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性成语考查的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者如云”“门庭若市”“星罗棋布”“风卷残云”“江河日下”“不翼而飞”“一衣带水”“寿终正寝”“探囊取物”“异曲同工”“翻云覆雨”“羊肠小道”“狼奔豕突”“龙飞凤舞”“水乳交融”“薪尽火传”等带有比喻性质的成语虽然占汉语成语总数不到百分之十,但是由于其表意的丰富和表达的形象。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上的使用极为频繁,因此历来是高考词语测试的重中之重。那么,面对高考,我们在复习应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语法性质”

每个成语在语境中都会担当其相应的语法功能,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相当于名词的,与名词用法相同;相当于动词的,与动词用法相同;相当于形容词的,与形容词用法相同。比如“风云人物”,指在社会活动中有影响的人物,它相当于一个名词,在使用时就只能起名词的作用;而“风卷残云”比喻一股强大的势力或力量将东西一扫而光或消灭干净,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动词,而不作名词用。再如“风调雨顺”“风起云涌”“风口浪尖”等都有不同的语法特性。

[例1](2007年高考北京卷)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解析]“含英咀华”指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这个成语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在句子中应该作谓语成分。显然不能用来作“花蕾”的定语,充当形容词功能。

[例2](2008年高考北京卷)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解析]“竭泽而渔”,放干了水去捉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原句误以为“枯竭”作形容词用,事实上这个比喻性成语是动词,语法性质搞错了。而且这个成语只取比喻义。而不取本义。

[例3](2007年高考江苏卷)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解析]一孔之见,比喻狭隘主观的见解,名词,在这里作宾语,因此正确。

二、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时代特性”

成语基本出于古代典籍,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词义和用词特点,保留了古文化的特定时代色彩,由于社会的发展与演进。许多义项或常识往往不是现在我们所知晓的,所以一定要以“古”论古。以“境”定义,不要以“今”测古。否则容易出现曲解、误解或望文生义现象。如“三人成虎”“高山流水”“瓦釜雷鸣”“户枢不蠢”“沐猴而冠”“豆剖瓜分”等。

[例4](2009年高考安徽卷)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解析]“如履薄冰”,它出自《诗经·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原句

语境看,这个比喻性成语表意重心在“战战兢兢”,它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所以这里用错了。

[例5](2007年高考广东卷)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解析]“间不容发”本义是指“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言距离极小”。后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者情势极其危急。成语中的“间”是指中间。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距离”,含义也由此比喻生发。而本项句子所指的应是书房的“空间”。说书房拥挤,没有空间,显然望文生义。

[例6](2009年高考全国卷I)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解析]“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重阳节已过,菊花即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后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这个成语在这里是正确的。

三、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结构特点”

比喻性成语事实上也是一个比喻。认真剖析比喻性成语的结构组成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成语的误用,比如用“如”“似”“若”“同”等喻词构成明显的比喻格式,如“心乱如麻”“心急如焚”“危如累卵”“势如破竹”“归心似箭”“虚怀若谷”“口若悬河”“如丧考妣”“如水投石”“如释重负”等,它自然不可再作本义用;使用解释说明手段而形成的比喻性成语,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不可再在文中作出解说,否则在语法上容易出现赘余现象。

[倒7](2003年高考全国卷)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解析]“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怎能用“如”给人感觉好像那些东西不是老王家的。因此矛盾了。

[例8](2007年高考广东卷)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解析]“南辕北辙”,本义指心里想往南去(“南辕”),却驾车往北走(“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成语是就一个人而言的,而且都是喻体,是转折关系。本项句子说的是“我俩考虑问题时”虽然“不同”,这是说的两个人,但结果“相同”(“殊途同归”)。可能使用该成语时只看字面有“南”“北”二字,就错误理解为“不同”,造成误用。

[例9](2009年高考安徽卷)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解析]“笔走龙蛇”。笔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般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这个成语本体喻体都呈现,虽省略了比喻词,但整体结构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喻,于是含义自然与整体有关,原句却理解为随意生造,显然用错了。

四、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喻体所指”

即便没有比喻词。只以喻体的面目出现的成语,一般也很少以本义来解读和使用。要注意比喻的本体是指什么,如“珠圆玉润”“高山流水”“风花雪月”“万马齐喑”“螳臂当车”“寸草不留”等,只有“粉墨登场”“寿终正寝”“水落石出”“捉襟见肘”等极少数成语是例外,只要语境合适,本义与比喻义都可用。

[例10](2009年高考辽宁卷)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解析]“敝帚自珍”,“敝帚”指破旧的扫帚,作谦辞讲,喻指自己的东西。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原句中显然只看到“珍”,更不知“敝帚”所喻何物。殊不知作品并不是编辑自己的,所以用错。这个成语也作“敝帚千金”,是一个纯以喻体面目出现的成语。

[例11](2008年高考四川卷)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解析]“焕然冰释”,焕然指流散的样子,冰释指冰块消融。成语比喻一下子完全消除,本体是指疑虑,误会等。

[例12](2008年高考安徽卷)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解析]“行云流水”指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的水一样。自然不受拘执,本体往往是文章、歌唱等,这里误用于时间,不妥。

[例13](2007年高考安徽卷)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展,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解析]“粉墨登场”,“粉”、“墨”指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这里指演戏前涂上粉或墨。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在多用为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但此词也可用其本义,演员妆扮后进行表演,是个中性词。这种比喻义与本义都留存于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极为少见。平时应多留心积累。

五、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喻体色彩”

比喻性成语实际上是运用比喻的方式构成的成语,它所选择的喻体往往有情感倾向性,或褒,或贬,因此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使用的成语是有很大区别的。例如:[例14](2007年全国卷Ⅱ)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解析]“凤”指凤凰,“麟”指麒麟。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东西。“风毛嶙角”属褒义,不自觉排队的人是不道德的人,虽然罕见。但并非什么珍贵的东西,此处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