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初期新疆省政府的教育政策
中国行政史-综合测评
中国行政史-综合测评1.单选题元代负责教育的是( )•a宣政院•b集贤院•c将作院•d通政院1.2 1.0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 )•a村苏维埃•b区苏维埃•c县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1.3 1.0苏区行政监督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a•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d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1.4 1.0清朝前期,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以及部分外交事务的机构是( )•a礼部•b理藩院•c布政司•d大理寺1.5 1.01905年组建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b强学会•c南学会•d保国会1.6 1.0辽朝,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采用( )的统治方法。
•a“因俗而治”•b因地制宜•c君主专制•d师夷长技1.7 1.0谏院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关,其设置始于( )•a北宋•b南宋•c后唐•d后梁1.8 1.0战后国民党加强行政监督的措施之一是( )•a加强对行政人员的考核•b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纪律监•c推行“以党透政”的工作方式•d推行“以党代政”的工作方式1.9 1.0明代具有票拟权的官员是( )•a六部尚书•b内阁首辅•c司礼监太监•d五军都督1.10 1.0世称“贿选总统”的是( )•a曹锟•b黎元洪•c袁世凯•d徐世昌1.11 1.0明代六部是事实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由( )领衔。
•a户部尚书•b礼部尚书•c吏部尚书•d工部尚书1.12 1.0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 )•a资政院•b同文馆•c督办政务处•d都察研究所1.13 1.0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 )•a南京•b北京•c武汉•d广州1.14 1.0汉人在元代的主要入仕途径是( )•a由吏而官•b出身•c承荫•d出身1.15 1.0陕甘宁边区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边区参议会•b边区政府委员会•c行政公署•d专员公署1.16 1.0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最大变化是为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设立( )•a国防最高委员会•b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1.17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除接受共产党的监督外,还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工农检查机关的监督、主管部门的监督和( )•a民主党派的监督•b审计监督•c监察监督•d军事监督1.18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设计的行政体制属于( )•a总统制•b议会制•c委员会制•d责任内阁制1.19 1.0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开始推行行政三联制的时间是( )•a1938年•b1939年•c1940年•d1941年1.20 1.0唐朝的( )肩负宦官差遣之职。
统编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朱元璋规定,自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起,内臣(宦官)需要凭铜符方可出皇城。
这一举措体现的本质是A.创新地方管理模式B.制约内阁首辅权力C.加强封建君主专制D.增加军机大臣职权2.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留都南京仍保留了六部、都察院、五府等官僚体系,并设南直隶管辖南京周边14个府、州,而北京作为首都,总揽一切政事并加强对北方边境进行军事防御。
明朝“两京制”的形成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B.缓和了统治者内部矛盾C.降低了集权统治的成本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发展3.有学者在评论明朝内阁时说,它“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机构的官员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这说明内阁A.由皇帝的亲信近臣组成享有决策权B.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防止泄露而设C.其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D.是一个非正式的但职权清晰的机构4.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
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汉朝的中朝B.唐朝的中书省C.唐朝的门下省D.明朝的内阁5.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6.清朝入关之前,中央机关无内阁之设。
入关之后,开始设立内阁并成为定制,但地位愈来愈低。
雍正年间,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
这表明A.汉族制度先进性被否定B.内阁行政权力逐步减弱C.皇权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清朝政治统治日益腐朽7.清朝前期对新疆的经略治理规模和深度皆远胜于此前中原历代中央王朝,其措施包括兵屯戍边、派遣移民入疆、设立官营商铺、兴办各种文化教育事业。
民国时期的边政学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
青海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民国时期的边政学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王佳红摘要:民国时期的边政学发端于清末,兴起并繁盛于20世纪30-40年代,边疆危机加剧、学术地图变 化、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勃兴是其形成背景。
在“政”以兴“学”、“学”以资“政”的政学相洽关系作用下,民国 时期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民国时期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民国政府对边疆民 族地区的治理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从政学关系的视角出发审视民国时期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边政学时局与边疆现代民族国家国家治理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38(2018)04-0192-07作者简介:王佳红,女,博士,河南大学法学院讲师。
我国长久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王朝政治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在政治大一统格 局下形成了“因俗而治”的特殊管理体制。
®但由于“因俗而治”是在不改变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和管理模式下的一种统治形式,中央王朝的统治力就成为维系“一体”与“多元”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王朝统治力强,则“多元”从属于“一体”;王朝统治力弱,则“多元”有脱 离“一体”之势。
晚清以降,国门洞开,列强进逼日甚,国有豆剖瓜分之危,民有生计难维之艰。
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央权势渐衰、威权下移,地方势力渐成坐大之势。
内忧外困之际,中央政权 的控制力大为削弱,边疆民族地区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蚕食与侵吞,边患四起。
民国肇建,边患 依然。
“九一/V事变”后,中国的亡国灭种危机加剧,边疆治理与边疆研究遂成为政学两界关注的 焦点;及至抗战全面爆发后,政治关怀更成为边疆研究的主流意识。
于是,一个旨在研究边疆政治、经济、文化与民族等问题的新兴交叉学科——“边政学”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国边疆 研究的第二轮髙潮。
[1]在国家大义面前,民国政府和边政学人相互取力、有效互动,推动了边疆 民族地区的政治整合、经济开发和文化教育等工作的深人。
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考察
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考察前言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随着新疆地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做出考察。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新疆地区是一个政治不稳定的地区。
在清朝末期,新疆的教育事业仍然非常落后,只有一些私塾和回教寺庙充当教育机构。
随着新疆地区的政治局势趋于稳定,1909年,新疆设立了新疆学堂,为新疆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民国时期,新疆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了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1.新疆行署教育处的设置在民国时期,新疆行署成立了教育处,主要负责新疆地区的教育事务。
教育处设有教育长、副教育长等职务。
教育处的建立为新疆教育事业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和规范。
2.新疆教育会的成立1913年,新疆敬事会成立,后更名为新疆教育会。
新疆教育会的成立是为了推动新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会负责组织一些为教育事业贡献巨大的人物,如胡外世、张嘉璧等人的志愿教育事业。
3.教育督办机构的设置在民国时期,新疆的教育督办机构采取了分级管理的方式,以县为单位,设有教育督办员、区教育督办官等职务。
教育督办机构的建立为新疆教育的监督提供了方便,保障了新疆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教育内容和发展1.中西教育并重在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积极开展中西教育,并推广国语教育。
新疆有三所大学: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和田农业大学。
2.私立教育的发展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私立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新疆清华中学和新疆华文中学等私立教育机构,在新疆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民族教育的推广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民族教育得到了发展。
民族教育以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古文等为教育语言,推动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评价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果,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浅析清代新疆的文化教育与科举政策(1759-1864)
2 1 第 1期 02年
浅析清代新疆的 文化教育与科举政策 ( 9—16 ) 15 4 7 8
贾建飞
[ 提 要 ]清朝统一新疆之后,积极鼓励内地人移民新疆。为适应内地人增多而给新疆带来的变化,
清政府逐渐在新疆部分地 区实行 了科举 制度 ,以进 一步吸引 内地人 前来新疆 ,并增 强他 们对新疆 的认 同和凝聚力。在 此过 程 中,也 出现 了一 些值得 关注的问题 。本 文主要论述科举制在新 疆部 分地 区的实 施和发展 ,以及 其 中出现 的相 关问题及 清政 府对此之认知 与解决。
一
、
在 乌鲁木 齐、巴里坤等地设立学校和学额
乌鲁木齐旧为准噶尔故地 ,内地文化对其无所浸染。纪昀曾引东汉郑樵 《 七音略》 之言 : “ 孔氏之书,不能过斡难河一步” 。但是 ,自清朝统一新疆后 ,积极鼓励 内地 民人移 民北疆乌鲁 木齐及其以东地 区。随着内地民人的大量到来 ,内地的文化教育在乌鲁木齐等内地 民人聚居之地
地人 聚居地 区。这对 于吸 引 内地 人前来 新疆 ,增 进他 们对新 疆 的认 同和凝 聚力 ,具有 不 可忽视 的
影 响。
由于新疆系新近统一之边疆地区,缺乏内地的文化传统,如内地常见之方志 、家谱和碑刻等
重要 文献 资料 ,在新疆 却难 以得 见 ,这就 导致有 关 内地文 化教 育在新 疆 的发展 及科举 政策 在新 疆
尚武传 统 和认 同 ,故逐 渐加 以限制并 最终禁 止 ;对 于 内地 坛庙 文化 ,则 因其对 内地各 族军 民具 有
的特殊心理暗示及对清朝统治之积极作用而予以鼓励 。除内地坛庙之外 ,清政府在新疆采取的对 内地文化的鼓励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在将 内地的文化教育和科举政策移植到新疆的部分内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
2023-11-度 • 民国初期的教育制度 •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制度 •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制度 • 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制度 • 近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01 清朝末期的教育 制度
背景介绍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 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 势,民族危机深重。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方针,为我国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 展奠定了基础。
05 改革开放以来的 教育制度
背景介绍
改革开放的实行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国家 对教育的投入也逐步增加。
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短缺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育水平也相对 落后。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教育面临着来自国际的竞争和挑战。
改革历程
01
02
03
恢复高考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 为年轻人提供了接受高等 教育的机会。
教育产业化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 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鼓 励社会力量办学,增加教 育供给。
素质教育改革
21世纪初,中国开始推行 素质教育改革,旨在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 力。
教育特点
国家主导
近代教育制度由国家主导建立,体现 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规划。
西方影响
近代教育制度受到西方教育模式的影 响,引入了西方的教学理念、课程设 置和教学方法。
制度化
近代教育制度强调教育的制度化,制 定了统一的学制、教学标准和考核方 式。
普及性
近代教育制度致力于普及教育,提高 全民的受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 的高素质人才。
清末新政的主要教育措施
清末新政的主要教育措施1、编练“新军”。
2、倡导商业。
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
3、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
4、改革官制。
“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
5、考订现代法律。
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
6、筹蒙改制。
“悉照内地改设行省”,以期加强边防。
扩展资料1、编练“新军”。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9日,清政府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9月12日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
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2、倡导商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
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
这些章程规定,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3、教育改革。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4日,清政府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2月5日,颁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规定学堂毕业生考试后可得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
4、改革官制。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9月19日,清政府宣布停止报捐实官。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月24日,裁河东河道总督,其事务改归河南巡抚兼办;3月6日裁詹事府及通司。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9月7日,设商部。
光绪三十年(1904年)12月12日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由云贵总督、湖广总督兼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捐纳武职。
同年9月4日裁奉天府尹,由巡抚兼管;裁奉天府丞,改为东三省学政。
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历史沿革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 民国时期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1912—1949年)
1912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系统令》,称其为“壬子学制”;不久后,又陆续颁布 了各种学校令与壬子学制结合,史称“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实行到 1922 年,它将清末实施学前教育的 蒙养院改为蒙养园,对整个学前教育体制做了调整,促进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实施的近代学制。其中,提出设立蒙养院作为早期教育的专门机构,以学 制的形式把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和地位确定下来。自此,蒙养院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中国最早 的幼儿教育机构,标志着中国幼儿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学前教育开始由家庭教育向有组织 的社会教育过渡。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在内容中透露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和“家庭 教育”的取向,明显表现出既欲用西学,又处处顾及中国封建体制的主张,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由家庭 教育向有组织的社会教育的过渡。
三、 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
之后,针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又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如1991 年针对当时 学前班教育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1995 年针对我国企业办园存 在的问题,国家教委、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发出《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2003年,教育部、国 家计委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现实中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及措施等等。
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 公布实施的第一个学制。该学制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体系的第一部分,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 园,招收3~7岁的幼儿,幼儿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政府倡导全面向苏联 学习,这一时期的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尤其是课程政策,在其内容上充分而完全地表现出了苏联特色,基 本上以苏联的相关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暂行工作规程(草案)》和《幼 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就是在吸收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在 苏联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拟定的,它们为全面改革旧教育、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学前教育新体系奠定了基础。
清朝对新疆的管辖措施
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事统治:清朝通过派驻军队和驻军将领来维持对新疆的军事控制。
在
新疆建立了军事要塞和边防驻军,以确保边境的稳定和防御。
2.政治管理:清朝设立新疆行宫,派驻地方官员来管理新疆地区的政务。
新疆地区设有行省、将府和州县等行政机构,由清朝官员负责治理。
3.移民与边疆拓展: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汉族移民向新疆地区迁
徙,以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和汉化进程。
同时,清朝还积极进行边疆拓展,开展边疆土地开垦和农耕活动。
4.宗教政策:清朝对新疆地区的宗教政策较为宽容。
清朝容许伊斯兰教的
存在和发展,并与当地的回族和维吾尔族进行宗教事务的管理和沟通。
5.贸易和经济发展:清朝在新疆地区鼓励贸易和经济发展,通过开放贸易
口岸、建设商业街区等措施,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贸易往来。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措施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历史时期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具体措施可能有所调整。
此外,对于新疆地区的历史和政策问题,也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争议。
Regenerate response。
清代新疆建省前官方教育状况初探
清代新疆建省前官方教育状况初探作者:吴娜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2期新疆教育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自周秦之世,既已分部落,立国度,建君长,以行其教化”,然确立今日学校之基础者,始于清代。
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官方教育在新疆部分地区开始推行起来。
本文拟对清代新疆省前官方的教育状况进行探究,以便为今日新疆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多元的教育政策清代建立以来,经过三代经营,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统一新疆天山南北,自此新疆成为清王朝版图上的一部分。
清代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建立了以军府制为主导,以郡县制、伯克制和札萨克制为辅助的三元共存行政管理体制。
特殊的管理方式决定了清政府在新疆各地采取多元的教育政策:1.在乌鲁木齐以东地区设立学额,推行科举制度清朝自建立以来,镇西、迪化就归甘肃管领,由于这一地区离关内较近,汉满维蒙各族杂居,学校在此发展起来。
乾隆平定新疆以后,“迪化、昌吉、绥来、阜康、奇台各县逐次增设,渐有进步”;同治回乱期间“疆域糜烂,学宫荡然,惟镇西一城较为完善,故学校甲于全疆,而他属不及焉”。
这一时期的学校多为义学、书院,推行儒学教育,为新疆培养统治人才,满足了新疆驻兵和汉人子弟得需求。
2.在伊犁等处实行重武轻文策略:加强武备,巩固统治伊犁地处极边,多系索伦、锡伯、察哈尔、额鲁特游牧之地,迥非乌鲁木齐建立府厅州县、设立学额者可比。
该处毗连外域,自当以娴习武备为重。
若令其诵读汉文,势必荒疏艺勇,风气日趋于弱,于边防大有关碍。
3.在南疆地区,清政府禁止汉人进入,汉文化在南疆发展缓慢,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非常盛行《乌鲁木齐政略》曰:自来治新疆者每图近功而昧远略,对于回族舍羁縻束缚之外别无政策。
教育以致人民之志气蜷伏而不能发舒,见闻孤陋而无从扩大,终其身崇拜一部可兰经视阿訇为教主,久之饮食衣服与汉人殊,言语不相通,文字不适用,则教育未能普及之所致也。
因此,新疆建省前,清政府在南疆的统治基本上以羁縻为主,主要通过伯克制度统治缠回,儒学教育基本为零,下层人民对汉文化知之甚少,与汉族官员处于零交流状态。
清朝加强新疆管理的措施
清朝加强新疆管理的措施
清朝对新疆的管理一直是十分重视的,为了更好地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新疆的管理。
首先,清朝在新疆设立了一系列行政机构,并增加了新疆的行政人员。
为了更好地控制新疆,清朝还在新疆设立了一系列官吏,他们负责收集新疆的消息,向清朝报告新疆的情况,并对新疆的社会秩序进行监督。
其次,清朝加强了对新疆的经济管理。
清朝在新疆设立了经济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新疆的财政、税收和商业等,维护新疆的经济正常运行。
此外,清朝还加强了对新疆的军事防御。
清朝在新疆设立了一系列军事机构,并增加了军队的人员。
这些军队负责抵御外来入侵者,维护新疆的安全。
最后,清朝还加强了新疆的教育管理。
清朝在新疆设立了一系列教育机构,教育机构不仅提供学校,还举办各种社会文化活动,让新疆的人民更好地了解清朝的文化,从而推动新疆的社会发展。
以上就是清朝加强新疆管理的措施。
清朝的管理措施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新疆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清末治疆的教育文化政策研究
2018年第1期双月刊(总第170期)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将天山南北纳入管辖范围。
为解决随军的满汉子女入学问题,清王朝在伊犁、镇西(巴里坤)、迪化(乌鲁木齐)等各城设立义塾,聘请教习授课讲学、兼习骑射。
1864年,库车农民起义,战乱很快波及全疆,教育设施和教育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全疆糜烂,学宫城池荡然无存,其中完善之区,应诵如故者惟镇西一城而已。
”[1]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
面对破坏殆尽的教育体系,统领新疆事务的左宗棠上奏朝廷,建议在新疆兴办义塾教育。
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实施积极的教育文化政策,逐步加强对新疆教育文化领域的影响和控制。
20世纪初,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清政府在教育文化领域推行积极的改革,以期继续维持其在新疆的封建统治。
清政府在新疆实施的一系列革新教育文化体系的政策,虽然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客观上,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疆教育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对新疆的稳定和教育文化现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建省初期,广设义塾义塾,又称义学,一种免费学校,资金来源为地方公益金或私人筹资。
从学者都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义学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学算等,常用的课本有《三字经》《百家姓》《孝经》《小学》《六经》等。
义学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是清政府进行思想统治的重要途径。
清代义学最早兴起于乾隆年间,经过乾隆、嘉庆及道光前期的发展,成为新疆北部的主要官办教育形式。
1876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他十分重视新疆的战略地位,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2]为了恢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左宗棠及新疆第一任巡抚刘锦棠将恢复和推广儒家教育摆在新疆善后工作的首位。
左宗棠奏请朝廷广设义塾,在新疆各族学童中普及初级教育,传播儒家思想文化。
在《办理新疆善后事宜折》中,他说:“新疆勘定已久,而汉回彼此扦格不入,官民隔阂,政令难施,一切条教均借回目传宣,壅蔽特甚。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政府、基层组织及民众水资源互动研究——以乡
边疆学 ( 第十一辑)
多部专著及论文刊出,其涉及范围从公共工程、水利文明、水利与权力 的文化网络、水利与宗族关系的辩论; 水利政策与资金来源,水利派浚 规则的制定。① 国内史家更是从多方面对水利组织展开研究,其涉及全中 国范围 的 有: 水 利 与 经 济 区、政 治 变 动 的 关 系②,南 北 农 村 水 利 差 异③, 水利与社会文化 ( 乡村祭祀个案研究) 的适应问题④,黄河与苏北下游地 区的关系⑤,北洋政府时期的治淮计划⑥,“水利社会史与区域社会”⑦; 涉 及华南地区的有: “水” 与组织参与⑧; 华东地区的有; 水利机制与调适, 基层水利兴修⑨; 华北地区的有: 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保留了山西水利 的口述文本 瑏 瑠、公私水交易瑏瑡; 西北地区的有: 水利制度与社会适应瑏瑢。而 对于新疆地区水利组织的研究,近些年也已逐步兴起瑏瑣,但 研 究 尚 不 够 深 入,本文力图对新疆的水利设施及其管理者 ( 乡约) 在水利工程中的作 用做一初步研究,以期有益于加深对清至民国时期新疆农村地区基层组织 的认识。
《近代史研究》 2014 年第 5 期,第 56 ~ 71 页。 瑏 瑢 王建革: 《清末河套地区的水利制度与社会适应》,《近代史研究》 2001 年第 6 期,第 127 ~
152 页。 瑏 瑣 王培华: 《清代 新 疆 解决 用 水矛 盾 的 多 种 措 施———以 镇 迪 道、阿 克苏 道、喀 什 道为例》,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晚清至民国新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制度 研究———以保甲制、乡约 制、 苏 木 制 为 中 心 ( 基 金 号: 15YJC770050 )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之一。
**** 赵丽君,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学院讲师,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为 清朝、民国、现代新疆历史及中亚史; 王平,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研究 方向为民族理论等。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卷)(含答案)
2020届二轮: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卷)一、选择题1.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
A.史料选取不同B.史观运用不同C.内外时局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解析】1906年还处于清政府统治之下,教科书对于试图推翻清王朝的太平天国运动当然认为是“倡乱”;而1933年是在国民政府统治之下,且面对日本的侵略,需要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因此对太平天国运动能给予正面评价,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史料选取和史观运用方面的不同,排除A、B两项;1906年和1933年中国均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排除D项。
2.(2019·淮南二模)1895年5月7日《申报》说“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
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
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
”作者认为(C)A.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C.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D.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对战争的看法,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强调以中国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来战胜日本,要求持久抗战,故选C项;其他各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3.(2019·深圳二调)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上奏称台湾“惟沿海仅数县之地”,“气候未成”,闽台“本为一省”,“仍须唇齿相依”。
清政府依奏设“福建台湾巡抚”,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
此举(C)A.化解了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B.反映了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C.体现了加强东南海防的战略目的D.扫除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障碍【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刘铭传强调台湾与大陆均为一体,建议政府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并提供军饷支持,这体现了对巩固东南海防的重视,故C项正确。
辛亥革命以来新疆统治政权的更迭及统治措施.
辛亥革命以来新疆统治政权的更迭及统治措施内容摘要:辛亥革命以后,新疆的统治局势更加动荡和复杂,西方势力在新疆的角逐、大国代理人的统治、地方军阀的混战、大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等问题,严重阻碍新疆近现代化的实现,探究辛亥革命以来新疆政权更迭情况及其统治措施,有利于汲取经验和教训,深刻认知新疆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脉络,由此引发对现行统治措施的思索。
关键字:辛亥革命新疆政权更迭统治措施近代新疆政权的更迭,经历了清政府、军阀政府、民国政府最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新疆政坛走马观花般的经历了军阀政治、民国政治及新中国在疆的初步统治,以及加上苏俄及西方英国、中亚土耳其等国对新疆报有各种利益企图,使得新疆政权的衍变更加扑朔迷离。
政局的不稳,反映到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就是广大各族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济凋敝,民族矛盾尖锐。
但是在这个新疆近代化过程中,各个时期采取的某些措施却有利于防御帝国主义向新疆势力渗透,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因此,对新疆各时期的统治政策应辩证的分析和认知。
笔者认为要厘清新疆近现代化历史发展的脉络,应从以下几个阶段去认识。
一革命斗争的兴起及晚清政府在疆统治的崩溃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影响波及到内地新疆,面对清廷腐败统治,受近代民族文化解放思潮的影响,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摆脱传统视觉,探寻新疆新的出路,在这种背景下孙中山“驱逐鞑靼,五族共和”的思想得到响应和传播,而推翻清廷的起义也在积极地酝酿中。
1911年12月28日晚,革命起义的帷幕首先在新疆迪化拉开,刘先俊等革命党人率领百余名起义民众,先后进攻清廷在新疆的各级军事行政机构,因数量对比悬殊,起义军多处受挫后,撤退到城守行营。
12月29日中午,清兵包围行营并发起反攻,起义军在浴血奋战后失败,刘先俊等人被捕后被杀害。
此次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汲取了经验和教训,经过更加充分的准备,于1912年1月17日,更大规模的伊犁武装起义在惠远城爆发了。
清末新疆学堂教育研究
清末新疆学堂教育研究清末新疆学堂教育研究清朝末年,新疆地区的学堂教育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本文旨在探讨清末新疆学堂教育的状况、特点和影响。
一、学堂教育的兴起清朝末年,中国内地一些地方开始兴办学堂教育,给予人们获得基本教育的机会。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社会的侵略加剧,中国逐渐意识到创新自强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时局,敦促人民接受新知识,清朝政府亦予以支持和鼓励。
新疆地区也受到了这一潮流的影响,开始兴办学堂教育。
二、学堂教育的状况清末新疆学堂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以及民族多样性,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没有得到较多的投入和关注。
学堂的数量不多,教师也相对稀缺。
此外,由于宗教传统和文化习俗的影响,一些族群对于现代教育持异见态度,不愿送子女到学堂接受教育。
三、学堂教育的特点清末新疆学堂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上。
教育内容以经义为主,以儒家经典为核心。
但受制于时局和地理环境,一些先进的思想观念不能及时传播,教育内容较为保守。
教材方面,由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有限,学堂教材以典籍为主,讲究经典的深入解读和诠释。
此外,教学方法也较为传统,未能引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
四、学堂教育的影响尽管清末新疆学堂教育发展较为缓慢,但这一时期的努力仍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学堂教育为一些年轻人提供了接受基本教育的机会,促使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与外界接触,增长知识。
其次,学堂教育部分地改变了一些族群对于教育的观念,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望,为后来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堂教育也为新疆地区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有素质的人才,为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综上所述,清末新疆学堂教育在特殊的地理和民族背景下,经历了一段缓慢的发展时期。
尽管存在种种困难和不足,但学堂教育对于推动当地的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以及促进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一定的深远影响。
我们应当正视这段历史,以此为鉴,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地方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综上所述,清末新疆学堂教育在特殊的地理和民族背景下,虽然发展缓慢,但仍然对当地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一定的深远影响。
【新疆地方史教案】清朝统治下的新疆
第六章清朝统治下的新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清朝统一新疆,清朝前期对新疆的治理和开发,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清朝统一新疆的历史必然性,基本经过与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清朝统一新疆的经过及意义,清朝治理新疆的措施及其成效。
本章难点:清朝治理新疆的政治制度:军府制;行政体制(州县制、札萨克制、伯克制)和卓势力的兴起与新疆动乱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近代新疆民族的形成与和卓势力的兴起
(一)近代民族的形成、
(二)和卓势力的兴起
(三)准噶尔的兴起及其征服天山南北
第二节清朝统一天山南北
(一)清朝统一天山北部
(二)清朝统一天山南部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第三节清朝前期对新疆的治理
(一)军府制
(二)行政体制
(三)经济措施
(四)文化政策
第四节清朝平定张格尔之乱
(一)浩军支持和卓后裔的分裂活动
(二)清政府平定张格尔之乱
(三)清政府的善后措施
四、思考题
1、简述清朝统一新疆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清朝治理新疆的措施及其评价。
4、张格尔之乱的性质及其失败原因。
五、讨论题:清代对新疆治理的影响?
六、教学参考书目
1、《清实录准噶尔史料汇编》
2、《塔吉克族简史》
3、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
4、魏源:《圣武记》
5、《平定准噶尔方略》
6、《西域图志》
7、《回疆通志》
8、《新疆图志》
辅导课2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免费师范生制度
清末、民国时期的免费师范生制度免费师范生制度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产物。
工业革命后,西方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教育统治权,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公民,遂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
而普及义务教育需要有充足、合格的师资作保障。
为此,专门培养师资的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产生。
由于长期以来西方历史上教师待遇、地位低下,如何确保师范学校招收合格学生,并确保其毕业后服务于义务教育,师范生免费待遇和履行服务相结合的制度产生,此制度称为免费师范生制度。
免费师范生制度遂成了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的典型特征之一。
免费师范生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待遇吸引清寒学生免费接受师范教育,并履行教师职责以满足普及义务教育对师资的需求。
西方资本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归功于这种制度的实施。
我国的师范教育制度是直接抄袭日本,间接学习德、法的师范教育制度而来的。
本文就免费师范生制度在清末至民国建立和实施状况予以梳理,以期对今天的教师教育有所启发。
一、免费师范生制度是作为西方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引进中国的晚清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有识之士及后来的清统治者,不得不放下天朝大国的架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运动,到后来清政府的“新政”无不带有学习西方,速使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这样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而在学习西方的种种方面,学得较好,成效也最大的是教育制度。
师范教育制度作为西方教育制度的一个内容自然在学习范围之内。
在中国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制定之前,就有不少志士仁人在小范围内引进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开始新式学校的实验。
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基础也首先在民间、在地方创办,如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1902年创办的湖北师范学堂、1903年创办的通州师范学堂和三江师范学堂等。
在此期间,我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堂——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也于1902年由清廷出资创办。
这些仿照西方学校制度建立的新式师范学校在诞生之初就模仿西方的制度,实施师范生免费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J 乱咛 。 。 j > j )
哆
.
@
・ — 也。勺 | L
。
山
t 尹 山 “ 一心 。 jJ d三 d 。 吨 山扣 . u 。
匕
勺 < > L
。
—
乙
“ 幽 JL
. , J J _ L 厂 ④“ U “ j 乙 1 1L d 。 二 j
L — J 。 乙 u 乩 ^— J
L 立 < 一。 J ・ ^ L ; _“ 1
乱 J l “
— 。
乱j
一J
.
() 2
。
UL 6
1 上 心
广
11 筠
.
尹 L . 言 L 厂 。 —— a 。 5 a一 净 a L 争 务 d L L k乱 b b J L j j 争 。 o j 4J 殳一 6 j b幽
尹 二 L 手 乱 b 。 L 洮 苴
j
1 “
d 』 j 广j
二
・
Li
。
I
一 乙
.
。~ d 。_ 【 L
. √ 匕
LJ L -
崮 上
・ 灿。
匕
一 L . 广
(
一 80~ 8 1 15 12 )
山 。
一
乩
I 心
乱上
乱亨
二
。哆 乱 也
0 勘尹
> )
> . L 。勺 5 广. 户 j “ 崮 — . a厂 。 乩 止 。 ; _ ・ I“ 一 a 山 弘 乱 岂 t 匕
乱 。 “ u . ⑤ L d J 心 。
儿 也
L _ 芷 L
u
;
乩J
J
.
匕 忍
。
b uJ J 乩
儿
。 ; 匕
乩 。
_ L
也 . ; 乱j _
。 “乩
.
一 1
。 心 > >.
卢 。
“ 匕 l 乙一 “
l
一
0 童 ∞ j t j6 【 t 1广 二 上 乱 。扣 。 弘 。 』 p 乙 0 j 巩 知。
D 一4 J 一2010 - I
E
_ L ) ; ^
L
L ^ 辛0 ‘二
-
L o
哆 “ 尹 “ 幽 { 乱 j 二 。
。
l, 乩寺 ・ 。 二。 争
乱 扣 乱寺: d J
t L
,。 一 匕 尹 j岫 乱0
一2 1 0 0
j
^每 二
二 . 0
。 a.
。
如
乙 。 L t
a “ . . ① 山
. l
a 上 a 。 I - 免 j ;
L
4 2 j j 7; .
一 85. 10
汕
: 。
啦d “ -
j
乱- 弘。 。 J b。 。 尹 ・务 L L。 “t
L 一 一 ・
, 二 ■ ; d _ 6
。d二 jJJ d b . 也
扣 。 “
一
. ②
止 q
L
r多 也 “ _ j
匕一 匕 。
L _ j — 蛐
18 1 2 7 j
蛐
。
扣 1d J j
. u ; L j 乙 L L 乙 2 1 d 勺 2 7 』 7
( 1 “ ) 曩 4 工 - J ・ J 乱 。 j “
① 马文华:《 新疆教育史稿》 ,新疆教育出版社,2 0 年,第 2 页。 06 l ② 赵云 田:《 清末新政期间新疆 文化教育 的发鼹》 西域研 究》20 年第 2 。 ,《 02 期
7 0
一
4
J 哆r
一
乩
.
乱书
山 乩 J
乱
I
・
. @
。 哆J j
。 匕
.
龇
山
匕
L j
山 山
3 1
乱 J 止
0 匕
心
一一 。 ; 心>: ) 止二 Βιβλιοθήκη “r 哆 , 匕 j
多 j 。
. 匕呼 L 哆 L 。 。 。幽 d L
u
.
b
b l
曲 兮 。 ,一 一
旗
b ∥
J 乩 乩
。 ” : 匕 ・ L
! v
・
, 哆v 匕
t
L o乩 —
参
【 ;乩
・ 1
L
J 眦
1
乱
j
广
“
() 1
幽> >
L
J
多 j
. L J 3 1 d j
—
}
“
“ . @ 勺如
乙兰 .
・ ・— 多 咛 L
30 8
L ^卢 二 L ' b 幽
广 。勺 。 山 哼
Lu ・
曲 1 “ & 4 J
qj I - b
t
bJ
一
。 哆
山。
1
广
L1 o
山 J
d -
一2 3
c “ 山。 。
1 扣.
例
, j j L
乩 “ .
乱 .
心
一母
皇
“ 曲"
扎 乙 d J
’’
一
。参 . a
。 dc ; 三 ,
匕 d( J ‘
16) 77
b
・ 一 乙 “乩 尹 ; 。
.
(
・ j j 乩 — 勺 山 一 “ 心 t I 丫J 户 争 勺 幽 乱 也 “扣 . ① 5 J 互 多 j b 乙 Lt J ( 一79 16) 一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