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阅读 讲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阅读讲方法
2008年,浙江省高中生物课程采用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生物学》教材。
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编排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大班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对全体学生进行一般的、共性的问题讲解和指导,不能解决个性化的问题。
然而,当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材时,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解惑和重构
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主渠道。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要发挥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有阅读的兴趣,有“读”书的习惯,重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和有创意的阅读,注重专业术语的积累等。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要从每一节课出发,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高中生物教材。
1.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
相应的提高。
在阅读教材后,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学生听课就有更强的目的性,并能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学习。
在课堂上阅读教材,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阅读。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本,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反复精读教材的概念,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区别相关的概念
在生物学教材中,有些概念比较接近,容易混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教材多读几遍,再对比分析概念的关键词,总结概念间的相同点,区分不同点。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认真体会概念的实质。
当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区分和构建概念的活动中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深刻的。
反复精读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回顾,而且要分析教材中隐含的信息,找出相关的概念,进行对比和区分。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概念,找出概念的关键点,并作上相应的记号,简化知识的结构,增加知识的容量。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精读教材的概念,准确地构建完整的概念图,使生物学零散的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便于今后的复习。
3.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和课外读的内容,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中的小资料和课外读的内容往往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与拓展。
例如,遗传学中的第三大定律——连锁和互换定律,
就是以课外读的形式呈现。
这个定律很重要,但由于该定律不容易被理解,因此不作为高中生要求掌握的内容。
但是,只有学习了这个定律才能完整地理解遗传学的三大定律。
又如,青霉素可以杀菌,但为什么可以杀菌呢?在教材的小资料中明确指出了它的作用原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对于这两部分内容,教师可有选择地挑选比较难的材料,指导学生课堂重点阅读。
如遗传学中的连锁和互换定律,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着画出遗传图解,学生阅读和画的过程就是理解这个规律的实质的过程。
而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课后阅读,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的小资料和课外读的内容,不属于教学大纲的内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只要求简单了解,并不要求理解。
但是,通过阅读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生物学的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掌握生物学规律,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4.课后通读教材,使所学的知识具有连贯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重介绍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往往一带而过,但这些小的知识点极有可能成为考点。
因此,学生不能忽略这些内容。
由于课堂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学习,所以学生要在课后仔细地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方能掌握这些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提纲,在学生通读教材后,让学生完善提纲的内容,使知识点丰富起来。
在提纲的完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挖
掘教材的知识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把握住教材的主要思路。
二、以科学的、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阅读高中生物学课本
1.教师指导学生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理解生物学的发展史
教材中的生物学史,呈现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错误的结论。
一些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实验的进一步分析验证,现在被认为是错误的。
因此,学生在阅读该类内容时,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说明。
如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认为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又发现了少数特殊的酶是rna,因而酶的概念被重新定义。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疑问:rna为什么可以成为酶呢?这时,教师补充该部分的内容背景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酶的本质——酶是一种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或rna。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完整的概念。
因此,用与时俱进的观点学习教材中的科学史,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
当自己的观点与现有的概念发生冲突时,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现有的观点是否正确。
让学生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生物学知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
2.通过阅读高中生物学课本中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和总结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2010年浙江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备以下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
果进行解释、分析与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不仅要知道实验的现象,还要归纳总结出实验的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结果,更应该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掌握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因此,掌握学习方法比获得知识更加重要。
如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这种方法,但是把该方法渗透到孟德尔的两个遗传实验中。
因此,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阅读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还要进一步思考,从中提炼出科学方法的一般步骤,实现思想上的升华。
这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完成这个过程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
3.教师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优化个人生物学科知识结构
教材编排时,尊重科学的发展过程。
在发展史上,先是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再发现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学生按照这种顺序学习,掌握遗传定律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提出这两个定律的不容易,理解为何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遗忘了35年后才被科学家肯定和推广。
这也说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不能太急功近利”这一不争的事实。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学生在克服困难
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在学习减数分裂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遗传规律的实质。
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可以顺着教材读,也可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后再读。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的知识,将所学的内容系统化。
三、当生活实践与所学内容发生冲突时重读教材,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学生在这课堂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两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要重读教材,理解教材中所阐述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1.将生活实际和教材相结合,切实把握所学观点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当生活实践和所学知识相违背时,学生需要重读教材,思考教材中的观点是否正确。
如:“当某人发热38.3℃时,给他盖上厚被子,让他出一身汗,热度就会退下来!这种传统做法是科学的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需要重新阅读教材中“人的体温调节和稳态”的内容。
经过阅读分析得知:人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人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保持体温相对稳定。
然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3℃时,说明稳
态已经遭到破坏。
综上所述,以上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正确的做法是给他进行物理降温,使他恢复正常体温。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现实中的例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
2.多读课本,多说多写,用正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用生物学术语描述生物学现象,这就需要学生多读教材,并多说多写,才能使自己的表达逐步完善。
如“酶死了”,这是学生常犯的一种错误。
酶是一种物质,不能用“死”来表达,正确的描述是“酶失去活性”。
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生物学术语表达的训练,多阅读课本,多用教材中的术语,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把握概念的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多阅读教材,多看书本的内容,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阅读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内涵,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优化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责任编辑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