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学习提纲第5课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青铜器、甲骨文和商周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一部分介绍了青铜器的起源、制作工艺和代表作品,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第二部分讲述了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和解读方法,以及甲骨文在研究商周时期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则从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了商周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青铜器和甲骨文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同时,学生对古代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制作工艺和代表作品,认识甲骨文及其在研究商周时期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解读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制作工艺和代表作品;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和解读方法。
2.教学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商周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其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笔记一、商朝的建立1.商族起源:商族是黄河下游的古老部落,兴起于东北,后来逐渐迁徙到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
2.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
二、商朝的统治1.政治制度: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商王间接统治的地区。
同时,商朝还实行贵族世袭制和祭祀制度。
2.经济状况:商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
农业方面,人们已经掌握了灌溉技术,并开始使用金属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手工业方面,商朝的青铜器和玉器制作工艺都非常精湛。
商业方面,商朝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和商业交通网络。
三、商朝的文化1.甲骨文:商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甲骨文进行记录和占卜。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青铜器:商朝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非常发达,代表作品有“司母戊大方鼎”等。
青铜器在当时不仅是实用的器物,还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宗教信仰:商朝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同时,也有一些人信仰巫术和占卜。
四、商朝的衰落与周朝的兴起1.商朝衰落:商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使得商朝逐渐走向衰落。
2.周朝兴起:周族兴起于陕西一带,后来逐渐壮大并攻占了商朝的领地。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3.周朝的政治制度: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将国家分为若干个封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以巩固周朝的统治。
同时,周朝还实行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确保了贵族的世袭地位。
4.周朝的文化:周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创造了《周易》等经典著作。
同时,周朝的音乐、舞蹈和绘画也得到了发展。
5.周朝的社会状况:周朝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周朝还实行了“井田制”,保障了农民的生计。
但是,周朝后期也出现了诸侯割据、社会动荡的情况。
6.周朝的衰落与春秋战国时期:周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加剧,加上诸侯割据、外族入侵等因素,使得周朝逐渐走向衰落。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整理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要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时间: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方面。
2.功能:由饮食器具发展为礼器,成为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它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代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1.定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王懿荣。
3.主要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4.出土数量:至今已出土16万片以上,单字4500个左右。
5.地位和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由于有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自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约占甲骨文的40%。
3.形声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这种造字法造出的。
知识框架简图黄河流域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青铜器商朝以后数量、种类多,饮食、祭祀、军事由饮食器具发展为礼器,成为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王懿荣发现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和山东等地,16万片以上,单字4500个左右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有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自商朝开始甲骨文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约占出土甲骨文40%形声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现代汉字中很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课文内容
主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文内容解读一、课文重点概述1.1 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围绕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展开,通过对夏朝君主制度、商朝的封建制度以及周朝的封建宗法制度进行介绍,展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1.2 课文的重点观点课文通过对三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古代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迁,让学生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加深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
二、夏朝的君主制度2.1 夏朝的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者是禹。
夏朝的君主制度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君主制度,国家由君主一人统治,君主拥有最高权力。
2.2 夏朝的政治特点在夏朝,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国家事务有最终的决定权,同时君主也会依靠贵族来管理国家,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三、商朝的封建制度3.1 商朝的兴起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
商朝的封建制度是我国封建制度的最早形式之一。
3.2 商朝的政治构造商朝的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王和贵族手中,王作为国家的最高领袖,贵族则占据着社会的主要地位。
商朝王室通过封赏贵族和授予爵位的方式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
四、周朝的封建宗法制度4.1 周朝的兴起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周朝的政治制度以及宗法制度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 周朝的政治特点周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的宗法制度来维持统治,国王通过分封诸侯和宗法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五、课文的启示和反思5.1 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通过对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加深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
5.2 对当代政治制度的启示这些古代政治制度对当代政治制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让学生思考当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
结语通过本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对比三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七年级历史第五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第五课笔记
一、商朝的起源和发展
1. 起源: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商丘地区,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2. 发展:商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商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1. 世袭制:商朝实行世袭制,即王位由其子孙或亲属继承。
2. 官制:商朝设有各种官职,包括卿、大夫、士等,负责管理国家事务。
3. 刑法:商朝有较为完善的刑法制度,对各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规定和惩罚。
三、商朝的经济文化
1. 农业:商朝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农具,种植多种农作物,并采用了灌溉技术。
2. 手工业:商朝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尤其是青铜器制造、玉器加工和纺织业等领域。
3. 商业:商朝的商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人们通过交换物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4. 文化:商朝的文化非常丰富,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等文字,以及各种艺术形式,如雕刻、绘画等。
四、商朝的衰落
1. 外患:商朝晚期,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断侵扰,如西戎、东夷等,给商朝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 内忧:商朝内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百姓负担沉重等。
3. 迁都:商朝晚期,为了躲避外患和内忧,不得不频繁迁都。
4. 亡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他诸侯进攻商朝,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7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笔记
7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笔记
课题:夏、商、西周的更迭
时间:约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771 年
主要内容: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禅让制到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的灭亡: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约公元前 1600 年,夏朝被商朝所灭。
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在亳。
盘庚迁殷:商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商朝因此又被称为殷商。
商朝的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约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灭亡:周幽王在位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 771 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七年级上册历史5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5课知识点历史课程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历史的认识和了解,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讲解了许多有趣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5课的知识点:第一课:历史的起源这一课教导学生如何探究历史的起源。
历史的起源是一个充满谜题和未知的领域,需要通过人类的研究和探索来逐渐揭示。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古代文明以及编号年历等。
第二课:远古社会这一课程主要介绍了远古社会的存在。
教师可以讲述关于夏朝、商朝和西周的相关内容,其中重点讲述了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古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思考人类如何逐步发展并建立文明。
第三课:奴隶社会这一课程涉及到奴隶社会的介绍。
奴隶社会是在劳动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等级制度下的社会形态。
教师可以介绍古罗马时期的奴隶制度,以及希腊城邦的组织形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奴隶制度对于人类的影响,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奴隶制度的消失原因。
第四课:封建社会这一章节学习封建社会的相关内容。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被划分为多层等级,其中各个层级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这一节课可以介绍中国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并且探究封建制度下的人权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
第五课:近代初期这一课程介绍了近代初期的历史事件。
近代初期是印刷术、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创新时期。
教师可以讲述印刷术的历史、指南针的发明、世界各地的探险等。
这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技术发展。
第六课:世界史上的炉火纯青:明清时期的中国这一节课程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等方面。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
这一节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并探究世界史的演变。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5课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并且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并思考问题的态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知识点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我国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祭祀。
3.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的。
4.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5.与商周同期的“三星堆”文化位于成都平原,那里出土的青铜面
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7.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农业技术方面,商周时人们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是在西周时期,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在商朝时已经有了。
8..奴隶的悲惨生活:
图“五个奴隶= 一匹马+ 一束丝”说明:奴隶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图“商朝戴枷的奴隶佣”(书P28)说明: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图“殉葬奴隶遗骸”(书P28)说明:奴隶被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这时的灿烂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最新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原始社会)第1课史前时期:早期人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状况:制作工具(打制石器),知道使用火。
4、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二、北京人(P3头骨):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时代”天然火(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过群居生活4、地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具有现代人类特征;穿孔骨针;钻孔和磨制技术。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兴起地点:黄河、长江、淮河等地区南方(人工栽培水稻)、黄河流域(粟)2、生产方式:刀耕火种,发展到耒(lei)耜(si)3、兴起和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4、兴起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时间:四五千年前2、地点:黄河流域3、主要战役: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合并成炎黄部落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4、华夏族的形成: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神农氏):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等。
2、黄帝(轩辕氏):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嫘(lei)祖纺织、缫丝。
三、禅让制1、含义: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方法2、主要时期:尧→舜→禹(大禹治水)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概况: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2、国家机器:军队、刑法、监狱等(奴隶制压迫奴隶的工具)。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 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 王室衰微
特征 西周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社会动荡和变化,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
坏,“礼崩乐坏”
表现 (1)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权威明显削弱,渐渐
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2)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觐和缴纳贡赋,导致
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结果 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2. 诸侯争霸
目的
追逐自身的利益,积极争夺霸主地位 方式
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表现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 影响
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易误警示
1. 春秋争霸不断、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转型,生产工具的创新,铁器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政治转型,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2. 争霸的实质是大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争夺霸主地位)。
3. 民族关系
政治: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周
天子地位下降) 经济:经济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
军事:诸侯争霸 (齐桓公、晋文公等)
(1)地位: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
(2)表现: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4. 经济发展。
七年级上册 历史 第1课—第5课 知识点背诵
第1课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点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点二北京人(重点)1.发现地点: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外形特征:(重点)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北京人保留了猿人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能够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意义: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发现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知识点三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2.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3.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钻孔技术(骨针和装饰品);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4.观念:已经有了爱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难点)1.农作物的种植:距今一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流域——稻、黄河流域——粟和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的国家。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一炎黄联盟(难点)1.阪泉之战:黄帝部落vs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vs蚩尤部落;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黄帝声望大增,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知识点
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爵、觚、盉等;
2、西周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
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3、商朝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在铸造技术上采取“泥范铸造法”。
商代后期,能够铸造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4、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5、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的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6、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科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7、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考试复习提纲1-5课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的文字。
发现时间及发现者:1899年王懿荣。
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9、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现了哪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民主推举贤德之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什么?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成功的方法是什么?留下了什么著名的典故?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尧舜禹;禅让制;疏导;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公无私、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二单元(4-5课):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诞生与社会变革
时间
70万—20万年
3万年
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
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
体貌
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
粗糙的打制石器
掌握集、狩猎
采集、狩猎、捕鱼、缝制衣服
用火
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人工取火
审美意识
无
爱美意识(项链)、死后埋葬
社会组织
群体生活
集体生活
5、我国何时最早出现青铜器?说出青铜器的用途、功能、工艺高超的两个表现、最重最精美的两个青铜器代表?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工艺:当时的工匠已准确的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代表:最重的司母戊鼎;最精美的四羊方尊。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
七年级上册历史五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五课知识点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我们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及其演变过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五课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1.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家族公社制度在这一课中,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人类最早是通过狩猎和采集为生,后来通过农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家族公社制度。
家族公社制度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中家庭由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组成,族人之间有着严格的互助关系。
2. 第二课:古代文明的诞生在这一课中,我们需要了解古代文明的诞生及其演变过程。
古代文明是指在古代时期发展起来的高度发达的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包括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华文明等。
这些文明的出现与河流流域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他们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3.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在这一课中,我们需要了解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及其演变过程。
古代中国兴起于黄河流域,最初是齐、梁、燕、魏等部族的联盟。
后来,秦朝和汉朝的出现逐渐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力量,开始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4. 第四课: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课中,我们需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文化是指中国古代以来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文字、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这些文化皆在中国历史长卷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篇章。
5. 第五课:中华文明的辉煌在这一课中,我们需要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及其在人类历史演进中的地位。
中华文明的辉煌包括对世界贡献的许多方面,比如农业、天文、医学等。
中华文明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历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总之,了解七年级上册历史五课的知识点是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善加利用这些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及其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感悟历史的发展。
7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笔记
7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笔记【7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笔记】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一、文明的起源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时期,不同地区的文明起源有相似之处。
最早的文明诞生在河谷地带,如中国的黄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这些地区的灌溉系统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也催生了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组织形式。
二、古代文明的特点1. 农业的发展:古代文明的兴起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的进步使人类摆脱了简单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为人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2. 城市的兴起:城市是古代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组织形式的复杂化,也为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3. 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们日益分化,使得社会阶级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4. 贸易和交流:古代文明之间的贸易和交流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得以互相影响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 宗教信仰:古代文明往往伴随着各种宗教信仰的兴起,宗教在古代社会发挥着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
三、重要古代文明一、尼罗河流域文明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为埃及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保证了人民的温饱。
埃及人相信死后有来世,因此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和为法老制作的壁画,这些文化遗产至今仍然引人入胜。
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位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现今伊拉克地区的所在地。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与农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同时该地区也发明了楔形文字,为人类的文字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中国的黄河文明中国的黄河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古代中国人在黄河流域进行了繁荣的农业生产,并发展了独特的文字、哲学和科技。
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字系统是世界上唯一连续使用至今的古代文字。
四、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为印度次大陆提供了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催生了哈拉帕文化的兴起。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第5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的出现时间:原始社会后期,繁荣时期:商周时期。
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2.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
代表作: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
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精美的青铜器。
3.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
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七年级上册历史1-5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提纲(1-5课)班级姓名家长签字背诵要求:1.背诵内容:要求熟记全部内容;其中标三“★”的知识点,请重点掌握。
2.背诵方式:先自主背诵,再到家长那背熟签字。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
3.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新石器时代氏族聚落)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2.河姆渡人VS半坡居民:★★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父系氏族部落联盟)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黄帝、蚩尤。
2.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后来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海内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3.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4.尧、舜、禹时期,选贤德的人当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奴隶社会】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奴隶制王朝)★★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分封制★★★(西周时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式,巩固疆土。
(统治者所做一切的根本目的都是巩固其统治)分封的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分封的对象:宗亲、功臣等。
诸侯的权利:管理封地内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周代的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积极影响: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消极影响: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威胁到周天子统治。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分封制)【聚焦新课标核心素养】★★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考点一、东周的分期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因孔子编订的编年史书《春秋》而得名)和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时期。
2.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考点二、王室衰微1.表现:①诸侯不再分封,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标志着西周时期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②周王室仅管辖洛邑一带。
③诸侯不听从周王命,各自为政。
④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2.影响:①对大的诸侯国:大国诸侯势力雄厚,拥有强大的影响,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②对周王室: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
考点三、诸侯争霸1.原因:①周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
2.口号:尊王攘夷3.春秋霸主:齐桓公((春秋首霸、管仲改革)、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4.影响:①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民族交融,产生华夏认同观念;(积极)②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消极)考点四、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漆器业以及煮盐业都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点一、战国七雄(军事)1.七国形成:①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②三家分晋:赵、魏、韩③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战国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战争特点:规模大、参兵多、区域广、时间长4.战争目的:兼并小国5.战争方式:各自为政、发展疆域、互相战争考点二、商鞅变法(政治)★★★1.背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沟岔中学七年级历史(科目)学习提纲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互动而发展
二、夯实基础:
1、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是()
A.尧B.舜C.禹D.汤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殷朝D.周朝
3、右图是夏朝最后一个王,他的统治奢侈残暴,他是()
A.商汤B.伊尹C.商纣王D.桀
4.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A.商汤B.伊尹C.商纣王D.桀
5、西周末年,周幽王荒淫无度,为博宠姬褒姒一笑.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
当西
方的部族挥兵杀入周境,告急的烽火再被点起时,诸侯们没有履行他们的责任会师勤王,这个玩笑断送了西周的基业。
西方的部族是指( )
A匈奴B蒙古C党项D犬戎
6、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B.早5000年 C 早500年D.晚5000年7、公元21世纪比公元16世纪()
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8、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
三、对我负责:
1、谜语“大禹称帝”打24节气中的名称之一。
谜底应是( )
A、春分
B、立夏C.谷雨D、冬至
2、夏朝建立者和最后一个王是()
A、尧与禹B.禹与桀C.汤与纣D.武王与幽王
3、商朝建立者和最后一个王是()
A、尧与禹B.禹与桀C.汤与纣D.武王与幽王
4、周朝建立者和最后一个王是()
A、尧与禹B.禹与桀C.汤与纣D.武王与幽王
5、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反映出禅让制被()
制所代替?
A、分封制B.等级制C.宗主制D.世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