页。
探究4 本题借助韦恩图更加形象直观,只需根据题中所给 条件,把集合中的元素填入相应的图中,可得集合A,B.
思考题4 已知集合I={a,b,c,d,e,f,g,h},(∁IA)∪ (∁IB)={a,b,c,e,f,h},(∁IA)∩(∁IB)={a,e},(∁IA)∩B= {c,f}.求集合A.
答案 3
第三十七页,共41页。
6.若集合A=[-1,1),当S分别取下列集合时,求∁SA. ①S=R;②S=(-∞,2];③S=[-4,1].
第三十八页,共41页。
解析 ①把集合S和A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1.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1.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胡琦)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想象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二)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全集的概念.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三)学习重点1.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四)学习难点1.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对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的正确使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10页至第11页.(2)练一练:全集的定义:如果集合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成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符号U表示.补集的三种语言:①文字语言:设U是一个集合,A是U的一个子集(即A⊆U),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U中子集A的补集.②符号语言:C A={x|x∈U,且x∉A}.U③图形语言:2.预习自测(1)设U={1,2,3},A ={2,3},求U C A =( )A .{1}B .{2}C .{2,3}D .{1,2,3}【答案】A .(2)设U={1,2,3,4},A ={2,3},B ={3,4,5},求()U C A B I =( )A .{1,2,3}B .{4,5}C .{1,2,4}D .{1,4,5},【答案】C .(3)设U={1,2,3,4,5},A ={2,3},B ={3,4,5},求()U C A B U =( )A .{1,2}B .{4,5}C .{1}D .{4,5}, 【答案】C . (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若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若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集合A 不等于集合B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3)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为A ∪B ;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为A ∩B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数学必修一学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一、学习目标1.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集合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能运用Venn 图及补集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二、自学导引
1.一般的,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 ,通常记作 。

2.对于一个集合A ,由集合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简称为集合A 的 ,记作 ,即C U A= .
3.补集与全集的性质:
⑴U C U = ⑵C
U ∅=
⑶()U U C C A = ⑷A U C A = ⑸A
U C A = .
4.已知全集U ={}1,2,3,4,5,6,7,
A ={}2,4,5,
B ={}1,3,5,7A ()U
C B =
;()U C A ()U C B = . 三、典型例题
1、补集定义的应用
例1已知全集U , 集合{}1,3,5,7,9A =, U C A {}2,4,6,8= , {}1,4,6,8,9U C B =,求集合B 。

变式迁移1
设U R =,A ={x |a x b ≤≤},U C A ={}|43x x x ><或,求,a b 的值。

2、集合交、并、补的应用
例2 已知全集U ={}x |4x ≤,集合A ={x }|23x -<<,B ={x }|33x -<≤ 求U C A ,,(),U A
B C A B ()U C A B ,().U C A B
变式迁移2 已知全集{|5x 3},{|U x A x =-≤≤=
5-≤1}x <-,{}|11B x x =-≤<
求,A C U U C B ,()U C A ()U C B
()U C A ()U C B ,U C ()A B ,
U C ()A B ,并指出其中相等的集合。

3、 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
例3 ⑴已知全集U ={}1,2,3,4,5,{A x =2|x 5x -0,q += }x U ∈ 求U C A ;
⑵设{}22,3,23U a a =+-,{},2A b =, {}5U C A =,求实数,a b 的值。

变式迁移3
已知U R =,{A x =}2|x 120px ++=,
{B x =|2x 5x -}0q +=,
若()
U C A B ={}2,()U C B {}4A =,求. A B
4、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知全集U ={}01,2,且{}2U C A =,则集合A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
A.3
B.4
C.5
D.6
2.如果S ={}1,2,3,4,5,{}1,3,4,A =
{}2,4,5B =,那么()()S S C A C B 等于
A.∅
B.{}13,
C.{}4
D.{}25,
3.设全集U ={}1,2,3,4,5,6,7,
{}1,2,3,4,5P =,{3,4,5,Q =}6,7,
则()U P C Q 等于 ( )
A .{}12, B.{}345,,
C.{}1267,,,
D.{}12345,,,,
4.如果{}|9U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
{}1,2,3,4A =,{3,B =}4,5,6,那么
()
U C A ()B C U 等于 ( )
A.{}12,
B. {}34,
C.{}56, D {}78,
二、填空题
5.已知全集U ={}1,2,3,4,5,6,7,
{}345A =,,,{}1,3,6B =,()U A C B =
6.设全集{|S x x =是三角形},集合{|A x x =是直角三角形},则A C S = .
7.设全集U R =,集合{}|x 0A x =≥
{}|1B y y =≥,则B C A C U U 与的包含关系是 .
8.全集{2,3,U =12--a a },集合
{}2,3A =,若A C U ={}1,则实数a 的值是 .
9.已知全集{}{}1,2,3,4,5,1,2,U A ==
{}3U B C A ⊆⊆,写出所有满足要求的集合B .
10高考试题
1.若集合{}A=|1x x x R ≤∈,,{}
2B=|y y x x R =∈,,则A B ⋂=( ) A. {}|11x x -≤≤ B. {}|0x x ≥
C. {}|01x x ≤≤
D. ∅
2.已知A ,B 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且A ∩B={3},u ðB ∩A={9},则A=
(A ){1,3} (B){3,7,9}
(C){3,5,9} (D){3,9}
3.已知全集U=R ,集合M={x||x-1|≤2},则U C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