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9.(2022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 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C) A.陆路、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D.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10.(2022南宁期末)“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 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D ) A.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B.取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 C.使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明清社会经济发展
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
(1)当时统治者推行的哪些农业措施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景德镇生产瓷器的特点。 (3)材料三图中的这些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推广高产作物;改进种植技术;等等。 (2)分工细密、生产规模大和产品种类繁多。 (3)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4)农业兴盛、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①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 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
理,讲求诚信 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2022长沙)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标导航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重点) 2.了解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 3.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

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把握清朝前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2)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提高(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繁荣: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3.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经济作物种植方面 经济作物种植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 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5、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具体措施的作用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 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卷,亦名《姑苏繁华图》卷,原系清宫珍品,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作者徐扬,字云亭,苏州 人,家居穿珠巷,监生出身,曾为吴县候选主簿。清代乾隆十六年 (1751年)高宗乾隆第一次南巡,徐扬与吴县篁村人张宗苍各自进 献画册,由此二人取入画院供奉。乾隆十八年(1753年)钦赐徐扬 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清宫珍藏书画名著《石渠宝笈》,刊录徐扬 的作品35件,《盛世滋生图》是其中主要一卷,完成于乾隆二十四 年(1759年)。全图钤有鉴赏或收藏之章凡17方,从“乾隆御览之 宝,等钤印剖析可知,乾隆对此图卷十分赞赏,其中”太上皇帝之 宝“便可佐证乾隆禅位于其子仁宗嘉庆之后,仍依依留恋并浏览这 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期, 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制瓷技术达到登峰造极 的水平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一、商业网的形成 形成概况: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 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 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二、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 1、形成状况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 县城的规模还大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商帮作用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归纳总结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①全国商业网的形成 ②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汉口 ③商业都市的出现: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④商帮形成:晋商与徽商的形成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 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雍正 顺治 、 康 熙 、 ________ 1 . 原 因 : ________ 、乾隆诸位帝王,都重视 农业 生产,推行________ ________ 垦荒 政策,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
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耕地面积 2.概况:________________ 增加;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
A.政府的重视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重视农业生产 D.推行垦荒政策
2.观察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清朝前期纺织业发达 B.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当时人们以麻为主要布料 D.江宁著名的机户有李扁担、李东阳等
3.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 ) A.晋商与徽商 B.徽商与浙商 C.苏商与鲁商 D.鲁商与晋商 4.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D )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B.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C.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D.八股取士
知识点2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例2】清朝,号称“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商业城市指( A.北京 B.苏州 C.南京 D.汉口 )
解析:清朝前期商业繁荣 ,北京、汉口、苏州、佛山等商业十分繁荣 , 汉口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 ,到清朝时已成为 “人烟数十里 ,贾户数千家 ” 的都会。 D 答案:____
对应训练答案:1.B 2.C 3.A 4.D
1.下列农作物中,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向日葵 ④水稻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A
)
2.清朝前期,发展兴盛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A ) ①丝织 ②棉织 ③印染 ④制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 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71年)?
时间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16
人口数 5.5
6.6 8.3 9.8 11.4 12.6 13.4 13.8
(亿)
10 年 增 加 数 量 1.1 1.7 1.5 1.6 1.2 0.8 0.4
湖北的汉口镇
在明朝中期才
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 苏州码头停靠着无数运粮的漕船
发展起来,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清朝时已成为
清代晋商商铺和住宅代表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人烟数十里
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 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 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推动的作用。
人口的增长
明朝鼎盛时期:1亿多。
明末经济衰败 连年战乱 明末人口锐减。
清初统治者措施 康熙时:1.5亿,乾隆末年:3亿
经济发展,国力 增强,社会安定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 “集市社会”,它犹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 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 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
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反映了( B )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教学设计课题:第 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

2. 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3. 通过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学习,感受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2. 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提问: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从而引出课题。

2. 新课讲授(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①通过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②展示相关图片和史料,介绍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①展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图片及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

②组织学生讨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原因,教师进行总结。

(3)人口的增长①展示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增长的状况。

②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3. 课堂小结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4.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图片、史料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节历史课。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提高;二是手工业的繁荣,特别是纺织业、瓷器业和盐业的发展;三是商业的活跃,包括长途贩运贸易、货币经济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领域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和评价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一、知识目标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和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的阻碍。

二、思想教育目标1. 康熙帝实行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2. 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却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3. 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中后期有所增长,但发展非常缓慢。

腐朽的封建制度,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三、能力培养目标1. 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清朝前期闭关政策的影响,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 在教师指导下,对比明清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以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四、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清军入关后,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保卫祖国的边疆,做了哪些工作?清朝前期的统治者,粉碎了国内地方割据势力和部分少数民族中的反动贵族发动的叛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抗击了沙俄的侵略,解决了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从而使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除此之外,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还采取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资本主义萌芽也比明朝有了发展。

但是,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使得中的科学技术,逐渐在世界上落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非常缓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2. 讲授新课(板书)第3课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自1616年至1840年是清朝的前期,共历时200多年,经历了7个皇帝,清军入关以后的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板书)一、清朝前期农业的继续发展(板书)1. 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君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

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手工业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商业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清 朝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社 会
手工业和商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经 业的发展
商业:商业发达


发 展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人口的增长
(2)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 (3)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苏州、杭州等)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的商帮(晋商、徽商)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晋商:由山西商人组成。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 又经营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徽商:由徽州商人组成。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 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清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一稳定 的社会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恢复生产的措施, 重视经济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1. 原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 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三、人口的增长
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 人口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建立之初的经济状况
入关后,清朝的经济一度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南明政权的 抵抗使富裕的江南成为了一片废墟。清朝统治者又实施圈地 ,屠城,投充,逃人这些政策。圈地主要是将无主的荒田分给 诸王,勋臣和兵丁,使不少人失去了土地。投充是允许各旗 招收贫民役使,满族贵族任意逼迫汉人为奴。逃人法指对逃 跑奴隶实施严惩。“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让这些地区 变为废墟。这些政策惠及了满人,也大大破坏了经济。顺治 亲政后,逐步废除了这些政策 。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9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展示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活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2.运用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和分析史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课程相关的历史史料和图片。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资料。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海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课时分析了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特点。

3)认识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2.能力目标通过课后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其时间和事件。

2)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较不断发展壮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 学习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特点。

3. 分析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1.板书法:板书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将其概述清晰明了,使同学们容易理解。

2.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3.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互动式教学法,让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掌握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特点。

五、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环节 | 内容 | 安排时间------|--------|-------1 | 导入 | 5分钟2 | 观看视频 | 10分钟3 | 学习笔记 | 20分钟4 | 团队讨论 | 15分钟5 | 总结 | 5 分钟1.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清朝前期的图片导入本次课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与图片相关的问题,例如:这是哪个朝代的情况?这是一幅什么画面?这张图能带给我们哪些关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2.观看视频:(10分钟)播放有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视频,让学生在视听感官的刺激下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

3.学习笔记:(20分钟)教师讲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学生同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相关知识,抓住关键点,便于复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2)一些农村地区发 展为工商业市镇
前门街市图(局部)
(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
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①代表:晋商和徽商
②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盛 世 滋 生 图
晋商
晋商俗称“山西帮”, 亦称“西商”“山贾”。在漫 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 的盐、铁、麦、棉、皮、毛、 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 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 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 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 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 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 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 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 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 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 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 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 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 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 商帮集团。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 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 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 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 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 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点拨】根据题干材料中“苏州等地”“工商业成为民 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可知明清时 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江南 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只说苏州等 地工商业发达,没有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题 干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排除D。 【答案】C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
C.电视剧《新安商人》中的新安商人属于晋商
D.清初晋商在全国经营“票号”,徽商贾而好儒
5.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时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3,造成清初人口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C)
A.政治清明 B.战乱较少 C.经济发展 D.多子多福思想影响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人口增长的利与弊。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通过对人口增长利、弊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播放清初帝王扶犁耕种图,导入新课。
2.让学生从教材文字,史料及插图中说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在展示中补充完整。
3.人口增长的利与弊。
答:利: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繁荣发达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弊:人口增长过快又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地矛盾突出,环境破坏,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总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可结合“计划生育”“全面二孩”说明)
(四)测:
1.清朝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有(A)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在明代引进后,清代得到大面积推广
③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发展 ④注重水利兴修和大河治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016·重庆中考)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D)
2.意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于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1.背景: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3.结果: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4.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等;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认识到: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概况: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3.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可结合书中《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及《前门街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进行了哪些商业活动?苏州繁华表现在哪些方面?使学生对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有直观的感受。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如晋商和徽商。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课题《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单元三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来举例说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众多问题。

例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还带来诸如交通、教育、卫生、就业、“温室效应”等问题。

知识目标:1.知道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

2.通过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第 2 页第 3 页课堂小结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邦。

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增长,这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2.表现3.影响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手工业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2.工厂手工业的发展(二)商业第 4 页1.商业城镇的发展2.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2.表现3.影响第 5 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3.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5.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6.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著名的有晋商和徽商。

7.清朝前期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8.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1.简要说明陈亮的观点。

陈亮的观点说明了农工商业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它们割裂开来,这也是两宋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情况。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重本抑末(重农抑商)。

他认为,农业为国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材料三明末清初思想实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3.黄宗羲的观点是什么?
批评了把农工商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随堂巩固案
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B )
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
2.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 )
A.纺织业B.采矿业
C.运输业D.餐饮业
3.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农村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③城镇集市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
4.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
A.经济发展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D.医学进步
选择题
1.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A )
A.3亿亩B.5亿亩
C.7亿亩D.9亿亩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D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

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B )
《胡雪岩》《乔家大院》
A.浙江广东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苏D.广东福建
4.(2014•山西省)山西人擅长经商。

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
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

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C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5.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C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D.“同光中兴”
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D )
A.出现了农村集市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D.商业市镇兴盛
7.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从康熙时的1.5亿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B )A.1/2 B.1/3
C.1/4 D.1/5
8.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D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三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

(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
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

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