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不是很长,总共不过180多页,用了不到两个晚上就读完了,老公都说我读得快了。
读过这本书,我对国学大师,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的思想观点有了一些了解,也对季羡林本人认识更多了。
此前知道季羡林还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时,在新闻上了解到的,还有就是开心辞典的“开心学国学”活动让我知道了这位大师。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态度的小文章。
这些文章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期间所作,也即季老在八九十岁写的文章,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确实有更深的一个层次。
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的组成部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好这个环,推动历史向前进步,我觉得这个人生的意义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身修养的关系。
每次都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认为在当前这个关系的处理是最重要的一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他们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确实让人类的生活进步了不少,然而现在凸现的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等等问题,都警示着人类不能再与大自然为敌,对立地去发展了,应该是弘扬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时候了。
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此点,说明了他对人类发展的担忧,是深刻的、长远的、应该引起重视的。
现在有“季羡林研究所”这么一个机构,专门做对季羡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既然有必要设立这样的机构,说明应该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从这位大师身上学习,以后可以再读读相关书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也更为深刻和长远。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资料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谈人生问题的短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
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该书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一样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资料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年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完美的人生理想。
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将季羡林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
在书中,季羡林以自我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90余年漫长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我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我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
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
反之,为自我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就应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推荐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推荐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推荐5篇)》。
第一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是因为他的品格。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的泰斗、国学大师、国宝。
而这位老者却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之身。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归集了季老对人生思考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的善良老人。
什么是人生呢?开篇关于人生的探讨,发人深思。
季先生提出了“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的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这些问题。
我虽得不出些确切的东西,但的确会使人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让我也开始思考一些有关于人生,说的更小些,也就是思考一些有关于自己学习、生活、工作、家庭、朋友、社会的简单问题。
因为人生万不可糊里糊涂地过,这一点让我茅塞顿开。
而之后的再谈、三谈人生,着重谈到了人性。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能赋予人类的优势在于有思想、有良知良能。
与我们最紧密相关的就是伦理道德问题。
“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而对于我们来说应当先提升自身得到的水平,进而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当我开始试图了解季先生所谓的人生、人性、良知、道德……我想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篇。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责任感随着我一步步从家庭走向学校、社会,慢慢由幼稚变为成熟,越来越觉得其重要性。
我有责任去不断的提升自己,不仅仅是为我这个个体,往实际说也是为了自己的父母,今后自己的家庭,而往大了说也是为了这个社会良好的运转。
每个人不一定能取得多大的成绩,而这种责任感我觉得真的可以推动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5篇《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
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
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
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收录了季先生在耄耋之年关于人生感悟的一些小文章,从1995年12月开始断断续续一向到20xx 年初,跨越了四年多的时光。
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好奇一个文学大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等读完这薄薄的一册,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跟我讲述过往人生的种种感想,不悲不喜,此中有真意。
全书一百八十多页,中有五十二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四页,短小精干。
每篇文章都是围绕人生而写,只是角度不一样,每一个议题信手拈来,文章思路却很严谨,大多是从报纸消息或者是日常生活提炼出议题,加以分析,旁征博引予以论述,最后得出自我的看法,因为文章随手而写,因此也就不似一些刻意之作那样华丽旖旎,也正因为如此,文章才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不管是否与我的看法一致,读来都有一种与友人进行过一次促膝长谈的感觉,如沐春风。
这五十多篇文章中有一篇叫做《论压力》,就我吃了二十几年白饭所获知的粗浅认识而言,以论某某为题往往需要洋洋洒洒几十页才敢写的起,季先生以区区两页纸结束确让我讶异,但是想想两页纸写完有何不可,大概没有哪本书上说以论某某为题是要怎样怎样写的,个人自由嘛,自我还是把思维框在没用的框框里,没有出来。
压力,人皆有之。
大学时以前学过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个级别的需求,最低级别的是生存需求、其余逐级为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发展需求、被认同的需求。
生存是有压力的,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人类的生存时常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生存存在着压力,现代社会,人一生下来,便要应对着来自于疾病、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威胁,生存也是存在压力的,不夸张地说,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一)人生的好处与价值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
―――季羡林人生,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仅平常人能够对此大发感慨,学者们似乎也个性偏爱谈人生。
什么是人生?也许哲学家们能讲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们的精辟之论往往玄妙晦涩,离现实生活太远。
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心灵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静静地反省,心境变得更加纯净。
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人生的好处认识也不一样,在我看来既然我们幸运地拥有了生存的机会和权利,那么就该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做好每一件事情,让生命大放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好处也才有价值。
而人如果对自身生命好处不明白,那么行为就没有了标准,生活的态度也无从确定,于是一切变得茫无所措。
作为一名年轻税务工作者,奉献在国税大舞台上,为纳税人服好务,为国家收好税,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好处的和有价值的。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就应珍惜人生,热爱人生,用自我心中的目标,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好处,不断地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好处,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能够不烦不燥;对人,能够互相谅解。
―――季羡林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新诠释,也是一种谦虚做人的态度。
尽管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没有的,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
我们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我人生的定位。
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 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
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
本书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耄耋老人谈对人生的感悟。
在这里,你的心灵将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下面有途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几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供参考阅读!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篇一《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
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
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
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
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
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
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
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
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
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
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
人生有很多的偶。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百年诞辰精装图文纪念版中的一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一)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写道: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做“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这说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
他认为: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
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
他在《论压力》一文中写道:什么是“压力”?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他认为大至全社会,小至每一个人都会有压力。
他认为压力是好事。
从大处来看,全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出洞、人**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
如果没有压力,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
压力如何排除呢?压力粗略可分为俩类:一被动,一主动。
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能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导读: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一:《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也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
年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老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
我还和多此一举的炒作联系起来,至于他那句“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更是让我等常写时评的愤青耿耿于怀。
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为了完成暑假读书笔记。
我拭去《季羡林谈人生》书面上的灰尘,一篇一篇地细读起来。
前三篇直接谈人生,季老开宗明意,首先点明了写作的年龄背景,却又“谦虚”:望九之年还不清楚什么是人生。
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一代宗师,著作等身,国家总理几度探望,执手相庆;北大不避炒作之嫌,甚至特设“季羡林研究所”。
活到这种境地,还一口一个“吾辈凡人老百姓”,真让我等倍感惭愧。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
他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有所作为”“承担责任”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
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
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不是很长,总共不过180多页,用了不到两个晚上就读完了,老公都说我读得快了(呵呵,因为我一向读书不是很快的)。
读过这本书,我对国学大师,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的思想观点有了一些了解,也对季羡林本人认识更多了。
此前知道季羡林还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时,在新闻上了解到的,还有就是开心辞典的“开心学国学”活动让我知道了这位大师。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态度的小文章。
这些文章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期间所作,也即季老在八九十岁写的文章,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确实有更深的一个层次。
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的组成部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好这个环,推动历史向前进步,我觉得这个人生的意义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身修养的关系。
每次都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认为在当前这个关系的处理是最重要的一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他们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确实让人类的生活进步了不少,然而现在凸现的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等等问题,都警示着人类不能再与大自然为敌,对立地去发展了,应该是弘扬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时候了。
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此点,说明了他对人类发展的担忧,是深刻的、长远的、应该引起重视的。
现在有“季羡林研究所”这么一个机构,专门做对季羡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既然有必要设立这样的机构,说明应该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从这位大师身上学习,以后可以再读读相关书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也更为深刻和长远。
读罢此书,我还绕有兴致地又查了一下与季羡林相关的资料,其中,他与小学文化的妻子相守一世情很是让人感动。
在这里就不再多说啦。
无意中,看电视里一闪而过的新闻,得知季羡林老先生去世了。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6篇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6篇《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6篇《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1我已经很久不好好看书了,也很久不做读书笔记了。
现在想到如何能写出一份差强人意的读书笔记的方法,大概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份读书笔记是写给自己看的。
不是写给别的人看,不必带着济世的口气,不必带着演讲的顾虑,对自己诚实。
更不必像上班打卡一样为了表示看完一本书去做笔记。
我这样说是因为这些相反的事我以前在短暂的时间里都干过,我20xx年开始用博客写过文章,我是在被社交网络影响的一代中长大的。
在社交媒体上的写作,或多或少有一种传播的意图,而作者这种潜在的心理动机,大概是由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说话的目的总归是想与外界交流。
然而社交网络看似开放,实则封闭,这种交流未必有效,这构成了人的意愿与现实环境的冲突。
现在我渐渐意识到,在网络上写作虽然不可能是纯粹的私人写作,但是更多程度上是自娱自乐。
我的这篇读书笔记更强调的是个人感受,而非对内容本身的评价。
这本书是我高中时候买来看过第一遍。
现在想来,我那时之所以会买这本书,动机实在是比较功利的:以为自己看完了就能参透些什么,实则什么也没记住。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别人的经验自己体会过的理解最深,没用心想过的偷不来。
如今看第二遍,仍然没有看全,是跳读的。
原因是因为季老的一些话,常常让我想起更多,于是先记下一些再说。
我过去以为这种书读得最快,实则读得最慢了。
读书的速度,不跟它的厚度成比例。
要说我第一遍读时什么都没记住也是假的,我还偏偏就记住了这句:“根据我的观察,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坏人》)为什么唯独对这句印象最深,我自己也不清楚。
大概是因为我害怕“坏人”。
但是我人生中并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坏人,这才是最坏的事情。
季老对坏人有个简单的评定:损人不利己。
但是我对人的评价趋向于多元化,这有可能使我走向这种情境,即“一般人虽受相当教育,但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这次再读,这句话依旧在我脑海中出挑得很。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15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一):《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
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
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
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述了自我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之后的牛棚中的绝望和之后的荣耀。
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_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
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可是作者能够从容的应对过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
谈到了自我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我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感情的回忆。
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可是从文中表现的十分的谦虚,并且十分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可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
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
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可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
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
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可是也有其必然性。
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
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应对用心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持续这种心态。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二):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佛学家、比较文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同时也是散文家。
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并著有很多专著。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如今已是97岁高龄了)是我崇拜和敬仰的我国当代学界泰斗。
这位智者的思想火花,给我启迪、震撼。
读之使人明智。
他的语言朴实而不失睿智,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让你在简便的氛围里得到精神的提升和心灵的愉悦。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9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这本书是由季老的随笔散文整理汇编而成,每一篇文字都在探讨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汇总在一起,就可以相对比较全面地了解季老对待人生的哲学和态度。
当然,季老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宝贵而丰富的,可这本书却编得让人不敢恭维,实在是有太多重复的东西了,看到后面,有些篇章感觉有凑数之嫌。
话虽如此,编排的失误依然挡不住季老的光辉,此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不过大可不必像我这样买书来读,网上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读到此书。
要说感想的话,个人认为书中有两个话题特别值得谈一谈,一个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季老明确告诉我们,他认为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
窃以为季老说的这个传承应该包括生命的传承(也就是繁衍)、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以及环境的传承等所有这些需要或者是应当传承的东西。
这个观念跟南师(南怀瑾)经常在自己书中提到的颇为互通,不过南师喜欢引用宋代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在我国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有体现,它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在民间也有很多体现,譬如中国人重祖先就是一种“承上”。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才得以一枝独秀地延续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却无法延续。
写到这,我想起了以前有一个人曾跟我说过的话:“我现在车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还有什么好奋斗的啊”,相比之下,他的人生价值是否有点太少了呢?关于安身立命的问题,季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个人的思想感情之矛盾与平衡的问题。
对于人与自然的问题,季老一直都是忧心忡忡,他看到现今环境污染严重、臭氧层空洞、物种灭绝、淡水短缺、温室效应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等问题,反复强调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出路,不要老学习西方的“征服自然”,还引用恩格斯的话“人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或胜利,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我想这些大家都有体会,可以自行判断。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范文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范文5篇前段时间有幸读了季老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季老谈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季老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的人生画面。
下面是由带来的有关《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资料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谈人生问题的短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
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该书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一样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资料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年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完美的人生理想。
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将季羡林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
在书中,季羡林以自我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90余年漫长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我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我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
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
反之,为自我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通用6篇)《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
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
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
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望九之年的季老,总结他八十多个春秋的人生经历,开篇三节大谈人生,人生的内涵、意义。
品读这本书,了解到了季老近九十年的生活体味,感悟到了他对自己人生旅途的总结。
关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季老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是的,责任感,对于人类前进、时代进步的历史责任感,每个人都应该拥有。
这决不是在高喊口号,这是大智大慧的耄耋老人对后辈的谆谆教诲。
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谨记在心。
对于人生,他还提出:“不完美才是人生”。
这是另一个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
尽管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
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
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己的心境呢?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
“积极进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也是人生。
不懂得满足,不保持心态平衡,又哪来内心的和谐?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他对人生的感悟洗涤我们内心的芜杂、浅薄。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通过积极努力,把握有限人生,奋勇向前,勇于挑战,活出精彩人生,展现最完美的自己。
决定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感觉自己的知识特别是智慧太单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迷茫和彷徨。
希望能从智者那里学习智慧。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5篇《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无意中,看电视里一闪而过的新闻,得知季羡林老先生去世了。
于是,立刻到网上搜索最新的消息,确定季老在这个潮湿的季节,确实已经安然地走了。
联系到这几日阴霾、多雨的天气,仿佛早已预示着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将要随着潮湿的空气一起飘飞。
只是,惊闻季老离去的消息,我还是忍不住在心底悄悄地感伤着、缅怀着。
真正开始认识季老是2006年的《感动中国》节目,清晰地记得颁奖典礼的时候,厚重的奖杯是记者特意送到季老病房的。
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是在清华大学念的西洋文学系,之后去德国留学,归来后常年在北大任教。
在语言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季老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
季老笔耕不辍,虽已耄耋之年,但是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做学问之外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去年的这个时候,对我来说是个失意的夏天,偶然在图书馆读到了季老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个下午都沉浸在这位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之中。
朴实的文字,纯真的情感,这恰恰也是季老文字的精髓所在。
记得钟敬文先生有过如此评价:“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而我在此刻却无法对季老的文字做出任何评价,因为,我的年纪、我的阅历即使运用再华美的语言,在季老的文字面前都将是苍白无力的!看季老谈人生,论价值。
看这位不平凡的老人写出“不完满才是人生”的感悟。
生活中,多少人追求完美?又有多少人真正拥有了完美?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就像生活中诸多的不如意:家庭的变故,学业的低谷,亲人的离开,朋友的误解……是那个下午,在季老的文字中,我读懂了人生,懂得了:人生就像是一种角度的折射,学着去透过阳光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人生,看自己拥有着的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百年诞辰精装图文纪念版中的一本,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一)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写道: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做“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这说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
他认为: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
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
他在《论压力》一文中写道:什么是“压力”?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他认为大至全社会,小至每一个人都会有压力。
他认为压力是好事。
从大处来看,全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出洞、人**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
如果没有压力,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
压力如何排除呢?压力粗略可分为俩类:一被动,一主动。
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能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
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
只要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他的老年十忌是:一忌说话太多;二忌倚老卖老;三忌思想僵化;四忌不服老;五忌无所事事;六忌提当年勇;七忌自我封闭;八忌叹老嗟贫;九忌老想到死;十忌愤世嫉俗。
我认为,老年人如果能做到这十忌,晚年会过得快乐、充实,会为长寿增加砝码。
总之,季老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
例如:“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人。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不完满才是人生。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要垂头丧气。
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也长寿之道。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植物生存,这就是善。
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二)季羡林大师已经仙逝了,但是他说的“做人与处世”的道理依然鲜活,还会让人受益匪浅。
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关系,如果处理得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
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关键是怎么去索取。
索取手段不出两个: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
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是胜利了,大自然真得被他们征服了。
自从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能惩罚的。
报复和惩罚的结果,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
我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
可惜我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
忍者,相互容忍也。
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
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出自私心杂念。
解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认为大师的话说得太好了,只可惜被很多人忽略了。
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性的“征服”,因此,我们目前正在遭受着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天灾人祸不断,自然灾害频繁,不是水灾就是旱灾。
前年,老天爷把北方的雪下到南方,北方缺雪南方成灾;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下雨、下雪,可是云南和四川部分地区,一直干旱无雨,天天说饮水困难、喊森林防火;现在许多老年人的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也有高血压,富贵病越来越多,糖尿病、肥胖病成了多发病,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成为现代人死亡的罪魁祸首,这些现象都与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有关。
近年来社会上假冒伪劣的产品层出不穷: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等,让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也成了问题,令人沮丧和叹息,但老百姓对这些事又无能为力。
我很赞同人与人的关系贵在真诚和包容。
没有真诚难以产生互信,没有包容难以和谐相处。
所以大师说的“真”和“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消除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就是要消灭心中的私心杂念,一点也不错。
淡泊名利,心平气和,内心不会太纠结,自然也就平静下来了。
这点老年人较容易做到,年轻人就不容易了,尤其是当年轻人正处在创业阶段就更难做到了。
但希望年轻人也需要掌控好自己,做事不要太功利了,否则,也会欲速不达的。
我读了文字,谈了这些话,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也希望朋友们快乐;但结果是感觉这些话题有些沉重,不可能让人快乐,也许是事与愿违了,那就不再多说啦。
还是抄几个笑话请博友们笑一笑吧。
祝愿朋友们愉快多,苦恼少,健康、幸福到永远!《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三)在我这个年龄,谈人生是否年轻了点?但不谈人生,是否又似无志之流?仔细想想,每个人都有资格来谈人生,季老有,你有,他有,我也有。
我想,若季老他老人家还在世,若真的能看到我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人生,他一定是很赞迎的,尚不说我们谈论的深与浅,但谈了必比不谈好,谈完了,或多或少总会有收获的。
以我的阅历来谈人生,与季老比,自愧差悠远。
但我必须谈,谈的目的不在于与谁比高低,比好坏,而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明白、更有目的,让自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前段时间忽觉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于是常问自己:“我这一辈子到底想怎么过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接着我给自己预设了一个寿终点(听着有点可笑和可怕),把我这一辈子分成了几个时间段,然后每个阶段都订了一个目标,当然这些目标并不一定切实可行,但我至少有了前进的方向。
再回头看看这些目标,真正为自己享受所定的倒没有,每个目标都充满了他人与他物:有亲人、有爱人、有所在的环境甚至有国家。
才发现原来一个人的能量有这么大,很多因素都是牵牵扯扯地联系着的,不再有绝对地单一。
人的一生过得幸福与与否,心态很重要。
季老的平和与淡泊也感染了我,面对发生于周围的种种,我也学会去坦然处之。
放松、自然的心境让我活得不再那么累,而且竟能将自身的潜力挖掘。
人首先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就要信任和喜欢自己的选择。
女人往往喜欢比来比去,争风吃醋,东家长西家短,可我却天生对这个没兴趣,但可能同时了丢了很多“丰富的信息”,可我却傻乎乎地满足于此,因为我不想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挤满大脑,而减少我思考的空间。
我们这一代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还依然习惯于从别人的评价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尤其是名利,几乎成了唯一的追求,其实所谓“名利”只是外部促进你成长的一种强化手段,可是却被大家当成了唯一的目标,一切都为之所限,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自我的成长。
很多问题,当深陷其中时往往为其左右,不知所为,而当我们站在一定高度、一定角度时却能如季老那般客观冷静地看待和处之。
可见,为自己寻找自己人生的基点的确重要,这时,想起六一人爱说的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
又读到季老“不完满的人生”一章,这章应该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多看看,免得整天愤愤和失意于种种不完满中。
年轻的时候,总是对未来有着种种的憧憬,只要未来的时候未到,总会抱着一个完美的希望,追寻着自己完满的人生。
而真实的现实一次次出现后,才发现生活中原来是交织着无数个不完满的。
才开始学着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从“完美主义”走向“不完美主义”,开始去学着心平气和地看待甚至欣赏着各种不完美的事情和各个不完美的时刻,才理解了“完满”与“不完满”的可爱之处:所经历的事情诸完满,那末最终的人生却不能称得上完满;如果走过的路中有不完满,那你的人生才是真正完满的人生。
理解了它,整理了心情,生活又变得趣味横生。
有一种笑看风云的感觉,对于这种状态,想到用“超然”来形容,不知是否适宜。
很庆幸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好书,让自己能深入思考人生。
刚刚步入社会,坦认我自己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环境中因素繁杂,倘若没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则容易随波逐流。
对自我人生目标的确定与分解离不开对自己的清楚认知和对环境的深入了解,坚韧是我的长处,多思则影响我前进,这点和季老有同感,思太多则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容易在潜意识里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可能是由于在环境中没有获得安全感的缘故。
纵横分析,结合各方面现状,摆正态度后,该轻松上阵了。
真正的人生不是谈出来的,是走出来的。
祝福所有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完满的完满人生,此话听来易解实难行,努力吧!《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800字初一作文精选五篇(四)《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先生谈人生问题的短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最近有幸拜读之。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出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
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观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到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