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楚辞读后感800字-精选word文档 (3页)
典籍里的中国楚辞观后感800字
《典籍里的我国楚辞观后感》一、引言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楚辞以其深远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读完楚辞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人生智慧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我对楚辞的观后感,希望能引起读者对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视和欣赏。
二、深度评估楚辞是我国古代楚国地区的民间歌谣,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涵盖了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通过深入解读楚辞,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情感洞察。
《离骚》以屈原的个人经历为主线,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的思考,呼唤着人们的自由和正义意识。
《天问》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追问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九歌》以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诉说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纠葛,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情感的热烈追求。
三、广度评估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在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现代也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楚辞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我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的生动记录。
其中包含的关于爱情、家国、自然、生命等主题,都是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能深切共鸣的内容。
通过深度阅读楚辞,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于生命、自然的感悟和体验。
楚辞对于我国文化传承和人们的思想启迪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阅读楚辞的过程中,我深受其中的情感共鸣和智慧启迪。
通过楚辞的描写和表达,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人们对于生命、自然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楚辞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更能够在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认知和心灵上的启迪。
我对楚辞的重视和欣赏是深刻的,我相信楚辞也会继续影响着更多的人们,为他们带来智慧和情感的启迪。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度评估和广度评估,我对楚辞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楚辞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表达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楚辞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楚辞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楚辞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楚辞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楚辞读后感1楚地,一个文化的烙印,其倜傥神秘,犹如含情脉脉的眸,时时抓住我的灵魂。
屈原,一个落魄的楚人,其美德修辞,犹如无处无形的风,时时拂过我的心尖。
那种忧郁,那种愤懑,那种千转百折解不开理还乱的惆怅,归根结底,都缘于那些溶入灵魂的深沉的爱。
一、对楚地的爱“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就是这个句子让唤醒了久违的泪水,如此的不加设计,不加酝酿的流泪!能够想象,当屈原在吟到此处时,该是如何的百转千折,如何的泪雨滂沱!其实,凭着屈原的才能和见识,要在别的诸侯国谋一个可以展示才华的职位并不会是什么难事。
况且在东周时代分邦建国的体制下,离故土远赴他国并不是什么“叛国行径”,也不会有来自道德的谴责。
士的横行各国,诸侯、卿大夫的养士之风也非常的盛行。
在《离骚》一文中,借助灵氛口劝屈原离开楚地,远走他国:“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又有巫咸更为明确的指向——臣择君并用了一系列的史例:“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在此屈原也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极端矛盾之情,也考虑,甚至真的要“历吉日乎吾将行”。
可是就在那一刻,他还是以仆悲马怀的委婉表达来展示自己的选择。
真的,什么才能让一个极具才能的人人在即将远离故土时体会到仆悲马怀而不是壮志满怀,最终还是以自沉作为挽救楚地的悲壮的讽谏?而如果《招魂》确系屈原所作,则更借巫阳口吻明确“魂兮归来”的抉择。
而在《橘颂》中则借颂橘再申自己“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志向。
不同的口吻,不同的表达,最后都归结于对楚地深深的眷爱。
《楚辞》读后感5篇范文
《楚辞》读后感5篇范文《楚辞》读后感篇1以前陆陆续续读过一些楚辞,但是总没有读过相对完善的全集,最近因为写论文要拓展阅读一些资料,便把楚辞放在了阅读计划中。
这本书注释有的相对繁杂,有的又失之简略,不算是最好的初级读物,作为研究级的初等读物倒是可以。
在阅读古代文学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学术式的读法,但又不能过分感性蜻蜓点水,总的来说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
比如读《论语》,读杨伯峻先生的注译,感觉非常好,也有学术上的启示,也会刻意挑出一两个问题拓展研究一下,但不会针对大量问题找几十种资料来参考。
我也做过少量的专题学术研究,学习使用严谨的方法讨论问题,得出看似正确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我追求的方向。
还是希望自己能感性地与作品接近,但在叙述中不要出现知识性的硬伤。
文学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考证与解读,考证务求详实,解读则多自由,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有趣的解读者呢?且从平凡的阅读者开始吧。
《楚辞》在诗歌发展历程中是一种极其特别的文体,可以说“空前绝后”,集中取得了成绩(尤其集中在屈原身上),后代很难有大范围的发扬。
这种文体就像一个绝顶高手,发了一阵大招以后就成为了传说。
学习汉语的人从古到今当然都无法绕过楚辞,通行的语文教材也不可能忽略,但是一般的阅读者总与之隔阂较深。
以现行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为例,节选的《离骚》虽然是高考必考内容,学生却背诵困难理解更困难。
不仅楚辞,《诗经》也差不多。
真正喜爱《诗经》的读者如今并不普遍。
这种情形首先跟《诗经》与楚辞距离我们的时代过于遥远有关,尤其是现代文成为主要表达工具以后,许多词语都被束之高阁,成为了语言上的“文物”,缺少使用,自然不能普及。
然而,了解过去又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冲动,我们总会一再回望过去,接近那些优美的辞章,并且总会有人从中获取幸福。
谈论《离骚》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足够长,足够丰富,足够荡气回肠,说实在的,我这样的平庸读者配不上这样的作品——很难平视,不免仰视。
大学的时候在湖边背《离骚》,重庆的空气很少流动,因此全身呼吸不是特别顺畅,湖水也不是活水,现在想来都有些气闷。
楚辞读后感
楚辞读后感楚辞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楚辞读后感1读楚辞,最想说的,是《九章》。
读下来才发现,其实是屈原从生到死的心路历程。
《九章》实在看得我很痛苦,《涉江》、《哀郢》、《抽思》、《怀沙》《回风》,大概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东西。
《涉江》里的屈原已经被放逐,没有了另外两篇《惜诵》、《思美人》然对楚王念念不忘的“愚忠”之情,他已经明白自己和郢都党人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他很愤怒,他一面表白自己多么清白高洁,一面痛骂那些小人多么肮脏丑恶。
这篇其实是我在《九章》里最喜欢的一篇,它的调子很高,看着很过瘾,很解气,很“愤青”,也没有接下去几篇那种几乎可以让人心神俱碎的悲哀。
那个时候的屈原大概还年轻,还有朝气,还有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所谓呐喊,也不过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
这时,屈原被放逐得更远了,他还在念着楚国的臣民,可是更多的却是一份沉痛。
他找不到路,四顾茫茫,没有人了解他的心思,他回不去郢都,只能盼望着灵魂能够飞回到故乡去。
教科书上的屈原,是不屈的斗士,是刚直的高士,可是从《九章》里看去,不论哪一篇,我都只能读出屈原的孤独,超越一切天地力量的孤独。
《哀郢》是伤逝。
楚国的都城郢都已经被攻陷了,我的战国史不太好,只是记得楚国并没有就此亡国,楚王带着他的臣子跑了,很快又组织了一个新的小朝廷。
可是此时贬谪在外地的屈原却没有这群“楚跑跑”们的厚脸皮,他写了《哀郢》,哀郢是心碎,我几乎不忍卒读。
然而他的第一句诗却是“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受难的始终是百姓。
最后的一篇是《怀沙》,其实不能用先生的《朝花夕拾》来概括,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那就是,应该是收拾好一切的时候了。
《抽思》、《哀郢》、《悲回风》,这三篇的调子都是很低沉很压抑的,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压抑,让人看得全身不舒服。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种薄雾冥冥的“鬼气”,而是一种从心灵的力量,压制得你透不过气来。
国学经典《楚辞》读后感优选份
国学经典《楚辞》读后感优选份国学经典《楚辞》读后感 1我第一次读《离骚》的.时后,还是在升入四年级之前的暑假,那个时侯丝毫不懂,合著注音和释意,一点一点的阅读、背诵。
在我对楚辞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凭借着一种感觉,我爱上了楚辞。
直到现在我明白,那种感觉就是对屈原的敬佩和尊重。
在我心中,屈原是一箇无可否认的天才诗人,佢的人生充满了浪漫。
在佢的诗中,有高冠长佩的美人,有芬芳淸幽的香草,有飞驰云端的远游,这一切都似眞似幻。
屈原的诗永远是梦与眞的结合,分不淸哪些是实,哪些是虚,与庄周梦蝶颇有些神似。
唯一不同的是,庄子是飘逸的,而对于屈原来说,佢的责任感成了桎梏,牵绊住了佢的手脚,使佢的命运和楚国的命运牢牢的捆在了一起。
一部《楚辞》是以屈原的毕生心血所作,每一首诗都浸透著诗人的血泪。
直到今天,透过凄美忧伤的诗句,还能体会到屈原的执著、痛苦、愤怒和思念。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少年得志的屈原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一个颜色憔悴、行吟江畔的老翁,在风雨中默默的坚守著自个的理想,用枯槁的躯体紧紧抱住祖国的土地,谛听著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
我曾在许多箇无人的静夜裏背诵楚辞,那种凄冷的美感,使夜闲的月光更加皎洁冷淸,奇寒彻骨。
从未有一部作品,使我的心那样冷,那样静。
对我来说,楚辞的艰深晦涩如同曲折的小路,但佢的美,就像小径上幽静美丽的风光,彻底折服了我,把我带进了另一片明媚而晴朗的天空。
所以在每次旅游的飞机上,我都会温*楚辞。
优美的诗句,使旅途不再艰苦漫长。
我从心底裏热爱那些诗句,每时每刻都不曾忘记。
在我困惑迷茫的时后,楚辞中的词句,如淸泉一般灌溉著我的心灵,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我选不出最爱的一段,因为每一段都是那样的美好。
我只爱那美丽的章句,爱那凄美的风格,而且更爱屈原纯洁的心灵。
自从第一次翻开那本书开始,我就和美丽的楚辞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到现在,对楚辞的热爱依然不变。
希望每一天,我都能拥抱那些可爱的诗句,在阳光中品味楚辞中语言的魅力。
楚辞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
楚辞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楚辞瑰丽宏伟,音律绝佳,涵义深远,沉重又典雅。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楚辞读后感800字,更多楚辞读后感800字请关注读后感栏目!篇一:楚辞读后感800字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离?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在湘江江谭边,渔父遇到了屈原并认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闾大夫,于是,两人便开始讨论深刻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
《楚辞·渔父》记载的就是渔父和屈原的讨论过程。
并且由渔夫的谈吐举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渔父,按文中的话来说是“与世推移”,是一个懂得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
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按文中的话来说是“深思高举”,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司马迁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与屈原也是相反的人。
他是用生来创造生命的价值,而屈原是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渔父提出的问题与谈论的人生见地或许是对屈原的试探,或许是一种真诚的劝说,然而屈原的回答却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妥协:“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携与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挂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的悲叹的回风,一位伟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罗江边。
正是屈原这种甘愿清白以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品德坚贞节操连同其不朽诗篇使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篇二:楚辞读后感800字五月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属于一个人——屈原。
楚辞书评的读后感
楚辞书评的读后感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诗句而脍炙人口。
作为一本以楚辞为主要内容的书评,我在阅读后深受触动,对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感到深深的折服。
通过这次阅读,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楚辞的独特魅力,并对其中的诗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类独立体裁,以诗歌形式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它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抒发了丰富多样的心情和人生感悟。
读楚辞使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豪情壮志的时代,感受到了作者激荡心灵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无论是描写山水的壮丽,还是表达爱情的温柔,楚辞都展示了诗人对世界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楚辞书评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于诗歌意境的描绘。
楚辞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在诗歌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例如,在屈原的《离骚》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思想与自然融为一体,借助山、水等元素抒发内心的哀愁与追求。
这种意境的描绘使我深陷其中,感受到了那种古人对美好的追求与思索。
楚辞书评对于楚辞的思想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使我更加明白了古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智慧。
尤其是对于爱情和生死的探讨,楚辞中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重大命题的独特见解。
在《九歌》中,屈原将爱情与生死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痴迷和对于生死的思考。
这种对于命运和情感交织的描绘,使我对于楚辞的思想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楚辞书评还对于楚辞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技巧进行了精准的点评。
楚辞以其独特的韵律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在书评中,对于诗歌的音韵和节奏进行了细致的品析,将我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
特别是对于辞章的运用,楚辞在表达中往往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手法,使得诗句更加抑扬顿挫、生动有力。
总的来说,楚辞书评的阅读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详细的剖析和评论,我对于楚辞的文化内涵、诗詞艺术和表达风格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楚辞读后感800字
楚辞读后感800字为你整理的楚辞读后感800字,更多楚辞读后感800字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篇一:楚辞读后感800字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离?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在湘江江谭边,渔父遇到了屈原并认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闾大夫,于是,两人便开始讨论深刻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
《楚辞·渔父》记载的就是渔父和屈原的讨论过程。
并且由渔夫的谈吐举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渔父,按文中的话来说是“与世推移”,是一个懂得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
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按文中的话来说是“深思高举”,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司马迁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与屈原也是相反的人。
他是用生来创造生命的价值,而屈原是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渔父提出的问题与谈论的人生见地或许是对屈原的试探,或许是一种真诚的劝说,然而屈原的回答却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妥协:“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携与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挂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的悲叹的回风,一位伟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罗江边。
正是屈原这种甘愿清白以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品德坚贞节操连同其不朽诗篇使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篇二:楚辞读后感800字五月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属于一个人——屈原。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汩罗江而死。
楚辞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楚辞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楚辞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楚辞读后感1《九章》实在看得我很痛苦,《涉江》、《哀郢》、《抽思》、《怀沙》《回风》,大概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东西。
《涉江》里的屈原已经被放逐,没有了另外两篇《惜诵》、《思美人》然对楚王念念不忘的“愚忠”之情,他已经明白自己和郢都党人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他很愤怒,他一面表白自己多么清白高洁,一面痛骂那些小人多么肮脏丑恶。
这篇其实是我在《九章》里最喜欢的一篇,它的调子很高,看着很过瘾,很解气,很“愤青”,也没有接下去几篇那种几乎可以让人心神俱碎的悲哀。
那个时候的屈原大概还年轻,还有朝气,还有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所谓呐喊,也不过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
这时,屈原被放逐得更远了,他还在念着楚国的臣民,可是更多的却是一份沉痛。
他找不到路,四顾茫茫,没有人了解他的心思,他回不去郢都,只能盼望着灵魂能够飞回到故乡去。
教科书上的屈原,是不屈的斗士,是刚直的高士,可是从《九章》里看去,不论哪一篇,我都只能读出屈原的孤独,超越一切天地力量的孤独。
《哀郢》是伤逝。
楚国的都城郢都已经被攻陷了,我的战国史不太好,只是记得楚国并没有就此亡国,楚王带着他的臣子跑了,很快又组织了一个新的小朝廷。
可是此时贬谪在外地的屈原却没有这群“楚跑跑”们的厚脸皮,他写了《哀郢》,哀郢是心碎,我几乎不忍卒读。
然而他的第一句诗却是“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受难的始终是百姓。
最后的一篇是《怀沙》,其实不能用先生的《朝花夕拾》来概括,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那就是,应该是收拾好一切的时候了。
《抽思》、《哀郢》、《悲回风》,这三篇的调子都是很低沉很压抑的,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压抑,让人看得全身不舒服。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种薄雾冥冥的“鬼气”,而是一种从心灵的力量,压制得你透不过气来。
读完《九章》,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这样一副场面。
楚辞读后感-《楚辞》读后感范文
楚辞读后感-《楚辞》读后感范文英文回答:"The Songs of Chu", an anth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s a profound and enchanting work that has captivated readers for centuries. Its lyrical prose and evocative imagery transport us to a realm of gods, mythical creatures, and the raw emotions of the human heart.The poems within "The Songs of Chu" are often characterized by their rich symbolism and allegorical nature. They explore themes of loyalty, exile,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 in a chaotic world. Through the voicesof legendary figures such as Qu Yuan and Song Yu, the poets express their innermost thoughts and feelings, creating a tapestry of human experience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culture.While the language of "The Songs of Chu" may be ancient, its themes and emotions resonate deeply with readers today.The poems speak to our shared hopes, fears, and aspirations, reminding us of the enduring power of art to connect uswith our past and inspire us in the present.中文回答:初读《楚辞》,我便被其瑰丽的语言和奇异的想象所震撼。
楚辞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
楚辞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楚辞高一读后感800字1读楚辞,最想说的,是《九章》。
读下来才发现,其实是屈原从生到死的心路历程。
《九章》实在看得我很痛苦,《哀郢》《抽思》《怀沙》《回风》,大概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东西。
《涉江》里的屈原已经被放逐,没有了另外两篇《惜诵》《思美人》然对楚王念念不忘的“愚忠”之情,他已经明白自己和郢都党人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他很愤怒,他一面表白自己多么清白高洁,一面痛骂那些小人多么肮脏丑恶。
这篇其实是我在《九章》里最喜欢的一篇,它的调子很高,看着很过瘾,很解气,很“愤青”,也没有接下去几篇那种几乎可以让人心神俱碎的悲哀。
那个时候的屈原大概还年轻,还有朝气,还有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所谓呐喊,也不过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
这时,屈原被放逐得更远了,他还在念着楚国的臣民,可是更多的却是一份沉痛。
他找不到路,四顾茫茫,没有人了解他的心思,他回不去郢都,只能盼望着灵魂能够飞回到故乡去。
教科书上的屈原,是不屈的斗士,是刚直的高士,可是从《九章》里看去,不论哪一篇,我都只能读出屈原的孤独,超越一切天地力量的孤独。
《哀郢》是伤逝。
楚国的都城郢都已经被攻陷了,我的战国史不太好,只是记得楚国并没有就此亡国,楚王带着他的臣子跑了,很快又组织了一个新的小朝廷。
可是此时贬谪在外地的屈原却没有这群“楚跑跑”们的厚脸皮,他写了《哀郢》,哀郢是心碎,我几乎不忍卒读。
然而他的第一句诗却是“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受难的始终是百姓。
最后的一篇是《怀沙》,其实不能用先生的《朝花夕拾》来概括,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那就是,应该是收拾好一切的时候了。
《抽思》《哀郢》《悲回风》,这三篇的调子都是很低沉很压抑的,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压抑,让人看得全身不舒服。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种薄雾冥冥的“鬼气”,而是一种从心灵的力量,压制得你透不过气来。
作文:楚辞读后感
作文:楚辞读后感楚辞读后感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包含了众多抒情诗和乐府民歌,记录了楚国的兴衰和人民的悲欢。
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我有幸读到了楚辞,并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和感悟。
楚辞是中国文化宝石,其中的诗歌用词精炼而富有意境,字里行间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情怀。
读楚辞,犹如置身于古代楚国的繁华与沉寂交错之间,仿佛能听到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
每一首诗都是作者心灵的倾诉,用简短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对爱情、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以其奇特的词藻、壮丽的气势、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思考,被誉为古代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读《离骚》,我仿佛能感受到屈原在身世坎坷中的无尽忧伤和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情感让我深受感动。
而乐府民歌则以其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和抒发人民普遍心声的主题更加亲近于百姓,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这些民歌不仅记录了乌江上的桃花源,也揭示了贫穷和歧视带来的痛苦。
其中的《木兰辞》是一首被广泛传诵的民谣,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追求自身价值的精神。
读到这首诗,我被木兰的爱国之情和勇气所震撼,更被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楚辞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诗歌的精彩之处,还体现在其对于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上。
楚辞中描绘的楚国风貌、政治家屈原的一生、民间传说和古代宫廷生活等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和文化遗产。
通过阅读楚辞,我对于楚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态和民众的生活。
通过阅读楚辞,我体验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邃的人文关怀,这种感受将伴随我一生。
楚辞启迪了我的思维,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它让我明白,文学与人类的情感和命运息息相关,它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也是我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正因如此,楚辞的价值在今天依旧不可低估,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文精神资源和民族文化自信。
《楚辞》解读 读后感
《楚辞》解读读后感作者:詹杭伦张向荣《楚辞》作为国学经典,是与《诗经》齐名的集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
梁启超说:“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可见。
阅读欣赏《楚辞》是中国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之一。
本书以明代夫容馆刊《楚辞章句》为底本,对该书收录的全部楚辞作品作简明扼要的校勘、注释、分段及全文解读,意在为大学生和其他楚辞爱好者提供一种版本可靠、作品齐全、文意疏通的楚辞读本。
书前有长篇导论,介绍楚辞之价值,楚辞名称的由来、先秦两汉楚辞的特征、楚辞研究的历史,以及楚辞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可以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楚辞》解读在线阅读地址《楚辞》解读读后感第(1)篇读完了,完了,读着读着有厌烦的情绪在里边儿,因为通篇一个主题:皇帝老儿不重用我,他听信奸臣的谗言,心里边儿恨得牙痒。
心里边儿巴不得把政治对手剁成泥,但是读书的斯文人嘛,没那么粗鲁,于是将自己心中一切想法化成了《楚辞》,屈原如此,宋玉如此……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连沟渠都不照。
老纸也是人啊,这么不尊重我?老纸熬夜弄个文案出来,跟领导汇报时,一堆碎纸飞。
心也碎了一地。
今天你不鸟我,老纸未来有一天让Boss过来给我舔钩子。
年轻气盛,啥想法都有,好正常的。
胆子大干事粗鲁直接拿刀挥舞(政变)。
文人胆儿小,写字,写无人看的字,没想到却一直被后人铭记,粗人行事与文人做派是不是文人更让人舒服?并赚得一个“端午节”来纪念。
屈原活在着的时候可没想过自己出名,一不小心就出名了。
按照我现在的理解,不做官是个好事情。
薪水够花,买书的时候不肉疼,吃粥也是顿美味就行了。
当然,若是奢侈一点,与女神约会的时候,不至于太怂拿不出钱就行了。
(嗯,今天的我,已经没啥上进心了。
)做官风险实在太大,弄不好遗臭万年。
别看在媒体面前很风光,背后被领导损骂的时候怎么不想想?其实不好过,走太靠前了,有人收拾;走太靠后了,考核不及格,级别上不去,升官无望;亦步亦趋的,腰又不好,还怕步错路趋错领导,有时候站错队,可能要到围墙里面体验一下铁窗泪。
楚辞读后感800字
楚辞读后感800字楚辞瑰丽宏伟,音律绝佳,涵义深远,沉重又典雅。
下面阮文超是美文阅读网的为你整理的楚辞读后感800字,更多楚辞读后感800字请关注美文阅读网读后感栏目!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槽而歠其离?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在湘江江谭边,渔父遇到了屈原并认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于是,两人便开始讨论深刻的轶闻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
《楚辞·渔父》记载的就是渔父和杜甫的纪载讨论过程。
并且由渔夫的谈吐举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渔父,按该文的话来说是“与世推移”,是一个懂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
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品德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自尊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按前言的话来说是“深思高举”,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时代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强求,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司马迁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与屈原也是相反的人则。
他是用生来创造生命的价值,而屈原曹雪芹是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生命的内在价值不在长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渔父提出的问题与谈论的人生见地或许是对屈原的试探,恐怕是一种真诚的劝说,然而解释屈原的回答却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妥协:“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携与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挂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的悲叹的回风,一位伟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澧水一群边。
正是屈原这种就是甘愿清白以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品德坚贞节操连同其不朽诗篇使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世界史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五月在往后现在未来都会属于一个人——屈原。
读后感楚辞范文五篇
读后感楚辞范文五篇离骚浪漫主义色彩很浓。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吗?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读后感楚辞,欢迎大家来参阅。
读后感楚辞1《离骚》是屈原的文化作品,长约2400字,这首具有浓浓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是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佳作。
其所以用离骚为诗名,司马迁说,离骚即离忧。
东汉大诗人王逸说,它含有离别忧愁的意思,因此后人常用骚赋代指屈原的作品。
《离骚》大约可分十二章,依次从追求家世、姓名由来,历数上古君主为政得失,申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斗争中遭受到的迫害,以及对社会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对幻想中美政理念的阐述等等。
此文写于何时,司马迁用“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八个字加以说明,即屈原放逐到江北时,他是在内心充满着爱国激情和忧国忧民情况下写成的。
从整个诗体上看,又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人对往事的回顾,主要述写了家世出身、政治抱负、忠而被疏后的痛苦和坚持理想的执着追求;第二部分,以女媭之劝和远行为契机,写下了自己先后经历过的重华之证,帝阍之拒,求女之败,描绘了个人一生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艰辛及理想破灭后的残酷现实;第三部分,抒写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没有放弃的精神,他曾问卜求巫,并听二者建议,决计远行时对故国乡土的强烈眷恋,不忍离开的矛盾心理,以对比或对物述说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政治改新的要求和追求美政的执着。
通过哀君主之昏庸,怒党人之卑劣,而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坚持正义不与奸邪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和九死未诲的斗争精神,故后人评曰:“可与日月争光也”。
读后感楚辞2读了《离骚》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觉得有什么在抖动。
也许,冰冷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火热的心。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
他毕竟没有被现实击倒。
他不能成为历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为伟大的诗人。
香草美人,讲述着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琼枝玉树,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轮廓。
曾经,是那么的踌躇满志。
后来,就只有失意,只有落魄。
楚辞高一读后感
楚辞高一读后感楚辞高一读后感800字1读楚辞,最想说的,是《九章》。
读下来才发现,其实是屈原从生到死的心路历程。
《九章》实在看得我很痛苦,《哀郢》、《抽思》、《怀沙》《回风》,大概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东西。
《涉江》里的屈原已经被放逐,没有了另外两篇《惜诵》、《思美人》然对楚王念念不忘的“愚忠”之情,他已经明白自己和郢都党人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他很愤怒,他一面表白自己多么清白高洁,一面痛骂那些小人多么肮脏丑恶。
这篇其实是我在《九章》里最喜欢的一篇,它的调子很高,看着很过瘾,很解气,很“愤青”,也没有接下去几篇那种几乎可以让人心神俱碎的悲哀。
那个时候的屈原大概还年轻,还有朝气,还有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所谓呐喊,也不过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
这时,屈原被放逐得更远了,他还在念着楚国的臣民,可是更多的却是一份沉痛。
他找不到路,四顾茫茫,没有人了解他的心思,他回不去郢都,只能盼望着灵魂能够飞回到故乡去。
教科书上的屈原,是不屈的斗士,是刚直的高士,可是从《九章》里看去,不论哪一篇,我都只能读出屈原的孤独,超越一切天地力量的孤独。
《哀郢》是伤逝。
楚国的都城郢都已经被攻陷了,我的战国史不太好,只是记得楚国并没有就此亡国,楚王带着他的臣子跑了,很快又组织了一个新的小朝廷。
可是此时贬谪在外地的屈原却没有这群“楚跑跑”们的厚脸皮,他写了《哀郢》,哀郢是心碎,我几乎不忍卒读。
然而他的第一句诗却是“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受难的始终是百姓。
最后的一篇是《怀沙》,其实不能用先生的《朝花夕拾》来概括,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那就是,应该是收拾好一切的时候了。
《抽思》、《哀郢》、《悲回风》,这三篇的调子都是很低沉很压抑的,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压抑,让人看得全身不舒服。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种薄雾冥冥的“鬼气”,而是一种从心灵的力量,压制得你透不过气来。
楚辞《离骚》的心得体会优秀
楚辞《离骚》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楚辞离骚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离骚’者,犹离忧也。
”志洁高雅,萋萋芳华,屈原低吟浅唱,走在楚国的衰亡之路上。
在这里特别为大家带来楚辞《离骚》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希望这些范文大家可以喜欢,谢谢!楚辞《离骚》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1读好《离骚》,你会发现,自己整个心灵都受到了净化还有对情感的升华,没错,面对生活,人生的道路,我们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则,屈原有芳和泽其杂糅兮,唯玿质其犹未兮一说,哪么我们又何尝不可有自己的看法和坚持!读好《离骚》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却知道了为何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奇珍瑰宝它是一部感动人们,激发人们,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作品。
读了《离骚》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觉得有什么在抖动。
也许,冰冷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火热的心。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
他毕竟没有被现实击倒。
他不能成为历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为伟大的诗人。
香草美人,讲述着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琼枝玉树,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轮廓。
曾经,是那么的踌躇满志。
后来,就只有失意,只有落魄。
一切的一切,违反了他的本意。
生气、烦恼、失望,每一个失败者都会经历的心灵痛苦,令他刻骨铭心。
他只有在竹简上、绢帛上写出自己的苦恼,留给后人。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或许还日思夜想,想着君王有一天会醒悟。
然而,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他真的绝望了。
他无法挽救国家,无法使国家强盛,只有看着国家走向毁灭。
他也不是没有过彷徨的时候。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既然无法改变,只有选择遗忘。
他想尽办法远离这个圈子,然而,他最终回来了。
对于他而言,是否能够有所作为倒在其次。
重要的是,离开并非是他的本意。
在人的心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斗争。
是否有过急流勇退的想法,是否成功,都不是评价一个人物的关键。
信念,才是人心中最强大、也最可怕的力量。
《楚辞》读后感5篇范文
《楚辞》读后感5篇范文《楚辞》读后感篇1在这个世界,有多少人,能心无杂念,宁静超然,不滞于物?有多少人,在平静的外表下,有太多的纠结与挣扎在内心深处暗流涌动?又有多少人,能把这些纠结与挣扎赤裸裸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没有赤子的情怀,没有博大的胸襟,如何能够?在《楚辞》诸文中,出现了许多许多人物,如女媭、灵氛、厉神、太卜郑詹尹、渔父和巫阳等。
而这些人,或者曾经存在,或者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其实这些人的角色、话语、观点就是屈原内心深处复杂矛盾心情的展露,纠结挣扎内心的呈现,但到最后,他都做了明确的抉择。
一、欲立功业与弃世离寰“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
在此,屈原明确表达了作为一个已达知天明之年的有志之士的政治抱负与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可是却一再从罢官到流放“九年而不复”,乃至再流放。
国君也从寄予重任到“不余听”到怒而迁之……一个具有高度自我认同感又有很强的政治预见性与参政能力的人来说,这种境遇是多么的郁闷啊,内心将是多么的纠结。
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一再吟咏“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
欲立功业而不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竟至“呼号莫吾闻”,最后只能以自沉作为自己最后的一声呐喊!二、思君与怨君屈原对怀王是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感激的,“惜往昔着曾信兮,受命诏以朝诗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秘密事之载于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可是后来,却被党人蒙蔽,“中途而改道”,“含怒而待”,最后还签下“黄棘之盟”,这与屈原提出的“联齐抗秦”的主张南辕北辙,且最后也使得自己命丧异国。
对于这样一位君主,屈原既有出于怀王最自己态度的幽怨,自然也有对楚王离贤君太远的无奈。
于是他又吟咏“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里枯兮,有君寤而追求。
阅读楚辞心得体会
阅读楚辞心得体会阅读楚辞心得体会1在这个世界,有多少人,能心无杂念,宁静超然,不滞于物?有多少人,在平静的外表下,有太多的纠结与挣扎在内心深处暗流涌动?又有多少人,能把这些纠结与挣扎赤裸裸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没有赤子的情怀,没有博大的胸襟,如何能够?在《楚辞》诸文中,出现了许多许多人物,如女媭、灵氛、厉神、太卜郑詹尹、渔父和巫阳等。
而这些人,或者曾经存在,或者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其实这些人的角色、话语、观点就是屈原内心深处复杂矛盾心情的展露,纠结挣扎内心的呈现,但到最后,他都做了明确的抉择。
一、欲立功业与弃世离寰“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其将至,恐脩名之不立”。
在此,屈原明确表达了作为一个已达知天明之年的有志之士的政治抱负与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可是却一再从罢官到流放“九年而不复”,乃至再流放。
国君也从寄予重任到“不余听”到怒而迁之……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自我认同感又有很强的政治预见性与参政能力的人来说,这种境遇是多么的郁闷啊,内心将是多么的纠结。
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一再吟咏“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凌大波而流风兮,託彭咸之所居”。
欲立功业而不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竟至“呼号莫吾闻”,最后只能以自沉作为自己最后的一声呐喊!二、思君与怨君屈原对怀王是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感激的,“惜往昔着曾信兮,受命诏以朝诗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秘密事之载于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可是后来,却被党人蒙蔽,“中途而改道”,“含怒而待”,最后还签下“黄棘之盟”,这与屈原提出的“联齐抗秦”的主张南辕北辙,且最后也使得自己命丧异国。
对于这样一位君主,屈原既有出于怀王最自己态度的幽怨,自然也有对楚王离贤君太远的无奈。
于是他又吟咏“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楚辞读后感800字
楚辞是屈原的作品,下面小编整理了楚辞读后感 800字,欢迎阅读!
篇一:楚辞读后感800字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离?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在湘江江谭边,渔父遇到了屈原并认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闾大夫,于是,两人便开始讨论深刻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
《楚辞·渔父》记载的就是渔父和屈原的讨论过程。
并且由渔夫的谈吐举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渔父,按文中的话来说是“与世推移”,是一个懂得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
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按文中的话来说是“深思高举”,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司马迁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与屈原也是相反的人。
他是用生来创造生命的价值,而屈原是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渔父提出的问题与谈论的人生见地或许是对屈原的试探,或许是一种真诚的劝说,然而屈原的回答却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妥协:“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携与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
何益?心挂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的悲叹的回风,一位伟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罗江边。
正是屈原这种甘愿清白以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品德坚贞节操连同
其不朽诗篇使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篇二:楚辞读后感800字
五月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属于一个人——屈原。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
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汩罗江而死。
读着《楚辞》,五月的种子在心中慢慢发芽,我仿佛看到了行吟江畔的诗
人目视着滔滔江水,感叹着人生的无常。
也许,对于屈原和宋玉,人生都或如
浮萍一般无根无蒂,陌如尘土。
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生命,到底
该选择哪一个? 以前觉得,屈原死得不值。
屈原之死,不能改变楚王的昏庸,奸臣的谄媚,也不能改变楚国被灭亡的命运。
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大势所趋,屈
原之死不过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是愚忠,甚至是愚蠢。
可是我读完《九章》,我觉得他的死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
一个人经历了那么多的煎熬,奔波过那么多地方,屈原太孤独了,太劳累了,又是太渺小了。
天地那么大,山原、江水、滔滔洪流、滚滚红尘,他只是
其中的一粒芥子。
生与死,对于浩荡的宇宙来说,实在不算是什么。
何况这个
世界上,早已找不到一个能了解自己的人了,这样活着,实在是一种痛苦。
江畔的诗人叩问苍天,苍天无语,凝视大地,大地无声,过尽千帆惊回首,报国无门的诗人只剩下脚边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
地老天荒,却等不来一个王。
屈原的生命,该是一个臻子永恒的过程,因为他在那些落英缤纷的年华里,培
育出了千古不灭的故事。
朝赐你财物,午赐你宅院,暮赐你美丽的人,说不
定何时就想赐你一死。
可你忙于政务,又怎能留国王的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暗
器!
你短暂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们都活了几千年,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箭
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涛涛滚滚汹涌澎湃,但它淘不尽,淘不尽高尚的灵魂。
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气质,如此的灵魂,刚劲坚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间,
留给后世的人们永久的仰望、膜拜。
《楚辞》中我选不出最爱的一段,因为每一段都是那样的美好。
我只爱那
美丽的章句,爱那凄美的风格,更爱屈原纯洁的心灵。
篇三:楚辞读后感800字
读楚辞,最想说的,是《九章》。
读下来才发现,其实是屈原从生到死的
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