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微生物世界
1.1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节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列你文的虎启克示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 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 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 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 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 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 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
试一试:1、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 2、转换遮光器上的不同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三、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 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 光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 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 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
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 看,同时逆时针方 向转动粗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长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 螺旋,使看到的物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 简单、大多是一个单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 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 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 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 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 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 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像更加清晰
1、把玻片放在物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 2、玻片上、下、左、右移动,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
四、整理与存放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 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 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 4、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5、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才可以看清楚。 • 二、选择题。 • 1、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 •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 2、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 •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 3、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微生物概念及其特性
绪论
1.2.2 微生物学的形成 1.2.2.1 微生物形态学期 微生物形态观察是从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ck 1632-1732)发明的显微镜开始的,它是世界上 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的显微镜在当时被认为 是最精巧、最优良的单式显微镜,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 的显微镜,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而且还把观察结 果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其中有详细的描述,并配有准确的 插图。1695年,安东列文虎克把自己积累的大量结果汇集 在《安东列文虎克所发现的自然界秘密》一书里。他的发 现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 这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绪论
1.1.4.1 代谢活力强 微生物体积虽小,但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如大肠杆菌的 比表面积可达30万。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 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从单 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倍到几万 倍。如在适宜环境下,大肠杆菌每小时可消耗的糖类相当于 其自身重量的2000倍。以同等体积计,一个细菌在1h内所消 耗的糖即可相当于人在500年时间内所消耗的粮食。 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 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的 发挥“活的化工厂”的作用。
绪论
1.2 微生物的形成与发展
1.2.1 微生物形成前的历史 具今8000年前至公元1676年间,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的 个体,却自发地与微生物打交道。公元前3000前埃及人就食 用牛奶、黄油和奶酪;犹太人从死海中获得的盐来保存各种 食物;中国人用盐腌保藏鱼及食品。公元前3500年有葡萄酒 的酿造。约2000前年中国就有食醋的生产,约1500年开始酿 制酱和酱油。
微生物最全资料整理
第1章绪论1.1 微生物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微生物术语的提出:1878年法国外科医生西帝劳特最先提出的。
主要特征: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旺盛、代谢途径多;生长繁殖迅速;易发生变异。
定义: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简单或无细胞结构,一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了解其形态或结构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比表面积大也是一个重要特征微生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称比表面积。
1.2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二界(1753年林奈)动物和植物界三界(1860年海克尔)动物、植物和原生生物界四界(1957年卡普兰德)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界五界(1969年魏塔克)动物、植物、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六界(1977年我国学者)动物、植物、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和病毒界三域(1978年伍兹)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界1978年,美国Woese C.R.等对大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进行16S和18SrRNA的寡核苷酸,并比较其同源性,提出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
真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化石,直径:10nm1.3 微生物学及其分定义: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活动、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学、免疫学等内容。
1.4 微生物学发展史推测阶段:早期的酿酒、酿醋和酱油等都是不自觉地运用着微生物。
古罗马医生(16世纪)认为疾病是由肉眼看不到的生物引起的,但当时未受到重视;我国明末医生吴又可(1641年)认为疾病可能由看不见的“戾气”引起的,传播途径为口和鼻。
微生物发现:荷兰商人安东尼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50-300倍)首次观察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微动体),绘出了第一张微生物图片,发表了第一篇微生物学术论文。
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1.4 微生物学发展史◆微生物学创建-奠基期:法国巴斯德和德国柯赫19世纪中期将微生物学从形态描述推向了生理学研究阶段,他们揭示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的实验技术,开辟了医学与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优质】2018生物七年级上苏教版1.1周围的生物世界练习1-文档资料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9 安徽芜湖)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 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B.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D. 蚯蚓能疏松土壤2.(2019 )湖南郴州生物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探索与付出。
其中,彼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A. 孟德尔B. 巴斯徳C. 爱德华兹D. 袁隆平3.(2019 广东)“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适应环境D. 环境适应生物4.(2019 四川成都模拟)鱼儿水中游,鸟儿天上飞,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这体现了()A. 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B. 与食性相适应的现象C. 与体型相适应的现象D. 以上三项都正确5.(2019 芜湖模拟)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 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B.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D. 蚯蚓能疏松土壤6.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7.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都能进行呼吸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8.(2019·黑龙江牡丹江)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水D.土壤9.下列现象属于生长和繁殖的是()A.蘑菇从小长到大B.人遇到狼群时感到害怕C.秋天,大多数阔叶树落叶D.天热时人会排汗10.根据你对生物的初步认识,以下结论成立的是()A.生物都是肉眼直接可见的B.空气中没有生物C.生物都能进行新陈代谢D.只有植物和动物属于生物11.在一片大草原上,斑马正悠闲地啃食着青草,突然有一只斑马发现不远处有一只狮子,它狂奔起来,其他斑马也开始奔跑起来。
科学探秘优美词汇
科学探秘优美词汇一、透过显微镜,另一世界的奥秘展现1.1 微生物的微妙世界1.2 细胞的神奇构造1.3 DNA的奇妙密码1.4 组织器官的精巧结构1.5 大脑的神秘运作二、观察星空,宇宙的奥秘无穷尽2.1 星系的宏伟构造2.2 星云的绚丽色彩2.3 恒星的生命律动2.4 行星的多样性2.5 黑洞的引力陷阱三、深入海底,海洋的奥秘令人惊叹3.1 珊瑚礁的多彩世界3.2 海洋生物的繁盛生态3.3 海底火山的奇特景观3.4 海底地震的震撼力量3.5 深海生物的神秘面纱四、探索地球,大自然的奥秘无处不在4.1 瀑布的水雾飞溅4.2 山脉的崇山峻岭4.3 河流的奔腾激流4.4 森林的葱茏生机4.5 沙漠的沉默广袤五、窥探生命,生物的奥秘令人叹为观止5.1 植物的生长奇迹5.2 动物的繁衍演化5.3 昆虫的微小世界5.4 鸟类的优雅飞翔5.5 人类的智慧创造六、探寻物质,元素的奥秘揭示了世界的本质6.1 原子的微观结构6.2 分子的化学键6.3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6.4 化学反应的奥妙变化6.5 新材料的发现与应用七、解码宇宙,物理的奥秘解释了世界的运行7.1 粒子的微观世界7.2 相对论的时空扭曲7.3 量子力学的概率论7.4 引力的万有吸引7.5 宇宙大爆炸的起源八、探索未知,科学的奥秘无限延伸8.1 基因编辑的伦理困境8.2 人工智能的边界探索8.3 空间探索的未来展望8.4 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机遇8.5 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通过科学的探秘,我们不断领略到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也让我们对人类的起源和未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科学的优美词汇让我们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到宇宙的奥秘与生命的美丽。
带着好奇心和敬畏之心,我们将继续探索未知,不断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原核类:真细菌、古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4.1微生物的发现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
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1. 引言1.1 介绍《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是指在传授微生物学知识的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微生物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塑造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增强对微生物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学知识背后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科学进步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2 研究背景《微生物学》是大学生物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形式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既是病原体,又是利用资源的生物。
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繁殖、代谢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微生物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知识本身,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引入思政元素成为提升《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正文2.1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内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微生物类别及特性、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与健康的关联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和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摘要】本文主要是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分析该课程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和成长的积极作用,并讨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引导。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介绍和思政要素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
文章强调了《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价值,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强调了思政教育在高校课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思政教育的深入探讨和思考,可以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程思政、重要性、融入、影响、成长、积极作用、教师、引导、意义、价值、未来发展、思政教育、高校、课程、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微生物学》课程《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微生物世界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这门课程通过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微生物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致病性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环境、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关系。
《微生物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深入的微生物学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中的微观世界。
《微生物学》课程不仅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思维拓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增进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概述课程内容《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涉及微生物世界的学科,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代谢、遗传、病原性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人类生活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涵盖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的基本生理与代谢、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微生物在医学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
常见微生物拉丁文学名(一)
常见微生物拉丁文学名(一)引言概述: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在科学研究、医学和农业等领域中,对微生物的研究十分重要。
为了方便交流和标识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国际上使用拉丁文给微生物命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微生物的拉丁文学名及其相关特点。
1. 细菌类微生物:1.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1.1.1 常见于肠道中的革兰氏阴性菌。
1.1.2 在人和动物的胃肠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1.1.3 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原核生物模型。
1.1.4 可引起胃肠道感染和食物中毒。
1.1.5 在基因工程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1.2.1 一种常见的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
1.2.2 不同菌株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1.2.3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1.2.4 有些菌株产生耐药性,对抗生素敏感性不同。
1.2.5 可通过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控制传播。
2. 真菌类微生物:2.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2.1.1 一种常见的真菌,可形成白色念珠状的菌落。
2.1.2 常见于口腔、阴道和消化道等部位。
2.1.3 弱致病性真菌,但免疫系统低下者易感染。
2.1.4 可引起口腔念珠炎和阴道念珠菌病等疾病。
2.1.5 对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
2.2 黄曲霉(Aspergillus)2.2.1 一类常见的黄色真菌,形态多样。
2.2.2 空气中广泛存在,易引起过敏反应。
2.2.3 部分物种可分泌毒素,对人类健康有害。
2.2.4 常见于潮湿环境和含植物碎屑的地方。
2.2.5 可引起肺部感染和鼻窦炎等疾病。
3. 病毒类微生物:3.1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3.1.1 一类RNA病毒,引起流感疾病。
3.1.2 存在多个不同流感病毒亚型。
3.1.3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易引起流行。
【生物】微生物学绪论教案
【关键字】生物绪论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microorganisms)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类群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细胞型生物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胞、支原体等真核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藻类等二、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微生物的个体极其微小,要测量它们,必须用um 或nm 作单位。
如一个典型的球菌体积仅为1um 3 ;最近芬兰科学家E. O .Kajander 等发现了一种能引起尿结石的纳米细菌,其直径最小仅为50nm ,甚至比最大的病毒更小一些。
这种细菌分裂缓慢,三天才分裂一次,是目前所知的最小的具有细胞壁的细菌。
迄今为止所知的个体最大的细菌是一个硫细菌,其大小一般在0.1, 能够清楚的用肉眼看到。
它们的结构也是非常简单的,大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只有少数为简单的多细胞。
又如PSTV(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 由359 个核苷酸组成的RNA ,长度为50nm ;朊病毒仅蛋白质分子组成。
表 1.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2. 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微生物的比表面积大,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为其快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奠定了根底。
因此,微生物吸收能力强,转化快,代谢速度高。
科学家研究发现微生物吸收和转化物质的能力比动物、植物要高很多倍,如在合适的环境下,Escherichia coli 每小时内可消耗其自重2000 倍的乳糖。
Candidautilis( 产朊假丝酵母) 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100 倍,比食用公牛强10 万倍,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根底,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活的化工厂”的作用,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上。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自制放大镜:用装满水且透明的水杯或用水滴。
1.2.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平行放置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视野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视野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3)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5)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图像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6)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图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3.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蝴蝶的触角(棒状)蚕蛾的触角(羽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受蝴蝶启发,设计出了百叶窗样式的仪器。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微小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了我们赤裸的目光所看不见的细小生物。
这些生物被称
为微生物。
它们太小了我们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
微生物无处不在,甚至在我们认为没有微生物的地方。
它们可以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中,甚至我们的身体中找到。
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亲子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可在各种环境中发现。
有些细菌是有害的,可以
引起疾病,而另一些细菌是有用的,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
细菌在分解过程中有所帮助,这对环境中的养分循环很重要。
病毒甚至比细菌还小,由于自己无法繁殖,因此不被视为活生物体。
相反,它们需要感染宿主细胞来繁殖。
病毒可以在植物,动物和人类
中引起疾病。
流感病毒和常见的寒冷是由病毒引起的。
真菌是一类生物,包括酵母,模具,以及蘑菇。
它们存在于各种栖息地,如空气,土壤和水中。
真菌对环境很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有机
物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
原生生物(英語:Protists)是一类多样的生物,没有归类为植物,动物,或真菌。
它们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如淡水、海洋和土壤。
一些亲子主义者是光合作用,而另一些则具有异营养性,消耗其他生物作为
食物。
微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重大影响。
它们既有利又有害,必须了解它们的作用,以保护我们自己和环境。
微生物的世界令人着迷,充满多样性。
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细小的生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命和环境的复杂性。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微小世界是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引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奇妙和神秘。
本文将深入了解微小世界的概念、微生物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显微镜的发展和应用。
微小世界是指人眼难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其中存在着许多微小生物和微小物体。
我们周围的微小世界充满了奇妙和神秘,而科学正是用来揭示这些奥秘的工具。
微生物是微小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一类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是一种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生存于各种环境中,有些对人类有益,如帮助分解食物、制造药物等,但也有些对人类有害,如引发疾病。
真菌主要包括霉菌和酵母菌,它们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些可以用来制作食物,如面包和酸奶。
病毒是一种最小的微生物,只能在寄生宿主细胞中生存繁殖,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和流感。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微小世界的重要元素。
细胞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同时也包含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信息和指导细胞生命活动的基因。
显微镜是观察微小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促进了微观世界的研究。
最早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利用透光原理使光线通过样本,然后通过放大镜头观察。
光学显微镜具有简单易用、成本较低等优点,适用于观察细胞和细菌等微生物。
然而,由于光线的衍射极限,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更小的物体,如病毒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显微镜应运而生。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可以获得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清晰的图像。
它还可以观察更小的物体,如病毒和细胞器,从而揭示出更多微小世界的奥秘。
微小世界虽然微小,但它却隐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物和众多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微小世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和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生物界的多样性。
此外,微小世界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1《我们周围的生物》 课件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不断与外界进行的这种物质 和能量的交换过程。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4.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 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 把它们的特征传给后代。生物的繁殖现象是种族延续 的保障。
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微 生物。它们由于结构比较简单,个体比较微小,用肉 眼很难观察到,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真菌-蘑菇
! 这些蓝色标记的文 字请大家在书本上 找到并标记或记录 下来,以便考试前
细复习菌之-炭需疽。杆菌
病毒-H1N1型 禽流感病毒
知识点二 生物的生命现象(共性)P5 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生物是
! 时间有限 现在就开始生物学习。
教师 阮亮
生物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在这 一个世界里有植物、动物、微生物,我们也生活在这 样一个世界里。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1.1.1 我们周围的生物
蜜蜂正在取食花蜜
相关知识链接 1.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类群的生物,如树木、
花草属于植物,猫、狗等属于动物,还有我们肉眼看 不到的细菌、真菌、病毒等。
2.使者说出自己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答:生物能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呼吸等,而非 生物没有这些现象。
知识点一 认识周围的生物 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1.生物的概念:有生命的物体为生物。 无生命的物体为非生物。(阳光、
空气、水、岩石) 2.生物的种类: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生物。经
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有的是由几个或十几个细胞构成 的,而大部分生物是有很多细胞构成的。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小学生物科学教材目录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小学生物科学教材目录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小学生物科学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世界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 生物的分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1.3 生物的生存环境- 非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空气- 土壤- 生物因素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2.1 植物的器官- 根- 茎- 叶- 花- 果实和种子2.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萌发-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3 植物的适应和利用- 植物的适应性- 植物的利用第三单元动物的生活3.1 动物的器官-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3.2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动物的生长发育-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3.3 动物的适应和利用- 动物的适应性- 动物的利用第四单元微生物的世界4.1 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细菌- 真菌- 病毒4.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解者- 病原体4.3 微生物的利用- 发酵技术- 疫苗和抗毒血清第五单元人体生物学5.1 人体器官和系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5.2 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 生长发育- 健康和疾病5.3 人体的适应和保健- 适应性- 保健措施第六单元生物的科学探究6.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6.2 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分类- 制作模型- 数据分析6.3 科学探究的态度和伦理- 科学探究的态度- 生物伦理。
【大班科学教案】微生物的世界
【大班科学教案】微生物的世界大班科学教案:微生物的世界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型生物体,虽然很微小,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节课将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微生物的世界。
二、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微生物是一类极小型的生物体,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2. 分类: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四大类。
这些微生物在形态、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三、微生物的生活方式1. 细菌: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可以根据能否在氧气中生存将其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
2. 真菌: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并迅速繁殖,分布广泛。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生物体,需要依附于宿主才能生存繁殖。
4.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它们生活在水中或含水环境中。
四、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有益微生物:a. 发酵微生物:例如酵母菌,用于制作面包、酸奶等食品。
b. 分解微生物:例如细菌和真菌,帮助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沃。
2. 有害微生物:a. 病原微生物:例如细菌、病毒等,会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疾病。
b. 腐败微生物:例如霉菌,会导致食物腐败变质。
五、微生物的保护和控制1. 保护微生物:学会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减少对细菌的依赖性。
2. 控制微生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储存食物等,减少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3. 微生物检测: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并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以及采取相应措施。
六、实践活动:观察微生物1. 实验材料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眼滴管、色素染液等。
2. 操作步骤:a. 向载玻片滴加一滴水样,涂上一滴染液。
b. 轻轻盖上盖玻片,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
c. 调整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下的微生物。
3. 提示问题: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哪些微生物?它们的形态有什么特点?七、拓展学习1. 探究微生物的分布:鼓励孩子们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简述微生物的五大特点及举例
简述微生物的五大特点及举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微生物,那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家伙。
说到微生物,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它们个头小得几乎让人看不见,但它们的影响可大得很。
好了,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看看微生物有哪些有趣的特点。
1. 微小身材,庞大作用1.1 微生物的尺寸说到微生物,大家一定知道它们的个头小得像点儿沙子,甚至更小!这可是个大特点。
想象一下,在你的一滴水里,可能就有成千上万的细菌在开派对,热闹得很呢!它们的身材小到什么程度?连显微镜都得出马,才能看得见。
1.2 隐藏的力量虽然微生物的个头小,但它们可是一群不简单的角色。
它们不仅参与我们的消化,还帮助土壤保持肥力,甚至在污水处理中也能发挥巨大作用。
就像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总是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助我们一臂之力!2. 适应能力超强2.1 极端环境生存微生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适应能力特别强。
无论是炎热的沙漠,还是深邃的海底,甚至是那些高辐射的地方,微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小家。
它们就像是无畏无惧的小战士,在哪里都能安然生存。
这让科学家们非常惊讶,因为我们人类可不一定能在那种地方待得住啊。
2.2 进化速度快另外,微生物的进化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只要环境一变,它们就能迅速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
科学家们发现,有些细菌能在短短几天内,就发生基因突变,这让它们逃过一些药物的攻击。
简直就是变形金刚,变化得那叫一个迅速!3. 繁殖能力惊人3.1 一夜之间繁殖说到微生物的繁殖,哎呀,那真是个“无底洞”啊!它们的繁殖速度可谓是飞快,某些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短短几个小时就能翻一番。
想象一下,如果把这速度换成人类,那就是“一天生十个”的节奏!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你感觉肚子不舒服,就是因为那些小家伙们繁殖得太快了。
3.2 多样的繁殖方式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通过分裂,有的通过孢子,甚至还有的会进行有性繁殖。
每种方式都有它的独特之处,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就像一场繁忙的“家族聚会”,每个微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默契得不得了。
生物进化观点
生物进化观点哎,你知道吗?聊起生物进化这事儿,就像是咱们翻老照片,看祖辈们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的模样,挺有意思的。
咱们不讲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就用大白话聊聊,让每个人都能听明白,感受那份生命变迁的神奇。
一开头啊,咱们得说说生命的起源,就像是宇宙大爆炸后,那些小小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种子”,不知道怎么的就“蹦跶”出来了。
它们可不是随便蹦的,而是越蹦越有劲,慢慢变成了最早的生命体——那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微生物,就像是小河里的一粒粒浮游生物,虽然不起眼,但那是生命的起点啊!1.1 微生物的“小日子”想象一下,那些微生物在水里悠哉游哉,吃吃喝喝,繁殖后代,就像咱们过年时家里热闹非凡。
它们之间也有竞争,有合作,就像咱们邻里之间,有时拌拌嘴,有时又互帮互助。
就这样,它们一点点进化,变得越来越复杂。
1.2 登陆大作战后来啊,有些勇敢的微生物,就像咱们探险家一样,决定离开熟悉的水世界,踏上陆地这片新天地。
这过程可不容易,就像咱们从游泳池突然跳到大海里,得学会适应新的环境。
但它们做到了,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祖先,开启了陆地上的新生活。
二、动物界的“变形记”说到动物,那进化史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变形记”。
2.1 从“虫”到人咱们人类的祖先,最早也是那些小不点儿虫子一样的生物。
它们慢慢长出了四肢,学会了爬行,再后来,有些聪明的家伙站了起来,变成了直立行走的猿人。
这变化,就像是从手机进化到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
2.2 适者生存在进化的路上,可不是谁都能笑到最后。
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比如体型太小、太弱、太笨的,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
就像咱们在职场上,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一样。
但也有一些小家伙,虽然不起眼,却凭借独特的本领活了下来,比如蝙蝠学会了飞,海豚变得超级聪明。
2.3 进化的小插曲进化过程中,还有些有趣的小插曲。
比如长颈鹿的脖子,一开始也不是那么长的,但它们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脖子就越来越长,最后就成了现在这样子。
微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方式
微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方式微生物,听起来是不是很神秘?其实它们就像我们身边的小忙碌小精灵,在自然界里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微小生物是怎么吃东西的,它们的“饮食”习惯可是非常特别的哦!1. 微生物的营养吸收方式在微生物的世界里,营养的获取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跟我们吃饭的方式有点不同,但其实道理差不多。
咱们常常把微生物分为两大类:自养和异养。
1.1 自养型微生物首先,咱们说说自养型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可是个天生的“厨师”,它们能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自己的食物。
想想看,太阳光照在它们身上,就像给它们开了个盛大的自助餐!比如说,蓝绿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利用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简直是自然界的“阳光食客”。
这些微生物在水中肆意挥洒它们的“厨艺”,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哎呀,真是让人垂涎欲滴的过程!然后,它们就可以把这些糖分作为能量源,滋养自己。
想想看,有多方便呀,连外卖都不用叫,随时随地就能享受美食!1.2 异养型微生物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异养型微生物。
这些家伙可就不那么“自给自足”了,它们更像是外卖小哥,得依赖其他生物的“美食”。
异养型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比如细菌和真菌。
这就好比我们吃剩下的饭菜,别的微生物可不会嫌弃,反而会抢着来“享用”。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死亡的植物和动物,或者是腐烂的有机物,来释放出养分。
想象一下,土壤里的微生物在忙着“清理战场”,把死去的生物变成土壤里的养料,真是大自然的“垃圾处理专家”。
它们不仅能满足自己的营养需求,还让土壤变得更加肥沃,简直是两全其美。
2. 微生物的营养吸收过程微生物的营养吸收过程可真是神奇,它们并不是像我们一样坐下来慢慢享受一顿大餐,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快速获取所需营养。
2.1 吸附与吸收首先,有些微生物通过吸附的方式来获取养分。
它们就像小小的吸尘器,把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吸附到自身表面。
然后,通过细胞膜将这些养分吸收进去。
沙门氏菌标准菌株磁珠型
沙门氏菌标准菌株磁珠型
1.1 沙门氏菌是啥呢?这可是个大名鼎鼎的病菌啊。
在微生物的世界里,它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坏蛋。
而标准菌株呢,就像是这个小坏蛋里被大家公认的典型代表。
1.2 磁珠型又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呢?简单来说,就是把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和磁珠联系到了一块儿。
这磁珠就像一个个小磁石,吸附着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就好像给这个小坏蛋上了个特殊的标记,方便我们对它进行各种操作。
2.1 首先啊,它的特异性很强。
这就好比一把精准的钥匙开一把锁,它能够很准确地识别沙门氏菌标准菌株,不会跟其他的微生物瞎掺和。
就像我们找人,不会认错人一样,一找一个准。
2.2 再说说它的稳定性。
这磁珠型的就像一个沉稳的老大哥,不会轻易地发生变化。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它都能保持自己的特性,不会今天是这个样儿,明天就变了个样儿。
这对于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或者检测来说,那可太重要了,就像盖房子的地基,稳稳当当的。
2.3 还有它的便利性。
这就像我们出门带了个小助手一样。
在检测沙门氏菌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磁珠的磁性把菌株分离出来,省了不少事儿呢。
不像以前,要费好大的劲儿才能把菌株挑出来,现在就像是瓮中捉鳖,轻松得很。
3.2 在医学研究领域呢,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研究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啊,药物敏感性啊等等,这个磁珠型的标准菌株就像一个得力的工具。
它能让科学家们更高效地进行研究,就像给科学家们开了个快车道,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为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相关的疾病提供更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