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f82e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4.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座顺序:在西方,主人会通过座位安排来显示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人两侧或者对面的位置上。
而在中国,主人往往坐在最东方的位置,象征着东方的“吉庆”。
而其他人的座位则根据客人的尊卑和长幼排定。
2. 用餐工具的使用: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和勺子作为餐具。
刀和叉用来切剥食品,勺子用来托物。
而在中国,主要使用筷子作为餐具。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取食物,传统认为筷子与两手都缺一不可,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和谐。
3. 吃饭姿势:在西方,用餐时通常坐在餐椅上,双手放在桌子上。
而在中国,通常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以下。
另外,在西方,交叉双腿也是被接受的。
而在中国,交叉双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4. 餐桌礼仪: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会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切割成小块。
在品尝菜肴时,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夹起来,然后送入嘴里。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是常见的做法。
而夹取食物时应该使用筷尖,而不是筷子的其他部分。
5. 餐前礼仪:在西方,餐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用于交流和饮酒。
主人会为客人倒酒,而客人则会向主人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主人会以热水或茶的方式招待客人,并提供一些开胃小菜。
在中国,主人也会向客人倒酒,客人通常会表示感谢。
6. 餐后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用餐结束后用纸巾擦拭嘴巴和手,并把纸巾放在餐盘上。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使用餐巾擦拭嘴巴和手,然后将餐巾折叠放在餐盘旁。
在西方,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不会再食用,而是留下来作为下一顿的食材。
而在中国,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认为是主人的问题,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提前离开。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座顺序、用餐工具的使用、吃饭姿势、餐桌礼仪、餐前礼仪和餐后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f545c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2.png)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餐桌礼仪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规范和习惯,而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餐桌礼仪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从餐桌礼仪中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用餐时间和顺序: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间相对较早且时间较短,午餐和晚餐之间有较大的时间间隔。
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会更加重视用餐的时间,餐桌上食物的进出也与西方文化不同。
在中国,通常会一道一道地上菜,而在西方国家,通常会所有的菜品一次性上齐。
2.刀叉的使用: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用来辅助进食的工具,刀用于切割食物,叉用于将食物送入口中。
刀和叉都是右手使用的,左手放在餐桌上。
而在东方文化中,餐桌上通常只有叉子和勺子,刀在做菜时使用,用餐时通常不会使用刀。
3.嘴部和手部的使用: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在用餐时,通常会直接用嘴来吃食物,用手拿食物是不礼貌的。
而在东方文化中,用手拿食物是被接受的,尤其是中国人常常会使用筷子来进食。
4.饮品的选择和顺序: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会在用餐之前享用一杯酒或清酒,而东方文化中,酒水的选择和饮用方式就不太一样了。
在中国,白酒是一种重要的饮品,人们通常在用餐时会互相劝酒,喝酒时要举杯敬酒,表达亲近和敬意。
5.面部表情和社交礼仪: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可以面带微笑,交流时也更加直接。
在东方文化中,用餐时通常保持比较庄重的面部表情,交谈时更加注重礼节。
6.残羹剩饭和桌上礼仪:在西方文化中,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通常不会把剩下的食物带回家,而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中国文化中,把剩下的食物带回家是被接受的,甚至被视为节约和珍惜食物的表现。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在餐桌礼仪上有许多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效率和个人的空间,因此用餐时间相对较短,嘴部和手部的使用也更加注重卫生。
而东方文化注重社会关系和礼节,因此用餐时间相对较长,人们用手拿食物是被接受的,交流时也更加注重礼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惯的差异,也丰富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e825a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7.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也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文将从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一、用餐姿势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用餐姿势有较大的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通常习惯于坐在餐桌前,脚踏在地上,身体保持直立。
同时,双手应该放在桌上,但不需要使用刀叉等餐具。
这种姿势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传统的绅士风度。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的姿势较为随意,人们可以斜靠在椅背上,或者将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相对比较放松。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体的独立,这种用餐姿势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二、餐具使用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餐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使用筷子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人会用筷子夹取食物,并将食物送入口中。
同时,使用叉子、勺子等西方餐具的情况并不多见。
而在西方社会,使用刀叉等餐具是必不可少的。
在用餐过程中,使用刀子切割食物,用叉子将食物送入口中。
西方人注重洁净、整齐和讲究服务,使用餐具的方式体现了他们注重的价值观。
三、交流方式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交流方式也呈现出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会不时地互道“请慢用”、“好吃吗”等礼貌性的问候。
此外,家庭聚餐时经常以围炉形式进行,家人间可以互相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过程中通常会保持较为安静。
人们会专注于食物的品味,较少言谈。
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的敬重,以及对用餐环境的重视。
四、就座次序在中国的宴会上,座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尤其在正式的场合中更是如此。
主宾通常会被安排在宴会桌的中央位置,表示尊崇。
其他的客人则会根据年龄和地位来确定座位。
且与主人相对坐,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在西方文化中,座次的安排较为随意,没有太多的限制和规定。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不需要拘束和担心座位的问题。
这种形式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平等和自由。
总结起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和就座次序等方面。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312ae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c.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1、历史起源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
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3、餐具使用和摆放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在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而筷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木头和竹子。
而刀叉的起源与欧洲古代的游牧民有关,他们随身带刀,往往遇到猎物,用刀子割下来,烧熟了,用刀子分着吃。
大约到15世纪前后,为了改变进餐姿势,才慢慢开始使用叉子。
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念。
在中国,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体现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而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ca82f9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4.png)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中西餐礼仪的差异餐桌礼仪对你我都非常重要,它在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西餐礼仪的差异,欢迎查看。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一、基本差别1、入座的位置中国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2、上菜顺序中国①汤②主食③餐酒④水果西方①菜和汤②水果③餐酒④主食⑤甜点和咖啡3、餐具中国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西方刀、叉、匙、盘、杯等,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
公用刀叉的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
匙又分汤匙,茶匙等。
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4、表示停餐方法中国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
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
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
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二、用餐的细节1、衣着中国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得隆重一些。
西方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即使再昂贵的也不能)2、入座的方法中国人们入座时并没有西方那么讲究,大多是按自己的意愿而入座的。
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全文5篇]
![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555c5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b.png)
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全文5篇]第一篇: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中华料理以口味多变、花样繁多闻名,不同的菜系有不同的吃法,由此延伸出不同的餐桌礼仪。
西方饮食虽不如中华料理丰富,但也味道独特,别具一格。
由饮食文化而延伸出餐桌礼仪,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随着国际交往次数的增加,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国的餐桌礼仪,以便更好地与国外友人交流交往。
餐桌礼仪,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
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
他国餐桌礼仪以西方为主要代表,在此就中西餐礼仪展开讨论。
中国的餐桌礼仪归纳为以下加点:一、用餐前衣着礼仪:不同的宴会要求的着装不同。
如果只是普通的聚餐便可穿着随便一些,身着T恤、牛仔裤即可。
但如果是商业宴会就应穿着隆重,赴宴着装大方得体。
赴宴时,男士应穿西服打领带,女士应着套装或礼服。
女性参加宴会,不宜穿裤子,也不宜穿短裙,以过膝的裙子为好。
商业宴会无论规模大小,如果不是特别标明可穿便服前往的,一定要穿上礼服以示你的重视。
二、入座的礼仪:座位有长有主次之分,长者坐中,辈分依次排开。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中餐的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一)桌次排序1、如果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又可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
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35cb20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7.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吧!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1.座次安排:中国的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
入座的时侯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
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其座次借西方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在西方的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则,男主宾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边,而女主宾则在男主宾的右边,其他的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入座。
2.上菜顺序:中餐的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凉菜、饮料或酒,然后是热菜、主食和汤,最后是水果和甜点。
而西方的上菜程序通常是:冷菜、海鲜、主菜、甜点、咖啡和水果。
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和开胃酒并用。
3.餐具: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
4.餐巾:中餐在正式用餐前,服务员会为每人递上一·9·块热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完手之后,应放回原来的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在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用来擦嘴,千万不能用来擦汗、抹脸。
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要么放在盘子的旁边。
5.停菜方法:在中餐结束时,筷子应整齐地放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客人们都放下筷子以后,主人示意离席后方可以离开,不能自己吃完了放下筷子就走,这样做是很没礼貌的表现。
而在西餐结束的时候,要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地放在盘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盘子内以便于服务员收拾。
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27ac72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d.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礼仪。
在中西方文化中,餐桌礼仪各不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流时需要对不同的餐桌礼仪加以了解和注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1. 就座和用餐在中西方文化中,就座和用餐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一般会选择座位,而在西方文化中,主人会在餐桌上分配座位。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等到主人坐下后再就座。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以在主人就座前先就座。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吃饭时通常用筷子,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用刀叉。
2. 用餐礼仪中西方文化在用餐礼仪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不会直接用手拿食物,而是使用筷子。
此外,在用餐时,中国文化中不讲究旁边是否有孩子,都应该使用筷子。
而在西方文化中,刀叉是用来吃饭的常用工具。
西方人也注重用餐的速度,会比较快地用完餐并离开餐桌。
3. 餐桌礼节在中西方文化中,餐桌礼节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不会大声喧哗或沿着餐桌走动。
此外,在用餐时,人们通常不会吹蜡烛或者将刀叉插在碗里。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会注意用餐时的言谈举止,不会随意涂抹餐巾或使用手机。
在中西方文化中,餐桌礼物也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带一些礼品去探访亲友,这些礼品通常是日常生活用品或食品。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带上一束花、一瓶酒或其他礼物去赴宴。
总之,中西方文化的餐桌礼仪存在差异,每一种礼仪的背后都蕴藏着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加深对不同文化中的餐桌礼仪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素质。
浅谈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浅谈中西餐桌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26754046bd97f192279e988.png)
浅谈中西餐桌礼仪差异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很多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浅谈中西餐桌礼仪差异,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
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
当我们进入21世纪,就要不可避免的参与跨国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
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风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们通过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能提高外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语言的了解,以便交际。
1、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座位安排、餐具、进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生产模式与文化取向。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经验。
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同时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能有效避免失礼于人。
1.1就餐气氛的差异西方人的饮食讲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
西方人一上餐桌就会静静的享受自己的盘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会用小盘分好,各自食用。
进餐时与客人交谈的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即使有人与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
而中国人则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会滔滔不绝,互相夹菜,互相劝酒,以显出彼此的热情与关心。
这种闹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内心的愉悦,温馨和睦,一团和气。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就从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异。
1.2座位排序的差异中西方人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
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两边为偏座。
通常是让年长者、位高权重者或主宾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与上座相对,其余客人则按重要程度做偏座。
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所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作为了排座的标准。
总之,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_礼仪知识_
![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_礼仪知识_](https://img.taocdn.com/s3/m/a0be1d2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9.png)
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天南地北,自古中西方就有不同,那么你们知道中西方饮食礼仪有什么差异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1出席时间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往往很难做到准时到达;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要求准时或提前5分钟到达,迟到会被视为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2 用餐氛围中国人都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崇尚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实行分餐制,可以与左右客人轻声交谈,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3席位安排中式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厅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依室内装饰所体现出的突出位置设定尊位;西式宴请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男女间隔而座,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西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
4餐具使用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
5进餐礼仪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追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
6表示停餐方法中方宴会中结束用餐,可以把筷子横搁在碟子上;在西方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西餐礼仪出自古代宫廷,其程式化的规定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用餐者严格约束个人举止,力求使之高雅动人。
自由、平等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特点。
在西餐中,饮食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自由的表现,每个人自主决定食物的种类、分量,分餐适用,丰俭由己,在大多的场合实行“AA”制。
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大家平等自由地坐在一起享受食物,随便自由。
独立、卫生与中式的圆桌共餐不同,西方用餐习惯于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
西餐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客气和独立,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卫生。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aca58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b.png)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源自于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中西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首先,坐姿和动作方面的差异是中西餐桌礼仪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我们习惯于直立坐,在进餐时会保持端正的姿势。
手通常放在桌面上,但不要用肘部放在桌面上,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而在西方,进餐时更注重自由和放松的氛围。
他们常常交叉双腿,双手不一定要放在桌面上,可以置于膝盖上或者伸展在餐巾上。
此外,西方人在进餐时更灵活自如地使用刀叉等餐具,而中国人则更习惯于使用筷子。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人讲究的是庄重和肃静,而西方人则更注重舒适和自由。
其次,在餐桌上的社交礼仪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使用餐筷或者餐勺从共享的盘中夹食物,然后放在自己的碗或盘中。
这种行为代表着分享和尊重,也是团结和社交的象征。
而在西方,每个人有自己的餐盘,他们通常不会用自己的餐具夹取其他人的食物。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隐私,不太喜欢与他人共享食物。
再次,餐具使用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餐具,而西方人则使用刀叉等餐具。
刀叉的使用要求更加规范和有序,西方人在进餐时会根据菜品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餐具。
而在中国,我们使用筷子的灵活程度更高,可以吃到更小的食物,如米饭和豆子等。
此外,西方人使用餐刀时要将刀放在右手,切割食物时需要手指抵住刀柄。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时通常会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筷子,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筷子的前端。
最后,餐桌上的礼节和用餐顺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有主菜和配菜之分,先吃主菜后吃配菜。
而在西餐中,通常会有多道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食用,先从前菜开始,再到汤、主菜和甜点。
此外,在西方,进餐时不常见咀嚼声和大声喧哗,他们更注重文雅和安静地享受用餐的过程。
而在中国,进餐时不经常讲话被视为不热情,咀嚼声也被认为是食物美味的象征。
综上所述,中西餐桌礼仪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下对于礼仪、社交和个人空间的不同看法和价值观。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9fd88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6.png)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中西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它们在餐桌上的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餐注重的是尊重和家庭的温馨感,而西餐则更注重礼貌和尊重餐厅的规则。
以下是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一、坐席方式中餐餐桌上多采用圆桌,是因为圆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而在西餐中,餐桌则多为长方形。
在中餐中,人们通常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饭后享用点心、水果等等。
而在西餐中,人们要按照主人的指示坐下,餐桌中心应该留出空间来方便服务员上餐具。
另外,西餐中使用餐巾来保持用户干净,而中餐则是选用纸巾或方巾,坐在垫子上及时擦拭嘴边。
二、餐具的使用中餐中倡导共享,通常是一大盘子上配以几个小碟,如葱花、酱油、豆腐等等,客人们轮流吃。
而在西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具,每个餐具安放的位置都有固定的顺序。
不同的西餐服务商会有不同的布置方式,但常见的安排方式是从外到里,逐层摆放餐具,同时每个餐具的用途都被清晰地标明,方便客人使用。
三、吃饭的步骤在中餐中,吃饭通常是一种轻松而有趣的体验,主人会为客人们端上丰富多彩的菜品。
人们在分享食物时会聊天儿、笑声不断,餐厅通常会钟爱“韵味”强的室内布局。
而在西餐中,人们的吃饭方式通常会比较正式。
人们要注意正式的礼节,像用餐时应该什么时候、怎样使用餐巾,什么食物用什么餐具等等。
同样的,人们在西餐中也要享受食物、但注意尊重,不提出太多个人的首选和不喜欢。
四、付账和离开在中餐中,通常由排位最高的那个客人付账。
在支付账单时,可以在被迫不悦的情况下“敬一杯”,称为“客气红拍”,表示感谢。
在西餐中,服务员通常会在客人取得最后一口饭或喝完餐酒时清除餐盘和酒杯,等待客人的离开。
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付账,可以问问客户端的主人。
总的来说,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主要体现在餐具的使用、用餐的步骤和付账的方式上。
但不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有一些基本的社交礼节,比如不嘬嘴吃东西、说话前先咀嚼、感谢主人、不随意提出兴趣和嗜好等等。
礼仪的实现能够增加美食的味道,提高用餐的氛围,让用餐体验更加丰富深刻。
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370f7b7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9.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餐使用筷子,西餐使用刀、叉,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的差异。
在使用餐具时中西方均有不同的规范。
吃中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
吃西餐时,如手里拿着刀叉切勿指手画脚。
说话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子上才合乎礼仪。
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
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捡拾。
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
中国人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西方人请客时,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的差异。
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
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
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
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静静地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
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
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
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
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
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
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多多包涵”之类的话。
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分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
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102166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e.png)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中西餐桌礼仪差异餐桌礼仪体现一个国家风俗文化内涵。
通过比较我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能够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各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西餐桌礼仪差异,欢迎大家查看。
1、席位安排礼仪(1)中餐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座位的设置十分讲究。
《礼记》中讲“天地位焉”,意为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不容紊乱。
在我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
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重要的客人时,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是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买单的人坐,这样买单时进出就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
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男性往往与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
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宴会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晚宴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之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
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
以右为尊,左为次。
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若家庭宴请,男女主人都应始终陪同。
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
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d9214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2.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餐具使用:中式餐桌以筷子为主,而西式餐桌使用刀、叉、勺等餐具。
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不要将筷子直接插在饭中间,也不要将筷子向他人伸出。
而在西餐中,刀叉的摆放和用法有严格规定,叉子用来吃固体食物,刀子用来切割食物,勺子用来喝汤或吃甜品。
2. 用餐姿态:中式餐桌礼仪要求用餐者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要趴在餐桌上。
在西餐中,用餐者需要保持优雅的姿态,背部挺直,两脚交叉。
3. 宴会礼仪:在宴会上,中式餐桌往往注重热闹氛围,大家相互敬酒、夹菜、交谈,氛围较为活跃。
而西式宴会则较为安静,用餐者专注于自己的食物和同桌的交谈,避免大声喧哗。
4. 进餐顺序:中式餐桌的菜品通常是按照冷菜、热菜、汤、主食、甜品的顺序上桌。
而在西餐中,一般是先上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汤、甜品和咖啡。
5. 喝酒礼仪:在中国餐桌上,喝酒时常常有相互敬酒的习惯,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劝酒现象。
而在西餐中,喝酒时要注意酒杯的摆放,并与对方碰杯表示敬意。
6. 餐巾使用:在正式的西餐场合,女主人拿起餐巾时,其他用餐者也应该拿起餐巾,放在膝盖上。
而在中式餐桌上,餐巾的使用较为随意,有些人会将餐巾放在桌子上,有些人会放在大腿上。
7. 食物搭配:中式餐桌注重食材的多样性,一道菜中可能包含多种食材,而且口味丰富。
而西餐更注重食物之间的搭配,每道菜一般只有一个主食材,搭配相应的佐料和调料。
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中更好地遵循礼仪规范,避免失礼。
在实际用餐过程中,我们还应尊重对方的习俗和文化,尽量做到入乡随俗。
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
![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d10f6d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3.png)
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一、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不同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
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入座座次不同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三)餐具不同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四)着装要求不同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西餐礼仪主要是指欧美地区的用餐礼仪,虽然各个国家之间对于细节的要求不同,但是西餐礼仪总体上讲是以欧洲大陆的西餐礼仪为主流,尤其以法国西餐礼仪为代表。
西方人在餐桌上所形成的这套规范礼仪,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要经过后天的了解和训练。
作为“外国人”的我们,要真正地做到“入乡随俗”就必须先对西餐礼仪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了解,并不断地强化训练,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也都可以变成“绅士”和“淑女”。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e59a9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8.png)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餐桌礼仪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实践也存在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餐姿势和顺序在中餐文化中,人们一般习惯坐着吃饭,桌子是固定的,食物摆在中央,大家一起共享。
在用餐时,人们使用筷子进行取食,通常不用刀叉。
吃饭时,人们会将碗提在手上,直接用筷子夹取食物放入口中。
而在西餐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刀叉进行用餐。
坐餐时,人们会先将餐巾铺在膝上,然后按照顺序使用刀叉,从外侧的餐具开始使用,食物的取用也是逐一完成的。
用餐时,人们将刀放在右手,叉放在左手,一边切割食物,一边用叉子夹取食物放入口中。
二、食物的摆放和搭配在中餐文化中,食物的摆放讲究五颜六色、五味丰富的原则,追求色、香、味俱全,以激发人们食欲。
通常,中餐的菜肴会一起上桌,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取食。
另外,中国餐桌上的主食一般是米饭或者面食,而副食品是以蔬菜、肉类为主。
在西餐文化中,食物的摆放强调简洁,要求根据食材的搭配和烹饪风格进行排列组合。
西餐通常分为几个独立的课程,按照前菜、主菜、甜点等顺序上桌,每道菜肴有特定的食用顺序。
此外,西餐的主食通常是面包,副食品则以肉类为主。
三、餐桌礼仪的行为规范在中餐文化中,人们在餐桌上习惯直接用筷子夹取食物,吃面条时也会发出声音,这被认为是对食物的赞美和表达喜悦的方式。
此外,中国人还习惯品味和分享餐桌上的美食,往往会把美味的食物推荐给旁边的人。
在西餐文化中,人们通过使用刀叉进行优雅的用餐,尽量不发出声音和嚼口香糖的行为,以避免给他人带来不适。
西方人还注重用餐时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不会搭讪或与他人分享食物。
四、用餐场合和礼仪要求中餐文化中,餐桌常作为聚会、宴请的场合,人们习惯在餐桌上进行交流、合作或庆祝,表达彼此的关心和尊重。
在宴席中,宾主尊卑有序,饮酒时还有一定的酒令和礼仪规范。
而在西餐文化中,用餐场合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私人空间的保护,对于一些正式的宴会和商务饭局,可能存在更为严格的礼仪要求,如正式的座位安排、餐具的使用方式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方式。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585327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3.png)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是很多的。
不少⼈在吃西餐时,都会担⼼“失礼”。
其实,所谓餐桌礼仪是为了让餐膳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得以顺利流畅地进⾏的实⽤守则。
下⾯是店铺给⼤家搜集整理的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 1:⼊座的位置。
中国⼀般是客齐后导客⼊席,以左为上,视为⾸席,相对⾸座为⼆座,⾸座之下有三座,⼆座之下为四座。
在西⽅,⼀般说来,⾯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主⼈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的座位。
⼥主⼈右⼿边的座位是第⼀主宾席,⼀般是位先⽣,男主⼈右边的座位是第⼆主宾席,⼀般是主宾的夫⼈。
⼥主⼈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2:上菜的顺序。
在中国第⼀道菜是汤,紧接着是主⾷辟如⼲饭,再则是餐酒最后⼀道菜是⽔果⽤来促进消化;在西⽅国家⾥上菜顺序⼀般是菜和汤、⽔果、餐酒、主⾷最后是甜点和咖啡。
3:餐具上的不同。
在中国餐具较简单⼀般只有杯⼦、盘⼦、碗、碟⼦、筷⼦、匙羹等⼏种,⽽西⽅分有⼑叉匙杯盘等,⼑叉⼜会细分成很多种。
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有⼩碟,⽔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4:表⽰停餐⽅法的不同。
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直搁在碟⼦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横搁在碟⼦上,那是表⽰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在西⽅略事休息时,⼑叉的摆法不同意思不同,⼑叉以⼋字形状摆在盘⼦中央意味着要略作休息;若⼑叉突出到盘⼦外⾯,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叉是失礼举动。
⽤餐后,将⼑叉摆成四点钟⽅向即可。
除了以上四点酒店餐桌礼仪的基本差别外当然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如:在⾐着⽅⾯,在中国,⼈们在餐馆⽤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些,即使是t恤、⽜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穿得隆重⼀些。
但在西⽅去⾼档的餐厅,男⼠要穿着整洁的上⾐和⽪鞋;⼥⼠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必须打领带。
不可穿休闲服到餐馆⾥⽤餐。
中西⽅餐桌礼仪⽂化 ⼀、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和餐桌上的谈话,⼤概要⽐对饮⾷要更感兴趣。
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db4f8ede376baf1ffd4fad6c.png)
If you want to live an ordinary life, you will encounter ordinary setback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
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以防止失礼于人。
下面为你讲解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希望能帮到你!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餐使用筷子,西餐使用刀、叉,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的差异。
在使用餐具时中西方均有不同的规范。
吃中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
吃西餐时,如手里拿着刀叉切勿指手画脚。
说话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子上才合乎礼仪。
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
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捡拾。
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
中国人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西方人请客时,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的差异。
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
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
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
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静静地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
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
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
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
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有哪些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f2784a5da38376baf1faeb5.png)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有哪些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习惯、生活方式而产生距离,如何样才能尽量幸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
下面是整理的中西餐桌礼仪差异,欢迎来参考!一、招呼语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但是对西方人来讲,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咨询话理解成为一种“盘咨询”,感到对方在询咨询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这种咨询候他们只讲一声“hello”或按时刻来分,讲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能够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咨询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
如英国人见面讲:“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阻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
第二,谈近况。
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能够讲:“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讲:“认识你非常快乐”之类的客套话。
二、称谓的差异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热的人之间才能够“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西方在称谓上大概“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
[中華]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能够直截了当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能够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能够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明白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
关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李老师”、“陈师傅”,有时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黄局长”、“王经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
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
当我们进入21世纪,就要不可避免的参与跨国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
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风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们通过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能提高外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语言的了解,以便交际。
1、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座位安排、餐具、进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生产模式与文化取向。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经验。
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同时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能有效避免失礼于人。
1.1就餐气氛的差异
西方人的饮食讲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
西方人一上餐桌就会静静的享受自己的盘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会用小盘分好,各自食用。
进餐时与客人交谈的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即使有人与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
而中国人则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会滔滔不绝,互相夹菜,互相劝酒,以显出彼此的热情与关心。
这种闹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内心的愉悦,温馨和睦,一团和气。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就从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异。
1.2座位排序的差异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
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两边为偏座。
通常是让年长者、位高权重者或主宾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与上座相对,其余客人则按重要程度做偏座。
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所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作为了排座的标准。
总之,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正相反,右为尊,左为次。
西方餐桌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两端,客人位于两旁。
以男女主人的右手为上,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在安排上将尊重女性、女士优先作为排座标准。
1.3餐具的差异
西方人用餐习惯使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
这两种不同的餐具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
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乐于冒险。
在他们看来,食物是人们暴力之下的产物,金属的刀叉代表着一种进攻,一种强硬。
同时,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独立,强调个性的尊重与平等。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用餐时只有把两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运用自如,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精神。
筷子带来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国人牢固的家庭观念。
在使用餐具时中西都有不同的规范。
比如中餐进餐时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中。
西餐中使用刀叉时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进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用餐。
用餐结束后,将叉子背面向上,刀刃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中。
1.4进餐礼仪的差异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对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进餐的过程。
不但要衣着整齐,坐姿端正,还应轻言细语,耳边通常还伴随着柔美的音乐。
在进餐过程中,人们不允许在喝汤时发出声响,不允许吸烟和劝酒。
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不能将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台布上,应该放在盘子的一角。
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入席后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开始动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
新菜上来的时候,客人们也会相互夹菜,以示关心。
1.5餐桌上离席的礼仪
西方人用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来你要先跟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离席出去听电话。
用餐结束时,人们首先将腿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放回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
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客人才能离开,告别时还要向主人致谢,更为正式的,回家后还可再以电话或致谢卡致谢。
吃中餐时,接听电话虽然也是不礼貌的表现,但是中国人对此细节并不太在意,手机响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
用餐结束后会等主人来宣布结束,感谢宾客们前来用餐。
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其它客人才慢慢离开。
2、结论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
我们只有多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机的融合,才能真正适应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这对我国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发展已经国际地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