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突破试题(6)(考生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突破试题(6)
(考生版)
试卷题量:26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SPw7s4k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性活动
C、个人活动
D、团队活动
2、某班开展了以“流动的花朵”为主题的朗诵比赛,来呼吁大家关注流动儿童。

这种班级活动的类型属于( )班级活动。

A、学习提高类
B、个性发展类
C、社会适应类
D、精神引领类
3、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4、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

A、量化指标
B、常模参照
C、学业测验
D、教学目标
5、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

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6、下列不属于预防中暑措施的是( )。

A、适当调节作息时间,延长午睡时间
B、避免在高温下做剧烈运动,如需锻炼要戴白色凉帽,穿浅色、透气性好的薄衣
C、夏天锻炼应准备充足的清凉消暑饮料
D、在高温下剧烈运动前,多饮用清凉饮料
7、皮亚杰认为,(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7
B、8
C、9
D、10
8、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

他所担心的是( )概念反映的内容。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9、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手段或方式。

下列不属于教学方法的是( )。

A、实验法
B、灌输法
C、谈话法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D、练习法
10、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资源属于( )资源。

A、信息技术
B、环境和工具
C、社会教育
D、生成性
1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独立性
B、自觉性
C、发展性
D、创造性
12、( )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建立和培养班集体的基础和条件。

A、班级
B、年级
C、学生
D、班委会
13、教学与教育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相互联系
B、相互区别
C、教育包括教学
D、教学包括教育
14、( )是统领整个班级活动的灵魂,所以在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需格外重视。

A、活动资源
B、活动主题
C、活动计划
D、活动材料
15、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的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16、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指( )。

A、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知识、智力、能力
D、知识、智力、情感
17、学校德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其功能包括评定、诊断、( )等。

A、协商
B、指导
C、预测
D、治疗
18、“孟母三迁”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践锻炼法
D、自我修养法
19、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

A、交往
B、学习
C、德育
D、认识
20、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
二、简答题
2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22、简述先行组织者技术。

23、简述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三、材料分析题
24、请阅读下列课堂实录片段,并按要求作答。

孙老师在二(1)班上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设计了两项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
(1)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想一想,明天上课时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对孙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

(2)谈谈“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

25、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问题: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试分析两教法并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
26、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tan)色的了。

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ying)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xiong)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miao)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mu)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hu)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火烧云》的写作特点。

2.如果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其中,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2、【答案】D
【解析】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这属于精神引领类班级活动。

3、【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属于相对评价,而为相对评价进行的测验属于常模参照测验,比如你在一个特定团体中的考试成绩为80分,假设这个团体的平均分为80分,说明你处在中等水平,而如果这个团体的平均分在60分,则说明你的成绩在上游水平。

团体测验中既有绝对评价,也包含相对评价。

故排除。

4、【答案】D
【解析】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最终是否得到落实。

ABC三个选项并不能作为评价依据,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老师会以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这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有关,而评价的依据应是学生的掌握目标。

只要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点即可,不需要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5、【答案】B
【解析】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给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比如教授“百分数的认识”时.往往通过分数导入百分数。

6、【答案】D
【解析】预防中暑的措施主要有:适当调节作息时间,延长午睡时间;避免在高温下做剧烈运动,如需锻炼要戴白色凉帽,穿浅色、透气性好的薄衣;夏天锻炼应准备充足的清凉消暑饮料。

若在锻炼中发现学生有中暑现象,应立即中止锻炼,到阴凉通风处体息。

7、【答案】D
【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即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故选D。

8、【答案】A
【解析】(1)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2)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3)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4)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差距。

题干中,戴老师担心两次测验的分数不同,针对的是测验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故选A。

9、【答案】B
【解析】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小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因此选项ACD都正确,而B项灌输法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学方法,此题正确答案是B。

10、【答案】D
【解析】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

11、【答案】D
【解析】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

独立性、自觉性、发展性均不符合,故选D。

12、【答案】C
【解析】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

13、【答案】D
【解析】教学与教育二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除教学之外还包括其他活动。

因此D项不正确。

14、【答案】B
【解析】主题是统领整个活动的灵魂,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影响着活动内容的确定和活动形式的选择。

一切准备工作也都是为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主题服务的。

15、【答案】C
【解析】学生道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学生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发展需要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推动。

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

题干中学生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正是缺乏道德意志的自制力。

16、【答案】B
【解析】略。

17、【答案】B
【解析】略。

18、【答案】B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19、【答案】A
【解析】略。

20、【答案】B
【解析】范例教学法提出者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

二、简答题
21、【答案】
【解析】(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

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因素。

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动机是促使个体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

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解决问题的进程。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

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定势使解决问题的思维刻板化。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原型。

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5)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

紧张、烦躁、悲伤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的积极情绪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2、【答案】
【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也就是说,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

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例如:在学习“钢”的概念之前呈现“金属”和“合金”的概念。

23、【答案】
【解析】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1)注意。

注意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如果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重要特征不予注意,或无正确的知觉,就无法进行学习。

(2)保持。

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

(3)再现。

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做出正确的反应。

(4)动机。

再现示范行为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
【解析】(1)孙老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孙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部分明确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相关研究表明: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主要表现在家庭作业繁重。

如何把孩子们从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减负的关键。

我认为家庭作业不是该不该留,而是该怎样留的问题。

家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大呼声。

教师必须转变过去常规性家庭作业的思维,让家庭作业变得更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作业要有差异性;作业要有多样性;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要有实践性;作业要有探究性;作业要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有自主性;作业要有合作性。

家庭作业要新颖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家庭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减负增效。

25、【答案】
【解析】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教师的设计是不断激活学生“内存”的过程。

建构主义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

很明显,B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了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而这些都是A教师的教学设计所缺乏的。

四、教学设计题
26、【答案】
【解析】1.本文抓住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来描写火烧云的美丽,并且在描写时按照“出现一样子一变化”的顺序来写,形象逼真、条理清楚。

描述中,作者还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对事物的静态的和动态的描写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2.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依据中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拟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火烧云的美丽,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领悟作者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3.教学过程
(1)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
教师课件呈现美丽的火烧云图片与问题。

①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一边自由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对火烧云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2)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①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②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

A.指导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变化快的。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B.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色彩变化美。

③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

指导学生品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的特点。

然后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形状多,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

接着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表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

最后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④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3)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形状之美。

①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把曾看见过的美丽景色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

②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说使学生懂得只有像本文作者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引导学生重视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