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水系统设计的几点经验
建筑中水系统设计的几点经验

建筑中水系统设计的几点经验建筑中水系统设计的几点经验摘要:目前中水系统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是设备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合理设计中水系统是节省资源和能源的关键。
关键词:系统选择中水回用范围水量平衡生物接触氧化我国污染严重,又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依据当地水资源及经济情况合理进行污废水利用已成当务之急。
建设中水系统,不但可以节约用水,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水体污染。
经有关专家对北京中水设施调查,发现大多数设施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运行成本偏高(详见2021年《给水排水》第11期)。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对中水回用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
本人总结了多个工程的设计经验,供设计同仁参考、研讨。
一、系统选择中水处理及回用需按市政条件分三种情况考虑:1、有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雨水系统单独考虑),排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中水系统水源为市政中水。
2、无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分流。
污水经化粪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水经小区废水管网收集至小区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
中水系统1原水为小区回收的杂排水。
3、无市政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
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小区污水管网收集至小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
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内回收的排水。
二、中水回用范围合理设计中水回用系统,需要根据小区内用水情况,结合中水供应量,合理确定中水的回用范围。
前面分析的三种情况中第二种最为复杂,现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说明:1、某工程概况:总建筑面积22.4万平米,包括商业,人防、地下车库和住宅等。
住宅最高日用水量1091.6m3/d,地下车库用水量31.5 m3/d,绿化、道路浇洒用水量37.8 m3/d,配套共建用水量10.5 m3/d.2、水量计算:1)住宅中水用水量(仅用于冲厕):1091.6×21.3%=232.5 m3/d2)中水原水优先采用优质杂排水:盥洗和淋浴用水3)作为中水水源的水量:0.9×0.85×1091.6×(29.3+6.5)%=299 m3/h4)按规范“用作中水水源的水量宜为中水回用水量110%~115%”确定中水回用范围:299<(232.5+31.5+37.8)且299/(232.5+31.5)=1.13299/(232.5+37.8)=1.11所以中水可回用于:冲厕、车库用水或冲厕、绿化浇洒、道路清扫。
中水回用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中水回用工程设计要点分析1前言伴随着经济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地方用水紧张状况,我国许多地区都正在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建设中水回用工程。
但在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值得商榷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解决改进。
笔者曾承担多项中水回用工程设计并参与《沈阳市中水回用工程技术规定》的编制工作,在积累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简要分析有关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要点。
2中水回用水源选择建设中水回用工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具备合适的水源。
根据国内外中水回用工程实践,结合国内现状,在中水水源选择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a.冷凝冷却水;b.屋面雨水;c.生活污水。
从以上可选择水源途径分析,冷却水水质较好,一般不需深度处理,根据使用途径只经简单过滤、消毒后即可使用。
而收集屋面雨水需要在建筑物设计同时,建立能够满足使用水量需要的较大容积畜水池,此水源受季节及降雨影响较大,因此难以真正解决该地区的旱季缺水问题。
采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则具有水质相对稳定、处理技术成熟、水源分布广泛、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沈阳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近年建设的中水回用工程,在水源选择方面主要有大中院校、办公楼、宾馆、疗养院、住宅小区及工业企业生活排水等,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中水水质确定目前我国建设中水回用工程主要采用水质标准依据《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执行,其中对中水的各种使用途径规定相应的水质标准。
近几年,个别省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正在编制适合本地区的中水设计规范及技术规定。
沈阳市目前在中水回用工程中对回用水水质的控制指标主要有COD、BOD5、SS、pH、LAS、氨氮、总大肠菌群等见表1中摘录各主要水质在回用水不同使用功能时的界定值,当中水用于水景、空调等用途时,其水质指标应达到相关水质标准要求。
4建设中水回用工程的环境保护要求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在考虑生产中水达到合格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应对建设项目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以考虑。
建筑中水设计5中水系统

建筑中水设计5中水系统建筑中的水系统是建筑物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
这些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于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种水系统的设计和功能。
1.供水系统供水系统是建筑物中最基本的水系统之一,它负责将自来水或地下水引入建筑物内,供应生活、生产和建筑设备所需的水。
供水系统一般由水源设备、输配水管网、水储存装置和水质净化设备组成。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供水的可靠性、水质的安全性和供水的稳定性,以满足建筑物的水需求。
2.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将废水和污水排出建筑物的系统。
它包括废水和污水的收集、输送和处理设备。
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污水的分流、处理和排放,以及设备的布局和管道的选择。
其中包括污水管道、排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还需要考虑排水泵站的设置,以提供足够的排水压力。
3.消防水系统消防水系统是建筑物中防火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消防用水供应和消防用水设备。
消防水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来确定。
其中包括消防水源、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和灭火器材等。
消防水系统的设计应具备稳定可靠的供水能力,以及灵活多样的灭火手段。
4.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是建筑物中循环供应冷热水的系统。
它通常包括供暖系统和供冷系统。
循环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供热和供冷需求,根据室内温度需求和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控制供水温度和流量。
其中包括供水设备、输配水管网、温控设备等。
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应具有高效节能、温控稳定的特点。
5.雨水利用系统雨水利用系统是建筑物中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的系统。
它可以用于植物浇灌、冲洗卫生器具、消防用水等。
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分流、水质的处理和储存设备。
其中包括雨水管道、雨水收集器、雨水储存装置等。
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应具有高效节水、环保可持续的特点。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

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摘要: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给水部分和排水部分存在的问题以及容易被疏忽的细节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以期给大家在设计、施工中提供指导。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to the existing process and drainage is part of the problem and are easily overlooked details point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order to give everyone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vide guidance.key 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对建筑功能以及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为建设规模大、速度快、类型全、高度大以及内部设备日益完善和现代化的特点。
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管道多、功能复杂、设计难度大, 对设计, 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
虽然建筑的给水排水技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 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节水、节能的给水排水设备及附件的开发与运用; 高层建筑消防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 提高排水系统过水能力, 稳定排水系统压力的技术措施等。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相关工作经验探讨了给排水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期给大家在设计、施工中提供参考。
浅谈建筑中水技术及存在问题

【节水灌溉】浅谈建筑中水技术及存在问题吕春光(呼和浩特市排水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 要〕 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足年递增趋势,而水源水质却呈逐年递减趋势,这无疑给水治理带来沉重的负担。
介绍建筑给排水中中水系统设计方案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给排水;中水技术;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T U731.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088(2010)01-0083-01 我国污染严重,又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依据当地水资源及经济情况合理进行污废水利用已成当务之急。
建筑中水回用技术是解决当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文章在简要介绍建筑中水水源的基础上,对建筑可用中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建筑中水回用存在的和趋势进行了分析。
1 中水水源中水的水源较广,但对建筑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等。
若考虑到处理费用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其选用的先后顺序一般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
在进行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集流一种或多种排水作为中水水源,常见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空调系统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较轻,称为优质杂排水,在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其作为中水水源;②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称为杂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其污染程度最重,称为生活污水,由于其处理费用较高,且难处理,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不采用其作为中水水源。
就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采用的水源几乎都是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
2 建筑给排水中水系统设计2.1 系统选择中水处理及回用需按市政条件分3种情况考虑。
(1)有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
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雨水系统单独考虑),排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中水系统水源为市政中水。
(2)无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
中水系统设置的几点经验

建筑中水系统设计的几点经验摘要:目前中水系统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是设备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合理设计中水系统是节省资源和能源的关键。
关键词:系统选择中水回用范围水量平衡生物接触氧化我国污染严重,又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依据当地水资源及经济情况合理进行污废水利用已成当务之急。
建设中水系统,不但可以节约用水,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水体污染。
经有关专家对北京中水设施调查,发现大多数设施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运行成本偏高(详见2003年《给水排水》第11期)。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对中水回用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
本人总结了多个工程的设计经验,供设计同仁参考、研讨。
一、系统选择中水处理及回用需按市政条件分三种情况考虑:1、有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雨水系统单独考虑),排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中水系统水源为市政中水。
2、无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分流。
污水经化粪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水经小区废水管网收集至小区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
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回收的杂排水。
3、无市政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
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小区污水管网收集至小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
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内回收的排水。
二、中水回用范围合理设计中水回用系统,需要根据小区内用水情况,结合中水供应量,合理确定中水的回用范围。
前面分析的三种情况中第二种最为复杂,现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说明:1、某工程概况:总建筑面积22.4万平米,包括商业,人防、地下车库和住宅等。
住宅最高日用水量1091.6m3/d,地下车库用水量31.5 m3/d,绿化、道路浇洒用水量37.8 m3/d,配套共建用水量10.5 m3/d.2、水量计算:1)住宅中水用水量(仅用于冲厕):1091.6×21.3%=232.5 m3/d2)中水原水优先采用优质杂排水:盥洗和淋浴用水3)作为中水水源的水量:0.9×0.85×1091.6×(29.3+6.5)%=299 m3/h4)按规范“用作中水水源的水量宜为中水回用水量110%~115%”确定中水回用范围:299<(232.5+31.5+37.8)且299/(232.5+31.5)=1.13299/(232.5+37.8)=1.11所以中水可回用于:冲厕、车库用水或冲厕、绿化浇洒、道路清扫。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工装设计—136—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耿玥(安徽寰宇建筑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现阶段,高层住宅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问题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对其展开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此文首先针对高层住宅的给水系统设计问题展开分析,而后综合相应经验,对高层住宅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表达自身关于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观点建议,期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分析1高层住宅的给水系统设计1.1对给水系统进行竖向分区高层建筑依靠分区供水形式不但是为避免给水的配件坏损,而且能够防止供水压力过大导致用水浪费现象。
给水系统中竖向分区通过建筑的层数用途,使用需求,装置材料性能,维护管理以及节约能耗来确定。
现今我国的市政供水压力大约为0.25MPa,仅可以适应四层左右的建筑生活用水需求,针对高层建筑来说,市政供水的压力无法适应高区位置生活用水需求,必须实施分区加压的供水手段,通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中住宅入户管给水压力低于0.350MPa 的相关分区标准,依照实际的建筑层高与层数,针对生活给水系统进行科学的竖向分区,对加压供水科学设计。
对于分区入户管压力大于0.20Mpa的建筑楼层要装设支管减压阀,如此阀后的压力控制在0.20Mpa以内,实现有效节水。
1.2给水管道装置选择管材的选择便是经济技术的比对,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对温度、压力、运用环境以及安装手段进行分析,并且根据业主实际需求与住宅档次水平,对经济技术进行综合对比后来确定。
大力促进塑料材料运用,使得塑料管材可以有效运用到建筑施工之中,现我国强化了塑料给水管的推广运用,和金属管道比较来说,塑料给水管的质量较小,耐压性强,液体输送阻力是较小的,抗腐蚀性较强,装设便捷,使用年限长。
然而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依照项目经验,因为塑料给水管的线胀系数是非常大的,再加上缺少控制线胀的伸缩节,这若是用于高层住宅的给水立管,则支管连接位置累积变形较大,大概率会出现断裂造成漏水。
建筑中水设计标准

建筑中水设计标准在建筑设计中,水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水在建筑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功能性元素,更是一个可以增加空间魅力和舒适度的设计要素。
因此,建筑中水的设计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中水的运用、设计原则和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建筑中水的运用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
在室内,水可以运用在室内景观、装饰和功能性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大堂、走廊或者会客区域,可以设置水景墙或者喷泉等装饰,增加空间的美感和舒适度。
在室外,水景、喷泉、人工湖等也可以为建筑增色不少。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水的运用,以达到美观、实用和舒适的效果。
其次,建筑中水的设计原则包括美学原则、功能原则和安全原则。
在美学原则方面,水的运用要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不仅要考虑水体的形态、颜色和材质,还要考虑水景与建筑、植物、光影等元素的有机结合。
在功能原则方面,水的设计要符合使用需求,例如,喷泉的喷水高度、水景的水质净化等都需要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在安全原则方面,要考虑水的防滑、防漏、防溺水等安全因素,确保水的使用不会带来安全隐患。
最后,建筑中水的设计标准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例如,在室内水景设计中,需要考虑水的供应、循环、净化和排放等系统的设计标准;在室外水景设计中,需要考虑水景的地基、防水、排水等工程标准。
此外,还需要考虑水的节水、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设计标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建筑中水的设计标准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通过合理的水的运用、设计原则和标准,可以为建筑增添魅力,提升舒适度,实现美学、功能和安全的统一。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重视水的设计,以实现建筑与水的完美结合。
中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中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水工程设计方案一、工程背景和目标:中水工程主要是指对废水进行处理、提供达标中水以实现循环利用的工程系统。
中水工程的建设,旨在降低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本设计方案旨在针对城市饮用水厂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设计,使污水经过处理后能够达到再利用的标准,以降低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保护地下水资源,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二、设计原则和要求:1.严格按照当地环保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相关标准;2.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减少工程投资,提高工程效益;3.运行可靠稳定,操作管理简单方便;4.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后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长期有效运行;5.合理利用再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设计内容和工艺流程:1.污水采集系统:采用多级收集系统,对城市内的污水进行收集和引流;2.预处理系统:采用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预处理设施,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3.生物处理系统:采用曝气池和好氧生物滤池,通过好氧菌群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4.深度处理系统:采用活性炭过滤和氨氮去除工艺,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和氨氮;5.二次净化系统:采用超滤和反渗透技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6.再生水处理系统:采用紫外线消毒和余氯去除技术,使水质达到再利用标准;7.供水系统:将处理后的中水注入城市供水管网,用于冲洗、灌溉和工业用水等。
四、工程实施和管理:1.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2.注重设备的保养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规范运维人员的操作;4.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检测,确保再生水的质量;5.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再生水利用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促进再生水的广泛应用。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中水工程的建设将实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降低了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压力,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和社会效益。
中水工程设计方案

中水工程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中水工程是指对废水进行处理后,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进行再利用的工程。
本文将介绍中水工程设计方案,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原则等内容。
二、设计目的中水工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废水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同时,设计方案还要考虑经济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设计原则1.环保性: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标准,保护环境,减少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经济性:在环保的基础上,设计要尽可能减少成本,在规定限度内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可行性:设计方案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设计的效果。
四、设计流程1.调研阶段:对废水进行采样分析,了解废水的性质和污染程度,确定治理目标和措施。
2.设计阶段: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废水处理方案,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
3.施工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验收阶段:验收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达标排放,最终确定工程的运行效果。
五、设计方案优化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工艺流程优化: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
•设备选型优化:选用性能更好、更节能的设备,提高处理效果。
•运行管理优化:加强管理监督,实时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六、设计结果分析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处理效果、成本分析、可持续性评估等内容,为中水工程的长期运行提供参考。
七、结论中水工程设计方案是对废水处理和资源利用的重要保障,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环墯保健康和经济效益。
设计人员在进行中水工程设计时,应遵循环保原则,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水工程设计方案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层建筑中水给水系统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

高层建筑中水给水系统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摘要:结合多年的高层建筑施工经验,对高层住宅建筑中给水、中水、排水的设计及施工工艺做了一些探讨,对“中水”设计安装管道系统进行介绍。
关键词:给水、中水、排水、及其应用。
Abstract: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water supply, water drainage,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do som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water” install pipe system is introduced.Key Words: water supply, water, drainage, 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系统概况根据本工程设计安装中水管道系统,城市自来水管网的水压一般不能满足高区部分生活用水的要求,绝大多数采用分区给水方式,即低区部分直接由城市管网供水,高区部分由水泵加压供水。
在市政中水管道建成后,投入使用。
中水用于冲洗公共卫生间大便器,小便器。
竖向共分三个供水区:地下二层至二层为一区;三层至十二层为二区,十三层至二十四层为三区(高区)一区由市政供水,二区和三区由地下二层中水水池及水泵房内的中水变频恒压供水装置供水,管网恒定供水压力为0.59 Mpa,中水设计秒流量为6.55L/S。
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每层公共卫生间内设水表计量。
二、施工做法及要求:中水管材采用热浸镀锌钢管,螺纹丝扣连接。
水质标准:注:、中水其它理化指标视不同用途应达到国家的有关水质标准及用水设备本身的要求。
、本表所列标准第1、2、3、7、8、9、10项按国家生活钦用水标准检验法检测,其它项目按国家规定的污水检验方法检测。
探讨建筑小区中水系统的设计

探讨建筑小区中水系统的设计摘要:面对严重的水污染,中水回用技术作为污水资源化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对城市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的压力等方面,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关键词:中水系统;设计;水源;基本要求;设备处理工艺;中水处理站Abstract: facing the severe pollution of water, water reuse technology as wastewater reus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technolog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reduce urban sewage pipe and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of pressure, already more and more shows its superiority.Keywords: reclaimed water system; Design; waterhead; Basic requirements; Equipm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ChuLiZhan water引言现结合案例对中水系统的设计、设施处理工艺和中水处理站设计进行了阐述。
本设计具有费用低、占地少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经济、灵活的污水处理技术。
采用中水系统后,建筑小区用水量将节省30%~40%,同时排放量减少35%~50%,对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1、中水系统工程设计要点1.1系统定义中水是相对于上水(清洁水)和下水(污水)来说的,中水的同义词包括再生水、回用水、杂用水、中水道等,可广泛地应用于冲洗大、小便器;道路及地面清洗、浇花、洗车、空调冷却、消防等方面。
中水设计要点、适用条件、处理流程特点

中水设计规范十项处理流程的特点、适用条件和设计要点1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杂排水水质次于优质杂排水,它包含厨房废水,浓度较高,其水质BOD、COD及SS与生活污水基本相当,应增设隔油和气浮除油预处理。
1.1絮凝沉淀(或气浮)+过滤消毒1.1.1流程特点:设备体积小,占地省,可间歇运行。
纯物化处理方法,无生物的培养和维护问题。
1.1.2适用范围:水中有机物较低(COD er45mg/L,BOD525mg/L和LAS浓度不超过3mg/L),住房率浮动较大,或间隙性使用的建筑物,特别是有些高档的公寓洗浴废水;1.1.3设计要点:1)一般是采用絮凝气浮,而不是絮凝沉淀,絮凝气浮可以设备化,地小,适用于层高较小的地下室等。
2)气浮和过滤对悬浮物去除是有效的,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但对洗涤剂有一定效果。
3)为了保证水质处理的效果,对高级公寓,最好在气浮和过滤后,增加活性炭吸附,并在设计中明确,视实际水质情况,要在半年至1年内进行更换;1.2一段生物处理(主要采用接触氧化法)十过滤消毒1.2.1特点和适用范围:接触氧化法经过30多年的广泛使用,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它运行管理方便,对操作管理水平的要求较低。
特别是由于新型填料的发展,不仅价格下降而且可靠性有了提高,从而使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为一种较为经济而广泛适用的、实用性工艺,除了杂排水外,对生活污水和二级出水同样适用;1.2.2填料的选用:建议采用弹性立体填料,使用寿命长,价格便宜;如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采用球形填料,可使安装和维修较为方便。
1.2.3设计要点:1)注意接触氧化池的曝气应尽量使布气均匀。
2)生物膜的更新脱落是生物膜法工作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条件。
为此,接触氧化法,在单位面积上要有足够的曝气强度,可参考一些工程实例进行设计。
球形填料曝气强度要求比固定填料小,因为其本身的漂移运动有利生物膜的脱落。
3)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的一个误区,是水力停留时间过长,池子表面积过大,导致可满足生物氧化需要的供气量,远小于搅动强度的需要,因而在搅动不足区域生物膜更新慢,活性差,剩余生物膜积聚并发生厌氧状况,进而引发水质恶化。
建筑中水设计 (15)中水供水系统

中水供水系统5.4.1 这条强调了中水系统的独立性,首先是为了防止对生活供水系统的污染,中水供水系统不能以任何形式与自来水系统连接,单流阀、双阀加泄水等连接都是不允许的。
同时也是在强调中水系统的独立性功能,中水系统一经建立,就应保障其使用功能,不能总是依靠自来水补给。
自来水的补给只能是应急的,有计量的,并应有确保不污染自来水的措施。
5.4.3 本条规定了中水供水系统的设计秒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供水方式及水泵的选择等的要求。
中水供水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给水部分规定的原则,一般采用调速泵组供水方式、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气压供水设备供水方式等,当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和气压供水设备供水方式时,水泵的出水管上应安装多功能水泵控制阀,防止水锤发生。
5.4.4、5.4.5 这两条的提出是基于中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危害而提出的。
中水对管道和设备究竟有无危害,国内也有较多人员做过研究。
北京市环保研究所所做的挂片试验结果详见表6。
从表6中可看出:①根据腐蚀判断标准(金属腐蚀速度<0.13mm/a时接近于不腐蚀;腐蚀速度0.13~1.3mm/a时,腐蚀逐渐加重)判断中水对钢材有轻微腐蚀,对镀锌钢管和钢材几乎不腐蚀;②中水系统基本无结垢产生,而对钢材产生的结垢成分分析多为腐蚀垢。
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的试验装置测得中水年平均腐蚀率为3.1185mpy(1mpy=2.54×10-2mm/a),即0.08mm/a,而同一地区自来水年平均腐蚀率为0.6563mpy,即0.017mm/a,虽然比自来水腐蚀速度增加将近4倍,但均在标准以内。
该所的中水工程使用两年后,卫生器具、管道及配件使用状况良好,无明显变色、结垢现象,管道内壁紧密地附着一层分布均匀的白黄色垢,无生物粘泥,配件内部无明显腐蚀和结垢。
中水与自来水相比,残余有机物和溶解性固体增多,余氯的增多虽有效地防止了生物垢的形成,但氯离子对金属,尤其是钢材具有腐蚀性,实践工程中还必须加以防护和注意选材。
中水系统设计方案

中水系统设计方案中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的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环保意义。
下面是一个中水系统设计方案的详细描述:首先,中水系统的设计可以从采集和预处理开始。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建议使用分层沉淀和过滤的方法来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这可以通过建造混合沉淀池和多介质过滤器来实现。
混合沉淀池可以在水流速度减慢的情况下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而多介质过滤器可以更彻底地过滤出细小的颗粒。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预处理后的水进行更高级的处理。
我们建议使用生物膜反应器(MBR)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
MBR是一种将生物膜和膜过滤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微生物。
在MBR中,生物膜可以附着在膜表面上,通过氧化有机物和微生物来净化水体。
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MBR的处理效果更好,并且产生的污泥更少。
处理后的水经过MBR处理后可以直接用于灌溉和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议使用紫外线灭菌装置来杀灭水中残留的微生物,以确保处理后的水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该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便将水质提升到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质。
这可能需要使用进一步的过滤和消毒设备,如活性炭过滤器和臭氧消毒器。
最后,为了确保中水系统的长期运行和维护,我们建议在系统中设置适当的监测和控制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监测系统的水质和流量,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我们还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基于预处理、生物膜反应器和进一步处理的中水系统设计方案。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将生活污水进行高效处理,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中水设计技术措施

6建筑中水6.1-JO½6.1.1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工程应设计中水处理设施,并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1建筑面积大于2万m2的宾馆、饭店、公寓等;2建筑面积大于3万m2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娱、体育等建筑;3建筑面积大于5万11A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m2∕d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4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建设项目,如中水来源水量或中水回用水量过小(小于50m3∕d),应设计安装中水管道系统。
注:以L4瓣睡北京市《关于加强中水簸建设管理的通告》制定。
6.1.2中水水源应优先选择水量充裕稳定、污染物浓度低、处理工艺简单的水源,可取自生活排水和其他可以利用的水源,且宜按以下顺序选取:1建筑物中水水源:洗浴排水、空调冷却系统排污水、空调冷凝水、游泳池排污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冲厕排水;2小区中水水源:建筑物杂排水、集中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相对洁净的工业排水、雨水、生活污水。
6-1-3应根据可利用原水的水质、水量和中水用途,计算水量平衡和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经济可靠的系统形式和处理工艺,并确定适当的规模。
6.1.4建筑中水的主要用途和水质应符合以下要求:1中水用作冲厕、道路清扫、消防、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杂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规定。
2中水用于景观环境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规定。
3中水用于建筑空调冷却水补水或空调采暖系统补水时,其水质应符合20.3.13条和22.3.9条,以及有关规范、标准的相关规定。
4中水用于食用作物、蔬菜浇灌用水时,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规定。
5当中水用于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水质标准确定。
6.1.5中水系统应有可靠措施确保使用安全,严禁中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系统。
6.1-6应合理规划建筑小区的污水、废水、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宜设置相对集中的中水处理和供应系统。
浅谈建筑中水处理系统

浅谈建筑中水处理系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中水系统的原水组成和中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关键词:中水处理流程、中水处理工艺、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of building reclaimed water system water an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selectionKey words: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water treatment process,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办法有三种:节水、蓄水和调水。
而节水是三者中最可行和最经济的。
节水主要有两种手段:总量控制和再生利用。
中水利用则是再生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是开源节流的重要措施,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径,是缺水城市势在必行的重大决策。
中水,顾名思义,就是水质介于上水下水之间的,可重复利用的再生水,是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回用水质标准的水。
虽然与自来水相比,中水的供应范围小,但在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清洁、洗车、景观用水、冷却设备补充水等方面,中水是自来水最好的代替者。
今天我们就建筑中水的回用情况进行一下论述。
1、中水水源中水的水源较广,但对建筑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等。
若考虑到处理费用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其选用的先后顺序一般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
在进行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集流一种或多种排水作为中水水源,常见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空调系统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较轻,称为优质杂排水,在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其作为中水水源;②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称为杂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其污染程度最重,称为生活污水,其处理费用较高,工艺流程相对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中水系统设计的几点
经验
摘要:目前中水系统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是设备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合理设计中水系统是节省资源和能源的关键。
关键词:系统选择中水回用范围水量平衡生物接触氧化我国污染严重,又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依据当地水资源及经济情况合理进行污废水利用已成当务之急。
建设中水系统,不但可以节约用水,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水体污染。
经有关专家对北京中水设施调查,发现大多数设施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运行成本偏高(详见2003年《给水排水》第11期)。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对中水回用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
本人总结了多个工程的设计经验,供设计同仁参考、研讨。
一、系统选择中水处理及回用需按市政条件分三种情况考虑:1、有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雨水系统单独考虑),排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中水系统水源为市政中水。
2、无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分流。
污水经化粪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水经小区废水管网收集至小区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
中水系统
原水为小区回收的杂排水。
3、无市政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
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小区污水管网收集至小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
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内回收的排水。
二、中水回用范围合理设计中水回用系统,需要根据小区内用水情况,结合中水供应量,合理确定中水的回用范围。
前面分析的三种情况中第二种最为复杂,现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说明:1、某工程概况:总建筑面积22.4万平米,包括商业,人防、地下车库和住宅等。
住宅最高日用水量1091.6m3/d,地下车库用水量31.5 m3/d,绿化、道路浇洒用水量37.8 m3/d,配套共建用水量10.5 m3/d.2、水量计算:1)住宅中水用水量(仅用于冲厕):1091.6×21.3%=232.5 m3/d2)中水原水优先采用优质杂排水:盥洗和淋浴用水3)作为中水水源的水量:0.9×0.85×1091.6×(29.3+6.5)%=299 m3/h4)按规范“用作中水水源的水量宜为中水回用水量110%~115%”确定中水回用范围:299<(232.5+31.5+37.8)且299/(232.5+31.5)=1.13299/(232.5+37.8)=1.11所以中水可回用于:冲厕、车库用水或冲厕、绿化浇洒、道路清扫。
在中水原水不够的情况下应优先回用于用水水质要求低的场所。
依据《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本工程中水回用于冲厕、绿化浇洒、道路清扫。
三、水量平衡因原水和中水用水每时都不是均匀的,而处理设备需
在均匀水量负荷的条件下运行,水量平衡措施就成了控制资源和能源浪费的关键。
1、贮存调节:原水调节池应按中水原水量及处理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得,中水贮存池应按处理量及中水用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
原水变化曲线及中水用水曲线可根据排水建筑的性质、使用情况参照同地区类似建筑的资料拟定。
2、运行调节:利用信号控制处理设备自动运行,并合理调整运行班次,可有效的调节水量平衡。
四、处理工艺由于中水原水多采用优质杂排水,含有较低的有机污染浓度,宜采用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主的快速一段生物处理工艺: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中水当处理杂排水时也可采用上述工艺,但应适当延长生物反应时间,如果杂排水含油应先进行隔油处理。
当原水为污水时应进行三级处理,可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法的生物膜培养和操作管理简单,应优先采用,但对于处理水量在万吨以上时不适应。
五、其他: 1、中水亦可用做消防水的备用水源,中水贮存池可以与消防水池合建,但要有保证消防水不被挪用的措施。
2、中水贮存池应设自来水补水管,管径按中水最大时供水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