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政绩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经得起检验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经得起检验的政绩观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十分鲜明地提出了实践、群众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
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经得起检验的政绩观,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实实在在地建树政绩,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要牢固树立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在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它们是‚客观反映于主观‛的产物,是否正确和能否成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
对于处于党和国家政权宏观之末、微观之首的县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来讲,正确的发展思路和科学合理的规划固然十分重要,不可缺少。
但要让它们变成政绩,还必须去实践,通过苦干实干,取得实际效果,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事何种工作,创造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都应当坚持实践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不断实践和深化认识中出新思路,有新举措,求新发展,特别是在制定一项政策,推动一项改革时,要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充分估计有关方面的可承受程度。
在启动一个工程,上马一个项目时,应审慎考察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全面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客观分析对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搞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提不切合实际的漂亮口号,做空洞无物的数字文章,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002年底,我被组织安排到郾城县任职,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认真分析郾城发展走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经营城市‛的思路。
为了确保这一思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2023年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2篇文】
二要在践行党的宗旨中树立正确政绩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共产党员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作为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厚植一 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多为群众谋福祉,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要时刻摆正自身位 置,自觉站在群众的立场、群众的角度,把百姓“小事”作为干部的大事来办、把百姓“雅事”作为干部的急事来抓、把 百姓“愁事”作为干部的心头事来解决,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 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要主动走出 办公室,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心贴心倾听群众建议,在亲身察看民情中贴近民 心,在亲身体验民生中增进感情,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赢得群众的尊重、支持和信任。要全面客观评判干部政绩, 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干部的“正衣镜”、政绩的“度量衡”,引导干部始终坚 持人民至上理念,在践行党的宗旨中树立正确政绩观。
住”与“行”,扎实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及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危房改造,深入开展物业领域品质提升行动, 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和道路贯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让群众住得好、行得畅。坚持为民谋利, 在低效片区、河道综合治理开发等重大项目推进中,注重算大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做到不与民争利,让城市 更新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民和实践的检验。
三、深化作风能力,靠真抓实干树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二我们将从三个方面集中 发力”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市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将问题摸清、原因摸透、方法找 准,有的放矢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化解群众心里的“疙瘩”,让群众心情更舒畅,对城市更热爱。坚持担当作为, 遇到问题不推诿,碰到矛盾不打怵,秉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态度,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城市更新建设中的
领导演讲文稿:三把“尺子”量政绩统战民政
领导演讲文稿:三把“尺子”量政绩统战民政第页码页码页 / 总共 NUMS 总页数总页数页领导演讲稿:三把“尺子”量政绩统战民政最近,党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调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这里的“一切工作“,自然包括政绩。
也许可以这样说,政绩,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这三把“尺子“的检验。
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其肩负的责任来说,还是从党的性质来说,都要求他们必须有所作为、做出成绩,否则,就无以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党的要求。
因此,努力工作出政绩,这是领导干部不能不想、不能不做、不能不求的。
这无可厚非。
问题是,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怎样追求政绩。
这里的学问很大。
政绩,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实践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既包括人对客观事物能动的改造,又包括客观事物对人感官的刺激,是主观与客观、物质和精神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桥梁。
这里的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
作为一个地方和单位的领导,“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其成效如何,应该也必须接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
符合的,就是好的政绩;不太符合的,就是不太好的政绩;完全不符合的,就不是政绩,甚至是失误或错误。
比如,近些年来,有的地方热衷于搞各种开发区,以此显示政绩。
结果,全国目前有各类开发区3800多个,而经国务院批准的只有200多个,省级批准的1000余个。
这些开发区土地面积的总量已达3.6万平方公里,其中43%闲置,超过现在城市建设用地的总量。
实践证明,这样的“政绩“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政绩,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党对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
因而,我们所追求的政绩,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受也是真切的,对于地方和单位工作的政绩如何,他们最有发言权。
弘扬焦裕禄精神 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时 间里 , 靠 着 自行 车 和 铁 脚 板 跋 涉 5 0 他 0 0余 里 , 全 对
县 1 9个 生 产 大 队 中 的 1 0多 个 进 行 走 访 , 点 调 研 , 4 2 蹲
把 所 有 的 风 口 、 丘 、 渠 逐 个 丈 量 、 号 、 图 , 而 沙 河 编 绘 从 摸 清 了 “ 害 底 细 ”, 三 制定 出切 实 可 行 的 改 造 规 划 , 出 提 了淤 泥 盖 沙 、 涝 治 碱 、 树 挡 风 等 治 理 “三 害 ”的有 效 排 植 措 施 。他 注重 实 干 , 风 沙 最 大 的 时 候 带 头 查 风 口 , 在 探
流 沙 , 大 雨 瓢 泼 然环境不 同了 , 件变化 了, 我们 党 的宗 旨没有 变 , 条 但
发 展 的 目 的 没 有 变 。 焦 裕 禄 那 种 “服 务 群 众 、 苦 奋 艰 斗 、 真 务 实 、 难 而 进 、 业 奉 献 ”的精 神 , 越 时 空 , 求 知 敬 跨
回顾 焦 裕 禄 同 志在 兰 考 工 作 的政 绩 和 其 精 神 内涵 ,
摘 要 : 力弘扬 焦裕禄 精神 , 于深入 贯彻 落 实科 学发展 观 , 大 对 大兴 求真务 实之风 , 强党性修 养 和切 实 加
改进干部作风, 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 实意义。文章强调 , 弘扬焦裕禄精神 , 要 创造 出经得起 实践检验 的 政绩 , 不仅要 坚持 以人为本、 科学求实的态度 , 而且要 坚持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科 学发展观 , 着力构建 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 营造 出经得起 实践、 民、 人 历史检验的政绩氛围。 关 键词 : 焦裕禄 精神 ; 学发展 观 ; 科 实践检 验 ; 绩 政 中图分类 号 : 2 13 D 6 . 文 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8— 2 7 2 0 ) 2—0 0 一O A 10 7 5 (0 9 0 01 3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一)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蜓、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干部政续的重要尺度。
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决不能把政绩建立在损害群众利益、加重群众负担上。
有的地方不顾自身条件,向群众摊派搞“形象工程”,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的“政绩”,我们还是不要的好。
(二)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
充分认识到现实的政绩是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样,现任在创造现实政绩的同时,也要为下任工作打好基础。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绩分为两种,一种是。
显绩”,即易见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一种是“潜绩”,即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却因周期长,一时见不到成效,而又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显绩”固然重要,而“潜绩”同样不可或缺,一定耍视“潜绩”为工作实绩。
而那些热衰搞短期行为,~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做法,则不能视为政绩。
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还要看到政绩是在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原有政绩的基础上,而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取得崭新的业绩。
正像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三)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
胡锦涛同志讲过:“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最力而行,尽力而为,盲目不行,急躁也不行。
如果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不计长远,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只会劳民伤财;如果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不重视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只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调,最终导致发展停滞。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我们平时所说的政绩观,指的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相关职务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
一、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创政绩的迫切需要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孔繁森、李润五、郑培民,人们还常常念叨他们;汪洋湖、张工、吴金印……工作岗位、类别、层次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同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错误的政绩观,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偏,即对“政绩”理解片面,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高楼大厦,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唯GDP论”,更是为害甚深;忽略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忽略了人们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对于农村的现状漠不关心,造成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未来,忽略了人的素质修养的提高,造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最后必然造成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地方政府往往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经济发展规划,这就造成了下属各个地区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最后往往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造成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国家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这种急功近利往往都是出于急于捞资本、出政绩的自私心理,是为了达到早日升迁等个人目的。
有了这种心理,在进行规划和经济建设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的严重后果,眼前的利益时得到了,以后的糟糕后果需要后来者来承担。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领导干部政绩观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内容提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认识,完善机制,牢固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创造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
关键词:领导干部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和实践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政绩观,忠实践行党的宗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创造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实在在的业绩。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政绩观的必要性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科学谋划了发展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1、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是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正确的政绩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发展观是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必须靠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来贯彻落实;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难以落到实处。
2、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是始终坚持党的宗旨的内在需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关于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2005年10月12日来源- 字体大小选择:[大中小] 打印本文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标准和完善的程序,对党政领导干部在现岗位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的改进和提高。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干部政绩考核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涉及到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干部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等许多领域和方面,而且涉及到考核评价主体的确定、标准的设置、程序的把握、方法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前提是必须要明确干部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把岗位职责、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干部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是建立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环节。
科学规范的岗位职责,既能对干部的履职情况作出评判和鉴别,又能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客观标准和依据。
长期以来,在干部管理上,存在着职责不清、考核简单、监管不力、奖惩不严、职务管理与职责管理不够统一,干部的职务与职责、职责与能力、责任与权力、业绩与利益的协调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干部在实际履职过程中因职责不清形成越位、错位、缺位现象,难以对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
因此,建立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必须要理清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科学制定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和任期工作目标,使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明晰化、具体化、规范化,实现干部岗位职责、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的有机统一。
1、建立领导班子集体工作职责。
根据中央对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明确界定单位工作性质和职能范围的基础上,制定出领导班子基本职责的总体框架。
学习2023年树立正确政绩观“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研讨发言材料【2篇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
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新时代干工作、抓发展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好当前改造和长远发展,高标准开展流域、重点低 效片区等重要区位城市设计,一揽子做好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配套的文章,努力做到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和 空间资源,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坚持绿色低碳,加快生态治理和绿化建设,抓好重点河流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大 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和山头公园整治工作,高效开展全国智能建造试点任务,全周期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和生活垃圾 分类,因地制宜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对重点工作、重点项 目进行系统梳理、反复论证,确保符合国家战略、符合我市实际,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四要在坚持质量导向中树立正确政绩观。“高质量发展,就是能
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J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是量服从于质,无论是搞经济发展还是抓党的建设,都应坚持质量优先,实现更多有含金量的发展。要完整 、准确、全面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弄清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政绩是什么样的,进而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发展路径 ,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 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基本依据,作为检验干部政治忠诚、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尺,督促激励干部从政治高 度深刻理解政绩内涵,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要充分发挥考核
三、深化作风能力,靠真抓实干树政绩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政绩观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政绩观摘要:在新形势下,要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就必须弄清一些政治上的基本原则,使政绩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从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这两大历史性任务出发,来衡量我们的干部评价我们的干部是最为根本的。
谁能更快更好的推进这一进程,谁就能获得好的人民评价和历史评价,谁阻碍了这一历史性进程,谁就会落下千古骂名。
关键词:政绩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取向。
在新形势下,要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就必须弄清一些政治上的基本原则,使政绩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一、我们党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共产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性任务,那就是克服资本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
而这个制度建设的本身的根本意义无外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简单的讲就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作为中国共产党则肩负着另外一重历史性任务,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
1840年以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不断受到外来的凌辱,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最后内部四分五裂,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
经过100多年的奋斗,新中国建立了,割地赔款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国家还远没有实现富强,民族还远未实现复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明显。
大陆2007年的人均GDP只有2400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还有15倍的差距,按购买力计算,至少也有7-10倍的差距。
从人口素质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而我们只有8年;从产业链条上看,发达国家掌握着高端研发领域,而我们则处在下游人工装配领域,说起来是高科技产业,实际上是劳动密集型的装配业,因为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他们的技术人员一走,我们的生产就无法运转。
所以,人们以出国为荣,那怕在美国刷盘子也比在国内光荣的多。
处级干部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在处级副职公务员任职培训班上的演讲词
处级干部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在处级副职公务员任职培训班上的演讲词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600多万名公务员中,有县处级干部60多万人,县处级干部已成长为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中坚和骨干。
有人甚至指出,我国主要是处级干部治党治国。
在座的各位不妨想想自己,我们不正既是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也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吗。
可以说,处级干部在我国政治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须知,做一名处级干部,一定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那么,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处级干部呢?第一,政治上要强。
如果我们把自己比作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那么“政治”就是船上的“舵”,没有了舵,船就会偏离航向,甚至会触礁或撞上冰山。
通常,组织部门衡量一名干部政治上强不强,主要看他政治方向是否正确、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责任感是否强、政治敏锐性是否高。
我在这里把对处级干部政治上的要求概括为两句话:一句叫“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一句叫“坚持为人民服务”。
我认为,做到了这两点,你就是一个政治上强的干部。
“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党的历史,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党保持一致。
“坚持为人民服务”,要求我们时刻把人民装在心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凡是有利于实现、维护和发展大多数群众利益的事,我们就要大胆去想、大胆去干。
处级干部政治上强不强,从小处讲影响一个处,从大处讲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如果处级干部都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就能极大地促进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就能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因此,政治上强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第二,业务上要精。
2003年时任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局长的欧阳淞对全局每位同志提出了业务上“五个一口清”的要求。
“五个一口清”,就是要求每个干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历史沿革、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要非常清楚,做到脱口而出。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交流材料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交流材料》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它直接影响着干部的工作方向、工作动力和工作成效。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正确政绩观的内涵和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树立和践行。
一、正确政绩观的内涵正确的政绩观,其核心要义在于以人民为中心。
它要求干部把人民裙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满足人民裙众的需求、增进人民裙众的福祉来展开。
具体来说,正确的政绩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要有长远眼光。
干部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成效,而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谋划工作、制定决策。
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注重打基础、利长远,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不能急功近利,搞那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而要真正为地方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注重实效。
政绩不是靠喊口号、做表面文章得来的,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体现。
干部要把精力和资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要以实际成效为检验标准,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到真抓实干、求真务实。
要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干部遵循科学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要在发展经济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社会公平正义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摒弃那种单纯追求 GDP 增长的思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干部的政绩最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看是否真正为人民裙众谋得了利益,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不能为了一时的政绩而做出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事情,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工作。
关于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浅见
关于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浅见关于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浅见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
评价一个人是否德才兼备,主要看他的工作过程和结果。
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能干事、干不成事的人,都难有政绩。
衡量一个领导干部德与才的主要标准就是看政绩。
坚持用人看政绩,这样公道、科学,群众服气,也可以避免发生大的偏差。
但面对现实中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政绩”,我们要科学甄别,客观评价,合理采信。
口碑评议政绩。
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
群众是干部政绩的受惠主体。
无论领导干部如何自称为单位的发展、事业的进步作了多少贡献,取得了多少成绩,最终都要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个最客观、科学、公正的“天平”称量。
如果绝大多数群众交口称赞、由衷认可,并能真正道出个一二三来,这样的政绩才真实可信。
因而选用干部不是简单的“演讲赛”,而是严肃的“听证会”。
成本核算政绩。
经营讲究成本,干部政绩同样要计算成本。
从政绩所付出的代价中,我们可以掂量出政绩的真正分量,衡量出政绩的实际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能检验出政绩的创造者有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有没有情为民所系的忧患意识,有没有利为民所谋的责任意识,有没有权为民所用的廉政意识。
只有牢固树立了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才会时时注意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才会处处做到俭以养廉、俭以养德,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事业、改善群众生活上。
只有远离了奢侈浪费,真正源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惠及长远的政绩,才是当今国之所需、业之所需、民之所需。
实效考量政绩。
政绩应是经得起实证、可以被感受的成效,只要不是写出来的“数字工程”,吹出来的“泡沫工程”,“秀”出来的“面子工程”,注出来的“水分工程”,政绩自然能被上级看得见摸得着,自然能被群众说得清道得明。
因此,考量政绩,既要看造福当今,又要看惠及长远;既要看发展局部,又要看利及全局;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的全面进步;既。
用正确的政绩观评判干部政绩
用正确的政绩观评判干部政绩政绩观,是干部在履行职责、追求政绩过程中所持的根本认识和观念态度,它直接反映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便有什么样的政绩,用什么样的政绩观评价干部政绩,便有什么样的干部。
因此,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单位、部门、地方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干部、班子、队伍的健康成长,乃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用正确的政绩观评判干部政绩,有利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有利于促进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干部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坚持凭实绩论英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
用正确的政绩观评判干部政绩,就要坚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准确把握政绩“为了谁”的问题。
政绩为谁而树,是检测和衡量干部政绩的试金石,是为干部政绩“定性”的根本尺度。
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政绩是虚脚的政绩,偏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政绩是虚假错误的政绩,甚至是败绩。
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看干部创造的所谓政绩,主观上是否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客观上是否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了问题、创造了利益。
现在一些干部搞工作、想问题,不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而是把心思用在揣摩迎合领导的意图上,如何让领导满意高兴,这也是许多虚假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屡禁不止的根源。
这些干部追求“政绩”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立碑留名,为自己加官进爵。
因为急着当官、出“政绩”而心浮气躁,表现在工作中重“显绩”轻“潜绩”,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热衷于“显山露水”、做“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甚至于弄虚作假,搞虚假政绩,欺世盗名,危害社会,伤害群众,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因此,对干部的政绩,首先要加以考察和甄别的,就是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利益归宿问题。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
这样的“政绩”,实则“政疾”。
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
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
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
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
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
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
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
一个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府,必须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减税降费、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兴业,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创业培训和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和监管。
通过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监督,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政府应注重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人民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育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政府应注重教育公平,保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提供教育机会平等,减少教育差距。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政府应注重教育的综合发展。
除了注重学术教育,还应加强德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力。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政府的责任,也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保护环境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是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起着带领和指导的作用,其自身形象事关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加强自身修养,体现自身形象尤为重要。
胡锦涛同志就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对政绩观深刻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
”这一重要要求,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
是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知识业务能力、领导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素质在领导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也是群众评价干部和组织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由此,领导干部想树政绩,是值得肯定的。
但决不能把政绩与几个经济指标划等号,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只注重自己任期内的业绩,而不顾及未来的发展和子孙的利益等问题,有种“杀鸡取卵”的味道,将会殃及到长远发展。
这种做法将是不可取的。
同时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法方面还存在缺陷,没有确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干部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使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发生偏差。
上述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教育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在工作中如何让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呢?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教育干部用全面的、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为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提供思想保证。
第一,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树立与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概括为新的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内涵是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强调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切实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一谈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交流发言稿
切实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谈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交流发言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如何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一些思考。
政绩,是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正确的政绩观,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只有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确保我们的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正确的政绩观是以为人民为中心的。
我们的工作是为了人民,我们的成果要惠及人民。
一切政绩都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评价。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民的满意为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其次,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政绩不是追求表面的繁荣,而是要注重实际效果和长远影响。
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
要真正从实际情况出发,立足长远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再次,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
我们要保持定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工作。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地敲下去,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同时,我们还要勇于担当,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
最后,我们要加强正确政绩观的教育。
只有深入理解和认同正确政绩观的理念,才能真正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
同时,还要加强监督和考核机制的建设,确保干部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总之,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我们每一名干部的必修课。
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谢谢大家!。
政绩观心得体会
政绩观心得体会政绩观,关乎着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
正确的政绩观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干部在工作中做出真正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而错误的政绩观则如迷雾,让干部迷失方向,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泥潭。
在工作实践和学习思考中,我对政绩观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领导干部的政绩,应当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实际成果。
那些只追求表面政绩,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不顾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行为,是对人民利益的漠视,也是对党的事业的亵渎。
真正的政绩,应当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加强教育医疗保障等。
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正确的政绩观,要注重长远发展。
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有些干部为了在短期内出政绩,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虽然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但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沉重的负担。
我们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为未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和潜力。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的政绩观,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搞虚假浮夸,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
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
在汇报工作时,要讲真话、报实情,不隐瞒问题,不夸大成绩。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决策失误,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
正确的政绩观,要勇于担当作为。
担当作为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创造政绩的重要途径。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退缩逃避,而要敢于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突破。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时指出: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
怎样看待政绩,如何树立政绩观,这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政绩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时指出: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
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怎样看待政绩,如何树立政绩观,这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如果政绩观不正确,工作中就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政绩,概括地讲,就是执政行为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通俗地说,它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实绩。
追求政绩,古今中外皆受重视,但社会制度不同,其追求的目的也不同。
在封建社会,封建官吏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家也重视政绩,但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我们的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贯穿我们党全部活动的基本要求。
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都是为人民谋利益。
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深切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我们党取得的这些政绩,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具体创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的政绩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政绩,是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中所创造的成绩。
事实表明,领导干部的政绩取向科学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而且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党的事业。
正因为这样,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在思想上自觉坚持人民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自觉的独立的运动。
”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目前,我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还有不少困难。
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要强化民本意识,摆正主仆位置,自觉以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孺等为榜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在思想上自觉坚持人民利益,关键是要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对上级组织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在本质上是一致性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却常常把两者对立起来,他们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变成了“密切联系领导”,想群众的利益少了,想个人利益多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少了,考虑个人的“政绩”多了;同群众的关系疏远了,同领导的关系“紧密”了。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首先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把人民利益作为工作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决策中始终贯穿人民利益
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是人民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领导干部作决策,一定要重视民生,珍重民心,不办有违民心的事,反对不得民心的事;一定要珍惜民力,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反对盲目蛮干、劳民伤财;一定要珍视民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决策中始终贯穿人民利益,关键是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
领导干部政绩的大小,都要通过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两种形态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近期利益比较具体,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以显性实效的形态(或称显绩)表现出来;而长远利益则是多方面、多层次、宽领域、长时间的成果,往往以隐性实效的形态(或称隐绩)表现出来。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功利思想作祟,作决策时不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而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泡沫政绩”,以破坏长远利益换取眼前的利益;弄虚作假,报虚假数字,欺上瞒下;对吹糠见米的事情兴趣浓干劲足,而对难度大收效慢的长效工程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一些人追求的是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好大喜功。
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搞所谓“形象工程”,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还美其名曰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结果是一个人的“政绩”成了几代人的包袱。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必须自始至终考虑民心的向背,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既要搞群众急需见效快的近期效益工程,更要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多办一些难度大的长效工程,只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道的政绩。
在实践中从人民最现实的问题入手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领导干部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特别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切实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政策的落实,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同时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强化责任意识,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
在实践中实现人民利益,关键是要处理好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主要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社会价值则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如何处理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历来是从政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们共产党人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论者。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在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来实现自我价值。
而政绩的实现过程,也就是领导干部运用手中权力来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
所以,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高低、政绩大小,不仅在于他的存在和需要是否从社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为社会、为人民尽了什么责任,
作了什么贡献。
我们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利益作为政绩的根本取向,才能在行动上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甚至生命,才能成为一个政绩突出的人,一个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
反之,如果不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是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刻意追求所谓“政绩”、谋取私利的工具,那么其社会价值就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