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郝儒杰,男,山西左权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哲学研究,政治哲学。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郝儒杰(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72)[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其指导思想,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起着价值导向作用。

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310(2011)01-0062-03Abstr ac t :M arxis m is the gu i deli ne i n the process of bu il d i ng the system of socia list core values ,and M arxis m with Ch i nese chrac teristi cs i s the core of t he gu i deli ne ,which p l ays t he role of va l ue -or i ented .H o w to let the system of soc i a list core values g u i de t he process of tak i ngM arxi s m of contemporary Ch i na t o t he general public is of grea t s i gni-f icance for bu ildi ng a socialist har m onio us soc i ety and transfor m i ng the develop m ent pattern .K ey word s :t 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 l ues ;gu i deli ne ;M a rxist t heory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的理论命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容。

其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来探究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如下核心思想:1. 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作为解释社会现象的基本原理。

在这一原理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规律。

2. 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劳动的数量决定的,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发现和剖析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 革命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强调革命是推翻旧社会秩序、建立新社会秩序的基本方式。

通过革命,无产阶级可以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尽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进行了新的发展和丰富,其中就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2012年被正式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统一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

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本文概述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多元文化交融与价值观念碰撞的新形势,如何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以此为引领,切实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民族精神传承与创新的重大战略任务。

本文旨在系统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制,明确二者在理论指导、实践路径及教育效果上的相互支撑与促进作用。

文章将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强调其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适用性与现实针对性。

在此基础上,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逻辑关联,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如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坚实理论基石,以及其大众化传播对于价值共识的凝聚和社会认同的增强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聚焦大学生群体,本文将细致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与面临的挑战。

考察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特点,以及他们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复杂社会文化环境中接受、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规律与难点。

同时,审视当前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存在问题,包括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的有效举措与改进空间。

进一步,本文将着力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融合策略与创新路径。

强调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倡导情境化、生活化、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媒介使用习惯提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与全员育人机制的构建,确保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倡导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与联动,通过学术讲座、志愿服务、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多元化形式,丰富教育载体,拓宽教育途径。

本文将展望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化发展的前景,强调其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人才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生活化、系统化整体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生活化、系统化整体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生活化、系统化整体构建作者:陈广锐涂意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3期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概括,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公平、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不仅是个体性、民族性、群体性、时代性意识形态的统一,更是对尚处于价值观可塑期的当代大学生的共性指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生活化、系统化的理论认知(一)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关于“大众化”的理解,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成果。

阮东彪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对“大众”的解读是“所谓大众,就是民众,群众”。

我们可以把“大众化”理解为扩大接受群众面,其目的是让更多的群众接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大众,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广大群众都能理解和掌握的通俗易懂的内容。

这个过程是理论深入人心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接受和认同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突出了理论发展和理论接受主体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广大群众主流价值观的高度契合。

(二)生活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生活化”就足要求教育活动从生活世界出发,融人生活世界和指导生活世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指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通过实践活动“生活化”解析等各类与其接触的具体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活全面对接,使其将体验、感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选择能力表现于教育对象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突出实践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活实践的结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贴近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紧密结合教育对象的生活,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

(2)融人生活,将高度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对象生活的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引领 和 推 动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化 的进 程 。
【 键词】 关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体 系 ; 克 思 主 义 大 众化 ; 马 引领 ; 动 推
[ 中图分类号】 66 D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4 17 (0 )2 1— 3 6 — 62 1 0 加O 0 17 6 2 9
围 内统一 的 思想基 础 作为 支撑 。
主义理想 的信仰。正如 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 苏共 中央政治局委员雷 日科夫在他的回忆录《 大国悲剧》
中所 总结 的那 样 :对 于 ‘ “ 民主派 ’ 针对 领导 了这个 国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毛
泽东 同志说过 :主义譬如一面旗子 , “ 旗子立起来了 ,
行 的 “ 思 维 ” 人 道 的 民主 的社 会 主义 ” 新 即“ 。戈尔 巴
乔夫倡导的“ 民主化” “ 、公开性” “ 、多元化” 试图在意
识 形态 领 域 做大 幅调 整 和 改革 以摆脱 意识 形 态僵 化
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 的思想。这就是说 , 一
个 阶级 是社 会 上 占统治 地 位 的物 质 力量 ,同时也 是
大 家才有 所 指 望 , 才知 所趋 赴 。”] 小平 同志 强调 : f 2 邓
家整整 7 0年的苏共展开污蔑性 的攻击时 , 苏共几乎 没有做 出任何 回应 。当敌人 向苏联和社会主义发起 实实在在 的进攻时 , 党的意识形态 ‘ 机器 ’ 竟完全丧 失了行动能力 。 圄 ” 以苏为鉴 , 中国共产党注意汲取苏 联全盘否定斯大林 的历史教训 ,在指导思想的调整
口 粱晓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价值观是人们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导向,任何人的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受某种价值观的引导。

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不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利益关系不同,接受的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性。

但是,任何社会都必定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共同的导向,否则社会不能存在和发展。

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的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各社会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如果没有,社会成员的行为就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会各行其是,步调零乱,互相掣肘,甚至离心离德,构建和谐社会就无法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为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可能,但这种价值体系不能自发地形成,需要精心建设。

以什么思想和理论来建设,就成为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和谐”概念的哲学涵义。

和谐不是无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特殊状态。

这个概念的内涵不能泛化。

首先,不能把矛盾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的状态都说成和谐。

矛盾双方只要还没有破裂,就共处在统一体中,即使是斗争非常激烈的对抗性矛盾也可以处在这种状态。

这当然不能叫做和谐。

其次,矛盾双方斗争比较缓和,统一体相对平衡的状态可以叫做稳定,但也还不能叫和谐。

只有矛盾双方不仅相对稳定地处在统一体中,而且一方的发展对另一方的发展有利,即“相辅相成”、“共生共荣”、“互利双赢”的状态,才是哲学意义上的和谐。

在阶级社会里,只要阶级对立的根源没有消除,这种和谐现象就不可能是社会的总体特征和本质属性,也不可能长久地保持。

“太平盛世”也好,“福利社会”也好,都不能叫做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最高典型是共产主义社会,那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刚刚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还远远不能达到这种水平。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08年10月第4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Party College of Sichuan Pr ovince Comm ittee of CCP Oct .2008No 14[收稿日期]2008-09-18[作者简介]吴兵(1969-),男,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哲学部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吴 兵(中国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 成都 610072)[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摘 要]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论基础。

从价值目标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做出的价值选择。

从价值追求上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时代观为依据而形成的价值理念。

从价值评价上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依据而形成的做人准则。

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动指南。

[中图分类号]B 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08)04-0035-0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把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对于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构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论构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政建设
论构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A 1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16( 00 2() 0 3-0 0 9 9 6 2 1 )0 0C- 08 1
根据 《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的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基本内 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 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 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有机统一 ,共同构成 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中,马克 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灵魂 。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 位 。 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 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首先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二者在价值 目标 方 面 相统 一 。 其次 ,马克 思 主 义的 民族观 和 时 代观 为 爱 国主 义为 核 心 的 民族 精神 和 改 革创 新 为核 心 的 时代 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二者在价值诉求方面相 契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 ,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时代观与我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入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成 果。第三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 出 提供 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二者在价值判断方面相一 致。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相 互关系。涉及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等主要方 面,为全体社会成 员辨别是非善恶 、判断行为得失、确 定价 值取 向 ,提 供 了基本 的 准 则和 规 范 。 它作 为马 克 思 主义道德观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 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道德领域的生动体现 , 为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树立 了新 的标杆 。 二 、坚持马克 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指 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1 、是 由马 克 思主 义 的理 论 品格 所 决 定的 。 马克 思 主 义 在 本 质上 是批 判 的 、革 命 的 ,马 克 思主 义 的 历史 唯物 论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对现实社会进 行了迄今为止最具说服力的批判 ,深刻地阐明了人类苦 难和不平等的社会根 源。马克思主义在对现实社会进行 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提 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目标 。 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 品格适合中国社会改革的 历史 需求 。 2 、是由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指导 了中国革命、建设的 实践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 自2 世纪传人中国以后 ,实 0 现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坚持把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 具体实际相结合 ,形成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 果,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改 革开放3年来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开创 0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 中 国大 地 上涣 发 出 勃勃 生 机 ,充 分 证 明 了马 克思 主 义 强大 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 国的指导思想 ,是 全国各 族人 员团结 奋斗 的共 同理论 基础 。 3 、是 国际共 产 主 义运 动 历史 经验 教 训 的科 学 总结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成果,很好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标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进一步要求。

作为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本身具备大众性,因而可以也必须要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分为三个环节:理论通俗化、通用化; 用理论“化”群众,让群众发展理论。

三个环节紧密相联,相互促进。

首先,将理论通俗化,通用化。

让理论不再专属于“文化人”,而是每一个百姓都能看得懂、理解透、用得上的“常識”。

理论是经过思维抽象的东西,难免让人感到深奥晦涩,所以,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由深奥变得浅显而不浅薄,由晦涩变得通俗而不庸俗。

其次,用理论“化”群众。

再通俗、通用的理论,如果不被群众理解、掌握、应用,都是一纸空文。

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同时也是大众化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倡导群众自我学习,自我宣传,鼓励群众从百姓自身的角度出发,以百姓喜爱的语言范式和宣传形式,就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而进行理论形式的创新,理论内容的扩展。

总之,通过群众发展理论,不但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与通用化,还可以强化理论掌握群众的效果,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才是真正完成了大众化的过程,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永保青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田文举(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最近二十年多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出版了很多论著。

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的阐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①;(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本土化”;(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它包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方面的内容”②.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在中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它不是简单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哲学.也不是用中国哲学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理论创造。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走过了风风雨雨,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

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领域 的指导地位,主要强 调 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 点、方法指导核心价值 体系建 设。具体来讲 , 就是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和 方法论, 世界观 包括 历史观和价值观; 方法论主要指唯物 辩证 法和 历史辩证法 。
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 教育人 民,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发挥其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用 。正如江泽 民同志在
党 的十 八 大 报 告指 出 : “ 要 深 入 开 展 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学 习教 育 , 用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值 体系 引领 社 会 思 潮 、 凝聚 社会 共 识。 推进 马 克思 主 义 中国 化 、 时代 化 、 大众化 , 坚 持 不 懈 用 中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武 装 全 党 、 教育 人 民 ” 。 这就是说, 推 进 马 克 思主 义 中 国化 、 时代 化 、 大众 化 要 同普 及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相结合 , 二 者紧 密 联 系 , 相辅 相 成 。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包 括 :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 国 提 供 了 决 不 同任 何 迷 信 、 任 何 反 动势 力 、 任 何 为 资产 阶级 压 迫 所 作 的 辩 护 相妥 协 的完 整 的世 界观 。” 2 建 设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值 体 系, 只 有 坚 持 马 克 思主 义 的世 界 观和 方法 论 , 才 可 以 说是 坚 持 了 社 会 主 义 的性 质 和 方 向 , 才 可 以说建 设 了新 的 、 科 学 的核 心价 值 体系 。 所 以说 建 设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 最 根 本 的 是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指 导地 位 , 首先 要 坚 持 的 是 马 克 思主 义 的基 本 原 理 , 即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实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指导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更是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内涵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融合和价值引领。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敬业奉献。

这些核心价值主张,是与中国现代化、发展、进步相一致的,深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价值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知识结构、规律保障等多个方面。

它是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先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体系,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超越价值教育的指导作用。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既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更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的重要方式。

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应该与实践相联系,成为中国人民奋斗、实践和创造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只有融合实践与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呈现出它引导,激励和凝聚人们力量的巨大优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标准。

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价值导向、人类解放、历史唯物主义等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公正、人类解放的追求,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和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既是一种经济理论,也是一种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尊严和自由、人们共同发展的价值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类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人的自由和尊严。

马克思主义认为,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的自由是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体的尊严和自由,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鼓励人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自由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辩证法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框架和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与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群众的觉悟和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需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和积极践行的一套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并推动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推动,而马克思主义为普通人提供了用于思考社会问题和规律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通过揭示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的规律,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积极性。

无论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是其他阶层人士,都能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从中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并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马克思主义对教育系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系统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和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教育,马克思主义向年轻人灌输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增强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为构建和传播这些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此外,媒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关键力量,其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在媒体工作者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和批判,媒体工作者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深入报道社会问题,引导公众思考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取向。

媒体的宣传报道、评论和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社会观念,并进一步巩固了人民群众对这些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刘占虎;张东硕
【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9)003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与灵魂,决定着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归,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的重要路径.
【总页数】6页(P86-91)
【作者】刘占虎;张东硕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O23
【相关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J], 梁晓宇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引领和推动 [J], 梁晓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J], 梁晓宇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以广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为例 [J], 黄少琴;何夏玲
5.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J], 黄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力作——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力作——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5年第2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力作———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青连斌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陈静研究员牵头合著,学习出版社推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一书,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是一部呈献给学界和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术著作。

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哲学》的结项成果。

经济社会转型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着力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现实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近年来学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通俗化解读的探索中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就是众多探索实践中的优秀成果。

作者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紧扣时代精神,立足中国当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以经济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以社会转型期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变化为逻辑起点,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理念“和”为节点,通过讲故事和典型案例的剖析,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该书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与大众的紧密结合、学术与大众的紧密结合,在研究内容、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上皆有诸多创新,其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从我国当下社会价值观的现状切入来展开研究。

该书依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逻辑线索设计了四大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是全书的基础。

作者以社会存在为基础,主要研究描述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表现及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生成根源,列举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冲突的主要表现,提出面对价值多元和价值冲突的现实,我们必须选择和确立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并具体阐释了选择和确立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主流价值观;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确立主流价值观;以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参照确立主流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要牢固坚持这一导向性因素,关键在于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平民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通俗化的方法才能更容易被广大人民接受,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晓认同马克思主义并自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Belief cu Education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hen Ling【Abstuact】Marxism is the soul of socialist cone valre system. The lcey point of keeping this orientayion factor is to faith in Marxism. But only the Marxism of common beopte cam be easily accepted, the simple way can used to make more people understand it .then the people would volunteer to take Marxist theory as a guide to action.【Keywords】MarxistThe education of belief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Construction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整个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顺利维持的基本精神寄托。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对于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坚实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主流价值观构建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主流价值观构建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主流价值观构建研究
董慧
【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12)011
【摘要】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大众化并不是向人们灌输教条、结论和词句,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和发展的科学来传播.就像自然科学的普及工作一样,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的科学、社会的科学、发展的科学,也必须找到正确的普及途径.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演变成为很多人的内在需求,这既是生存的需求,更是发展的需求.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董慧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18
【相关文献】
1.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的一此思考 [J], 董辉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提升的三大现实境遇 [J], 曾恒;唐静;黄志军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研究 [J], 谭沧海;胡乾源;金建国
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主流价值观构建研究 [J], 肖锡湘
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及意义 [J], 田海舰;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目的指 向 ; 后者 意指 理论 的主体 归宿 。脱离 社会 实践 的理论 本 身是 僵 化 的 、 用 的理 论 , 无 同样脱 离 人
民群众 的理 论则是 空置 的 、 用 的理论 。 无
改 革开 放 以来 , 随着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伟 大事 业 的不断 推进 , 马克思 主义 在 中国 的不 断发展 并 深入 人 心 , 们把 对马 克思 主义 的信仰 、 人 对共 产党 的信任 、 社会 主义 的信 念不 断 转化 为 建设 中 国特色 社 会 对 主义事业 的不 竭动 力 。但 是 随着改 革 的不断 深入 , 国经 济成 分 多元 化 和经 济 利益 、 会 组织 、 业 方 我 社 就


坚持 马 克 恩 主 义 大众 化 与 群 众路 线的 有机 统 一 , 构 建社 会识 形 态 的 是 增
吸 引力 与 凝聚 力 的 重要 路 径 。
关键 词 :马 克 思 主 义 ;大众 化 :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体 系 ; 构 途径 社 建 中图分 类 号 : O 3 B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10 54 ( 00 0 0 8 0 0 8— 6 5 2 1 )3— 0 6— 6

8 — 6
刘占 虎等: 马克思 主义大众 化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的构建
t 彗 学 l l
大人 民群众 的实 践需 要是 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 的 内在 驱 动力 。毛 泽东 指 出 : 任何 思想 , 果不 和 客 观 的 “ 如 实 际的事 物相联 系 , 果没 有客观存 在 的需要 , 果不 为人 民群众 所掌 握 , 如 如 即使是 最好 的东西 , 即使 是马 克思列 宁 主义 , 是不起 作 用 的。 _( 科 学 理论 的功 能 有 两 个 导 向 , 也 ”2 _ 即实 践 的 导 向和 大 众 的导 向。 如党 的“ 大优 良作风 ” 中之 二 就是 “ 论联 系 实 际 ” “ 切联 系群众 ” 三 其 理 和 密 。前者 意指 理 论 的来 源基 础
西安 石 油大 学 学报 ( 会 版) 社 科学
马 克 思 主义 大 众 化 与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的构 建
刘 占虎 张 东硕
( 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 甘肃 兰州 70 0 ; 山大学 文法学院 , 30 0 燕 河北 秦皇 岛 0 60 ) 6 04
摘 要 :马 克 思 主 义作 为 立 党 立 国 的根 本 指 导思 想 , 时也 是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值 体 系的核 心 与 灵魂 , 定 同 决
式 的多样 化 给人们 的思想 观念 带来 了 巨大 的冲击 ; 国作 为 当今世 界上 最大 的社会 主义 国家 , 我 面临着 非
马克思 主义在 意识 形态领 域 的渗透 活动 。面对 新 时期 的新 情况 和 新 问题 , 何使 以马 克思 主义 指 导 思 如 想 为统领 的社会 主 义核心 价值 体系 , 实现从 理 论到 实践 、 理论 到 大众 的 回归 , 而 内化 为 人 民群 众 在 从 进 生 活实践 中的行 为 指南 和精神 力量 呢 ?党 的 十七 大 报告 中 明确 指 出 , “ 展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论 要 开 体 系宣传 普及 活动 , 推动 当代 中 国马克 思 主义 大 众 化 ” 党 的 十七 届 四中全 会再 次 把 “ 进 马克 思 主 义 , 推
灵魂 。
任何 理论的产 生都是社 会需要 的产物 。社 会需求 来 自于社 会实践 , 民群众是 社会实践 的主体 , 人 广
收 稿 日期 : 0 9— 9— 2 20 0 1
作者简介 : 刘占虎(9 3 , , 18 一)男 陕西佳县人,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硕士生, 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确指 出 , 开展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系宣传 普及活动 , 要“ 推动 当代 中国马克 思主 义大 众化 ” 党 的十 ,
七届 四 中全会再 次把 “ 进马克 思主义 中国化 、 推 时代化 、 众化 ” 大 和学 习践行 社 会主 义核 心价值 体 系 , 作
为建设 马克思 主义学 习型政党 的重要任 务 。推进科 学理论 的大众 化是马 克思 主义 指导思 想和社会 主义
着 当代 中 国社 会 意 识 形 态的性 质 和 方 向 。 大众 化 是 马 克 思 主 义指 导 思 想 和 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体 系的 实践 指 归, 坚持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与 时代 特 征 的 有 机 统 一 , 坚持 马 克思 主 义理 论 创 新 与 中 国传 统 文化 精 髓 的 有 机 统
0 引 言
科学理论 的功能有 两个导 向 , 即实践 导 向和大众导 向, 者意 指 理论 的来 源基 础 和 目的指 向, 者 前 后 意指 理论 的主体 归宿 。马克思 主义是我 们立党立 国的根 本指导思 想 , 是社 会 主义 意识形态 的灵魂 所在 。
坚持 马克思 主义 指导思 想这一灵 魂体现 了社会 主义意识 形态指导 思想 的一元性 。党 的十七大报告 中明
核心价 值体系 的实践指 归 , 推进 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是构建社 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 系的 内在要 求 。
1 大 众化 是 指导 思 想 和 核 心价 值 体 系的 实践 指 归
意识 形态作 为一种 观念科学 是指 “ 与政 治生 活 的价值 追 求 相关 的一 套 思 想 和理 论体 系 , 种思 想 这 和理论 体系的功 能在于 , 以特定 的信仰为基 础而对 特定 的政 治体 系提供认 同 、 认证 、 解释或批 判 , 出 设计 理想 的生活图景并试 图付诸 实施 。 _( ’ ”】 _ 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是 指 与社 会 主义 经济 基础 相联 系的 、 特定 的 、 在意识形态 中处 于 中心地 位的思想 形式 的总和 , 主要 包括 马克思 主义 指导 思想 、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共 同理想 、 以爱 国主义 为核 心的 民族精 神和 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 的时代精 神 、 会主义 荣辱观 。 由此 社 可知 , 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既是社 会 主义 意识 形态 的灵魂 所 在 , 也是 社会 主义 核 心价 值体 系的 核心 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