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新部编本8

合集下载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

(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几矫正方法。

(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的触觉、温度觉的感受器官的刺激的性质。

(6)了解近视与远视,眼的保健;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及听觉的形成,了解耳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2、耳的结构与功能3、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4、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5、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难点:眼的屈光近视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

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重点耳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教学过程一、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

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

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自动保存的)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自动保存的)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平谷三中赵吉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属于《初三生物中考总复习》主题4《生物圈中的人》中有关《感觉器官》的知识,人通过各种感受器捕捉到身体内外的变化,将其转为兴奋通过传人神经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感觉。

人体内的感受器多种多样,遍布全身。

本节是在复习了《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眼、耳等感觉器官如何捕捉信息,如何通过传入神经传递信息并最终在神经中枢形成感觉的过程。

本节包括以下内容:“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参与形成视觉”
“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共同参与形成听觉”。

通过相关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描述眼和耳结构特点,能够更好的配合协作,表达交流。

能够逐渐运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

视觉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人体怎样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措施:
(1)通过图片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2)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动手,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血管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关于血管的生活经验颇多,例如“打吊瓶”、“把脉”、“量血压”“青筋”“静脉曲张”等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讲课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利用生活经验加深对三种血管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PPT和视频资料。

初中生物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初中生物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课题: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4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2、说明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概念。

3、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课前准备: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教过程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板书举例说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动作的提出问题说明提出问题(从属关系)讲解为主指导看书指导练习当感受器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比较简率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还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此产生相应的感觉。

感受器的结构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复杂。

一些复杂的感受器周围还出现了特殊的辅助结构,以保证感受器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作用,这样的感受器连同其辅助结构就称为感觉器官。

例如,眼和耳就属于特殊的感觉器官。

眼与视觉眼(eye)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

可见,眼对人生活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分外膜、中膜和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球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

膜内平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睫状体。

眼球壁内膜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观细胞,所以视网膜就是光感受器。

视网膜与位于眼球后内侧的视神经直接相连,视网膜产生的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眼球内容物都是倩澈透明的,但三部分的性质也有明显不同;房水星稀薄的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玻璃体是较脆弱的胶冻状物,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间;晶状体则是一个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被悬挂于睫状体上,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引起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计划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计划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计划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计划引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感受器,我们能够感知外部刺激,并将其转化为感觉器官能够处理和解读的信息。

教授学生有关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知识和理解对他们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个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区别;2. 掌握不同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理解刺激如何被感受器接收并转化为感觉;4. 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5.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感觉现象。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感受器和感觉器官?a. 定义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b. 解释它们在感受和感觉中的作用。

2. 不同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a. 视觉系统: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视网膜和视神经的作用;b. 听觉系统: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小骨和耳蜗的作用;c. 嗅觉系统:鼻子的结构和功能,嗅神经的作用;d. 味觉系统:舌头的结构和功能,味蕾的作用;e. 触觉系统: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感受压力、温度和疼痛的神经末梢。

3. 刺激的接收和转化过程:a. 感受器的工作原理;b. 刺激如何被感受器接收和传递给感觉器官。

4.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a. 为什么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b. 不同感官如何协同工作以提供全面的感觉体验。

5. 解释感觉现象:a.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感觉现象,如颜色的感知、声音的听觉和气味的嗅觉。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幻灯片和图像展示来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结构和功能。

2. 实验和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感觉器官的实验和示范,使他们能够亲自观察和体验感官器官的工作方法和过程。

3. 分组讨论:在小组中讨论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并探究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以产生多样的感觉体验。

4. 观察感觉现象: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感觉现象,并用他们掌握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024年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

2024年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

2024年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人体生理学》第五章“感受器与感觉器官”,详细内容为第13节,主要包括感受器的基本原理、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与功能;2. 了解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器的基本原理,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生理学挂图,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模型,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体生理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分布,提出问题:“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有什么作用?它们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如何发挥作用?”引发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感受器的基本原理;(2)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讲解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关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功能;2. 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3.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及功能;(2)举例说明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3)分析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

2. 答案:(1)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器官。

分类: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等。

功能:感受外界刺激,传递神经冲动至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感觉。

感觉器官:将感受器传递的神经冲动转化为特定感觉的器官。

分类: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等。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一课时)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一课时)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一课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能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3、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眼球模型的观察与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利用生物学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及视觉的形成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助交流课前准备1、“眼球的结构“模型;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神经调节,认识了反射及反射弧,感受器是反射弧的一部分,结构复杂的感受器就是感觉器官,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片,认识吗?学生观看图片,交流分析,解答问题……盲道是引导盲人行走的道路,盲人缺失的是哪种感觉?学生:视觉。

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就说明眼和耳是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感觉器官。

其中人体接受的信息80%都是来自于眼睛,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眼睛。

二、新课学习师: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一切,今天让我们好好看看我们自己的眼睛,同桌的同学互相对视,找出屏幕中眼睛的每个结构,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屏幕上展示一、眼睛的结构:眼睑、眼球、睫毛、泪腺等】学生观察确认,分析讨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结构。

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屏幕出示板书:二、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觉和感觉器官》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觉和感觉器官》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份关于感觉器官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期间教师可提供必要的辅导和解答。
3.练习题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相互检查答案,共同讨论错误之处。
4.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和重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感知小游戏,激发学生对感觉的兴趣,引入新课主题。
-知识传授: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感觉器官的构造和功能,重点突出视觉和听觉系统。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感觉实验,如光暗适应实验、声音频率测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知识巩固: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感觉和感觉器官》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升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我的感觉体验”的短文,描述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感觉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真实,条理清晰。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一种感觉器官的功能。例如,探究光线的强度对视觉感受的影响,或声音的频率对听觉感受的影响。要求:实验设计合理,操作步骤明确,数据记录完整。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感觉器官的奥秘。
2.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感觉和感觉器官的生理机制。
3.针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4.加强团队合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共同成长。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教案标题: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目标:1.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功能。

2.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3. 掌握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主题,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感受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官的作用是什么?我们是如何通过它们来感受世界的?知识讲解:3. 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感受器是指能够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感觉器官是指能够产生感觉的器官。

4. 分别介绍不同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a. 眼睛:感受光线,帮助我们看到事物。

b. 耳朵:感受声音,帮助我们听到声音和判断方向。

c. 鼻子:感受气味,帮助我们嗅闻和辨别味道。

d. 舌头:感受味道,帮助我们品尝食物的味道。

e. 皮肤:感受触觉,帮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压力。

活动实践: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受器或感觉器官进行深入研究。

6. 每个小组根据选择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设计一个小实验或展示,展示其功能和应用。

7.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互相学习和分享。

讨论与总结:8.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功能。

9. 引导学生思考: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保护和保持它们的健康?作业: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受器或感觉器官,撰写一篇小论文,描述其功能和应用,并提出保护和保持其健康的建议。

教案扩展:- 可以引入更多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如舌下腺、内耳、皮肤的不同区域等。

- 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 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不同动物中的异同,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引入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 检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示的实验或展示是否准确和完整。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与作用。

2.理解五种感觉器官及其结构、功能与作用。

3.学习保护感觉器官并正确利用感受器。

二、教材分析1. 内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材分别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五种感觉”、“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应该怎么正确地利用。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五种感觉的结构和功能。

2.如何正确保护感觉器官。

教学难点是:1.简要介绍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各感觉器官的图像进行学习。

2.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了解各感觉器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几幅常见图像,让学生猜测这是通过哪些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谈论各种感觉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2. 展示五大感觉器官图像教师分别展示五大感觉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触觉器官)的图像,并对其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五大感觉器官有初步了解。

3. 学习五大感觉器官教师通过情境式教学讲解: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听觉器官的结构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中耳内有鼓膜、耳骨,外耳是用来传达声音的,并在开车时应避免听过大的音乐或声音等。

4. 认识感受器并保护感觉器官教师对感受器进行介绍,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如何保护感觉器官等。

5. 反馈教师可以提问和展示图片对学生进行测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结合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

2.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并展示一幅画面,向同学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优教教案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优教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
【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内容。

由于人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眼与耳,我们通过对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同时人体也通过其它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也介绍了其它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

【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设计】。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1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1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网膜产生的冲 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 层视觉中枢。

眼球内容物都是倩澈透明的, 但三部分的性质也有明显不
同;房 水星稀薄的 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 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玻璃体是较 脆弱的胶冻 状物,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 间;晶状体则是一个小巧而富于弹 性的凸透镜 状结构,它被悬挂于睫状体上,睫 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引起晶状体的 曲度变化。

我们看物体时,进入眼球的光 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 网膜上形成物
像现网膜上大量的感光细胞能够把 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 经冲动,神经冲动可以沿着现神经 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这时
分组练习
指导练习
三、眼球的功能。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案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案

(三)视野(visual field)
概念:用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 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范围: ∵三种视锥细胞在 视网膜中的分布不匀, ∴颜色视野的白色> 黄蓝>红色>绿色。
(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
视后像: 注视一个光源或较亮的物体,然后闭上眼睛,
可以感到一个形状和大小与其相似的光斑的现 象。 融合现象: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神经AP
视觉中枢→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简化眼: 用来研究人眼折光系统的人工模型。
(三)眼的调节
远点:
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
1.晶状体调节
近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视物模糊
化学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受器对适宜刺激最敏感,感觉阈值最低, 极小的刺激强度即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三节 眼的视觉功能
眼的适宜刺激: 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意义 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 量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 响视觉。
过程
强光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神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缩瞳核(双侧)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瞳孔缩小
3.双眼会聚
当双眼注视一 个由远移近的物体 时,两眼视轴向鼻 侧会聚的现象。
是由于两眼球 内直肌反射性收缩 所致。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

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重点耳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教学过程一、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

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

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感受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掌握人体常见的感觉器官以及它们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感受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常见的感觉器官及其结构与功能;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4.实验:观察和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器的分类和功能,常见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用举例的方式告诉学生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例如:当我们触碰到热水时,我们的手会感到热。

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2.讲解感受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10分钟)- 感受器的定义:人体感知外界刺激的器官。

- 感受器的分类:热感受器、寒冷感受器、触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和视觉感受器等。

- 感受器的功能:接收和传递外界刺激信息。

3.介绍常见感觉器官及其结构与功能(10分钟)- 触觉感受器:皮肤、舌头;- 嗅觉感受器:鼻腔内的嗅毛;- 味觉感受器:舌头上的味蕾;- 听觉感受器:耳蜗内的毛细胞;- 视觉感受器:眼球内的视网膜。

4.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10分钟)-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起着接收和传递外界刺激信息的重要作用;- 例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外界的温度、触感、气味、味道、声音和光线等,从而对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

5.实验:观察和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20分钟)- 实验材料:冷热水、小喷壶、棉花球;- 实验步骤:a.准备两杯水,一杯放冷水,一杯放热水;b.请同学们轮流将手放入冷水中,然后放入热水中,记录手部感受;c.用小喷壶喷洒香水,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闻一下,感受味觉感受器的刺激;d.用棉花球轻轻触摸同学们手臂,观察触觉感受器的反应;e.同学们就观察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生理学》第三章“感受器与感觉器官”,具体内容包括感受器的基本概念、种类与功能,以及感觉器官的结构与作用。

重点讲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大感觉器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2. 了解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和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分类、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生理学挂图、模型、PPT;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生理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感受器与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分布和作用。

2. 知识讲解:a. 感受器的概念、分类和功能;b. 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和作用;c.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结合PPT,讲解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关例题。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实物;b. 学生动手制作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感受器:a. 概念b. 分类c. 功能2. 感觉器官:a. 视觉器官b. 听觉器官c. 嗅觉器官d. 味觉器官e. 触觉器官3.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感受器的分类和功能;b. 描述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和作用;c.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感受器与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a.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认识;b.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实验室等,了解感受器与感觉器官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c.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入探讨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关问题。

8.3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教案-2022-2023学年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8.3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教案-2022-2023学年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概述本节主要讲述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结构基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从结构入手,再结合特点引出功能。

由于内容较多,且需要观察和实验操作,因此安排三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学习眼球的结构并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关键,由此决定了视觉形成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动手实验的愿望强烈,愿意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具备一定阅读资料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合作的能力,但是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待加强。

五、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学生准备:预习教师准备:眼球模型等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第二节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一、眼球的主要结构与功能1.瞳孔:光线的通道,能够开大和缩小,从而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强弱2.晶状体:折射光线(形状如凸透镜)3.视网膜:形成物象的部位,是视觉感受器二、视觉形成的路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作用)——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象)——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与反思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与反思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一)知识目标: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三)情感目标:爱护眼睛,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学习身残志坚人的意志品质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因及预防。

难点: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力争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空间和氛围,搭设学生展示自我和创造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和收获,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和快乐,而不是把学习看做是负担和压力。

将生物课堂真正为真实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有意义的课堂。

一、本节课我认为成功有以下几方面:1、注重学生的现实视界和文本视界的有机结合。

导入过程中通过画面的观察及情景表演,我先让学生清楚的表达最初的感受。

激发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诠释本文内容。

再此基础上学生会期待都用哪些感官来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怎样感受的等等,最后我关注文本视界和师生视界的互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情境表演等方式,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实现实际感悟与文本世界有机融合。

2、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1)眼球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我运用了体验式教学,来加深对这一重点的掌握。

如眼球中的巩膜结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对视,学生的眼睛睁的圆圆的,聪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这样通过学生的直接观察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教学活动,他是一种体验感悟的过程,也是一种认识形成的过程。

(2)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如在探究视觉形成过程中,我及时点拨,使学生运用观察的有序性来突破这节课的重点。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1)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能够理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方面的得以提升,情感和价值观的达到认同。

教案感觉器官生理

教案感觉器官生理

教案感觉器官生理教案:感觉器官生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的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和皮肤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感知外界事物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形成过程,认识各种感觉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知道近视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2. 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3. 认识鼻的结构和嗅觉的形成过程,了解鼻病的预防。

4. 了解舌的结构和味觉的形成过程,知道饮食健康与味觉的关系。

5. 掌握皮肤的结构和触觉的形成过程,了解皮肤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与重点:1.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 鼻的结构和嗅觉的形成过程。

4. 舌的结构和味觉的形成过程。

5. 皮肤的结构和触觉的形成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眼球模型、耳朵模型、鼻子模型、舌头模型和皮肤模型。

2. 图片、图表和多媒体课件。

3.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能用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鼻子闻到什么?舌头尝到什么?皮肤感受到什么?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视觉的形成过程。

2.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耳朵模型,讲解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外耳、中耳、内耳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

3. 鼻的结构和嗅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鼻子模型,讲解鼻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鼻腔、鼻黏膜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嗅觉的形成过程。

4. 舌的结构和味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舌头模型,讲解舌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舌尖、舌根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味觉的形成过程。

5. 皮肤的结构和触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皮肤模型,讲解皮肤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表皮、真皮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触觉的形成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 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

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以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的舞蹈图片,感慨这些舞者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却给别人带来了这么美妙的舞姿,创造了世界上的奇迹,引入耳与听觉
[讲授新课]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

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
答好得多。

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

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采用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先内化知识点,再检测巩固。

你说的对吗?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或用教棍指挂图),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

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如果没有事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示),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 耳廓 ) →( 外耳道 ) →鼓膜→( 锤骨 ) →( 砧骨) →(镫骨 ) →(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邰丽华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

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爱心体验
分发资料给学生(本校所处社区向阳小区中生活非常困难的聋哑人的事例,并附有住址和联系电话)。

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同学们在学习了本节课内容之后,纷纷发表见解。

(如从生活上帮助他们,捐资捐物;从精神上帮助他们,帮他们学习,让他们能够从书籍中得到趣味和鼓励;调查医疗事故,举行爱护听觉知识宣传,进行耳的卫生保健宣传;学习手语,与聋哑人进行交流等等。

)
最后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中,老师与同学们用手语感受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感激结束本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