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易地搬迁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县易地搬迁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来源: 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时间: 2016-03-03 11:52:00
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军店镇双柏安置小区和回龙乡黑獐沟村集中安置小区是房县在“十二五”期间为有效解决特殊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贫困问题而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五年来,在中央、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县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以“不脱贫困帽就摘乌纱帽”的决心,让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迁户住上了安置房,连上了信息网,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一、项目概况
(一)军店双柏集中安置小区。

该小区位于308省道边与军店镇集镇相邻,该小区于2011年4月动工,2012年9月群众搬迁入住,小区共征用土地360亩。

其中:建设用地95亩,生产性用地265亩,建房55栋110套,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单套面积213平方米,安置群众110户、547人,整个小区达到“五有”、“十配套”,即:有口粮田,有产业园,有楼房住,有服务设施,有活动场所;配套水、电、路、电视、电信、能源、猪栏、厕所、工具房、绿化等。

(二)回龙乡黑獐沟村集中安置小区。

位于回龙乡黑獐沟村与军店镇月明村交汇处,与308省道相邻,该小区于2014年正式开工,2015年底房屋及配套建设工程基本竣工。

小区建设用地210亩,生产用地450亩,建成安置房296套,单套面积198平方米,可安置搬迁群众300户,1000人,小区配套建设有“五务合一”群众服务中心,“五统一”标准化卫生室,建生活超市一处,文化活动广场5000多平方米,实施“水、电、路、气(沼气)、房、环境”六到家工程,达到贫困户每户有一套安置搬迁房,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一份责任地,一个致富产业,一次就业培训,一套后扶政策,一份社会保障的“七个一”目标。

二、前期工作情况
(一)摸清现状,建立档案,制定工作方案。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有土安置、生活便利”的原则,组织专班进村入户,宣传易地搬迁政策,了解群众扶贫搬迁意愿,调查摸清底数,分户建档,确定扶贫对象及方式,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五个一批”政策。

(二)认真筹划,精心勘测,确定搬迁地点。

按照“五统三靠近”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靠近集镇、靠近交通要道,靠近产业园区进行选址筹划,通过勘测、论证,确定搬迁地点。

三、项目建设情况
(一)建设标准。

小区建设围绕“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样式施工、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招标价格的标准进行施工,房屋按照“经济、美观、适用、够用”的原则进行建设。

(二)资金来源及资金投向。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按照“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资金配套、群众自筹补缺”的筹资渠道,解决搬迁资金难题,保障搬迁小区建设。

截止目前,双柏、黑獐沟二个集中搬迁小区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其中:省以上扶持资金9000万元;部门配套3000万元;群众自筹4000万元),集中安置 426户1482 人。

1、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两个建设小区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省、市、县并积极争取,得到了财政部、国家扶贫办的大力支持,2009年至2014年专项资金到位9000万元,其中: 2009至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每年戴帽下达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合计3000万元;2012至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又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回龙搬迁专项资金,合计6000万元。

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搬迁小区土地征用、场地平整和房屋建设。

二个小区共征用建设用地300亩,平整场地190亩,建设房屋411套。

2、部门项目资金配套。

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统筹、整合项目、捆绑资金、部门共建”的思路,充分发挥发改、交通、能源、水务、文体等部门的职能,积极包装争取项目,捆绑项目资金25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搬迁小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医疗教育、群众活动广场、供排水、供电、路灯、道路硬化、广播电视、文体、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

其中:双柏小区投入1000万元;黑獐小区投入1500万元。

3、群众自筹。

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是尊重群众意愿,实行自愿搬迁。

我们在大力宣传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给搬迁群众算好帐,一是严格按照《回龙乡整乡推进补助标准》算好原居住地资产补偿帐,对搬迁群众进行补偿,做到安置方案和补偿办法公告公示,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搬迁小区房屋价格按照房屋主体造价成本给群众进行结算,房屋成本与群众居住地资产补偿之间的差价由群众自筹。

建小区房屋建设方面,严格控制成本,其中
双柏小区建房时间是2011年,价格为798元/平方米;黑獐小区建房时间是2014年,价格为978元/平方米,都只相当于当地市场建房价格二分之一左右。

二个小区群众共自筹资金3500万元,其中:双柏小区1000万元;黑獐小区2500万元。

主要用于弥补建房主体资金的不足。

四、搬迁安置及迁出地资源处置情况。

为了巩固搬迁成果,我们采取有土安置、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殊政策扶持等方式,全方位解决搬迁群众生活困难,保证搬迁户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能够安居乐业。

(一)实行有土安置。

按照“改善条件、农民增收、增强服务、提高质量”的思路,对搬迁群众实行有土安置。

接迁地从两个方面积极为搬迁群众流转生产用地,一是在接迁地实行“有偿、自愿、协商”的办法,对原有耕地进行流转,二是利用土地整理政策,改造荒山、荒地,对升级改造后的荒山、二荒地进行流转,流转土地资金由财政专项资金保障。

二个搬迁小区共流转土地930亩,荒山206亩,按人平0.5亩耕地、户平0.2亩菜园标准分配给搬迁安置户,满足搬迁户基本生活。

(二)基础设施全到位。

立足于乡村本来面貌,依山就势对搬迁安置点山、水、林、田、路、房、电进行整体规划,实现“家住楼房、户有产业、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目标。

修建机耕路12公里、灌溉渠、排洪渠4.8公里,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快户院路建设, 100%农户通户院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嵌入式太阳能300套;建设集中供水工程2处,安全饮水率达100%;配套建设猪栏236个、卫生厕所536个、沼气池126个,建设垃圾池4个,添置环保垃圾箱3个,建设污水处理站两座,配套排污管网,小区绿化率在35%以上,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三)完善公共服务。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投资4000万元,新建军店小学,办学规模达100个标准教学班;投资200万元,改扩建黑獐沟小学,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

二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加强安置小区卫生室建设,实现一个搬迁安置小区一个标准化卫生室。

三是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

按照五务合一要求,在每个搬迁安置点建设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套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网格化信息平台、电商交易平台、文化广场、休闲娱乐设施等,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四)特殊政策扶持。

搬迁群众从大山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城镇居住地,土地、山林资源相对减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成本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
政府采用“四个不变、一个救助”的特殊扶持政策,解决搬迁群众实际困难,坚定搬迁群众生活信心。

四个不变:一是公益林补偿不变,积极向上争取公益林指标,对搬迁户符合政策的原林地,优先列入公益林,由原山林权利人享受政策补助。

二在山林权属不变,搬迁户原居住地的山林,继续按照山林权利人原有权属、面积不变,今后凡国家对山林的有关惠农政策,列入后原权利农户继续享受;三是在退耕还林补偿不变,涉及搬迁农户的原退耕还林林地,没有发生改变的,继续由原退耕农户享受政策补助不变;四是耕地权属不变,对搬迁农户原有的耕地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下达后,对符合政策的耕地优先纳入退耕还林。

一个救助就是过渡期困难救助,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回龙乡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巩固搬迁成果,落实搬迁落户过渡期困难救助,对搬迁群众每人每月发放过渡期困难救助资金50元,连续发放五年,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今年是发放的第一年,已发放过渡期困难救助资金291户1030人61800元
(五)融入当地生活。

结合村“两委”换届,鼓励搬迁群众代表依法参加竞选,确保1-2名搬迁对象进入村“两委”班子,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将低保等救助政策尽量向搬迁群众倾斜,做到“应保尽保”;村主要干部定期到搬迁群众家中进行定期走访,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对他们提出的诉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成立村民理事会,在搬迁群众中推选组成环境卫生、红白喜事、道德模范评选、“双十星”争创理事会,引导搬迁群众准守村规民约,提升精神面貌。

五、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情况
解决增收问题,是保证搬迁户能致富的头等大事。

县委、县政府坚持短抓劳务产业,长抓致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拓宽就业门路。

一是对走南闯北输出一批。

对有意愿出远门打工的,组织有序劳务输出服务。

每年春节来临前,县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派人深入到搬迁小区,宣传珠三角、长三角的相关企业有用工信息,组织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实现有组织地定点劳务输出。

同时利用县内、乡内、村内人脉关系,亲帮亲、邻帮邻,带领小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稳定就业。

据统计,搬迁以来,小区共有 350 人到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打工,年打工收入一般在3—5万元,成为搬迁户增收的主要来源。

双柏搬迁小区刘建军在朋友的帮助下,2013年在浙江建筑工地做水电工后,第二年把弟弟也带了出去,在附近的工厂里务工,如今弟兄俩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二是就近务工引导一批。

对不愿远离家乡的引导他们就近务工,迁入地乡镇和村居及时向搬迁户提供本地用工信息,鼓励他们就近务工,日均收入在
60—200元之间。

在县城和集镇从事建筑的有60多人,在农业产业基地务工的有40多人,在超市做工的有20多人。

双柏小区紧邻军店镇,附近有兴办的2000多亩的苗木基地和神农本草公司兴办的3000多亩的药材基地,集镇共有3家超市,仅吸纳双柏小区60多人务工。

(二)发展致富产业。

发展致富产业。

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的原则,因户制宜,帮助农民选准好致富产业,扶持发展以板栗、樱桃为主的摇钱树和以山羊、土鸡、土猪为主的生财畜。

一是送“五子”发展致富产业。

每年县、乡、村三级采取送种子、苗子、鸡仔、羊仔、猪仔扶持搬迁户发展致富产业。

近几年来,县、乡部门共投入资金300 余万元,扶持搬迁户建核桃、冬枣基地300亩,新发展紫薯40亩、山东樱桃50亩,饲养山羊510 只、土鸡 3580只、土猪850头。

基本上做到家家栽有摇钱树、户户养有生财畜。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

黑獐沟小区所在的乡党委、政府,将靠近小区的县种畜场低价租赁过来,采取“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合作社,引导 15户搬迁户发展山羊、土鸡、土猪。

搬迁户李德云,租赁厂房3栋18间,邀请搬迁户10户入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饲养蛋鸡2万只,常年聘用5个农民在厂里务工,带动了15户搬迁户脱贫致富。

搬迁户曾承祥,租赁厂房3栋41间,邀请15户搬迁户入股,成立了湖羊专业合作社,养殖湖羊1200多只,常年聘用了6个农民在厂里务工,年纯收入在80万元以上,带动了21户搬迁户脱贫致富。

搬迁户秦帮国租赁厂房2栋30间,邀请10户搬迁户入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养殖黑毛香猪近1000头,常年聘用5个搬迁户工人,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带动了15户搬迁户脱贫致富。

三是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对有经商头脑的,驾驶技术、烹饪技术的引导开商店、跑运输、开办农家乐。

共有3户农户在小区内开了3家日常用品商店,有4户从事代购运输和跑出租车,开农家乐2家。

双柏小区移民杨成英,年近80岁,全家5口人,把自家的客厅改成一个小商店,主要经营烟、酒、盐、针头线脑等日常用品,年赚3000元左右。

(三)加强技能培训。

坚持扶贫搬迁与农民素质同步提升,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在扶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扶智。

一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乡职教中心、农广校及农民夜校的作用,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普及果树栽培、养猪技术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让每个农民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

二是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借助县内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雨露计划培训,近几年,全乡搬迁户中有106名青壮年劳力享受到党的雨露,有45名中职生转移就业到大中城市,有61人通过短训学到一技之长,跑运输,开吊车,开饭店,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小区搬迁户陈从权,从山里搬出来后,学会了驾驶技术,开始借钱买了部农用车跑运输,近两年来,看到野蜜蜂市场前景好,又养了
20箱野蜂子,蜂蜜远销荆州、荆门一带,供不应求。

运输业和野蜂蜜每年给他带来6万多元的收入,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富翁。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搬迁群众有后顾之忧。

虽然搬迁点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搬迁群众在医疗、卫生、教育、购物等方面有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但农户分到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在生产、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的同时,生活、生存技能也随之改变,群众感到生活压力大,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适应过渡,为确保“搬得走、稳得住、能融入、快致富”,建议对易地搬迁户出台过渡期安置政策,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