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

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

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是一篇关于用比较级来描述两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的阅读短文。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什么是原级,比较级。

学会了用er和more 来表达比较级,本节课通过描述一对双胞胎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原级和比较级的运用。

同时,利用身边的人来掌握所学的句型和形容词的比较级。

把知识融合到生活中来,增强学生对学习和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语言知识目标a.重点词汇:serious ,both , outgoing , be good at , the same as , more than , look the same , athletic.b.语法:掌握比较级er, ier, more 以及both的用法。

比较look the same , the same as和be good at的用法。

让学生能区分运用,正确掌握。

2、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学会比较身边的事物并选择最佳方案,将之运用到生活中来。

3、学习策略目标:a.学习利用文章中的主题句快速理解文章大意;b.根据图片、上下文猜测、理解语篇中的词语和句子;二、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阅读为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训练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三、教学程序1、导入刚好班级有一对孪生兄弟。

把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现有的句型来描述他们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熟练运用形容词的原级和比较级。

用现有的人物来展示所学的知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

2、训练与拓展Step 1、本课是一节阅读课,重点是要训练学生怎样利用主题句了解信息。

完成1—6问题。

学生快速阅读,回答根据课文设计的问题,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Step 2. 列出课文中的重要词组,简单讲解课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6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较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信客》知识目标:1、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的品格。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品质。

重点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

抓取人物的品格。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请大家回想一下,有什麽职业是过去有而现在已逐渐消失了的?为什麽?(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或者他们已经落伍了。

)那麽,我么今天要讲的《信客》,也正是这样一种职业。

大家就来看一下,“信客”到底是做什麽的?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就不读了,提前让大家回去预习了。

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快速浏览一下本文,并且找出信客是做什麽的?这行职业有何特点?(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来,但是概括的语言并不是很简练。

但是,对于职业的特点,却总结的不好。

好像学生还摸不着门路。

)1)、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2)、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3)、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4)、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但是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

2、从上面大家的总结可以看出,信客的为人如何?(或信客这一行所需要的品质是什麽?)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

(学生基本上能说个差不多。

但有时专业语言运用的还是不好。

口头语比较多一些。

)3、那麽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来!都能对号入座。

只是语言繁琐,不凝练。

4、可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险些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

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

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

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册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册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5篇一、教材分析1、特点与地位:重点中的重点。

本课是教材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是图最常见的应用的之一,在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方面具有肯定的有用意义。

2、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现有抽象思维力量水平,已把握根本概念等学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身特点,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2)难点:求解最短路径算法的程序实现。

3、教学安排:最短路径问题包含两种状况:一种是求从某个源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另一种是求每一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依据教学大纲安排,重点讲解第一种状况问题的解决。

安排一个课时讲授。

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虑实际应用需要,补充旅游景点线路选择的实例,实例中问题解决与算法分析相结合,逐步推动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1、学问目标:把握最短路径概念、能够求解最短路径。

2、力量目标:(1)通过将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抽象成求最短路径问题,培育学生的数据抽象力量。

(2)通过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的解决,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素养目标:培育学生讲究工作方法、与他人合作,提高效率。

三、教法分析课前充分预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纳“案例教学法”,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以启发的方式绽开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图这一章的难点,考虑学生的承受力量,留意与学生沟通,依据学生的反响掌握好教学进度是本节课胜利的关键。

四、学法指导1、课前上次课结课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其有针对性的预习。

2、课中指导学生争论任务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学问点。

3、课后给学生布置同类型任务,加强练习。

五、教学过程分析(一)课前复习(3~5分钟)回忆“路径”的概念,为引出“最短路径”做铺垫。

教学方法及留意事项:(1)采纳提问方式,留意准时小结,提问的目的是帮忙学生回忆概念。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3、难点的突破方法:首先应先复习组中值的定义,在七年级下教材P72中已经介绍过组中值定义。

因为在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过程中要用到组中值去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复习组中值定义。

应给学生介绍为什么可以利用组中值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以及这样代替的好处、不妨举一个例子,在一组中如果数据分布较为均匀时,比如教材P140探究问题的表格中的第三组数据,它的范围是41≤X≤61,共有20个数据,若分布较为平均,41、42、43、44…60个出现1次,那么这组数据的和为41+42+…+60=1010。

而用组中值51去乘以频数20恰好为1020≈1010,即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组中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数。

所以利用组中值X频数去代替这组数据的和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了计算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让学生去读统计表,体会表格的实际意义。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材P140探究栏目的意图。

(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2)、加深了对“权”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

这个探究栏目也可以帮助学生去回忆、复习七年级下的关于频数分布表的一些内容,比如组、组中值及频数在表中的具体意义。

2、教材P140的思考的意图。

(1)、使学生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过程中体会利用统计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2)、帮助学生理解表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了解。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关键: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猜想,然后得出结论来突破;抓住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是正确应用公式来计算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情境设置】教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学生活动】1位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述着《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着,不时补充。

【教师归纳】听了这则故事之后,同学们应该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学习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前面学,后面忘,那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还记得吗?【学生回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师激发】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呢?还是早扔掉了呢?和小狗熊犯了同样的错误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这几道题,看看你是否掌握了以前的知识。

【问题牵引】计算:(1)(x+2)(x—2);(2)(1+3a)(1—3a);(3)(x+5y)(x—5y);(4)(y+3z)(y—3z)。

做完之后,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以下结果:(1)(x+2)(x—2)=x2—4;(2)(1+3a)(1—3a)=1—9a2;(3)(x+5y)(x—5y)=x2—25y2;(4)(y+3z)(y—3z)=y2—9z2。

【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寻找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从上述算式中找到了这一组整式乘法的结果的规律,这些是一类特殊的多项式相乘,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刚才同学们所归纳出来的特殊多项式相乘的规律呢?【学生回答】可以用(a+b)(a—b)表示左边,那么右边就可以表示成a2—b2了,即(a+b)(a—b)=a2—b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经典传世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征并感受文章之美。

在教学时,我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反复朗诵中感悟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学习方法,轻松背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程度的发挥。

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众所周知,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而有章法的朗读,再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收获。

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本节课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学生“读中品”、“读中悟”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深入体会大自然中的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八年级上册教案【六篇】

八年级上册教案【六篇】

八年级上册教案【六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以下是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教案【六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巴东三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重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3、作者简介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

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

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

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

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

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4.三峡简介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

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Ⅰ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Ⅰ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Ⅰ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Ⅰ.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

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八班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三角形高线、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概念、几何语言表达及它们的画法.2.内容解析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有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和重心等有关概念;需要同学动手的频率也较高,要把握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力量;鼓舞同学主动参加,体验几何学问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激发同学喜爱生活、勇于探究的思想感情。

理解三角形高、角平分线及中线概念到用几何语言精确表述,这是同学在几何学习上的一个深化.学习了这一课,对于同学增长几何学问,运用几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学习三角形的角、边的连续以及三角形全等、相像等后继学问一个预备.本节的重点是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概念的同时还要把握它们的画法,难点是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及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高线的位置关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等概念;(2)会用工具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教学目标解析(1)经受画图实践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等概念.(2)能够娴熟用几何语言表达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3)把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4)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相交于一点.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三角形的高线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线段,不是直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上.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三角形的中线也是线段,它是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是这个顶点的对边中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是一条线段,角的顶点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对边上.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即就是说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通常的角平线有肯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分.人教版八班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领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进展推理力量.2.过程与方法经受探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感受逆向思维的意义,把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骤.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推理力量,体会“化归”与“换元”的思想方法,形成敏捷的应用力量.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学会应用.2.难点:敏捷地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3.关键:应用“化归”、“换元”的思想方法,把问题进行形式上的转化,•到达能应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教学方法采纳“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在老师适当指导下完本钱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沟通,导入新知【问题牵引】1.分解因式:(1)9x2+4y2;(2)(x+3y)2(x3y)2;(3)x20.01y2.【学问迁移】2.计算以下各式:(1)(m4n)2;(2)(m+4n)2;(3)(a+b)2;(4)(ab)2.【老师活动】引导同学完成下面两道题,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查找因式分解的规律.3.分解因式:(1)m28mn+16n2(2)m2+8mn+16n2;(3)a2+2ab+b2;(4)a22ab+b2.【同学活动】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解:(1)m28mn+16n2=(m4n)2;(2)m2+8mn+16n2=(m+4n)2;(3)a2+2ab+b2=(a+b)2;(4)a22ab+b2=(ab)2.【归纳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1】把以下各式分解因式:(1)4a2b+12ab29b3;(2)8a4a24;(3)(x+y)214(x+y)+49;(4)+n4.【例2】假如x2+axy+16y2是完全平方,求a的值.【思路点拨】依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解此题时应分两种状况,即两数和的平方或者两数差的平方,由此相应求出a的值,即可求出a3.三、随堂练习,稳固深化课本P170练习第1、2题.【探研时空】1.已知x+y=7,xy=10,求以下各式的值.(1)x2+y2;(2)(xy)22.已知x+=3,求x4+的值.四、课堂总结,进展潜能由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相反,因此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就得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公式,主要的有以下三个: a2b2=(a+b)(ab);a2±ab+b2=(a±b)2.在运用公式因式分解时,要留意:(1)每个公式的形式与特点,通过对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等的总体分析来确定,是否可以用公式分解以及用哪个公式分解,通常是,当多项式是二项式时,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当多项式是三项时,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2)•在有些状况下,多项式不肯定能直接用公式,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变形、代换后,再使用公式法分解;(3)当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时,应当首先考虑提公因式,•然后再运用公式分解.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人教版八班级上册数学教案3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7篇)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一、课标分析《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而,教学本文时,我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来进一步理解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挖掘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语文高度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20xx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或写人记事,如朱自清的《背影》;或写景状物,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或议论抒情,如《散文二篇》。

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面的几篇文章的学习,也为《永久的生命》这篇这里散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以及学情分析虽然本班有尖子生,但是中等生和中等偏下学生依然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因此,对于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的障碍。

上课时,不仅要培养尖子生的,树立榜样作用,还要重视中等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愿意参与课堂,愿意走进文本,愿意探索他们未知的新领域。

四、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及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六、教学方法:1、诵读法2、合作探究法七、教学用具:PPT课件、投影仪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诗歌简析:《有的人》本诗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案5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案5篇

八班级数学上册课堂教案5篇八班级数学上册课堂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育同学的分析力量和类推力量。

3.体验所学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简洁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PPT课件)2.(PPT课件出示)(1)引导同学列式:224÷4(2)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时间=速度)(3)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老师板演)【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唤醒同学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

(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告知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熬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方案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方案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当怎样列式?(同学口头列式,老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3.揭示新课,感受学习价值。

(1)请同学们观看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习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辩新的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提出问题,自主思考算法。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2)同学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沟通自己的想法。

(老师巡察,了解同学思维活动,参与小组沟通,赐予适当指导。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教学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依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观赏本节导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学校要进行金秋美术作品竞赛,小欧很快乐,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与竞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假如这块画布的面积是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书P68页的问题)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索并沟通解法)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一般地,假如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 =a (x0)中,规定x =。

2、试一试:你能依据等式: =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想一想:以下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建议:求值时,要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当满意的关系式,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

例如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

4、例1 求以下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100;(2)1;(3) ;(4)0.0001三、练习P69练习 1、2四、探究:(课本第69页)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方法1:课本中的方法,略;方法2:可还有其他方法,鼓舞学生探究。

问题: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应当是多少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表示2的算术平方根,它究竟是个多大的数?你能求出它的值吗?建议学生观看图形感受的大小。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中心意思。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仔细揣摩文中行动描写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子女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行动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同学们一定耳熟能唱,但我也经常听到有同学把它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确实,父爱和母爱是一样伟大的,只是父爱可能比母爱更深沉、更含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同样能体会到。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过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某iè):卸,解除、除去。

“交卸”,用于其中一种职务。

“推卸”,用于其中一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

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

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

动词。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定。

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

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

迂,另意“迂回”,曲折、绕远。

蹒跚(pán 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某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2、学生朗读课文。

找学生朗读课文,最好分三个部分,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八年级教案语文上册人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1、导入: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写落日语段的学习2、品读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2)正音,全班齐读(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

思考: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排序(5241637) 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举例说明(笑、月亮)课后推荐阅读书目:审美世界:古清生《黄河落日》、莫怀戚《家园落日》科学世界:李海沧《长河落日扁》八年级教案语文上册人教版篇二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电子教案部编版五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电子教案部编版五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电子教案部编版五篇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时间的脚印》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那,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

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

读得好极了。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

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精选6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精选6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精选6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篇1教学建议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教法建议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掌握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的直线平分第三边”3.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教学设计画图测量,猜想讨论,启发引导.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论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叙述,教师画出草图,结合图形,加以说明).2.说明定理的证明思路.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N分别为BC、DA中点,AM、CN分别交BD于点E、F,如何证明?分析:要证三条线段相等,一般情况下证两两线段相等即可.如要证,只要即可.首先证出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即可证出.4.什么叫三角形中线?(以上复习用投影仪打出)【引入新课】1.三角形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位线.(结合三角形中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两者区别,可做一练习,在中,画出中线、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了解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后,我们来研究一下,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如图所示,DE是的一条中位线,如果过D作,交AC于,那么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推论2,得是AC的中点,可见与DE重合,所以.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同样,过D作,且DEFC,所以DE.因此,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城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应注意的两个问题:①为便于同学对定理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可引导学生分析此定理的特点,即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第二个结论是说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来选用其中的结论(可以单独用其中结论).②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添加辅助线.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应指出,当一个命题有多种证明方法时,要选用比较简捷的方法证明.由学生讨论,说出几种证明方法,然后教师总结如下图所示(用投影仪演示).(l)延长DE到F,使,连结CF,由可得ADFC.(2)延长DE到F,使,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FC.(3)过点C作,与DE延长线交于F,通过证可得ADFC.上面通过三种不同方法得出ADFC,再由得BDFC,所以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DFBC,又因DE,所以DE.(证明过程略)例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由学生根据命题,说出已知、求证)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分析:因为已知点分别是四边形各边中点,如果连结对角线就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这样就可以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出四边形EFGH对边的关系,从而证出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连结AC.∴(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同理,∴GHEF∴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小结】1.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证明思路.七、布置作业教材P188中1(2)、4、7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篇2一、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朗读。

探究。

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__的爱。

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设计
1.Review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vocabulary.
2.Write your own conversations on making permission.
板书
设计
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Could you please …….?
A. Vocabulary
hate , do the laundry, wash the car, do the dishes ,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make your bed, fold your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make the bed
Read and repeat the phrases.
Step 3. Understanding the target language in spoken conversation.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Please give me your pen. Pass your pen to me, please.
Say ,There is another way polite way to ask for something.
Write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your pen? on the board.
教学重点
A. Vocabulary
hate , do the laundry, wash the car, do the dishes ,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make your bed, fold your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make the bed
do the dishes ,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make your bed, fold your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make the bed
B. Target language
Could you sweep the floor ? Yes , sure.
B. Target language
I like doing, I hate to do …because …,
I don’t like doing…because…
2.Ability Objects
a.Speaking skill
b.Writing skill
3.Moral Object
Living a donkey life because od not much work.
Repeat the question.
Step 2. Presentation
This activity reviews earlier vocabulary and introduce some new words.
Task 1 . Point to the items under the heading Chores in the chart .Ask the students what the chores means.(A chore is a job you do at home.)Then point to the items again and read each one to the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each chore in their own words and say if they do it or not. For example , a student might say, After we eat breakfast the dishes are dirty. We have to do the dishes. Do
I have to make the bed and do chores.
2.Ability Objects
a.Listening skill
b.reading skill.
c.Oral practice.
3.Moral Object
Chores are part of fun in life.
教学重点
Step 3.Listening
Listen carefully and find out why Peter’s father says ‘no”. Draw lines to the reasons in the chart above.
Step 4. Pairwork
According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Could I please go to the movies? Yes, you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ask and answer loudly.
Step 6 Summary
Today we have learned the ways of asking permission.
Please give me your pencil.
Could you please + do sth?Yes,sΒιβλιοθήκη re.Sorry,I …….
教学
后记
太平学校集体备课课时教案
学期:上学期学年:2009 – 2010备课组:英语备课组长:郭宝芬
主备人:卢泽娟
教学内容
课 题
Unit 11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
A.Vocabulary
stay out late, use the car, get a ride, go to a meeting, clean your room,
B.Target language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Yes, sure.
Could I please use the car? No, you can’t. I have to go out.
Could I please go to the movies? Yes, you can.
Could I borrow the car?
Sorry, but I need it . I have to go to a meeting.
I have to make the bed and do chores.




the dishes is the same as wash the dishes.
Task 2. Then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3. 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a partner.
Task 4. Find out which two chores most students do at home.
Grammar Focus
教学
后记
太平学校集体备课课时教案
学期:上学期学年:2009 – 2010备课组:英语备课组长:郭宝芬
主备人:卢泽娟
教学内容
课 题
Unit 11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
个性修改
课 时
PeriodThree
教学目标
1.Knowledge Objects
B. Target language
Could you sweep the floor ? Yes , sure.
教学难点
Could you sweep the floor ?
Yes , sure. / Sorry,I …….




Step 1. Revision
Say to the students, I want to borrow a pen. What can I do ?




use the car, get a ride, go to a meeting, clean your room.Read and repeat the phrases.
Task2.This conversation is between Peter and his father.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with yes and no. Then check the answers.
个性修改
课 时
PeriodTwo
教学目标
1.Knowledge Objects
A.Vocabulary
stay out late, use the car, get a ride, go to a meeting, clean your room,
B.Target language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Yes, sure.
2.Ability Objects
a.Listening skill
b.Speaking skill
c.Cooperating skill
3.Moral Object
It is always right to be poli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