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民歌(二)教案2 湘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教案2 湘教版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1教学目标1.欣赏书本中几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茶灯》,并用葫芦丝演奏歌曲《王大娘钉缸》。
2.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换尾”创作方式,创编2-4小节旋律。
3.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2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泥土的歌(小调)》,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泥土的歌》(一)——劳动号子与山歌,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与激情,所以如何引导学习能够快乐的学习是本单元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欣赏、体验歌曲(演唱歌曲《采茶灯》,用葫芦丝演奏歌曲《王大娘钉缸》),并总结小调的特点。
2.歌曲创编。
教学难点:演奏歌曲《王大娘钉缸》、歌曲创编——“同头换尾”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播放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民歌片段,猜所属民歌体裁形式及音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回顾总结劳动号子、山歌的民歌相关音乐特点,并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小调)活动2【活动】1.欣赏《王大娘钉缸》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
2.欣赏后提问:歌曲名是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3.对比聆听民歌《王大娘钉缸》,提问:歌曲旋律与《好汉歌》有何相同点?4.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A.教师引导学生用葫芦丝吹奏歌曲《王大娘钉缸》,体验歌曲的情绪。
学生自主学习吹奏歌曲旋律。
B. 教师引导学生齐奏歌曲旋律。
活动3【活动】2.听赏采茶歌舞——《采茶灯》《采茶调》听赏采茶歌舞——《采茶灯》《采茶调》,教师结合各地采茶风光图片,向学生介绍茶文化,并引出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
浏览采茶图片,引入采茶歌舞浏览采茶图片,提问:同学们看这几张图片,他们在忙什么呢?——采茶师: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每逢采茶季节,茶女们上山采摘新茶,休息时常聚在一起演唱茶歌,并配有表现采茶劳动、扑捉蝴蝶的舞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采茶歌舞,采茶歌舞由于地域不同,其名称及特点也有不同:湖南、湖北称为采茶、茶歌;福建、安徽称为采茶灯。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云南教学设计2湘教版
绣荷包(云南)1教学目标(1)了解荷包的相关知识及名俗意义(2)熟悉民歌的文体及分类(3)能够熟悉和哼唱云南民歌《绣荷包》,并能伴随音乐舞动。
2学情分析我校初一年级学生情形:学习基础薄弱,但思维活跃、勇于质疑,这些是与往届学生不同的明显特点。
优势:求知欲强,制造力强,勇于质疑、勇于挑战,表现欲强、思维能力强,部份学生自我学习、合作探讨能力、创编能力强。
存在的问题是:音乐基础薄弱,听音、发音、识谱等困难,肢体和谐能力、即兴表现能力弱。
3重点难点(1)聆听和对照云南《绣荷包》和山西《绣荷包》的风格特点,能够分析两首曲子的结构特点和存在的异同。
(2)能够有情感地用舞蹈动作(扇子、八角巾等道具)来表达和体会云南民歌《绣荷包》的意义,增强民歌传承意识。
4教学进程一、导入: 出示荷包提问:一、这是什么?——荷包(这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二、同窗们明白荷包有什么用途,用来做什么吗?——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
荷包的意义: 荷包要紧指佩带于腰间的一种饰物,在我国传统风俗中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要紧用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
云南是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很多,很多民族都有荷包节,在荷包节这一天青年男女们能够向自己喜爱的意中人丢荷包,通过荷包表达情义。
二、下面听教师唱一首歌:云南民歌《绣荷包》试探:(1)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它向咱们传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姑娘们把想念寄托在荷包里,表达一种想念之情)(2)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歌曲,它的文体是什么?——民歌(3)那什么是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并在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集体聪慧的结晶,是民间艺术的至宝,它的作者是劳动人民。
民歌的特点:结构简单,自由,旋律优美,容易传唱,朗朗上口,易于同意,唱词质朴,流传广、阻碍大;民歌的分类:按类型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小调。
三、完整聆听和感受云南民歌《绣荷包》(2)识读节拍:XXX X.X X.X ︱XX XX X XXX XX ‖(3)识读歌词;(4)用“噜”哼唱旋律;(5)跟琴学唱歌曲:唱的时候注意喉咙打开,气息下沉,用哼唱的感觉加上腰部的力量来演唱高音。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教学设计1 湘教版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六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富有感情地背唱《月儿弯弯照九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同尾”的创作方式,编创2-4小节旋律。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2、教学难点:运用“同头换尾”的方式,微音乐材料续写旋律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茶文化从福建铁观音,武夷山岩茶等采摘,制作,包装,品茗等茶文化入手,引出各地不同采茶调活动2【讲授】欣赏教学过程(一)各地小调赏析1、听赏采茶歌舞——《采茶灯》《采茶调》。
老师结合各地采茶的风光图片,向学生简介茶文化,并银川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
2、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1)听赏器乐作品《采茶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音乐特点。
(2)对比欣赏歌曲《采茶灯》,讨论器乐作品《采茶灯》与歌曲《采茶灯》的关系,并随乐哼唱歌曲。
(3)老师用琴弹奏主题音乐。
3、欣赏《采茶调》(1)听赏老师范唱云南民歌《采茶调》(2)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这首《采茶调》与《采茶灯》在悬梁刺股、音调及风格上有什么区别?(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采茶舞的律动。
(4)学生随乐表演采茶舞。
4、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
(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
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
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
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案教案1000字
4. 兴趣爱好: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民歌的兴趣较低,更倾向于流行音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将民歌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民歌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高了学术素养。学生能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了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情感与价值观、音乐审美与创造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提高,课堂参与度有所提升。学生对民歌的认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对民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多元文化观念。学生对民歌的情感体验得到了提升,能够理解和感受民歌所传达的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得到了提高,课堂参与度有所提升。学生能够主动预习和复习,对民歌知识有了更系统的掌握。在随堂练习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对民歌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练习民歌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当堂检测:
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a. 请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民歌,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各自特点。
b. 请简述民歌的特点。
c. 请列举两首不同地域的民歌,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各自地域特色。
7. 利用在线工具: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民歌的学习和研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_教案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自选歌曲演唱1.中国娃2.众人划桨开大船3.孤独的牧羊人4.森林水车5.长城谣第二单元我的好朋友1.交个好朋友2.让我来试奏3.声声乐悠悠第三单元壮丽的诗篇颂歌1.中国,我可爱的母亲2.黄河颂3.欢乐颂4.芬兰颂5.走进新时代第四单元声音的表现图、文与音乐的联想1.下马威2.球迷歌3.悲壮的散场4.鸟啾与蝉鸣5.Here we go!6.声音的海洋第五单元八音和鸣1.吹打震山河将军令2.丝竹绘美景紫竹调、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空山鸟语第六单元运动的旋律1.向奥林匹克出发健康歌、足球梦、向奥林匹克出发2.运动的旋律为运动项目选配音乐、五环旗下的音符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1.神奇的笛、埙原始狩猎图、哀郢2.独特的钟、磬竹枝词、楚商3.清幽的古琴流水、梅花三弄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一、教学内容1、欣赏我国近几年新创作的优秀的流行歌曲《中国娃》、《众人划桨开大船》,学唱中外经典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森林水车》、《长城谣》。
2、了解常用拍子与指挥图式,交给学生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1—2首。
2、能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的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对歌曲的处理有一定的创意。
三、教学重点:充分挖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用舞蹈表现音乐的原始欲望。
四、教学难点:把握好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创作。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周)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提出本学期的要求。
二、发声练习:3/4 5 0 3 0 1 0 | 5 0 3 0 1 0 ‖lu lu lu la la la三、导入课题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周围洋溢着欢歌笑语。
今天,我们要乘着歌声的翅膀,去领略艺术殿堂的无穷魅力。
四、新课教学:1、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课时安排。
2、学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1)歌曲欣赏,听一遍,请学生注意歌词的演唱顺序。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教学设计2湘教版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教学内容:欣赏六首不同地区的民间小;学习“同头换尾”的旋律创编手法。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福建《采茶灯》、云南《采茶调》,云南《绣荷包》、山西《绣荷包》,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2.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够富有感情的演唱«月儿弯弯照九州»小调歌曲。
3.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 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教学难点: 聆听感受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唱出或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歌。
师:“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三、新课教学:(一)福建民歌《采茶灯》与云南民歌《采茶调》1.福建民歌《采茶灯》(1)介绍《采茶灯》的由来:《采茶灯》曲调来自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小调《采茶扑蝶》,是一首享誉国内外的歌舞曲。
“采茶灯”就是人民在采茶劳动中所唱的“茶歌”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
演唱茶歌,配以表现采茶劳动、扑捉蝴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趋多样,队形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2)聆听福建民歌。
2.云南民歌《采茶调》(1)简介:以采茶兴起的一首当地民歌,节奏较密集。
(2)聆听云南民歌《采茶调》;3.学生再此听赏福建民歌《采茶灯》与云南民歌《采茶调》加深对歌曲旋律的了解。
4.畅所欲言:找出《采茶灯》与《采茶调》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师问生答)相同点:都出自南方的采茶区,都是以采茶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同属于民间小调。
不同点:福建的《采茶灯》,节奏较规整、宽疏,旋律起伏较小,全曲只采用2/4拍子,抒情意味浓郁。
湖南文艺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民歌(二)【市一等奖】
教学年级: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三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体会音乐语言的魅力。
2、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音乐语言与情感表达教学过程一、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泥土的歌》(一)1、听辨歌曲:《边区十唱》、《放马山歌》、《茉莉花》2、教学意图:听歌曲,辨别以上歌曲在演唱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3、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二、新课教学:小调体验与探究:音乐语言与音乐形象的塑造1、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为“五五七”式。
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
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体会音乐要素与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
云南《绣荷包》:旋律由于受到江南民歌的影响,旋律的发展以级进为主,在五声音阶式的级进,多在音域不宽的四度内平稳环绕,形成水波纹似的旋律起伏,跳进很少,字少腔多,倚音装饰显得较纤细、精巧。
山西《绣荷包》:旋律一开始出现了四度音程跳进,在西北民歌独特风格的因素之一。
这首主要由2——5、6——2构成的“双四度音调结构”,由调式主音Re与其上方四度音Sol和下方四度音La组成的。
这带棱角的四度音程跳进贯穿全曲,使得旋律开朗、明亮、音乐风格质朴、爽朗,具有高原山区民歌的高亢、挺拔的特点。
每句的音乐都以四度跳进开始,级进舒展后低走,弱收,形成了“抛物线型”的回环起伏。
整曲旋律抑扬顿挫,起伏有致,很有韵味。
民歌(二)-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民歌(二)-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民歌的定义,了解其中的特点和传统。
2.掌握民歌的唱法和节奏。
3.学会欣赏民歌,发掘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
1.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民歌唱法和节奏
3.民歌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节: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1.引入课程,介绍本课程要学习的主题 - 民歌。
2.谈论民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它们的情感和意境,以及民间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3.聆听并讨论多个民歌作品的演唱,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歌的特点。
第二节:民歌唱法和节奏
1.描述民歌的唱法和节奏,包括调声的技巧、不同部分之间的差异和情绪的表达。
2.模仿和练习民歌的唱法和节奏,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第三节:民歌的欣赏和分析
1.聆听并分析一首经典的民歌作品,要求学生对其中的情感、意境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思考。
2.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同一首歌曲的多种不同诠释方式,以了解不同文化和传统对这些歌曲的诠释和表达方式。
评估和拓展
1.学生可以进行其他民间音乐的研究和探究,以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化传统的深层次意义。
2.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民歌,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以锻炼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总结
本节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了民歌的定义、特点和传统,掌握了民歌唱法和节奏,并学会了欣赏和分析民歌作品。
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和传统的背景和意义。
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案
知识点梳理
1.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民歌是指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具有地域性和群众性。
-民歌的特点包括旋律优美、节奏自由、调式丰富、歌词简练等。
2.民歌的分类
-根据地域特点,民歌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号子等。
-根据音乐特点,民歌可以分为抒情性民歌、叙事性民歌、舞蹈性民歌等。
4.民歌的演唱技巧:民歌的演唱技巧包括正确的呼吸控制、准确的音准和节奏、优美的音色和发音。正确的呼吸控制需要学会用腹式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和持久。准确的音准和节奏需要学会听准音高和节奏,保持音准的准确和节奏的稳定。优美的音色和发音需要学会运用不同的音色和发音技巧,使演唱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5.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民歌的传承需要靠口头传唱和书面记录,将民歌传承下去。民歌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编,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民歌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民歌的特点和分类。其次,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民歌,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民歌的理解,掌握更多的民歌知识和技能。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民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当堂检测:
1.请简述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民歌是指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具有地域性和群众性。民歌的特点包括旋律优美、节奏自由、调式丰富、歌词简练等。
2.请列举出民歌的两种分类方式,并分别给出两个具体例子。
答案:民歌可以按地域特点分类,如山歌、小调、号子等。具体例子包括《茉莉花》(小调)、《康定情歌》(山歌)。民歌也可以按音乐特点分类,如抒情性民歌、叙事性民歌、舞蹈性民歌等。具体例子包括《小河淌水》(抒情性民歌)、《茉莉花》(叙事性民歌)。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讲义2 湘教版
(1)曲调具有流畅、委婉、曲折、细腻 (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 (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内部结构的 (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规整性和匀称性
1、什么是小调?
民歌三大体裁(山歌、号子、小调)之 一,产生于百姓日常生活又称“小 曲”“俚曲”“时调”等,在艺术上有 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 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多传唱与城 镇里巷,用于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多反映人们的爱情婚姻、离别相思、风 土人情、娱乐游戏、自然常识、民间故
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和江苏民《月儿弯弯照九州》 ,聆听 并思考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
背唱《月儿弯弯照九州》
总结
《王大娘钉缸》
唱词:上下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月儿弯弯照九州》
唱词:七字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1、三总结)以课上堂歌探曲所讨具有的特点?
小调就像民歌中的一颗珍珠,它扎 根于民间,经过世世代代老百姓的传 承与发扬,愈发显得光芒耀眼,在此 老师呼吁大家搜集、学唱自己喜欢的 民歌,使我们的民歌插上翅膀飞得更 高更远!
《绣荷 包》
(一)赏析
云南民歌 《绣荷包》 山西民歌 《绣荷包》
对比两首歌曲在旋律和歌词上有什 么不同之处?
小结
•云南:曲:委婉细腻 • 词: 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曲:明媚缠绵 • 词: 段式结构相对规整
(二)民间歌舞“采茶” —采茶活动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采茶灯》 《采茶调》
又名《采茶扑蝶》福建民歌云Fra bibliotek民歌别。
探讨《采茶灯》与《采茶调》在旋律、音调及风格上有什么区
欣赏《采茶调》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案2湘教版
生4: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我为大伙儿预备了一段藏族舞蹈。
课代表:感激同窗出色的舞蹈。还有吗?
生5:我所搜集的是一些藏族的礼仪礼节,依照藏族风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酒壶或酒瓶,斟三杯酒敬献客人,前两杯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第三杯斟满后那么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藏族同胞在劝酒时,常常要饮酒,歌词丰硕多彩,曲调优美动人。
2.播放视频《内蒙古风光》
师:(不断的暂停视频,学生抢答,教师补充)
1(60秒)师:从这一段视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生11:我在这段视频中看到了草原、骏马、蒙前人的衣饰、蒙古包,还听到了蒙古长调。
师:你是如何判定它是蒙古长调的?
生12: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超级的悠长舒缓。
师:看来同窗们是做足了作业,蒙古民歌分长、短调两种文体,长调旋律悠长舒缓,节拍自由。短调泛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拍节拍的歌曲。咱们继续。
2(1分29秒)师:看到了什么?
生13:感觉那里的人们无忧无虑游牧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让我超级向往。
师:与咱们重庆山城相较,那么是何等的平坦、宽广、辽)师:听到了什么?
生14: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是蒙古的呼麦。
师:你对呼麦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生15:摇头
民歌(二)
1教学目标
聆听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藏族与蒙古族酒歌、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
能够认真的参与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
湘艺版 音乐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民歌(二) 教案设计
民歌(二)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实例歌曲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体会歌曲内涵与音乐情绪体验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而提高审美水平。
3、德育目标: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激发他们对祖国、对民族、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民歌的特点;难点:对实例进行分析;关键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感知民歌的丰富内涵,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歌曲《丢丢铜仔》2、问题导入新课:各位同学,刚才我们复习了《丢丢铜仔》,这是一首台湾民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还会唱,或者说听过哪些民歌?(请同学例举自己听过和会唱的民歌),想一想,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活动2【讲授】上新课1、民歌的特点:(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愿。
(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口相传的。
(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
(如《青藏高原》是采用民族唱法艺术歌曲,不属于传统民歌)(4)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活动3【活动】歌曲实例欣赏a、《茉莉花》※一说到中国民歌,我们必须提到一首歌曲,它是第一首通过世界盛典流传海外的民歌——《茉莉花》(看视频)※听赏江苏民歌《茉莉花》,请同学感受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清新或张扬、热烈或柔和)※观看一组图片,感受江南水乡温婉的风情。
※歌曲简析:《茉莉花》是一首典型的江南民间小调,江南大都是婉约的城市,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精致,端庄,典雅。
正如江南的风景,《茉莉花》以委婉、细腻、清新、幽雅的风格,流畅的旋律,通过对花的赞美,展示了东方女性温柔可人,内敛明理的特征。
b、好的,在感受了江南的吴侬软语之后,让我们一起感受另一种音乐风格。
齐读《刺勒歌》。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他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接下来,我们一起带着3个问题欣赏一首蒙古民歌《牧歌》。
湘艺版(湘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
湘艺版(湘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我们是春天》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是春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老师安排学习的歌曲。
2、能划分歌曲段落,并能准确地表达不同段落的情绪。
重点重点、教学难点:能用柔美的声音和良好的发声习惯来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音乐《春之声圆舞曲》主题,一段视频《春天的芭蕾》。
提问:1、音乐《春之声圆舞曲》的曲作者是谁?2、歌曲《春天的芭蕾》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二、体验春天的美1、跟琴哼唱《春之歌》旋律。
提问:这首歌的节拍特征与我们前面欣赏的哪首乐曲相同?2、用流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唱歌曲《我们是春天》。
(1)歌曲欣赏提问:歌词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2)学生识读乐谱。
(3)根据歌词大意划分歌曲段落。
(4)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注意切分节奏和小六度音程的练唱(5)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活动与练习(1)视唱练习:视唱山西民歌《太行山小唱》。
可采用“模唱”“接龙”“填空”等方式进行视唱练习。
(2)合唱练习:瑞士歌曲《春天原野开满鲜花》各声部都从头进入,第一声部唱到第5小节时,第二声部进入;第一声部唱到第9小节时,第三声部进入;各自循环唱下去,直到老师指挥结束时停止。
学生熟悉乐谱后,要求他们边唱边感受三个声部融合在一起时的和谐美。
四、分享春天的美课后搜集有关春天的歌曲,风格不限。
七彩管弦(二)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音乐下第二单元七彩管弦(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及基本演奏手法。
2、在听赏《野蜂飞舞》和《幽默曲》的过程中能熟悉作品的音乐主题感受和体验管弦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1、了解和拓展管弦乐的相关知识,掌握管弦乐器的分类。
2、对比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和《幽默曲》,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对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意义。
民歌(二)-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民歌(二)-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概括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其中民歌(二)是该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民歌的定义和特点2.湖南地方民歌的介绍3.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4.珍视民歌文化,推广传统文化本教案主要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二、教学目标1.理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够区分它与其他类型的音乐。
2.掌握湖南地方民歌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通过演唱湖南地方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珍视民歌文化,推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湖南地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并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湖南地方民歌的演唱特点和风格。
2.听唱演唱:让学生听唱和演唱民歌,亲身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
3.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民歌的文化内涵和推广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通过播放湖南地方民歌的音乐,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兴趣。
并让学生了解湖南地方民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步:欣赏民歌播放《蒲江县姑娘》等多首民歌,让学生欣赏其中的音乐美和情感表现,引导他们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第三步:学习湖南地方民歌的演唱技巧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湖南地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让学生掌握唱法和发声技巧,并演唱民歌练习。
第四步: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究湖南地方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推广意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促进他们的思辨和合作能力。
第五步:总结回顾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对民歌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进一步提高其珍视民歌文化,推广传统文化的意识。
六、教学评估本节课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民歌定义和特点的理解是否正确。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2、欣赏《绣荷包(山西)》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
安排
导课
新课
(一)
(二)
(三)
结课
播放自制PPT
引导学生说说
对山西的了解
山西民歌特点
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风格各异
源远流长
分类介绍
山歌
讲解
范唱
小调
教唱
小结
民歌走向世界
只有民族的
课时设计首页
课题
绣荷包
课型
综合
第几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了解山西民歌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通过欣赏、学唱山西民歌,感受山西民歌的粗犷,辽阔和婉转、细腻等风格各异之美。
3.积极参与民歌的赏析和学唱,体会民歌之美,从而喜爱民歌。
重点
难点
1.对比欣赏学唱几首民歌,能基本区分山歌与小调的特点。
2.学唱时能否大胆地运用方言,把握歌曲韵味。
当然泛泛而谈的学习山西民歌,能引发学生兴趣是前提,虽然无法让学生完全声情并茂的演唱,但在接下来的学习训练中,相信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继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继承和传播的的目的。
《交城山》是清朝或者更早年代开始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歌曲语言朴实,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音乐简洁,由上下两句构成,四、五度的大跳和下行的级进旋律法,使曲调既具山区高亢嘹亮的特点,又有凄凉、哀怨的内涵。
《绣荷包》流传的历史很久远。表现了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类词曲有的温柔内在、细腻含蓄; 有的感情奔放、大胆热情; 有的天真活泼、欢乐俏皮。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民歌(二)教学设计1 湘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学设计1 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学设计1 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学设计1 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民歌(二)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茉莉花的形状、颜色、香味、用途及历史渊源、世界地位,感受各种不同地域、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2、欣赏并喜爱民歌《茉莉花》,大胆用自己的歌声表现歌曲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对我国拥有的优秀民歌遗产感到自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这个学期我教授七年级音乐,在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单元《泥土的歌》,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习民歌的兴趣教学难点:大胆创新,尝试表现,创编属于自己的“《茉莉花》”4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导入新课: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大家知道吗?《茉莉花》(非常不错,为了奖励你们,下面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都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采茶调》教案2 湘艺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采茶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云南《采茶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2、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3、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完整地学唱《采茶调》,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聆听《采茶调》等体验感受其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三、出示目标:(一)通过聆听《采茶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二)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三)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四、新课教学:(一)云南民歌《采茶调》1、云南民歌《采茶调》(1)聆听;(2)简介:以采茶兴起的一首当地民歌,节奏较密集。
2、《采茶灯》与《采茶调》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师问生答)相同点:都出自南方的采茶区,都是以采茶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同属于民间小调。
不同点:福建的《采茶灯》,节奏较规整、宽疏,旋律起伏较小,全曲只采用2/4拍子,抒情意味浓郁。
云南的《采茶调》,节奏较密集,音调起伏较大,2/4与3/4拍子混用,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
3、学唱这首民歌。
(1)教师边弹伴奏,边教唱,学生学唱;(2)教师伴奏,学生齐唱。
(二)小调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学设计1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学设计1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民歌二教学设计1民歌(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茉莉花的形状、颜色、香味、用途及历史渊源、世界地位,感受各种不同地域、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2、欣赏并喜爱民歌《茉莉花》,大胆用自己的歌声表现歌曲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对我国拥有的优秀民歌遗产感到自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这个学期我教授七年级音乐,在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单元《泥土的歌》,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习民歌的兴趣教学难点:大胆创新,尝试表现,创编属于自己的“《茉莉花》” 4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导入新课: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大家知道吗?《茉莉花》(非常不错,为了奖励你们,下面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都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
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
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
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
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
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 1 了完美的体现。
茉莉芬芳介绍江苏民歌《茉莉花》师:刚才大家听到的传说在100多年前,被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搬上了舞台,这就是著名歌剧《图兰朵》,刚才我们欣赏到的那段优美的旋律,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传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认识茉莉花,一起来感受为什么它能留香百年。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采茶调》教案2 湘艺版
《采茶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云南《采茶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2、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3、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完整地学唱《采茶调》,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聆听《采茶调》等体验感受其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三、出示目标:(一)通过聆听《采茶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二)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三)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四、新课教学:(一)云南民歌《采茶调》1、云南民歌《采茶调》(1)聆听;(2)简介:以采茶兴起的一首当地民歌,节奏较密集。
2、《采茶灯》与《采茶调》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师问生答)相同点:都出自南方的采茶区,都是以采茶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同属于民间小调。
不同点:福建的《采茶灯》,节奏较规整、宽疏,旋律起伏较小,全曲只采用2/4拍子,抒情意味浓郁。
云南的《采茶调》,节奏较密集,音调起伏较大,2/4与3/4拍子混用,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
3、学唱这首民歌。
(1)教师边弹伴奏,边教唱,学生学唱;(2)教师伴奏,学生齐唱。
(二)小调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
五、活动与练习(一)了解“同头换尾”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二)
1教学目标
聆听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藏族与蒙古族酒歌、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
能够认真的参与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
2重点难点
认知藏族、蒙古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师:在课前。
同学们已经自主的搜集了关于藏族和蒙古族音乐和风俗人情,老师了解了同学们所搜集的资料,看得出大家都非常用心。
我也跟课代表同学进行了交流,接下来,就有请课代表同学组织小组进行展示。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藏族
藏族视频
课代表:同学们,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同时,请小组讨论,思考导学案问题导学的第一个问题。
课代表:请大家整理手中的资料,说一说这是什么民族,和关于这个民族的一些相关文化。
(播放视频)
课代表:请各位同学抢答!
生1:刚刚这段视频是描写藏族的,藏族人大多生活在西藏地区,我所了解在西藏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布达拉宫、纳木错、珠穆朗玛峰、大昭寺、小昭寺、等等,我觉得最喜欢的就是纳木错湖,觉得它非常的美丽,很向往。
课代表:谢谢!还有吗?
生2:藏族的饮食主要由糌粑、酥油、干肉、藏面各类面点等为主,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但不同地方的服饰在颜色、面料上也有所差异。
生3: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件藏族乐器----札木聂。
是藏族的弹拨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
称六弦琴。
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
师:那同学们就来听听札木聂的声音。
大家知道吗?在藏语中,“札木”是声音的意思。
“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札木聂”意为声音悦耳的琴。
不知道同学们喜欢这美妙的声音吗?请同学们继续。
生4:藏族人民能歌善舞。
我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藏族舞蹈。
课代表:感谢同学精彩的舞蹈。
还有吗?
生5:我所搜集的是一些藏族的礼仪礼节,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酒壶或酒瓶,斟三杯酒敬献客人,前两杯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
第三杯斟满后则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
藏族同胞在劝酒时,经常要喝酒,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
课代表: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了酒歌,不如让我们马上来感受一下酒歌带给我们的热情。
2、《年轻的朋友》
(播放音乐)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应该以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生6:应该以热情、奔放、情感真挚的状态来演唱。
师:为什么呢?
生6:就像藏族的高原、藏族人民的性格一样。
师:结合藏族的地理位置和风俗人情,说说藏族民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
生6:藏族多生活在高原地区,在加上藏族同胞热情的个性,所以他们的民歌就像他们这个民族一样奔放高亢。
师:非常好!请坐!刚才老师看到xxx一直在跟着唱。
下面请xxx同学分享她是怎样学唱这首歌曲的。
Xxx:同学们好,我在预习的时候学习了这首歌曲。
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小节有延长记号,我在唱这个地方的时候差不多延长到了2拍,后面还有很多的装饰音,都需要反复听和反复的练习才可以熟练的唱出来。
请罗老师再跟我们讲一讲唱歌时的发声方法。
师:xxx同学已经说的非常的准确了,要想唱好一首歌曲,必须要反复听和反复的练习,唱的时候一定要打开口腔,直起腰,用上气息。
来,一起跟着老师学唱一遍!
(老师弹琴,教唱)
师:现在请课代表组织下一个环节。
蒙古族
1.《银杯》
课代表:蒙古人民和藏族同胞一样,每当有贵客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优美动听的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来自蒙古族的酒歌《银杯》。
听听它与藏族酒歌有什么不同。
(播放《银杯》)
课代表:同学们觉得这一首蒙古的酒歌有什么特点?
生7:感觉很舒展。
课代表:这一首《银杯》旋律宽广而悠长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
课代表:由于藏族和蒙古族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他们的民歌风格也是不一样,通过这两首酒歌,请同学们讨论并完成导学案上最后的表格。
课代表:请同学回答,先说节拍。
生8:通过欣赏并学唱这两首酒歌,在节拍上,藏族民歌很自由,就像高原上腾飞的雄鹰一样。
蒙古族的节拍很舒展,像一望无际的草原。
课代表:请坐,那么速度上呢?
生9:在速度上,藏族民歌很欢快,就像它的舞蹈,而蒙古族很舒缓,向天上的云朵。
师:请坐,那旋律上呢?
生10:藏族明朗、宽广、高亢,就像它的地形,而蒙古族就显得深沉、悠远。
师:通过同学们的自学、对比欣赏、互助学习,得出了藏族民歌与蒙古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同学们请坐,接下来请再看一段视频,让我们再次感受蒙古族的魅力。
2.播放视频《内蒙古风光》
师:(不断的暂停视频,学生抢答,教师补充)
1(60秒)师:从这一段视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生11:我在这段视频中看到了草原、骏马、蒙古人的服饰、蒙古包,还听到了蒙古长调。
师:你是如何判断它是蒙古长调的?
生12: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非常的悠长舒缓。
师:看来同学们是做足了功课,蒙古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体裁,长调旋律悠长舒缓,节奏自由。
短调泛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
我们继续。
2(1分29秒)师:看到了什么?
生13:觉得那里的人们无忧无虑游牧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让我非常向往。
师:与我们重庆山城相比,那么是多么的平坦、宽广、辽阔,确实是让人向往的一片乐土。
继续。
3(1分41秒)师:听到了什么?
生14: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是蒙古的呼麦。
师:你对呼麦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生15:摇头
师: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
指一个人在演唱时能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一种有金属般质地的音。
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4(2分47秒)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16:这应该是蒙古族套马的情景。
师:对!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祖祖辈辈传承着最原始古老的驯马方式——蒙古驯马法。
不知大家除了看到还听到了些什么了么?
生17:马头琴!
师:对!马头琴是蒙古最主要的民间拉弦乐器。
在琴柄的顶部是一个马头的形状,因此而得名。
活动3【活动】二、拓展研究
师:草原造就了蒙古族民歌舒展悠扬深沉的特点,而高原造就了藏族民歌自由高亢热情的特点。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自学,互相学习,自我展示,深刻的感受了藏族民歌和蒙古族民歌。
除了今天课堂上的这两首歌曲,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小组展示,下面请各小组进行展示。
(小组展示)
师:请同学们思考导学案上的最后一个问题,作为初中生的你们应该怎样去传承少数民族民歌以及我们的民族音乐?
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更加的热爱民族音乐,最后,老师也准备了一段藏族歌曲送给今天所有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