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视_省略_复兴与文创新城联动的顶层设计要点_徐振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根据上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督察检查的要求,现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顶层设计情况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以来,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共建共享。
(一)高度重视,奠定工作基础2015年,县出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确定了主要任务,理清了实施步骤,建立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文化、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协调小组,力争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实现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效保障,多样文化需求有效满足,构建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县公共文化协调发展。
(二)建立标准,明晰工作方向县对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结合县实际,制定了《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从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培训几方面,分别明确了21个大项、42个小项的十三五期间的文化服务重点内容,并以县委正式文件下发。
(三)强化协调,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保障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专款专用。
每年免费开放资金按时拨付,加大基层文化设施设备配发、人员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二是统筹推进共建共享。
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统筹作用,完成了文、图两馆新建达标,建立辐射到村的文化服务网络。
做好各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在基层的统筹实施和资源整合工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一、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是为了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创建标准。
1. 定位明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应当根据地方文化资源和特色,明确定位,突出文化特色,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形成鲜明的地方文化品牌。
同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2. 服务设施完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应当建设完备的文化服务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以及数字化文化资源服务设施。
这些设施应当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
3. 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应当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同时,要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文化服务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4. 制度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应当建立健全的文化服务制度,包括文化服务评价制度、文化服务管理制度、文化服务激励机制等。
这些制度应当能够有效地推动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5. 社会参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时,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发展。
三、总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规划(2011―2012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徐府发[2011]29号【发布部门】上海市宝山区政府【发布日期】2011.06.28【实施日期】2011.06.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规划(2011-2012年)的通知(徐府发〔2011〕29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现将《徐汇区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规划(2011-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徐汇区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规划(2011-2012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文化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战略举措。
徐汇区作为上海市唯一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在文化部、市文广局和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先行先试,创新实践,着力破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力争在二年内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支撑、全民参与的原则,努力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同时争取培育若干个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进一步提升徐汇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让徐汇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使各项工作都能体现文化内涵,用文化提升市民素质、城区品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任务(一)夯实基础,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逻辑、困境与路径
! !"#$%&'()*+,-./0123456,-789:;<=>?@ABCDEFG./HIJ""#$%&'"K DELMNOP 2345'"&"'(&)*+,Q6789'RS
!"!# 年第 $ 期
下达资金约 %&'()# 亿元用于支持地方提供公共文 化 服 务 项 目 $ !""" 年 以 来 中 央 财 政 先 后 投 入 &" 多亿元资金建设了 %"*) 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 万 个 乡 镇 综 合 文 化 站 )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在 满 足 居 民美好文化需要和推动区域公共文化均衡发展中的 多重功能日益凸显但是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现代化建设程度同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 需 要 之 间 的 外 在 均 衡 和 内 生 协 同 不 相 适 配 +加 上 漫长演进中形成的区域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使得 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式发展的价值认知 存 在 分 歧 *这 增 加 了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标 准 化 均 衡 化建设的现实难度 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核心 的数字化手段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提 供了重大利好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演进贡 献了新思路新动能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 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 年 %" 月 %% 日通过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 划 的 建 议 ' 首 次 提 出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概 念 以 来 !"%$ 年 % 月 %& 日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印 发 关 于 加 快 构 建 现 代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意 见 %" 提出要加 快 推 进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数 字 化 建 设 !"!% 年 ) 月 !& 日文化和旅 游 部 印 发 十 四 五 公 共 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规 划强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建 设 %% 由此可见推动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国家政策擘画的 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依托数字经济的多重功能驱 动中国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是理论派和实践 派亟待回答的理论命题和现实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推动文化服务均等化:通过示范区建设,将文化资源覆盖面扩大到不同地域和人群,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2. 提升文化服务质量:示范区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优化运营机制,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3.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还可以刺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出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推动全国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改进。
具体建设任务包括:1. 整合文化资源: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包括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和活动。
2. 完善服务网络: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便捷服务,让公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文化服务。
3.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文化机构的管理和运营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朝着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4. 培育文化消费市场: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激发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5.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建立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机制,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教育、科技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助推首都世界城市建设
、
进 一 步 贯 彻 落 实 国 家 文 化 发 展
北 京是 全 国的 政 治 中 心 、 文 化 中心 需 求 , 提 出了“ 我区文化 建设 已经 到了
战 略 的迫 切 需 要
和国际交往中心 。 一直 以来 , 市委 、 市政
一
个极端重要 的发展时期 ”的基本 论
创建 国家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示范区 文化是 民族的血脉 , 是人 民的精神 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 把发展文化事业 断。 推 家园。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 实现 中华 民 和文化产业纳 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 展 将推动朝阳区文化建设进 一步聚焦 , 进一步提升 区 族伟大复兴 , 必须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总体规划 。 北京市“ 十二五” 规划提出将 动朝阳区文化全面发展 , 发展大繁荣 , 兴起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新 努力 打造“ 五都 ” 的发展 目标 , 要把北京 域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潮 , 提高 国家文化软实力 , 发挥文化 建成“ 国际活动 聚集之都 、 世界 高端 企 展 的作用 。 党的十六大以来 , 党中央 、 国 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 在文化资源方面 , 朝 阳区有 i个 突 是公共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全区 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 出特点 : 引领风 尚、 教育人 民、 服务社会 、 推 动发 业总部 聚集之都 、
他
村数字固定影厅 8 3家 。
山 之
体系建设 的重要精神 , 充分发挥 典型的 务体系示范 区,通过发挥 典型的示 范 、 城市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 为提升
调动各地政府 的积极 中华 文化的 国际影响力和 丰富世界 文 示范 、 带 动作用 , 推动公共 文化服务体 影响和带动作用 ,
系建设 科学发展 上水平 , 文化部 、 财 政 性 , 集成 、 整合 、 提 升“ 十一五” 公共文化 化 多样性作 出新 的贡献 。
某某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用联动机制实施方案
某某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用联动机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要求,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目标清晰、统筹有力、运转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积极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共建原则(一)分工协作,共建共享。
着眼于发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开放性、多元性、创新性特点,根据职能分工和资源优势,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在文化体制改革、重大文化政策、文化惠民工程、服务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等方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政策制定协同化、资源配置最优化、服务管理集约化的目标,发挥公共文化政策和资源的综合效益。
(二)科学规划,服务基层。
根据政府行政层级特点,建立城乡联动机制。
在县级层面,重在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各部门作用,协调推进制定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规划、标准以及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和重大文化政策。
重在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统筹责任,建立统一的综合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基层文化项目、工程、资源,形成合力,加大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力度。
(三)循序渐进,完善体系。
立足于现有的图书馆体系、文化馆体系、博物馆体系、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电影放映体系等,进一步拓展服务外延,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机制。
通过具体工作的推进,逐步深化部门合作、城乡联动关系,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形成完整、有力、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一)统筹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制定出台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和资源共建共享的具体政策。
进一步发挥县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统筹作用,整合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完善建设布局,提高服务效能。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文化强国战略,注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为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国家制定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创建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标准指出,示范区应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体系。
同时,示范区应广泛吸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参与文化服务事业,形成多元合作的格局。
这体现了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参与的原则,为创建示范区提供了基本指导。
其次,标准要求示范区建设文化设施设备齐全。
示范区应配备一流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中心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此外,示范区还应推广智能化技术,提升文化设施的数字化水平。
这体现了现代科技在文化服务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体验。
第三,标准明确了示范区的文化资源要求。
示范区应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包括文物、非遗、文艺作品等,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同时,示范区还应加强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企事业单位与社会资本合作,增加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收益。
这体现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了依据。
第四,标准要求示范区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应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包括文化艺术普及、文化创意产品推广、文化活动组织等。
同时,示范区还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这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为示范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标准强调了示范区的社会效益要求。
示范区应积极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同时,示范区还要注重文化服务的普及性,保障各类人群获得公平的文化权益。
这体现了文化服务的使命和价值,为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了最终的目标。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12.07•【字号】徐府办发〔2011〕30号•【施行日期】2011.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小组制订的《关于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暂行)》的通知徐府办发〔2011〕30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小组制订的《关于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暂行)》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七日关于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暂行)为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文社文发[2010]49号)、《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过程管理几项规定》(暂行),确保徐汇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圆满完成,全区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区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健全管理机制(一)徐汇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小组,全面统筹指导示范区创建工作,工作小组办公室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承担具体日常工作。
(二)创建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切实承担起示范区创建各项任务,按照各成员单位职能,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具体落实。
(三)各街道(镇)应按照《徐汇区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规划(2011——2012年)主要任务一览表》和已签订的创建目标责任书,统筹推进街道(镇)的示范区创建工作。
(四)实行创建工作小组例会和重大事项会商协商制度。
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小组例会,协调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创建情况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示范区创建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形成会议记录(纪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服务领域。
公共文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图书馆、文化宫、博物馆、艺术馆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设施,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设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进行探讨。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宫、博物馆、艺术馆等一系列公共场馆。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不仅仅是建造一个场馆,更要注重场馆的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
场馆的功能要与服务定位相符,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场馆的实用性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比如通道要宽敞,吸烟区域要设置合理等。
场馆的美观性则涉及到建筑、景观、内部装修、空气品质等多方面,要注重人文和自然的结合。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发力。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之间的联动与互补。
要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作为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强化各个文化服务设施之间的联动意识,推动不同类型的场馆之间的协同。
比如,公共图书馆可以与文化宫进行合作,举办文艺活动,借助文化宫的舞台、音响等设施提高文艺活动的水平和影响力。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之间的互补,在功能定位和文化服务内容上完善彼此的不足之处,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不同文化需求的满意度。
另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因此需要从人民需求出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范围。
其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化遗产保护、文艺活动、科普教育等。
范围则包括文化服务的基本覆盖和区域性特色建设。
基本覆盖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亿万人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区域性特色建设则是根据不同地域的特色,重点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场馆,激发地方文化的发展,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服务已经不再是个别人的专属权利,而是应该成为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务。
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文化服务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了满足人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实现文化服务充足、便捷、快速地向全民开放,必须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所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机制和体系。
这个机制和体系包括各个方面的工作、各个层面的人员和机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资源,以及涉及到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政策配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旨在让社会全体公民受益,促进文化多样性,维护社会公正与民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 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它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文化人才培养和服务技术的提升,以及文化工作经费的保障等方面。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和投资,为公众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文化设施和服务。
2. 第二阶段是文化生产和创新。
在这个阶段,政府需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高国有文化单位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并且鼓励民间文化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文化生产和创新工作。
3. 第三阶段是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政府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文化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电子平台、文化服务网站和在线频道等,以此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为全民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务。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文化服务必须不断升级和创新,加强整体推广和宣传,更好地满足不断提高的民众文化需求。
2. 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
文化服务要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更好地推进文化服务的普及、参与和融合。
3. 文化政策的创新。
为了探索有效的文化服务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明确文化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提高文化服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023高考政治真题+模拟题(全国通用)——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与辩证的否定观
2023高考政治真题+模拟题(全国通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与辩证的否定观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
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
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详解】①:设问强调苏轼治水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苏轼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人过度挤压了水的生态空间,主张通过减省堤防让地与水来根治水患,以恢复、保护为原则,激发河流生命活力。
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正确。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D。
2.(2023·全国乙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从《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咏唱中国经典名篇,到《中国诗词大会》以选手积极竞答、观众广泛参与、专家深度阐释的方式展示中国诗词之美;从《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戏剧化、故事化的方式展现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到《中国成语大会》讲述成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到《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经过创作者的深入发掘、精心编制、精彩演绎,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典籍、文物、建筑遗产“活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热。
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视角探讨城镇文化复兴与文创新城
2 0 0 9,( O 1 ) : 8 3—8 5 .
[ 1 2 ] 吴 良镛 .从“ 有机 更新” 走 向新 的“ 有机秩 序” —— 北京 旧城居 住 区整治途径( 二) [ J ] .建筑学报 , 1 9 9 1 , ( 0 2 ) : 7—1 3 . [ 1 3 ] 吴 良镛 .走 向精 品之路 的传统 四合院有机 更新【 J ] .中国园林 ,
生物污染状况 。通过实验 分析 , 取各 区样本 实验结果 的 中位
值 绘 制 了图 7 、 图8 、 图9 。 从 图表 中可 以 明显 看 出 , 室 内排 水 系 统 的 不 同部 位 的 细 菌数差异很大 :
[ 1 9 ] 刘浩 .深圳 旧工业地段 更新规划编 制对策研 究[ D] .哈 尔滨工
业大学, 2 0 1 0 .
[ 9 ] A m y , K i m i .聚焦城镇化 ・ 城 市更新 学术研讨会 暨协 同创 新 中・ 心
第3 2次可持 续发展 沙龙 通知 [ N] .高密度 区域只 能城 镇 化协 同
[ 5 ] 台湾看深圳城市更新: 了不起 的深圳速度 [ N] .南方都 市报 城 市
更 新 论 坛特 刊 .2 0 1 3 . 1 2 . 2 7 .
[ 1 6 ] 徐振强 , 张帆 , 姜雨晨 .论我 国城 市更新发展 的现状 、 问题与 对 策[ J ] .中国名城 , 2 0 1 4, 0 4: 4—1 3 . [ 1 7 ] 陈娜 .四川省城 市化过程 中历史文化 遗产保 护 管理研 究[ D] .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动全民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为了深化文化改革,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我国决定在一些地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2024年,我国计划在多个地方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本方案旨在明确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目标、范围和内容,加强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推动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建设目标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在示范区内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三、建设范围示范区的建设范围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选取一批地方,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建设示范区。
示范区的数量和分布将根据地方文化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文化服务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四、建设内容示范区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要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文化广场、文化礼堂、文化街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同时,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促进各级文化设施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二)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活动。
示范区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包括艺术展览、演出、文化讲座、文学作品阅读推广、文化节庆活动等。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示范区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文化企业的创新创业,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链。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示范区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培训、组织交流等措施,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文化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为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经验
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示范区,如何创新发展并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下面将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优化服务内容和推动社区参与等方面,分享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经验。
首先,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能够提供更多元化、便捷化的文化服务。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根据示范区的特点和定位,选择适合的设施类型和功能。
同时,要注重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利用率和运营效益,避免设施闲置或浪费。
此外,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还需要注重环境美化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
其次,优化服务内容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服务内容,培育和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演出、培训等活动,开设多样化的文化课程和项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
同时,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推广数字化、在线化的文化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随时随地获取文化资源的需求。
第三,推动社区参与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要之举。
社区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可以提高文化服务的普及度和质量。
可以通过设立志愿者队伍,组织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增加社区居民对文化服务的参与度。
同时,要注重发挥社区文化资源的优势,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创作和传承,推动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另外,还可以通过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文化节庆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最后,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积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和政策支持。
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与经验透视
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与经验透视作者:吴亮芳赵星宇来源:《出版参考》2024年第04期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自发之举、转型之需和责任之行三阶段。
如今,实体书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且已基本建立保障机制,初步形成两中心辐射全国的开拓格局,呈现典型引领多元的参与方式。
同时,从自发到自觉的演进中,实体书店在服务理念、政策制定、服务模式、科技应用、服务范围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实体书店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重要路径。
作为文化设施与文明载体,实体书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年4月,中宣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标志着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新时期。
在此背景下,纵向梳理实体书店参与历程,横向分析参与进展,在此基础上透视实践经验尤为重要。
这既是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阶段性总结,又是实体书店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全民阅读战略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探寻。
一、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
纵观其参与历程,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结合实体书店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供给,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自发之举”。
新中国成立至《关于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出台前,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往往出于自身的文化情怀或生存压力,与政府并未形成合作治理模式。
公共服务属于公共物品的一种形式。
我国于2005年10月出台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后很长时间内并未确定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案。
“渭南探索”引领示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专题:让文化生活充满质感——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建设的“渭南探索”“渭南探索”引领示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写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目标是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行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践区,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从2011年开始,经过10年努力,全国共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120个,覆盖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地市级城市,创造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典型引路、全面提升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创新发展、引领示范,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印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办法》,建立了每2年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行一次复核的工作机制。
陕西省渭南市于2016年成功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近年来,渭南市借鉴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制度设计研究先行的经验,聘请专家团队对创新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研究,形成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彰显渭南特色的总体发展规划,包括六大建设工程、20个专项规划和100项重点任务。
这一做法为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持续创新发展树立了标杆、做出了引领。
《图书馆论坛》本期发表的这一组专题文章,是专家团队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建设战略,聚焦“让文化生活充满质感”的渭南探索实践,对几个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和提炼升华,从中可以看到渭南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建设的最新进展;可以看到渭南守护“华夏文明之根”、弘扬“鼎礼文化”,以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使命担当;可以看到渭南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焕发时代光彩的生动实践;还可以看到渭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公共文化新空间的有机嵌入与空间叙事新功能的有效拓展。
这是渭南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是渭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写照,也是专家学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创新实践强化理论指导的生动范例。
202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
202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作用,我国决定在2024年设立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化发展。
一方面,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举措。
通过示范区的创建,可以集中优质的文化资源、高水平的文化设施和先进的文化管理经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先进模式和标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另一方面,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吸引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可以加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1)建立一批国际化、现代化、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生活的需求;(3)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培育文化产业的新动能;(4)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 任务(1)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规划,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容量。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效能。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4)培育发展文化产业。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5)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和治理。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监测和评估。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央地关系研究——基于制度堕距的视角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央地关系研究——基于制度堕距的视角吴承忠彭建峰摘要: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体上尚处于制度探索的初期阶段,顶层制度设计和具体制度规范都还不完善,存在较为突出的制度堕距现象,表现为现有制度设计相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滞后性和现有制度文本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践之间的非耦合性。
解决制度堕距问题,确保中央统筹的基础上调动地方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合理有效有序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促进中央与地方的协同治理,探索统筹有效、分权有序的国家文化公园央地关系,是完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保障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关键任务。
关键词:国家文化公园;央地关系;制度堕距;制度弥合作者简介:吴承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建峰(通讯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3)06-0044-13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原生性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概念①,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根植于我国政治、文化、社会现实环境的大型遗产保护利用的创新思想②,是党中央在全面开启社会主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我国国家文化公园政策体系构建研究”(22AH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21ZD0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央地关系协同治理研究”(QHZX02)。
①陈波、庞亚婷:《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生产机理及其场景表达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②李飞、邹统钎:《论国家文化公园:逻辑、源流、意蕴》,《旅游学刊》2021年第1期。
44《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义现代化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制度创新。
相较于传统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工作而言,国家文化公园具有超大型的叙事体量、整体性的空间布局和系统性的结构设计等典型特征,是国家层面的原生性文化制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视角探讨城镇文化复兴与文创新城联动的顶层设计要点徐振强1,王文丽2,彭小梅3(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048;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125000)[摘要]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等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人文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
这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正在推进文化对于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实践总体一致。
本研究结合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和国家推进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战略,借鉴国外城镇文化复兴经验,以文化创意新城发展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两者联动,提出从空间上形成“聚落文化-城镇文化-区域文化-国家文化”承接、关联和活化的总体战略,为城镇文化复兴提供顶层空间战略支撑和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法,并将智慧、低碳、绿色等核心理念与文化充分融合。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复兴;产业;新城The top level policy design for urban cultural renaissance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wn buildup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demonstration zone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Abstract :For solving the poor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capacities to natural history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Plan (2014-2020)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requirement of humanistic city construction.This action generally matches with the tides of promoting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practice for the revival of urban cultu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This study combines China's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creative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lear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o urban cultural renaissance ,takes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in new tow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studies their linkage.Space formatting the cultural linkage of "settlement -town -regional -national"is proposed.This study provides top space strategic support and feasible planning methods for ur-ban cultural renaissance ,and furthermore ,the core concepts of smart ,low -carbon ,and green are suggested to be integrated.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National Demonstration Zone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ystem ;Culture ;Renaissance ;Industry ;New Town作者简介:徐振强(1984-),男,城市资源、环境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新型城镇化、城市复兴和低碳生态城市规划。
发表SCI 论文17篇(最高IF13.025)。
1引言自2010年开始,国家文化部与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分批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目前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地方城市参与到示范区的创建中[1]。
与此同期,以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为代表的西欧、北美和东亚等地区,正开展以城市复兴为总体思路的城市更新,其核心就是文化复兴,由此可见,世界发达经济体均将本国城市文化的巩固放在城市复兴的关键位置(图1),城市复兴已成为欧美城市规划界高频率词汇之一[2]。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的问题,指出要走包括文化传承在内,就城镇化的总中长期布局和形态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和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和注重人文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
图12013世界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概况[2]表1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数量变化特征年份数量(个)比上一年增长(%)2009-20108912010-2011123238.3%2011-2012163132.3%2012-201317547.5%数据来源:http ://2中国城市复兴的历史背景、总体现状和顶层设计自2000年我国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并呈现板块发展的特征(如图2所示)。
文化发展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五大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文化产业可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根据世界一线城市的发展经验和产业升级的特点,文化的产业化已成为大都市提升城市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演绎城市内涵和提高宜居水平的关键性动力之一。
作为产业的载体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增长点位于中国(如表1所示)。
图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总体板块划分[3]注:南海部分未标注,特此说明。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开始调整,由工业化阶段迈入后工业化初期阶段。
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房地产土地的主要来源之一、老旧城区建设项目的工程重点和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核心。
2011-2013年,我国每年拆除的建筑面积从1.3亿m 2上升至4亿m 2,约占新建建筑的1/5[3,4]。
以深圳为例,截至2013年12月,在建的城市更新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37%。
深圳最大的旧改项目华润大涌的总建筑面积近300万m 2[5],相当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6]或江苏太仓新区的开发体量[7]。
房地产行业一般认为中国2014年一、二线楼市将逐渐过渡到城市更新的阶段[8]。
阮仪三于2013年12月明确提出将我国“旧城改造”改为“旧城更新”[9]。
在实践层面,深圳提出通过立法将“城市改造”提升为“城市更新”[10],我国在城市文化保护、旧城改造进入城市文明新阶段。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复兴在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初步剖析3.1政策规划与实践设计存在的主要不足规划问题表现在:在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中缺少对文化建设成效的考评与监督;对人文城市建设的历史/现代内涵定位和空间布局需进一步明确;关于村镇文化保护、挖掘和传承的内容较为有限;文化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学设计尚不完善,无法全面支撑我国人文城市建设的需要。
在实践方面,中国城市发展在城市文化、社会、产业、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如表2所示:表2当前中国城市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核心方面主要内容与规划建设的关系与顶层设计的关系参考文献城市工业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策略有限,保护成本高●[11]城市文化更新不当导致文化被破坏以至丧失,尊重历史和城市治理理念不足,规划策略方法欠缺●●[12,13]城市社会社会福利水平与资源配置最优化之间存在矛盾○[14]城市管理城市更新程序过程的公开透明性不完善,运行机制和法制保障不健全○[15]城市生活生活传统受到市政设施和房地产业的影响○[16]注:●表示直接相关;○表示间接相关。
3.2城市复兴中文化实践不足原因的初探当前规划区域文化发展的问题:(1)脉络结构和品牌价值亟需挖掘、提升;(2)产业化要素整合和整体性打造不足;(3)产业化路径需进一步定位;(4)区域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竞争激烈且同质化高;(5)规划理念和方法对文化驱动的产城融合度不足。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性欠佳,经济建设、城市更新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遗存的历史环境和整体风貌时常被破坏并持续恶化[17]。
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均是针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应妥善处理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18]。
此外,规划策略方法、技术和最佳案例相对有限[19]。
文化创意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部分城市间产业规划和园区建设的同质化倾向较严重。
国内各大城市建立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但由于指导和规划不足,很多城市并未结合本地文化特点来制定长远战略规划。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工作开展以来,保护体系日臻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认识不到位。
一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当前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领导的保护意识不强,仍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2)保护规划滞后。
部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于经费所限,没有及时编制保护规划,在保护整治和建设发展中缺少必要依据,随意性大;(3)环境亟待改善。
大多数历史文化名镇民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无法为保护环境提供保障;(4)信息档案亟待建立,妨碍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5)旅游开发性破坏时有发生,有时存在过度强调商业利益而对历史建筑及其环境进行改变,甚至严重破坏名镇名村的历史真实性。
4我国城市文化复兴的总体战略构想与实现路径建议(1)不同区域尺度中国城镇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核心,梳理归纳出中国城镇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调研中国各区域文化发展现状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定位,提取区域要素,划分功能区,突出不同区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传承重点城市传统和现代文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战略;基于复合创新、多学科集成创新和国内外就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成果,按照中国重点城市区域,归纳出具有生命力和传承价值的文化脉络;识别必须在空间层面予以规划体现的文化内核。