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课堂导学案课题: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习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教育,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自学指导:请大家先认真通读课本P2—5,然后结合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8分钟后小组内围绕疑难问题讨论,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1、结合课本第2至3页内容,分析完成:(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结合课本第4页的活动题目,思考:(1)你认为课本中的例子,能否证明地球是个球体?(2)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试着举出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二、地球的大小(结合课本第5页图1.2完成)1、结合右图完成以下各题:(1)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标出南极、北极。
(3)图中数字①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长度为_______千米。
②是___________,长度为_________千米。
③是______,长度为_____千米。
④是___________,长度为_________千米。
2、比较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的长度,你会有什么发现?这说明地球是个规则的球体吗?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描述地球的形状?3、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但是为什么我们见到的地球仪却都做成了规则的球体呢?达标检测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1、下列4种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 地面高低起伏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登高望远D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最终返回西班牙。
2、今天,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 )A 观测月相变化B 到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舶C 看地球卫星照片D 参加环球航行3、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 麦哲伦环球航行B 天圆地方说C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D 地球的卫星照片4、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关系是:()A 前者长于后者B 后者长于前者C 一样长D无法比较5、请列举出两个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知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重点:举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形状1.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九号”上的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是球体。
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1)古代人凭直觉认为是“天圆地方”。
(2)近代人通过观察及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3)现代人进入太空,从太空中观察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地球是球体。
3.最早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人是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人是加加林。
4.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至少说出三个)如:登高望远;月食;在海边看行驶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先见桅杆,再见船身;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等。
地球的大小1.人类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表面积是 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
2.通过比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可以发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1.完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认识阶段结论古代盖天说天圆地方近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现代探测技术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感悟略。
2.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大小。
想一想,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地球的大小?(结合描述球体的方法)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3.请合作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并在相应的位置标出地球大小的三组数据。
答案可参考课本图1-1-3。
【在线阅读】地球特点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导学案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导学案课型:先学后教主备人:黄翠丽审核人:赵克群审定人:班级:小组: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教育,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教育。
关键问题: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学法指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链接(针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为所要进行的教学作铺垫。
)1、“盖天说”、“浑天说”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就是站的越高,看的范围越广。
3、海边观船,远处驶来的船只,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预习评价:(设计学生在预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达到评价学生预习的目的。
)1、“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2、观察地球仪,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呢?3、假设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环绕地球行驶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4、假如平均每个同学的臂展为1.7米,我们手拉手环绕地球赤道一圈大约需要多少个同学?5、假如我们学校的面积是0.1.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积相当于我们多少个校园大小?6、毛泽东在诗词里说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八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生成的问题:(通过预习后学生小组讨论所生成的问题。
)问题解决评价:(教师预设问题,结合学生生成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以学生讨论交流和学生课堂展示为主。
)一、课堂练习:1、地球的实际形状是;2、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极半径是千米。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是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4、人类第一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在年,由率领船队完成了的壮举。
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和地圆的争论。
5、1961年4月16日,“东方一号”载入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小组:第______组评价:________ 科目地理课型新课教学课题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时安排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2)能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3情感目标: 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3.能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地球形状的推断联系起来。
学习方法在预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识记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预习案;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讨论、合作交流展示、小组间互相评价、效果检测。
导学过程教师复备或学生批注栏(教材上基础知识)1、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3、列举几个能够证实地球形状的事例:.4、地球极半径_ _ 千米,地球赤道半径_ _ 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 _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___ ___平方千米。
合作探究、展示提高-----我参与我快乐探究活动一: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预习要求:课本知识点用笔做好批注,独立完成左边的预习案。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导学案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导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线索。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认知背景,感悟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关系。
3、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学习重点】能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地球形状的推断联系起来,并能够正确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中某些方法的局限性和历史的超越性。
新知梳理(阅读课文后填空)1. 人们对认识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漫长的过程。
2. 哪位航海家以实际考察的形式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_______ 他代表哪个国家出海的?_______3.地球的形状是。
4, 地球的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半径千米,极半径千米,赤道周长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亿平方千米。
拓展提高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科学的方法是() A 环球航行B 利用气球拍照C 利用飞机拍照D 利用卫星拍照2.不能作为地球大小的证据的一项是() A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C 地球上居住着60亿人口D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3.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为()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 印度洋、下西洋、太平洋4.小明是上海某中学的学生,他的舅舅一家今年暑假乘海伦去夏威夷旅游,小明一家到港口送行,小明发现舅舅乘坐的轮船在他视野中最后消失的是轮船高大的烟囱,其主要原因是()A 地球的球体形状影响B 小明视力不好C 海水起伏的影响D 小明的位置太高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 赤道 B北极圈 C南极圈 D 北回归线6.经过漫长的探索历程,人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其平均半径是千米()A、正方体 40 000 B 、球体 6 371C、正方体 6 371D、球体 6 5007、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A 加加林B 魏格纳C 奥尔德林D 杨利伟8、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地面高低起伏 B 、海边观船,先见桅杆C、登高可以望远D、麦哲伦首次成功环球航行8、深圳信息高速公路长28万千米,可以绕地球几圈()A.7圈B. 4圈C.8圈D.5圈9、住在北极的北极熊遁地过地心直走去住在南极的企鹅家里玩,请问他一共走了多长的距离()A.12742千米B.12714千米C.12756千米D.12721千米10、通过数据,我们证实了地球的真正形状是(),请从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答案A.不规则球体B.球体C.椭球体D.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课后识记: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周长。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和地球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和地球仪学案导学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先学后教1.___________率领船队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约__________千米,平均半径约__________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________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_________。
4.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表示地球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地理事物的位置5.地球仪上有根假想轴是_________,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做__________。
其中,对着北极星的点叫__________,它是地球上最_______点。
与北极对应的点叫_________,是地球上最________点。
小组合作1.说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当堂达标1.下列事例不能正确说明地球形状的是()A.月食的形状B.在海边观看由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C.“天圆地方”说D.站得高看得远2.“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赤道周长约()A.5亿千米 B.4千米 C.4万千米 D.8000千米3.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圆球体B.扁球体C.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D.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4.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如斗笠地如覆盘④地球卫星照片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5.月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人们看到的月食图片,不可能是()6.有一天咸蛋超人“遁地”前去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的家。
《认识地球面貌导学案》
《认识地球面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
2.认识地球的地理面貌,掌握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等因素。
3.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一个椭球体,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2.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地球呈近乎球形,但由于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得地球呈略扁椭球形。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等组成,地球内部结构复杂。
3.地球的地理面貌地球的地理面貌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等因素。
陆地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包括七大洲和许多岛屿。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
大气是地球的气体包层,包括氮气、氧气等气体。
4.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
地震是地壳发生变形时开释的能量,常常造成严重破坏。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熔岩喷出地表的现象,会产生火山灰、火山熔岩等。
洪水是河流、湖泊等水域水位上升引起的自然灾害。
三、导学步骤:1.观看地球的图片或视频,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理面貌。
3.讨论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探讨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完成相关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四、导学作业:1.用自己的话总结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描述地球的地理面貌,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因素。
3.选择一个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写一篇文章介绍其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画一幅描绘地球的图画。
五、拓展延伸:1.观察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面貌,了解地球的多样性。
2.了解地球上的其他自然灾害,如台风、龙卷风等。
3.探讨地球环境珍爱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对地球的面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珍爱我们共同的故里。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导学案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导学案1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导学设计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
3、经线的特点。
4、东西半球的划分。
一、设计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从树上的让地理走进生活为导言部分,为师生互动环节。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由学生利用工具书、收集的资料及教科书上的知识完成“自主学习”上的题目。
2、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完成“合作探究”上的题目。
3、教师巡视,解疑,以确保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三、组内小展示、合作,教师参与引领:在完成所有的题目以后,由小组组长带头,进行组内的小展示,争取达到一致。
教师巡视,解疑,收集、归纳同学之间交流所出现的问题。
四、班上大展示,教学习难点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一、自主学习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P3的阅读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 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 _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
5、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
6、观察地球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________7、读P6图1.11,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方向。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 _ __。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天体。
2.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难点: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辅助工具】1.多媒体课件。
2.表演用道具。
【主要训练形式】1.小组研讨。
2.道具演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周一升旗仪式在操场举行,直观感受操场的地表形态是平的。
但我们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类生活的大地是球体。
古人的科技水平低,无法直接看到地球的形状,所以,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经历了几千年。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二、教学过程(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1、古人对大地形状的直观感受----盖天说(1)古代诗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了解古人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
(2)“天圆地方”解释不了天与地结合部位的问题,开始猜测“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3)图片展示“盖天说”---天总是在地的上方,“天上地下”2、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臆想---地球是曲面的。
(1)张衡提出“浑天说”(图片展示)---天是包着地的圆球,“天外地内”(2)亚里士多德观察日食(动态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
(3)毕达哥拉斯海岸观船(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
(4)道具演示小船在平面和曲面上的运动。
3、麦哲伦环球航行,亲身验证地球是球体。
(1)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
(2)动画展示环球历程,了解经过的大洋。
4、宇航员拍摄地球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
图片展示1、太空第一人:加加林;2、航拍仪拍摄地球照片。
5、小结:图片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基本过程。
(二)描述地球的大小。
1、给地球量“身材”,先量“腰围”---赤道。
《地球的形状》导学案
《地球的形状》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掌握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2.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3.了解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椭球,而是略微扁平的。
二、导学内容:1.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略呈扁球体,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椭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为6378.137公里,而从极地穿过地球中心到地球表面的长度大约为6356.751公里,这使得地球在两极之间稍微扁平,而不是一个完全的球。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圈所花费的时间,约为24小时。
这种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年大约绕行一圈。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对地球的形状产生了影响,使得地球呈现出一个略微扁平的椭球体形状。
三、导学步骤:1.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2.阅读资料: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3.讨论问题:讨论地球的形状为什么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球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有什么影响。
4.实地探究:在实地中观察天空,了解白天黑夜的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5.总结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运动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四、作业:1.绘制地球的形状示意图,标出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径。
2.写一篇关于地球形状的作文,描述地球的形状为何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3.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一天中白天和晚上的变化,探究这一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五、延伸拓展:1.研究地球形状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地球形状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地球形状对地球重力的影响,探究地球形状对生物生长和发展的影响。
3.探究其他行星的形状,比较不同行星的形状对其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通过本次导学,相信同学们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探究地球的奥秘。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导学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导学案
一、导入
1.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圆球体,但是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探究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也就是说地球在赤道附近略胖,两极略扁。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稍微扁扁的。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5千米,而两极周长约为40008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千米,赤道周长是两极周长的1.0007倍,这表明地球的形状是靠近于一个椭球体的。
三、实验
1. 实验一:通过测量地球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地球的形状。
2. 实验二:通过观察地球的影子在不同地点的长度和角度,来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四、总结
1.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赤道略胖,两极略扁。
2. 地球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周长和直径来计算,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5千米,直径约为12756千米。
五、拓展
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我们理解地球的地理知识和地球运动有着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居住的星球。
2. 可以通过观察卫星照片、地图和地理仪器来深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加深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六、作业
1. 请同砚们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特点,并写一篇小结。
2. 请同砚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地球的气候、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写一篇短文。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导学案》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如何确定的;2. 掌握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的计算方法;3. 理解地球的形状对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二、进修重点和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确定方法;2.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的计算;3. 地球的形状对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于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好奇心。
2. 进修新知识a.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1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8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b.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千米,表面积约为510.1万平方千米。
c.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确定方法:通过测量地球的周长和不同地点的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拓展知识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如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极地地区气候寒冷等。
4. 稳固知识练习计算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思考地球形状与大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计算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2. 思考地球的形状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地球形状与大小的钻研历史。
五、评判方式1. 参与教室讨论和练习的积极性;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3. 对于地球形状与大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如何确定的,还深入思考了地球形状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提高了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于地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导学案》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的基本观点;2. 掌握地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参数;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导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 地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参数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 地球的大小是多少?二、进修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空间物体,其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稍微扁平化的。
地球的平均直径约为12756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
2. 地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参数地球的形状可以用椭球体来描述,其长半轴为赤道半径,短半轴为极半径。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对地球的形状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会使地球呈现出稍微扁平化的形状,而地球的公转则会使地球的形状稍微变化。
三、讨论1. 你知道地球的形状为什么是椭球体吗?为什么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2. 地球的大小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基本观点,掌握了地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参数,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请写一篇关于地球形状与大小的总结;2. 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地球的自转对其形状的影响。
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同时也能够引发同砚们对地球形状和尺寸参数的思考,培养同砚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在教室上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提高对地球的认识水平。
《地球的形状》导学案
《地球的形状》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其影响。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3. 能够解释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
二、知识点梳理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在南北两极处略略向内凹陷,赤道处略微向外凸出,形成一个略椭圆的球体。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公转一周是24小时。
3.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约365天半(365天5小时48分46秒),公转轨道近似椭圆。
4. 季节变化原因地球自转轴倾斜23.5度,并且这个轴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这就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受太阳辐射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三、学习步骤1. 给学生呈现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外形特点。
2. 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运动。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形成季节变化的基本原理。
4. 提供相关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形状、自转、公转等概念。
5.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形状及运动规律的理解。
6. 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了地球的形状及其运动规律。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探究其他行星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拓展对宇宙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观察当地季节变化的特点,并与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联系起来。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形状和运动对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设计小组研究课题,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形状和运动规律在地理、气象、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写成一篇小结。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地球形状和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撰写个人见解。
3. 拓展作业:让学生利用书籍、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及运动规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认识地球的形状导学案》
《认识地球的形状》导学案一、导入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但你知道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地球的形状以及相关知识。
二、探究地球的形状1.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并非完满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这是由于地球自身的自转和重力的作用,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稍微膨胀,两极处稍微扁平。
2. 证据及相关知识- 通过航天器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出地球的形状呈现椭球体。
- 由于地球的自转,赤道处的半径约为6378千米,而两极处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
- 地球的形状不仅影响着气候和地理环境,还对航天、测绘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探究地球的自转和赤道的影响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同时也导致了地球形状的稍微扁平。
2. 赤道的影响赤道是地球的中心线,也是地球最宽的地方。
赤道附近的气候通常比较炎热,而且生物的多样性也比较丰富。
赤道的位置对气候和生物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是稍微扁平的椭球体,主要受地球自转和重力的影响。
同时,地球的形状也对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生物分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入进修地球的形状及相关知识,增强对我们生活的故里的认识。
五、拓展阅读- 《地球的形状与自转》- 《认识地球的地理环境》六、作业1. 请结合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诠释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 请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钻研其地理环境是如何受地球形状影响的,并撰写一篇短文。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进修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
七年级地理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导学案
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习目标】1.了解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举例说出地球形状的证据3.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说→说→→2.赤道周长;平均半径;外表积;【合作探究,小组交流】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哪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4.地球的根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探究结论】1.盖天说→推测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3.登高望远。
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
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4)、⑴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外表积亿平方千米⑵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总结梳理归纳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
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稳固练习,达标检测】练习册习题【附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推测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外表积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教学反思:。
第二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课时)理解地球导学案学习目标2.理解纬线的定义,理解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含义和纬度的分布,掌握南北半球的划分。
3.理解经线的定义,理解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含义和经度的分布,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与难点1.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东经、西经的判断。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稍______,赤道略______的不规则球体(旋转椭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_________km.赤道周长约_________km。
表面积:_________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延伸:“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里的“地”指的是地球上的_________位置。
“八万里”指的是:_______。
【跟踪练习】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地球按1:20000000制成一个地球仪,则地球仪的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
二、地球仪(一)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
1.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两极,北极表示地球的最____端,与北极对应的点叫_______,表示地球的最____端。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___,公转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二)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_______的线地球仪上_____和与赤道______的线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所有经线都交于_______________一个圆,且都相互___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_方向长度都________ (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___最长度的划分概念给经线标注度数给纬线标注度数划分从_________向东、向西各分____度从________向南、向北分______度符号东经(____)、西经(____) 南纬(____)、北纬(____) 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______,西经度的度数愈向______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______,南纬的度数愈向______愈大图示主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_______、180度经线________赤道______、南北回归线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极圈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半球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导学案: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大小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和杰出思想家、探险家、科学家的贡献。
3、利用模型解释月食、海平面等现象。
【课前预习】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现在我们知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第一次论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观察月食时发现,月面上的地影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测量越来越精密。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地球的赤道半径为km,两级半径为km,地球的平均半径为km。
【课内导学】小实验:请用钻了小孔的纸片来观察地球仪的表面,请问你还能感觉到地球仪表面是弧面的么?思考二: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说法,他们认为地球像棋盘一样是一个平面,而天像一个巨大的斗笠罩在了地面上。
你能用哪些例子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而不是平面么?证明一:怎么从月食中可以看出地球是球形的,请利用模型来解释。
想想你需要哪些工具?证明二:你有在松兰山游玩的经历么,海边的船远去时怎样的一副场景?那你能模拟船只远去的场景么?从中能看出地球是一个球体么?证明三:麦哲伦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
请你介绍下他的航行路线,并说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对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有什么影响?证明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不断深化,请介绍下17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地球形状认识的改变。
思考三通过先进的测量设备,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并得到了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
北半球稍微细长一些,南半球略微粗短一些,我们称之为“梨形体”。
那你能否通过计算,得到地球的表面积(s=)、和体积(334v R π=)呢?地球平均半径地球表面大圆周长地球表面积地球体积334R π【课后作业,自我检测】(一)整理并完成本张导学稿(二)思考“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转动的?”、“如果地球是转动的,那它是怎么转的呢?”、“日升日落和地球的转动有关么?”。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习目标1.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地球空间概念的构成。
学习难点: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前预习预习自测1.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地球的极半径是()千米,赤道半径是()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
2. 地球的表面积是()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千米。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课本第二页至第三页内容,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二、完成课本第五页“思考”,讨论:地球与地球仪的形状有什么差异?当堂检测1.下列自然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①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②水往低处流③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④太阳东升西落⑤站得高,看得远⑥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⑦日食时,日面上出现弧形阴影⑧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⑧C、②④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正确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是()A、地球的表面积为5.1平方千米B、地球平均半径为4万千米C、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D、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3.麦哲伦船队航行的路线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B、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4.地球的形状是()A不规则的球体B、扁球体C、正球体D、椭圆球体5.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关系是()A、一样长B、不可比较C、前者长于后者D、后者长于前者6.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是平的B.地球是一只倒扣的盘子C.地球是一个正球体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7.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的证据,不正确的是()A.地球球心到地表的距离是一样的B. 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C.南北两个半球并不对称 D. 南极半径比北极半径短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三、当堂检测: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
永宁中学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课题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3.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证明球体是个球体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形状
第
1
课时 教研组长: 设计人 胡萍 教科室:
备课组长:
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习过程】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一、自主学习: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一)导学部分,请大家阅读课本 1—3 页,填空: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形状存在着“ ”与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 ”的假说。 A 6375 千米 B 6371 千米 C 6378 千米 D 6336 千米 2、读图 1.1 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 出发,经过 4.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 800 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沿地球最大 洋,饶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 洋,1521 年到达 周长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群岛,向西穿过 洋,饶过非洲南端的 角, 终于在 1552 年 9 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于 3、人类通过人造卫星科技手段精确测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 均半径是 千米, 极半径是 千米, 赤道半径是 千米, 地球表面积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 万千米 二、合作、探究、展示: 1、看课本第 4 页活动,求证地球是个球体。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 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