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学科发展、定位、作用等方面试论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
从学科发展、定位、作用等方面试论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种独特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强调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从学科发展、定位、作用等方面分别阐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一、学科发展。
经济地理学是理解和解释地域经济发展的科学,它以地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包括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地理学到传统经济地理学、新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全球化等阶段,在中国特有的经济文化背景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属性和中国特色的独特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学科定位。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地理,其特点是强调对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和地方性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不仅关注地域经济空间结构和地域差异分析,还注重经济发展的地域特征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将经济发展与地域环境、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等多个因素关联起来,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三、学科作用。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帮助其制定可行的规划和发展策略;2.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3.加强对中国特有的地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提出适合中国特有的发展战略;4.为学生提供反映地域特征和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地理学人才。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地理学学科的综合发展和中国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研究
241作者简介:赵一振,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学史研究;通讯作者:胡志良。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研究赵一振(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比较迅速,成为我国人文地理学的“一花独放”。
论文在梳理了新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之争的同时,阐述了关于经济区划的研究,也对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与交通地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进而阐明经济地理学的繁荣发展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 经济区划 农业地理学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241-0220世纪50年代中国地理学的体系基本上是遵循着苏联的模式重新确立,经济地理学被提升为与自然地理学并列的分支学科,由于经济建设的各方面需要,经济地理学的各部门研究均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5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成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地理研究机构,下设地理、地图、大地测量3个研究室。
当时在地理所内从事经济地理研究的不到10人。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经济地理教研室,成为培养经济地理学工作者的重要中心。
南方的湖南大学以曹廷藩为首成立了湖南大学经济地理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部分院校的地理系也开始筹建经济地理教研室、教研组。
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内成立了经济地理学科组,并以《中华地理志》编辑部为依托,建立了地理研究所工作站。
1958年秋天,吴传钧率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部分人员由南京赴北京,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
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为经济地理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一个可靠的基础,并为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贡献了很多的力量。
[1]一、经济地理学理论之争我国的经济地理学,是在学习苏联的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同时对旧中国的资产阶级地理学思想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简述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地理学
简述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组织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传统经济地理学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尤其是农业、工业和贸易的区位因素分析。
代表人物如阿尔弗雷德·韦伯、奥古斯特·勒热等。
2. 理论革命阶段(20世纪50-70年代)
这一阶段受空间科学的影响,经济地理学开始强调定量分析和模型构建。
主要理论包括中心地理论、区位租价理论等。
代表人物如瓦尔特·伊斯特德等。
3. 行为主义和人文主义转向(20世纪70年代)
在这一阶段,经济地理学开始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和价值观念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出现了行为地理学和人文主义地理学等新的分支。
4. 结构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转向(20世纪80年代)
这一阶段强调经济地理格局受制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地理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5. 新经济地理学(20世纪90年代至今)
新经济地理学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重点
研究规模经济、集聚经济等现象,试图解释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的根源。
代表人物如保罗·克鲁格曼等。
6. 可持续发展视角(21世纪初至今)
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地理学开始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探讨可持续发展道路。
经济地理学经历了从单纯描述到理论建构,再到跨学科综合的发展过程,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应用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内经济系统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理空间内经济活动的分布、发展和演变规律。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迅速变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首先,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
当时,工业革命、城市化和交通运输革命引发了许多人对经济地理变化的兴趣。
由此,经济地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得到了更大的认可和发展。
经济地理学家开始研究地区经济的特征、生产力的分布以及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等问题。
其次,经济地理学的应用有助于理解地区发展和区域差异。
通过研究经济地理学,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为什么一些地区相对贫穷而另一些地区相对富裕。
经济地理学家研究地区发展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动力,为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此外,经济地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城市具有竞争优势,成为经济中心,而其他城市却相对较弱。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研究。
经济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城市空间的结构和功能分工,以及城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们研究了城市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等现象,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另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还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在全球暖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家开始关注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他们研究了资源利用的效率、环境政策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等问题,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当前,经济地理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对经济地理学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地理学家需要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经济对地理空间的影响,探索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综上所述,经济地理学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对于理解地区发展、区域差异和城市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和演变规律,还为地区发展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着重研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的 国际公司的组织地域分布。 5、研究思维方法和手段的变化
20世纪60代的计量革命形成了新的经济学科,70-80年代的 行为理论、90年代的文化因素理论以及亚文化理论对传统的经 济学的“经济人”假说的挑战。70年代至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城市经济发展周期与实质的解说。
经济区位又分为: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商业区位(市场区 位),交通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位置。
11
(三)、根据大小范围 1、大区位(大位置)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地带的中部,是长江与东部沿海的T
字型交汇处,是整个中国对外交流的门户。其辐射区包括 了整个中国。·
2、中区位(中位置) 上海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与太湖流域地带,长江
4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p7)
主要认为是研究生产、销售、市场与消费等经济或活动的空间 布局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主要认为是研究经济区划、生产配置,以及自然条件与资源 禀赋。
(三)中国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主要认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布局、区位、空间组织结构,以
三、区位的类型
(一)、根据绝对性与相对性
1、绝对区位与相对区位
2、相对区位的重要性
10
相对区位更为重要,因为地域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某种具有 相对区位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区位条件可以促成某些特殊的 发展。比如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往往都有其特殊的相对区位 优势。
区位的相对性与可变性
(二)、根据产业与活动职能 1、经济区位 2、政治区位 3、军事区位 4、文化区位
7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笔记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 史志描述1.时期:17世纪以前。
2.主要特点(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3) 对经济地理知识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 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二)商业地理研究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概念的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了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1.区位研究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位企业的微观分析。
2.区域研究(1)区域科学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他区域研究代表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同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额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3.全球化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其中重点说明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
指出经济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总结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发展特点及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 发展特点 作用 问题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作为地理学两大分支的学科----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都经历了漫长的资源积累和科学形成的发展阶段。
十八世纪初,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得到了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则形成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它在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事业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特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又收到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其特点,经济地理学在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20世纪前经济地理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1.1史志描述(17世纪以前)在经济地理作为学科出现之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多为人们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这些记述大多出自历史学家之手,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
尽管并非是经济地理名著,但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最古老的经济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和《禹贡》。
这两本书,前者叙述山的毛罗和所蕴藏的矿物,后者以一千多字的篇幅记述了当时中国疆土九州的各方面的情况,都是科学价值很高的古代地理著作。
春秋战国之后,随着人类居住和经济的发展,更加详细。
典型巨著如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是极其重要的经济地理史料。
欧洲的经济地理记述传统,随着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而逐渐向商业和贸易方向侧重。
欧洲的部分学者,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开始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经济活动等调查研究。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课件
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其 形成机制、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 作、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备受关 注。
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加强跨学科研究
经济地理学需要与经济学、社会学、环境 科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
域和思路。
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
运用大数据、GIS、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手段,提高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精 准度。
详细描述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联系。经 济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 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问题。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总结词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联系,主要研究内容包 括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地理学逐渐向 现代化转型。
现代经济地理学更加关注产业集聚、企业区位选择、城市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研究 方法也更加多元化。
代表人物包括克里斯塔勒、廖什等,他们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等重要理 论。
新经济地理学的崛起
1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经济地理学开始崛起,强 调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 响。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02
历程
古典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古典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起源于 19世纪,主要研究地区间的贸
易、生产和分工。
代表人物包括杜能、马克思 、韦伯等,他们提出了相关 的理论,如杜能的农业区位 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等。
古典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为后续 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经济地理学,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枯燥?但其实它可不是什么枯燥的学问,反而能让你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一整个世界。
简单说,它就是研究人类活动如何与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全球化浪潮,经济地理学的触角一直在伸展,探索着人类与地理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现在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地理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是扑朔迷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多元化,地理不再是单纯的地图和位置,而是与科技、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
就拿互联网的崛起来说吧,过去大家对“地理”这东西的理解,基本就是“这个地方有矿,这个地方有粮食”那么简单。
但今天,全球的科技公司都在做线上生意,世界经济的中心好像已经从实地的工厂搬到了虚拟的云端。
哎,不得不说,咱们的地理观念也在逐步突破“传统地图”的束缚。
现在的经济地理学越来越注重区域差异和空间经济的联系。
比如说,大家肯定都听过“硅谷”,那个神奇的地方是科技创新的“金矿”,它能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
而在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区域的优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资源型”问题,更多的是与人才、技术、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
那种传统的“资源—生产—市场”模式,早就被当作“老古董”给抛在一边了。
现如今,经济地理学已经把区域间的合作、创新、产业链的互动作为研究的重点,毕竟,全球经济已经是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市场。
说到全球化,嘿,这可真是个“热乎话题”。
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跨国企业的崛起,全球化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你看,咱们的商品不再只是本地市场的专属,它们早就流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了。
大家手里拿的手机,穿的衣服,吃的零食,可能就是从世界的另一端漂洋过海过来的。
这种跨国的供应链和分工合作已经彻底改变了经济地理学的面貌。
原来那些遥远的国家和地区,可能突然就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时候你自己都没意识到。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复习要点总结(完整)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复习要点总结(完整)经济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1.经济地理学发展概况。
答: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一)史志描述史志描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初级阶段(17世纪以前)代表作《山海经》、《禹贡》、《地理学》等(二)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前身1.时间——17世纪至19世纪。
2.背景(1)资本主义发展及大规模商贸出现(2)地理大发现3.特点:(1)理论与实践方面推动了商业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2)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3)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诞生阶段1.背景(1)产业革命(2)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2.特点经济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研究全面展开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本书观点)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包括所有产业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发生及其原因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即考虑经济活动之间关联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答: 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地理学发展的目标之一。
(1) PRED指标体系选定问题(2)区域发展质量的科学认定(3)微观尺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区域生态型经济与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问题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全球与地方关系十分复杂,且对区域和企业发展影响很大。
经济地理学需要从二者的均衡点及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方面,探讨建立有关理论体系。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定义: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内容:1)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一)史志描述阶段(17世纪前)中国:《山海经》、《禹贡》。
欧洲:赫尔泰的《地球的描述》(二)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三)经济地理学研究阶段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纵向演变(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研究思维的变化第二章区位原指经济活动(主要是企业)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
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区位概念实际上是指经济活动单位(包括企业和区域)在以地理空间为背景、由相关经济活动所构成的经济空间中的位置。
区位主体--我们所研究的某项经济活动。
区位理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区位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条件是某一地区(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交通网的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的发达程度。
交通网的通达度:衡量网络重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机场产业:机场业务关联产业。
机场产业区:围绕空运形成的产业区域类型。
第三章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
了解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了解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的学科,旨在理解经济系统在地理环境中的形成、演变和相互作用。
通过对经济地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理解区域经济差异、探索资源配置方式等。
本文将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塑造作用。
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土地、气候、水资源、地形地貌等与地理空间相关的自然要素。
这些地理要素对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发展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一切产出和交换行为,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3. 地理空间:地理空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理单元和地理现象的组合,在经济地理学中常以国家、区域、城市等空间单元进行研究。
二、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工业化带来的空间变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以下是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古典经济地理学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主要关注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地理空间的影响,以阐明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地理格局。
2. 区位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区位理论成为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
该理论研究了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即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选择何处开展生产活动。
3. 结构功能派阶段:70年代至90年代,结构功能派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经济地理学问题。
宏观层面关注地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微观层面关注企业和产业的空间组织与布局。
4. 新经济地理学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下地理空间的变化和经济活动的新特征。
三、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模式和影响因素,探讨城市群、经济走廊等区域集聚效应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中国经济地理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第3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特征
1、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上日程 2、我国北方和南方,东、中、西部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
(一)以三级制和四级制为主导的行政区划体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行政区划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三)市管县制度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显现出较多弊端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第3篇 城市与区域系统
第11章 分区描述
第1节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东部地区IT产业集群发展与分区
一、西部地区的优势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异
3、净迁入的东部沿海和净迁出的中南部省级行政区在空间上呈“互补关系”
4、省级人口迁流存在辐散流场和辐合流场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第3节 贫困人口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人口的改变
二、贫困人口呈现出区域集中分布的特征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第1篇 条件系统
第2章 人口
第1节 人口增长、分布、健康水平及结构特征
一、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 二、人口健康水平及其国际比较 三、人口结构特征
1、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2、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造成婚姻性别挤压 3、城镇人口比例持续提高
经济地理学学习心得(2020新)
经济地理学习心得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它是一门专业课,经济地理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同时它还具有贴近生活的特点。
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还可以了解到地理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为背景,从经济活动主体的位置,分析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从各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问题,并注重结合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关注经济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
当然,这是一个理论知识要求很强的学科。
它其实是缺乏乐趣和枯燥的,所以在学习时,我还是更多的去结合实际,这样才不会使学习的过程枯燥,而是变得更加有趣一些。
这种方法便于我理解课本,对课本中的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便于我掌握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在研究中,我们知道经济地理学是人类经济活动地域系统的一门学科。
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的类型和发展过程。
以生产为导向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主要过程是货物、商品、人口和信息流把城乡住区、运输地点、商业服务设施和金融经济中心相互联系组成的经济活动体系。
这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是在特定的地区进行的。
因此,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过程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取决于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有三种观点,一是经济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产业布局规律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是经济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为经济地理学的对象是客观的经济环境,特别是生产力的地理组合。
三是经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技术和经济之间的边缘科学,因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受到这三个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学者同意第三种观点。
我们学习了解到了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地域指的是地表的面积多大,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必须在一定的地域内实施,即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精品文档
中进行配置的科学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经济行为
经地学——研究资源拥有者、利用者、消 费者的空间经济行为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一)资本概念与类型: (1)概念:在经济学里,资本是指用来生产其它
商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商品,是一种人为的投入。 (2)类型: 1)物质资本 ▲固定资本,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长期存
限制性
▲区位条件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大
规模移动的不可行性
四、区位论的分类
(1)广义与狭义 狭义:指个别工厂、事物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
(经济学范畴) 广义:关于人类各种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 利用的说明理论(人文地理学范畴) (2)微观与宏观
微观:个别对象或群组对象侧面的最佳区位理 论
宏观: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
(三) 经济现象是人文现象之一
(1)经济活动是最基本的人文 活动之一
(2)人文科学为经地学提供各 种研究平台
(3)人文科学促进经地学研究 的发展
(4)经地学完善人文科学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 中的应用
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实践的指导意义 2、理论上进一步完善经济学的理论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研究 1、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分布不平衡等 2、资源——数量锐减、需求量增加、浪费严
▲供应商园:一般是指半成品,围绕某一组装厂 而形成的,为这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供应 商的空间集聚区,达到节约时间、高效快速的目 的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知识脉络
《经济地理学(李⼩建)》知识脉络经济地理学两天包过第⼀章绪论1.1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史志描述阶段(17世纪前)(2) 标志(选择题考⼀下).中国:《⼭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此外,还有如东晋⾼僧法显的《佛国记》唐三藏的《⼤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马可波罗游记》〉等。
(⼆)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世纪⾄18世纪中叶)(⼆)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世纪⾄18世纪中叶)(2)代表著作◆17世纪中叶,⽡伦纽斯(1622-1650)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1889年,奇泽姆出版《商业地理⼿册》(三)经济地理学研究阶段(1)概念的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论述了性质特点。
.规范性分析(normative analysis)(20世纪前期)◆特点: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逻辑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命)◆特点:强调⽤统计和数学模拟⽅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特点:⾏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特点: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概念题、填空题)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换句话说,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的应⽤(可能和后⾯的区位论之类⼀起出⼀个论述题,要能侃)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区域竞争⼒提升问题;⼈⼝问题第⼆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章内容(重要)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要素投⼊对经济活动区位的⼀般影响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般影响(重要)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般影响第⼀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区位与区位理论(⼀定要知道区位是啥东西)区位是⼈类活动(⼈类⾏为)所占有的场所。
中国的地理学科发展与学科体系
中国的地理学科发展与学科体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学科体系。
一、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地理学是一门追溯到古代的学科,中国古代的地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在古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中国的地理学达到了较高水平,著名的《山经》即是古代地理学的杰作之一。
然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始于近代。
1840年以后,随着中国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冲击,地理学开始引入中国。
1879年,中国大学堂(现北京大学)成立了地理系,这标志着中国地理学在现代意义上的起步。
自此以后,中国地理学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型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地理学受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影响,开始注重政治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强调地域开发与规划。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地理学逐渐恢复国际学术交流,开始引入西方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了自己的学术体系。
二、中国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中国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包括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以及一些交叉学科。
1.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包括经济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规律和经济空间结构。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规划与管理。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则关注研究工具和方法论。
2.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及其变化规律。
它包括地貌学、气候学、土壤学、水文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产生与发展。
气候学研究气候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变化机制。
土壤学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利用。
水文学研究水循环和水资源的管理。
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 交叉学科中国的地理学还涉及一些交叉学科,例如资源环境学、地理信息科学等。
资源环境学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
经济地理学教案
经济地理学教案《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节:引言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现象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究了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通过对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城市发展等因素的分析,经济地理学有助于理解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和全球化等重要课题。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应用于实际案例。
第二节:背景知识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作用的学科。
其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地理环境对于农田、矿产等资源分布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结合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经济地理学可以解释这些差异,并寻找促进区域发展的因素。
-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经济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规律,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如空间分工、城市扩张和城市规划等。
-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分析跨国企业、区域经济合作等现象。
第三节: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3. 运用经济地理学的知识解析实际案例。
第四节: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强调其研究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作用。
解释经济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
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调查研究、模型构建等。
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大数据技术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3. 经济地理学的应用案例选取实际案例,如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全球城市网络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展示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和价值。
经济地理学方的两个发展趋势
并据此提出经济地理学方的两个发展趋势:演化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的“多维转向”。
1.1.3 经济地理学研究1.2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李小建等在《经济地理学》中,把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其“研究视角”的特征是地理事象的观察、记述和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地理知识的累积过程。
研究经济生活的空间和区位,乃构成了经济地理学的核心[7],而这种特征也其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提供了丰厚的土壤[8]。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2.1 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可以做如下概括:①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
②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相关部分。
③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④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2]。
2.2 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3]。
一种是区域学派,一地理学家巴朗斯基(N.N,Baransky)、克洛索夫斯基(N.N.Kolosovsky)和萨乌什金(Y.G.Saushkin)为代表。
该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或经济区。
研究它的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构、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地理配置规律。
另一派是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Y.K.Feegen)和康斯坦丁诺夫(O.A.Konstantinov)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着重研究其规律。
6、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6.1 演化经济地理学演化视角:经济地理学的前沿方向[8]。
演化经济地理学: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15]。
演化经济地理学:21世纪的经济地理学[16]。
经济地理学将是“演化主义”的主战场[16]。
6. 2 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的“多维转向”“新经济地理学”几乎同时流行于经济学和地理学两大领域,但两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动向存在明显的界线,前者为经济学的“地理转向”,而后者是地理学的制度、文化等研究视角的“多维转向”“关系视角”成为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焦点和核心,它得益于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视角”和“文化视角”以及交织于多种地理尺度上的经济变化过程中行为者的“社会空间”关系,并可以区分出更细的视角[20]尺度问题一个无法回避的具有本体性质的关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作者:陆大道
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1期
回顾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根据经济地理学科的特点,中国学者遵循的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和服务于社会的指导思想,通过实践促进学科发展。
根据中国经济地理学参与实践及解决中国现实区域发展问题的深入程度,可以把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参与区域研究与规划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
上世纪50~60年代,经济地理学者参与了即将大规模开发的地区如黑龙江流域、新疆、内蒙古和宁夏等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的综合考察以及工业基地规划、铁路选线调查,为这些地区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
60~70年代,部分经济地理学者在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河北省等进行了重点建设地区的区域规划研究,促进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合理布局。
到了80年代,在中央政府组织的全国农业区划、各省区市农业区划、京津唐地域开发规划、各省区市的地域开发规划中,经济地理学者承当了主要角色,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和规划工作。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周立三先生领导的以“生存与发展”为主题的国情研究,向中央政府提交了几份关于“生存与发展”的国情咨询报告,同时向社会公开发表了系列国情研究著作,首次阐述了我国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及我国自然资源难以支撑日益庞大的经济和社会总量的前景,向世人发出了节约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呼声。
这些研究,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国策及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实施,起到了前瞻性和基础性作用。
二、参与制定大区域发展战略及解决区域发展问题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我国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地理学者相应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大区域的发展战略、地区差距、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
以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部分经济地理和城市地理学者组成的“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组,坚持研究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和重大实际问题,与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对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地区发展战略和政策、城镇化的进程及空间扩张、高速增长下的生态与环境状况等进行
了长时期的跟踪和评价。
十年来,该研究组编制出版了系列“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同时向国务院提交了十多份战略咨询报告,向各级政府和社会有褒有贬地提出了分析和建议。
同时,由十多位学者合作对中国区域发展研究因素和格局进行系统总结,编写了《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更多的学者,在总结中国和国外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基础上,编写了诸多的“经济地理学导论”以及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经济地理学发展史、企业地理学等方面的著作。
其中,原IGU副主席吴传钧院士主持编纂的“中国人文地理”系列专著包含了《中国经济地理》等多卷经济地理著作。
三、深入研究大区域发展和规划并积极参与政府决策阶段(2000年至今)
近年来,经济地理学者在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决策方面作用进一步提高,广泛参与了国家级和省区市级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特别突出的有三位经济地理学家被中央政府聘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
经济地理学家受聘担任国家级区域规划的专家组组长有:京津冀都市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
由经济地理学家直接负责编制的大区域的区域规划除了上述三个大区外,还有武汉都市区区域规划、广东省地域规划等,目前这些工作还在继续。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进行的全国功能区划分和主要功能区的规划,经济地理学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