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应用题》自我反思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分数乘法(三)》这个课程时,我发现有几个方面还需要加以改进和强化。
首先,我没有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相乘的概念。
虽然我在课堂上讲解了分数相乘的定义和意义,但是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际例子和练习,让他们真正理解分数相乘的本质。
下次我可以准备一些实际的情景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分数相乘来解决问题。
其次,我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讲解和举例来教授知识,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互动和参与。
下次我可以采用更多的小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我没有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
在这节课中,我只使用了一种教学方法和一种练习形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下次我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给予他们不同的教学支持和挑战,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下次在教学《分数乘法(三)》这个课程时,我将采取更多的实际例子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相乘的概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参与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在课程设计中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挑战。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7篇)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7篇)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个数量的两部分整体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其解答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关心生活,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解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与单位“1”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学过程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一)复习铺垫1、说图意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问:谁是单位“1”?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2、说图意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问:①谁和谁,谁是单位“1”?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学习例4:(出示一幅丹顶鹤图片,引出例4)(1)、出示例4。
说一说从例4中你知道些什么发?(2)、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
(一生在黑板上画)(3)、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4)、现在能求出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吗?试一试。
(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5)、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的?(6)、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练习: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的5/8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
昆虫标本有多少件?(只列式不计算,先学生独立解答,再由学生在全班交流)2、学习例5:(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根据一个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可以知道这个人健康状况,关于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情况,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资料,(电脑出示):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的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一):《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忙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对于这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引导学生透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好处,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好处,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好处,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透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好处,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
能够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透过这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由于分数乘法的好处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个性重要了。
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忙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教学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年轻人有朝气但缺经验,老教师有经验但缺热情。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精选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1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
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
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
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
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
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6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6篇把握好教材是基础,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较大的收获。
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篇】,望大家喜欢。
作者整理了6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一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法的应用。
内容不仅多并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
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特别是对一个数乘分数的理解上是这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重要了。
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的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所困惑。
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
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从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五个方面入手,例如:教学3/10×5,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5个3/10相加的和,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5个3连加就是3×5,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5与5×3/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同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6×3/10,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哪一步先约分,比一比在什么时候约分计算可以简便一些,从而明白为了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篇1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因而在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迁移、类推、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及解题规律。
一、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自己省心、学生省力,往往避重就轻,草草带过,舍不得把时间用在过程中,总是急不可待,直奔知识的技能目标,究其根由,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我缺乏必要的耐心。
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因此在今年整体的教学中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本节课上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2.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体会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原理。
例如,已知一个数是50,求它的(1)/(5)是多少,就是用50×(1)/(5)=10。
- 能够正确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
单位“1”的量是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这里女生人数就是单位“1”。
- 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
如“一本书有120页,小明看了全书的(2)/(3),求小明看了多少页”,单位“1”是全书的页数120页,看的页数就是120×(2)/(3)=80页。
2. 教材例题分析(以人教版为例)- 教材中的例题通常从实际生活情境出发。
例如,有一幅图展示了花园里的花朵,其中红花占总数的(3)/(5),花园里共有20朵花,求红花有多少朵。
- 分析:这里的单位“1”是花园里花的总数20朵,要求红花的数量,就是求20的(3)/(5)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20×(3)/(5)=12朵。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 利用实物、图形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比如在讲解上述花园里花朵的例题时,可以画20个圆圈代表20朵花,然后将其中的(3)/(5)涂上颜色,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红花的数量是12朵。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2. 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 在分析题目时,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是分析法。
例如,问题是求红花的数量,就需要知道花的总数和红花占总数的比例。
同时,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是综合法。
如已知花的总数和红花占比,就可以求出红花数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精选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篇1面对今年的班级,作业批改是个问题,一直来,我喜欢面批,特别是对学困生,我觉得面批他们的作业对他们会有更大的帮助,因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接受能力差,他们往往反应慢,比同龄同学慢半拍甚至更多;其次,学习不用心,注意力集中不了,总是分神,如果课堂上趣味性的东西多,他又会“跑出”课堂更加收不拢心;再则,确实由于他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就是对读书“感冒”,再怎么弄都是心神疲惫;最后,还有可能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每况愈下。
当然,最后一种的原因对小学生来说,发生的比例不大,毕竟儿童还是单纯的。
针对学困生多的现状,我觉得我有必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我想,近几年自己的数学教学效果还说得过去的原因可能要归结在这上面。
进入六年级了,开学至今已近一个月,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也已经结束。
但这块内容让我上得头疼,心烦。
在课堂上,我很明确得按照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找准标准量――找出关键句――写出对应分率――用对应量=标准量×对应分率来解答。
可是学生就是找不准分率,特别是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同时出现时,他们就弄不明白分率究竟是多少。
我也知道分数应用题是个难点,一方面整数过度到分数,受整数的影响,学生适应度不够;其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刚开始,学生对把分数计算的结果化成最简的把握还是难点,不易掌握。
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从他们的表情上马上可以读出。
在高质量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下,我觉得对知识的强化训练还是必须的,而且一定要到位,所以这块知识点我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题量不多,要求以质量为主,我边巡视边指导,然后学生做完我及时面批,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再则大纲也要求,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分数乘法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应用题——比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教学反思上周四,听了谢老师上的教研课《分数乘法应用题——比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给我一些感触,现反思如下: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谢老师首先进行复习,安排了两组练习,(1)让学生找一找一句话中单位“1”的量是什么。
(2)口答下列各题。
如:养鸡场里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5/6,母鸡有120只,公鸡有多少只?让学生首先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强化对于单位“1”的理解。
为进一步学习“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随后,进入新课的教学:“青少年每分钟心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关键句子中的数量关系,再进行画图,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实际上就是“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相当于青少年的9/5”。
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
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讨论。
学生主要出现了三种算法:(1)75+75×4/5 (2)75×(1+4/5)(3)75÷5×(4+5)。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基本上都能有效理解三种算法的内在含义。
三种算法的交流与碰撞,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做一做”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教学程序清晰流畅,结构合理,循序渐进,由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关于教学难点突破的反思。
谢老师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直观,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清晰的展示了线段图来分析例题,结合老师的讲解和学生发言让学生理解:“婴儿的心跳次数实际上就是比75次再多75的4/5”,“婴儿的心跳次数实际上也是75的(1+4/5)即75的9/5”,从而让大多数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得出两种解法(1)75+75×4/5 (2)75×(1+4/5)。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二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
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
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
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
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
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三、采取应对措施:练习课中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结合复习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打基础。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一):《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忙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对于这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引导学生透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好处,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好处,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好处,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透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好处,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
能够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透过这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由于分数乘法的好处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个性重要了。
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忙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教学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年轻人有朝气但缺经验,老教师有经验但缺热情。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50字(通用13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50字(通用1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50字。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1回顾分数乘法这一节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
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节课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2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
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
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分1/5吨=()千克《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3教学了《分数乘法(一)》。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算理、算法。
与本课相联系的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整数、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与算法。
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我在复习铺垫环节,抓住了“分数”、“乘法”两个关键字。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一」每次上完公开课,我都会有这样的感想:如果让我再上一遍,我一定会这么上!从这节课中找到不足之处,然后再精雕细琢。
可惜的是,我只能上一遍,要想上第二遍可能还要等上一年。
所以,我要考虑全面,不能让这颗后悔药等到下一年。
解决问题是王校长的拿手课,王校长给我们做了两次解决问题的示范课,我从中也学到一些关于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
相比王校长的课堂,我更显得捉襟见肘,拿不出台面。
不过我能够学习王校长扎实的教风,让学生都能学会这节课的知识点是我的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又有一个问题扑面而来:是小组合作?是学生自己探究?是老师讲授?想来想去还是想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针对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可以重点加以辅导。
可是,在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发现,好多学生对于单位“1”还是很糊涂。
不明白为什么前后的两句话单位“1”变了,变了该怎么办呢?了解到学生对这道题目的一知半解,我想很有必要帮助学生理清这两句话的含义。
于是,根据课本上小精灵的提示,能不能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加以理解?果不其然,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时就已经掌握了折纸的方法,那么这次也是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单位的变化。
从这点可以克服摆着我们面前的困难,由此激发学生更多的探究欲望。
通过这次讲课,我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回答,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让学生的错误回答擦出课堂思维的火花。
如果让学生对错误进行讨论或者重新思考,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会更加牢固。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教学生如何去做,怎么面对,怎么处理这一类题目。
总之,今天的课堂改进之处还有很多,我会不断学习新教材,吸收新教法,让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火花!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这部分内容需要补充的必要性。
同时有以下想法。
1、画线段图现在就应该加强。
学生画线段图的技能相对较弱。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案例反思能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时,我借助图文、表格、连线、对话、卡通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还考查了学生优化选择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找准关键句,理清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找数量关系要从关键句入手,因此教学时,我首先然学生通过细读题目找出题中的关键句,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
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二、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分数问题的解决建立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我强化训练学生如何理解数量关系,等学生将一道题的数量关系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后,对于这道题的解决也已等心应手了。
三、巧用错误资源,对于一些易错题进行针对型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自己的班情、生情的特点,也结合学生日常暴露的易错易混资源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过程中改正错误,体验成功,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细心、认真和检查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做题的正确率。
具体习题如下:(1)某商店有10吨面粉,上午卖出总数的2/5,下午卖出2/5吨,还剩多少吨面粉?(2)某商店有10吨面粉,上午卖出总数的2/5,下午卖出总数的2/5,还剩多少吨面粉?(3)某商店有10吨面粉,上午卖出总数的2/5,下午卖出余下的2/5,还剩多少吨面粉?总之,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把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融为一体,无论怎样,把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喜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乘法应用题》自我反思
本学期我代表五年级数学组做了一节课改展示课,这是我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以来的第一节展示课。
课前,组内教师进行了集体的教研,我也进行了试讲,逐步改进存在的不足。
通过听了张校长的课后点评,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当教学完成了新课的内容后,仅用了20分钟,随后提出了提高性的问题:“小区面积还剩多少平方米?”让学生探讨研究,将课堂推进了一个小的高潮。
但随即进入练习的环节,而该环节所涉及的题目与前面的教学内容相比,就显得没有梯度,给人一种难度降低的感觉。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训练层次要有一定的高度,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应提高这种层次感。
其次,新课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不够深入。
“求绿地和水面一共有多少平方米?”我采用了师问生答的形式,基本问题都涉及到了,但是不够深
入。
当学生说可以先求1
6
与
1
15
的分率之和,在用90000去乘这个分率和时,
还应问学生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解题根据的理解。
再次,要倡响本节课的主旋律,还应体现在对学生的训练上。
本节课有许多机会都可以提取出来对学生加强训练。
如:当解决完求单个面积后,
就没有让学生去说另外几个面积的求法,而是我的“都可以解决”几个字把学生很快引入了下一环节。
其实对学生的训练过程并不会耽误太多的教学时间,反而有助于学生的及时巩固和反馈。
这一点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
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语言的训练,规范学生的语言,加强学生完整讲解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于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变得乐学、会学。
苏蕊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